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事》书评

当前位置:首页 > 小说 > 情感 > 花事

出版社:文化艺术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0-8
ISBN:9787503941276
作者:卢晓梅
页数:192页

花事,了了

老实说,我一向不是很喜欢读小说,除了公认的经典。好的小说看了会有收获,坏的小说读了就是在浪费我宝贵的时间。比较喜欢诗词文学评论类的文章。小说看过的也不多,让我觉得好的小说也不多。看卢晓梅的这本《花事》纯属偶然。在同事那里看到,封面很精致,淡淡的花。冲着那句“读了,才知道像不像张爱玲!”,我找同事借了来看。因为喜欢张爱玲,张的小说我看的也不多,但是确实喜欢的。张的描写深刻,生动,最喜欢她的比喻,永远都那么贴切而华丽。于是,我花了两天的时间看了这本《花事》。失望透顶,看了才知道一点都不像张爱玲!根本就比不上张爱玲,甚至不及张的十分之一。或许这样说对作者来说太苛刻,无论写得是否真如我说的那样不堪,毕竟每一篇小说都是作者的心血。可是不老实地说出我的感受,我也对不起其他的读者。让别人也和我一样浪费时间或者金钱,我会不安。唯一值得肯定的是书里的插画,每一种花的图片都那么美丽,至少是我喜欢的。每篇文章都以花为题,写一个小故事。其实,有很多篇,根本就和花不着边,只是作者在里面生硬地安插了一种花,然后在结尾又让那朵花开得艳丽、开得悲伤、开得忧郁、开得颇有深意……给人很生硬很刻意的感觉,其实,每篇文章抽去那几朵花,根本就没有任何的影响。文字也不是我喜欢的,或许是我太苛刻,总是可以读出很多的疑问。也有很多地方总让我怀疑是自相矛盾的,是与事实不符的。人物呢,似乎只是换了个名字,一次次地出场,没有差异。而且,似乎所有的人物都是主角,又似乎所有人物都是配角。根本就看不到轻重。讨厌那些不负责任的策划人,打着张爱玲的旗号,那么大的噱头,骗取读者的钱不说,更浪费他们的精力!总之,这是本不值得读的书!

现代意义的花列传

《花事》以花为题。一朵花,对应一个女子的身世传奇,一朵花,演绎一个女子的悲欢情爱,因此,它是现代意义上的《花列传》,是带着古典情结的《群芳图》。当然以花喻人已不新鲜,古往今来,太多的文人伤花悼花,聊托身世之悲,太多的女子因花下泪,怅叹红颜成空,“江南陌上,强半红飞”,红楼一梦,葬花成冢,一部《花间词》写尽了花神花态,一部《海上花》道出了女子的苦泪酸辛,“荼蘼不争春,寂寞开最晚”,是谁家幽人在低声喟叹?“幽花佳处似佳人”,“飘谪人间得自名”,花是女子的精神魂魄,花是她生命的诗意形式。因此,金钏跳井,落花辞条,黛玉夭逝,芙蓉垂泪。然而,正是这些构成了《花事》写作的障碍和难度。是袭人窠臼?还是翻点新意?自然,智慧的卢晓梅选取了后者。正像波伏娃从历史和生理的双重角度,来揭示女性灵魂的隐秘和男权卵翼下的人格屈从,晓梅是以一种亚古典的视角来观照她们的情感世界和人格走向。她崇尚落花独立的人格高贵,崇尚情爱如玉的默默相守,一切都如一首歌中所唱:因为惯看,所以心伤,因为难求,所以珍爱。于是,她笔下的人物无不打着古典主义的印记去歌哭悲笑。她们宁可花殇玉碎,也要人格独立,宁可抱香枝头,也不愿污陷泥沟,因此,一本薄薄的 《花事》正与“红楼”的精神相通。它们都是灵魂意义上的花殇花祭,都是对一种诗意人生的悲悼悯怀。《栀子》是一个情爱轮回的故事。主人公玫雯,是个旧式舞女,前半生卖歌东市陪人欢笑,后半生则在流言讥辱之中讨着生活,“文革”中她胸挂“白鞋”游街示众,终因不堪凌辱摧折,而上吊自尽。玫雯的死,显然是对人世悖谬的决绝反抗,是对她人格尊严破碎的绝望逃离,晓梅用催人泪下的细节,使玫雯这个“被侮辱和被损害”者的灵魂一下子凸立眼前,为了尊严,她不惜碎玉摔琴向死而飞,那一刻,她就像一支误落尘间的花朵,在“历劫”之后又回到自己灵魂的故土,她的淡妆轻抹她的嘴角含笑无非是要恢复自己本来的面目。作者晓梅笔下的另一类人物往往是“闺中”深愁的少妇和气质高华的美人,这些人物出身世家,有着桃李之艳,亦有着冰霜之冷,但她们往往感情落空人生受挫,一番阴差阳错世相颠倒,她们忽忽便到了美人迟暮,但即使如此,也依然保持着自己高华的人格和对往事的深情怀恋。《玫瑰》、《腊梅》等篇,是着眼于情爱温暖一面的精彩篇章,这种温暖是劫波历尽的淡然相守,是红尘意冷后的真水无香,“倩萍温柔地去拉韦师傅的手,虽然她知道,那只手,是残缺的”,仅此一句,便成点睛之笔,晓梅就是用这样的笔触道出了人生真相,命运无常。也许是由于身世有着惊人的相似,也许是灵魂深处产生了共鸣相印,晓梅一直对张爱玲的作品推崇备至,她对张的文字简直做到了化血入骨的熔炼,并对她笔下的人物有着特别的心解。尽管如此,她的人物却截然不同于张的世相刻薄,更缺少她们的精明算计,她的人物几乎个个都散发着清明的气息和诗意的芬芳。这也许应该归因于江南的恩泽浸润,归因于异域漂泊的羁旅乡愁吧。“高情诗格,酿成冰骨”,她不愿去写世相的阴污刻薄,她要写的是残缺中的人性高华。纵然是写情爱酷烈的一面,她也不愿把她们写成侵满毒汁的恶之花,《茶花》里,“小菁拿起这把剃刀,朝盖瑞最致命的地方猛力一扎。盖瑞只翻了一个身,便轰然地倒下床去。”这是一个被凌辱者反抗复仇的故事,它的深刻意旨便是对男权世界的深深失望,是对一种肉欲人生的酷烈报复。但这个做了杀人犯的小菁灵魂却是那样的美好,她就像哈代笔下的苔丝姑娘。不同的是,前者秉有浓浓的现代气息,后者则具有基督式的善良忍从。其实,用二十篇精美的“花”章,晓梅旨在建构一个女性的情爱画廊。这画廊里,都是些贬落凡尘的天使,在寻找自己疼痛的翅膀。是一群花精花灵,来对应自己留在人间的名字。“东园余花迹”,“梅子应有恨”。晓梅恨否?《花事》尽知。

花开如昔——读晓梅《花事》

花开如昔——读晓梅《花事》文/李林寒今年的春天来得分外迟缓,且短暂的一瞥之后,随风而逝,寻不得半点踪影,但无论如何这期待已久的花终究还是开了。 偶然的机缘结识了晓梅,然后看到她那令人惊喜甚至沉迷的文字,那是会带人回到过去某个时光角落的文字:阳光是金黄的,那些细密的文字里正辉映出我们的青春和往昔。我说的就是这本《花事》。晓梅那会已开始写《花事》了,就像花籽开始接受春天温润的召唤,等待阳光和雨露的洗礼一般。她一直痴痴地写,偶尔会发一些章节与朋友们分享。我闲暇时便会看看,她写出“玫瑰”“虞美人”“玉兰”“腊梅”……那些花就在她的笔触之下悄然地绽放开来!每个故事,故事里的每个人,就那样精巧地站出来……后来的某日终于收到晓梅《花事》一书出版的消息,这正是朋友们一直所期待的——那些花儿终要绽放了!而对于晓梅来说,完成这本书或许是一个夙愿吧,而我知道这些也只是开始,我相信她会有更多好的文字呈现,因为如今已少有人如她一样挚爱并善待着文字。晓梅的文骨温婉细腻,字字珠玑,嗅不到丝毫的尘埃之气。跟随她的文字,如若走进了江南的烟雨小巷,安然、静谧,能听到时空如流水般在黄昏里远逝的淙淙之声,抑或是触摸一樽精巧的古瓷,那些繁密圆润的纹路自在地游走着,不急不缓。这些文字让我想起张爱玲,想起那个泛着暖黄的旧时代。晓梅也曾说“故事写不下去的时候,经常会看她(张爱玲)的书,好像是一个顽皮的孩子,跑到戏院的后台,看着张爱玲如何地在描眉理鬓,然后穿上那件水红色的旗袍,绝尘而去。我偷偷地扑在她的梳妆台上,玩玩她的口红和梳子,有人看到了,就把我赶到外头的马路上去。我跌跌撞撞地走着,那条马路,是苍凉而华丽的,每一步,都砌着她的文字,诱惑着我,一直走下去。”后来我想,或许是因为晓梅与张有某种难以言表的契合吧,晓梅居美十余载,然后归国返家,而张终究孤老于美国,成为一段莫可知的谜语,令世人心酸。 从这个意涵上想,《花事》是不是对张某种回应呢?或许只是流露吧,对世事对光阴的喟叹,对往昔的惦念吧。《花事》里以花名作题,每种花一个故事,每个故事里都有如花般善美的女子,她们有花的娇颜,有花难以逃脱的命劫。花本是非凡之物,犹如世间美丽的女子,时间曾让她们丰饶娇媚,拥有世间最弥足珍贵的爱恋。可是光阴最后还是会轻易地夺走她们美丽的容颜,也可能会夺走爱。在人世,大概每个女子都有过花一般绚烂一生的梦想,她们注定为爱而奔放,即便最后糜烂、枯寂也在所不惜。这让我想到“开到荼靡花事了”其中淡淡的哀婉和悲情。更多的时候,读《花事》只是在听她讲那些老去的故事,仿佛自己也经历了太多的人事,也慢慢地老了。每当那个时刻,为生活奔波的心会静下来,聆听,那些江南烟云,穿旗袍的长发女子,微雨的中爱情,或者是异国情事……这一切如同亲历般一幕幕在脑际中闪现出来,这些旧旧的时光,仿佛一枝莫知名的藤萝从文字的间隙里伸展出来,盘错着附在我们的手掌中,开出淡黄的蔷薇、粉红的桃花、嫣然的栀子,她们从另外的时空而来,带着光阴暖暖的味道……是的,每当沉浸于那些文字中,在那些人与事,在那些一去不回的光阴里,方能觅得一些现实难有的宁静。如今《花事》出版了,她就静静地趟在眼前。像一封来自时空深处的信笺,里面装满了芬芳如故的花瓣、青春、爱情、老去的人和事、时间的碎片,你现在可以真切地嗅到,那些花开的香,花开如昔……

女人是花

每个女人都是一种花,十九种花,十九种姿态。早上,露珠落在花瓣上、叶子上,阳光照在上面,里面映出人的笑脸,绿叶的鲜翠和花朵、花苞的娇艳。花开了,是艳丽的,抑或是内敛的,最美的时刻来临,让人不忍摘,只想静静的看,在旁边看着,闻见淡淡的清香。花苞是娇俏的、花朵是艳丽的,花时过了,最美的一刻也随之结束。花美一段,至此而已,过了就完了。每在这时便有淡淡的忧伤。赏花人走了,关注的人走了,很多的东西都不存在了。只留下一朵朵凋谢的花。花一样的女人、女孩是最美的,但是稍有不善,就会被动物踩过,被人摘走,被大风刮倒,冰雹打坏,她们是娇气的,需要好好呵护的。很多略带忧伤的故事会出现。这时候不禁会感慨:曾经我看到过,看到过她的美好。

花事的春天

这几日我的茉莉花结了很多苞,刚才我闻了一下,花还未开,便有清香逸出来了。小西的《花事》出版,纸质和文字也有清香流溢。赏读文字有时很有意思,比如这 《花事》,写了那么多样花,看时会暗忖,这样的一些花,生成这样的一些故事,给它赚去欢喜赚去愁,是不是很笨啊,有些花连影子都没见过,模样和味道儿就给 故事定住了,比如茉莉,原来不忧郁,看了《茉莉》,就觉得小小的花苞一颤一翕的全是楚楚可怜的样子。小西的笔会害人,语言的美丽有时堆得人透不过气来,读 《花事》,最好是看一篇,吃一杯茶,看一下花,再看一篇,再吃一杯茶,再看一下花,这样连文字连花就一起消化掉了。  看小西,宜在白日雨后,光线比较明朗的时候,这时的光色照入文字里,那些精致美妙的语言,即便在悲伤的剧情里,也兀自鲜亮。我不晓得如何来描述小西的 小说语言才恰当,《花事》能抓人的不是那编得婉转无比的情节,不是技巧,而是字里行间流露出来的文字气息以及统辖从容的语言节奏。当然,以短篇的篇幅,滴 水不漏地写人物起伏的一生,以及纠缠而来的一大堆情感,却能不徐不急,不枝不蔓,这需要很大的功力。  《花事》十九篇,篇篇格调圆满却蔓有忧伤,而那忧伤也不是别人那样呕心呕肺的忧伤法,是冷静的笔墨里,叙写现世的决绝无情却透出暖和的意思来,无论多 么悲的剧情,也有那么的一点暖。我想,这大约源于小西的本性,她心底有现世千回百转沧海桑田后的纯真。在江南温柔乡里长大的她,中文系毕业后,她去国,她 还乡,她端过盘子,她做过会计师,她叛逆和徬徨过,她甚至没空去好好看看月亮,不晓得月亮有橙色的光晕。《茶花》里写到“陈小菁被月亮的光照到,就醒来 了”,然后她去看茶花,小西说茶花是小菁前世的魂,现在讨债来了,茶花在雪妮那里病怏怏的,一到小菁这里,“一下子开窍了,先是猛抽叶子,后来就结出花苞 来,鼓鼓的,很丰满,好象大红袄子上头缀着的一粒粒喜气洋洋的盘扣”,在这里,茶花就要盛开了,这时说赚了钱要给小菁买房子的雪妮正在和有妇之夫的盖瑞 好,小菁则总在想念青涩时代的恋人绍斌。到了小菁认识眉眼干净有些象绍斌的李泉,在李泉要离去的时候,她接过装修单,把自己的名字写得“很慢,很慢,好象 是完成一种悲伤的仪式”,而这时的茶花已开了七八朵,“正在势头上,一点也没有要凋谢的意思,不知为什么,小菁心里一生气,手一伸过去,就把长在高处的那 一朵花给揪了下来”。当那盆茶花开到极致时,怀孕的雪妮忽然在盖瑞的家里死去,小菁一件件地去做雪妮生前要她做而她没有去做的事,在盖瑞言语暧昧之时,小 菁把刀片**了盖瑞的项颈,“陈小菁的那盆茶花,在这个春光大好的时日,已经盛开完毕”。一段花开的过程,两个女子的人世,这样纠纠缠缠,埋伏在文字里, 小西不动声色地交代过去了,却留给人眩晕的忧伤,这茶花,这茶花啊。  我常惊奇于小西切入叙述的角度,她笔下的每一朵花都是活的,都有适合的样子,在适合的时候出现,一个片段,一个意象,这样就走进去,走进人心里去。 《蔷薇》里理查德送安琪,想伸手挽住她的肩,但忍住了,摸了下墙壁,这时蔷薇就出来了。《天堂鸟》里的唐是忧郁的,他“眼睛里的颜色,好象是一颗掉到地上 的宝石,破碎了,被阳光无数个角度照到后折射出来的光泽”,他对约翰的爱情也是忧郁的,所以他的天堂鸟“那花冠是艳橘色的,里面缀着些宝蓝色的蕊,一枝高 一些,另一枝矮一些,它们互相依靠,如此孤立无援地缠绵着,虽然披着锦衣,却是温良寂寞的”,当他纤尘不染的爱逝去时,琼想起他的天堂鸟“那宝蓝色的花 蕊,贴近了看,好象是一对无邪的眼睛,轻轻地含住些悲伤”,这样一写,那花的样子便是他的样子了,这样的一个人,洁癖,寂寞,纯净而又挚烈,这是男子之 爱,苍凉的忧伤的美丽,使人想起哥哥张国荣。小西描写男女之情,《腊梅》里,倩萍看着她的男人走了,不写离情,写车夫穿了双厚实的鞋子,在弄堂里的石板路 上发出‘踢踏,踢踏’的声音,那种怅惘和无奈立马淌出;写洁白牙齿里有安静悲伤的仁宁,见过仁静时便如看到阳光似的整个人就暖和了;写《白兰花》里的绣月 听见德福说强生不会有事的,觉得“这话里面还有一些没有说出来的意思似的,好像一句山盟海誓”;写《杜鹃》里的君涛半夜起来画秋芸,雅洁问他“你画她要画 到什么时候”。似此等沁芳轻柔的句子,在《花事》里,随处流淌,小西真是江南人,再冷淡也脱不了那温婉端庄的模样。  尤喜那出《虞美人》,一千几百字,生生地写活了四个女人。透过玛丽格特的视角,写嘉莹,“她的脖子是细长的,优美的,让玛丽格特觉得这尘世间的一切烦 恼原本只配长到她的颈子底下”,原来美丽是自己烦恼,别人也烦恼,“她整个人好像游到湖中心的一只白天鹅,然后,回过身上,无声无息地看着岸边,自己的人 生”,这是嘉莹,也是小西,在冷眼看自己编的故事,过的人生。写经常换男朋友的娜珊告诉玛丽格特,“我已经永远没有真心了,我这一生,就好比是一幅华丽的 油画,但挂在油画后面的那根钉子是松的”,这里,对人世无奈的省识,又何其悲哀。 “那高傲的花,开在细长的根茎之上,开在凄凉与屈辱之上,浓重的红色顺着一朵虞美人的叶尖滚落下去,另外一朵虞美人又接着开了”,这分明就是花开花落变幻 莫测的人生么,这一地滚珠美妙的字眼,怎不教人感叹。想到这里,突然又心生担忧,这一篇圆满尚能担待,这篇篇圆满,便会教人堆积美丽的疲惫。文字也是有脾 气的,有了脾气才会生动,太密集的美丽,若少了给人喘息和想象的空间,一些好不能被消化,也是缺憾了。  在张爱玲笔下,人物象排队,点着哪一个就轮到哪一个说话。想起小西亦是深知文字心意的人,晓得使她们如何团坐起来,气息便脉脉动人。小西对文字爱生爱 死,写出的东西宝贝似的,一个纸头都不舍得扔,唯愿此苦心经营,但教与文字两不辜负。记得几天前看青春版牡丹亭,冰纹瓷的背景上写几个瑰丽行楷“牡丹 亭”,浮出的唱词是“但教相思莫相负,牡丹亭上三生路”,现在想来那感觉象读小西,底色干净,面上斑烂万千,景致长情漫漫。枯荷说,小西是敏锐的,这是个 变幻的,社会矛盾丛生的年代,是出作品的时代,是写作的时代,犯不着削尖脑袋往塞满人的旧路上赶。我不晓得有着江南端丽,心底纯真,笔端大气,立志在文字 里牺牲的小西要往哪里走,我不希望她在万紫千红的小路上挤死,而是旁逸开出一朵来,有自己的春天,有自己的气质,如雨后茶花,吹着历史潺潺的风,颜色洇 染,气息动人。


 花事下载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