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水之后

当前位置:首页 > 小说 > 社会 > 洪水之后

出版社:人民文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8-3
ISBN:9787020064830
作者:[捷克]埃娃・康图尔科娃
页数:218 页页

章节摘录

  1  最好笑的是,往家走的一路上,直到回到了家里,我还在不停地观察:我恍若影子一般走在自己的身旁,看自己在做什么。这真是个好办法:一个人一旦感觉自己不大对劲,马上要做出格的事情的时候,便立刻又把自己合二为一,叮嘱自己:“够了!照医生吩咐的去散吧!在这之前,医院已经两次在星期六的中午把我放回家。我是个轻症病人,准许我外出也属于治疗的一部分。平时看守严密的大门此时向我敞开了,他们说:“您可以走了,到熄灯时分再回来吧。”然而以前都有洪琪克①来陪伴我。每一次她朝我们病房所在的三层楼那扇毛玻璃门迎面走来时,我已端坐在里侧的走廊上等她了,看着那一团模糊的红色影子从楼梯上来,慢慢地挪近,  那是洪琪克的夹克短衫,门上的铁栅栏把衣裳分割成大小不等的块状。在伸手按门铃之前,她总是先把短夹克利索地脱下来。未等铃声响起来,我会冲护士喊道:“护士小姐,快给我开门,家里有人接我来了,”随后我们俩便离开医院,先去甜品店。在那里毫无例外,我们都把身上所有的钱花得一个子儿也不剩。洪琪克让我把一部分奶油蛋糕夹到小盘里,剩下的部分让售货员包起来。那时候奶油还是稀罕物,价格不菲,但是她从不吝惜,每逢星期三来医院探视的时候也捎上一小盒。鲜奶油搅拌得甜甜的,正好补充我胰岛休克治疗后体内匮缺的糖分。

内容概要

埃娃·康图尔科娃(1935—)     捷克当代著名作家,现任捷克作家协会主席。“布拉格之春”后,作为持不同政见者列入被禁作家,作品由地下出版社发行。她曾入狱,也当过议员和政府官员,两次当选作协主席,多次来华访问。     1967年起从事写作,先后发表《悲哀的庆典》、《我们在书中相会》、《阿贝尔先生的遗产》、《钟楼主人》、《狱中女友》、《扬·胡斯》、《见证》等中、长篇小说和电影、电视文学剧本,多次荣获捷克文学创作奖,作品被翻译成世界多种文字出版。

编辑推荐

  《洪水之后》选题是一位女艺术家的故事,她深深地凸现了恐怖无处不在的那个时代的氛围特征,让我们联想到,在那样的年代里,杀戮和摧残不仅仅发生在监狱,艺术才华的被威胁和剥夺同样等同于死亡。

作者简介

《洪水之后》写于1969年,是作家心理小说三部曲中的第一部,另外两部《黑色之星》(1982)。《名为伊甸园的儿童福利院》(1998)。作品时间跨度长达三十年,从个体的角度富有启发性地展示了从上个世纪三十年代至1968年“布拉格之春”后所谓“正常化时期”的时代进程。
小说以第一人称讲述一位离异的母亲,左翼女画家西尔薇·多纳特,因个人生活的感情纠葛,加之那个时代理想的幻灭和社会价值观的触礁,深陷艺术危机,最后导致精神崩溃——淹没在精神的巨大洪水之中。经过长期治疗和休养,她逐渐康复,在对往事的追忆和叙述中走出阴影,战胜了自己。
小说的主线用三位女性贯穿,展现了三代人的情感经历和生活选择,用道德的棱镜对时代体制发出批评,对沦丧的道德墟土发出绝望的呐喊。

图书封面


 洪水之后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1条)

  •     【读品】罗豫/文女性,艺术家,精神病——一本书,无论人物还是作者,沾上这三个时髦标签中的任意两个,在吸引眼球方面便已先得一分。同样是小说,巴西作家马查多·德·阿西斯的《精神病医生》就显得火候不够,而毕淑敏的《女心理师》如果去掉“女”字,销路至少要打个折。一些新社科新书,也不惜在题目中反复强调这一黄金加法。《癫狂的艺术:中国精神病人艺术报告》就不必说了,连准学术著作《躁狂抑郁多才俊》(Manic Depression and Creativity)和《疯狂天才》(Touched with Fire)的书名翻译,也在向此靠拢。一个被庸俗化的高端群体,和两个被中心化了的边缘群体,如何构成这样的魅力三角,仿佛不是个容易回答的问题。纵观此类作品,学术性的尚有一定深度,文艺类的却常常仅限于满足猎奇心,成为类似电影《傀儡人生》中的那种的“心理一日游”。甚至不惜笔墨捣腾出精神世界犄角旮旯里的陈年老垢,忙得都来不及润色修饰,却也能让读者照单全收。倒是在中国没什么名气的捷克作家埃娃·康图尔科娃,给这类题材的小说树立了一个新的榜样。她的小说《洪水之后》,书名让人以为在讲抗洪救灾,封面色调阴冷,封底的介绍又令人想起那种总以病人恢复正常为大结局的庸俗心理片。然而其中丰富的想象、细敏的洞察、对情绪和内心体验的生动刻画,给那三个被滥用的标签洗清了污名:这才是真正女性的、艺术的、心理的小说。康图尔科娃的个人经历与捷克的政治变迁联系颇为密切。她曾入狱,也曾当过议员和政府官员;曾被列入被禁作家,也曾当选作协主席。作为她心理小说三部曲的第一部,《洪水之后》却极少直接涉及政治问题,它完全从个体角度入手,打通了从私密心理体验到宏大社会背景之间隐现的联系。主人公——女画家西尔薇·多纳特出身卑微、才华初衷,内心细敏,又有陀斯妥耶夫斯基式的豪赌个性。时局动荡,政府和男人都靠不住,西尔薇成了单亲妈妈,在体制夹缝中艰难生存。由于和情人的关系被曝光,西尔薇的事业走入绝境,精神世界也渐渐塌陷。两百来页的小说,展现的是西尔薇康复后第一次回家那个下午的精神活动。故事以西尔薇的内心体验为前景,带出了色彩丰富的家庭、朋友的中景,和政治变迁、社会现实的远景。丰富的层次让人如同身临其境,打乱的时间顺序熨帖地附着在“心理事件”的顺序上,多线索的复杂结构自然天成。对社会背景和艺术家心理体验之间的暗线,康图尔科娃一开始就了然于心。西尔薇的精神病医生说:“每一次时代的跌宕都会产生对精神病学的严重冲击。”西尔薇的切身感受则直观得多:“只有世界正常的时候,生活其中的人们才会正常。可是世界充满了残酷和疯狂……”康图尔科娃的作品曾地下出版,《洪水之后》也有相当的艺术性。不管是发自内心还是迫于形势,《洪水之后》都不曾深入政治批判,未曾详细解释她所谓的“残酷和疯狂”,但康图尔科娃的指向再明显不过:心理问题最终是社会问题。弗洛伊德躺椅的膜拜者,注定成为人类历史上的笑料。精神世界的积垢屡屡被公众舞台上的“心理医生”花样翻新,引起看客一片啧啧之声,或许恰恰是双方潜意识里都乐于接受的状况。谁也不愿意出力不讨好,去面对社会和政治的毒瘤。在此,康图尔科娃(或者西尔薇)扮演了艺术家最直接的社会功能:用自己敏感的神经和生动的语言,充当生活隐患的侦察兵。

精彩短评 (总计3条)

  •     心理三部曲之一
  •     水不紧不慢却不可阻挡地涨起来 淹没我支离破碎的玻璃城堡
  •     故事发生的时间只有一个下午,却通过女主的回忆和联想展现了30多年的人生画卷。故事题材是不错的,可是作者的处理太现实了,既没有好好利用主角的精神崩溃,也没有充分刻画独裁阴影下的捷克。语言过于清醒。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