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莲生与阿玉》章节试读

当前位置:首页 > 小说 > 情感 > 莲生与阿玉章节试读

出版社: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1-1-1
ISBN:9787549502257
作者:陈丹燕
页数:352页

《莲生与阿玉》的笔记-第272页

这本书里讲到作者和嫂嫂去给阿玉买寿衣的过程,这种经历恐怕人一辈子没几次能经历到吧。。。

《莲生与阿玉》的笔记-第19页

2010年3月最后一个星期的下午,这里一团寂静,停滞,安适。阳光嗡嗡细语,那是南方式的颓废,还有莲生记忆中的那个词:衰败。街上的一切都还在原地。泰和行还在卖杂货,莲生出生的房子楼上,还半开着两扇古老的花窗,粤东会馆门前的狮子还是长着南方的脸相。

《莲生与阿玉》的笔记-第275页

抱着那柔软但也散发着一股陈宿香火气味的大红袍,我只希望自己这是走在七十八年前的平了老街上。我只希望自己经过天后宫的青石台阶,经过叶四姑家那水绿漆色的大门,在经过泰和行。褐色木头浮雕的店招下,是一间萧条幽暗的杂货铺,卖上过黄釉的大瓦缸,我经过半条大街,去给十八岁的阿玉送嫁妆。
我希望看到阿玉正靠在她家门边泛出水渍的白墙上,大辫子又黑又粗。她就是一个南方寻常人家的待嫁姑娘。
我只庆幸一点,我虽然回平乐很迟,但终于是在阿玉还活着的时候回去了,以至于现在我能想象自己如何走在1932年的那条大街上。我想象阿玉穿戴起来的样子,红彤彤的一个人,白净丰满,没有一点荤腥气,她仰面躺在幽暗的屋子里。
可是,这情形,与其说想新嫁娘,不如说更像一个古老的牺牲。

《莲生与阿玉》的笔记-

要是没有去平乐,我不认为自己会将父亲称为莲生,将姑妈称为阿玉。我出生时,他们已是中年人。从平乐归来,他们在我心中成长为一个完整的人,他们也有自己的童年,自己的少年,自己隐现在漫长生活中的爱与怕,自己对信仰的真挚追求。

《莲生与阿玉》的笔记-第300页

情亲很真切,温暖的感觉倾入心境,每天忙忙碌碌为了工作,为了所谓的生活,其实我们迷失了很多我们应该很好珍惜的情亲,我爱我的家人,正如作者热爱自己的亲人一样,唤醒了我们追求幸福的真正价值,请大家都常常回家看看自己的亲人们吧,至少我们还能从现在挽回很多很多我们与家人的幸福和温暖。

《莲生与阿玉》的笔记-第217页

她说平乐有句老话说,宁要讨饭的娘,不要做官的爹。我和我的哥哥们相差十年才出生,但我们都会唱《小白菜》,都是阿玉教的。“小白菜呀,点点黄呀。两三岁上,没了娘呀。”这是平乐代代流传下来的童谣。这也是浙江人的老话与民谣。小时候听太婆唱过。

《莲生与阿玉》的笔记-第331页

莲生与阿玉都没有我这样强烈的“归去”的感觉,他们心中,信仰的归属大概是更重要的吧。我出生在如此渥热偏远小地方的长辈们,他们出生在同一座幽暗的老房子里,却度过截然不同的人生,但归根结底,他们原来都是这样执着于自己精神生活的人。

《莲生与阿玉》的笔记-第96页

门口的花坛里,花朵在森然的夜气里散发着辽远的香气。

《莲生与阿玉》的笔记-第303页

我想告诉太阳自己这些天来的心得,但因为它们都很悲观,所以我不想说。在阿玉告诉我她这些天来的心得时,我也是无言以对的。有些生生死死的事,每个人只能自己承担。我只能期望自己将来不会给太阳带来许多隐秘的创痛,但我如今也已明白,亲人濒死带来的创痛,就是一个人成长的一部分,谁也不能避免。人的成长,原来是这样的不容易。

《莲生与阿玉》的笔记-第200页

莲生的部分,昨天——第三个晚上,在书店里刚看完。
关于信仰的故事,其实并没有太贴切,但是莲生这个人,确然是一个受到信仰影响很大的人。他找到了自己的信仰时深刻的感受,在时代大洪流里经历的故事,照片上在文革前后眼神的变化,回忆录的语气,后来在养老院和病友的讨论,都泛着一个理想主义者的光辉和颜色。我党,确然是一个很厉害的割肉蒲,而这批人之所以能够领导中国取得这么大变革的胜利,也是在历史极端的条件下,得到了人性纯洁如斯和世界混乱如斯的好处。
让我震惊的是,他断断两万字的回忆录中,关于初恋的描述,是那么的淡然,那么平凡,无所谓。现在被我们看得那么重的所谓爱情,是那么渺小;亦或者,是在那个大时代里,人好渺小,而在我们这个小时代里,人就更渺小了。
阿玉,让我想到了外婆。整天忙碌在厨房里,年轻时候因为心疼家里的男人,现在只能吃素的,荤腥都会反胃,80了。欣慰的是,能和外公相守一生。

《莲生与阿玉》的笔记-第151页

我在这页笔记里,看到了莲生的努力,对自己的劝诫、劝解和困惑。他始终是一个在古老、颓败小城里长大的理想主义者,带有特殊的精神洁癖。这本书莲生细细读过多次,他已经忘记这页笔记是在哪一次精读后留下的。
莲生以这样的精神准备,投入到他的工作中去。就好像拉好帽子,冲进暴风雨中。

《莲生与阿玉》的笔记-第311页

“我宁可她相信菩萨,相信好人能进天堂。”我说。那个为平乐小庙里造了十二尊小木佛的老太太,以她那纯真而温暖的向佛之心,一定不会如此恐惧死去。我心中的阿玉,其实就是这样一个老太太。生活终于毁坏了她的信仰,真令人遗憾。
连阿玉这样的人,最终都不能安详接受死亡,这可真让人难以接受。

《莲生与阿玉》的笔记-第170页

从那些被甄别的通知身上,我看到真正的共产党员、真正的革命者在任何情况下都不会动摇自己的信念。他们为自己的信仰能贡献出一切,也用自己的行动证明自己。能和这样的人一起奋斗,是我一生中最荣幸的事。
出自莲生的回忆录。
令我觉得安慰的是,不论在外人看来,莲生的信仰是否仍旧激进,或者幼稚,已经九十二岁的他,还始终护卫着他。从他少年时代找到了信仰那时起,他始终为自己能一生坚持它自豪。莲生到晚年,为自己思想自由的子女们留下回忆录时,还能将自己的信仰长篇大论地阐述给他的孩子们,并未有过躲闪与改变。莲生总是说,自己毫不遗憾这样度过了一生。他甚至为自己能这样度过一生感到荣幸。
他一直拥有信仰和理想,我为他感到安慰。
如果人的一生真的像莲生这样,全身心地投入到自己所信仰的事情中去,那真的没有什么遗憾,也不会惧怕死亡了。

《莲生与阿玉》的笔记-3.二我轩(1) - 3.二我轩(1)

开始感觉莲生那个时代的童年太残酷了,这么小就要自立。我因为有父母养活才感觉大学的生活很轻松。想想自己该想些门路稍微挣钱补贴家用了。

《莲生与阿玉》的笔记-第303页 - 垂垂欲坠时,团团相守夜

有些生生死死的事,每个人只能自己承担。我只是期望自己将来不会给太阳带来许多隐秘的创痛,但我如今也已明白,亲人濒死带来的创痛,就是一个人成长的一部分,谁也不能避免。人的成长,原来是这样的不容易。

《莲生与阿玉》的笔记-第78页

莲生最初感到的痛苦与不平,很大程度上,其实是他心中的那个崇尚精神与学问的理想世界与以物质财富安身立命的现实世界的冲突,其实,莲生一直都没有放弃他童年时代建立起来的护卫自己心灵的方式,他一直用精神追求来管束物质与现世的需求。照莲生的说法,那便是“尘世”的需求。他是一个精神至上的人。在他穿着医院条纹病员服的年老的身体里,仍旧住着一个从南方偏远的孔庙湿漉漉的“码头”上走出来的小孩。

《莲生与阿玉》的笔记-第302页 - 垂垂欲坠时,团团相守夜

我不想太阳是一个没有信仰的人。信仰这东西,虽是纯粹的精神生活,而且形而上,但它却是幽暗人生中唯一的光。有时我与太阳讨论信仰问题,她仍旧在等待她的时间。那一个人突然明确地感受到自己能信的时间,一个愿意将自己和盘托出的时间。我相信有的人能等到这一刻,而有的人终生都等不到。

《莲生与阿玉》的笔记-第269页

她在对我们的怜惜和对死的恐惧中走投无路,这两样,都是她的本能,都同样强大。
阿玉...

《莲生与阿玉》的笔记-第342页

可是阿玉,你更要这样想,你这一生,为一个信仰付出了自己的所有,你年轻时代的所有生活,你在病床上苦苦挣扎。
……
照我说,你这么多关于信仰的付出,难道不是一个女子能做到的,对信仰最为单纯和真挚的追求吗?照我说,一个人对信仰的诚挚,对它的守贞,远比信与不信重要。

《莲生与阿玉》的笔记-第17页 - 引子

这渥热的南方小镇让我意识到,他也曾是个少年,身体细长白皙、灵活,脚趾微微分开,紧紧抓住亮鞋底。
多年前,莲生的身体也在这渥热的阳光中,好像一只水果那样暖洋洋地成熟起来,为我的出生做好准备。
——幼年时候住在爸爸一路长大的旧屋,用他用过的五斗橱,还有留下来的几件衣服,那个气味我现在还记的很清楚。后来等我长大成人,开始学会去思考人生的时候,爸爸已经老了。我知道他必然也年轻过,但却怎么也无法像想象别人的爸爸一样去想象一个属于我的少年时的爸爸。那是不属于我的时代。但这丝毫不妨碍我相信他青春期时的阳光活泼,也不妨碍现如今,我对他沉甸甸的爱。

《莲生与阿玉》的笔记-第205页

看到这一页阿玉大褂的对襟盘扣,潸然泪下。似乎看到了我的外婆。

《莲生与阿玉》的笔记-第192页 - 阿玉

这是阿玉第一次出现的时候,在第一部分有介绍到阿玉的一些事情,莲生讲到未来维持家庭,阿玉在一个待嫁的年龄承担起了家庭的重担,在那样一个心酸,辛苦的年龄,在这里,突然看到了阿玉的脸,那是我很难想象的情景,但是在阿玉的脸上却有着一股清淡的平和与释然!
无法通过时光的逆转来寻求答案,如果非要找一个模板来比对这样的生活,那也是我唯一可以去体验的,是我70多岁的奶奶,在一个偏远的山村里,她一直是那样的度过我所观察到的年月,她是一个喜欢拜庙求佛的人,很虔诚的去庙里烧香,叩拜!她有子孙,并且有生之年她还看到了曾外孙,很庆幸的!老人没有太多的话,也许我走出去太多时间,不知道跟她说什么,彼此间的亲情也没有太浓,但是她仍是我的奶奶!
而阿玉呢,终其一生都没有属于自己的家庭,没有一个家的归宿,年轻时候为家奔波,之后投奔弟弟,跟随弟弟一家生活,她唯一可以依靠的只有一份宗教般的信仰,因为,在她的心里,没有人懂她。弟弟是一个共产主义者,一个坚定的理想主义者,而她,没有选择的机会,命运交给她的只有沉淀淀的空洞!所以,当她在将去的时候因为害怕死后魂灵无处安放而痛苦时,没有人能给予她一个归宿之地,即使是作者也只能透过一些故事去回溯姑姑的生活,但是没有人能进入阿玉的内心,她把母爱给了家人,又把母爱给了弟弟的孩子,但是心底的爱仍然是走不进去的!

《莲生与阿玉》的笔记-第328页

莲生和阿玉在平乐失去了至关重要的东西。莲生后来找到了它,一辈子依靠它。但阿玉一生都无法再找到它。

《莲生与阿玉》的笔记-第6页

莲生身上也仍旧留有这种古旧的文雅,一股身处偏远古老县城的读书人才能保有的礼义廉耻之气,清澈而背时。

《莲生与阿玉》的笔记-第17页

年前,莲生的身体也在这渥热阳光中,好像一只水果那样暖洋洋地成熟起来,为我的出生做好准备。

《莲生与阿玉》的笔记-第5页

刚开始看,为这本忘记什么时候买的书又出现在视野中感到欣喜。
陈丹燕从一个鄙视上海人的北方人,变成了一个摆脱不了上海味道的女子。离开上海周游世界之后,寻找自己从哪里来的根。我们就是这样在背离与归回中认识自己。

《莲生与阿玉》的笔记-第267页

垂死将不信的阿玉推入绝境,她知道人死后没有天堂可去。她还知道人死后灵魂仍有感觉,好像一分为二的凤尾竹。她确信没有菩萨能保证世上终是善有善报,恶有恶报,这样说来,也不会有菩萨引你渡过苦海。却有火葬的烈焰近在眉睫。在这急迫的时刻,她既得不到理性的力量使她冷静,也得不到信仰的保护和安慰使她安宁。她躲避那些心灵深处坍塌的东西,知道被逼到面前,无处可躲。
所以阿玉眼中那雪亮的光充满了焦虑、恐惧、犹豫、警觉,是半疯狂的。
阿玉垂死前心里受尽了“无处可去”的折磨,是不是和同样面对终有一死的莲生心中那种无悔和平静有一种对比?
她已经远远离开了平乐。
这时的阿玉,和九十年前那个小镇上每天早晨都要随母亲给菩萨上香的小姑娘,和平乐那个给小庙造了十二尊佛像的老太太,已经完全不同了。

《莲生与阿玉》的笔记-第352页

不管你的信仰是甚麼,有信仰總是好的!

《莲生与阿玉》的笔记-第303页

我只是期望自己将来不会给太阳带来许多隐秘的创痛...

《莲生与阿玉》的笔记-第258页

对善良弱小的人来说,了解菩萨的无能,比了解它的无情要受用的多。
了解了菩萨的无能,就不信了。像阿玉一样,一生都靠自己的一双手。

《莲生与阿玉》的笔记-第37页

八十年过去了,莲生的故乡,家家仍旧在堂屋里供奉着天地君亲师的红纸牌位,孩子们依旧背诵着《弟子规》。
不知道为什么鼻子有点酸。

《莲生与阿玉》的笔记-第248页

说起来,好像个故事一样。
轻描淡写的,把隐隐之中宿命的力量说出来了。

《莲生与阿玉》的笔记-第293页

 阿玉可怜,即使是莲生给了她一个家,但不能给她心灵的安宁,也不能保护她的信仰。阿玉并不十分关心她的遗体和后事,就是她所说的“魄”,而是关心她的“魂灵”,没有亲人陪伴,也不会有菩萨来渡她,那孤苦无助的灵魂将要到哪里去安顿自己呢?我想,她并不害怕自己被审判,也不害怕阎王,她怕的是,离开了尘世的这个家,她的魂灵谁来收留,它去哪里才能安顿。他不知道,所以她真的,真的不能视死如归。四是一个巨大的黑洞,一个未知,不是归途。

《莲生与阿玉》的笔记-第316页

奶奶,他们渐渐想你走来,莲生一直记得你不让他游泳,阿玉一直记得你不让她上学,但他们都一直想念你的庇护,秉承你的良善。
这句让我看哭了...


 莲生与阿玉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