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废名·桥》书评

当前位置:首页 > 小说 > 社会 > 废名·桥

出版社:上海书店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1-5
ISBN:9787545801217
作者:吴晓东
页数:115页

废名·桥

《废名.桥》,吴晓东著,上海书店出版社出版,2011年5月第1版第1次印刷,32开本,字数40000,115页,精装,定价18元。《废名.桥》属上海书店所出海上文库系列中的一种,海上文库以装帧精良著称(仅相对大陆书而言),简而言之,就是形式大于内容,我买这本书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因为这本书小巧漂亮,且作为一个丛书控,一套书是能收则收的,否则心里会很别扭。总觉得少了点什么。《废名.桥》从内容看应该算是一本关于废名小说《桥》文学评论集,废名的作品我没有看过,自然对本书的内容也就不会有多少共鸣,本书作者现为北大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我总觉的文章里面的语句有点缺少情趣,学术味太浓,用词不是那么通俗,可能也和作者这个身份有关。我觉得我如果要读完这本书,那首先得把废名的《桥》先给读了,然后再学习一下诸多名词的意思,才能再读这本书,可能会读出一点什么心得体会出来,反正在目前这个阶段,这本书还只能是停留在欣赏它的装帧上。

真空家乡——废名《桥》之《碑》赏析

但是,一个人,一掉头,如落深坑,那边的山又使得这边的空旷更加空旷了,山上有路,空旷上有太阳。 在一个句子中,连续使用了三次“空旷”。它是名词,又是形容词,充满了此际的世界,小林的,曾经的废名的世界——家乡。 缘起性空先得说一说《碑》在整个文本中的位置:它是《桥》上卷的末章,即幼年小林故事的煞尾。这个尾结得和整部小说一样蹊跷。小林看琴子的瞳仁,然后,他就走在旷野,寻访昨夜的梦,那个有白无常的庙。《碑》的前半段几乎都是记叙小林在荒野中的梦游,没有故事的叙事,缺乏互动的独白。茫茫的一片空。这虽然平平的,差不多一眼望不见尽头,地位却最高,他是走上了那斜坡才不意的收不住眼睛,而且暂时的立定了,——倘若从那一头来,也是一样,要上一个坡。一条白路长长而直,一个大原分成了两半,小林自然而然的走在中间,草上微风吹。 以短句组织描写性的语言,很简单的一个景致,说得晦涩,但是,却异常的缠绵波折。路将平原分野成两半,人在当中。这样的浩大,和自然的宏阔,因为这个孤独的人影,方才凸显出一种“空”来。空,当然是对于人的感觉说的。自然之物亘古地苍茫一片,死生无情,也不会有寂寞之感。唯有偶然闯入的好奇者,才畏惧它不可打破的空旷。那空旷似乎映出了某种关于人自身的,可畏的奥秘。于是我们看到小林的惶恐。不可多得的心理描写。看鹰、看山路,其实是废名写鹰、写山路,写得那么灵动,跳跃,“强烈的视觉感……表现出作者还原观察的具体过程的刻意” 但这动作,衬出的是小林越发畏惧孤独和空寂。难忍受的无意义状态。那个突然出现的碑,解救了小林的无助。那空旷间唯一的实在,小林以它为寄托,跑了过去,那唯一的碑上只有:阿弥陀佛。小林不再畏惧了,“石碑在他心上,总算有了一件东西。” 《桥》的宗教倾向到这里算是很明显地揭了一下底。不过正如佛教对于废名,更多的是美学意蕴,这里的布道,更像是诗的抒情。把《桥》上卷看作相对独立的一部,诸篇皆有内在自足性,总体又首尾环合。第一篇中,他邂逅琴子,之后的每一章都围绕着这个女孩的生活。到最后一篇,琴子又这样没有了。小林又好象是刚开始的那个小林,独自地行走在家乡的小路上,脑中活跃地观察这个小世界。不同的是他不再那般天真懵懂,而时常惆怅——因“得”而生出得失心,因欢乐而畏惧寂寞。这荒野中的独行,似乎是他自己为解决这困惑而自觉不自觉进行的精神跋涉。大自然的空,叫他明白了空的自然:超出一切色相意识界限的真空,正是世间万物的缘起。因缘的生起,也全因为本性是空。他的家乡,生出了他和琴子的一段缘。那美好的缘起,正来自于这青山绿水田园本性的空。没有真实的本质。既然是空,又何来执着?随缘而兴,随缘而去。“阿弥陀佛”到处的是佛教对他的点化。他于是有些顿悟,也不再迷惑苦闷了。看来《碑》这个结尾还是圆满的,它有了一个出路,或说回升。然而这仍不算是太圆满,对于境界未至的人,比如多情的读者,或琴子。下一卷的结尾,面对三个人纠缠的情愫,她:又记起金银花,出现得甚是好看…… 金银花是说第一篇,他们的邂逅,他们的缘起。情深之人总是不免执着,铭记《金银花》的缘起,却不能全然领会《碑》性空的真谛。她于是落泪了,眷恋那旧时的恬静时光。《桥》这部书,我等未能通达的人读来,也总不免如琴子,无可避免的惆怅。 妙有即梦如果继续用佛教的一些说辞来解《桥》,真空生妙有。那个青田绿水的家乡,模拟的是超越诸般的真空,那么妙有是什么?小林和少女的故事?《碑》的话,则没有出现少女。空旷的大地上除了小林,就找到一个碑,一个和尚。而他们更像是梦中之物。虽然是一天的近晚,究竟是白天,和尚的走来随着和尚的袍子的扩大填实了他,哪里还用得着相信真的是一个人来了? 语句奇僻,涩味间是对梦的恍惚离合。词是最平常的词,组装起来梦的机器。作者就是造梦者。废名也自己曾说:“字与字,句与句,互相生长,有如梦之不可捉摸。” 《碑》到了这里算是分开的新篇章。虽然仍有种若即若离的忧郁,但忧郁是底子,像不可测的深潭,表面附着梦的一层泡沫,遮掉些沉沉的底色。行文沉静也有了灵动。小林和和尚一问一答,他们的话好似方枘圆凿,各有怀抱,却各想得热闹,乐在其中。乐的不是话,是对方不明白的话里勾起的想象。听到放马场,小林唤起一匹一匹白马。说到关帝庙,他想起青龙偃月刀来。和真人说着话,却沉浸在虚构的世界里。读着《碑》连我也不清楚真幻之分了。他看真也是幻。和着他的梦,填满他的世界。那是梦的世界。小林的家乡。不同于乡土小说写法,这家乡不是地域物象加风土人情,而是以印象的方式大略勾勒之,点缀以不真不假的梦。而这种已足够模糊的描写,还要加上好省略的句法。跳跃如梦境的思维,时而如坠云里雾中。刘西谓提醒我们:我不妨请读者注意他的句与句间的空白。唯其他用心思索每一句子的完美,而每一完美的句子便各自成为一个世界,所以他有句与句间最长的空白。他的空白最长,也最耐人寻味。 那留白,是“空”。废名不但用文本营造空境,连字句上也要照此雕琢。然而这是彻底的空?不,如传统诗文的意境,这虚空带来了独特的审美享受。一种如梦般的虚幻、轻盈、美。关于物象、思维和世界。这便是这空所生的妙有。“非有之有” 。那便是梦。对废名来说,那便是实有。于是将才情倾泻在这画梦的文字间,为这唯一的真实煞费苦心地涂抹,呈现出异常精致、唯美的艺术化田园家乡,却又保持着抗拒的姿态,厌世者的游离。如那块碑,野生在漠地,注视着小林和和尚渐渐相远的背影。生长出这梦的土壤,美的所在,空的世界——家乡,因着美和梦,是为非空之空,即真空。


 废名·桥下载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