莎菲女士的日记

当前位置:首页 > 小说 > 情感 > 莎菲女士的日记

出版社:中国青年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1-9
ISBN:9787515301907
作者:丁玲
页数:287页

内容概要

  丁玲,原名蒋伟,字冰之,中国当代著名的作家、社会活动家。1923年就读于上海大学中文系。1927年发表处女作《梦珂》,翌年又完成代表作《莎菲女士的日记》,引起文坛的热烈反响。1930年参加中国左翼作家联盟,后出任左联机关刊物《北斗》主编及左联党团书记。1933年后,在陕北历任《解放日报》文艺副刊主编、陕甘宁边区文协副主席等职,并先后创作了《一颗未出膛的枪弹》《我在霞村的时候》《夜》《在医院中》等解放区文学优秀作品。1948年写成长篇小说《太阳照在桑干河上》,被译成多种文字,1952年获苏联斯大林文艺奖金。新中国成立后,先后任中央文学研究所所长、中共中央宣传部文艺处处长、中国作协党组书记等职。“文革”期间深受迫害并被投入监狱,1979年平反后重返文坛。

书籍目录

001 梦柯
057莎菲女士的日记
111阿毛姑娘
165过年
185一九三O年春上海(之一)
231一九三O年春上海(之二)

编辑推荐

  没有人来理我,看我,我是会想念人家,或恼恨人家,但有人来后,我不觉的又会给人一些难堪。

作者简介

《莎菲女士的日记》内容简介:凌吉士向我说:莎菲,你真是一个奇怪的女子。我了解这并不是懂得了我的什么而说出的一句赞叹。他所以为奇怪的,无非是看见我的破烂了的手套,搜不出香水的抽屉。无缘无故扯碎了的新棉袍,保存着一些旧的小玩具。

图书封面


 莎菲女士的日记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1条)

  •     现代高校的人文教育领域,有人提倡一种“原典教育”,即是说回归阅读经典作品的内容本身,而不是过多注重研究和理论阐释。修习两年多汉语言文学与历史的双学位,感触尤深。对于丁玲及其作品,先前接触过的数次交集都不过是一种笼统的印象,高中老师的讲解、别人文集中的偶尔涉及、朋友的推荐,甚至经过中国现代文学史的学习和考试,这种印象仍是标签化的。而这种对原文本的疏距,加上被人凌乱变迁的阐释,于自己就更难以辨识了。所以,读《莎菲女士的日记》的过程是完全不同想象的阅读体验。下雨夜,同朋友吃完饭,一同冒雨而归,静坐桌前,人生鼎沸的环境中,仍不掩阅读的乐趣。读了三篇莎菲的日记,难抑掩面而笑。感觉丁玲笔下吐露的莎菲心理,和安妮宝贝等现代作家部分作品中的矫情、纠结、悲观主义相差无几。女性面临疾病时的悲观,对生命意义的追寻和质疑,对爱和亲密关系的热望与推拒,对两性关系本质的深刻认识和怀疑与个人遭遇时矛盾的态度······不过是后者语言越发精细和雕琢,心理分析越发着笔加多。读毕,心有一触,既是关于作品的时代因素对作品价值本身的影响,是一种还原,还是过度阐释?《莎菲日记》的篇章中,的确有对现实的悲观否定,女性自我意识和解放意识觉醒的反映,但这种意味并不明显或是主要的。后人为了突出这一作品的意义或者丁玲作家的地位,总是冠之“莎菲是五四浪潮中的叛逆女性”“脱离社会的个人主义者的反抗带来的悲剧效果”等等时代标签。从后人研究和认识远去的20世纪历史来看,标签和归类自然与时代浪潮关系紧密,但由作家的创作动机来看,这些说法却不免对作家的创作自觉性揣测过度了。所以,在阅读过程中,我并没有强烈感觉到时代大潮在作品中具有主体的地位。主体的是一种女性作家笔下窥测女性生命机遇和生命意识的尝试,仅此而已,却又比时代大潮的标签更为宏阔,这种宏阔通汇古今,对生命意识的关怀使作品的魅力不朽。例如作品中人面临疾病时的生活状态,那种因身体上的弱势,导致了自我的自卑与同情,对别人关爱充满热切渴望;另一方面,也因别人难以真正感同身受的理解而不免有所失望。这种难以理解的困境,以及个体与他人感情上的亲密与安慰的需求,除却疾病,其他方面更多有体现。说到底,人与人的个体差异,与人类基本情感的共性之间的矛盾,能否调和,如何体现,是文学不断呈现和探索的主题之一。再如作品中莎菲对凌吉士的爱情,含有对外在身体丰仪美态的迷恋,以及对内在卑劣灵魂的不屑。人类在爱情上的追求,审美的差异和矛盾性如何冲突?又将如何解决?这些都是跨越时代的对话基础。她对云霖和毓云爱情的冷眼旁观,何尝又不是相互的自以为是和不能理解呢,现在的读者读来,则是又一层对话了。因此,经历近百年的日换星移,作品中反映的女性困境和生命意识仍能打动人心,引发跨越时代的对话和思考。文学阅读,大可不必多度进行史学阐述。那样,只会损害生命关怀的重量。——读《莎菲女士的日记》有感,落笔不久,当提笔参加期末考试科目。加油!

精彩短评 (总计12条)

  •     对阿毛印象深刻
  •     我实在受够被民国文这么糟蹋了!!!!!!!!!!!
  •     书吧 都在叙事 没有剧情的
  •     文中对凌吉士很绝望的描述那段堪比杉菜弹钢琴那段,以“可怜的男子”开始。。。
  •     《莎菲女士的日记》,丁玲,1927。转型之作。
  •     上海女作家特有的矫情,人物心理刻画的很生动,就是觉得有点繁琐。
  •     放到现在都没有很过时的感觉,丁玲其实对女性心理的把握很到位,她笔下的女性都是心比天高的弱者,有野心却没办法,聪明却又不够智慧。书的装帧很精美,插图赞。最喜欢第一篇《梦柯》,有种朦胧氤氲的美感~
  •     书中的别页 手绘复古女子插图很美
  •     昨天勉强把《莎菲女士的日记》这个故事看了,可能是时代变了,我不知道如何共时性阅读,只能说构造的女性形象大胆,心理描写细腻,但总给我一种病怏怏的无病呻吟,の,我现在讨厌无病呻吟的女性形象,哈哈,或许是讨厌自己的过去也未可知
  •     我想起了早上刚看的肿瘤君,熊顿与莎菲……
  •       这部作品个人感觉不能体现女权主义。更多的体现的是五四新时期,知识女性的觉醒,但仍不彻底,充满矛盾。这种矛盾的心理始终在压迫苏菲,一方面渴望,另一方面痛恨。明明爱着,却又被折磨。很可怜,女性渐渐独立,但苏菲仿佛成了这种独立的牺牲品。这似乎并不是女性解放的目的。
  •     这就是“文常”作家的作品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