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方小说》书评

当前位置:首页 > 小说 > 社会 > 汉方小说

出版社:上海译文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0年1月
ISBN:9787532749478
作者:[日] 中岛玳子
页数:171页

小感~~

一部治愈系小说,书皮上说“败犬一族精神世界的别样诠释”,我觉得这并不是最正确的注解。书中的确存在关于败犬女生活的描写,但是我觉得此书所要阐释的并非仅仅是败犬一族的精神世界,而是对于生活、对于低潮的另一种激励。人生纵使有万般无奈与不顺,但是这就是人生,起起伏伏,磕磕碰碰。

只是看了个感觉

一本小书拖了好几天才看完。书看到一多半的时候仍感觉不喜欢,想想毕竟是借的书,才坚持看下去。谁知掀页就看到帅哥医生竟然有斑秃。好吧,我承认我不厚道的笑了。不过我坚持认为,只有缺点才让一个人鲜明。看的时候我在想,难道人这么容易生病?还是大家现在都把生病太当一回事了?生病也是自身某种形式的表现,心情好不好,吃的东西产生了什么影响等等。生病的时候想法不一样,思考的重点不一样。所以,也不至于在生病的时候如临大敌吧。后来作者写“病也是自己的一部分”——果然还是要有相同观点才能有开始要喜欢一个作品的感觉。不过看到最后始终感觉作者某些地方写的不怎么认真,读完也没有很喜欢。好吧,我的点还是在医生的斑秃上,虽然我挺喜欢这个人物。。

这可是一本有能耐不要引言导读的犀利之作啊

诗集一样的封面,让人乍然摸不清头脑的名字,陌生的作者,书面上没有任何吸引的名目——我在想,如果它是书店里包得严严实实的之一,我一定会疏眼略过——哪怕畅淋地看完了,我也还被一种雾里云里的满足与诧异包围着——诚然这是一本好小说,可它怎么会有销路?写道这里最感谢的,莫过于学校里不知名的图书进书人员,能欣赏这样不咸不淡的小说的人啊,不是能人定是异士。次而,感谢的是翻译这书的那位仁兄——感谢你让我看了村上的书后对译本小说干瘪的信心重新膨胀了呀——更甚于《时生》。至于作者呢,我定然是心怀万分感谢的,但更多的话,就让我读了她的第二本书再说吧。关于小说,我要说的少之又少。这样缺乏剧情的半小说自然难以攀上读者心中百分百的好小说之位——可那种愉悦的阅读经历,即便有天我把这难记的书名与毫无特点可言的剧情忘了,我也还记得。这种愉悦感除了作品本身所赐予的,我怀疑仍有另外一种可能——这本书之所以称得上上乘,不能不提它的独特性,而所谓独特,就是我开篇所说的,而之所以有这种独特性,到底是我们的读者不喜欢没时间看呢,还是作者与出版社都不大看好这一类闲杂消遣类小说呢?说起来也是,依照我没被此书洗脑以前的思路,不过小病而已,怎么怪的上大医院检查不出呢?那大医院都检查不出的病又怎么能让我把这样一个怀着未知病情的自己交给小小的中药医房呢?哪怕中医出处正是我脚下踏着的这块土地,哪怕我家里有两位精通针灸中药的老人,可我对传统医术的信心仅限于小病小痛的医治。忽然我大骇道,中医会不会沦为端午节的下场?隐藏在这一本小书之后的问题一涛接一浪地向我涌来。我需要一点时间将它们理顺,而后挣扎一下那些该说哪些不该说。比如说一向在国际享有盛誉的国人的对艰难苦困的承受能力在这样一本视角独特的小书面前,简直要大声咳笑了——主人公在病情得以体谅之后心里的感动之情,几乎促使她趴在医生的膝下哭诉所有的委屈——这样被一座叫城市与生存的大山压住的委屈中国人也有,可这又什么值得哭的?尽管我们深知自己身体不适压力不断已经好久没有大笑的时候,可,这不是生活的原本模样么?这种强高压的模式早已被中国大学制造的一台有一台机器所习惯了,值得哭的是国难,那些大到我们并不能够有切身体会的痛,身体内燃烧的爱国之情与道德使命感,促使我们死命逼死命挤死活挤出两滴泪,仿佛这样就得以昭示自己的衷肠。国人的眼光固然更深远啊——望向乱国灾民,心怀无限的同情而庆幸甚至是看到日本这个名字时候的些许幸灾乐祸,我们是何其地国际化啊!自然不能跟小布尔乔亚们相提并论。可,一个不关心自己,不关注我们的民众,甚至鼓动民众们在没有解决切身问题前去忧别国忧外民的社会,真的是健康的吗?我撇撇头,用国人最常有的——学者姿态,暂且把这些抛在一边——翻开随便哪页,追逐那一种无关政治与国事的美妙。

智慧的小说,聪明的翻译

本来,对一个三十多岁的日本女人写的小说,我并没有报多大希望去阅读,心中想的是——只要能看得下去,不要像金原瞳、村上龙那样给人的视觉冲击太大就可以了。没想到读了一半的时候就发现了一处非常趣味的地方。作为一个篮球球迷,我觉得全书最让我眼前一亮的就是书中以篮球为类比,借小说人物之口分析了中医和西医的区别。如此生动形象还非常独特的比喻,在我的记忆中大约只有张佳玮(信陵)才能想的出来。而对于一个女作家来说能做出这样的比方实在让人敬佩,可见作者知识面很宽泛,对事物的理解也很灵活。以下扯一点题外话,只对书内容感兴趣的可以忽略不看。具体的类比大约是,中医和西医相当于NBA里面不同类型的球队——中药大致是一个没有超级明星的球队,虽然没有什么杀手锏,但是依靠精密的团队合作依然能取得不错的成绩;而西药大致是一个依靠超级明星的球队,超级明星能起到巨大的作用,可以主宰胜负,但是超级明星不在球场,那球队实力会大大受损。看完这个叙述,我心中立刻有了自己的判断:中医——拉里布朗、杰里斯隆,西医——菲尔杰克逊。当年的打进总决赛的76人,夺冠的活塞,一直以来的爵士队,都是依靠团队运作赢球的,没有明显的超级巨星,但是非常有韧劲;当年的公牛、湖人,现在的湖人,就是几个名字,乔丹、皮蓬、奥尼尔、科比。至于带球星和带平民都有不俗战绩的阿德尔曼,应该属于中西药结合疗效好了。言归正传,我想先表扬一下翻译。我觉得这本书的翻译很好,轻松自然简洁,既不像唐月梅翻译的三岛由纪夫那么拗口生涩,也不像林少华翻译的村上春树那么文艺腔十足。通篇读下来就像是一个女青年在自说自话,甚至像日记一般随意,口语化的表达让就算是比较专业的地方也很容易理解。很多优秀的小说在翻译以后阅读性上就大打折扣,则这本书并非如此。作为一个年轻的译者,翻译这样的小说还有不少其他的优势,比如流行语的使用,类似于“很傻很天真”这样的句子在小说中就出现了,让人不禁莞尔;一些特殊物品、商品没有生硬的硬译、音译而是使用了国内比较普遍的说法也说明的译者在细节上的周详。文艺女青年翻译青年女作家的小说,真是相得益彰。写到这里我突然想到,小说中作者有个朋友名叫“阿SA”,而小说的后面用了“很傻很天真”这句话,这两者是不是有某种联系呢,难不成作者在翻译的闲暇之余,还会略带隐晦地调侃一下我们热爱摄影的陈老师?当然这完全是我的臆断,甚至可以说是恶意的猜测,但还是挺有趣的。至于小说的内容,我则很难说出多少东西来。大致是因为性别、年龄上的差异吧。更为关键的是小说篇幅不是很长,我大概只花了两个多小说就粗略地读完了,因此如果在这里过多的写于书中内容直接有关的东西并不太好。虽说文章不长,但是日式现代小说的特点这本书还是全都具备:短小,清淡,生活,有余味,非常适合感情细腻的人或者是大部分女性阅读。我觉得小说作者对于中医的理解真的很好,作者在行文中自然地把中国的阴阳五行学做了简介,阐述的十分准确,而且作者还能灵活的把七情学以致用地与五行相联系又一次展现了她敏捷的才思。这里不得不再赞美一下翻译了,记得以前看三岛由纪夫《丰饶之海》系列的《晓寺》,我就被那生涩翻译的印度佛家思想绕晕了,而这本书中的中医理论却翻译的非常易于阅读,让人称赞。小说还在某种程度上告诉我们如何看待自己的民族瑰宝。现在有很多人要么认为中医无用,属于伪科学;要么认为中医远远超过西医,是最好的。这两种态度都很不对,我们应该认识到中医的优点,用一种敬畏的心态去对待,另外也要意识到中医的不足,要与现代医学相互弥补借鉴。而日本人在学习外来文化以及传承自己民族文化上的做法真的很可取,值得学习。小说中还有一些我看着觉得有趣的地方,也拿出来说一下。一是日本的医疗制度真不错,就算是私利医院,只要不是那种专家级的医生也可以国家补助医疗;二是日本人在路上被撞了,撞人的第一反应是给被撞得叫救护车,相对于天朝上国,人性真是美好的多。最后我想说,我们这些人以后也要注意一下自己的身体健康以及心理健康,小说中的人物是对读者的一个提醒,与其在自己不舒服或者抑郁了以后在去四处求医,倒不如多加锻炼,多加调理,防患于未然。

城外的人,你别急着进门

不知从什么时候起,人们开始管那些徘徊在婚姻围城之外的大龄女青年叫“剩女”。一个“剩”字,免不了带有围城中人的侥幸和讥诮,仿佛女人非得要婚姻这道金字招牌才足以幸福似的。也不能怪人言可憎,女人自己容易先乱了阵脚。如《汉方小说》中的女主角小实,她三十一岁,靠给制作公司改编剧本谋生,也算是自食其力的文艺女青年一枚。小实的日常因前男友的出现起了波澜,曾被她拒绝的男人宣布结婚,听到这个消息,她莫名地生了病。病发时胃部抽搐全身颤抖,几个人都按不住。用她自嘲的形容就是“化身为电动公牛”。看到她露出一角UNIQLO内裤被送上救护车,身为读者的我忍不住哈哈大笑。从开篇就可看出,这绝不是一部自艾自怜的小女人作品。小实就医的经过堪称无稽。带着急救手册上阵的急诊大夫,劝她去看心理医生的诊所医生,综合医院的医生则向她抛出“你常叫救护车?”的疑问。她的病症无名而有形,问题是医生们一看这位小姐的基本状况栏,就觉得是嫁不出去的老姑娘惯有的心理症。要是小实真的就此去看了心理科,恐怕接下来得依靠抗抑郁药物作为精神支撑。偏偏她想起去看中医,又遇到型男医生,单身生活从此有了新的内容。看医生,查中医书,和朋友讨论自己的病,编剧小实的相思和求知欲同样强烈,问题是她毕竟已有一定年纪,不会像少女般傻乎乎地单恋,也不会盲信医生的理论。也许这就是她成为“剩女”的理由之一吧。简而言之,这是个挑剔的主。中岛玳子写小实,有一半是在写她自己。作者本人写这本书时三十五岁,职业同样是编剧。她在后来的一次访谈中说:“所谓的‘败犬’,不少人都有钱吧。而我呢,钱和工作都接近贫穷,既没有男人,也没有其他,连败犬都不是。”听着有点凄凉,不过看她怎么戏谑小实的生活,你就会知道,中岛骨子里不乏韧劲。书中不只有小实一个“剩女”:娇小擅发嗲的小茜,冷静博学的志保,以及罹患抑郁症的阿sa。性格决定命运,她们的选择也不尽然相同。小茜很快找了个男友,有熟女风范的志保忽然也开始不登对的恋爱,其实她打算买房,又觉得“买了房子就不会结婚了,想最后再试着和男人交往一次”。阿sa长期吃药,差点死于用药过量,落魄之余选择回父母身边。一群闺蜜的热闹背后是难以掩饰的荒凉,与小实自己摇摆的心境也不无关系。本以为这是一部“剩女如何把自己嫁掉”的小说,出乎意料的是,小实拒绝了死党阿森的表白。阿森曾说她们几个“想着后天的人”,意思是女人们的问题就在于爱操心瞎想,身体不好也是自找的。从这番评语不难看出,他纵有短暂温情,也不是个体贴深入内心的良伴。小实没有选择依靠男人,虽然工作和身体都不尽如人意,她也以她的方式努力振作。书中多有中医药的知识片段,由五行到“喜怒思悲恐”,小实阅读的不仅是身体的原理,更是生活的本质。思胜悲,得先有思想,才能调剂独自行走的低落。看小实一次次莫名发作,又经历低回和雀跃,最后找到内心的平静,整个阅读过程也有种轻快的抚慰作用。单身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丧失对自己的信心。如果急着“进城”,谁又能保证接下来就能顺风顺水呢?说到底,无关性别,人所能依赖的终究是自己。中岛的这部小说处女作是日本文学中少有的活泼笔法,透过小实的视角,女人看女人,女人看世界,有体恤,还掺杂了幽默的嘲讽。加上匡匡的译笔流畅,读着很顺很舒服。此书最适合枕边车上,不过得小心,可别在夜半或车厢里大笑出声,惊动四周。

莫名抽搐?

刚看了一个简介,有好奇心打算看这本书。感觉这个似有似无的病态在很多日本作品出现过。。。主人的状态描述的比较有想象空间。。。。多少字啊?还不够?还不够?还不够?还不够?还不够?还不够?

没那么简单

31岁的实,未婚,连能有暧昧的人都没有。听到前男友结婚的消息,前所未有的危机感来袭,埋藏在心底的火山终于爆发,心病引发了各种躯体疾病。而各家医院开的方子不能根治,直到实遇到了那个“西式混血”的中医。汉方良药,慢慢地治好了实的病。生活也有了春天的气息。实是喜欢那个医生的吧,却从未说出口,作者也在最后埋下了一个伏笔,实要去中国,而在最后一次见面实,他握住了她的手,虽然是有些客气,但不碍爱的萌芽。他们的结局会是怎样,相信会是圆满的。重要的是过了爱做梦的年纪的实找到了自己的生活,开始了新的旅程。 最近读的日本文学作品几乎都是这类的生活励志型小说,可能很多人会觉得这些作品甚是无聊枯燥,只是叙述一个人的生活琐事,但个人觉得妙就妙在,人性在平凡生活的体现,很朴实,也有感悟。而这段时间也很喜欢用歌去感受小说,很恰巧,写评论的时候,播放器放的便是黄小琥的《没那么简单》,唱出了一个年过30未婚女人的心声。“没那么简单就能找到聊得来的伴/尤其是在看过了那么多的背叛/总是不安只好强悍/谁谋杀了我的浪漫/没那么简单就能去爱别的全不看/变得实际也许好也许坏各一半/不爱孤单一久也习惯/不用担心谁也不用被谁管/感觉快乐就忙东忙西/感觉累了就放空自己/别人说的话随便听一听自己作决定/不想拥有太多情绪/一杯红酒配电影/在周末晚上关上了手机舒服窝在沙发里/相爱没有那么容易每个人有他的脾气/过了爱作梦的年纪轰轰烈烈不如平静/幸福没有那么容易才会特别让人著迷/什么都不懂的年纪/曾经最掏心所以最开心曾经/想念最伤心但却最动心的记忆”句句歌词和这本小说有那么多的巧合,又是那么的贴切。当度过而立之年,还会遭遇各种风浪,也许身边没有一个可以陪伴的人,那就自己走下去。人生到头还是得靠自己去争取幸福。命中会遇到的那个人可能要很久才会出现,不要紧,在这段寻找的岁月里,好好过,一杯红酒,窝在沙发里舒服地享受生活,何尝不是一件妙事。每个人都会害怕孤独,当时间久了便成了习惯,这也不要紧,重要的是学会自己找乐子,让自己快乐。故事的主人公实在经历了人生的低潮后,打起精神走下去,乐观地面对以后的路。这是作者想要表达的吧,人生之路还很长,走下去,fighting!^_^^_^ P.S:又一次看到了我们中医的神奇,而书中也有很多中医药方(不过这里偶有点小小郁闷,翻译得太专业化了,那些汉方就像是从书上生搬下来一样,很多地方真的看不懂······)最后治好了主人公的病。所以说,这本小说不仅仅治疗了人的躯体疾病,也能让人心的伤口愈合。^_^

匡匡煎制汉方小说——by洁尘

剩女(中国叫剩女;日本,叫败犬女王?前阵子有部很火的电视剧是这么称呼来着),这个问题,已是社会性的无解的大问题。且不说放眼全球,我身边就好几个这样的密友。左看右看,她们有问题吗?没有,一点问题也没有。至少比起不是剩女的女人来说,她们完全没有问题必须得遭遇剩女的命运。 我现在不信社会上对她们这些女人的这个分析那个劝告的(原来还有点信,也去分析劝告过,后来,我发现错了),现在,我的看法是,运气不好。没别的,就是运气不好,走背运罢了。面对这个局面,唯一的解药是自嘲。 匡匡翻译的日本女作家中岛玳子的长篇小说《汉方小说》,就是一部剩女自嘲的作品。中岛玳子的味道,颇具其前辈林真理子的风韵,从小说滋味来说,我把这部《汉方小说》跟前几年看过的林真理子的《30岁的女人》自然地联系在一起。都是让女人颇为会心莞尔一笑的文字。只有在颇为会心莞尔一笑之中,相同处境的女人的那些个酸楚和无奈,那些个孤寂和郁闷,都在天凉好个秋的感慨之中化之无形,留下体面。 这个问题我不好多说。作为一个婚龄十多年的妻子兼母亲,在这个问题上我其实最好闭嘴。在把这本《汉方小说》隆重推荐给我的剩女闺蜜们之外,我来说说这本小说在文本上的好处。 好处一,轻松有趣。处于逆境中的人,自嘲是一种特别有效的手段。小说从主人公、31岁的单身女编剧小实突然像个“电动公牛”一般胃痉挛开始。刺激来自前男友结婚的消息。像个很好的喜剧电影开头,动感十足,喜感十足。之后,以小实找不出病根的看病过程为情节主体,开始了故事推进。自嘲贯穿始终,说的人(小说中的叙述者)和听的人(读者)一起轻松有趣地走到最后的结尾处。 好处二,小说的智力含量充足。当今小说的一个趋势就是要求充足的智力含量,所以,职业小说才会大行其道。《汉方小说》的智力含量不是展示主人公的职业知识,而是十分别致的“学习”东洋医学。对于中国读者来说,了解传统中医在当下日本是个什么样的状态和情态,很有吸引力;另外,中国读者返回来从一本日本小说中学习中医养生之道,也别有一番特别的质感。 好处三,就译本来说,匡匡作为一个语言风格有自己独特魅力的中国女作家,她在这个译本中融入了很多中国当代的谐趣口语。且看第二章,“好了伤疤忘记痛,完全不长记性,又贱嗖嗖到处去惹人憎”的日野大叔出场,跟小实之间一通对白,实在是太精彩了。忍不住录下这一段: “…… 大叔仍在继续:‘不过要说如今有毛病的人还真不少啊,比如那啥,那女孩,叫阿Sa那个,也是的吧。川波你保不准也属于精神方面有问题的。要我看趁早死心,将就将就把婚一结,你就啥毛病都没了。’ 这番发言,当即惹得在场女性全体黑口黑面。 我却不能就此善罢甘休:‘你丫给我闭嘴!妈的中年男!我凭什么给你说长道短啊?’ 被我拉下脸来一句怒骂,大叔吓得一个哆嗦。我却按捺不住怒意,继续面朝大叔狂吼:‘枉费您一片好心了!就算本小姐死了心愿意将就,跟我结婚的男人也已经死绝了!我还就一孤家寡人了怎么着?!’ ……” 这一段,相信所有的中国女读者看了都特别会心。这东京的小实,分明就是北京的一个女孩儿嘛。完全一样,全球化。匡匡的译本好就好这里,其凝练干脆的叙述语言和对中国读者来说颇具贴近性的对白处理结合在一起,共同构成匡匡译本的风格和特点。说来,这也就是匡匡的“汉方小说”呢。这一点好处其实是和第一点好处融合在一起的。情节的可观与叙述(在外国读者读来,很大程度上就是译文的吸引力了)的魅力结合在一起,才能成就这本让人一口气读完的好看的小说。 2010-2-4

大龄单身女郎看病记

刚刚跟桉树先生、树袋熊小姐吃完饭回来。大概这是我们今年吃的最后一顿饭吧。吃到“不欢而散”。三个甩货互相攻击。我说:“桉树先生,你真要把树袋熊小姐带回家么?她连馄饨都不会包,会吓着你爸妈的。”树袋熊小姐回我:“是的,我什么都不会,我生活中有很多悲剧。我不如你,你就一个悲剧,你没有恋人。”所以我看这本书才会看得这么津津有味吧。啊呀,这些想法我当时也有的呀。啊呀,这些事我也做过的呀。啊呀,要是我也遇到这个问题可怎么办呢?郁闷了……单身人士奇怪的想法就是这样的,比如:撞伤了脸就不好意思去看医生,因为医生是自己暗恋的人——暗恋上给自己看病的医生本来就很囧,请注意,是“暗恋”——可是,这时候才更需要医生的关心吧。更不能补救,补救更可怕,女主角的方法是买遮瑕膏,但是猪头样也不好意思去商场,就只能在超市随便拿了一支劣质的……总之找补的结果是越补越瞎。这样说来这部小说还挺可怕的。而且吧,这种现实主义的小说,那个浪漫主义的结尾总是会让人觉得是假的……前面都是作者亲身经历,最后是作者臆想出来鼓励大家的吧。另,大概也只有日本人能够将看个胃病给写成一本小说吧。

中医+女性的日本小说~~

读着这部充满趣味的小说,我不禁动笔画起书里几翻提到的「五角形」。小说女主角面对工作与爱情遭逢挫折,让心理的病影响了身体。小说家细腻的女性心理描写,并把汉方医学的「五行七情」观点延展,故事布局宛如「把脉看诊」,冷静却微妙地点出,现代人扰乱的心思,不仅影响健康,更影响人生的选项。「精神走错了方向」,好友如是形容女主角。得了莫名的颤动症,食不下咽、身形越发瘦弱的女主角川波,走进汉方医疗诊间,也走入探索自己心理的一扇门。刚刚失恋,所以把年轻性格的医师幻想为暗恋对象。明知汉医需要「看、问、触、闻」的诊疗,女性面对心仪的人,宁愿被误诊,还是坚持要化妆。男人和工作,都是忧虑的来源,但是,心还是要往那个方向钻。母亲平日口味清淡,却有不忌口试菜的热情,与川波「总是留心在奇怪的地方」,无法「活在当下」,或许正是人生与身体出状况的归因。失败的,总过不去;对于未来,徒然胡思乱想,让七情六欲宰制了「心」,「五脏六腑」开始大乱。小说里的医病互动,有如恋人般,很有意思。问诊的医师总是面无表情,和西医一样诊断没病,但却看出你的性情、作息,宛若心理师般直透人心。脉象与心跳,能说明一个人的身体状态;反过来说,什么样的身心状态,也会透露出这个人的幽微心思。「怎么样了?」你说起自己的各种症状,以及引发不适的可能。「有好一点了吗?」你回想自己的生活与身心,说给医生听。「是这里吗?」如果不是,你有点失望,对一个权威的相信竟然破灭。如果确实发现,啊,「被理解」的感觉真好,恐惧感终于能够释放,把自己交给医生真安心……。于是,二周后,你「期待」再度进行一回被关心了解的对话。「这是只有这样的你,独有的病证」人如果没有七情六欲, 或许真能长生不老。。对于身心病弱的病人,汉医诊疗宛如告白,让女主角川波又留心在奇怪的地方了。外求诊疗,更要内求自疗。女主角对汉医探索的兴致,除了理论与药草的认识,也从而发现情绪影响健康的导因。好友送来探病的橘子,女主角「拿到了却不吃」,正如面对突然表白的好友森碰,拒绝或分手,不一定是坏,而是不适合自己,就当放弃。年华虽逝,人生漫漫,不耽溺该过去的,那么来者必然有可追。

■ 你不独孤,也别求败——《汉方小说》译后记

■ 你不独孤,也别求败——《汉方小说》译后记/ 匡匡深更半夜抚卷狂笑,引得邻居忿然捶墙——这可是我阅读与翻译《汉方小说》时的亲身经历。捶墙女神经脆弱固然是事实,但这本小说的有趣也可见一斑。我很想厚着脸皮将这本《汉方小说》推荐给我那神经衰弱又过敏的独身女邻居,心想读读这本书,兴许比每晚口服的两片安定更能带给她酣畅踏实、无梦无扰的一眠。内心舒泰了、坚定了、强大了,就不再会敏感于这个世界的任何一点点风吹草动,斤斤计较于外部的一星星微小侵扰了。《汉方小说》好在哪里呢?它绝对不深刻,也绝对不说理。通篇充满了一个女人大大方方、痛痛快快的自嘲和揭短,讲的虽是三十岁“剩女”的“凄凉事”,用的却尽是俏皮话。它就是一部事业卡壳、婚姻无望的女“loser”的自述,只不过语气诙谐调侃,并不因“败”而馁。它能让你找到代入感——这哪里是别人,这活活就是我自己啊。有些敏感、有些神经质、终日为着别人的眼光而活,操心着这不完美,恼恨着那不遂意的,三十岁高龄的,活得有点别别扭扭的,成天这儿疼那儿痒的自己。关键是它有一本子的大实话,道尽了三十岁女人的“尴尬境遇、满腹心酸”——三十岁女人苦啊!上有老,下有小。比老不足,比小有余。来到这人生的小更年期,不结婚吧是“剩女”,结了婚就是“妇女”,还有个跟结不结婚没关系,却令男人充满了AV瞎想的“熟女”,全是贬义词!我个人管人生三十多岁的这个阶段,称作为“新中年”。虽还未触及到真正是属于中年期才会有的哀乐,却已开始爆发起“中年危机”。这种危机,是“年龄感”给予的。进入这个时期之后,大部分人才会静下心开始点检过去的得失成败,思索今后的路途、去向。这辈子,要做个什么样的人?想干成点儿什么样的事儿?这两个命题,终于被提上了自我审问的日程。但,一问之下不打紧,压力就来了,焦虑也来了——看看自己手中空空如也,事业眉目不清的,婚姻暂还未定着。以前二十郎当岁的时候,光顾着犯混了,理直气壮地挥霍青春呢,直挥霍到一摸裤兜,再也掏不出一毛青春了,这才发现大事不好了。我冒昧地猜测,独身男人这时候的处境,估计比独身女人还乐观点。至少,社会上没有流传着一本书、一个称号,叫做《败犬XXX》。女人们可就纠结多了,不结婚好像罪过似的,好像人格问题、不守妇道似的。各种声音纷纷出笼,都是分析你、教育你,让你质疑和检讨自己未婚身份的,让你为了结婚,说什么也得结次婚的。不能否定婚姻本身是人生当中非常重要的一门必修课,是个人成长空间最大的一块修炼之地,也不否定婚姻关系是最值得经营的一份关系。但现下暂时还未能婚成的,一段时间内见不到婚成指望的,以及婚过又失了婚的女人们,就是“败犬”了麽?这一盖上“败”字的图章,再加个“剩”字的定语,就跟半扇肉猪上烙得那枚紫色圆章一样,难看又触目,耻辱似地,把你像商品一般地物化了。你不仅待宰割,还待议价、待估售了。关键还“积压了”、“卖不出去”了,暗示着“没有价值”了。然而,他人如何对你的人生指手划脚,要紧么?不要紧。如何想出各种登峰造极的修辞来比喻和作弄你的处境,要紧么?也不要紧。关键是,你自己的内心中不能对自己指手划脚。你不能自废武功、自乱阵脚。你不能由着那些闲言碎语将各种恶心的标签贴上你的脑门,反而还去帮着对方吆喝,去身体力行地证明人家说得没错:我就是很败犬……那你可就真的是既独孤,又求败了。面对如今社会强加给你的各种乱哄哄的指示和说三道四,既不能“低头认罪”,也用不着剑拔弩张的去唇枪舌剑、回嘴反驳。众口悠悠,吵你能吵得过社会么?驳你能驳得过用婚姻来界定女性价值的,男本位的大语境么?不如就先放下执着,悠悠然、施施然地信步行去吧,先做点当下里自己喜欢的、能把握的、发挥自我价值的事情。失之东隅,收之桑榆。但是,很多女人是跟作践她的人一条心的,执意了要在这件事情上想不开。《汉方小说》的女主人公,三十一岁的未婚女编剧小实,就是不仅一时没想开,而且还让这种想不开搞得身体状况百出,可谓“剩女”当中富有代表性的一员。在被前男人突然宣布了婚讯,而“新娘不是我”之后,女主角“在大江户线拥挤的电车当中落单一人时,想到如今全车厢乘客只怕除我之外,都是所谓有着有落的已婚人士了,便不由得恐惧袭来,突然间觉得腹部涨痛起来。”看来,“剩女”问题无国界,剩女心理也大同小异啊。你有没有“疑病症”?成天疑神疑鬼,没病找病,觉得身体的一点小恙就像颗定时炸弹,有天会变成痼疾绝症来索命?并且,三天两头不是这里出问题,就是那里有状况,屡次进出医院,把人家的各种仪器都用遍,检查来检查去,诊断结果却是“无病”。把各种药大片小丸地都吃遍,却似乎总也不见效?最后,弄得大夫见你就烦你,恨不能倒找钱给你,求你不要去看病?就像女主角小实的内心独白所描述的那样:“这简直就不用问,我哪儿都不舒服。”这种“哪儿都没病,但哪儿都不舒服”,用西医观点来看,就是所谓“压力”。压力有什么解药呢?所以西医往往直接劝告你“转去看心理辅导科”算完,言下之意,就是精神有病。于是乎小实的遭遇和愤慨变成了:“所有的医院都说我没病。我强调起胃部的不适,形容是一种怦怦的跳痛,往往换来医生们诧惑不解的神色——怦怦跳的是心,胃哪里会怦怦跳的?仿佛这一切全是我自己的幻觉,是捏造,是想像。我醒悟了,大致上凡过三十岁的女性,坐在那里病恹恹、唠唠叨地诉说这儿痛那儿痒之时,医生们大都一副‘怎么又来了’的嫌弃表情,实际上并没拿咱们太当回事儿。事实是,在大学附属病院排我前面进诊室的女孩子,二十二三岁模样,气色红润,裸露的手臂肌肤润泽亮滑,却享受了较我而言更长时间的诊治。而对于三十多岁的女性,举起听诊器听个诊,已构成人物物力极大浪费,待遇之悬殊,有如天壤……”但小实看“病”的决心很顽强,她辗转在各个医院之间,直到找到了一家中医小诊所,投靠了中医的码头,才总算抓到了最后的救命稻草。中医对小实的压力问题,称作“属于你自己的,独有的病”。这种“病”,在汉方药的调养下,不仅获得治愈。连心态,在她对中医理论的潜心研习当中,也一点点恢复了健康。《汉方小说》这本书就像它的名字那样,本身是有药力、有功能的。它就仿佛在你病急乱投医时,机缘巧合,送到跟前的一张处方笺,有它强效的治愈力。这说明,身体有病的时候我们必须上医院,但是心病作祟的时候,我们还有一个很好的去处、很明智的做法,就是上书店。手中抓到《汉方小说》这样一帖诙谐风趣的药方,就像抓到了独特的心法,读来,不仅五脏六腑间流转着正能量,连精神跟着也平滑熨贴起来。我觉得三十岁的女人至要紧搞明白两件事:一,我到底要什么?二,我该怎么去要?《汉方小说》的作者中岛玳子在作品中,采用的表达是:我的生命主题是什么。“剩”不可怕,可怕的是剩下来之后,自处的方式。是积极地爱自己、善待自己。还是妄自菲薄,判自己为“败”其实,我想说的是:你是败犬,也是女王——败犬的名号,担着就担着吧。但生活的信念和姿态,要是女王的。

败犬败猫们的《汉方小说》

原载《北京晚报》,非请勿转败犬败猫们的《汉方小说》by 七月的香水以前读匡匡的中文小说,熟悉她字里行间的锉骨扬灰,凛冽及寒凉。《汉方小说》是匡匡翻译的日文作品,读起来却通篇幽默诙谐,佻挞戏谑,一改往日文风。不像远洋万里的一个陌生女人,女主角和我们很近,或许是我,是你,或许是身边的某个闺蜜。女人年过三十,还未找到男人祸害其一生,惊闻前男友也有了结婚对象,这样的消息虽不至于晴天霹雳,却也让人把不新鲜的牡蛎“呼”一声吞落肚去。三十一岁单身女编剧的故事就从吃掉那颗倒霉的牡蛎开始。身感不妥,抱着病急乱投医的心理,西医无济于事,开始寄希望于中医。怀着一颗暗许的芳心,从对中医的试探,再到怀疑,直至找到自己压力的“命门”。作为剩女或非剩女的情感理疗,并不局限于情情爱爱,还有事业的冲突失落,都是身处这个时代女子共同的“压力”。任是小宇宙猛烈的女子,在青春式微之际,遭遇突来的疾病侵袭,也都会方寸大乱。无论是气急攻心,还是思极累脾,怒极伤肝,还是满脸看似退役遥遥无期的青春痘。身体是自己的,情爱却未必。好好关爱身体,无论处在顺境或是逆境,这本小说都让这个时代的独身女性找到想要的东西。《汉方小说》这个名字看起来端然质朴,四平八稳,但其内里,却是一出俏皮的女性情景轻喜剧,然而并不至于轻佻。汉方,是海外地区对中医的别称,小说中虽有大量中医背景知识,但并不是单单充斥着枯燥的理论,倒是用轻松的笔调溶解了中医和身体情绪的神秘关系,以及败犬败猫们的心绪压力。《汉方小说》的作者中岛玳子是日本新锐女作家,读她的专访,可发现她的企图心,她的小说不单诙谐还让人了解到被我们忽略冷落的传统知识,这不是一个只顾谈情说爱的年代。若能读完一个故事后更能理解到故事背后的意境,才是写者和读者的终端意义。 某些翻译过来的书,评论提拔得老高,仿佛失之交臂便会咬着舌头悔恨半生,读起来却如嚼蜡,木喳喳的,要么就是一股扑鼻的翻译腔。在不能读完的情形下,唯有怪罪翻译之差,硬生生的让人与有趣的人事擦肩而过。所幸匡匡译的这部小说,口语化的处理,极有亲近感,精准地传达出原著的神髓。我本人吃中药已经半年,同《汉方小说》的女主角小实一样,对中药发生兴趣,产生试试看的心理,也有一个契机,是当初读着大药房里百字柜上那些陌生的中药名,不免好奇了一下,什么是“丁香畏郁金”,亦即中药的所谓“十捌反、拾玖畏”之一。如今,对每日要喝的深色药汁已心生嫌弃的我,读到《汉方小说》其中一段,关于每日吃药的困惑——“没什么了不起,不要想得那么严重,就把它当成老花镜那样的东西就好。”描写得很有喜感,令我对以住每日必饮的茶色药剂也减却了几分畏惧。我不用老花镜,我只把喝药当成每日必戴的隐形眼镜好了。败犬也好,败猫也好,有病治病,无病修身养性。据说,中岛玳子继这本风趣揶揄的《汉方小说》之后,还有部关于PMS,亦即是女性“月经前症候群”的小说作品《就要来了》也在出版筹划当中,名字实在趣致,叫人莞尔,忍不住期待说:快点来吧。

聚光灯外的败犬女

何谓败犬?本土化近义词——剩女、剩斗士。 近年来,很多电视剧、小说都纷纷将此作为题材,多描述败犬在剧本的精心编排下如何摇身一变成为胜犬。然而现实如此残酷,梦想又如此遥不可及,正当荧屏上完美的“捕婚楷模”渐渐在街头巷尾谈论过后丧失了初始的吸引力,我惊讶地从人云亦云的潮流里发现了中岛玳子的“反面教例”。 川波小姐,三十一岁,未婚,在偶然听到前男友结婚的消息后开始身体异常,时常无征兆无来由地全身抽搐如电动公牛,被救护车抢救一次后投入中医门下接受治疗。其实川波小姐也并非生活单调,有自由的工作、自己的朋友圈,闲来无事搞个小规模聚会。俗话说,人以群分,她的朋友们也多为单身的败犬一族,守着失望并期待着改变,对于自由碰撞与结合的最终结果小说并没有透露,他们经过次次挫败却从未丧失挑战新生活的勇气,这让川波小姐深受感染,剑出偏锋地为自己找到了一个新的精神寄托。 “如果我四十尚不足、三十颇有余,既不‘干物’(依我理解就是自我隔离式的拒绝爱情),也不结婚,就这样有自我意义地生活下去,会怎样?”——全篇围绕着这个问题自然地进行着,女主人公的自我讨论以及周围小圈子中的讨论推动着事态逐步发展。尽管风波不断,但终究算是给了我一个积极的答复:耐心等待并要活得有自我价值!寄情于生僻的中草药或许只是女主人公内心的暂缓之策,至少她在未来的长路上为自己找到了一种释放情绪的方式,适应自身改变也是需要时间的。 这部小说给我感受最深的不是其出人意料的结局,而是作者选取的角度。通常的败犬女多是败而自傲,面对这样的消息,十有八九如励志剧主人公般保持着风度、微笑着祝福、然后给对方一个潇洒的背影,经典的片段结束。 川波小姐显然是励志剧里不招人待见的类型,一听到前男友结婚的消息就开始后悔,还未告别已开始有点神志不正常,盯着鲣鱼菜单,于是把买单说成“买鲣”,再经过一路上深刻“反思”自己的单身处境,两周后就突变成电动公牛。像这样没风度的小姐哪里还是败犬,简直就是怯阵的落水犬了,这要在励志剧里恐怕连半个镜头都不舍得给她。 人物描述真实自然,译文语言风趣幽默,已经厌倦励志剧的我意外地从中感到一丝生活的气息。小说始终要贴近生活才会有感染力,才能引起读者的共鸣,谁说败犬女就一定要为了风度而风度?真实的才最自然。 说说书名,汉方药是日语对中药的称法,用在这里,想是一种尝试精神的代表,也可能是作者本身的爱好。日本人缺乏尝试精神,惯于墨守成规,由此产生的固执性格多有所闻,在小说中的表现就是对中国传统中医疗法的质疑与争论,女主人公在无计可施的情境下接受了中医疗法,并慢慢因中医未知的神秘感产生了莫名的自信与期待,小圈子内的多数人却对此将信将疑,还因而进行了一场讨论。勇于尝试未必不会有奇迹发生,走出第一步就意味着女主人公在主动地改变自身以适应完全不熟悉的环境,不论结果,改变就是个好兆头。 和其他日本作品一样,为达到细节的完美,《汉方小说》参考了不少中医书籍。中医在日本应该还是传播较普遍的,书易找,要看进去想必不易,盯着参考文献那一串名字生僻的书目,我对日本作家的一丝不苟也只剩佩服了。 《汉方小说》是日本新锐小说家中岛玳子2004年的作品,荣获了第28届昴文学奖,并于2005年入围第132届芥川文学奖。作为一个60后作家,中岛玳子是在“超三奔四”过程中完成的这一篇,至于作者的个人经历是否对小说有所贡献不可考,但是书中一些人物心理描写的细致之处读来尤为真实。日本社会的发展速度略快于中国,因此有些特定年龄层可能出现的现象已经出现在日本及中国周边国家,对现今社会有积极借鉴意义的同时,中国的影视人、作家不妨也多从这个角度记录一下具本土特色的聚光灯外败犬生活。

也许是我想得太多

已读过日本的几本中篇小说,不免拿来比较。看的几篇大多是描写现代日本人紧张规常生活力的压抑和压迫,生活在都市圈内的无奈。语言虽然各为迥异,各有各所长,表达得都是一种不同于往昔的现今时代所特有的生活状态。生活虽然得以维持,得过且过而且也称得上富足,却会因为生活力的一点点变化而手足无措;而生活真正地无所规变,却又觉得过分循规蹈矩而变得压抑难捱。所以整座城市的状态就是,人做的没有想得多。大家都一动不动的。突然间一动起来,突然间就像人了。而这种寂寞或庸碌的状态往往需要精神的寄托来打发消遣。在《窗灯》里,绿藻热衷于偷窥别人的隐私,《汉方小说》里的川波也因为一次中医看病而开始着手了解中医的奥秘。他人眼里奇怪的行为或是追求在自己看来其实一点也不奇怪,不过是想要揭开生活隐藏在这个光怪陆离的诡异社会背后的真相而已。绿藻想要的是从那些隐秘、陌生而危险的关系中找到那层真实,然后将其放大到自己可以感受的程度。而川波通过研究中医书里的五行规律及医学的循环图最终发现隐藏在自己生活力那些情绪变化波动的真正原因。即“做一个不再畏惧变化的自己”。这本书的语言俏皮幽默,不如看做是一个三十岁女人步入不再年轻女性这一行列的一次搞怪吧。看过翻译者的译后感,说这本书不深刻也不说理,完全是一个女人大大方方的自嘲和揭短。看这本书很愉快,但是也发现了些内层的东西,或许是我想得太多,把简单复杂化了吧。


 汉方小说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