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巴格达遇见简奥斯汀

当前位置:首页 > 小说 > 情感 > 在巴格达遇见简奥斯汀

出版社:现代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1-7-1
ISBN:9787514301212
作者:[英] 碧·罗拉特,[伊拉克] 梅·维特维特
页数:480页页

章节摘录

  旨:之前与之后  哈啰,碧,  选举之后,事情似乎并没有好转,但我们依然有所期待。要同时试着保持这样的心态及预知未来的发展,并没有那么简单,现在说什么都嫌太早,因为连胜选者之间都还存在着冲突。我们只能等着看未来会变成什么样子。  我思考着你的问题以及“现在与过去”之间的比较。你问我在伊拉克大学里教书是什么情形,让我试着为你描述一下吧:早上八点半开始上课,一直上到下午一点半。美军入侵之前,我们还有夜校的课程,不过夜校现在已经不再安全,大众运输工具天黑之后也都停驶。我不接早上十点以前的课,因为我爱极了早上的例行事情,也爱慢慢地洗澡、吃早餐,以及吹头发(这可是我一天最重要的事),不论做什么,我都讨厌赶来赶去或匆匆忙忙。如果实在需要赶时间(有时总是会这样),那么我那一天就报销了。除此之外,我的脑袋要到十点以后才能正常运作。  在女子教育学院(The College of Education for Women)教书,跟我教其他男女合班的经验非常不同。如你所知,我们的社会对于男女合班,还是有些限制。许多家庭并不认可这样的情况,他们认为让不同性别的学生坐在一起,无疑是火上加油。分班或合班是各个家庭的选择,如果父母比较开明,他们会把女孩送到男女合校的大学里。  我们学院里的年轻女学生全被当成小女孩,如果有缺席或制服不整的情况,系上就会通知学生的父亲或监护人。有时一些家里管教严苛的学生,到学校时,全身都掩在长袍下,脸上也脂粉未施。不过一旦进入校园,就会到洗手间换衣服、浓妆艳抹、拿掉头巾放下头发。学生的家人完全不知道她们这些行为,当然,该回家时,所有的行为再以反方向重复。  老师自由多了,但仍有限制。美军入侵前,裤装是不被接受的。我还记得当时必须与学校的前校长见面,签署我的任职书,那位校长看着我说:“请不要以为我是老古板,但我们不接受裤装,因为你是女学生的榜样。”我对他微笑,很开朗地回答我不会再穿裤装,我对他解释:“这条订做的裤子才刚做好,所以我想,既然要来见您,理当应该穿上最好的衣服。”他大笑着说:“你让我想起一位医学院的老师。”没想到他说出来的竟是我母亲的名字!我非常惊讶,告诉他那是我母亲,校长又是一阵低声轻笑,他说:“我现在知道你的榜样是谁了。”(校长后来遭到暗杀。美军入侵后不久,他在自己的诊所前被射杀。)  得去做晚餐了。爱你。  ……

前言

  【推荐序 1】走过天堂与地狱的现场   资深新闻记者 张桂越  这是一本生命的启示录。不只神学者要看,它教你如何实践神学的道理。无神论者更要看,它告诉你怎么当个上帝。 从两个女人的对话,一个在英国,一个在伊拉克,你身历其境,走过天堂与地狱的现场。今天的你会选择到英国度假;去伦敦看戏、剑桥划舟,却绝对不会选择倒个垃圾都能看到四具尸体的巴格达。书中那位叫碧的英国女人飞到维也纳看一场克林姆画展的同时,另一位伊拉克女人的家门口正有军人拿着枪砰、砰、砰地敲门。当英国女人伴着恋人徜徉在克林姆的《吻》中时,那位叫梅的伊拉克女人,正颤抖着拿出证件给进门的军人,想着怎么抢救她的丈夫阿里……书中的英国女人想尽办法要把梅和阿里引渡到英国,然而英国,是我住了快十年的地方,却又哪里像个天堂!散步在美丽的苏格兰湖区都会被神经病乱枪扫死,不是吗? 依我看,英国和伊拉克不是终点也不是起点,竞赛的起跑点应该是善与恶、同情与冷漠、原谅与仇恨,或该说是爱的精神与实践吧。  【推荐 2】聆听一则生命的故事          战地记者 张翠容   即使怎样的大道理、大论述,也不及走入寻常百姓家,聆听个体生命的故事。就只有这样,我们的理解才不至于冰冷,才能有血有肉,而且让我们从感性的认知,进入理性的思考。更何况书中讲述的地方,是一个经历漫天烽火、颠沛流离、生离死别的伊拉克。 《在巴格达遇见简·奥斯汀》的作者碧(Bee Rowlatt)本身是一名记者。明显地,她是一位聪明的记者,因为她非常懂得说故事,而且挑选了另一位同是女性的巴格达大学讲师梅(May Witwit),用上对话、交流的方式,完全发挥女性的敏锐视点。 自伊拉克于二○○三年开战以来,我们所听到的,都是从国际格局去分析这场战争。当然,亦有不少西方记者(主要是男记者)撰书写出他们在当地的见闻,但所采用的角度,不外乎美军的困局、派系的斗争、破坏与建设等,鲜有从一位伊拉克女性的故事说起。 伊拉克女性,可谓是弱势中的弱势,可是,却偏偏对战争具最有力的控诉。我想,这也是作者的意图吧!以柔制刚,用平民战后日常生活的处境,来呈现宏观政治的冷酷,反而使发动战争者无所遁形。 伊拉克战争为二十一世纪拉开了残酷的序幕,是非对错纠缠到现在,影响深远。当世人对伊战开始麻木之际,《在巴格达遇见简·奥斯汀》给了我们一记当头棒喝。莫失莫忘,那些与我们分享着共同感情的伊拉克人民,透过作者的诚恳书写,把大家拉得更近。   【自序】  献给阿里:谢谢他无可取代的支持 献给贾斯汀和女儿们:每一天,你们都让我的生命更圆满  从来没想过要把这些内容变成一本书。然而一旦读下去,你就会知道为什么。尽管里面有许多私密的内容会让我觉得尴尬,但我们一定要让它变成一本书。 二○○五年我联络上了梅,那完全是机缘使然。她只不过是我忙碌工作的日子里、电话另一头的另一个人,我们的世界是如此迥异,我想都没想过我们会变成朋友。但随着友情的滋长,我们所共有的亲近感觉,逐渐成为我生命中一股巨大的动力。 通信成了难以抑制的行为。我想把我生命中的私密时刻与我的朋友、同时也是我后来称为姐妹的人共享,我做梦都没想过会有其他人阅读这些信。 现在要出书了,我不能自己地感到某种程度的恐惧。唯一的安慰是我所揭露的私密生活琐事,在与梅经历的事情相比之下,似乎显得过于微不足道——也因此,为了向她的勇气致敬,我们出书了。 碧·罗拉特 当我接到那通电话时,碧只不过是位新闻记者,一位我希望通过她来告诉大家、我的国家有多么悲惨的记者。我想让全世界都看到,入侵伊拉克与粉碎我们平凡生活的决定背后,有多少荒唐与不公平,以及这个决定如何让最简单的日常琐事成为遥不可及的目标。当时我完全没有想到,自己的生命会因为这段超越了种族、年龄、时间与空间的友谊而完全改变。  梅.维特维特

媒体关注与评论

  扣人心弦! 看着她们友情的茁壮成长,我感动落泪。真的很振奋人心又感人肺腑,且结局令人感动落泪。越读越深陷其中,紧张得快不能呼吸,必读!  ——Mrs. K. J. Newman  难以自拔! 我爱极了这类真实的故事,就像《三杯茶》一样,它让我们认知到自己有多么幸运!  ——Tiff Angus  深获启发! 这本书从人性的角度描绘了巴格达的日常生活、真挚的友情、婚姻生活、人际关系、职业妇女的两难……巴格达与伦敦两地生活的极大反差让我时而难过、时而雀跃又充满启发。我极度推荐这本书!  ——Book girl  真诚且真实! 本书成功带领人们体验了日复一日的恐惧,把炸弹声及死亡的威胁当成习以为常的事,这样的生活令我难以想象,却又不由得深陷其中。本书具有精采故事该有的所有元素:冲突、希望、爱,以及令人愉悦的好结局。  ——C. S. Smith  精妙绝伦!  一本从头到尾都精采的书,我从没读过有作者能如此深刻地描述人性及人际关系的奥妙。很温馨。真是一本惊人的书。  ——London Poet  迷人的女性情谊! 这本书令我着迷的是它对伊拉克及英国女性的描述与对比。阅读两位作者的电子邮件让人体会到女性间的团结情谊。  ——Chell  一則友誼與勇氣的真實故事

内容概要

碧.罗拉特,BBC世界新闻网的记者与节目制作人,是个有满腹理想的社会改革分子;住在绿意盎然的北伦敦,为了三个女儿的健康,她拒绝接受任何人在她面前抽烟(连自己的父亲也不例外)。她平时挣扎于工作与家庭之间,除了关心各国的新闻事件,还要忙着参与家长会以及跟孩子的水痘抗战,更要抽空跟世界各地乱跑的老公,为了他乱丢的袜子吵架。
梅·维特维特,一个为了剪头发而无视于炸弹及荷枪的武装分子的女人。大学讲师,讲话犀利、烟瘾很重,是个会抽烟、喝酒、化妆、穿着时髦洋装的非传统伊斯兰妇女。她也是住在巴格达的伊拉克人:吃早餐前要先躲子弹、在被炸得满目疮痍的市场里,为了买高跟鞋而讨价还价,还要经过重重波折、辛苦通过路障,去大学教她那班正在上珍.奥斯汀小说的女学生。

书籍目录

2005-2006开启陌生的世界2005-1-17 哈啰2005-1-26 嗨2005-2-10 选举日2005-2-11 之前与之后2005-2-18 回复之前与之后2005-2-21 回复:回复之前与之后2005-6-22 哈哕2006-3-13 来自伊拉克的大声嗨2006-3-14 来自伦敦的欢呼2006-3-14 (没有吹风机的)日常生活2006-3-28 一首诗2006-4-22 宝宝出生之前2006-5-11 短短的一声嗨2006-6-6 爱尔莎出世了!2006-7-4 回复:爱尔莎出世了!2006-7-16 回复:爱尔莎出世了!2006-7-25 《双城记》2006-7~6 关于未来的一些问题2006-7~6 回复:关于未来的一些问题2006-7-30 被迫取消的约旦之行2006-8-15 不是好消息2006-8-21 嗨-还有谢谢2006-8-31 双城外记2006-8-31 甘泉!2006-9-3 给你的礼物2006-9-11 停电以及炸鱼薯条2006-9-21 炸鱼薯条2006-6-23 斋戒月2006-9-25 酵母酱奇谭2006-10-5 食物与天秤座的人2006-10-5 我也是天秤座2006-10-6 闺房悄悄话2006-10-14 生日宴2006-10-15 生日快乐2006-11-3 一团乱2006-11-3 家人2006-11-8 安德鲁来电2006-11-8 萨达姆案件2006-11-10 收到你的礼物了2006-11-10 圣诞市集与松饼2006-11-10 清教徒2006-11-22 我回来了2006-11-25 血浴2006-11-26 你只需要爱2006-11-28 我的伊拉克命运2006-12-6 节庆昧愈来愈浓2006-12-7 嗨,碧2006-12-8 圣诞节闪亮亮2006-12-9 在格拉斯哥长大2006-12-1 5 男人可以多讨人厌?2006-12-17 讨厌的男人2006-12-19 霜白的哈哕2006-12-21 抖…也还你一个霜白的哈啰2006-12-25 在圣诞节当天给你一个大大的拥抱2006-12-27 圣诞节后的哈啰2006-12-27 激进分子进驻2006-12-27 回复:激进分子进驻2007天堂和地狱的现场2007-1-1 老头子死了2007-1-2 小心,梅2007-1-3 其他的想法……2007-1-3 我的生活2007-1-3 回复:我的生活2007-1-6 你在哪儿2007-1-6 从约克回来了2007-1-8 欢迎回家2007-1-8 我们生命中的故事,续集2007-1-10 法律方面2007-1-10 攻击情况愈来愈严重2∞7-1-14 从安德鲁那里收到了你的礼物2∞7-1-16 嗨。碧2007-1-17 哈啰2007-1-17 真正的朋友2007-1-17 回复:真正的朋友2007-1-19 嗨,碧2007-1-19 嗨2007-1-20 你的声音2007-1-20 CARA2007-1-20 又是我噢2007-1-23 厨房又是我的了!2007-1-23 嗨,亲爱的2007-1-29 兴奋12007-1-31 忙碌的碧2007-2-9 明亮的星期五早上2007-2-12 嗨,可爱的朋友2007-2-12 回复:嗨,可爱的朋友2007-2-13 祝早日康复,我可怜的小丫头们2007-3-4 抱歉,八千年没写信给你了20D7-3-5 永远爱你2007-3-6 做得好,梅!2007-3-6 噢,碧,千钧一发2007-3-7 你真令人不可思议2007-3-10 我很担心2007-3-11 我也很担心2007-3-24 留下或离开?2007-3-25 我今天开心极了2007-3-27 回复:我今天开心极了2007-3-28 前往叙利亚的计划2007-3-30 工作中2007-4-4 世界末日20D7-4-13 我们出来了!2007-4-20 大马士革的二度问候2007-4-20 终于出现的哈谬2007-4-21 求救2007-4-22 不太好2007422 回复:不太好2007-4-29 多愁善感的周末2007-4-29 来自大马士革的爱2007-5-3 签证在哪儿?2007-5-9 梅I2007-5-10 不好2007-5-1 7 你在哪儿?2007-5-17 签证的试炼2007-5-1 8 恐怖的签证试炼2007-5-24 在大马士革继续过日子2007-5-25 爱尔莎的生日-多美好2007-6-2 继续努力2007-6-5 一个人在家2007-6-6 想念心灵契合之友2007-6-10 万岁!2007-6-27 节庆狂热2007-7-20 呼唤伦敦。你在吗?2007-7-27 细雨伴我归2007-8-11 CARA2007-8-14 最新消息2007-9-4 想念2007-9-1 6 你的外甥女2007-10-18 过完忙得跟狗一样的一周后再回归平静2007-10-21 善意2007-10-22 光有想法不够2007-10-23 坦率2007-10-23 回复:坦率2007-11-3 一点解释2007-11-5 天方夜谭2007-11-7 回到巴格达2007-11-10 从巴格达捎来的热呼呼问候2007-11-15 来自寒冷伦敦的拥抱2007-11-15 嗨,甜心2007-11-16 你的人权谍2007-11-1B 回复:你的人权课2007-11-19狂风暴雨的周末2007-11-21 疑问2007-11-22 回复:疑问2007-11-23 冻死了2007-11-26 脏水2007-11-29 哈喽2007-11-30 伊拉克地狱2007-11-30 非常重要!!!2007-11-30 女人可以征服世界!!!2007-11-30 等着看2007-12-3 全部事情纠结在一起2007-12-17 德国闪亮亮2007-12-19 人生真是令人哭笑不得2007-12-20 爆发2008 惊现暗杀名单2008-1-2 一年一度的大事2008-1-4 多告诉我一些2008-1-4 日子继续过2008-1-5 最近2008-1-9 人生2008-1-11 理解与否并非重点2008-1-15 你猜怎么了!!!???2008-1-16 万岁万岁万万岁2008-1-21 就是今天2008-1-22 美好得不像真的2008-1-24 无聊国家的优势2008-1-25 哈啰2008-1-31 中大奖2008-2-1 回复:中大奖噢2008-2-1 可以看到海岸了2008-2-11 我们的纪念日2008-2-11 爱火2008-2-19 围炉2008-2-27 我妈2008-2-28 昨天的信2008-3-3 我的周末2008-3-4 一整年都是假2008-3-5 理发的危险之旅以及博士主题构思2008-3-6 炎热沙漠里的冰淇淋2008-3-6 脏话与非常恶劣的心情2008-3-8 发现白头发,吓死我了2008-3-9 白发2008-3-10 白头发?什么东西!2008-3-11 聊禁运2008-3-12 淡淡的哀伤2008-3-12 儿子、母亲与武装部队2008-3-1 4 真是让人宽心2008-3-14 控制住癌细胞是种幸福2008-3-25 复活节后的巧克力令人大失所望2008-3-26 我厌恶这一切2008-3-29 一、二、三……一百四十四个巧克力蛋糕2008-3-29 蛋糕出售2008-4-1 生活的乐趣2008-4-2 坚强点!2008-4-4 满满一袋子的春天与忧愁2008-4-5 撑住亲爱的2008-4-6 我家的小小不法之徒2008-4-14 哈啰,大姐姐2008-4-14 回复:哈哕,大姐姐2008-4-15 爱尔莎的便便!2008-4-15 我以为我只有爱尔莎的便便!2008-4-1 6 关于政府2008-4-21 民主与迷失的国家2008-4-21 什么!!!?2008-4-23 詹姆斯·瓦特2008-4-27 和平的瞬间2008-5-6 探险队员归队2008-5-8 失望,遥远的希望2008-5-B 我们不能再等下去了2008-5-9 多棒的一天!2008-5-12 汗涔涔的办公室,而且没有卡士达奶油夹心2008-5-12 又是我,要讲更多的事2008-5-13 我的秘密2008-5-14 梅XXXXXXX2008-5-15 想念你2008-5-19 周一深呼吸2008-5-21 不急着的庆祝2008-5-21 事情终于有进展了2008-5-22 一日之光2008-5-24 许多烦心事2008-5-25 我是坏蛋2008-5-27 对不起海明威2008-5-28 来自多塞特的懒散招呼2008-5-31 令人沮丧的电视2008-6-2 赶上了进度2008-6-2 连续两次惊吓2008-6-3 回复:连续两次惊吓2008-6-5 梦想着自由2008-6-5 脏脏的香烟噢2008-6-6 倒数以及泰迪熊2008-6-9 令人蹙眉的情绪2008-6-10 哇!不敢相信是真的2008-6-10 叽叽喳喳2008-6-16 耳机、一个礼拜的信2008-6-17 我好兴奋2008-6-17 今天的活动2008-6-20 回忆2008-6-25 又回来了2008-6-27 星期五的座右铭是“懒散”2008-6-30 一些过时的新闻!2008-7-2 现成的最大行李箱2008-7-4 疯狂的24小时2008-7-4 放慢脚步噢2008-7-11 终于打算放慢脚步了2008-7-11 四十九岁的学步老人2008-7-12 安眠曲2008-7-11 纽约归来2008-7-22 突然的行动!2008-7-23 到底怎么了?2008-7-23 我弄砸了吗?2008-7-28 又回到二十四小时混吃等死的日子2008-7-28 又是我,碧2008-7-28 傍晚的阳光从苹果树闻洒过来2008-8-7 倒霉碧2008-8-8 不会吧12008-8-10 学更多的英文2008-8-12 好多时间可以反省2008-8-12 回到大致正常的生活了2008-8-20 伊拉克人的尸体取得签证2008-8-21 最后一天2008-8-21 “最黑暗的时刻总在黎明前”2008-8-21 期待着情况能让人安心2008-8-25 疯女人2008-8-25 来自约克郡的哈哕2008-8-27 上路了!2008-8-29 你出来了!2008-8-30 相当刺激的冒险2008-8-31 恐怖的旅程,续集2008-8-31 差距不可能更大了2008-9-1 斋戒月2008-9-2 一匹黑马的回忆2008-9-2 回复:一匹黑马的回忆2008-9-8 觉得好像过了好几世纪2008-9-9 电话带来的紧张2008-9-9 哼,莫名其妙的臭男人2008-9-10 祝我明天好运2008-9-12 拜会内政部2008-9-12 做得好,不屈不挠的朋友2008-9-14 办成了2008-9-14 五分钟先生让我有了完美的一天2008-9-1 5 比较关切其他人,但还是觉得有点不安2008-9-15 说不上来是什么感觉最亲爱的碧2008-9-16 厄运传染病2008-9-16 挫败2008-9-17 希望与恐惧2008-9-19 像个犯人一样被锁起来送回去2008-9-19 最后一根稻草2008-9-19 苦命2008-9-20 部长2008-9-20 信2008-9-20 梅·维特维特丈夫的入境签证2008-9-23 阿里2008-9-24 五岁大的孩子从边境被遣送回国2008-9-24 重逢,感觉太棒了!2008-9-25 在部长官邸的门口2008-9-25 棒透了的消息2008-9-27 适应安曼2008-9-27 黄金假期2008-9-30 毛毛细雨中送出的哈嗲2008-10-2 安曼的忠孝节2008-10-3 你的手臂2008-10-3 感觉真好??2008-10-5 更多的拖延2008-10-7 紧张焦躁忐忑……还要算日子2008-10-8 逆行的行星可能造成更多拖延2008-10-10 ???!!2008-10-l3 有消息吗?2008-10-1 3 就寝的规矩2008-10-14 坏东西与好东西2008-10-14 生日快乐2008-10-16 我们办到了!2008-10-7 我们来了2008-1O-17 最后一封信2008-10-17 主旨:哈哕

作者简介

一个伦敦的BBC记者
一个巴格达的英国文学教师
两个素未谋面的女人,却因一桩新闻事件、一封求救信和一份暗杀名单,在炸弹隆隆声与柴米油盐话题的鱼雁往返间,勇敢的策动了一项长达两年的跨国救援计划……
在全世界最危险的首都与最繁忙的雾都间,她们用信件,为彼此筑起一个小小天堂。
【一桩新闻事件的缘起……】
为了采访伊拉克人民对首度投票参与总统大选的看法,英国BBC记者碧.罗拉特透过电子邮件,联络上在巴格达女子学院教授英国文学的梅.维特维特,自此展开多年的鱼雁往返。
两个不同世界的距离……
透过邮件往返,她们忠实呈现了巴格达现今的生活状况、伊斯兰文化的特色和战前与战后的生活差异;同时,也同步传递了英国伦敦忙碌的生活以及现代职业妇女在家庭与工作间奋战的心声。
两位女性时而勇敢幽默、时而无助脆弱的细腻文笔,传神地演绎了东西方的生活差异,以及战争与和平下的强烈生活对比(当一方抱怨着伦敦天气不佳、害得湿衣服无处可晾时,另一方回应的却是她差点被一枚流弹射穿脑袋,刚与死神擦肩而过)。然而,最难能可贵的是,即使她们的生活有如天堂与地狱般极端,素未谋面的两人却靠着真挚的友谊和信任,一起分享欢笑、泪水、梦想与恐惧。
【一份暗杀名单的插曲……】
一天,梅无意间发现自己的名字在一份暗杀名单中,碧得知后,立刻四处奔走为梅的逃亡寻求帮助。然而即使她们契若金兰,也不得不被无能的伊拉克政府及毫无效率的行政程序打败,已经互称姐妹的两人,最后是否能成功战胜多舛的命运,而顺利相见?

图书封面


 在巴格达遇见简奥斯汀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3条)

  •     两个女人的对话一个为了剪头发而无视炸弹及荷枪的武装分子的女人一个有满腹理想的的社会改革分子,BBC记者,节目制作人跨越距离,国度,种族一边战火动乱的伊拉克,一边盎然生机的不列颠纵使统一时空,又似世纪之远邮件往来将这鲜明的对比真实而又琐碎的链接在一起奇妙的机缘,持续的关怀从寒暄问候到惺惺相惜带你进入迷人&感人的女性友谊!
  •     碧,BBC英国的女记者,在从事一项调查。通过网络、电话寻找生活在当下巴格达会说英文的老百姓,万里挑一啊,其实是跨越潜力的缘。在巴格达的频繁战乱中,一位有良好教育的女士-梅,接受了来自天堂般英伦记者碧的采访。从此,邮件开通了彼此的心扉,并成为身在巴格达生活的梅的精神支柱,也成为碧真切关怀的一个女子,碧甚至忘记了采访什么,而是成为真切的关心梅的安慰,渐渐她们成为了跨越国界的闺蜜。梅,有良好的教育背景,还是一名教师,专门教授英国文学,讲授简奥斯汀的小说、霍桑的《红字》、狄更斯的文学世界。尽管宗教的意识隔阂,但在巴格达战乱的时代,还有人能徜徉在文学的世界中,寻求共同的精神财富,这也是拉近了碧和梅的亲近。她们将各自家庭生活告诉对方,碧从日常家庭琐事到旅游,工作都向梅报告;梅,也将自己的成长历程爱情经历、家族的疏离、巴格达越来越恐怖的一面告知英伦的碧,当然,除了困顿梅还是受到碧的生活热情感染,在巴格达的住处和爱人重新整理粉刷自己的房子,在斋戒日的傍晚,难得的平静日,吃着难得的大餐,祈祷着明天。两位女子的对话象一部交叉在一起的双城记,非常强烈的对比。英伦的生活多么惬意舒适,而巴格达的日子象在地狱。人们通过电视报道,谴责美国的入侵显得很单薄,而梅的书信却是战地的真实报道,才是谴责美国过分干预伊拉克的控诉,真实有力。无论什麽理由的战争论,都是人民倒霉的结局,混乱的巴格达远不如萨达姆执政时期,那时各个教派是合作的,人们生活是安详的。世界现实,不能磨灭人们向往幸福向往平和生存的希望,简奥斯汀写出了循规蹈矩的英范生活,但那是没有征战的时代;她可能写不出战乱下的英伦该是啥样子,然而,巴格达的人们还是期盼这一象征性的生活快些来到,哪怕能有点有安全感,也能继续作简奥斯汀之梦。
  •     人性被赤裸裸的暴露了,伊拉克的女主人公有点悲哀、无奈啊。ps: 抱歉,你的评论太短了,tmd一直提示,提示个毛呀,,加班中,写个评好么,容易么,居然一直不给过,不给过 ,你da ye,毛呀!!!!!!!!

精彩短评 (总计42条)

  •     伊拉克生活是我们所不能想象的艰辛,女主角是一个很好的榜样,在如此的环境下仍能为了发型、衣着而冒生民危险,实在让人佩服。不过我不知道是我的想法比较阴暗还是怎么的,这段被盛赞的友谊在我看来其实不怎么融洽,她们的书信大多看起来自说自话,碧是并不是无私的,她关注自己的生活要远远大于对梅的关心和对伊拉克人民生活的理解。梅并不积极坚强,遇挫很易一蹶不振。而阿里,一个脆弱胆小好吃懒做的男人。他们到了英国,到底会过得怎样还有待观察。不过或许这才是真正的现实,人都最爱自己
  •     只是晒出了书信往来 没什么文学意义 但是结局还是让人特别欣慰
  •     很特别的写作方式,喜欢
  •     两个女人,两种生活,在鲜明的对比中揭开布什政府对伊战争下伊拉克人民血淋淋的伤疤。愤怒,伤感,温馨。
  •     很好看的书,读起来欲罢不能
  •     浏览了一下,挺特别的
  •     天堂不一定是天堂,地狱也不一定是地狱,唯有心中坚定的信念
  •     1.战争 2.女人间微妙的关系。纵然两位都是勇敢善良的女性。但阴谋论者表示,对这段感情打个问号。
  •     是书信的方式 挺特别的
  •     特别感动,很好看
  •     书很不错,有意思,描写两个来自不同世界的妇女之间各自的生活状态和工作状态,从中可以看出伦敦和巴格达的生活大大不同。
  •     战争与和平,还有活着的美好。
  •     真实的,充满温馨与感动,我相信它的历史价值远远大于所有的媒体报道。
  •     以小见大,美妙、真实、感人
  •     看完以后整个人静下来了,已经很幸运很幸福了,还有什么好抱怨的?不快乐是因为你还不够努力。
  •     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是,你在英国谈论下一个去德国的假期,我在巴格达描述刚刚躲过子弹的那一劫。
  •     没想象中的好看,,
  •     看看吧,两位女性细腻的文笔,很是揉你的心。
  •     不错的故事,值得一读。
  •     算中庸. 但是勾起了我对我的巴基斯坦朋友而回忆~ &当你想骂国家政府的时候,看看梅被折腾成什么样就会觉得自己很幸福,没有人肉炸弹军队死亡事件清规戒律.
  •     梅尽管是受过高等现代教育的且为自己的尊严和权利一直拼命努力和抗争的女人,但她仍然劝碧一定要生个男胎来取悦丈夫,,,这大概就是教育也无法彻底改变的民族地域环境陋习对人的根深蒂固的影响吧。
  •     让处在和平时代的我看到战争的恐怖,更加坚定了反战意识,西方列强的霸道干预比独裁暴政更加可憎。
  •     多看看一些有益的书能够更多认识外面的世界。
  •     我读不下去了......不是我的菜
  •     两人之间诚挚的友谊令人为之动容,随着书信来往的增加也让我们为梅的命运而揪心,很好
  •     雖然是郵件交流 寫得就是他們的日記 這也只有知識分子才會用這種方式互相幫助 換作其他人我想不會了吧
  •     所以无论在哪里的职业女性关注的问题永远都是那么几个。PS题目起得真烂
  •     正在阅读,在21世纪下战争的伊拉克人民真正的生活状况,以及像天堂一般的发达国家英国。更令人印象深刻的是她们的友谊,是仅仅通过电子邮件来维系,并且日益加深。
  •     人性是向善还是向恶的?战争是为了个人还是部分的人类?亲情、爱情如何取舍?如何争取自由?看完整本书,仍然没有答案,生活还向继续……
  •     好奇,英国人和伊朗人的书信来往,他们怎么看简奥斯汀。窥探陌生的巴格达
  •     一本书信集,价值在于对难民的解读。
  •     其实里面并没有什么特别深奥的东西,就是家长里短。但正是因为家长里短而更加真实。为生活在和平的年代、无战争的国家而感到幸福~~~
  •       两个女人的对话
      一个为了剪头发而无视炸弹及荷枪的武装分子的女人
      一个有满腹理想的的社会改革分子,BBC记者,节目制作人
      跨越距离,国度,种族
      一边战火动乱的伊拉克,一边盎然生机的不列颠
      纵使统一时空,又似世纪之远
      邮件往来将这鲜明的对比真实而又琐碎的链接在一起
      奇妙的机缘,持续的关怀
      从寒暄问候到惺惺相惜带你进入迷人&感人的女性友谊!
      
  •     在图书馆看到了145页 很后悔没有把书借出来 希望书里后面 梅的生活能有所转机
  •     印刷质量好,书里的描写平凡中渗透着不平凡,两地不同的生活,呈现的不同感受,赞一个
  •     这本书是帮同学买的,反正她挺喜欢的,觉得很不错
  •     《拉贝日记》写的是战争中,而这本是两个完全不同世界的女人Email战后的联络,谁给你定了一个生命的主题?
  •     战争与和平
  •     两个异地女子通过邮件把生命中的最细枝末节互相传达,对于对方,毫无保留。
  •     两地书,双城记,战争与和平。
  •     战争与和平的剧烈反差,陌生人之间无私的爱
  •     记得是在去年某一个阴郁的下午开始阅读这本书,之后它又有两次成了我的通勤书,——每一次自己能安然地从地铁出站、公车下车,都感到生命的美好。更为书中那位伊拉克女性MAY面对国家变故、生命威胁时表现出的勇气与毅力折服!同时,也为英国女性BEE对素未谋面的异邦友人提供如此全心全意、不计回报热心帮助而感动!这是一次胜利的逃亡,虽然不公、苦难、强权仍然横行于世。感谢她们出版如此私密的信件,让世人能更多一个角度了解那段特别的岁月。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