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楂林的故事

当前位置:首页 > 小说 > 社会 > 山楂林的故事

出版社:上海文艺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9-1
ISBN:9787532134410
作者:梅芙·宾奇
页数:361页

章节摘录

  第一章 公路、树林和水井(一)  小城罗斯摩尔圣奥古斯丁教堂的祭司助理布莱恩?弗林神父极其讨厌圣安娜节,这在天主教的神职人员中可并不多见。但是话又说回来,就他所知,全世界也只有他这个神父的堂区①拥有圣安娜井,一个起源无从稽考的圣地。本堂教友常常聚集在此地,祈求圣母玛丽亚的母亲保佑他们实现各种心愿,这些心愿大多数和儿女私情或者个人生活有关。反正都是些粗枝大叶的神职人员所无法插手的事务。比如为她们找个未婚夫或者丈夫,然后保佑他们百年好合,早生贵子之类的。  如同往常,罗马对这口水井保持沉默,只顾袖手旁观。  弗林神父难过地想,罗马之所以置之不理,很可能是因为他们觉得在日益世俗化的爱尔兰,难得还有如此虔诚的宗教行为,他们当然不希望对此加以压制。然而,难道罗马不曾断然宣称教会中容不得任何异教仪式和迷信吗?年轻的医生吉米也常说他想不通这个问题。他来自城外几英里的杜恩镇,为人很好。他说这跟医学的情况相同:当你需要裁决的时候,没有人搭理你;当你根本不需要的时候,他们又来给你裁决了。  每年的7月26日通常会举行仪式,人们从四面八方赶来祷告,用花环和鲜花打扮这口水井。弗林神父自然免不了被人请来发言,他每年都为此感到十分苦恼。像这样几百个人争先恐后地来到山楂林中的古井旁边,向洞穴里面的残破神像顶礼膜拜,在他看来已经近乎偶像崇拜,但他又不能这样对他们说。  根据他的阅读和研究,有关圣安娜和她的丈夫圣约雅敬的记载十分罕见,她完全有可能被混同于《旧约》中的亚娜①。在《旧约》的故事中,亚娜原本被认为永远没有子息,但最终生下了撒慕尔。反正不管两千年前的圣安娜生前做过什么事情,她肯定不曾来到爱尔兰的罗斯摩尔,并在这片树林中找到一个地方,挖下永不干涸的水井。  这些都是确凿无疑的史实。  但如果试图把这些话告诉某些罗斯摩尔的居民,那肯定会惹来麻烦。所以他每年都站在那儿,念几段不会惹谁生气的玫瑰经,再说几句被大多数人当成耳边风的关于善良、忍让与睦邻友好的劝诫话语。  弗林神父常常觉得,就算不为圣安娜和她是否真的存在而苦恼,他自己的烦心事也已经足够多了。他母亲的健康越来越让他们兄弟姐妹几个担心,过不了多久,她就再也无法独自生活啦。他的姐姐朱迪写来一封信,她说尽管布莱恩愿意过单身的生活,但她自己肯定会结婚。她的男同事要么已经成家,要么就是同性恋。她也试过去找婚姻介绍所和上夜课,但结果在前者找到的都是些精神病人,而在后者碰到的都是些自怨自艾的无能之辈;她打算到罗斯摩尔附近这座水井来,请求圣安娜帮她解决这件事。  而他的哥哥艾迪为了追求一己之私,不惜抛弃妻子和四个子女。艾迪如今和年轻女孩内欧蜜同居,内欧蜜比被他抛弃的妻子年轻二十岁,他们的小日子过得十分滋润。布莱恩找过他,但艾迪反而觉得他多管闲事。  “不能因为你自己根本不是正常人,就觉得其他人也应该发誓一辈子不结婚。”艾迪当着他的面大笑说。  布莱恩?弗林觉得十分无奈。他认为自己实际上是正常人。他当然也对女人有欲望,但他做过交易。当时的教规说如果他想成为神父,那么他就不能拥有婚姻、孩子和正常的家庭生活。  弗林神父总是告诉自己,这条规矩终究会改变。就算是梵蒂冈,也不能什么事都不干,只是眼睁睁地看着许多人因为某条由人而非上帝制定的规矩辞去他们在教会中的职务。当耶稣还活着时,所有的使徒都是已婚的男人,这条规矩是在那之后很久才出现的。  再说了,教会中那么多的丑闻肯定会让那些冥顽不灵的主教意识到,在二十一世纪,确实有必要进行某些改革。  人们再也不会自动地尊敬教会和教会中的神职人员了。  实际情况与此相差十万八千里。  如今很少人愿意为教会鞠躬尽瘁。八年之前,布莱恩?弗林和詹姆斯?奥康纳是这个教区仅有的两名执事。后来有个年老的祭司仃为不轨,却一直得到庇护,而且他所做的丑事被掩盖起来,既没有受到处理,也没有得到惩罚;詹姆斯?奥康纳一怒之下离开了教会。  布莱思?弗林忍气吞声地继续呆在教会,但已经接近忍无可忍。  他的母亲忘了他是谁,他的哥哥瞧不起他,现在他的姐姐朱迪正打算从伦敦赶来参拜这个怪异的水井,而且还在想如果她在圣安娜节来的话它的效果会不会更好。  弗林神父这个堂区的祭司是个和蔼的老人,叫卡西迪司铎,他总是对这位年轻的祭司助理赞不绝口,说他工作十分勤奋。  “布莱恩啊,我在这里能待多久就待多久,然后他们就会觉得你的年资足够老,就会把堂区交给你来打理。”卡西迪司铎常常这么说。他为人很好,对弗林神父也很客气,不像某些堂区的祭司,总是盛气凌人地刁难属下的祭司助理。但布莱恩?弗林不止一次地想,如果顺其自然,将卡西迪司铎送到神职人员的养老院,另外请个人,随便什么人都好,来帮忙打理堂区的事物,那情况会不会更好呢?  自从他的青年时代起,就已经很少有人虔诚地参与教会的事务了。但是人们依然需要受洗、领受第一份圣餐,依然需要有神职人员来聆听他们的忏悔、主持他们的婚礼和葬礼。  布莱恩?弗林有时候觉得他独自来处理这些事情反而会更好。比如说去年夏天,有个波兰的祭司前来帮他的忙,可是波兰祭司花了整整好几个星期为圣安娜和她的水井编织花环。  前不久,他去过圣伊塔小学,他问那些女学生长大之后想不想成为修女。这对于天主教学校的小女孩而言并非莫名其妙的问题。但是她们全都大惑不解。似乎没有人知道他是什么意思。  然后有个女孩弄明白了。“你是说像电影《修女也疯狂》那样吗?”  弗林神父觉得这个世界确实正在发生变化。  有时他在黎明醒来,想到即将迎来的一天,心中会相当惘然。尽管如此,他还是有很多事情要做;所以他会去淋浴,努力把总是像辐条般地竖立在脑袋上的红头发抚平。然后他会为卡西迪司铎准备奶茶和涂蜂蜜的面包。  老人家总是客客气气地感谢他,让弗林神父觉得这番工夫没有白费。他会拉开窗帘,把枕头拍松,高高兴兴地评论窗外的景色。然后他会到教堂去,为一群人数越来越少的信徒念弥撒。他会到他母亲的住所去,沿途提心吊胆,不知道她是否安然无恙。  日复一日,她都会坐在餐桌旁边,满脸迷茫的神色。他将会一如既往地向她解释自己是她的儿子,是堂区里的神父;他将会煮粥和鸡蛋给她当早餐。然后他将会心情沉重地沿着城堡街朝南走,去臭鼬鼠斯雷特里的书报亭买两份报纸:一份给祭司,一份给他自己。他通常会同臭鼬鼠就自由意志或者命定论展开讨论,或者谈谈慈爱的上帝怎么会让海啸或者饥荒发生。等他回到祭司的房间时,来自拉脱维亚的看护人员约瑟夫早就到了,他已经帮助卡西迪司铎起床、服侍他洗澡和穿衣服,并且整理好他的床铺了。祭司将会正襟危坐,等着看他的报纸。老人看过报纸之后,约瑟夫将会陪他慢慢走到圣奥古斯丁教堂。老人在那里会紧闭双眼,念出他的祷告。  卡西迪司铎中午喜欢喝汤,约瑟夫偶尔会带他去餐厅吃午饭,但更多的时候是将这个孱弱瘦小的老人带回自己家里,他的妻子安娜会做几道家常菜招待客人,作为交换,祭司将会教她更多的英语词汇和短语。  他对约瑟夫和安娜的祖国有着无穷无尽的兴趣,不停地要求欣赏里加的照片,不停地称赞它是美丽的城市。约瑟夫还有三份别的工作:打扫臭鼬鼠斯雷特里的书报亭;将法比安发廊的毛巾带到“清新雏菊洗衣店”,并在那儿把它们清洗干净;每个星期三次乘坐公共汽车去诺兰家里,帮助内迪?诺兰照顾他的父亲。  安娜也有很多份工作:她擦亮银行的铜门,也擦亮某些办公楼的铜门,这些办公楼外面都挂着貌似很重要的大块提示牌;早餐时间,她在酒店的厨房从事保洁工作;她还帮几间花店将市场运来的鲜花打开,并将它们放进装满水的大水桶。约瑟夫和安娜对于他们在爱尔兰找到的财富与机遇感到十分吃惊。这对夫妻在这里能存起一大笔钱。  他们跟卡西迪司铎说他们有个五年计划。他们正在存钱,准备到里加的郊区买间小店。  “到时您会去探望我们吗?”约瑟夫问。  “我将会在天堂看着你们,保佑你们工作顺利。”祭司平静地回答说,期待着下一个世界的好日子。  有时候弗林神父妒忌他。  这位老人依然生活在确定的世界之中,在那个地方,神职人员是受到尊敬的重要人物,他能够回答自己被问到的所有问题。当卡西迪司铎年富力强的时候,神职人员每天有上百件事情要做。而且没有足够的时间来完成这些事。堂区中的教友希望、期待和需要神职人员来帮他们处理生活中的各种各样的事情。时至今日,你只能等待别人来请你。卡西迪司铎会不请自到地去拜访堂区中的每户人家。弗林神父则学会了更加谨慎。在现代的爱尔兰,即使是在罗斯摩尔这样的小城,许多人并不欢迎家门口出现天主教的神职人员。

媒体关注与评论

  梅芙·宾奇,极具天赋的卓越作家,也是人性本质的绝妙研究者。  ——《纽约时报》  梅芙·宾奇是此十年间的最佳作者。  ——《环球邮报》  宾奇是个慈悲的小说家,《山楂林的故事》包含了她所有写作优点……充满活力与幽默。  ——《哥伦布的电讯报》  爱尔兰的国家级作家梅芙·宾奇虽然极为畅销,但她的作品却展示了令人意想不到的深度……《山楂林的故事》行文活泼而风趣,然而本书的闪亮之处却是作者描绘了一些足以让我们着迷的、普通人的多彩人生。  ——《书页》杂志  美妙而迷人的《山楂的故事》是梅芙·宾奇最好的作品,它讲述了那些受到现代化力量威胁和挑战的人们的故事。   ——《书目》杂志  阅读此书犹如亲历一次力量之旅,宾奇以此书显示她正处于巅峰。  ——《西雅图时报》

内容概要

梅芙·宾奇(Maeve Binchy)生于都柏林,获都柏林大学历史学位。先在几所女子学校任教,后进入《爱尔兰时报》供职,开始撰写专栏。自1982年她的长篇小说处女作《点燃希望的烛火》出版以来,梅芙·宾奇已经出版了近二十部长篇小说和短篇小说集,每一本都成为英语世界人人争读的畅销书,她遂成为整个英语世界最受追捧的顶级畅销书女王。1999年,作为爱尔兰国宝级畅销书作家的她荣获英国图书奖的终身成就奖。

书籍目录

第一章  公路、树林和水井(一)第二章  抽屉里最锋利的刀第三章  单身旅行团第四章  友谊第五章  计划第六章  假日宴会第七章  谁是谁非第八章  公路、树林和水井(二)第九章  与梅塞德斯交谈第十章  茱恩的生日第十一章  告诉我为什么第十二章  周年纪念日第十三章  去酒吧第十四章  你的十一点钟女士第十五章  智力测试第十六章  公路、树林和水井(三)

编辑推荐

  还有什么比到爱尔兰小城认识那些性情各异的人们更美妙的旅程呢?这恰是爱尔兰最著名的女作家梅芙·宾奇在她的最新小说中所提供的……爱情、杀冀和跃然纸上的日常生活交织在这个结构严谨的故事中。

作者简介

羅斯摩爾小鎮後方的那片山楂林裡,有個傳說中非常靈驗的聖安娜井,是民眾儉樸生活的心靈慰藉與寄托。但卻有傳言說,新開發的公路將穿越這片山楂林,也會毀壞這口井,引起鎮上民眾一片嘩然。
山楂林裡有著鎮民共同的溫馨記憶,以及難以替代的感情。木訥的內迪在這裡遇到真愛;美發師亞薇則祈求聖安娜井,讓變心的丈夫回心轉意;貴婦海倫想要一個嬰兒;麗莉卻只希望她失蹤多年的女兒安然無恙……

图书封面


 山楂林的故事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3条)

  •     当代爱尔兰最著名的女作家梅芙•宾奇生于1940年,曾先后在几所女子学校担任教职。在任教期间,她利用假期四处游历,包括去以色列的集体农场体验生活和去美国充当夏令营教师。据说她外出旅游时通常都会写信回家,其中有一封家书写得特别好,她的父母将其投给了《爱尔兰时报》,并且得到了刊发。因为这封公开发表的家书,梅芙•宾奇的写作才华得到了认可,随后她辞去教职,成为《爱尔兰时报》的专栏作家。她幽默风趣、自我嘲弄的笔触赢得了许多读者的喜爱,这些每两个星期发表一篇的文章后来结集出版,不过如今已经绝版多年。真正让梅芙•宾奇成为爱尔兰家喻户晓的作家的,是她于1982年出版的小说《点燃希望的烛火》(Light a Penny Candle)。《点燃希望的烛火》描述的是二战期间的女孩在随后二十年间的故事。二战期间,伦敦遭到空袭,伊丽莎白被送往爱尔兰避难,并和艾斯琳成为了终生不渝的好朋友。小说通过叙述伊丽莎白和艾斯琳两个人各自的命运,巧妙地展示了英格兰和爱尔兰之间的差异。这本书虽然是梅芙•宾奇的第一部小说,却初步展示了她独特的写作风格:准确的地点、美好的故事和令人感动的角色。我们能够在这本书中遇到她后来所有小说中的典型人物:能干的家庭主妇、慈爱而粗心的父亲、善良的医生、修女、神父、被宠坏的孩子等等。自1982年以后,梅芙•宾奇陆续出版了《丁香公车》(The Lilac Bus)、《镜湖》(The Glass Lake)等作品,其间要算一九九八年出版的《塔拉路》(Tara Road)最为成功。1999年,美国前总统夫人芭芭拉•布什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梅芙•宾奇是她最喜欢的作家,令后者在美国声名大振,《塔拉路》也被著名的“奥普拉读书会”选为推荐书目。根据美国伊利诺伊大学(UIUC)图书馆与信息科学学院提供的数据,该书当年在美国售出了95万册,是当年美国销量第十名的虚构类图书;而在加拿大和英国,这本书的销量也分别达到了惊人的110万本和66万本。就在那一年,梅芙•宾奇获得了英国图书奖评委会颁发的终身成就奖。随后几年,《塔拉路》每年都卖出了上百万册,并被翻译成将近二十种语言,作者自此成为全世界知名的作家。读者诸君即将看到的这本《山楂林的故事》是她于2006年8月初版的作品,曾高居英格兰《卫报》、爱尔兰《独立报》、加拿大《蒙特利尔报》和美国《纽约时报》等报纸的畅销图书排行榜首位。《山楂林的故事》突出描写了西方天主教国家如今面临的困境:在这个越来越世俗化的时代——也就是所谓的“怀疑主义时代”,人们不再坚定不移地信仰宗教,但生活依旧充满了难以预料的不确定性,他们该何去何从?小说的核心是位于小城罗斯摩尔郊外山楂林中的圣安娜井;当地许多居民从来不去教堂做礼拜,却认为水井具有神奇的力量,能够满足他们的各种愿望,教堂的助理神父布莱恩•弗林清楚地知道耶稣的外婆圣安娜从来不曾踏足爱尔兰,却对这种近乎迷信的狂热崇拜一筹莫展。但是随着情节的发展,正统的天主教和现代世俗观念之间的冲突逐渐变得无足轻重,因为围绕圣安娜井展开的,是各种温暖人心的凡人故事。梅芙•宾奇的了不起之处,正在于她从小生活在天主教的爱尔兰,接受的也是正统的天主教教育,却能理智地看待宗教在现代社会不可避免的变化,并且清楚地认识到,维护宗教的权威并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每个普通人都能过着幸福的日子。请读者诸君不要误以为《山楂林的故事》是关于宗教的乏味小说。这本书和作者先前的《丁香公车》和《山毛榉》(The Copper Beech)相同,是由十几个感人的故事组成的长篇小说。作者采用了爱尔兰流浪说书人的技巧,用幽默风趣的文字,将几十个普通爱尔兰人的生活故事娓娓道来,栩栩如生地展现了一幅当代爱尔兰社会生活风情的画卷。我在手不释卷地阅读这些故事的时候,或心酸难忍,或忍俊不禁,或啼笑皆非,或怅然若失,但始终有一股暖流在心中。我相信诸君也会有相同的阅读体验。值得专门提及的是这本小说的语言风格。梅芙•宾奇的文风素来以朴实著称,《山楂林的故事》更是如此。虽然中国也有脱胎于说书底本的小说,但经过时代变迁和编撰者的修缮,我们现在看到的三言两拍乃至《儒林外史》等章回小说已经不再完全具有平白如话的风格,现当代也很少有完全脱离书面语的汉语小说,而《山楂林的故事》中使用的语言则纯粹是书面化了的当代爱尔兰口语,展现了汉语小说中较为罕见的叙事技巧。实际上,本书的第十章就曾经在英国广播电台播出。在翻译的过程中,我尽量保持了这种特点,让译文也具备琅琅上口的属性,希望有心的读者能够体会得到。
  •     http://blog.roodo.com/lucialucy/archives/9844067.html  我喜歡溫柔的故事,但不喜歡會讓我想流淚的故事。  我討厭那些會讓我情緒被逼到絕境,哭泣地又痛又傷心的作品,那些作品在正面的動人下,反面卻隱藏著叫做殘酷的東西,會讓我哭泣到呼吸困難,彷彿陷溺在淚水中,最後紅著眼眶,眼睛因流淚過度反而乾澀,呼吸也因為大力地抽泣而起伏不定,這些精神和肉體的劇烈震撼,比起那些殘虐的黑異故事,有時候更讓我畏縮。  甚至,我更害怕,那些害大家都躲在棉被裡偷偷哭泣的作品,我讀起來卻是毫無感覺,因為看過太多類似的公式或梗,竟有些麻木的習慣,甚至還有些無聊,這種感覺就像是暗暗被罵說身為讀者的我,竟然如此毫無人性。  所以,我討厭這類標榜著自己是如何動人,多少人流淚推薦的作品,那種作品總給我一種緊張感,一直期待著所謂的淚點,一直期待自己的眼睛會盈滿淚水,到最後自己甚至在拼命把眼睛緊緊地閉起來試圖擠出一兩滴淚水,因為感覺到自己該哭卻沒哭,有絲甩不掉的羞愧感。  但相反的,我喜歡那種讓我心頭微微一熱的作品。那種很溫柔,很舒服,就像躺在床舖上休憩的作品。  讀那種作品都給我一種放鬆感,我知道自己不會受傷害,我也沒有一定要被感動的壓力,就只是慢慢讀著捧在手心中的書頁,然後慢慢被觸動。  所以,我會喜歡《娑婆氣》,會喜歡向田邦子,會喜歡《山楂林的故事》。《山楂林的故事》,圍繞著羅斯摩爾的聖安娜井,這是個二流小鎮上的信仰。人們相信聖安娜,也就是耶穌的外婆,聖母瑪利亞的母親,能庇佑他們。於是無數的人來此祈禱,希望聖安娜能幫他們解決他們生命中的問題。  然而,一條新建的公路有可能會穿過樹林,貫穿這座井,這引起當地居民的譁然。  小說由數個故事串聯,人物互有關聯卻又不是緊密連結,除了以〈公路樹木和水井之一〉與同標題的之二之三做貫串外,大多是由和此地相關的人的生命故事組成的。有些人甚至連到此地都沒有,只是他們的朋友要來這邊玩而已;有些人只是血緣上和這塊土地相連;有人只是親戚住在這裡,但也有人,認定聖安娜井對他的生命是不可獲缺的寶貴資產。小說的重點並不在於聖安娜井是否靈驗,而是由她穿插出的故事,那些人那些事。  除了訴說著做為貫串的弗林神父、內迪•諾蘭等人的故事外,每一章節都是獨立而完整的,而章節內又分兩個部份,以同一故事的兩個人物做視角,以第一人稱的筆法呢喃出他們自己的生命。有時候是嵌合起完整的故事,有時候是為故事提供另一個角度,這種作法也因故事的安排不同,從包容的愛意,作為對照組的思考,溫柔敦厚的結合,甚至各懷鬼胎的心思,都有不同的效果。  當我慢慢讀的時候,有時候會擔心,這些故事會不會因為人物太美好、故事太溫馨,以致於只是個柔軟的菌床,提供的僅是耽溺在溫柔的逃避。  但到後來,我發現故事並不只如此。它除了提供了溫情的呵護外,同樣也訴說了那些無可挽回地。第五章的〈計畫〉,是小說中最突兀、最冷酷、最富心機的故事。雖然和前面故事的違和感較重,但相對上,卻也暗示了後面可能的轉向。雖然大致的基調是溫情路線,但卻概括了更多層次,有陽光,必然會陰影,但陽光的溫暖,卻也會傳遞到那些理當幽暗的地方。  故事訴說的,是我的小鎮有如何多情,也是從這塊土地延伸出的點點滴滴。小說內暗藏了一個可以被拼湊出的完整故事,二十年前,麗迪的嬰兒特雷莎被人從搖籃中拿走了,認定孩子是被她拿去賣的丈夫對她拳打腳踢,終於被關入牢中。不同的章節內有了對這項悲劇的補述,從無太大相關的麗迪姐妹的故事,到那個失竊的孩子的故事,都串聯出一個完整的故事。  而故事,是可以延展的,一個人都連接著另一個別人,一個故事也連接著另一個故事,人們交疊訴說著自己的故事。而不管是人類或土地,本身就是由一堆大大小小的故事所組成的,而這些故事,透過土地做為統整,或許可以拼合成一個大故事。《山楂林的故事》以土地作為族譜,但這並不是個可以由地圖,由血緣看出關聯性的族譜,而是以故事做為細微的莖脈,擴散出的溫情地圖。  他回頭看著那已經黯淡下去的樹林。說那裡是非常特殊的地方並非無稽之談,因為在那裡,有很多聲音被聽到了,也有很多夢想得到了回應。(P349)     《山楂林的故事》是愛爾蘭作家梅芙.賓奇 Maeve Binchy於2006年的作品。她的許多小說背景都設置於愛爾蘭,探討都市與鄉間,亦即英國與愛爾蘭間的拉扯,還有愛爾蘭在二戰後巨大的改變。她的寫作風格有如現代版的珍•奧斯汀,碰觸到許多現代女性自處的問題。結婚、離婚、流產、風流韻事、財經問題和破產是她寫作的主題。《山楂林的故事》,雖然溫情滿點,卻也或多或少點到這些議題,小說雖然大眾化,卻也不乏深度。  除了少數單一完整的故事(Circle of Friends, Light a Penny Candle)外,她許多的作品都是以環繞在一事件的相關角色為故事(The Copper Beech, Silver Wedding, The Lilac Bus, Evening Class, Heart and Soul)。  有人將她比喻成愛爾蘭的安•泰勒(Anne Tyler,《聖徒叔叔》的作者,曾以Breathing Lessons獲1988年的普立茲獎)。安.泰勒的小說並不書寫一些驚天動地的大事件,反而是隨處可見的小人物,背景也幾乎是由她的居住地巴爾的摩為底。小說沒有高潮迭起的聳動情節,而是安靜的平穩力量感到人心。讀起來平淡,後勁卻很強。這些,都和梅芙.賓奇有許多類似之處。 《山楂林的故事》,在溫柔中有幽默的逗趣,也有平凡人平凡故事的力量。梅芙•賓奇讓各個人物說出自己的故事,也說出了人心的愛,那些微微發亮的靈魂,就在樹林中,如同螢火蟲般,撲朔出動人的光芒。 生命可以重來──安.泰勒虛構筆下的真實人生 順帶一提,我喜歡文案:你聽見了嗎?在人生轉角處,你是否曾聽見那些失落的靈魂,娓娓道出那些我們不經意錯過,卻醞藏在心底的故事。   羅斯摩爾小鎮後方的那片山楂林裡,有個傳說中非常靈驗的聖安娜井,是民眾儉樸生活的心靈慰藉與寄托。但卻有傳言說,新開發的公路將穿越這片山楂林,也會毀壞這口井,引起鎮上民眾一片嘩然。   山楂林裡有著鎮民共同的溫馨記憶,以及難以替代的感情。木訥的內迪在這裡遇到真愛;美發師亞薇則祈求聖安娜井,讓變心的丈夫回心轉意;貴婦海倫想要一個嬰兒;麗莉卻只希望她失蹤多年的女兒安然無恙……。   梅芙•賓奇讓每個人物訴說著自己在山楂林的故事,透過不同的角色,我們不僅看見靈魂幽微的呢喃,也看見那些深藏在心底微微發亮的愛。
  •     从人们对井的信任可以看出人们对自己生活的无力,不自信。生活中自己没办法把握的事情太多了,真希望能有一点力量可以借助。求神明保佑吧,哪怕并不是完全的相信,总还是能得到一点安慰。勇气也因此增多一点,有时候就这么完成了本来以为不能完成的事了。玛琳和丽卡,她们的友谊很让我感叹。她们分享一切,虽然两人的生活一度分道扬镳,也有很多彼此并不全都赞同的观点,她们还是持续的分享。友谊是要这样培养的啊,不能因为一时的意见不同就断掉。这种客观朴素的语言总是让我觉察到悲伤。在面无表情的叙述背后,隐藏在深处的是伤痕累累的心。漫长的岁月过去,伤心的人重新站起来,找到自己的生活,曾经使她伤心的人仿佛不再重要,她可以若无其事的谈起他,可以很久不想起他,可是啊,她的笑脸上终归掠过一丝阴影吧。我总觉得,一件东西坏了再修好,怎么也不能像好的时候那么完美。用不同人做第一人称,反复的叙述同一件事,这真有意思。共同经历了同一件事的两个人,他们对这件事的理解竟然会相差那么大,而更令人惊讶的,虽然理解那么不同,事情还是会顺利的发展下去,并不会因为人们认知的偏差而出什么问题。我曾经认为每个人在本质上都是一样的,虽然长大以后有了各种各样的经历,只是因为他们遇到了不一样的事,而遇到了什么事并非自己能够决定。可事情大概不是这样。

精彩短评 (总计56条)

  •     书的内容挺好,让人读了感觉耳目一新
  •     和希望有关!温暖的故事,我在看第二遍中~~
  •     三观不正让人很燃
  •     第一次看这种类型的小说,看了新一篇小故事还得复习一下前面,重读第二遍真的会有很多第一遍没有的小细节不断丰富整个大故事。没有一篇是不喜欢或者是感觉无聊的,有很多出人意料的情节像贝卡那一章。很喜欢,想要以后让自己的孩子读读^_^
  •     我一直纠结于打四星和三星,故事并没有给我太深的触动,可作者确实写得算是精细,三星半给打温情牌的浮世绘。
  •     一星行动
  •     很有意思的小故事,整个阅读过程像在玩拼图
  •     “我喜欢温柔的故事”
  •     是的,这本书让我想到两个字:温暖。朴实的语言,讲述一个个温暖的故事,大家都想不到生活原来是这样,峰回路转,奇迹出现,你以为那真的是奇迹吗?并不是。梅芙总是这样,可以用温暖平凡的故事让人流泪,然后传达一种正能量。
  •     人是该有信仰 还是只能相信自己 书中的人物众多 各自有不一样的性格 困惑 选择 命运 一口许愿井将他们的故事汇聚在一起 形成了书中多姿多彩的世界 不管相不相信许愿井会不会实现他们的祈求 他已经成为罗斯摩尔人生活的一部分 所以重要的不是信仰本身 而是你是否选择相信
  •     每个看似没有关联的小故事因为那片山楂林变得更有人情味和寓意
  •     山楂林的故事,乍一看很多人以为是山楂树的故事~~但是情节很好,写法也很有意思,看完还想再看看,关于那个圣井到底还有多少故事在发生着。。。。呵呵
  •     爱尔兰,淳朴清新之地么……
  •     如果拍成电视剧,应该会像午夜食堂那样吧。太喜欢这本书里面的故事了~
  •     愿你被这个混沌的世界温柔相待
  •     次作者如果研究数学,一定是个数学家,逻辑思维相当清晰,佩服!
  •     美丽的都柏林 每一个故事,总是到最后才开始顿悟
  •     喜欢,这么多有趣好玩的故事
  •     满满的爱尔兰风情。若你看过电影《闰年》,或许对爱尔兰人深厚朴实的土地情节更有了解。
  •     我很喜欢 故事很特别 语言很流畅
  •     生活中需要信仰
  •     作家很出名。希望还能引进她的其他作品
  •     这是一本在图书馆“碰”到的书,我第一感觉女作家应该会很对我的口味,呵呵。这的确是一本温暖的书,有大团圆的结局,惩恶扬善的风格。我看到了各种人物各种角度各种重叠的人生,都用罗斯莫尔(我在想英文会不会是ROSSMALL)给串起来了,值得注意的一点是,所有人都觉得自己做的是对的,包括好的结局和不�
  •     像一个水井,上面系上了很多风筝,它们各自开垦各自的天空,命运是根神奇的线。
  •     温暖的笔触,严谨的结构,地道的翻译。
  •     和它的相遇纯粹是偶然。缘分!这次借的5本书里最最喜欢的一本,四处推荐。封面就看起来很好吃,实际内容也是绝对美味!不同角度叙述的小事,生活中随处可见的烦恼,平淡且质朴的叙事——治愈死了!好喜欢它!以后有了书房要买一本!
  •     都是好故事……
  •     读起来很温暖,平淡的故事,平凡的生活,小小的烦恼,弱弱的愿望,最终都保留在山楂林那口神秘的井中
  •     不能说这本书有什么技巧,但是看起来就是很舒服。
  •     很平实,但是很真实,真佩服作者可以将这些小短篇连成一个整体,构成一整段生活~
  •     一部分作家是痛苦狂躁的天才。另一部分则是温和善良的医生。生活需要梅芙宾奇般细小温暖与快乐。
  •     觉得非常好的一本书,闲闲散散,几个故事几个人。
  •     温柔的故事
  •     讲故事的方式比较有趣
  •     关于人性的探讨
  •     跳梁小丑李继宏。明星印刷路金波。
  •      没有灵魂瘙痒的感觉但剧情还是不错的
  •     最爱内迪·诺兰~
  •     “羅斯摩爾小鎮後方的那片山楂林裡,有個傳說中非常靈驗的聖安娜井,是民眾儉樸生活的心靈慰藉與寄托。”……无论故事怎样却觉得很温暖
  •     环环相扣的结构
  •     买给同学,同学说很好看
  •     故事太散了
  •     哈哈哈哈哈 正能量的山楂林
  •     很纯朴,结构出奇制胜
  •     重读还是感动,简单、纯朴、幽默,那种由纯粹美好道德观带来的触动,和看斯坦贝克《伊甸之东》带来的感受一样。它不是说教,却是我心中“说教”的最高境界。
  •     有几个故事特别喜欢
  •     平淡的,温情故事。于是也很喜欢这个作家。
  •     是一本很安静的书,小城里形形色色的人,交织的生活,展现了小城宁静、丰富的生活。
  •     第五颗星给会讲故事的爱尔兰~她的写作方式和我口味也是我个人喜欢使用的方式……:)
  •     理想枕边书
  •     被治愈了。
  •     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故事.每个故事都有一个初衷..这些小小的故事个个独立又环环相扣..真诚而温柔.总觉得这是一种信仰的力量.总觉得这是内心强大的人带来的光明
  •     喜欢她描写的友情,可以没有虚荣;喜欢她描写我们生活的欲望,可以没有贪婪;喜欢她用两个人的口吻来描述故事,都很简实。
  •     在这个叫罗斯摩尔的小镇上,这些平凡的小人物通过作者的生花妙笔娓娓讲述着自己的平凡生活,却别有一番打动人的温馨与浪漫,也许这就是生活吧,每个人都有他(她)不为人知的那部分
  •     简单的故事,温暖人心
  •     喜欢这种温馨明快的风格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