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蒙时代

当前位置:首页 > 小说 > 社会 > 启蒙时代

出版社:人民文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7
ISBN:9787020060351
作者:王安忆
页数:312页

章节摘录

  第一章  1.小兔子  一九六七年和一九六八年的冬春之交,南昌他们来到了这个市区中学的操场上,骑着自行车。这所中学坐落在街区上,有着许多梧桐树,落了叶,裸出壮硕的枝杈,在空中交错伸展。日光就从上面照下来,投在地上疏阔的影。南昌他们一行自行车,就是从这影里驶过来的。  你很难想像经过了一九六六年的狂飙之后,这城市还会有这样清爽的面容。可真是这样的,而且,革命洗去了铅华,还它一些儿质朴,似乎更单纯了。街道和商店的名字换新了,新名字有股幼稚劲,比如“反修”,比如“红太阳”,比如“战斗”,直白至此,倒有几分胸襟。……

内容概要

王安忆,当代作家。原籍福建同安,1954年生于南京,1955年随母移居上海,1976年开始发表文学作品。现任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上海市作家协会主席。
2006年著《启蒙时代》前,王安忆已著有《雨,沙沙沙》《流逝》《小鲍庄》《小城之恋》《荒山之恋》《锦绣谷之恋》《神圣祭坛》《叔叔的故事》《六九届初中生》《黄河故道人》《流水十三章》《米尼》《纪实与虚构》《长恨歌》《富萍》《遍地枭雄》《桃之夭夭》等数百万字的小说、散文、论文等作品。其中《长恨歌》等受青睐于荧屏,引得关注。

书籍目录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编辑推荐

  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家王安忆最新长篇力作  讲述"老三届"的精神成长史  波澜不惊,静水深流,发人深省  那是一个激情燃烧、理想膨胀的时代,  也是一个心灵混沌、世事迷茫的时代。  书生意气,少年心事,恍若隔世;  而那些刻骨铭心的青春记忆,  "从来不需要想起,永远也不会忘记"……  《启蒙时代》:王安忆作为一个出身干部家庭的"后老三届"的作家,对那一段生活有切身的感受和深入的思考,她写过多部以"老三届"生活为题材的小说,《启蒙时代》可以说是最深思熟虑、最深刻的一部。作品充满着思辨的气息,年轻的男主人公们不管是在家庭、学校、朋友家的沙龙,还是与女孩子们在一起,所感兴趣的话题大都是自己现世生活以外的时空,如马克思的著作、外国的历史事件、自然科学、奇思妙悟等等,而且朋友之间的亲疏,不论男女,也是以思辨的力量而非感情的牵扯划线。男主人公们都有思想的热情,并在这种热切的交流中得到快感。女孩子们至少都有爱慕思想者的热情,并在追逐中显得与众不同,这给平实的"小市民"生活增添了亮色,也应和了青春期特有的躁动。  有"老三届"的读者读了《启蒙时代》,有一种强烈的共鸣感和对往昔的回忆。那个时代的经历,已经深深地刻在他们的心上,那既是一种磨难,也是人生的一笔财富。真是"从来不需要想起,永远也不会忘记"。

作者简介

《启蒙时代》是一部描写一代人心灵成长的小说。20世纪60年代中期,“文革”狂飙突至,把生活在完全不同的世界里的青年人抛到了一处。从高级干部公寓和从市井里弄走出来的男女主人公们,带着青春的热情、敏感、躁动和迷茫,顽强而莽撞地为自己的理想和人生寻找理由。可以说,这是一部“老三届”的精神成长史,作者书写了从那个年代走过来的人从来不需要想起也永远不会忘记的一段历史。
文学双月刊《收获》0702全文刊载。

图书封面


 启蒙时代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43条)

  •     提起王安忆,首推她的《长恨歌》,漂泊繁芜的上海滩栖息着一个凄迷的女孩,宛如关河冷落的夜空,使人心中惊起一阵涟漪,久久不能忘怀。而这几天读到的《启蒙时代》则给我的是另外的一种感觉,涩涩的、甜甜的,在月柔如水的夜晚,冰凉而又温暖着我的胸膛。……于是就记录了当时的心情。
  •     打碎一切,然后重新建立,这是启蒙么?没有细读,已然早已没有探究那个特殊时代的心智和好奇心,革命的伟大性也在一定程度上造就了革命的扭曲性,对人本性的扭曲,南昌的家庭奇怪的让人无法言表。书中人物轮番登场,都是些日子的剪影,透露这孩子般的迷茫,或许我们真是幸运的,或许我们也是悲剧的,他们还是活的纯粹的,因为无法不纯粹,而我们活的是物欲的,因为我们需要面对现实。经济基础的发达不一定带来丰富的上层建筑,而那叫做思想的东西,太玄妙。
  •     许多年之后,面对行刑队,奥雷良诺·布恩地亚上校将会想起,他父亲带他去见识冰块的那个下午。 读完《启蒙时代》后脑中就一片空白了,只剩下几个画面,和《百年孤独》中的这句话。许多年之后,当南昌面对自己的孩子时,他是否会想起小老大家的客厅,想起和小兔子一起的逃亡,想起陈卓然,想起捣蛋的舒拉,想起和嘉宝走过的路。《启蒙时代》有一种难以摆脱的阴郁,阴郁中又带着青春的活力。这活力来自一群少年,来自他们的求知欲和本性。他们不幸亦有幸地生活在文革这个启蒙时代,坦然面对家庭的动荡;而这些苦难却又慈悲地给他们留下生存的空间,不必为了活下去而忙碌。不得不说,我对于他们的生活是极其羡慕的。倘使长于那个动荡年代,我应会借着革命的旗号走遍这个红色的国度,寻觅未经工业污染的景色,聆听老人深情的诉说。那时的他们,拥有整个中国和永不停歇的活力;现在的我,只有苍白的屏幕和渐渐死去的青春。终有一天我将会迷失在像素点编织的世界,以为眼前的长方形就是一切。有时会想,对于文革,我所了解的只是一些数据,以及毋庸置疑的批判,却未曾想过作为一个那时的人去看待。那是个压抑的时代,可未尝不是一个启蒙的时代。不破不立,因为有了浩劫,人们才开始了质疑吧。质疑是痛苦的,但也是快乐的,否则南昌就不会愿意去小老大的客厅了,不会一遍遍地去思考《路易波拿巴的雾月十八日》了。求索终归是幸福的,给人一种踏实的存在感。当枯燥的名词在一次次的辩论中充实,当平白的生活被他人的故事所点燃,其中的欣喜,自是难以忘怀。而现在哩?名词已经只是躯壳了,只是一种标签,或许还会带有强烈的感情色彩。屌丝开始流行,而屌丝的意思却日益模糊。它只是一个标签,贴上了这个标签,所有的行为都有一丝理直气壮的味道了。自然,我是喜欢这种标签的,有了它,我就有了组织。组织自是有特定的语言了,就像那时的毛主席语录一样。只是语录中的语句总带走戏谑的味道,而组织的语言则是隐晦的,以便对组织外的人进行语言上的猥亵。在组织里,鲜有人会讨论虚无的名词,比如南昌苦苦思索的光和真理;组织的名词是表面而又强烈的,例如高帅富这个词,强调外表的同时,又充满了鄙夷和艳羡。渐渐地,我也习惯了用一个名词去定义一个人,不去想他的独特,只是把他看做一类人。或者说,我也成了一类人,只会那些简单的名词了。在启蒙的年龄里,放弃了自己。

精彩短评 (总计54条)

  •     王安忆作品
  •     一字不跳,引人入胜!我想打十星!话说之前一直有点分不清王安忆和杨绛。。
  •     小兔子 对文革的态度 南昌 陈卓然 父亲 星星之火 户内 大姐二姐 两人的相处 走向户外 海鸥 小老大 身世和小团体的解放 又一种户内 小团体重建 小兔子 又一次走向户外 回到开头 小兔子的学校 七月 一群男女学生活泼 与当时的社会完全不同 姐妹 舒娅 舒拉 对于革命是逍遥派 爱恋萌生 舒娅和小兔子 叶颖珠和南昌 逃亡 红卫兵 工人造反派 嘉宝 资产阶级 祖父 江那边 嘉宝和南昌发生关系 嘉宝怀孕 高医生 安娜和舒拉 痛苦和疼痛 他们是启蒙的一代 其他人以及敏敏 敏敏父母隔离审查 小老大之死 何向明 阿明的身世和正处于文革初期 狱友 阿明和王校长在狱中 邂逅 阿明找王校长遇到陈卓然 第三个朋友 阿明陈卓然 南昌 向皖南 阿明到皖南 陈卓然到车间 关于阿明这个人
  •     不知道怎么打分,因为很复杂。从文学性思想性角度来看,小说实在索然无味,贫乏至极,而且确实显得政治不正确;从思想史角度和王安忆写作光谱来看,又有些独特的与实验的意义。说到底,没经历过那个时代,做不出确评。
  •     应该是父母上一代人的青春,伴随着青春的动荡和迷茫,原来都是这么过来的
  •     那时候当代文学课被迫看的书
  •     王安忆的两部长篇我怎么好像就是看不下去呢
  •     断档的年代,断档的人群
  •     买书时还在读高中,刚看了《长恨歌》,准备一鼓作气。此书一读却头晕想吐,生理性的不舒适。一搁置就到现在了,看南昌等人都像在看弟弟。
  •     抛开时代背景 哪个年代的青葱时代不是暧昧迷茫冲动 被灌输的理念冲昏头 被年轻的肉体冲昏头 … 那一段似乎时光不是人生 是梦
  •     上海里弄,文革小将。
  •     不错很喜欢的一本书下次还会买
  •     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启蒙时代
  •     笔法和内容搭配得很是生硬啊。
  •     王先生的书总是出人意料的无聊 根本看不下去
  •     王安忆的经典之作
  •     王只适合写女人。
  •     写不同人的时候挺松散的
  •     印象中略略一看,已经忘记,印象并不深刻。
  •     前面还不错,文革时代年轻人的空虚和寂寞,后半段想说作者在想啥。。
  •     上学时看的,现已经没有啥印象了
  •     很细腻,把上海人的心理描摹得很到位
  •     【閱讀日期 — 2007 上海】
  •     这本是王安忆比较一般的
  •     有一些论述挺有意思
  •     那个时代人们对真理的探寻总是叫我敬佩。
  •     “启蒙就是发蒙,苏醒,教育,成长,从不自觉到自觉,开始想问题,进入意识状态,获得内心生活,通过这个内心世界同现实拉开一个距离。这个距离就是批判的前提。”张旭东
  •     好看到恨不得整本都摘抄。
  •     阳光灿烂的日子
  •     然而我缺少激情。
  •     那是一个我暂且看不懂的年代,那个时代的青少年无一不在谈论马克思谈论毛泽东语录,思想悬浮在虚无的上空,蒙昧不堪。
  •     学院派作家
  •     通篇流水账似的 要死不活终于看完 语言倒是精炼
  •     : I247.57/1139-6
  •     特别想有人能拍成电影。文革初期,因赶不上革命浪潮,年仅十几岁的老三届们兀自生长,形而上、形而下地探索青春、感情、自我、思想和真理。不过,就像阿里巴巴和四十大盗的故事一样,由于不知“芝麻开门”的暗号,只得乱叫“玉米开门、葫芦开门”。“喊遍天下粮仓,大山岿然不动。”
  •     王安忆的心理描写真是透彻
  •     读得我都要睡着了,如果就能代表了王安忆的文字,那我不会再去读她其他的书。
  •     梧桐枝静止不动,连成影的苍穹,两叶光的舟,从底下穿越而过。
  •     可能wg题材确实很值得写吧,然而并没有写得很好,前几年看完再无回忆
  •     线性结构 铺排多看着累
  •     细细密密,平静悠远。王安忆的小说真是好!有野心,有才气,她似乎在重新组织语言,给词语新的含义,在所有的小说里好像隐藏着另一本大书。千万要把这本书写出来啊!
  •     前半部分还可以结尾哪儿看的有点不明不白,人物涉及有点多……喜欢小老大~
  •     王安忆的文笔真是宏大又细腻。好多隐喻猜不透,不过拍出来会很有美感~~
  •     王安忆的文字非常细致,有时那精细的描写会让你觉得很美,很生动贴切,有时又会有些腻味。不过这本书里这种腻味不那么浓了(《长恨歌》实在有点浓)因为着眼于思想和精神上的变化,使得这些青年人物在那个特殊的时代有了不一样的气息。那是一个匪夷所思的时代,不知道南昌他们是不是可以代表一些红卫兵的思想,这本书看时,会时不时同我们这代年轻人思想对比,同样是懦弱,但他们多了许多热情。上海这座城市依旧时不时在里头显现。
  •     初中时候看得
  •     喜欢海鸥老大。
  •     越写越好,扎实,真不容易。
  •     还是一贯地王安忆,但没读出任何惊喜和突破。从小人物读大时代,隐没的和显现的,消失不见了。
  •     絮絮叨叨的毛病太严重……
  •     现代的我们似乎丧失了那个时代的那种热情
  •     我就觉得陈卓然跟南昌有一腿。哈哈。不过我读起来有些吃力,对于了解那个时代还是很有好处。
  •     打吊瓶的三天看完...不知道是不是当代的作品看得少 我觉得王是很特别的 我欣赏她将写作视为劳动而非宣泄 我能感觉她的真诚 老能想起《乌托邦诗篇》中的她 “喏,这是我近期的思考,您看成吗”
  •     思想者
  •     一般般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