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苹果笔记本》书评

当前位置:首页 > 小说 > 情感 > 苹果笔记本

出版社:新星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1-11
ISBN:9787513301275
作者:(英)珍妮特·温特森
页数:224页

爱的幻象与现实

敲击声像中世纪马车踏过泥地的声音,铁制的马蹄与泥泞的陆地碰撞,泥水四溅开去,松软的棕黄色土地上留下一个又一个小坑,四散开去的泥沙缓慢聚集,将马蹄敲击出来的一个又一个现实弥补完整。现实是在破碎与重合之中前行,像坠落的泥块,在接触土地之前永远不会知道亲吻之后的形状。“你说你想变形。”这就是故事的开始,“一个晚上的自由,你说。只是为了有一个晚上成为别人的自由。”融入他人的爱情故事之中,融入郁金花气息,融入手足断裂的血腥,融入混杂着希望与痛苦的古堡,然后像搅动时空般,搅动了自己所处的时间,现在、过去、未来,时间被撕裂,在珍妮特•温斯特的笔下,现实弥补着撕碎后的空间,巴黎昏黄的街道、磷光闪动的河面、高高竖立的巴黎铁塔、阿娜卡普里和递上来的一杯浓咖啡,“它将带你去。”,像咒语般的流散的叙述,将阿里的爱情变成流动在时间与空间之中,却又割裂于时间与空间,现实与故事的替代叙述给人一种破碎感,零碎的画面在流动的叙述中被挟持,带往你的面前。“世界是一面思维富饶的镜子”故事也是如此。像两面凝视的镜子,画面在镜中不断转换,充满了整个空间,而现时躲在一角,兀自独立。爱与不爱,平静的爱与热忱的爱,“我所寻找的每件事物都潜伏在我最初的脚下”,爱情像匍匐前行的殉道者,又似深海中随洋流移动的沉船,带着青褐色的铁锈,带着死亡的气息。爱与死亡,这是世界赋予我们最真实的东西,他们彼此相连,又彼此仇视。爱是最危险的。“在暴烈中,在酷热中,在渴望里,在冒险里,我找到了一些爱的本质。在我对你的欲望里,我以适当的温度燃烧着,以便走过爱的火焰。”我如何能接受最平静的爱情?“平静地爱你就是一点也不爱你。”平静的爱情像现实一样虚妄,热烈的爱情能触到时间所赋予我们最深刻的感触,那一瞬的潮起潮涌,那一瞬的电流汇便全身,痛苦与愉悦在现实中饱满而充盈。“在展望或期待中,爱就在它看起来在的地方。到达,将它捞起,而你依旧两手空空。水比你测量的要深的多。你进入的更深,你的身体绷紧,接着除了深入什么也不能做——比你已经测量的更深,更深一些——但那东西仍在躲避你。”珍妮特•温斯特有着揉触的笔调,将阿里讲述的爱情和阿里的爱情与幻象与现实糅合在一起,哪一个才是现实,哪一个才是幻象,哪一个才是阿里的“时间之书”,哪一个才是真实的历史?“我可以改变这个故事。我就是这个故事”,“打开它,阅读它。这是真实的历史”,珍妮特•温斯特用暧昧的笔调告诉人们,或许没有答案,或许这铅字便是答案。 现实是凝固的浓咖啡,幻象是流动的液体时间,时间带走了爱情,浓咖啡带走了现实,那过往的一切,被丢在铅字的纸面,这是一切,幻象,现实,爱。

毫无意义——阅读珍妮特•温特森

毫无意义——阅读珍妮特•温特森想到世界,脑海中只出现一张世界地图的人永远也无法理解珍妮特•温特森讲述的故事。故事并非是开始和结局构成的直线,世界也不是简单的线条可以勾勒出的平面,一本书不只是纸张和胶水,但是,人们如何才能明白呢?后现代艺术好像脑海中的一片空白,始终存在,而且人们都熟悉,只是面对空白,人们只看见了空白,却没有发现看见与感觉有时不是一回事。大多数人都觉得后现代艺术难以理解,甚至矫揉造作,毫无意义,因为我们所处的时代注定是无法用两极分化的词语可以形容的时代,可大多数人眼中倒映出的还是几百年前的世界。人们接受一种说法不是因为他们自己认定这个说法是对的,而是因为其他人都说这是对的。后现代艺术企图用自身形式来表现如今千丝万缕充满中编织着巧合与意外的世界,任何简单的定义都是错误的,错误这个词本事就是个错误,世界未必是世界,我们处在一个摇摇欲坠的宇宙的边缘,宇宙边缘横穿过宇宙的中心随波逐流,艺术的企图太过庞杂也太过抽象,我不知道艺术是否在描述真实,假如真实根本不存在呢?所以,珍妮特•温特森不会讲故事,她只知道把自己看见的虚无用自己的眼光描绘出来,在黑暗中,你看见的不只是黑暗。一件事往往开始于无数个时间点,只从一个时间点去叙述一个故事不是珍妮特•温特森这类作家所能够满足的讲述方式。张悦然说温特森从来不会好好讲个故事,假如地球是平的,那她还真说对了。温特森的小说似乎都在重复一个旋律,以至于有太多人批评她只会重复,我在阅读过她的大多数小说之后也产生了同样的感觉:《苹果笔记本》和《写在身体上》似乎是两首关于一个主题的变奏;《守望灯塔》《给樱桃以性别》《激情》这三本书里人物的行为方式和特点一脉相承;《橘子不是唯一的水果》是她所有小说的母体,如果说她这些年写过什么特别有诚意的小说,那么只有这本《橘子不是唯一的水果》了。她在小说中肆意添加自己的想法,并不在乎结构和叙事是否会因此而打乱,由此营造出一个光怪陆离又充满悲伤的世界,她不在乎现实生活中处处都是神迹像个什么样子,也不在乎全是语言支撑起来的人物是不是太过单薄,她只在乎一个故事有没有用一个配得上它的方式讲出来。时间不应该是从西向东的河流,时间应该是海,没有方向,没有终点,水流回溯过去,横跨未来,偶尔游离于过去现在和未来之外。人类之所以在时间之海上沉沉浮浮,是因为生命诞生后产生了最纯粹的力量:爱。爱是人类之所以存在的理由之一,人类的历史是假的,人类所有的文明也是假的,只有爱才是真实,能够跨越时间留存下来的艺术都在记录爱。像几乎所有作家一样,珍妮特•温特森也在记录爱。温特森的童年缺少普通意义上的爱,然而,爱却不像金钱,你不需要得到才能给予。在一个爱的表面落满灰尘的家庭里,温特森的爱没有蒙尘,爱的压抑使得爱变得愈发炽热。温特森的每本书里都有爱的温度,书籍不会是冰冷的,也不该是冰冷的。不要尝试在艺术中寻找意义,爱因斯坦也在害怕宇宙的无意义,既然宇宙没有意义我们寻找意义为了什么呢?艺术记录的是人,不是真实,也不是意义。不要去寻找开始和结束,不要去寻找根本不存在的事物。

以故事体验迥异的人生

文学史上,汲汲于以写作对抗平庸生活的作家不在少数。印象中,年少成名的才女作家萨冈就曾说过,“写作是一种激情,没有它,生活将是死水一潭”。对此,珍妮特•温特森想必深有同感。这位向来以离经叛道著称的英国女作家,从不拘泥于陈腐的规条,更时时以反叛之姿,挑战道德、伦理的极限。孤女、作家、同性恋者、女权主义者,是社会加诸其身的不同标签。透过小说,温特森告诉我们,写作如同人生,没有单一、固定的模式,亦有多种可能性存在。我们应该怎样来描述《苹果笔记本》一书?这是温特森借用时下流行的网络概念,以想象构筑而成的虚拟空间。这是一个关于爱、激情与时间的故事:自幼被养父母收养的孤女阿里,在禁止阅读、写作与爱的“垃圾之屋”长大,后来,她成为作家,每晚写作,给任何需要故事的人讲述故事。由此,小说在虚实两条线上交替展开,一方面是作家阿里与女友的交往以及她对童年生活的回顾,另一方面是通过阿里之口讲出的民间传说、故事片段。如果不了解温特森的创作意旨,阅读难免会陷入云山雾罩般的困局。故事于她,是一扇门、一个途径,通往种种未知的人生。在《苹果笔记本》里,“我”既是《亚瑟王》中坚守爱情的骑士兰斯洛特,也是中世纪偷带郁金香球茎到荷兰的少女阿里,或者是《神曲》中为爱殉情而死的弗兰切西卡。这些来自不同时间、地点的故事片段,如同拼图一样零星、散碎,似乎没有相同的逻辑可寻,然而细究起来,也似有内在的共通之处——无论是痴情的骑士兰斯洛特,或者是意志坚定的珠峰攀登者马洛里,“激情”是他们所共有的关键词,而这也正是温特森对人生、对写作一直抱有的期许。读《苹果笔记本》,我们看到的不仅仅是一个个以言语连缀而成的故事,还包括,说书人自我的过往与喜怒哀乐。温特森从任意时空之中撷取故事,随手剪裁,肆意拼贴,将原本为人们所熟知的情节一一打碎,或戏仿,或解构,或杜撰,都为她加诸上自我的烙印。叙事角度的每一次转换,就引出一个新故事,而每个故事“总有一个新的开头,和不同的结尾”。这些故事无一例外都带有浓重的自我色彩,比如作家阿里作为孤女的成长历程,或者弗兰切西卡对爱的坚贞,皆可看作是作家本人的化身。而关于画家伦勃朗的讲述,则更接近于某种自况。伦勃朗以自己作为模特儿,扮演不同人物得到灵感,并以此作画。对作家而言,这更是一种别样的体验——她从不同的故事切入迥异的人生,既是对自我经验的丰富,反映在小说里,也就完成了对写作多重可能性的追求。温特森说,“我爱的是语言,叙事只是附带而已”。她对文字的爱好显然大过于对情节的喜好,她从艾略特的诗作《四个四重奏》里得到启迪,借镜其形式,将一切都裸露在精巧的句子之中,并以故事片段填充起叙事缺失的大量留白。于是,我们读《苹果笔记本》,或是温特森的任意一本小说,总是会被作者精心编织的句子所迷惑,忘记了书写的最终所指。或者,我们可以将她的小说看作是一种角色扮演游戏。作者模糊了时间与空间的界限,在她预先设置起的虚拟世界中,时间与空间的种种限制与规则被统统打乱,叙事主线呈支离破碎状,散碎在诗意的字词与大量故事的讲述之中,若隐若现,几不可寻。隐匿的叙事,某种程度上又反向凸显出字词与故事的重要性。温特森仿佛是要提醒我们叙事的次要性——在小说里,她从未曾试图讲述过一个完整的故事,每一个故事都是断裂的、不完整的,甚至接近于草草收场。因此,叙述对于她,只能是,而且必然是语言的附属。若以“形式大于内容”来形容她的写作也不为过,只因在她笔下,形式与内容原本为一体,没有刻意的界限,形式即是实际的内容,内容更包容于形式之中。在温特森看来,写作、艺术是唤醒想象力、释放自由的活动,是对温吞吞的日常生活的逃离与对一成不变的规则的突破。线性叙事于她,或许更接近于某种束缚,如同死水一潭的生活对于激情的拘囿。唯有打破这束缚,写作才能获得异于常人的新意。从对句子的迷恋,到对时间顺序的全盘抛弃,温特森完成了从形式到内容的反叛,在她这是一种救赎,将之从凡俗生活的沉闷之中连根拔起,得以借由他者的目光解剖、审视自己的过往。当然,从延续数百年的叙事规则中跳脱出来,以别样的眼光看待这平淡无奇的世界,这行为本身就带有几分冒险,需要极大的勇气,但这也是痛快的。如此,这原来司空见惯的生活,从此,竟也有了些许不同的观感。

如果可能,请承认时间

一切,只有在时间中,才是真正的存在。看了某一篇评论,才算理解我用一周的时间很吃力的读完的书,到底是什么意思。在得知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后,我试着想象了一下全世界人民知道这个消息后,找来莫言的文字来读,是什么感受。是否像我一样,难以接受勒克雷齐奥和北岛一般,感觉译文晦涩生疏。于是断言,文学这东西,需要很多历史和文化的知识做铺垫。只有理解了存在在历史中的文学,才明白其真正的意义。然而世上之事,哪个不是这样。鼓励我看完这本书的一大动力,便是其中精彩的碎片化的观点,关于爱、时间、死亡的观点。但仔细品味其中每一个,似乎又太过单一。直到了解了作者的价值观和叙事方法,用时间将这些精彩的碎片串联起来,让它的美更加耀眼,才有了顿悟的感觉。“原来你也在这里。”在被时间包围的隧道中,我们匆匆行走。时间从身体上滑过,被挤压得变形。在时间中,我将各种零散的碎片拼凑起来,认识自己、经历感情、走向死亡。就像是这本印刷出现问题的书。中间的几十页被替换成之前内容的重复。跳过这几十页的空白,我猜测其中的内容,仿佛在回忆几年前的自己。模糊的空白。

意象思维太过于刻意+翻译太直白

看书的大致内容是本跳跃式的写作法。但不知是翻译者在此书的理解上不到位还是本身作者的意象思维太过于刻意,总之是不喜欢的书,当时看书的内容简介觉得还比较有意思,就买了。看了一点,就觉得很难再看下去。翻译的语句直白到赤裸,明显感觉在词语表达上不够考究。总之,不好看。

真相在伤口里

真相在伤口里卢德坤珍妮特·温特森的小说,都肇始于人类情感能延展到的极境。在温特森那儿,所谓人类情感,绝大部分时候就是爱情的同名词。如果说,书也是有性格的,那么,温特森的书表现出以下种种“负面性格”:偏执、狂狷、冲动、蛮横、倨傲、自负。在日常生活中,在情爱关系里,我们分秒不离这些“负面性格”。我们不喜欢这些“负面性格”,希望能抹平它们,而我们主流社会的规训,也试图抹平这类“负面性格”,但这注定都是要失败的。温特森,就像是一个永恒的不合群者、钻牛角尖者,钻出了很多“负面性格”,将其延展再延展,剖析再剖析,收获了很多让人们意想不到的正面力量。面对这种正面力量,有人会欣喜无限,有人会惊恐万分。《苹果笔记本》,正是这种会让不同的人产生不同极端情绪的书。《苹果笔记本》无关数码IT产品。小说叙事者、主人公“我”是一个作家,用苹果笔记本电脑写故事,给另一个主人公“你”听,这似乎就是情节与标题仅有的联系了。不过,取这样一个题目,我猜温特森或许有这层意思: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沟通有了新技术可倚持,但交流的仍是古旧的情感问题。重点不在新技术,而在老问题。现在困扰人的,2046年可能还在困扰人。“我不知道科学是否会构建出有关宇宙的宏大理论。但我知道那并没有使阅读我们的心——这纯文本——显得更容易些。”(第74页)那么,人们能做的就是一遍遍地讲述老故事,看看是否会产生新的意义。“不管怎样,生活不是公式,爱也不是食谱。相同的原料煮出来的东西每次都会不同。”(第167页)在素材方面,温特森用的还是老一套,《苹果笔记本》与已出版中译本的温特森作品《激情》、《写在身体上》一样,讲的还是一个女人爱上一个有夫之妇的故事。我们知道,在现实生活中,温特森曾与自己的文学经纪人,同时也是英国著名作家、2011年布克奖得主朱利安·巴恩斯的妻子帕特·卡瓦纳陷入热恋,还一度私奔过。后来,卡瓦纳回到巴恩斯身边。2008年,卡瓦纳因脑癌香消玉殒。《苹果笔记本》的主干情节为:“我”和“你”在巴黎萍水相逢,互相吸引,又时有龃龉。起初,“我”对“你”似乎不是特别上心。一夜情之后,“我”醒来,“你”已不见踪迹,“我”这才知道心痛。之后,在意大利,“我”无意之中发现了“你”和“你”丈夫的踪迹,遂跟踪、诱惑、重燃爱火,后在伦敦再次分离。“你”是这样一个女人:既要刺激也想安稳,生活就像是“一个顶上插着炸弹细棍的蛋糕”(第30页)。离开“我”后,“你”在虚拟网络世界与“我”联系。有一天,“你”给“我”发了一封邮件,说想要“有一个晚上成为别人的自由”(第2页)。于是,“我”当起了山鲁佐德,给“你”讲故事,让“你”在不同的故事中成为不同的“别人”。这些故事发生在不同时代:罗马帝国时期、英国中世纪、文艺复兴时期、奥斯曼帝国时期……“我”和“你”幻化成各色人物:将郁金香带到荷兰的土耳其小厮与意大利某公国的公主,《神曲》、《十日谈》均描述过的保禄与弗兰采斯加,亚瑟王传说中的“第一骑士”兰斯洛特与皇后格尼薇儿,英国探险家乔治·马洛里与珠穆朗玛峰等。用温特森的话说,这一对对都是“伟大而具有毁灭性的恋人”,都是用来比拟《苹果笔记本》中的“我”和“你”的。这些故事,虽然面貌不同,但在温特森笔下,仿佛什么“三部曲”、“四部曲”似的。温特森,是我读过的最有力的作家之一。她的有力,一方面表现在瑰丽又不失精准的譬喻上。比如,她说情人热恋期的日日夜夜是用“铆钉”连接起来的(第18页)。又比如,她形容周五夜晚,长龙般车队的刹车灯光与尾气中,是一种“有害的深红色的回家时间”(第27页)。温特森的有力,另外还表现在对惯常理念的敲打上。这里面,有大勇气。比如说,我们经常说一个人对另一个人会“又爱又恨”。但温特森不这么说,她会说:“你经常与你鄙视的人睡觉吗?”(第102页)就算再亲密的人——或者这种事只发生在最亲密的人之间——也会发生好像会撕裂一切的情感战争。但你不能说,因这种情感战争,你就不爱那个人了。一切都撕碎了,但你还在爱着,这正是令人绝望之处。温特森的说法摈弃了人们说“又爱又恨”时的那种娇俏味,直白,掷地有声。负面情绪带来的正面力量,会迫使一些人去问日常生活的智慧不会迫使他们去问的问题:爱上不可企及的事物,爱上本该仇恨的事物,你该怎么办?面对这个问题,温特森的答案是:“我有意将自己置身于痛苦的方式中,作为考验、衡量,想看看将会有什么行程——阻止我自己闭合。我并不想闭合上伤口。”(第171页-172页)为什么要这样?温特森说,这个世界,只会告诉你部分的真相,但不是所有的真相,这个世界,否认与心有关的真相。“身体可以忍受妥协,思想也能被它诱惑,但只有心在抗拒。”(第38页)与心有关的真相,就在你被刺穿的伤口里,多挖挖吧!温特森的写作,一向有碎片化、哲学化的特质,这一点在《苹果笔记本》中,表现得尤为明显。或许,我们可以将《苹果笔记本》称为温特森的“恋人絮语”。温特森自称,她用的叙事手法是《塔木德》(犹太重要典籍)式的,故事中套故事,地图中套地图,存在各种可能。在我看来,这种手法,也可以称之为“盗梦空间式”的,一层层深入。但温特森的写作,在最好的时候,又像是臻于化境的“自动写作”。她从一己之感受出发,仿佛不用怎么特意经营,就呈现出深邃的智性密度。有些读者可能会嫌温特森的故事密度稀松,这固然没错,但温特森的写作,是大而化之,也是披沙拣金。

''爱斯基摩症''绝对是我自创的名词

这本书买自卓越。我买的所有珍妮特温特森的书都是因为姜妹妹。好想咆哮道:我的口味变重了!为什么要这么说呢,因为在经历过《柑子不是…》和《写在身体上》的精神和身体的双重折磨后,已经对看懂她的书不抱希望了的废柴我,又忍不住手贱,看了简介又觉得还不错就买下了《苹果笔记本》。然后用期末考试的时间看完了它。(顺带提一句,我期末考试没考好,大家都不知道真实原因,我就不说什么了。)过完年的今天,我深深感到我患上了爱斯基摩症(是这个名字吗?)不是也不要怪我这个大文盲,总之这种症的症状应该就是呢~和绑匪呆久了之后就会爱上绑匪或心疼,可怜绑匪(绑匪应该很酷,并且绑架你是有各种苦衷的)最后的结局一般是,肉票你得救后还会很留恋绑匪的强压看守或虐待。据我所知,这是一种无意识弱s和圣母情怀m的养成模式。在基本无法代入情感,勉强理解故事,完全不能跟上叙事的情况下,我看完了《柑子》和《写在身体上》。在眼皮打架,灯光昏暗纸张惨白,欣赏部分对话,勉强理解故事,还是没办法跟上叙事的情况下,我看完了这本书。珍妮特,神人也。不知道是翻译的原因还是别的,我看她的书,只觉得很美好很强大,人一个个洒脱的不得了又纠缠的不得了(剧情发展还跳跃无比,无数个情节其实都只是一个),感情观什么的明明是很简单的字句要翻来覆去念上一千万遍。我真的只是简单的想看个女同故事而已…听你讲讲感情观也没什么啦…听你讲讲内心多种奇妙想象也没什么啦…就是你啰嗦多了会很烦啦…你写作的时候到底有没有想过读者啊…但是我仍然认为这本书比那两本好,为此我还写了一段日记,在此就不摘录了,大意是我看懂了一段调情和上床的桥段,为此感到深深地欣慰。没有看过珍妮特的同学看了这本也许会喜欢她。不过我已经心如死灰了。(附赠亲爱的瑶姐看到我在看此书时的一句不屑的吐槽:这种书我一翻就会想要抽死作者。我:为什么?瑶姐不屑眼光:你看这书,你看,空落落一片,两个字一行,一句话一行,我要是买这种凑字数的言情小说我就跳河。)瑶姐大气概!!!!这才是买小说书的真谛!!但是(抹泪)我虽然是个很好的观众,看不懂也不会觉得是作者的错(抹泪)但在被宰了几次之后(每本书打了折之后也不是很便宜)(而且最近卓越殷勤地给我推荐她的另一本叫做《激情》的书)我还是决定。以后再也不手贱了!!!!!!!最后用另一些抱怨做以上这些唠叨的结尾。写书评途中收到邮件说在卓越上新买的书因为联系不到我而没办法送给我。妹妹的…我为了这几本书,这几天逛街都没去一直在家等电话。现在你说联系不到我是闹哪样!!!!!魂淡!

时间之书

小说是一门有关时间的艺术。不仅在主题上与时间有关,在形式上也是如此。例如叙事。线性叙事本身就是一种时间隐喻。对线性叙事或情节的忠实,便是源于作家对线性时间的忠实。在一个文本中,当作家使用线性叙事时,那就意味着作家在承认,这个世界上只有一种时间,一种人生。然而温特森在《苹果笔记本》中却说,“一种人生是不够的。”“为了充分利用时间,我将时间竖立起来。”为此,温特森还引用了伦勃朗自画像这个例子。伦勃朗,在他的一生中,至少花了五十次自己,做了很多次速写,并且留下了二十幅蚀刻画。在这之前没有一个艺术家这样做过。没有一个艺术家如此明显地将自己作为作品的主题和对象。画作一直在变化。他盛装打扮,穿着盔甲,戴着帽子或披着斗篷。脸部衰老,皱纹滋生,而后重新变得光滑。这不是照片,这是戏剧。为什么伦勃朗要将自己作为他的道具?因为他在那儿,而同样重要的是,他不再那儿。他在移动着他自己的界限。他缓缓挪移着进入另外的自我。这些自画像并不是作为一种人生,而是许多种人生的记录——彼此堆积的生活,有时通过画家和画作显露出来。不变的是艺术家自己,一个我们了解得足够写一部传记的人。但不变的仅仅是这个大本营——来自让人感兴趣的地方的一次外出旅行。伦勃朗的画作便是这样的外出旅行,和可以用光测量的心灵旅途。在温特森看来,过去、现在与未来是没有界限的。没有过去与未来,现在是不完整的。而时间,对于她来说,更像是一个横截面。在这个横截面上,汇聚了各种时间。时间便是永恒的现在,所以她可以同时拥有所有的时间。温特森对叙事与情节的拒斥,与此相应的,她对故事的保留与偏爱,便是这种时间观念的回声。情节限制了时间,而故事则解放了时间。《苹果笔记本》也是这样的一个时间横截面,温特森将不同时间的故事按照神秘的序列汇聚在同一个文本里。在形式上,《苹果笔记本》与《橘子不是唯一的水果》非常相近:除了一个主体故事之外,都保留了各种各样的故事。不同的是,二十多年来的写作,温特森变得更为大胆,也因此走得更远。在《橘子不是唯一的水果》里,主体故事那条线——女孩珍妮特的成长故事——仍然是清晰的、显目的,有着强悍的生命力。它是众多旋律中的主旋律。但到了《苹果笔记本》这里,主体故事——阿里与一位已婚女人的爱情,开始被郁金香的故事,被骑士兰斯洛特与吉尼维尔的爱情故事,被弗兰西斯卡与保罗的爱情故事,被马洛里攀登珠穆朗玛峰的故事,被为自己所爱而牺牲自我的“红狐”,被“应允之地”上各种硕大的动物,被“垃圾之屋”里那个奇怪的家庭,被更多的故事肢解,甚至于淹没。但这并不是因为温特森丧失对对整个小说的控制,而是出于阐释的必要。整个《苹果笔记本》便是对温特森的时间观的物象化。它在形式上,阐释了时间到底是个什么东西。为了强调,温特森在小说快结束的时候,特意安排了作家阿里进入了潮位最低时期的泰晤士河。河流是时间的隐喻,这种隐喻很古老,很陈旧,但在温特森的笔下,它似乎又鲜活过来了。这是一条肮脏的河流,无数个世纪汇聚于此。过去汹涌地从时间中穿过,被带往海洋。猛犸在浅滩上河水。这是一条罗马时代的河流,伊丽莎白时代的河流。一条通往千禧年的河流。所以温特森安排阿里进入的,与其说是一条河流,不如说是时间。而阿里在河床上见到的十九世纪曾被作为瓶塞使用的大理石、一个门已脱落的冰箱、一卷带刺的金属线、一辆购物车、生锈后变成铜绿色的锚、来自旧伦敦时代的朽烂的木桩,便是遗落在《苹果笔记本》中的那些故事。题外话:当然,《苹果笔记本》的主题远远要比我所说的复杂。温特森曾概括地说,她所有的书的主题都是关于禁忌和激情的,也就是说关于爱的,因为爱既是禁忌,也是激情。《苹果笔记本》也是如此。阿里的父亲曾这样告诉她,爱是禁忌,爱是一种危险的液体。阿里的父亲藏着一些铅封的大玻璃罐。他将过氧化氢、水银、氰酸、硝酸盐溶液、氨水封存在里面。有一天,父亲出去收集废料,阿里拿上手电筒,沿着十三级台阶悄悄地走到地下室。用手电筒对准玻璃罐——深蓝和浅绿的玻璃罐。有些是不透明的,有一个是红色的。最后一排,有一个颜色像梦境一般不透明的玻璃罐,上面画着一颗心,一把匕首穿透了它。阿里正要举起手想摸摸它,却被父亲抓住了。他父亲说,千万不要碰那个玻璃罐,因为罐里面的是爱。从此阿里就知道,爱是一种危险的液体。然而所谓禁忌,就是用来突破的。成年后的阿里,发现只有在暴烈中,在酷热中,在渴望里,在冒险里,在会找到的爱的本质。 “没有一种爱是不刺穿手足的。”“当你问我为什么不能平静地爱你时,我回答说,平静地爱你就是一点也不爱你。”在《苹果笔记本》中,阿里写到了各种伟大的爱情。它们突破各种禁忌,同时也让爱人们付出了昂贵的代价。但爱的本质,便是从这种代价中凸显的。

《苹果笔记本》里喜欢的句子

1)“要有自信,”他建议我说,“即使你犯了错误也要有自信。只要安拉在,没有一条道路是错误的,那是你唯一要穿行的道路。”“如果这条道路通往的是无有之地呢?”他耸耸肩。“那就将这无有之地变成某地。”2)如果真像你所说,没有什么是存在的,那就没有一个像未来的地方了。3) 最微小的意外开启了整个新的世界。我们正好住在同一家旅馆。我们都是前一天到的,我们的同伴在大厅里突然认出了对方,张开手臂,相互拥抱,像是老朋友。这没有什么可惊讶的,因为他们确实是老朋友。你和我之前从没见过。我们踌躇不前,带着羞涩的微笑,有些不适宜这些我们无法分享的友好。4)在她的婚姻生活中,有着太多的安排和太少的时间。太多的家具和太少的空间。而在她的婚姻之外,没有什么能牵绊她,没有什么能束缚她。她所找到的空间必然是外部的空间。一个没有重力也没有重量的空间,那里也在点点滴滴地走向自我瓦解。5)在我们周边,在一些过世的法国人雕像下面,一群年轻人将明信片塞进背包里,喝起了瓶装可乐。阳光很刺眼。每个人都很快乐。我为这身处异乡的轻盈,以及由此带来的自我解脱感到快乐。我伸直我的双腿。我舒展我的心智。我的心智向前到达了还一个没有边界的地方,一个在我将它从它的狗屋里释放时才能占有的地方。6)在想象中完美的任何事情,落到现实生活里就会是一团糟。7)这是多么奇怪的世界,在这个世界里,你可以随意做爱,但爱确是禁忌。我正在谈论的是真实,是巨大的激情,它们也许并不允许爱、便利或幸福进去。真相是爱会敲碎浮冰一样敲碎你的生活,就算你的心是一艘“泰坦尼克号”,你也终将沉没。8)她说,“你仍然喜欢做爱吗?”“你说的好像我做了切除手术似的。”“我认为你是的。我认为有人已经切除了你的心。”9)爱是死亡永恒的敌人。爱是死亡的孪生兄弟,诞生于同一时刻,都在为控制而战斗,如果说死亡带走了一切,爱也在做相同的事情。然而爱比死更为艰难。10)一座石岛。四面环海,有鸟群从上空飞过。这座岛像是从大海的沉思中升起的一个想法。11)他讲手放进口袋里。然后他看了看手表,然后他戴上了太阳眼镜,然后他出去俯瞰港口。然后他又折回来,在商店外面来回踱步。然后他又走了,拿出一个硬币放入望远镜中。我猜这个男人是带着遥控生活的,总是不断地更换频道。一旦发现没有什么吸引他,他就按掉开关,然后凝望天空。12)渴求的事物从来不会在你已经邀请等候的地方。13)最后一辆有轨电车疾驰而过,在路的拐弯处,连接车厢的橡皮折子演奏出手风琴一般的声音。14)过去是有磁性的。它牵引我们进入。我们不能自已,与其他事情上一样,我们不能自已。我们编造精致的解释,合情合理的解释,持续咏唱那些并不是属于我们的强大事物。15)我犯了很多错误,已不能说,“这件事情应该这样做”。不管怎样,生活不是公式,爱也不是食谱。相同的原料煮出来的东西每次都会不同。16)如果时间是垂直堆积的,也许就没有过去、现在和未来,只有同时存在的现实层面。我们在地平面上经历着属于我们的现实。在不同的层面上,时间会在别的地方。我们会适时地出现在别的地方。17)不存在不刺穿手足的爱。爱的巨大愉悦也是爱的巨大疼痛。18)我打开电脑屏幕,看着熟悉的空白空间向我漂浮而来,继而被填满。空白空间是我的领域。19)一个人在生活中除了屋顶、食物、工作和爱之外还需要什么?我爱的人就在这里。我可以工作。屋顶在哪儿,食物在哪儿又有什么关系?

多么晦涩的一本书啊

我觉得这次在出版社实习,将永远改变我的阅读习惯了。作为一个永远的读者,我会戴上一副编辑的眼镜去审读每一本书,不知何年何月会摘下来,我不知道这是好还是坏。写一个书评,我都分不清楚哪些是读者的感受,而哪些又是一个青涩的编辑新手的感受,且把它们混在一块儿说吧。这是多么晦涩的一本书啊。每一个我认识的汉字,组成了一句句我完全看不懂的话,又形成了好多页不知所云的文字。在困惑的下一页是简单的故事,但是所呈现出的内涵,或者是表达的形式……我没有见过。我没有完全读懂这本书,但是还是愿意给打四星,这是一次让人云里雾里,但又感觉似乎触摸到了什么的阅读旅程。唯一遗憾的是,没能有一块儿完整的时间让我从头读到尾,在地铁上,住的公寓和出版社,断断续续看完了这短短的七万字。亲爱的翻译,谢谢你啊,你给原本就隐晦难懂的书无故平添了一些人为的阻碍,这个备受争议的作家特立独行的写作方式,与我们读者之间本来就颇大的沟渠,你把它挖得更大了。如果说通篇直译过来,倒是会有一种怪异独特的魅力的话,我相信这并不是你刻意去选择的这种翻译方式。而且这本书让我想到了《广岛之恋》。《广岛之恋》我看了三遍,那是多么好的一本书啊,翻译也很赞。小说的作者珍妮特·温特森,我原本就知道她的同性恋和被收养的背景,所以在阅读过程中,一直代入,觉得这写得就是她自己的故事。很可能是,但也有可能不是。所以看完以后有点好奇,要是之前对作者一无所知的话,看到那些朦胧的同性之爱的描写,会不会更加惊骇,会不会更加接近作者想要表达的本质。我在新星一月的书目上看到这本书的介绍,跟我的想法有出入,不过这个倒是无所谓。里面提到的卖点说是向乔布斯致敬,我觉得实在是很牵强。不过书的封面设计我倒是很喜欢。不管作为一个读者,还是一个菜鸟编辑,让我很愤怒的一件事是,全书区区七万字,居然有5个地方是明显的错误。头儿说社里允许有万分之三的错误率,看着挺低,可一万个字就允许错三次啊,我要是真买了这本书,估计要气得掀桌,其实也差不多了。靠,写了这么多,都没什么对书里内容的感受,不能怪我,我没有真的看懂啊!现在再来翻一遍。加一句,其实这本书写得不是故事,而是一种情怀吧,我觉得,或者是一种感觉。

故事与故事与故事的故事

能理解喜欢,也能理解对这本书的不喜欢。我的理解里,这本书的所有故事,都是身为作家的“我”为需要“我”书写故事的人(故事要求者)所写下的。紧接着的一层,也就是最接近“我”和要求者身份的第二层故事,是都市男女于巴黎相遇,在婚姻困境中借由旅行寻找突破的故事,这个故事里的男性角色似乎就是书里的“作家”,而女性角色则是“故事要求者”。其他故事,如交织着变性/同性恋这些如香料般的刺激元素的异域奇幻故事,以骑士和皇后为主角洋溢着偷情与谋杀之浪漫色彩的不论爱情,以及登山者遇难前的思念,垃圾之屋/应允之地的晦涩寓言,永生不死亦男亦女的奥兰多,部分构成了第二层故事中男女的身份背景,亦构成了爱情在不同时空的多面。总的来说,随着主线(第一层)的跳跃,读者能在珍妮特的文字里体验着一场又一场关于爱/生命/时间的冒险旅行。尤其是城市意象之密集展现与迁跃,让人不得不想起卡尔维诺《看不见的城市》构筑起来的时间空间双向维度,但因为断句/短句的形式,以及叙述的自我性,导致小说呈现散乱而抽象的布局,继而造成阅读障碍。虚拟与现实的重叠,语言与意象的迷宫,好在透过作家文字的一番游戏,依旧可以品味到深沉隽永的东西,特别有时空感的构架搭造起立体的爱情故事,读起来真的非常科幻诶:)

有一点动心

被以上的摘抄真真切切地触动了一点点 不知道该回复谁的 干脆自己写一条吧没看过 查了一下 也没找到在哪里卖谁心地善良 告诉我一下 别让我冷漠的心灵 一直枯萎下去 代表社会谢谢你了

死亡所不能改变的

因兰斯洛特骑士和吉尼维尔皇后的爱而感动 看完这个故事 这应该是正本书爱情故事中我最喜欢的一个 虽然都是无疾而终 但在这个故事里 骑士终于和皇后走到了一起 他守护着她的遗体回墓地 将她埋葬在国王身边 / 而皇后也实现了自己的誓言 有生之年都不再见到他 / 他们终于可以隔着墓冢近距离相处 留有遗憾的人生才是完美的 爱情也是如此 /“死亡可以改变肉体,但并不能改变心。”

节操是假的,爱却是真的。

一本描述生死的书一本平铺生活的书一本说我说你的书一本满是金句的书愿意分享秘密,是因为陌生最后选择缄口,亦是因为陌生愿意消耗自己,是因为爱啊最后选择离开,也正是因为爱但生活的主宰者终究是自己既是两把锁就应当继续找寻属于他们的那两把钥匙

《苹果笔记本》——关于时间、欲望和激情之杂想(一)

很久没有读温特森的文字了。《橘子不是唯一的水果》看了很多遍,之后的两本书收藏着,仅有个开头,故意错过不读,其实是勇气不够。就像张悦然说的,每次看温特森都是一场被挟持的旅程。她极大的拓宽了你的想象空间,让你的感官都调动起来,许多象征手法和比喻堪称绝妙。她的文字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关于时间,关于欲望,关于激情。她从来不会避讳有关欲望和激情的描写,而且每次都带着轻盈和光滑的线条。她的语言是跳动的,有生命的,但却有很强的黏着性。温特森绝对是个讲故事的高手,让你每次都不由自主的乖乖的跟随她,徜徉在那些缠绕于现实和奇幻的故事中。我是一个喜欢听故事的人,从小时候至今都如此,有故事,我就会停下来。有的时候,故事的声音成了我生活的背景音乐,脑子里装了许多故事的片段,有的时候它们又会跳脱出来,成为我生活的前景。于是,我会寄希望于现实中的人,让这些片段灵动起来变为现实。却迟迟不得法。其实,有的时候你会发现,很多人头脑中都装了很多故事的碎片。而温特森,却能将这些碎片粘合起来,而且一切都是那么顺理成章,天衣无缝。很多人都着迷于她的语言和讲故事的功力。我也如此,说不出的喜欢。有时候你真希望身边有这样一个会讲故事的人。温特森会把残酷的问题,身不由己的困境,包装在精美的礼盒里,让你忍不住拆开来看个究竟。她似乎从来都不会教读者回避现实,而观者,竟也会顺从的拆开她静心设计的“圈套”。读她的文字,几乎每一次都会有不一样的启发。读她的文字,也需要有极大的勇气。这是一种挑战。挑战真相,挑战现实,挑战既定的轨迹。她拆掉了思维的框,让你可以随她一起在文字的天堂驰骋。温特森文字中带着一种不羁,但又柔滑细腻。她描写的爱情,永远都是那么深情而专注。故事中的我,往往是追逐爱情,而又抗拒爱。就像这本书中的一段描写:“她伸出她的手。这是多么奇怪的世界,在这个世界里,你可以随意做爱,但爱却是禁忌。我正在谈论的是真实,是巨大的激情,它们也许并不允许爱、便利或幸福进入。真相是爱会敲碎浮冰一样敲碎你的生活,就算你的心是一艘‘泰坦尼克号’,你也终将沉没。那就是爱的尺寸,爱的庞大。它不适当,不干净,也不包容。”(P51)“我没有回答。我以前听过这些争论。我曾将它们用在自己身上。他们告诉你部分的真相。但不是所有的真相,他们否认的是与心有关的真相。身体可以忍受妥协,思想也能被它诱惑,但只有心在抗拒。“心。硅的世界中建立在碳之上的原始事物。”(P38)感觉她的每一个故事,关乎生死的故事,都是一份坚定的爱情宣言。这份宣言中,除了欲望、激情,就是可以黏着的思想,和相融的灵魂。“你和我,被距离隔开,等着思想紧密相连。”(P22)因为这份对爱情的坚定,她故事中的主人公,一方或双方,常常看似爱情的献祭品,实则她在说,“爱”与“死”等同。在她看来,要想爱不在了,除非切除心。“我认为已经有人切除了你的心。”(P52)她的故事里,有很多的勇敢者,像骑士一样勇敢的人,爱在任何情况下都来得光明磊落,即使是偷情,她也会让它变得异常合理。只要是真实的爱情一旦它开始,便有一种动力驱使着它行进到最后。在她看来,爱情永远是真理,是明灯。“爱也是种暴力行为。”“有些伤痕将永不会愈合。”(P51)“故事开始于承诺:“‘只要我活着就会去救你。’”(P63)“我将你从火中救出,但我不能扑灭正在我们脚下燃烧的火。有很多次,你和我转身离开彼此,我们的面容骄傲,我的心似乎也很冷酷,但我们的双脚,行走在焖燃着干净的石头之上,背叛了我们。“我的双脚,在我苦修的冰冷地板上,赤裸而干净,在我走过的地方留下了木炭的痕迹。你扁石般的心已变成了炉底的石头。无论我们站在哪里,总有火烧着我们的脚。“‘有一天,这会毁掉我们的。’你说。你的嘴唇像是火钳,穿行在我正在燃烧的部分。“但我怀疑,当它就是我们时,它将怎样毁掉我们。我们已变成了这种爱。我们不是爱人。我们就是爱。”(P65)骑士兰斯洛特将吉尔维亚带给亚瑟王,吉尔维亚成了亚瑟王的皇后,而她却爱上了兰斯洛特。勇敢的骑士决定为爱而战。“流言在扩散。这是个阴谋。莫德雷德和阿格莱瓦提醒国王反对我们,并在你的房间里为我设下了陷阱。我将那十二个对我们的勇敢有所贪求的懦夫全部杀死。这就是勇敢去爱,因为爱是死亡永恒的敌人。爱是死亡的孪生兄弟,诞生于同一时刻,都在为控制而战斗,如果说死亡带走了一切,爱也在做相同的事情。然而爱比死更为艰难。”(P66-67)亚瑟王后和湖上骑士的爱情,最终以死亡告终,但爱却从未消亡。“为什么还要惧怕死亡,既然死亡并不比你更深入我的身体?“为什么还要惧怕死亡,既然死亡不能在这个白天,这个夜晚,不能永远地比你更消解我?“死亡不会是我们分离。爱与死亡一样强大。”(P67-68)“没有任何苦修能平复爱,也没有任何悔恨能让爱变得苦涩。“现在你将我关闭在外,一个没有门窗的房间,我再也不能进入了、但我曾经在蓝天下爱上了你,死亡并不能改变这个事实。“死亡可以改变肉体,但并不能改变心。”(P71)

一本读不懂的小说

小说阅读甚少,这么含蓄的小说更是读不懂,但还是坚持读完。印象深刻的都是些碎片:郁金香与爱情、性的联系 因为是个户外运动爱好者,对乔治.马洛里在珠穆朗玛峰的最后之战印象颇深。人与自然的结合,莫过于人与自然融为一体是最美妙的时刻。“没有任何可修能平复爱,也没有任何悔恨能让爱变得苦涩。现在你将我关闭在外,一个没有门窗的房间,我再也不能进入。但我曾在广阔的蓝天下爱上你,死亡并不嫩该改变这个事实。死亡可以改变肉体,但并不能改变心。”“温特森写爱情,如同梵高画向日葵,深情而专注,总是在寻找一种新的方式表达主题。——《娱乐周刊》” 很赞同上面的看法。


 苹果笔记本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