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皮鼓

当前位置:首页 > 小说 > 社会 > 铁皮鼓

出版社:上海译文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5-06
ISBN:9787532736096
作者:(德)君特・格拉斯
页数:633页

内容概要

君特・格拉斯(Günter Grass,1927~)德意志联邦共和国作家。1927年出生于但泽市。父亲是德国商人,母亲为波兰人。1944年,尚未成年的格拉斯被征入伍。1945年负伤住院。战争结束时落入美军战俘营。战后曾从事过各种职业,先当农业工人,学习过石雕和造型艺术,后成为职业作家、雕刻家和版画家。他是“四七”社成员,政治上支持社会民主党,主张改良。在1970年社会民主党上台执政时,曾积极投入支持勃兰特竞选的活动。他的政治态度和作品中过多的色情内容曾在国内外引起过不少批评。
格拉斯的创作活动从诗歌开始,自1956年起发表3部诗集《风信鸡之优点》、《三角轨道》等,同时创作了荒诞剧《洪水》(1957)、《叔叔、叔叔》(1958)、《恶厨师》(1961)等。其中反响较大的是关于1953年柏林事件的《平民试验起义》(1966)。他最主要的成就是小说。1959年问世的长篇小说《铁皮鼓》使他获得世界声誉。此外还有《猫与鼠》(1961)、《非常岁月》(1963,亦译《狗年月》),合称为《但泽三部曲》,成为一幅描绘德国社会生活的画卷。长篇小说《鲽鱼》(1977)和《母鼠》(1986)都继续使用了怪诞讽刺的手法,将现实、幻想、童话、传说融为一体。《蜗牛日记》(1972)则为一部纪实体的文学作品。格拉斯为当代联邦德国重要作家,语言之新颖,想象之丰富,手法之独特使他在当代世界文学中占有一定地位,曾多次获奖,几次被提名为诺贝尔文学奖的候选人。1999年他成为成为20世纪最后一位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

书籍目录

译本序

第一篇
肥大的裙子
木筏底下
飞蛾与灯泡
照相簿
玻璃,玻璃,小酒杯
课程表
拉斯普庭与字母
塔楼歌声的远程效果
演讲台
橱窗
没有出现奇迹
耶稣受难日的菜谱
棺材一头小
赫伯特・特鲁钦斯基的背脊
尼俄柏
有信有望有爱

第二篇
废铁
波兰邮局
空中楼阁
他躺在萨斯佩
玛丽亚
汽水粉
特别新闻
把昏厥带给格雷夫太太
七十五公斤
贝布拉的前线剧团
参观水泥――或神秘,野蛮,无聊
接替基督
撒灰者
耶稣诞生戏
蚂蚁大道
我该不该呢
消毒剂
在货运车皮里长个儿

第三篇
打火石与墓碑
北方幸运女神
四九年圣母
刺猬
衣柜里
克勒普
在椰子纤维地毯上
在洋葱地窖里
在大西洋壁垒或地堡不能同水泥分家
无名指
末班有轨电车或朝拜密封大口玻璃瓶
三十岁

作者简介

三岁的奥斯卡无意中发现母亲和表舅布朗斯基偷情,又目睹纳粹势力的猖獗,便决定不再长个儿,宁愿成为侏儒。从此在他的视角里,社会和周围的人都是怪异和疯狂的。他整天敲打一只铁皮鼓,以发泄对畸形的社会和人世间的愤慨。父亲或老师惹了他,他会大声尖叫,震得窗玻璃和老师的镜片稀里哗啦地变成碎片;他还以此来“扰乱”社会秩序,给纳粹分子集会造成麻烦。尽管他个子不高,但智力超常,聪明过人。面对他的洞察力,母亲羞愧忧郁去世,父亲成了纳粹军官,表舅在战乱中毙命。邻居女孩玛丽亚来照顾他,两人发生了性爱,怀孕后她却嫁给了父亲,生下了库尔特。奥斯卡随侏儒杂技团赴前线慰问德军,三年后回到家中,苏军攻占了柏林,父亲吞下纳粹党徽身亡。埋葬父亲时奥斯卡丢掉了铁皮鼓,同时亲生儿子库尔特用石子击中了他的后脑勺,使他倒在坟坑中,流血不止;不过他就此开始长个儿,尖叫使玻璃破碎的特异功能也随此消失……
小说以黑色幽默的虚构故事展示了德国那段最黑暗的历史。根据本书改编拍摄的同名电影获得了1980年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奖。

图书封面


 铁皮鼓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3条)

  •     10月11日68路 1#一直很仰慕一些作家超凡的洞察力和飞扬的想象力,思想自由而敏锐,字里行间渗透出来那种难以言传的美。君特 格拉斯似乎是一下子钻进了我的世界,我惊魂未定的握着他的手,眼泪哗哗 的:天,我认识你太晚了。我算起来要有一年多没有看过小说了,刚从他的名作《铁皮鼓》里又重新获得了阅读的快感。格 拉斯的笔锋不算是严肃,但是冷酷。在小小的奥斯卡的眼中看到整个混乱的世界,“神秘,野蛮 ,无聊”,就连亲情,爱情,在奥斯卡的叙述中(也就是在格拉斯的笔下)也是异常的冰冷,仇 恨。在纳粹德军肆意残忍纵火破坏掠夺波兰人店铺的夜,圣教徒们在高歌着“有信有望有爱”。不 仅仅是道德的沦亡,而是当暴行变成道德的新的标准,黑白,善恶就随之颠倒。颠倒来再颠倒去 ,世界就这样乱掉,人呢,无处可逃,无力抵抗。可是,小奥斯卡实在是太聪明了,他可以逃:他在这世界里永远是3岁的小孩子,不长大,成人 颠三倒四的思想对他丝毫没有用处。他却有自己的思想,谁也不可能玷污— 谁会去在乎一个3岁 小孩子”幼稚“的世界?但讽刺的是,一帮所谓的“大思想者”正为自己的“思想结晶”而津津乐道,实 际上,还不比一个3岁小孩的眼光看的透彻!他还可以反抗:他心爱的铁皮鼓和可以唱碎玻璃的歌 声就是他与荒谬对抗的武器。虽是我说,这武器作用有限。但对于一个3岁小孩,我愿把他比作 手无寸铁的最基层的人们,还能作出怎样的抵抗?路是有的。马策拉特,贝布拉,还有扬布朗斯基,音乐家迈恩,更多的名字我记不住了,殊途同 归。小奥斯卡是最聪明的。在黑暗的时候,他在薄力反抗中躲过了;就要迎来光明的时候,他开 始长个。他在疗养院写着回忆录,记着路是怎么走过来的,可是以后的路,何去何从?格拉斯似 乎没有给答案。他知道每个读者的心中都会有自己的答案吧。我的答案是,再看上一本令我脑袋 轰的炸开的书。很渺小,很低追求,但我说的是实话。非常喜欢汽水粉那一节,小奥斯卡和玛丽亚的爱情,我还是第一次看到如此的文字来描述爱。我 想,在扭曲的世界里,小奥斯卡本要留住人之初最纯的爱,但是事与愿违。我为我在扭曲的世界 中还正立着的那面而欢呼。推荐此书给所有热爱生活的人。
  •     钢琴,昏暗的灯光,狭窄的房间,堆积的货物,封闭的储藏室,汽水粉。。。但这一切在作者笔下给你以美好的感觉,我仿佛看到那个犹太女人站在柜台后,轻松敏锐追讨欠债,坐在钢琴前有点忧伤地弹钢琴,在餐桌旁竭斯底里
  •     每个人身体里都住着撒旦。荀子的“性恶论”我认为更符合实际一些。每个人都是善恶综合体,每个人都有可能控制不住身体里的撒旦,做出疯狂的举动,哪怕只是一瞬间。中国文化博大精神,首先体现在汉字上,汉字可能是中国人最美妙的发明。一句话,一个词,增一个字减一个字意思都可能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有的时候还会产生歧义,虽然歧义被当作一种语病,但是有时候就是这些歧义才能让我们玩儿文字游戏,让生活妙趣横生。当这种歧义是善恶好坏对错十分鲜明冲突明显的两种意思的时候,歧义就变得十分美妙,有趣。我的MP3里面有一首歌,歌名是《做爱做的事》。我敢打包票百分之九十九点九九的人在看到这个歌名的时候会和我一样按捺不住心中强烈的好奇心,一定会听听看。想弄清楚做爱的时候除了做爱还能做些什么事,虽然我对此毫无经验,但却因此更加好奇。当我听完这首歌以后大失所望,原来歌手就是利用歧义和我玩儿了一个文字游戏,我还死乞白赖的往里钻。如果把歌名拆成两半再合起来就会出现另一种意思,我们能想到却肯定不会往那方面去想的意思。“爱做的事”什么意思一目了然,没有任何歧义。但是如果在前面加上个“做”字就有意思了,就出现歧义了。但是如果抛弃我们一开始见到这个歌名的想法的话剩下的这种意思也没有丝毫思想或者政治上的错误,没有被和谐的理由。就是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嘛,做 爱做的事情而已,无可厚非,不可非议。我们一般情况下如果遇到了这种具有合乎我们口味的歧义的恶的坏的错的的意思的时候,肯定会把善的好的对的错的的意思给完全抛弃掉,不管不顾,根本就不会再往好的这方面想。当我们发觉还有另一种意思,好的意思的时候,就会小心翼翼的把坏的那种意思藏起来。然后就把这当成一种游戏,去乐此不疲地问别人,看着别人按着自己以前的脚印一步步钻到坏的意思里去,之后再把好的意思告诉那个人,自己在旁边沾沾自喜,好像自己一开始钻进的是好的意思那里。《铁皮鼓》里的拒绝长大的小男孩奥斯卡经常玩儿一个和这大同小异的游戏,叫“诱惑者”。他总是在人们贪婪的目不转睛的盯着橱窗里心爱的东西的时候利用自己能够喊破玻璃的嗓子令橱窗上出现一个刚好能够让人把心爱的东西取出来的洞,然后看着人们的千姿百态自得其乐。最让我印象深刻的姿态是某些人在破洞出现的时候面红耳赤,落荒而逃,好像被人扯下了身上唯一的一块遮羞布。这真是个有意思的游戏,如果哪个心理学家具有这种能力肯定会兴奋得睡不着,多好的机会啊,可以直接看到人内心的罪恶。要是在我目不转睛盯着的橱窗突然出现一个破洞的时候,我估计我肯定会把手伸进去,但是伸到一半再缩回来,再伸进去,再缩回来,每次都会多向前伸一点点。但是最后肯定会被突然出现的人或者声音吓一跳,然后飞快的把手缩回来慌不择路的跑掉。有一点我很清楚,在我把手飞快的缩回来的时候肯定会把手划破,偷鸡不成蚀把米。每个人本质都有点邪恶,但只要控制好不要付诸行动就好。毕竟这个世界上敢想敢做的人永远是少数。

精彩短评 (总计46条)

  •     跟小奥斯卡相比,什么维塔斯简直弱爆了
  •     让我想起百年孤独与河湾
  •     20世纪当之无愧的文学大师的经典之作
  •     很喜欢读。不同政见者。辛辣,魔幻。
  •     太长了,没看完,叙述方法很有意思,但我不喜欢
  •     二十世纪我最喜欢的外国作家。2006年最震撼我的一部伟大的小说。
  •     磨了一个多月外总算看完了。外祖母安娜·布朗斯基的四条裙子和裙子下有股臭黄油味儿;黑厨娘,你在吗?在呀在呀。格拉斯及其作品都极具嘲讽性,现实和魔幻中的“自由”写作者。
  •     文风飘逸,亦如一首畅快伶俐悼念生活的挽歌;魔幻现实,用幻想点亮你心中的希望。最后一切的形式落地后成为对荒诞生活的黑色幽默,幽默你,幽默我,幽默我们。
  •     惊异于自己能把它翻完 大二那个寒假 好象每次假期都会看一些那时还未能看懂得书 呵呵 不过电影倒是看了相对轻松些
  •     文字的魅力
  •     苍白简单的封面,右侧中间位置是‘铁皮鼓’3个二号字体的宋体字,下面一行是‘铁皮鼓’的德文,再下面一行是四号字体的作者及翻译者的名字。再就是右下角出版社的名字和右手侧的‘格拉斯文集’。除此之外,别无装饰。这样的封面绝不代表它的内容也如他一样。恰恰相反,本书的内容足有439.000字,充分显示了作者饱满的才华。 对本书的内容,翻译者和其他很多人都做了这样那样的概述,这里我只引用一段主人公奥斯卡的一段话:“我还要说些什么呢?在电灯下诞生,三岁时故意中断成长,得到鼓,唱碎玻璃。闻香草味,患百日咳,给卢
  •     魔幻现实主义,感觉最牛逼的小说就是刻画时代的小说。以德国儿童的视角描绘战争前后的德国。独白的叙述方式,我很喜欢。
  •     语言大师的魅力
  •     漫长的阅读 走了
  •     德系的晦涩夹杂拉丁的魔幻。卡舒贝穿四条裙子的少女在土豆田受孕,土豆田绵延在波兰和德国的但泽,她目睹一个民族的两次疯狂,她有个喜欢躲在自己裙子下的孙子,这个孩子拒绝长大,敲着红白波兰色的铁皮鼓,用声音震碎玻璃,而他的父亲,一个德国人,名义上有两个孩子,却都来自波兰的乱伦,在那个疯狂的年代,这些就是合理吧。
  •     没读完
  •     没读懂但是感觉很厉害
  •     哎,教我说些什么好...不想再洋洋洒洒写长文了,总之,这本书大大开拓了我的眼界,让我对极品和变态的理解更上一层楼,同时使以后看事物的底线拓展得极其宽容,伟大啊
  •     喜欢老格头
  •     侏儒还是巨人?!
  •     博杂精深,意蕴丰富,一本书里包含多种文学体裁。好书是好书,但太浮躁了,看得极不认真。
  •     好的东西是不用说什么的
  •     时代侏儒的超现实生活
  •     格拉斯的幽默感太特別了,尤其是寫奧斯卡與烏拉做模特關於奧德賽那一段,讓人忍俊不禁(好慘的珀涅羅珀 哈哈哈)。全書從奇幻進入真實,又從真實遁入奇幻,銜接真是天衣無縫,甚是值得一看。
  •     今年看的第二本称得上神作的书。超现实的故事,荒诞的情节深刻的政治社会隐喻。每一句话中都让我感受到对现世的疏离感,充满黑色幽默的想象力。今年第一本五星的书是《百年孤独》。
  •     图书馆借来好久了,一定得看看。
  •     有性的启发
  •     肖老师的推荐,好长啊,所以看到了图书馆超期罚款,颈椎病犯,对于情节不想记忆太多,会思考的是儿童视角与边缘人群,其实后来的黑色幽默很让我心疼小奥斯卡……
  •     既有宏大的意旨,更不乏耐人寻味的飞扬细节。魔幻诡秘的气氛贯穿始终,却又有着一以贯之的纯真气息。几乎每一章都有让人high到飞起来的情节,几乎每一个人物都是如此的让人过目不忘。神话与史实,传奇与生活完美的交织。诺贝尔颁奖词:其嬉戏之中蕴含悲剧色彩的寓言描摹出了人类淡忘的历史面目。
  •     我不得不说,德国作家的风格真的很明显,具体说是哪一种:就是你觉得一道菜好吃但又不能立刻说出菜系那样的感觉。为了看他的另一本书,把这本书又重新提起,这本是我小时候看过的,印象非常深刻,深到觉得课本上说鲁迅是文豪我立马觉得是渣那样的深。
  •     自从电影看过之后,我就知道和格拉斯难以分开了。他的主题、他的手法、他的思考方式向我展示了二战以后如何以现代后现代主义的方式书写历史和神话……
  •     毫无疑问是大师之作。不过长达六百页的内容真是一种折磨,又隔着几十年的历史、地理、宗教等诸多因素,读起来确实费劲,要不是格拉斯讲故事的纯熟和黑色幽默的笔触,真的很难读下去。但是真的读完又觉得怅然若失,后悔没有更细致地读。
  •     Frederica推荐的作品,看到简介后才知道原来就是那部一直想看却未能看到的电影的原著
  •     读外文小说,特别是西方文学,越来越觉得隔了一层东西,以使得作者想要表达的和我们接触到的,变了味。这不是翻译的问题,究其根本,是文化的差异。如果想要透彻享受一本小说,那么一定的文化修养是必要的。
  •     20160825 印象最深的就是洋葱地窖,连哭都要用洋葱来掩盖,这是怎样的一个社会啊。
  •     大部头
  •     尼玛 太长了。。。
  •     9.28-?这才看到在读里面有这本书,隔了五年我终于读完了。
  •     很深的东西,感觉我不是外星人,作者就是~
  •     奥斯卡不愿长大的孩子,最终还是不得不长大。
  •     《铁皮鼓》是一部第一人称小说或自述体小说,格拉斯凭着他丰富的想象力塑造了小说主人公奥斯卡·马策拉特这个侏儒形象,小说即由主人公奥斯卡自述人生经历。《铁皮鼓》共三篇四十六章,时间跨度较大。第一篇的时间从一八九九年到一九三八年,地点是但泽,主要历史背景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一九三三年希特勒出任德国总理后但泽纳粹势力抬头,纳粹党徒对犹太人采取暴力行动的“水晶夜”。第二篇的时间从一九三九年到一九四六年,地点是但泽、柏林、巴黎、诺曼底、但泽,主要历史背景是德国入侵波兰,但泽纳粹党徒围攻波兰邮局,纳粹党实施安乐死计划(消灭精神病患者、痴呆患者等病人),屠杀犹太人,一九四四年德国军官暗杀希特勒的七·二〇事件,二战结束后被割让领土上的德意志人被驱赶回德国。第三篇的时间从一九四六年到一九五五年,地点是杜塞尔多夫,主要历史背景是战后西德的物质匮乏时期,黑市交易猖獗,西德实行货币改革,通过基本法、联邦德国成立和经济复苏。擅于运用匠心的、知识分子写作的君特·格拉斯,不动声色的向我们描绘历史。在这样的写作风格中,我们看不到血,听不到炮火,感知不到奥斯卡的身外在发生什么,只有那个声音——平静、冷酷、乖戾的,是奥斯卡也是格拉斯的声音,顺着一条平缓的甬道上升。这部作品中,战争不是主角,而是背景。真正的主题是人类灵魂的一次漫游。这部层次丰富的作品,离不开希腊和希伯来两大传统,有神话原型如弑父,也有上帝与撒旦。事实上,撒旦是奥斯卡的一部分,奥斯卡是撒旦的一部分。格拉斯帮助我们理解撒旦。在此意义上,这部作品比绝大多数战争写实小说来得伟大,它接近了战争的本质——恶。作家需要发现、探索、理解恶。恶应该是文学的重要主题,但长久以来它不是。恶是有罪的,不该的。所以被忽略,摒弃。只有正视恶,才能更好地理解善。
  •     荒诞荒诞荒诞,是对曾经时代最有力的控诉。
  •     君特2015年4月13日在德国逝世。书和电影都看了,电影相对跳跃和不完整。表现的主题力度也不够。书是完整的,奥斯卡活的太明白,以至有时候难以理解他的明白。(角色之死)
  •     #高三#
  •      第一次接触格拉斯的语言,有意思。
  •     这个版的书现在不好找了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