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原之战》章节试读

当前位置:首页 > 小说 > 历史 > 关原之战章节试读

出版社:重庆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0-10
ISBN:9787229016517
作者:[日] 司马辽太郎
页数:552页

《关原之战》的笔记-第485页 - 南宫山

广家(吉川广家)置若罔闻,他始终将一切都堵在家康身上了。他想,只有家康可以支撑下一个时代。诚然,现在冲下山去,攻打家康背后,西军必胜,无可置疑,自己的本家毛利辉元可以取代天下。但辉元乃凡庸之辈,将导致天下大乱,重归元龟、天正年间的群雄割据时代,辉元最终必定会为某人所杀。令家康胜出,战后六十余州的大名会放下弩弓归顺,天下可免干戈扰攘,进入大治。向这样的家康卖人情,可保毛利家安泰。这是广家的观测,也是他坚定不移的态度

《关原之战》的笔记-第547页

三成最后还认为这场战争是不义战胜了义,其实是他自己对义的认识略浅薄且傲慢:猴子晚年贪图享乐、大兴土木、对外征战,实际上大义已经已经不再丰臣家。

《关原之战》的笔记-第542页 - 下河原

按他的生活经验,义与不义尽管可以成为起事的名目,却成不了改变世道的原理.如水想说的是,丰臣家已经失去了继续治世的魅力.秀吉的晚年,从大名到庶民都暗中渴盼秀吉政权的结束.尽管如此,那个男人却硬要延续这个政权.一切的勉强都集中在这里.但是,如水保持沉默.他改变话题说道:"那个男人成功了."
此乃仅就一件事而言.他那一举是献给故太阁最好的盛馔.丰臣政权灭亡之际,如果连宠臣都奔向家康,那么,世道的形象就崩溃了,人们失去了道德操守的界限.如果遭到尚活在人世的宠臣们背叛到这种地步,那么,秀吉的悲惨可真是没救了.如水此言的意思是,在这一点上,那个男人获得了圆满的成功.

《关原之战》的笔记-第400页

三成无法做成大事,秀吉不能延续朝代的其中一个原因,就是没有世代慕其恩泽忠贞侍奉“ XX家”的武士军团。这种忠诚的传统是不能够只在一代人间仅通过“利”来构建的。忠诚,秩序,以及义理有时候会发挥比“利”,或者“博弈”更大的威力!!!

《关原之战》的笔记-第259页 - 敦贺人

大谷吉继和石田三成的对话也太敷衍了,本来可以很精彩的对手戏被写得这么肤浅实在是浪费。司马辽太郎本书中大部分计谋和计议都流于表面,没有深挖到人物内心活动,缺乏政治洞见。

《关原之战》的笔记-第313页 - 北上大军

江户当时人口除了武士,不过五六万人左右(德川时代中期以后,包括武士人口大约百万),住处成了难题。大名可住进寺院,士兵却无临时住所。因此,他们伐倒了各处的杂树林,建起了无数临时营房。于是,手艺人、民夫乃至女人等,从关东八州各地涌向江户。
“到了江户,金钱像下雨一般。”
这种说法扩散开去,城下的人越聚越多。房地产业骤然红火起来,每天早晨一睁眼,就会发现又一片杂树林消失了。江户城下以这种气势一步一步急速走向都市化。
我想,这就是民心向背的一个具体体现吧。其实民意就是很现实的东西,能为他带来什么好处,他就支持谁。如果说穿越到关原之战,要做个民意调查,这个就是表现之一。
另外的话,原来江户城就是这么慢慢火起来的,长见识了。

《关原之战》的笔记-第187页 - 大津一夜

日本仅以长于舞刀弄枪者立世,惺窝【人名】羡慕大明与朝鲜通过科举制,根据学问录用官吏,他对姜沆说:”我为何没生在这样的国家?为何没生在大明与朝鲜?“事实上,秀吉政权鼎盛时期的天正十九年(1591年),惺窝为逃出日本,南下萨摩,准备从坊津乘船出海,终因患病未果。
有兴趣的豆友,还可以想想1591年明朝处于什么时期?

《关原之战》的笔记-第532页 - 古桥村

"在我生活的阶层里,却无这种可爱的理念."三成发出这样的感触,就连三成本人也是如此.他口头提倡义,实际上却对参加西军的大名饵以利,许诺下巨大封赏,想以此将他们拉到己方来.
"而且,自己又会如何?"对此,三成心怀不安.假设关原大战中三成获胜了,自己又能保持住何种程度上的清高?自己没有自信.纵然自己不创立石田幕府,也会创立镰仓时代北条掌权那样的政权吧.
"但是,我无那种打算.这一点大谷吉继知道.正因为他知道,当初他虽然预测会战败,但即使到了生死关头,还会那样殊死奋战."三成暗想.
然而,并非每个人都能这样判断.他们认为三成企图夺取丰臣的天下.故此,他们不认同三成的微弱势力,都跑到了丰臣家最大的大名家康一边.
"一切都是为了利呀."三成觉得自己败给利了.


 关原之战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