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质生活》书评

当前位置:首页 > 文学 > 作品集 > 物质生活

出版社:上海译文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7-7
ISBN:9787532741878
作者:[法] 玛格丽特·杜拉斯
页数:233页

亲爱的杜拉斯

杜拉斯的作品是出了名的难懂,除了《情人》。有评论家说《情人》是唯一能读懂的杜拉斯作品。可我觉得,至少还应该加上《物质生活》。《情人》是小说的代表作,《物质生活》是随笔的代表作。两者都好,我都喜欢。深圳有一间出名的书吧,就叫物质生活,显然是受杜拉斯的影响。随笔的好处在于源自生活,信手拈来,不需要虚构杜撰,比小说更能表达作者的真实观点。《物质生活》是杜拉斯与热罗姆·博儒尔的谈话录,因此更加生活化口语化。杜拉斯几乎什么都谈,男人,女人,家居,写作,她和扬的爱情,殖民地的回忆。我最喜欢的两篇是“男人”和“房屋”,后者其实是讲女人。杜拉斯对女人的论述太精辟了,简直是一针见血。她说女人就是家。男人可以建筑许多房屋,但不能创造一个家。女人爱天真的、凶狠的男人,女人爱猎人,爱战士,爱小孩。女人,处在为母的地位,是把她的肉体都给予她的孩子。杜拉斯对男人的观点我却不敢苟同,她说男人大多是同性恋者。所有的男人都有可能是同性恋者,只是他们还不知道,没有遇到相附者,或遇见将之显示给他们的那种明显性而已。另一篇印象深刻的是“作家的身体”。她说,作家的身体也参与他们的写作。作家在他们的所在之地,也会激发性欲。她说,作家是最好的性对象。知识分子大多是笨拙的情人,胆怯,而且惊慌害怕,漫不经心。有才华的人,天才,呼唤的是强奸,他们呼唤它就是像他们召唤死亡一样。如此大胆的直白,只有真正的天才才说得出。亲爱的杜拉斯,你是独一无二的,没有人可以模仿,没有人可以代替。如果我早出生二十年,或许我也会爱上你,也会给你写信,就象扬一样。

很美的杜拉斯

练完Yoga,用非常清澈而透明的心境读完了《物质生活》,于是想说:多想在时间飞转中表现悠然,在平凡的作息间找到美丽的秘密,用随遇而安的态度挑战某种开放尺度,用坦荡的欣赏将生活演绎的落落大方...我可以很法国,很女人,很杜拉斯---送给玛格丽特.杜拉斯

巴黎

有谁比较充分地谈到巴黎各个不同季节之美,夏季的星期日,冬日的夜晚,街道这时变得荒寂静谧,还有那些公路。世界上没有一个城市建筑得像它这样,清澈的空间有着这种闻所未闻的华丽繁富。在建筑物的分类中有一大部分可以与凡尔赛相媲美。在夏日,河流之美显现无遗,连同它的树影,它的花园,大街有的因河流而向前延伸,有的沿河蜿蜒而行,还有山冈起伏的斜坡,从星广场、蒙帕纳斯、蒙玛特、贝尔维尔,都有坡地伸展其间。全城呈盘盏形状的地区只有卢佛尔宫,一直延续到协和广场。还有岛上这一部分。翻着杜拉斯的《物质生活》,其中的一篇《巴黎》比较喜欢。简短的叙述,让人阅读愉快。很想去一个美丽的地方。独自。为那里留下一点眷恋的文字。然后闭上眼睛。深深呼吸。

她的方式

粗暴直接看似杂乱无章的语言,却恰恰最能够凸显一个写作者本身的思考方式。我试图读懂她,并透过那些晦涩的比喻,看清自己一直所想说而未说出口的对这个世界的理解。

品读杜拉斯的放肆

翻书在手的时候,因为看到内封上《对热罗姆•博儒尔谈话录》的副书名,以为会是本适合在阳光下轻松阅读的精美随笔,因为杜拉斯的美,也因为她的精致。可是在翻过几页后,暮然间开始对这个叫热罗姆的人开始钦佩起来,原因很简单:我被杜拉斯的文字搞得晕头转向不知其所云。他却没有,而且还能把这些文字整理成书。高,实在是高。《物质生活》出版于1987年,收录的是杜拉斯在一年前的秋末冬初完成的四十多篇文字。这个时候,杜拉斯已经七十多岁,而且酗酒,甚至每两小时就要喝一次。于是就有了这样一本“没有开端,也没有终结,也不属于中间部份”,“是从日常生活中引发出来的。可以说是一本供阅读的书”。王道乾先生在翻译后记中说,书中所述无不是扑面而来的现实感。大概正符合了中国人的老话:酒后吐真言。而真言,总是让人听了不痛快的。杜拉斯在《话语的高速公路》里,把这种文字状态,形象地比喻成一条“无所不至同时又仅仅通向一个地点”的高速公路。在这样的公路上,她“无所不谈,同时又什么都不谈”。那么,把我这样的读书人看晕也就不足为奇了。索性抛开一切分支岔路,沉浸在阅读中。忽然之间,眼前的文字,让我想起了维姆•文德斯对摄影所说的一句话:在某个时间某个地点,看到了某个场景,于是拿起相机按动快门,一张照片就产生了。杜拉斯的文字正是如此。《酗酒》里,“酗酒,因为是女人,因而引起公愤,成了丑闻”。《男人》里,“男人大多是同性恋者”,因为“异性恋是危险的”。《黑色团块》里,她说写作是“叙述一个由于故事不在而展开的故事”。《房屋》里,她说女人“无不是在一种深受限制难以忍受的情况下踏在死亡的绳索上跳舞”。《作家的身体》里,她注意到“在做爱上辉煌华美的作家很难说是大作家”,“天才,呼唤的是强奸”。《普瓦西瞭望台》里,她告诉读者自己能从窒息中得救是因为“从你们那里逃脱了出来”。对《巴黎》,“在那个地方还有人屠杀老妇”,因为巴黎没有那给特鲁维尔提供保护的开阔海洋。杜拉斯与热罗姆整理润色出的文字是纷乱的,很难从中理出一个比较清晰的脉络。她谈论女性所受的不公,嘲弄男性的被动与软弱,讥讽逐臭之蝇一般的媒体和读者,剖析巴黎之内的丑陋与巴黎之外的美丽。但是,在纷纷扰扰的文字中,有一股力道强劲的能量透射而出。因为不管是随笔还是书信,抑或是小说或者戏剧,其本质都是从人的口中说出的话语。话语本身所具有的声音特质,有着比任何表情或动作都更为有力的声场,在杜拉斯眼中,话语的声场,才是最能感染人的。所以,收录在《物质生活》里的文字,一如用平淡无奇的语调念出的枯燥台词,粗砾、晦涩,让人觉得不舒服,却像牧师在教堂里主持弥撒时所说的“不带重音语调,什么音调也没有”的奇特语言,重重地压在每个人的心头,让耳朵不舒服,让内心不痛快,进而影响人的思想。杜拉斯对那个在一月二十三日早晨九点在她家门口等着要和她做爱的男人说了不。早已不年轻的她,依然是那么的高傲。她有能力这么高傲,一种让人不爽,却只能俯首的能力。所以,读完《物质生活》,你只能更加理解她的放肆,因为杜拉斯决不会去“改变书中已写出的过去,因为那是已经写出的,要改宁可改动它的未来”。有时候,放肆的女人也是很美的。

独特的书

发信人: coast (蓝色海岸), 信区: Reading标 题: 物质生活发信站: 武汉白云黄鹤站 (2014年12月22日19:22:41 星期一), Web发表这本书2011年2月15号随同杜拉斯的其他书籍一同购入,早上看到第19页左右的时候,我在豆瓣把它标记为两星,抱怨翻译和原文都毫无意义而且不通顺。现在是第109页,我觉得我发现了一本好书。永远有两类作品,一种作品中具有音乐的质感,它像一个精巧的工匠制造的精美器具,让你喜悦,叹为观止。一种作品则是朴实无华到似乎谁都能够写成,支撑它,使它不朽的是要命的真实。它像在独语,却让你有心弦共振般,如同让盲人陡然见到光明,嘴巴被封上三月终于得以畅所欲言的畅快。这本书属于后者。真正打动人,愉悦人的也只有这类书。但是这本书又委实不能说是那种简单的书,它不简单,我不知道中文文本的这种现状是作者原始文本中就有的,还是翻译所带来的一种异样感,它有些像呓语,那种醉酒状态的呓语。很多年前,我评论杜拉斯的情人,说我读不通里面的双重否定句,这本书给人的感觉更加费解,句子像是漂浮着的,你很难抓得住它们。但是清晰地知道它们是非常真实的,是另一个人心境的极为真实的写照,它不试图取悦任何人。物质生活这个标题有些奇怪,这本书的主题与此几乎毫无关系。如果我来提标题的话,应该是《感知》或者《独白》,这很恰如其分。--※ 来源:·武汉白云黄鹤站 bbs.whnet.edu.cn·

生活就是病态的记忆

男人与女人之间,是虚幻想象最具有力量的地方异性恋是危险的,在这里人们完全被推向欲望的二重性领域在眼睛看来,那毕竟是一袭并无爱情的轻柔美好的面纱他以一种力,一种温情使我昏迷软绵,把我都吞没了进入这种静寂就如同潜入海水之下她还储蓄砂糖,干面条,这是出自根深蒂固的悲观主义的悲观设计这种悲观主义我也是全盘继承下来了

迷人的杜拉斯

那个时候杜拉斯已经快七十岁了,她收到了一封信,信的内容写的很简单:我想在一月二十三日星期一上午九时与你做爱。她想这肯定是个疯子,后来就把这件事给忘记了。可是,一月二十三日上午九时,有人来敲门了。杜拉斯:是谁?来人说:是我,我给你写过信。杜拉斯:你这是开玩笑?来人说:你不愿意?杜拉斯:那,我可不愿意。然后敲门的人就没再说什么,对着大门躺在了地上。上午,下午都没有动,直到傍晚,悄无声息的离开,没有说再见。接近七十岁的杜拉斯有多迷人?你自己瞧吧。也许不仅仅是七十岁的杜拉斯迷人,是杜拉斯的文字迷人。通过文字建立的印象中一多半都是读者想象中的建构。作为作者来说,在书写的时候也总喜欢掩饰自己内心的阴暗面,袒露出自己的光彩。所以读文字我们从来没有想到过书写者可能同样的窘迫、衰老、易怒和无力。但是读杜拉斯的时候不会有这样的感觉,你总觉得她的文字是通透而晶莹的,所描述的正是她自己,这样的文字总是让人看着舒服、温暖,所以无论文字还是人都会因此散发出迷人的光彩。我喜欢亲近这样的一个杜拉斯,坦白甚至有些肆无忌惮,喋喋不休,但是不觉得惹人讨厌,反而总是在机敏的话语中让人莞尔。她所说的话不是深刻的真理,无法用言语拯救世界,读她的文字的感觉就像她姑且这样写写,你姑且这样听听,只要你听着舒心就够了,不用琢磨文字背后有什么发人深省的道理,事实上,她文字的背后还是她自己,除此之外什么都没有。当然了,她的话并非全然不无道理,不过自己总要学会分辨罢了。她坚持说男人大多是同性恋,所有的男人都有可能是同性恋者,只是他们还不知道。她说异性恋是危险的,男人和女人双方不可调和,这是一种不可能实现的企图。她说知识分子大多是笨拙的情人,胆怯,慌乱,害怕,而且漫不经心。她说在做爱上辉煌华美的作家很难说是大作家,远不如在那方面做的不好而且慌慌张张的作家。她甚至说有才华的人,天才呼唤的都是强奸。这样的言语你只能听听,最多将信将疑,半信半疑就够了,如果还要当作至理名言抄在本儿上,记在心里,然后挂在嘴上,别人多半儿会把你当作疯子。但是读到杜拉斯的这样的文字的时候我们却不会把她当作疯子,只会觉得她更加可爱迷人。我是在读杜拉斯《物质生活》。这本书的副标题是:对热罗姆•博儒尔谈话录。大体写于一九八六年秋初到冬末。据杜拉斯说,收录本书的四十八篇文字,几乎每一篇都是对她的朋友热罗姆•博儒尔讲述的,然后整理成文,讨论后,她自己通读一遍,热罗姆•博儒尔再从他那方面读一遍,最后“由我来简化文字,使之轻快,平静”。这些文字长短不一,大都涉及杜拉斯自己的作品,与写作之事相关。读这本书其实和读杜拉斯其他的随笔不无特别的不同,想起她的《写作》和《外面的世界》,如果把这三本书放在一起,除了名字不同外,根本无甚区别。这就是一贯的杜拉斯,始终如一的文字风格,让人一看之下欲罢不能的文字。事实上我也是刚拿到这本书,但是一下午的时光,伴着咖啡和音乐,从书桌上翻到了床上,从床上又翻到了客厅的沙发上,甚至闲庭散步似的在书房翻阅,翻了一遍又一遍。真的,杜拉斯的文字虽然很浅白,但是还是喜欢重读,喜欢阅读她的文字时候的那种放肆,嚣张,轻快的感觉。她的文字无拘束,无规律,流水无形,四散横溢,清澈见底的样子。看这样的文字,想这个文字背后的已经不再年轻的女人,总觉得有些遗憾。想想,如果能和她恰逢一个时代,倒是很愿意做她《情人》中的情人,这样就可以每个秋爽的午后,在窗明几净的寓所中,看她肆意挥洒的写下那些流水一样的文字了。杜拉斯说她写作并无目的,只是觉得非写不可。她不是有所为写,也不为女人写,她写女人只是为了写她自己,写那个贯穿在多少世纪中的她自己。这个高傲的女人,这个已经不再年轻的女人,这个脸上一直显露着孩子气笑容的女人,这个甚至有些自恋的女人,这个毫无顾忌谈论自己的性生活的女人,这个七十岁还有人要找他做爱的女人,其实是一个最迷人的女人。她写作只是因为本能,一个女人描述自己的本能。她在前言中说,这本书至多代表她在某些时机,某些时日,对于某些事情的想法,所以也代表她的思想。她的意思是说,那种并不深刻和专断的仿佛找到了世界终极真理的思想。她只是想通过写作让别人知道她,看到她的存在而已。从这个角度来说,这更是一个脆弱的杜拉斯,一个需要别人关注的女人。杜拉斯在《书》的开头说,书,就是两个相爱的人的故事。我很喜欢这句话,因为喜欢所以坚信这是杜拉斯在这本书唯一道出的真理。在书中,杜拉斯写到了她的情人,写到了他们的相爱。也只有陷入爱情中的人才能如此这般的比喻书。但是通过读杜拉斯的书我却无可救药的爱上了她,这同样也是两个相爱的人的故事吧。可惜,我们之间远隔时间和空间重迭,注定无处相逢。也许,有一天我会把杜拉斯的书买齐了,几种色调的杜拉斯摆放在书架上,精致而美丽,娇小而迷人,然后我就可以对别人像炫耀自己的情人似的说,你看,我拥有了杜拉斯!思郁2007-8-21书

阅读杜拉斯的美丽

又开始了读杜拉斯,这次读的是她的《物质生活》(上海译文出版社2007年7月第一版),上午从床上爬起来就去了三联书店,然后拿到了这本书。人的一生难得能遇上让自己心仪的作家还有她的作品,我发现杜拉斯就是让我如此动心的作家。看她的书很多时候让我遗憾,遗憾与她相遇太晚,如果能生在那个时代我倒是很愿意做她的《情人》,然后能陪伴她身边看她一边喝咖啡一边书写那流水一样的文字,无形,随意,淡然,流水无形就是这个意思吧。上午拿到书,下午就已经翻了一多半了。先是躺在床上看,这样的姿势累了,就盘坐在床上,房间里的空调一直悄无声息的送着冷风,觉得身体有些凉,眼睛却没有离开书,随手拿了个靠垫抱在怀里让自己的身体有些暖意。后来又横着躺在床上看,后来又下床坐在窗前的椅子上,很惬意的感觉。我觉得很久没有如此舒服的读书的感觉了。想想看,近些时期所看的书都需要思考,需要焦虑的思考,需要紧张,难得如此放松和从容的读一本书,像欣赏一幅画一样,只是觉得美丽无言,沉淀在心底,自己知道就是了,不用兴冲冲的告诉别人。杜拉斯的文字的美丽就是让人感到轻快,平静,这是杜拉斯自己说的,而我正是感觉到这里沉静,所以才如此从容。先看了书,翻阅了一多半了,心思有些活动,觉得固然美丽无言是一种境界,但是如果能把那种稍纵即逝的阅读的美丽书写下来万分之一也是一种美丽。坐在每天都一样的书桌前,忽然有些感觉每天这种姿势写作很无聊,想换换。把电脑放在床上,旁边就是自己每天随便翻的书,胡乱的堆在哪里,还觉得缺点什么,又去客厅拿了个小凳子,恩,就这样了。开始在床前胡乱的敲击键盘……坦白说,一直对上海译文出版的杜拉斯系列很有好感,装帧上小巧可爱,色调舒服,总想有时间都买奇了,三种颜色的杜拉斯摆放在书架上一定亮丽灼眼。然后我就可以自欺欺人的高傲的对来访的朋友说,你看,我拥有了整个杜拉斯!我知道杜拉斯不属于我,但是总想着她应该属于我。这种感觉很奇特,间隔了千山万水,还有时间的重迭,我与她擦肩而过。数十年后只能从她的文字里寻找她迷人的一面。也许,根据我的理性法则,我不该这么冲动,因为从文字中断定作家的人生往往失望。但是看杜拉斯的文字觉得她如此透明,仿佛就是文字中描写的那样生活,毫不修饰,袒露自己的写作,性,欲望,以及所有的物质生活。那种生活让我深深的迷恋。也许就像她在《你不愿意?》中所讲述到的那个在杜拉斯七十岁的时候给她写信的那个青年。那封信是这样写的:我想在一月二十三日星期一上午九时与你做爱。然后在一月二十三日星期一上午九时,有人来按杜拉斯家的门铃。是谁?说:“是我。你把门开开。我给你写过信……”杜拉斯说:“你这是开玩笑?”他说:“你不愿意?”杜拉斯说:“那,我可不愿意。”他什么也没有说,就对着大门躺倒在地上。一个上午就躺在那里不动。然后,下午,傍晚,没有说一声再见,就消失了。

爱者极爱,恨者极恨

“人们缺少一个上帝。人们在青年时期,一旦发现那是一个虚空,又对之毫无办法,因为那本来就是子虚乌有。醉酒于是用来承受世界的虚空,行星的平衡,行星在空间不可移动的运行,对你来说,还有那痛苦挣扎所在地专有的那种默无声息的冷漠。一个喝酒的男人就是行星际的人。他在行星际空间移动。他守候在那里。酒不可能提供什么慰藉,它不能充实个体心理空间,它只能顶替上帝的缺失。它不能安慰人。相反,酒能在人的疯狂之中将人强化,酒能把他转移到至上的境界,人在那里就可以成为他的命运的主宰了。酒对于人的这种功能,最根本最重要的一点是创造幻象,在其中,任何人的存在,任何女人,任何诗,任何音乐,任何文学,任何绘画,都不可能代替酒。酒在这里取代了创造。酒对于信仰上帝和不信仰上帝的那一部分人,就是这样起作用的。酒是贫瘠的。人在沉醉之夜说出来的话语白昼到来就随同黑夜一起归于无有。沉醉什么也不创造,沉醉在话语中是行不通的,它使智力昏暗,使心智沉眠不醒。我在酣醉中说话。幻象是完整的:你说出的事,没有人再去说它。酗酒并不创造任何可留存的东西。那是一阵清风。像话语一样。我曾在醉酒中写作,我有能力使沉醉采取尊重态度不要让我感到酗酒之可怖。我从来不喝得烂醉如泥。我从来不快速狂饮。我不时地喝,不喝到昏醉,沉酣不醒。我从人世中退身而出,可望而不可即,但并不喝成酩酊大醉。   ”“应该多多去爱男人。多多益善。对于他们,要为爱而爱。舍此没有其它可能,人们实在是无法容忍他们的。”“也许女人在她母性和夫妻关系的历程中是自己分泌出自己的失望的。也许在她一生的历程中,她的王国在日复一日的失望中丧失。也许她青春时代的憧憬,她的力量,她的爱心,在单纯的合法性之中受到创伤由她流失净尽。也许是这样吧。也许女人原就是殉道者。也许女人只有在她的才干、公正、烹饪、道德的显示中才能得到完美的展现,所以她被人从窗口抛出去不要了。  ”“我认为爱情只能与爱情并行共在,人不能在自己一方孤独一个人去爱,这种事我不相信,孤独一人生活,经历一种绝望的爱情,我也不信。他是那样爱我,我当然也那样爱他,他是那样欲求于我,我当然也同样欲求于他。爱一个你完全不喜欢的人、讨厌的人,不可能,这种事我不相信。 ”

物质生活

去看封面展的时候,顺便买了这本《物质生活》,打折后二十整。电脑里也下了,但她的作品我还是愿意慢慢翻书来看。比起在电脑上仓促过目,一页一页翻过去显然有趣得多。如果杜拉斯的小说让你太压抑,不妨试试她的散文小品。有如手抓羊肉和三文鱼,完全迥异的味道。《物质生活》也是王道乾先生所译,首先质量上就有保证啦。这本书用杜拉斯自己的话来说,是轻松、快意的作品。看她的小说,会让我不由自主陷入到一种低迷状态,很彷徨,好像过往许多事情许多路都错了,明明知道却不敢仔细去探,因为一切都不可挽回。那有什么意义了。而《物质生活》里更多是淡然的文字,很自我很偏颇的评判,需要很费力的去看。《物质生活》虽然打着轻松快意的幌子,她依旧锐利,或者说这种无所顾忌的犀利是她的特色。杜拉斯与我们大多数人都不在一个次元空间,我们背负的道德、伦理标准完全不是一回事。在我看来,她背负的只是她自己,其他一切都渺小得不存在,但是她又得常常为这些微不足道的存在而伤神,这就是趣味所在了。一个天才,偶尔想融入到普通人的生活,所以她活得很痛苦。我喜欢这本《物质生活》,可以让我毫无负担地看,仔细品尝,反复回味。虽然里面经常会简单一句就让人苦苦思索。我喜欢书中的表达方式,好像我们成了好朋友,她在轻轻阅读给我听,那些我赞同或者不喜欢的事情,通通塞过来。这个嚣张又悲伤的女人。她很漂亮,深陷迷离的眼窝,却带点天真的颜色,依稀中还有点古典的美。她的每张照片,让人印象最深刻的是眼神,赤裸裸地毫不遮掩地直视,像个斗士般,挑战眼前的一切。谈论别人都不愿意摊开的事,做大家都不敢做的事,固执于特别的审美。她是一个发光体。有这么特别的思想有那么跌宕起伏的经历,才能写出这么特别的书。书中的很多想法我自然无法赞同,却不妨碍我慢慢欣赏。她的文字,锐利却不盲目伤人,虽然肆意却发自内心,真的有真诚。同样迷乱的童年,让她成了斗士,而懦弱的我,却要终其一生去追寻所谓的安定,我需要足够足够多的安全感,以求得心神平静。这是我的选择,别人亦无法替我抉择。杜拉斯选择的是飞蛾扑火的爱,扑向别人,更多是扑向她的,在充斥危机的激情中,她度过她那从未停止燃烧却寂寞如雪的一生。

“断水人”

收录在《物质生活》里的文字,一如用平淡无奇的语调念出的枯燥台词,粗砾、晦涩,让人觉得不舒服,却像牧师在教堂里主持弥撒时所说的“不带重音语调,什么音调也没有”的奇特语言,重重地压在每个人的心头,让耳朵不舒服,让内心不痛快,进而影响人的思想。这本书我一共读了两遍,说实话,还是有点晕头转向的,杜拉斯在开头说,书,就是两个相爱的人的故事。我很喜欢这句话,因为喜欢所以坚信这是杜拉斯在这本书惟一道出的真理。在书中,杜拉斯写到了她的情人,写到了他们的相爱。也只有陷入爱情中的人才能如此这般地比喻书。

喜欢的几篇文章

整本书读下来感觉杜拉斯在呓语,译者王道乾在后记中谈到,这本书的每一篇文字都是杜拉斯对朋友热罗姆·博儒尔讲述的。我很好奇博儒尔是谁。《房屋》、《卡堡》、《断水人》和《动物》是我最喜欢的四篇文章。《特鲁维尔》最后那一段话印象深刻,《幻影纷至沓来》一文,作者写到自己的幻觉,动物和陌生人扰得她痛不欲生,而她却无法向他人诉说,因为这些幻象别人看不到。这种绝望痛苦我深深理解,同病相怜。小时候身体不好,晚上经常发高烧,会吵着闹着让我妈把贴在墙壁上的画一点一点撕掉,我看到火红色的条纹很害怕,说它们是魔鬼,会烧死我。下午昏睡会产生幻觉,我一个人走一条干净的长长的道路,一边挣扎一边往前走,梦很难醒。若不是读到杜拉斯的这些文字,恐怕好多生命中经历的特殊体验都会随着岁月的流逝变得如纸灰一样,一阵风吹过就不见。久闻杜拉斯大名,最近才开始接触这个女作家。前段时间读完《情人》,特别喜欢,《物质生活》让对我这个女人又多一些了解。很喜欢她,因为她疯狂,她独特,她无所不往,与我见过的许多人不一样。找到同盟,然后将生命的广度延续。

女人情怀

女人情怀晚上做面膜的时候,随手拿起身边的这本书,呓语似的文字,我看的有点不求甚解,只是让它们在大脑短暂停留,然后一页一页接着翻下去。杜拉斯,大名鼎鼎的名字,第一次知道她却还是通过安妮宝贝,真是惭愧。买了她的代表作《情人》来读,清冷的文字下有暗潮汹涌的情感,标志性的短句,干净的语言,就仿佛听一个女人在唠叨她的过去,思绪飘到哪里就会说到哪里,中间有偶尔思考的停顿。充满了情欲与畸恋的故事,因为作者克制的描写,而显得通透。虽然我第一遍读时依然是不习惯这样呓语般的叙述。读久了,还是会被这样的文字所吸引,里面仿佛包含了女人独特的魅力。看着它们,像在听一个你崇拜的多情女人在向你倾吐心事。不知不觉中,你从她们那里汲取养分,变得越来越敏感,从那些有着无穷魅力的文字里,你学会爱上美丽的情怀,用更温柔、女性化的视角来观察这个世界。看了看我的书架,明显的女人写的书比较多。阿加莎阿婆的三十本侦探小说,安妮宝贝,张爱玲,高木直子,江国香织。。。。。。从图书馆陆续借了吉本芭娜娜的全集回来看,沉醉在她诗一样的小说里。要不就是“妇女之友”的村上春树、卡波特、岩井俊二、连岳。。。。。。深夜失眠时,喜爱挑本没有那么多情节起伏的书,最好就是一个清淡的爱情故事,但尽量给它赋予诗意与意义。毕竟爱情才是女人探索生命最主要的动力。也爱坐在马桶上看短篇,最好能将它读完的那种。包包里也要放一本,预备着在突然无聊的时候,能有件事可以做。看见优美带着女人独有纤细敏感的文字,看着她们为所有女人描绘的乌托邦,能让心情变得好起来,觉得自己的灵魂其实也可以轻盈飘逸,就算尖刻如张爱玲,也能让你找到一个情感逃逸的出口,读后觉得世事不过如此,自己只不过在经历所有女人该经历的一切。所以会爱上日本文学,如江国香织,她的书里没有黑暗,只是在陈述一段生活和一段感情,淡的笔调会让你忘记你在阅读一本小说,爱与不爱似乎都已不那么重要,拥有细腻的情感与简单的活着就已经可以很美好。不知道是不是很多女孩都曾爱慕过另一个女孩。那个女孩必定是自己想象中能够成为的形象。我曾在大学时交过一个好朋友,非常女人味的一个女孩,每天将自己打扮的干净漂亮,印象深刻是有一次早晨遇见她,穿米色毛衣配黑色短裙,很普通的衣服,穿在她身上却都在闪光。而且她性格温柔,骨子里却非常有主见,金牛座的女孩,直到现在想起她我还觉得受益匪浅。女人复杂,却也可爱。要想领略她们各种各样的美丽,去买她们的书来读吧。

独忘伤

仍旧惯用的句式,不知是杜拉斯式的,还是王道乾式的。以往有驻足旧书摊的习惯,然而却不买,我觉得真的喜爱的书,不该买打折,哪怕这只是如孩童般执拗的贪心。那天我翻开第一页,便发现了那般孤独的图片,不只是中央的她,还有侧着头被无谓表情充斥着的他们和她们。当时便静静地抚摸了好久后放下,没有看内容,我知道这本书我一定会买。人类发明了文字与货币,却让自己更原始的冲动欲望被它们背叛与占有。相信感情时内心却在抗拒,隔着距离,热恋时才越发察觉到自己的冷静。然而很遗憾,当一段感情走到彼此心事只能在暗处游走时,结束便终是盖棺定论。很深的无聊,渴望漂流的停留。大概我始终还是无法完全接受《情人》,太过苍烈,容易灼伤喜欢回忆的自己。《物质生活》却能深得我心,当我们无法继续时,比起纠缠留下伤痕,不如就这样沉溺过后,潇洒道别。

坦白开露的欲望

初读杜拉斯的文字时,我以为她大致应是一个有着较之常人更为锋利的眼睛,被家教养得稍微臃肿的中年妇女。并不是在亵渎她,这是每一个读过她文字的人都会情不自禁联想到的情境。她的文字是那么直白,从不拐弯抹角,开篇也向来直言。并且不习惯在文字中灌输她个人的想法,只是单纯用文字在描述感情,任凭它在指尖与读者缠绵缱绻,待感情释放得差不多了,心下收敛,骄傲的杜拉斯就立马摆出了自己作文作人的谱儿,不懂她文字的读者如同面临着一盆黑蒙蒙的死灰,而彻然大悟后,那灰就立刻纡蓝拖青起来,张翅涅槃抖抖身子立刻钻入读者心中。就像初生的牛犊,虽然刚长牙,可是有种不怕虎的勇敢力量,撩了牙张嘴呲几声,旁人之前略有不敬的态度就倏地一下全化为了透骨透肺的顶礼膜拜。我向来是喜爱读随笔的,较之小说更清淡些,较之散文更浓厚些。好的作品读来正是霁风清月,使一个人在喜悦享受的同时还能醍醐灌顶。恰好的是,随笔是法国作家最擅长的题材,杜拉斯就恰好携着一本她的随笔大作《物质生活》从红尘那边裹着一地尘土款步而来。沉默的大多数,是此本随笔集里最直观的也最容易接触到的放肆观点。二十世纪处在困难时期的法国,就是催生随笔中种种悲剧的摇篮。作为狂妄大胆的女作家,杜拉斯毫不掩饰自己对感官的喜爱,用了近乎白描的手法冰凉冷艳的解剖出一个家庭的惨案,这便是她闻名遐迩的《断水人》。官员通过特殊的职权,扼令一个家庭走向死亡,而这么一个简单的故事,由于女人绝大多数的沉默而变得异常诡异凄凉,男人甚至来不及出场就匆匆被带往预定的残酷结局。谁都是俗人,谁都有权利去做尽说尽一切他所想的,所以连无辜的孩子都不免牵涉到了由于时局所不断产生的世故中去。求生的欲望因为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东西,被蓝天罩下来的阴影压了粉碎,线索断断续续晦涩难猜,却是再欢喜不过,再完满不过。为这场根本没人看的戏,伟大的造物主赐予人类最圣洁的生命,暴露在阳光下,肝胆被冷漠的情绪参观,血淋淋带了一股腥气,见证了年月的无情然后自顾自地开始长出腐烂的斑纹。任看的人赔了一堆眼泪进去,却被告知这不是小说,是最简单的随笔,最简单的真相,最简单的事实,这无疑从海底神宫突然飙升到昆仑龙脉,心脏除了怦怦直跳再也没有其他的作用。很是佩服杜拉斯,只为她在这种闹剧中始终只是持着旁观者的态度,那么独断决绝,不投入任何一种感情进行叙述,但用了最聪明的视觉,将吃人的社会批驳得一无是处,让在这件事里做错了的人还能含笑,却在梦中突然惊醒,迷迷糊糊混混沌沌中经受最难熬的酷刑,永远过不了满目尘埃的黑心坎,这便是他宿命本真的存在了。在这一类瞬间,语言可以达到语言最具威力的高度,纵使执笔者只是一个瘦削可爱,没有任何背景支撑的少女。实在是不愿意相信,杜拉斯是一个酗酒且爱说疯话的意识流作者。她疯狂乖张,崇尚爱情又厌弃爱情,喜欢错过却又在深夜会为擦身而过的情侣落泪,喜欢在写作中多方设法寻觅一种别样的神奇又总不断尝试新的文体。人的面容,人的顾盼,熠熠生辉或是摄魂荡魄,都从她小小的红唇中字字吐出,正是用这种奇异的描述,她完成了《物质生活》中收录的所有作品,这倒不好定义它的文体,因为她没有提笔作下它,只是用慈爱的目光一一扫射向已成为成品的它。所以我忍不住要叹一句妄念痴嗔。孤独的杜拉斯在书中泄露了她的天真,装成了无知少女像世人讨爱,跳入了俗世硬是要挣扎着留出自己的一片清白,末了还要讨个乖,哈哈笑出翠铃一般的声音道一句叨扰了叨扰了。归根到底,不过是凄楚的少女渐老化成了伛偻的过程,只见七十三岁的杜拉丝,在霜白月下,借助《物质生活》冲破了某个结界,坦白开露了自己的欲望,烤火,扑向未知的世界。

物质 感性

第一本她的书,无论是书还是内容都是一本值得推荐的书.对于她的那段时光和她周遭的人都有所了解,更突出的是她的写作和她的一些价值观,这是可以和我们一起享用的.我想我会去第2边也许还有第3边.读完之后选了一本她的小说, <塔尔奎尼亚的小马>,并没有去选择<情人>.我想再多去了解一下她的气场,再去接触那本如此想读的书吧

面对自己时的表情

杜拉斯的书,很少给你快乐,却让人禁不住被其吸引。阅读的过程几乎是痛苦的,因为她讲的故事过于真实,以她特有的方式。《昂代斯马先生的午后》是寒冷的,《广岛之恋》是刺骨的,《劳儿之劫》是黑暗的,《夏夜十点半钟》是绝望的……无一例外,都是可怕。但相比许多无用的泡影,这种残酷让我觉得更踏实,作者在写这些故事的时候,比大多数人坦诚。《物质生活》是个安慰,没有特意设计的情节,看不见笼罩其上的寒冷,随意,无边,不用紧张地等着一个结局。在这里,我看到的是作者面对自己时的表情,没有装饰的想法。她讲她带有热带色彩的往事,她如何储备日常用品,她酗酒的历史……总之,我难以想象一个男人会写出这样的文章。看她如此四平八稳的谈论着物质生活中的某些片断,我感到很安全。她是如此有把握的讲着,蔑视着,这样的女人是危险的,如果在古代,肯定会被当作巫婆抓起来烧掉。就某一事件发表言论,我不知道有多少源于外因的刺激,多少源于自身,更不知道这样的念头会在一个人的头脑里持续多久,并越来越看轻它们的价值。与之相反,在日常生活中勤于思考看起来更为有趣,也长久的多,实用的多。太多的人自以为是,就更有必要学会思考,保全自己,不被淹没。

在斯万好像走过的走廊里

事情是这样的,杜拉斯在《物质生活》中提到了黑岩旅馆。那里面住着在一九四零年时才二三十岁的女夫人,在八十年代聚集在一起聊起往事。她们在法国的这间旅馆聊起了巴黎舞会,奥斯维辛的亡人,维也纳舞会,以及流亡......所有的社交与外界来往和丑闻她们都聊,她们把欧洲重新建立起来了。杜拉斯称她们为黑岩夫人。杜拉斯说在这间黑岩旅馆的靠海的一一一房间,普鲁斯特曾经住过几次,也许这些黑岩夫人们里有人还认识他。在斯万好像走过的走廊里,在他离去的时候,这些黑岩女夫人们还是十分年幼的少女。所以,我觉得真正的时光倒流其实是有两种方法的,一种是满足了相对论的物理条件,一种是去读普鲁斯特的《 A la recherche du temps perdu》。

最后一个顾客。

拿着杜拉斯的《物质生活》。进行漫长的阅读。她写夜里的最后一个顾客。她写着:我们哭。要说的话都没有说。我们后悔彼此并不相爱。我们根本什么都不知道。而他这个人。和别人也没什么不同。就像夜里遇到的最后一个顾客。最后一个顾客。发出微弱的声音。然后眼泪就轻轻地掉了下来。

写故事的人

以前我一直很不明白猪头为什么这么喜欢杜拉斯。她在《情书》里写一个法国女人爱上一个中国男人,实则就是在写自己,那里面的她年纪轻轻就能够看透这个世界,然后机敏的抓住那个中国男人拥有的全部优势。她总是那么聪明,好像完全没有16岁孩子应有的傻气和单纯,如此老练,可以让这个男人对她倾其全部。她的欲望以及对身体的渴求总是那么强烈。所以一开始我并不喜欢她的文字。她在《男人》这篇文章里提到说很多男人并不懂《情人》,他们不能够看到这个女孩和她的中国情人。实际上不论她如何利用这个男人,她还是爱他的。猪头每次都跟我强调不论杜拉斯换过几个情人,她最爱的还是那个中国男人。或许杜拉斯是爱过的,但我认为对于她这样一个欲望强烈的女人,长久的伴侣都是不切实际的,她必须离开。爱情在她看来更像是一个一个旅程,与很多男人纠缠是她认识这个世界、与这个社会交往的方式。后来读了几本她的书,开始喜欢她写的那些完全没有缘由没有开端,只是搁置在那里敞开给你看的那样一个故事。这些故事不知道为什么会发生,并且就连发生的意义都没有,你不知道它为什么在这里。主人公也没有意义,随便叫什么名字都行,他们在干什么也跟你没有关系,不是为了给你看,而只是它想发生,仅此而已。这是我看《乌发碧眼》时最大的感触。再次翻开《物质生活》,只是觉得行文像极了安妮宝贝。后来觉得大概她也是师从杜拉斯才对的吧,文字简练,带着看尽了尘世繁华的冷漠,好像知道了这个世界的所有秘密,生活没有涟漪,不愿意多说半个字。安妮宝贝更趋向于这一点。她们共同的地方应该是都喜欢用文字挖掘自己,解释自己,把自己的生活和对生活的理解拆分了给人看,用自己的方式。现在我越来越能够明白为什么有些人写的东西不论他写的多么诚恳,你都不能完全明白和理解。那是因为这些故事全部都是由作者的内心所组成,是属于作者一个人的故事。就像一首诗你也不能完全读懂,并不是因为它太难读或者是阅读诗的水平不够,那仅仅是因为这首诗其实只属于写这首诗的人而已。

逆流而上

散文是一条漫长的河流比小说更直白的把心迹展示给世人于是有人走过,有人停下来我更喜欢走到尽头再逆流而上寻着MD的血脉最后深深埋进她的心脏小心翼翼又任性乖戾每个女人都依赖一种药象爱情般吞噬却又温暖着敏感的神经纯真而绝望是她的毒,也是药

絮语

躺床上看完这本书,耳朵里听的是Carrie Underwood的Play on。被两种极端的节奏冲击着。物质生活 像是杜拉斯的絮语。写的是生活里琐碎的事件,琐碎的时间,琐碎的地点,和琐碎的想法。感觉很真实,并且,或许只有写作的人才懂。

流.

期盼了五年的书~拿到手上~悉心阅读... 感觉只是还行.印象不深.或者该坐在书桌边做书摘吧.而不是躺在床上慵懒的翻阅.或者.或者该多读几遍的吧!:)

为什么一本书里面有这么多的好的句子,我想大概是作者在写作的时候完全集中了精力把?完全集中了精力的作品,往往会给人这样一个幻想,即他或她只是在集中精力时想到了这些句子,而非本意,就是说一篇文章或者一个观点,仅仅是在某种状态下的东西,通过逻辑的组织以及各种经验的判断构成了一篇有始有终的文章。就像解开一道数学题,就像试图走完想象力制造出来的一到迷宫。当然,并非所有作家都是如此,真正的作家,他的想象力和各种经验性,以及大脑第一反应应该是与所处的文字是一体的,他们不会为制造下面的一段句子或一个观点而紧张,哪怕这种紧张在文章的重复修改后是可以抹去的,可以称之为技巧,而这样的技巧,并非人人能融会贯通的掌握,只是,在一些层面上,技巧的使用和效果却又是相同的,于是,一个文体作家,或者说一个非文体作家,技巧和整体结构往往能成为其艺术作品的维他命。我喜欢飞鸟集,原因之一是因为它短,现在一想,也是因为他去除了许多框架,并不拘束一个观点,也不会去刻意的制造多重性,而是一种自然的结果。因为它短,它暗示所有的事物都仅仅是在一瞬间的,所以它又是瞬息万变的。所以我并不喜欢杜拉斯,她的作品有过多的经验化,哪怕这种经验是直白的,坦诚的,致命的。让我误以为其作者仿佛是为了完成一部作品而长久的寄居于一些久远的阴暗与痛苦的状态中,她成为了作品,成为了制造这部作品过程中的第一反应,杜拉斯是聪明的,许多作家,通过各种手段去抹杀能够成为他们文学命脉的第一反应,他们为自己的作品披上了皮,甚至穿上了华丽的外衣,就像是一个高级的应召女郎,等着她的读者去上她。或者说,成为一个孤芳自赏的高级应召女郎。杜拉斯很聪明,她使自己成为她的作品,然后由作品揭示她自己,并且不太愿意其作品成为带有自然属性的东西,她的作品就是完全属于她自己的。你可以去读,可以去想,可以体会到它的体会,但你无法完全理解或解开它,因为他的经验性和其形成的各种主观化之间的联系谁也无法想象的到。作者要告诉你的是,她的东西永远是她自己的,被世人理解而存在或流传的东西,起码在这个世界,不是她想要的。

她的名字叫杜拉斯

一次看见了,一生都看得见,谁都不知道她看到了什么,但却一定是常人难以企及的风景,因为,我们都知道,她已入神奇境界了。她似乎能随心所欲地穿越几个世纪,十七岁就明白了七十岁人的心,七十岁却还是十七岁时的情感,这个女人单纯到极致,凌厉而空寂。与其说她的追随者在读她,不如说他们在那些文字内外寻找自己,她实在是深深地钻到了自己的骨子里,在那方尽头,和每一个人聊了起来。到头来,为人人所苦的,这个叫玛格丽特•杜拉斯的女人原来都懂得。《物质生活》是杜拉斯为数不多的随笔集之一,副题为“对热罗姆•博儒尔谈话录”。完成于1986年秋初到冬末。书中文字基本都是对她的朋友热罗姆•博儒尔讲述后整理成文的,文字长短不一,轻快平静,大都涉及杜拉斯自己的作品,与写作之事相关。这是一本奇妙的书,没有开端,没有终结,走过很多地方,也见了很多人,这些点滴真实都是杜拉斯不同时期中创作的原型,在这里,没有虚构,虚构就是她本身,她在尽情地感觉生命的深度,我们在深刻体验她的密度,但都醉了,在这些具有油画气质的文字里。这本书写夏日午后的雨,吹拂阳伞的风,旅馆的走廊,家宅的阳台,《印度之歌》中的壁炉,《夜船》中的音响,绿牛排和红躺椅,酒杯和衣橱……但归根到底是写写作,写女人,写杜拉斯自己,这个殖民地女孩子的故事,她毫不犹豫地造就了这个生命传奇。对于日常这些琐碎的细节,她始终有自己特有的立场,这不是造作,而是对真实的缓慢接近进而捕捉。杜拉斯说:“讲到一般待人接物,我还有一种怪癖。就是和邻近的人如何说话,特别是在飞机上。我说话是要人回答我。如果回答,他可以安心,我也放心。”其实,她未见得要同人讲话,她只是需要讲话,即便是独语,她需要表达自己强烈而直率的感受。她于写作中生存,在词和句之间寻找每时每刻的变化,每一篇文字都像是一个封闭的环境,她才不管真实的世界是什么样子,反正她要的不是模仿而是创造,她要创造属于自己的世界,所有物质在她的作品中都变了个样子,周遭成了仙境,这就是杜拉斯的迷人之处。写作同对象、题材无关,出发点只是一种想法。杜拉斯知道,在天底下,重复是最要命的,她一生中都在持续思索,那种“彻底地、确定不疑地”思索。她多次写道自己的母亲,湄公河畔的情人,抑或是晚年的伴侣,不管是什么,每次都是一次重新审视,是对词句和问题的重新发明,她运用难得的天才,将自己所有的真实都融进了文字里,将那份迷人的青春捍卫至生命终结。面对肉身的短暂,我们分享了她更持久更本真的爱。《物质生活》,[法]玛格丽特•杜拉斯著、王道乾译,上海译文出版社,2007年7月。

有关她的绝望

看过杜拉斯的《情人》 《广岛之恋》 《写作》 她的出彩在于她的深刻很喜欢这个女人 是的 那个在她十四岁是觉得绝望的女人那个绝望得活到八十四岁的女人情人 酒 烟 绝望 生活的轨迹如此沉溺 仿佛一朵陌路的花美的惊心动魄


 物质生活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