幽灵之家

当前位置:首页 > 小说 > 社会 > 幽灵之家

出版社:译林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7-4
ISBN:9787544702508
作者:(智利)伊莎贝尔·阿连德
页数:420页

媒体关注与评论

  让幽灵帮我们战胜记忆 ——评《幽灵之家》  对大仲马来说,历史是“挂小说的一枚钉子”;对伊莎贝尔?阿连德来说,历史则是一棵不断延伸的生命树,每片叶子都贮存着回忆与激情。她不想用历史去悬挂浪漫,只想借助历史的幽灵战胜痛苦记忆。  但《幽灵之家》反映的不仅仅是历史。随着故事发展,不可思议的情节开始交替出现,有如片片魔幻的树叶,仿佛马尔克斯的《百年孤独》。  不过,如果说马尔克斯1982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标志着拉美“文学爆炸”的结束,于同年诞生的《幽灵之家》则象征着拉美文学的“再爆炸”,因为马尔克斯无法替代阿连德,他既没有如此浓烈的激情和明快节奏,也没有那种女性特有的“幽默和同情心”。  表面上看来,《幽灵之家》记录了三个智利家族从二十世纪初到七十年代的兴衰史及其四代人之间的爱恨情仇,但它既不同于写法传统的《福尔赛世家》,也不同于游走在魔幻与现实之间的《百年孤独》。在阿连德笔下,那些魔幻情节多半具有象征意义。  欧洲各国曾流行过小姑娘为救哥哥而甘愿七年不说话的故事。君特?格拉斯把这个故事加以变形,在《铁皮鼓》中创作出不愿长大的小侏儒形象;罗大里将这个故事稍加变化,创作出童话故事《不肯长大的小泰莱莎》,阿连德则将这个故事变形后安插在《幽灵之家》里面,让克拉腊目睹姐姐罗莎成为政治阴谋牺牲品后连续九年不开口。比起来,克拉腊的沉默更具象征意义。  根据美洲印第安神话,世上共有四个世界,第一个毁于魔火,第二个毁于洪水,第三个毁于人类,第四个却有如美丽田园,那时人类已懂得如何掌握命运。《幽灵之家》描绘的仿佛是第三个世界,创造第四个世界是克拉腊等人的共同心愿。在小说结尾,以顽强毅力战胜邪恶的阿尔芭仍想“等待美好的时光”,因为她的任务是生活,而非“延长仇恨”。  《幽灵之家》的人物描绘技巧也独具特色。全书篇幅不及《红楼梦》的一半,却把克拉腊、菲鲁拉等20余个女性人物描摹得各臻其妙,马科斯舅舅、特鲁埃瓦和老佩德罗等男性角色也被描写得活灵活现。  阿连德比马尔克斯更善于讲故事,对读者更加体贴。读《幽灵之家》时,你无须象读《百年孤独》那样,时刻牢记人物姓名及复杂家族关系,纵使此书同样人物众多,故事复杂,读完全书,脑子里自会出现一张人物世系表,你还会忍不住再读一遍,目地只为回味故事的精彩。  《幽灵之家》为阿连德赢得了世界性声誉,此书的写作却源于意外事件。她的伯父萨尔瓦多?阿连德1970年成为智利民选总统,1973年死于军事政变。1975年,她被迫随流亡委内瑞拉。1981年,她听说年届百岁的外祖父决定绝食,便给他写一封回忆过去的长信。几天后,她得到外祖父去世的消息,仍然续写这封长信,一年后成书,1982年出版,此即《幽灵之家》。  阿连德曾说,写作的目的是为了“战胜记忆”,而记忆则是她“灵感的唯一源泉”。因此,《幽灵之家》是她“战胜记忆”的第一个成绩,也是她灵感的最初源泉。假如你想了解阿连德作品,请从阅读《幽灵之家》开始,让书中的历史幽灵帮我们战胜人类共有的痛苦记忆。  (肖毛 )  拉丁美洲的魔毯之旅和叫醒电话  朋友非常迷恋《百年孤独》,我告诉他,有个叫阿连德的智利女作家,人称“穿裙子的马尔克斯”。我推荐他看《幽灵之家》,忙不迭地爆料,作者的伯父是智利的前总统萨尔瓦多·阿连德。朋友很茫然,我不久前刚从百度上学来的知识顿时有了用武之地,一起抖落给他:萨尔瓦多?阿连德,70年代初智利社会党领袖,在武装叛乱中遇刺身亡。  为了表现出适当的拉美情结,我顺带追忆了自己的初恋故事。16岁的时候我在美国做交流学生,在一个叫芬德利的小镇上认识了有生以来的第一个男朋友菲利浦。他是智利人,说话带着浓重的西班牙口音,爱嚼红辣椒味的口香糖,做起事来火烧火燎。离开美国时,他送了我一个镶嵌了蓝宝石的首饰盒。智利在我的脑子里,带着非常怀旧的魔幻色彩,地图上那个盛产矿石的狭长国家里,有着我的菲利浦,怀揣着辣味口香糖,和我脚底对脚底地共同生活着。
  朋友看完了《幽灵之家》,在MSN给我留下了两句话:“一口气看完。果然是女作家写的,男的都是坏蛋,女的都是神仙姐姐。”总结很生动。三十万字的小说里,有神秘的灵异事件,令人心悸的罗曼史,复杂的政治背景,扣人心弦的复仇,没有多余的描述,无聊的哲学和烦人的心理活动,读起来非常畅快。一个动荡的有幽灵时刻相伴的家族故事,这几乎有点像情节更加复杂的现代版《呼啸山庄》。同样有幽灵反复出现,内容却一点也不可怕,完全没有《呼啸山庄》里让人透不过气的压抑情绪。  女人个个完美无瑕,男人都成了反派,倒也没有言过其实。小说里粗暴愚笨的都是男人,一个个热血沸腾蛮不讲理,满脑子都是对肉体和权利的欲望。女成员们都是水做的骨肉,温柔甜美,聪颖博爱,还拥有和幽灵对话的超能力。可我偏偏最喜欢故事的一号男主人公埃斯特万?特鲁埃瓦。套用周迅对李亚鹏的那句爱情宣言,这个高大威严的男人“几乎满足了我对男人的所有幻想。”他的顽固带了几分童真,以格外性感的方式粗暴着,一点也不让人讨厌。年轻时代,他表达爱情的方式如此古典,为娶得心爱的姑娘苦苦地开凿金矿,坚信只要不懈努力必有收获。他就像一头坚定的野兽,仇恨和爱情来的一样浓烈,失手打了老婆以后像孩子一样认错,砍掉了女儿情人的三根手指,最后又奋不顾身地去搭救这位革命者。他总是怒吼着冲过道德的底线,暴躁之后冷静地检讨,迂回地做出让步,低吟着轻舔他人的伤口,以弥补自己的过错。从特鲁埃瓦身上,我一厢情愿地嗅到了菲利浦的影子,这个老头一定也爱吃辣,爱送情人精巧的首饰盒,走起路来挺拔潇洒。  在亚马逊网上书店,这本小说被读书人收入不同的标签,其中有两个非常有趣,一个叫“魔毯之旅”(Magic carpet ride),一个叫“叫醒电话”(Wake up calls)。阿连德描绘的神秘世界,和一千零一夜的故事一样让人神往。小说前十二章非常好看,果真如同在魔毯上旅行一般。我希望这条魔毯能一路飞下去,在愉快地畅想中着陆。结果结尾处的政治味越来越浓重,好像一通叫醒电话的铃声,把人从魔幻的美梦中硬生生地叫醒,之前的欢乐气氛被一扫而空。仿佛看电视的时候突然信号终止,娱乐节目被触目惊心的新闻所代替,让人痛快过瘾之后,冷不防被一盆冷水浇了个透心凉。  
小说的精彩在电影改编《金色豪门》里流失了很多,魔毯之旅变成了走马观花。在同样有限的时间里,镜头输给了文字。也许因为导演御用的明星腕儿太大脸太熟,张嘴就是英语,完全满足不了我的拉美情结。《幽灵之家》和菲利普一样,应该从始至终散发着迷人的火辣气息。这种纯粹的拉美式记忆,已经在我的脑子里根深蒂固,谁也改不得。  柴妞 2007-5-19 河西

内容概要

伊莎贝尔·阿连德(Isabel Allende,1942-),她出身智利的名门世家,萨尔瓦多·阿连德总统是她的伯父。她在一个奇妙的大家庭长大,外祖母为她打开了探索神秘世界的心灵之门。 1973年,智利发生流血政变事件,她踏上流亡之路。 1981年,99岁的外祖父决定绝食自杀,她写给他一封长信,这就是《幽灵之家》。 1992年,29岁的爱女因病去世。她用文字让自己变得更坚强。

书籍目录

第一章 俏姑娘罗莎第三章 明姑娘克拉腊第四章 幽灵时代第五章 恋人第六章 复仇第七章 兄弟们第八章 伯爵第九章 小姑娘阿尔芭第十章 混乱时期第十一章 觉醒第十二章 阴谋第十三章 恐怖第十四章 真理的时刻尾声主要人物伊莎贝尔和幽灵们 [古巴]奥兰多·卡斯特利亚诺斯妙在有意无意之间(译后记) 刘习良

编辑推荐

  《幽灵之家》是一位天才故事家华丽登场的传奇之作。  1993年,被改编成电影《金色豪门》,梅丽尔?斯特里普、安东尼奥?班德拉斯、薇诺娜·赖德等明星荟萃。  被译为30多种语言,全球销量已逾千万。  2004年,被欧洲读者评为百本最喜爱的图书之一。  著名西班牙文学专家,中国翻译协会会长刘习良操刀翻译,译文经典可靠。  一片神奇遥远的土地,一段风云变幻的历史,一群坚强而多情的男人和女人在其间活着、笑着、流泪、死去。他们,就是特鲁埃瓦家族。  伊莎贝尔·阿连德(Isabel Allende,1942— )  她出身智利的名门世家,萨尔瓦多?阿连德总统是她的叔叔。  她在一个奇妙的大家庭长大,家人为她提供魔幻现实主义的一切素材。  1973年,智利发生流血政变事件,她踏上流亡之路。  1981年,99岁的外祖父决定绝食自杀,她写给他一封长信,这就是《幽灵之家》。  1992年,29岁的爱女因病去世,文字给了她最深最后的安慰。  她是“穿裙子的加西亚?马尔克斯”,孤独地舞出最绚丽的色彩。  “拉美文学爆炸”中的唯一女性  用塞万提斯的语言从事创作的最优秀作家  “我是一个永恒的流浪者。记忆像我的衣服碎片一样丢在路上。  我的书产生于一种企图,希望恢复失去的一切:正在消逝的世界——过去的世界,回忆的世界,家族的世界,也是我已抛在身后、但又唯恐失去的世界。”  [强烈推荐]  阿连德才华横溢,擅长用流行拉丁美洲的魔幻手法创作。她的作品中还有一种女性的灵敏。她的成功在拉丁美洲之外引起了人们的惊讶,因为在一个以男子气闻名于世的大陆,像伊萨贝尔这样的女艺术家居然能脱颖而出,似乎真的有点奇怪。”  —— 巴尔加斯?略萨  以天才的方式回应《百年孤独》,只是更清澈、更直接、更浓烈,全景展现二十世纪历史变迁。  ——《出版人周刊》  自从加西亚·马尔克斯的《百年孤独》在文学界掀起巨浪以来,出版界一直在寻觅一部能再现这个奇迹的拉美小说。也许他们能在伊萨贝尔?阿连德的《幽灵之家》中找到。  —— 《波士顿星期天环球报》  《幽灵之家》是一部真正的稀世之作,既是一本感人至深的小说,又是一个令人着迷的故事……是一部关于暴力与时事、怜悯与魔力、自由与活力的著作。  ——《华盛顿邮报》

作者简介

这是一部气度恢宏的全景式小说。它以30万字的篇幅展现了一个拉丁美洲国家从本世纪初到1973年为止风云变幻的历史。以埃斯特万·特鲁埃瓦家族的兴衰变化为中心线索讲述了两个家族四代人之间的恩怨纠葛,生动形象地描写了在历史大变迁中各个阶级、各个阶层人物为生活、思想状况。作者继承了拉美文学“贴近现实”的优良传统,同“文学爆炸”中杰出的作家保持着同一创作方向,表现出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尤其可贵的是,作者一方面对描写的事件、人物保持着清晰的认识,爱憎分明;另一方面又没有囿于个人好恶,使对事件的评价流于简单化,对人物的刻画流于脸谱化。该书出版后,受到了广大读者的欢迎,并引起文学界的重视,原因之一是作者不拘一格地综合运用了传统的和时兴的写作技巧和创作方法,收到了雅俗共赏的效果。塑造典型环境中的典型性格,是伊莎贝尔·阿连德刻意追求的目标。
这部小说具有很强的故事性。伊莎贝尔·阿连德不愧是个讲故事的能手,在书中引人入胜的故事一个接着一个,或离奇,或荒诞,或惊心动魄,或缠绵悱恻,读起来令人不忍释卷。拉丁美洲文学评论家把《幽灵之家》归入魔幻现实主义文学流派。把它誉为继《百年孤独》之后魔幻现实主义的又一部力作。
阿连德创作了一部波澜壮阔、扣人心弦的史诗,其中充满了残酷凶猛的斗争和激情四溢的浪漫。
这是一位天才故事家华丽登场的传奇之作。1993年,它被改编成电影《金色豪门》,梅丽尔·斯特里普、安东尼奥·班德拉斯、薇诺娜·赖德等明星荟萃。它至少被译成30种语言,仅德国销量已逾三百万。2004年,她由被欧洲读者评为百本最喜爱的图书之一。一片神奇遥远的土地,一段风云变幻的历史,一群坚强而多情的男人和女人在其间活着,笑着,流泪,死去。他们,就是特鲁埃瓦家族,走进这个世界,你将流连忘返,刻骨铭心。

图书封面


 幽灵之家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58条)

  •     从开始读《幽灵之家》开始,一直能感受到《百年孤独》的影子。以至于有人评论说这部作品以“天才方式”回应了《百年孤独》。这部作品读起来没有像《佩德罗 帕拉莫》那样让人觉得时空错乱,也没有《百年孤独》中那样让人纠结的人物关系。但是有很多情节和写作方法和用语却让我觉得与《百年孤独》有着惊人的相似。连伊萨贝尔阿连德自己也说之前她几乎读过了加西亚 马尔克斯的所有作品,自己也没有意识到她在有意无意间被某种风格影响着。阿连德说这部作品是对过去的世界,对回忆的世界的追忆,但我觉得它更是一个时代和一个社会的缩影和描画。我看到了当时保守党和自由党之间的政治斗争,看到了流血的政变,看到了人民在军人杀人不眨眼的残酷下无谓的牺牲。同时也看到了不同阶层间的矛盾与猜疑,看到独裁者为维护自身统治而施行的暴政,看到拉美在那个时代一贯被践踏的自由,和为争取自由的人们壮烈的牺牲。这样的社会背景通常成就了可歌可泣的时代。在这个时代,人们始终挣扎在贫困线上,但从不放弃对自由的坚持,哪管再艰难也好。作为一个局外人,看着那样一个统治者和外国人沆瀣一气坑害本国百姓的社会,看到那样一个争取民主和自由的希望如此渺茫的时代,我甚至不明白还要怎样的坚持和牺牲,还要怎样的坎坷才能换来他们眼中相对幸福的生活。这样的社会背景可以浓缩至一个家庭,埃斯特万 特鲁埃瓦的家庭。这个家庭虽没有《百年孤独》那样世世代代近百年的历史,但也凝结了祖孙三代的种种回忆。我最喜欢的是明姑娘克拉腊,我不知道我为什么有着这样的情结,就像在《百年孤独》中我最喜欢的是乌苏拉一样,我总觉得她们虽不是一家之主,虽不是那个最有时代特征的暴政者,但却始终是一个家庭的中心,是家庭团结和相亲相爱的理由,是凝聚力,是灵魂。没有她们,家不能称之为家。就想这本书中写到,在克拉腊去世后,整个街角大院都散了,荒芜近废墟,其实,是那种凝聚的力量和为之奋斗的力量消失不见了。虽然她很平和,虽然她漫不经心,虽然她时常沉浸在自己与幽灵沟通的境界中,却从不让人觉得她是个神志不清的疯女人,反而有种独特的吸引人的特质,就像特鲁埃瓦说的那样,他一生最爱这个女人的漫不经心,和永远琢磨不透的心思。在整部书中,她都是那样轻盈,让我感到她仙女般的不食人间烟火,来无影去无踪的潇洒和对世事的淡然,加之她的特异功能,只让人觉得欲罢不能。就连特鲁埃瓦唯一一次对她大发雷霆,失手打掉了她几颗牙齿那次,她也表现出难得的淡然和冷静。她和布兰卡与阿尔芭不一样,她一生没有挚爱,仅执着于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投入的在一本记事本下写下所有的所见所闻,执着于与墨拉三姐妹的沟通。仅此而已。但她爱着女儿和外孙女,用自己的特异功能暗中帮助着她们摆脱困境。虽然克拉腊很早逝世,但是却从未离开街角大宅,她的灵魂从未离开。而她的女儿布兰卡和外孙女阿尔芭都有自己的挚爱,在特鲁埃瓦的强烈阻挠下,偷偷着展开着艰难的爱情,每次见面都那么来之不易,每次相会都因太多美好而显的那么短暂。她们的爱人都是虔诚的自由党人,为人民的自由和民主而奋斗,为爱情执着,也为民主制度执着。正是他们对自由民主制度的执着和正义与保守党参议员特鲁埃瓦简直水火不容,但他们对布兰卡和阿尔芭的爱情最终都赢得了老爷子埃鲁特瓦的同意和支持,这过程不仅仅是单一的因素在起作用,而一部分原因便来自人到暮年的慈祥和妥协。年轻时特鲁埃瓦的狂躁与跋扈在步入暮年时被渐渐抹平,年老的特鲁埃瓦让我觉得脆弱到让人心疼,他再强悍的外表和性格下还有那么忠诚的脆弱的爱着克拉腊和罗莎的心,他的孤独没人懂得。自从罗莎和克拉腊死后,再没人能走进他的内心,他的寄托只有外孙女阿尔芭。但他没有凄凉的死去,他死的安然。我想这反而是他一生中最平静,最幸福的时刻。让我印象深刻的还有小说的最后阿尔芭在记事本上写下经历的事,那段在集中营中度过的又残忍痛苦又充斥着难友关怀和温暖的回忆,记得她们在面对生死和辱人的强暴下互相鼓励和扶持的经历,记得医生对她无条件的关怀。她的脆弱没有在残酷至极的行刑下展露,却在这关怀中被打败。最后的最后,她淡然的记录着,思考着一切,在前瞻与回眸之间她无怨无恨,她懂得一切皆有因果,无论是怎样的伤害,都有它自身存在的理由。读到这,我只想合上书,闭上眼,心静得像一湖水。
  •     家庭是永远的主题。妈妈每天都像陀螺一样疲累,我不忍心。说,如果没有我们,你还会这么拼命吗?她说,没有你们,我可能不知道在哪了,可能早死拉。。。。她又说,你们是我的希望。但不是我的未来。我说,为啥不是你的未来呢。她说,因为你们都不听话。中国家庭教育就是这样吧,要听话,要乖,那么你即使是啃老族也是懂事的,孝顺的。说到啃老族,《幽灵之家》里布兰卡和2个哥哥都是啃老族。这姐弟三都反抗爸爸,却也依附于爸爸的势力和钱财。布兰卡躲在父亲的阴影里跟爱人偷偷幽会,海梅埋身于书籍和医疗救助的自我实现,丧命也丧得莫名其妙。海梅的双胞胎弟弟拿了父亲一笔钱出国。似乎他们的命运,但凡悲剧都是爸爸一手造成,成功也只是因坚持了自我。啃老族本身就不光明磊落,为啥还要给他们分出个悲剧和成功的说法呢?他们的爸爸埃斯特万,在这本书里是最生动的人拉,每次一讲到阶级,就强调:不是阶级的问题,是强者和弱者的问题!在生活中必须是强者!并不是因为阶级你才被压迫!总之这个固执的有钱老头从头酷到尾!从他苦哈哈地挖了2年金矿好容易挖到金脉却因未婚妻去世而放弃,然后回三星庄园苦哈哈地当地主,我就喜欢上他拉!他在混乱时代发现,自己不管怎样还是很有钱,外孙女大手大脚地花钱救助穷人也不能让他的财产变少,他坐着不动就有很多钱自己进来,导致他非常苦恼,那一段也把埃斯特万老头写得很可爱啊,不能不爱啊。他被儿女们啃到老,也没被认可,还好外孙女很喜欢他。并写下这本书安慰和怀念他。不管多疯癫多怪癖的家和家人,从4代人的演变看来,“家庭成员重复同样的蠢事,那准是有什么遗传性记忆,让这些蠢事不致失传。”(只有这一点让我想到《百年孤独》,所以我觉得其实,2本书并不多么貌似。)热心细致地记下几代人犯傻的相同性,对每个人的表述都很诚恳,且决不评论任何一个人的过错,即使冷漠,也不冷冷地表达--这是一本热乎乎的家族传说。幽灵时代结束后,混乱时代开始,这本书变杂,作者的眼光忽然从梦幻悠远的埃斯特万家族内部个人的素描转向社会现状和阶级斗争,整本书的感觉到了最后是:梦醒。另外,埃斯特万老头的姐姐菲鲁拉的死,比其他谁的死都让我心惊。我喜欢。
  •     阿连德的外祖父是一个历尽风雨的人物,他曾给她讲述了很多家族中的故事。在他99岁那年,突然对生活感到绝望,决定自杀。阿连德便提笔给他写了一封长信,重述家族一个世纪以来的兴衰,那封长达500页的信,就是《幽灵之家》。小说中的阿尔芭无疑是阿连德的化身,她讨厌外祖父的蛮横,也怜悯他的落寞。她是外祖父维系家庭亲情的最后一根纽带。只有在她面前,那个倔老头的真实情感世界才会暴露无遗,一个有血有肉、人性复杂的角色,才活生生地出现在人们的眼前。阿连德对外祖父的情感是真挚而自然的,就像淙淙不息的泉水,汩汩地流淌在小说中,在这情感的推动下,她真的是“如数家珍”地令那些欢乐或痛苦再次浮现,流畅、生动,令人手不释卷。虽然《幽灵之家》没有挑明故事发生在哪里,但明眼人一望便知,它暗含着智利的血泪。1973年,智利曾爆发了流血政变,总统殉难,而他就是阿连德的叔叔萨尔瓦多。之后阿连德逃亡至玻利维亚,度过了艰难的十年。阿连德说,那是瘫痪的年代。她早年做过记者,喜欢通过文字来发泄心中的情绪。落难时她无法继续从事这个职业,拥塞在心头的无数感触使她窒息。就在这时,她得知外祖父绝食的消息,过往的酸甜苦辣,借此喷涌而出。埃斯特万家族四代人的经历,其实就是智利百年进程的缩影。十九世纪末的庄园生活,走过了从垦荒到繁荣的艰辛,很容易让人想起《乱世佳人》中的南方世界,也在麦卡洛的《呼唤》中似曾相识;两次世界大战期间的拉美受扰甚少,埃斯特万家族得以在豪宅中宴飨宾客,接纳各个阶层的人在这里生活,幽灵、通灵人士、艺术家、作家在各个角落出现,享受生活,如果不去注意潜藏的革命暗流,那热闹非凡的画面足以勾勒出一幅世外桃源般的画卷。埃斯特万的夫人是个奇人,她能用意念让东西飞来飞去,也能和别人看不见的幽灵对话。她的魔力似乎遗传给了后代,儿女们个个特立独行,有的创立了奇怪的教派,有的甘愿在苦修中悬壶济世。他们都不是平凡之辈,所作所为不是使人目瞪口呆,就是啼笑皆非。他们就像蓬头垢面的巫师,穿上了豪门的外衣,在宅第中上演着一幕幕轻喜剧。但随着冷战到来和民主运动的兴起,社会的平静很快被打破,从唇枪舌剑到刀光血影,埃斯特万苦心经营数十年的天堂瞬间坍塌,大起大落中,人生悲欢一一出现。阿连德是个十分会讲故事的人,足以和大仲马相媲美,在她灵巧的笔触下,家国、社会的命运起伏跌宕,牵动人心,不航行到最后的港湾,这承载故事的行船永远不会停歇。那些人物的魔幻色彩和尘世生活是互补的,金色年代里,他们步履轻盈,在超现实和自然之间纵跃自如,当田园荒芜、家国败落之时,他们脚步沉重,面对乱世无能为力。越靠近结尾,这部小说就越现实。故事终结于上世纪70年代,惨遭迫害者强暴的阿尔芭,平静等待着腹中胎儿的降生。她说:“她是那么多对我施以强暴的人的女儿,也许是米格尔的女儿,但主要是我的女儿。”她要让孩子等待未来。她说社会像一块七巧板,每个薄片都有自己的位置,没有摆好之前,它们会相互抵触,但总有一天,它们会和谐地组合在一起。她在锲而不舍的游击队员、营救者和幡然悔悟的外祖父身上,看到了阴霾离去的希望。她知道,在遭受苦难离乱之后,总有一天,一个新的国家会在光明中诞生。仇恨与苦难不能一笔勾销,但在记忆中寻找未来,是一个国家自赎的必然之选,这使得《幽灵之间》有着雍容的气度。我们这个民族也曾倍尝苦难,多年的坎坷才换来些许安宁,这样共同的经历,使我们可以和小说产生强烈的共鸣。这部小说诞生迄今,已过去25年,埃斯特万家族的身影早已消逝,只有那些回忆化作文字。这个家族中的幽灵们,一直在回廊、地下室、仓库中徘徊,和生者讷讷低语,这种情形,也许在某个尘世中的家族里,仍在延续。

精彩短评 (总计50条)

  •     看不下去《百年孤独》的可以先看这个~
  •     喜欢。
  •     这是今年看到的最精彩的小说 世纪轮回就是一副七巧板,每一块薄片都有其准确的位置
  •     不了解南美洲历史,所以觉得这本书好像没什么意思,和百年孤独差不多,不是我喜欢的类型
  •     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女版马尔克斯?
  •     了解了一下阿连德总统
  •     补记
  •     历史恢宏的家族小说,那神奇的南美大地,那摄人心魄的魔幻现实主义。百年风云,百年孤独~
  •     我就是想知道,现在在哪里还可以买到这本书?
  •     太精彩了。记忆力是单薄的,生命又及其短暂,一切来得那么匆促,但若在过去现在未来的虚构之外把经历按照事件而不是时间排列,或许我们能够得到一种来龙去脉,让陷在循环中生生不息的愤懑烟消云散。
  •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怪癖”,能不能被宽容被爱护? 与此同时,当自己发现自己的与众不同,能否正视? 用两个家族几代人之间纠缠的故事,描写了整个国家的时代变化。 而串联起整本书的线索是爱,男女之爱,亲人之爱,对土地、对家庭、对国家……一代一代莫不如此,也正是因为有爱才痛并快乐着。
  •     “死算不得有本事,死无论如何会到来,活下去才是奇迹”,最绝望也同时是最怀希望的波澜壮阔的民族史诗,拉丁美洲坚韧善良的女人们的礼赞,整本书以瀑布般劈头盖脸不由分说不带歇息的气势轰隆隆地讲完,不仅天赐之才如有神助,更是作家自觉的家族使命和历史义务,前半部魔幻传奇更显后半部现实的惨烈。
  •     克拉腊太神乎其神,只可仰望,无法喜欢,所以还是更钟情《百年孤独》
  •      前半部分非常好看,迷幻的让人觉得眼睛眩晕,思绪在空中飞翔;后半部分疲软,个人感觉结局比较失败。庄家大小姐布兰卡和农民之孙的爱情始终牵动着我的心弦,这是跨越阶层、历经岁月磨砺的真情。从两小无猜赤身裸体天真玩耍,到长大后相互倾慕体味情欲的欢畅,再到受到阻碍各自忍受人生的孤独,他们的生命始终贯穿彼此。感谢作者,最后授意二人可以一起安享晚年时光。人虽渺小,无法抵抗生死的别离,却也能有强大的意志力量,在有限的生命里从始至终的相爱。
  •     尽管阿连德语焉不详,但很难否认构建整部作品的框架时时处处都透射着《百年孤独》的影子。不同之处或许在于,马尔克斯携带着鲁尔福的魂灵点燃了拉美爆炸文学,阿连德则接过老马的薪火,让这片土地上的家族更替得以循环延续。全书只有老埃斯特万用过第一人称,阿尔芭在外公辞世后才顺势继承了这一视角,实则是“我”铭记下所有欢乐与创痛,以主人公的眼光坦承过往并展望未来。时代的巨轮轰鸣而驶,此地的白鹿原彷如能感应到彼处的悲欢离合,直教人黯然欷歔。
  •     原来电影和书本有那么大的出路。Clara有个爱冒险的舅舅,还生了两个胖小子,日后这两兄弟又是情敌。Alba长大了,被带进审讯室的是她而不是她妈妈Blanca。
  •     是一封长信,也是一首忆乡诗。一口气读了4章,非常抓人,1—6章,女性群像太好看~人物形象塑造得很丰满,爱克拉腊明媚,也爱布兰卡和米格尔一腔热血,有关古建筑和各种物件的描写称绝,富有年代感。读完最后一章,想起托尔金的"Home's behind, the world ahead."
  •     有人问我什么是魔幻现实主义,其实我一点也不清楚。从马尔克斯到伊莎贝尔·阿连德。大概能感受到一种总体的感觉,那就是和普通的魔幻小说不一样,在充满魔幻神奇的叙述中作者立足的是当下或者是现实。“魔幻现实主义”是一种定义,势必会有误导的成分,我甚至怀疑,马尔克斯们在写下这些小说的时候,根本就不把它当做一种风格,相反,这是自然的,是拉美的独特话语方式。 一口气看完《幽灵之家》,晚上做梦也梦到,但并不可拍。这是一部很神奇的小说,微妙,轻微的暴力,也有人性的黑暗和社会的残忍,可是似乎是作者的魔力,我在里面感受到的,更多是宽容和对生命不满的接纳。 它说:我们相信时间的虚构,相信现在,过去和未来。然而也有可能是所有事件都同时发生的。
  •     三星半
  •     看这书的时候,正好看到波拉尼奥损拉美作家——除了博尔赫斯——的一段话,但对我来说,阿连德和这本《幽灵之家》都是非常值得读的,在看了西西的《哀悼乳房》之后,突然想写一篇关于女作家的文章。
  •     故事精彩,伏笔很多。对于异能,我觉得最厉害的就是clara所拥有的这种吧,还有x战警里的凤凰女
  •     拉美文学经典之作。。。。有人数阿莲德是穿裙子的马尔克斯,你怎么看?
  •     剧烈社会动荡下的人与事,因祖母克拉腊而增添了一丝魔幻色
  •     女版百年孤独,很喜欢这种风格。后面写政治的部分就不那么讨喜了,但整本书依然堪称精彩!
  •     为什么所有描写家族史的书最后一代都要是闹革命的儿女呐……
  •     比较魔幻~
  •     终于对那段创伤智利人民的历史有了一个比较直观的了解,荡气回肠
  •     一个家族,一个国家,一个拉丁美洲,一个时代。说到南美文学,好像总是离不开加西亚,离不开魔幻现实主义。看这本书的时候总想起百年孤独,可是它的的确确又不是百年孤独,它是幽灵之家。小说中的每个人物都有自己独特的个性,不同的内心表达,每个人都孤独,都无可奈何。后面所说为反马克思主义,导致军人独裁。每一种极权都是一种罪恶,民众也许不那么聪明,但绝对不傻,每个人都能合法捍卫自己权利及他人权利时,文明就离我们不远。
  •     我可以想象作者在写这本书之前,看了十遍《百年孤独》,然后写的时候手边还放了一本,写一页再看半个小时。
  •     开启了我对拉美文学的兴趣之门
  •     魔幻现实主义是作家们竭力否认的伪概念 流行由于念起来比较酷(???
  •     好书。好书。
  •     庞大的家族史,拉美魔幻文学巨制
  •     发现大部分写家族史的小说都先主攻人物抢占可读性高地,越往后时代背景越占比大,反而成了发声者。所以我觉得克拉腊嫁给埃万斯特后这本小说就不灵了,以致于全家被爱得最没头没尾的一对儿害得最惨。
  •     深陷于魔幻现实主义的魅力中不可自拔,过去现在未来,不确定中的冥冥注定。
  •     女版马尔克斯
  •     说女版百年孤独的都该去读午夜之子。不像那两个男作家那么重口味,情绪的把握则毫不逊色,对爱情与亲情的描写富有激情,然而感情细腻同时也少了厚重感显得轻盈;对祖父的态度是非常女性视角的。巴拉巴斯从海路来到家里。。。
  •     写论文的时候 是从女性主义视角解读这本书的 虽然这本书看了好多遍 但仍旧觉得还是没读透 好书 是值得反反复复的去读的
  •     类似《百年孤独》的魔幻现实主义小说,印象中改编的电影《金色豪门》更好看。
  •     某些长句还可以翻译的更好一些啊。非要这么绕口吗
  •     估计读过的人都会被克拉腊这个明姑娘迷住,一生活的云淡风轻,天真烂漫,同时觉得作者偏爱埃斯特万,如此偏执,保守,野蛮的人,在最后竟也让人心生几分好感。这本书中的政党斗争只是寥寥写过,看完后合上这本书只留下对作者勾勒的魔幻而美丽的,却并不觉得玄幻的世界感到回味无穷。
  •     绝对《百年孤独》附体,家族谱系结构、人物性格设置、撰写家世传奇等,均有对应,当然本书亦有自己特点,前半部着重描摹女性群体非常好看,刻画细腻,不乏幽默,极有阅读快感;后三分之一重点移向政治斗争后有草草收尾之感,未点透即戛然,略遗憾;对那片神奇奇幻的土地充满追思与向往。
  •     如果让一名19世纪的英国女作家穿越到20世纪的拉美,写出来的东西大概就是这样吧?
  •     写得是很棒啦,然而并不喜(。
  •     完全无法企及马尔克斯的高度 和百年孤独比较起来就很逊色 有一些描写总会前后矛盾 也有可能是译本的原因
  •     我曾经生活在魔幻的世界,我的挚爱能够招魂占卜与鬼神幽灵沟通,后来又成为天使,从一如既往澄澈的双眸认出彼此。过去的奇幻冒险成为传说,家人不断沉默离开,然后死去留下荒废的温暖宫殿。再也没有幽灵保护着我,是否会像预言那样如同一条狗般离开人世。
  •     值得一读再读
  •     远不如马尔克斯
  •     非常好看,故事性很强,深深被里面人物吸引,值得仔细阅读。
  •     高中时读的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