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先生的小孙女

当前位置:首页 > 小说 > 情感/家庭/婚姻 > 林先生的小孙女

出版社:译林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9-1
ISBN:9787544707510
作者:[法国] 菲力普·克洛岱尔
页数:190页

章节摘录

  1  年迈的老人伫立在船尾,怀揣一只很轻的行李箱和一个比行李箱更轻的新生儿。老人名叫林先生。他是唯一知道自己叫什么的人,因为周遭所有的至亲故友均已过世。  他伫立在船尾,祖国,这片属于他的祖先和死去的故人的土地,在他眼前渐渐远去,而新生儿在他怀里沉睡。祖国渐行渐远,化作一个极小极小的点,林先生看着它在海平面上消失,这样过了几个钟头,任凭海风呼啸着把他像木偶人一样吹得东倒西歪。  旅程很漫长。许多天又许多天过去了。所有的时间林先生都站在船尾,注视着船的航迹最后与天接为一线,试图找到远处已经消失不见的海岸。  每当你们叫他进船舱的时候,他就一声不吭地跟别人进去,但不久以后,总是又看见他站在船尾,一手扶着栏杆,一手抱着婴儿,那只拼皮小行李箱放在脚边。  ……

前言

  序言(尚雯婕)  写这篇序的时候,离我翻译这部小说已相隔几个月。当中忙了太多的事,操心了太多的事。当最终非得把自己钉在电脑前的时候,却发现现实好像又没有想象中那么复杂。现实,不过是为了生存而不断周而复始的一系列人类活动罢了。区别只是,有些人是为了生存,而有些人是为了生存的快乐。从睁开眼起床,一直到闭上眼睡下,当中再减去吃饭和上厕所的时间,剩下的不外乎说话、聆听、观察、思考和发呆。这样给自己一分析,所谓人生的乐趣,或者说法国人著名的逻辑“享受生活(Profiterdelavie)”的基本内容,好像也不过如此。至少没让我觉得有多向往。几千年来,人类的“生存成本”没怎么大变。你也可以说我不算数,因为我是个“工作狂”。  我不善于写作。尤其对于可以天马行空随意想象的那种,所以我没指望能写多么长。不过,作为少数从头到尾细细品读过这本书的人来讲,还是觉得有义务向你们介绍其内容,顺带些自己的感受。  究竟我们是在“生存”还是在“生活”?这两者若真有区别,那不同在哪里?这是看完这本书后自己反复在想的一个问题。有人说,富人才有能力“生活”,因为穷人永远只能挣扎在“生存线”的边缘。也有人不同意,说富人基本上永不知足,他们把所有时间都花在辛勤工作上以获取更多的财富,所以更容易失去“生活”的乐趣,反倒不如穷人家懂得知足常乐。说实话,这当中的深意,以我目前的年龄和阅历,很难捉摸透。只是回想一下,自己活到现在最幸福的一段时光,反倒是在“物质条件相对缺乏”的童年时代。后来长大了,物质充裕了,可人的欲望却增长得更快。  是“生存”更重要,还是“生活”更重要?  这本书对“生存”问题的探讨比我想象的要埋藏得更深。尤其在翻译这本书的那几个月,我几乎每天都在被身边的一些新闻所围绕,从而时常会从书出发,联想到现实生活里的种种真实遭遇,尤其是四川地震中的人们,觉得人在无论何种天灾人祸中永远是最脆弱的那一环。  “当他最终到达那里的时候,才发现其他村庄的村民们,他们中的大部分幸存者,像他一样被迫离开家园的人们,也几乎同时到达了,每个人都目光呆滞、手中空空如也,身上携带的唯一财产,或几乎是唯一的的财产,就是穿着的衣服。”在无数的毁灭和失去之后,在漫天的灰烬飘散,留下的只是对过去的美好泡影,在这一切的一切都发生和过去之后,留下的最最触目惊心、赤裸得一览无遗、又无可求药的,却是一颗饱受创伤的心灵,在现实的风晒雨淋和人心冷酷的炙烤下,显得如此无助和可怜!  在这本书中,究竟谁最终拯救了林先生和他的小孙女?这一双被战争夺走一切的遗老遗孤?是那艘将他们载离家园的异国救援船只?(又或许最初也是同一艘船只运送来摧毁一切的军队和枪支?)海港太太和她的年轻女翻译?还是巴客先生?谁给予了他们“生存”的权力,谁又赋予了他们“生活”的希望?  相对其他与战争题材有关的小说,这部作品里的人物关系可谓简单到了极致,语言平实,都让我有些出乎意料。用最最简单的情节和语言去研究一个相对深奥的问题。总而言之,这真不是一本简单的书。  “生存”下来的不一定“活着”。作者最后的章节告诉我这条讯息。“生活”往往比“生存”要求更多的东西。爱,亲情,友情。  “生存”和“生活”,你属于哪一种?  尚雯婕  二零零八年十一月六日于清晨

媒体关注与评论

  人类社会,不管如何发展,最牵动人的,永远是温暖的亲情,最离不开的,还是人与人之间真诚的交流。读《林先生的小孙女》,看到在背井离乡、颠沛流离的艰难困顿中,孤苦无依的爷爷和孙女之间那相依为命的亲情,看到那两个无法用语言交流的孤独老人之间无声的沟通、深深的友情和由此产生的希望,实在让我感动。  ——法国文学专家、翻译家 许钧  或许是出于对简练明快气质的偏爱,在翻译过程中,雯婕充分理解了作者的这一风格,从而由原文法语所流露的清新形式在译者的笔下得到了恰如其分的呈现。  ——复旦大学法语系副教授 蔡槐鑫

内容概要

菲力普·克洛岱尔(Philippe Claudel),1962年生于法国洛林区Dombasle-sur-Meurthe。南锡第二大学文化人类学和文学教授。法国备受瞩目的中生代作家和剧作家,擅长以平实却富诗意与韵律感的文字描画生命复杂的情境。短篇小说集《小机械》获龚古尔短篇小说奖。《灰色的灵魂》获2004年雷诺多文学奖。《林先生的小孙女》获2005年法国书店奖。

作者简介

爷爷,我们准备靠岸了吗?
我在您眼中看见极度悲伤的风景。
爷爷,能不能告诉我,什么是流浪?
请不要丢下我,我将不哭不闹,陪您航行到天涯。
爷爷,您有没有看见我的洋娃娃?我好想她。
炸弹掉下来时,洋娃娃的头开成一朵灿烂的花。
爷爷,您哭了……
一串串心碎的雨,在时髦的城市中显得局促不安。
巴克先生说:“人生有那么多该戒掉的事物。”
他知不知道孤单的感觉永远戒不掉呢?!
年迈的林先生因战乱要离开破败家园。他带着一只小箱子,怀中抱着一个新生婴孩,搭船来到一个西方国度,被当局安排暂栖于难民收容所。面对陌生人和不解的语言,他感到生活的艰辛才刚刚开始。
他唯一的寄托是怀中的小孙女,从不让她离身。孩子能吃饱睡好是他最大的满足。他常常带小孙女到公园散步,并偶然结识孤身的巴克先生。两个人没有共通的语言,却比手画脚,聊得分外开心,人群的冷漠和城市的灰暗一扫而空,换之以阳光般的温暖滋润彼此心灵……当局无突然安排林先生转往别处收容所,他来不及通知巴克先生。身处铜墙铁壁似的收容所,他必须要逃出去,找到那座公园,告诉巴克先生……

图书封面


 林先生的小孙女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53条)

  •     (一)用时下流行的现象和词汇,我不知道林先生和巴克先生算不算基友。比如,林先生“发现自己爱听他的声音,爱这个声音的深邃,和他蕴含的低沉的力量”“林先生又一次陶醉在这个陌生男人的声音中了” “巴克先生搭着林先生的肩膀,送他回到了宿舍大楼的门前,之后,他天天如此。在那儿,两个男人说了很多遍你好,迟迟才道别”。这些有些暧昧的话,头一次看的时候,觉得有些诧异。后来我把这些文字打到电脑上的时候,感到有些温情。我去到百度搜索基友的意思,发现,这个词不只是局限在它一开始的意义,也包括关系特别好的朋友。其实你说林先生跟巴克先生算好朋友吗?我认为不见得。或许可以用“soul mate”来表达他们的关系。(二)林先生的家乡,他的祖国,因为战争而被摧毁。小孙女是在她死去父母的旁边,被林先生找到的。后来就坐了船,到了陌生的国度。一个没有任何味道的国度。他遇到了巴克先生,遇到了一种让他可以熟悉的烟草味道。两个人都听不懂对方的话,却让两个都失去妻子的人有了依靠,精神上的依靠。也正是他们语言不通,林先生也不知道巴克先生年少的时候参加过攻打林先生祖国的另一场战争。后来的后来.....,写作不该这样写,成复述故事了。(三)看到译者尚雯婕在序中,讨论到了生活和生存的问题。林先生在战争中生存了下来,来到异国,住所也被安排,他是一个幸存着,幸运生存着的人。但这样的苟延残喘地活着,并不是他想要的。跟他形成对比的是一开始来到异国跟他住在一起的两家难民,男人们终日打牌吸烟,女人们做家务,孩子们上学玩耍,似乎他们很自在地生活着。他们一定是想念着祖国,只是徒劳知道不可能回去,也就怎么舒服怎么来,不去思考,不去追求。林先生也回不去家乡了。而后的一切,在巴克先生身上找到了心灵的契合,所以无论如何,他都要再度找到巴克先生。纵使在路上被认为是乞丐,灰心丧气,脚下仍旧是在前行。人想要什么,什么才会牵引着你往前走。生活显然比生存重要,然而更多的时候,我不说别人,就我而言,我只是在一个活着,一个仅仅能生存的状态。(四)林和巴克之间的感情,像温热一样,在心口走动。我们每天不过在不同的人面前演戏,或者真诚地把自己最表层的东西拿出来与人交换。我不能想象,如果林和巴克语言相通,还会不会这么契合。但生活本就没有那么多如果。接受生活给予的,并创造你想要的。(五)上路吧。
  •     姑且不要评论翻译是好是坏我喜欢随着情节去想象想象每个情景的转换、跳跃这本书真的很有节奏感——————————————说到情节,我们都在寻找感动我想这本书最吸引人的就是小小细节的满满感动当两个语言不通的老人不停地说着你好的时候当在海边,林先生呐喊着祖国的时候当最终,林先生将小孙女交给巴克的时候......我想当林先生把小孙女交到巴克先生的手中时或许自己的命运无法由自己决定,但小孙女这个林先生的LOVE却可以过得更好GOODBYE MY LOVE充满爱意的告别
  •     《林先生的小孙女》背后的故事据说做学问至要紧是“存疑”,对于娱乐界,存疑就更是基本常识。光怪陆离的娱乐圈吹出多少个大肥皂泡又被戳破,随便想想都令人发噱。当媒体宣传说尚雯婕法语很强、拿过复旦的奖学金、是沪上水平最高的口译之一,我觉得怀疑也是正常的。然而,我有一个朋友现在是复旦大学法语系的老师,本科比尚雯婕高一届,我问过她,她肯定地说:“是真的。”我当时就想,如果将来有合适的书,也许可以找尚同学翻译呢。我对法国作家菲利普•克罗岱尔一直很关注,他的作品,简单的字句砌着坚实的感情,颠沛流离的乱世里有真的爱。那种冷峻中透出的温暖,像雪夜里有个红泥小火炉在暖暖地焙着新酒。他笔下从来没有宏观视角和高大全人物,写作手法亦不浓墨重彩。这本《林先生的小孙女》,写一个因战乱背井离乡的落寞老人,老人怀里抱着的小女孩,和另一个失去妻子的悲伤老人,写两个语言不通的老头儿之间的友谊和默契,真像一副笔力遒劲的白描画作。(看到《东方早报》说这是“励志小说”,晕倒,哪能就那么肤浅了,石头哥请主动重写)本书的中文简体字版权是通过法国版权代理孙茜购得,她一向眼光独到。这本小书在法国宣传不多却大卖,繁体字译本也口碑甚佳。我拿到法文原版书,读罢脑子里面闪过的第一个念头就是“也许可以找尚雯婕翻译”。不用说,如果这是部高头讲章,我肯定没法考虑到她,但这书篇幅不大,也许她可以挤出时间来;再说这书,我直觉她会喜欢的。2008年初向译林社提交了选题,获得通过,购买版权的过程很迅速。接下来,就是要联系上她啦。在此特别要感谢一个在江苏电视台工作的记者朋友,正因为有她的帮助,我才和尚雯婕的经纪人接上了头。从头到尾,在整个过程中,她尽心尽力不求回报。我知道她不希望泄露自己的名字——那好,我就不说。她是尚雯婕的fans,只倾力做事,绝口不提自己的“芝麻”身份。因为她是个倔强的小孩,她的喜欢,不愿意通过过多的语言来表达。我问过她为什么喜欢尚雯婕,她说:“因为尚雯婕就像我们一样。”我想,她可以算作“芝麻”群体的一个代表吧。三月初,尚雯婕的经纪人表示有兴趣合作,我把原版书快递给他。没过几天,他告诉我,尚同学已经把书全看完了,她很喜欢,愿意翻译。按照出版社的规定,她试译了一千字交来。我对着原文看过,没有理解问题,交给译文室主任过目,他觉得文字颇流畅。如果说这千把字有什么毛病的话,那就是太mot à mot(一个字对一个字),你能看出译者特别严肃、特别拘谨,一个字眼都生怕翻错了。我以一个老编的身份给了些建议,比如翻译时不要生硬啦,要理解之后用自己的方式化成中文啦,等等。接下来,就进入签合同的阶段。不用说,尚同学和一般译者有些差别,具体操作时遇到一些前所未遇的东西。拿到会上讨论,社长他们说,为什么不呢?他们对这次合作都拿出信心。几经波折,终于签下了这份合同,约好的翻译时间是三个月,2008年底前出书。(我把过程说得比较简单,事实当然复杂些,但要说起某月某日具体遇到什么困难,也记不清了。总之,要说中间没点儿辗转反侧……那可不是真的。)春末夏初,尚同学开始快马加鞭地翻译,我则开始申请去法国读书。申请的是个热门专业,去年收到八百份申请只招二十个人,难度颇大。要说我没有全力以赴,以致上班时候都有点恍惚……那也不是真的。夏天的时候尚同学来南京开过一次演唱会,我没能去,相熟的记者对我说,她在演唱会的间隙还埋头做翻译,我听了挺感动。我对她了解不多,但是,就我对她的那一点儿了解,她是个很踏实的孩子:做学生,她就好好学习;做歌手,她就倾力歌唱;做翻译,她就认真翻译。尽管身处这个浮华的娱乐圈,她给人的感觉是与那些浮华始终保持距离,就像在《非诚勿扰》大碟的宣传画里面,一束光柱打下,她低头站立,颇有出尘之感。她是个静得下心来的歌者。我去读她的博客,觉得文笔并不出彩,内容也未见得丰厚,再说作为浏览量这么高的博客,写作时要顾及到这么多人的感受,她所受的钳制也显而易见。但电脑后面那个踏实、谦逊、有理想、总在思考着的女孩子,呼之欲出。她的阅历、见识都在不断增加,一天一天,她在成长。她在变得更加漂亮,更加有魅力,路越走越宽,舞台风格也日益成熟,但从没有偏向浮华市侩的方向,你知道那是因为她骨子里面有些东西,让她不会滑下去。她对工作、对粉丝的那种责任心,令人印象深刻。她的自爱,她的善良,她的朴实,都让人心生喜爱。“因为尚雯婕就像我们一样。”我有些明白这句话了——作为明星,她离我们普通人是有距离的,但她那些美好又质朴的东西,就如同她美妙的歌声,引起我们的共鸣。七月份我通知书到手,心情大好。天天就向尚同学的经纪人催促交稿。虽说她飞来飞去活动不停,翻译倒确实没有太耽搁,也就是迟交了半个多月。译文质量上佳,如果说有问题的话,还是过于拘谨,这不是水平上的原因,而是因为译者太在乎法文文本,手生,放不开。比如原文中使用句号特别频繁,按法文习惯看着不难受,原样转成中文就很怪了。改了一些标点符号以及个别字句,改动很小。九月初我把《林》发稿之后,就把工作交割,暂别诸位同事。这本书,郑重托付给了一个很有经验的年轻同事,《大城市的死与生》和《不存在的女儿》的编辑。不止是她,还有译文室主任和另一位年轻编辑也为之操劳。还有美编、照排、出版、宣传各部门的同事们。同事们非但没有辜负我的信任,还大大超出期望值。出书时间这样紧,又需要配合宣传,困难可以想象。人家都说,编辑就是做嫁衣的,我这个把嫁衣做了一半、把细致的缝纫和刺绣活儿丢下就溜掉的人,对他们轻轻说声:辛苦啦。——我现在海外,还没有拿到新书,不过大过节的,作为责编有必要先吆喝几嗓子,再说做书虽然操心得很,确实还是个挺有意思的事儿,倒出些回忆,与大家共享。具体的时间也都记得不大确切了,这一年过得太快,实在太快。

精彩短评 (总计50条)

  •     这是个温暖的故事
  •     两个点很感人,一个是语言不通,另一个是类似于飞越疯人院,一个点很震撼,就是娃娃,虽然故事逻辑上成立的可能性很低,毕竟哪个城市也无法这么轻易地找到回去的路。
  •     专业老师的推荐。虽然现在水平依旧很低还不能读懂原著。确实是一本很温馨的书。尚老师的翻译很赞。
  •     全书的精华其实是尚雯婕的序言
  •     法语退化严重,想拿这本书来试试,尚雯婕翻译的哦。先把中文版看过一遍,很喜欢这种简单、朴质的叙述模式,一两个场景就能扩展成一篇小说,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对两种语言的说话人,作者采用了不同的叙事手法,可以借鉴。
  •     林先生是个可爱的老人,书的结尾都是揪着心看的,整书字里行间都是老人的爱,和他渴望的陪伴。
  •     非、常、难、忘
  •     没想到是尚雯婕翻译的
  •     在图书馆无意中发现的一本书,也是一本对译者比对作者有兴趣的书,简洁的文笔简单的文字不简略的感受。
  •     故事很简单,体会却不少
  •     简单平实的话语,讲了一个不得了的故事。
  •     翻开书的时候看到尚雯婕翻译的,本能的有些反感,没想到看完之后,觉得翻的不错啊,读起来挺通顺的样子,而且感觉译文和这本小书的气质很符合。每天坐地铁的时间都迫不及待的想看看巴克先生和林先生又发生了什么,尽管看起来他们两个人什么都没有做。唯一的遗憾是小说的结尾把前面的那股灵气都破坏了。多出些这种开本的书就好了
  •     或许平淡与过于理想化
  •     我觉得过段时间我应该再读一遍。第一遍读似乎没能领会到其中的魅力
  •     莫名其妙…… 翻译还是挺不错的 看到是尚雯婕吓了一跳
  •     很短,很容易读
  •     真心觉得一般,尚雯婕的翻译也好奇怪。。get不到点
  •     林先生的小孙女就是希望。
  •     我已经不知道应该怎样衡量时间了。
  •     …
  •     当年从珠海图书馆随便浏览时就看到这本小书,一看译者是尚雯婕还蛮吃惊地,一直准备借来看看,不过直到上个月考完专八再去图书馆还书时才把它接到手中,今天上班好累,一个中午加一个晚上就看完了,简洁的文风,朴实却真实的情感,好害怕林先生在车祸中出什么意外丢下小孙女,还好结局留给人无限希望~~林先生和巴克先生的纯纯友谊令人感受到人性的美好,虽然语言不通,可是心灵的交流是不需要那么多的,一个眼神,一个手势,就够了~很好奇林先生到底是哪里的难民,非洲某国,阿尔及利亚之类的。。。2014.4.9
  •     看一遍法文版,再看尚雯婕的翻译版,有助于加深理解
  •     简单的文字和故事,带给人朴实的感动。
  •     干净利落,很治愈。
  •     翻译本。人情冷暖的寒暄。
  •     尚雯婕算是明星里比较有才的吧
  •     没有完全读懂,淡淡的感伤,可以再读一次
  •     友谊长存。
  •     很安静的一本小说,尚雯婕的文笔很好,译文能让故事慢慢浸润入心。
  •     和平
  •     感觉书很简单,故事很cliche,不过尚雯婕翻译的还行
  •     想到边城 恐怖的陌生 亲切的熟悉 简单仍可动人 那就是真的动人吧
  •     一本字数不多,人物不多的简单小书。作者用简明的语言风格在前半段展现了林先生衰老和战争带给他的疼痛以及遇到胖先生后再次恢复感觉生活的气味。我也能想象多年以后胖先生带着小桑蒂到公园坐在长凳上对她说看这是当年我和你爷爷一起聊天的地方。
  •     尚来做这本书的翻译,有点儿勉强,但正因为是尚翻译的,才让我这类普通读者接触到了克洛岱尔的小说,还刚刚好那样喜欢。紧张感,还是略略地触摸到了,不是么? 有多少买的冲动是因为封面?又有多少是因为尚的翻译? 自始至终,都带了疑问:林先生来自哪里?越南?非洲?中国?没有交代。小孙女为什么那么乖?不哭也不闹。被落在身旁的炸弹炸聋了? 哎,我真是个普通、再普通的读者……
  •     想交可以一起分享沉默与孤独而不会尴尬的朋友
  •     林先生带着小孙女和胖先生搞基。
  •     全篇都是淡淡的,结局才豁然开朗,也许或多或少都已猜到,但仍惆怅,林先生终于和小孙女永远在一起了
  •     (进入了温热而萎靡不振的状态,像是人发了高烧却知道病情并无大碍的感觉)短小精悍 不到一个小时就看完了,或许不管什么情感都该如此吧,沉默而不觉尴尬。对尚雯婕好感大增。
  •     小孙女其实是配角,主角还是林先生和巴克先生,其实我也不知道当林先生知道巴克先生就是曾经的侵略者时的心情,但是最后似乎还是体现出了宽恕。
  •     内容简介里孙女的独白从哪来的?看完整本书之后对那个孙女儿的印象就是不会表达没有特点没有感情,我都怀疑是不是一个布娃娃被精神错乱的爷爷当成真娃娃养了起来。好几次都担心其实那孙女儿是已经死掉了。还有不知道为什么刚开始读的时候我一度以为是从大陆漂泊到台湾的爷孙记事。
  •     挺短的,一个半小时就看完了~林先生是非洲人吗?不断地在猜国籍•﹏•对超女有点排斥,但是看完长评《故事背后的故事》突然对尚同学起了点兴趣。句子都太短小,是为了追求原文的简洁?
  •     忙碌高中的某一个晚上看的。当时买因为那时候喜欢超女,这本是冠军尚雯婕翻译的作品。如今我早就忘了书里的故事,却记得我在看到结尾的时候是如何泪流满面的。
  •     很不错的小故事,尚雯婕真是才女!
  •     难以理解
  •     平淡的暴力 冷静的面对 阿门
  •     小孙女是布娃娃啊,这通篇就是老人的生存意志和悲惨现实做搏斗~
  •     我甚至有签名
  •     翻译略渣,生搬硬套的直译而已。故事还不错。
  •     尚雯婕譯的,意外的不錯。
  •     当当买的第一本书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