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柏杨讲人生

当前位置:首页 > 文学 > 作品集 > 听柏杨讲人生

出版社:陕西师大
出版日期:2009-5
ISBN:9787561345542
作者:闻铭
页数:248页

章节摘录

  第一章 不知自的狮子和绵羊  一本杂志曾经报道过这样一个有趣的心理学实验。笼子里关着一只黑猩猩,工作人员在笼中留了一面镜子,过了10天,工作人员在被麻醉的黑猩猩的额头上点了一个没有味道的红点。黑猩猩被麻醉的时候,镜子被工作人员拿了出来。当工作人员再次将镜子放进笼子后,黑猩猩一看到镜子中的自己,便立即用手去摸额头,而且用力去搓。说明它知道镜子中的是自己,而且明白那个红点原本是不存在的。在对另一只黑猩猩的实验中,工作人员没有提前让黑猩猩接触到镜子,结果发现黑猩猩即使看到自己额头上的红点也没有用手触摸。故事中,黑猩猩的反应是不是也给了你什么启示?  我们在面对陌生人时,尤其是在面对比自己更有权威的人时,总是会莫名的感到紧张和惊慌。但当我们自问为何会慌张时,却无论如何都找不到答案,有时甚至会连自己都觉得这份紧张莫名其妙。其实,这种心慌的原因大概就在于我们不知道自己是谁,又站在怎样的一个高度上。由于这种不自知,使我们产生了一种名为自卑的情愫,于是,在我们面前的不再是与你我一样的人,而是一个强者,一个天生的伟人。我们都很清楚“认清自己”对个人而言是何等的重要,认识自我和自我定位又是何等的艰难。要有自知之明,这个说法似乎人人都知道,可真正做到的,能够不卑不亢的又有几人?  苏格拉底曾经告诉他的学生说:“世界最难的是认识你自己。”很多人都不以为意,因为他们并不认为“认识自己”是个值得提出的问题,也不会认为“认识自己’’对于他们而言,又是多么的重要。就算他们懂得这句话的意思,也未必能深刻领会到其中的涵义。其实道理很简单,那就是认识自己必然要面对自己,无论是美丽的一面还是丑陋的一面。这并不是一件能够轻易做到的事情。  在中国也有句很有哲理的名言叫“人贵有自知之明”。从字面上就能看出来,有“自知之明”是多么不容易!而我们现在常用的一个词——“明智”,出自《老子》,全句是“自知为明,知人为智”。早在几千年前,东西方哲学家在“自知”这一点上就得到了共识。他们明白这样一个真理:认识自己是难能可贵的。  苏格拉底说的“认识你自己”和老子的“自知之明”,说的不仅是要看到自己的长处,也要看到自己的不足。否则就无所谓“明”,更无所谓“难”了。所  谓“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任何人都有缺点,重点是自己能够认识到,还要允许别人讲。  而越是站在高处的人,认识自己就越难!正所谓高处不胜寒。周围全是赞美之词,都是吹捧之声,皆是阿谀奉承之人,再加上忠言逆耳,他们怎么可能去认识自我的短处呢?  人贵自知,真正知道自己做得了什么,做不了什么的人,也就具备了成功的条件,因为这说明他对自己的优势与欠缺已经相当了解。而有些人也许一辈子也无法真正了解自己。  镜中百态  人苦于不自知  从前,有个刚生下来的小狮子,不知道什么原因,羊群把它养大。有一天,一个狮子出来猎守,羊群跑得精光,只剩下孤零零的小狮子,向大狮子咩咩叫,大狮子把它带到水边,教它照照自己,小狮子忽然发现它的长相跟它的族群不一样,反而跟旁边的狮子一样,不禁大为吃惊。大狮子说:你一定要知道,你是狮子,不是羊!不应该咩咩地叫,你应该吼出来。  这个故事也可以有另外一种讲法,一个小羊,被一群狮子养大。有一天,一只大绵羊把它偷偷地领了出来,也把它带到水边,当小羊发现,它的长相竟然和养育它的妈妈们,完全不一样,却跟身旁这个绵羊一样,也大为吃惊,向绵羊大吼。大绵羊说:你不是狮子,你吼不出声音来的,你应该咩咩地叫。  ——-《我们要活得有尊严》  我国有句古训:“人贵有自知之明。”之所以强调“自知”为贵,那是因为人要做到自知确实很困难;而强调“自知”为明,则更是体现一个人智慧实践的结果。按照现代人的理解,每个人都要了解自己。能够认识到自己的长处和短处,才算得上是聪明人。但我们大多时候都是很愚蠢的,所以我们只看得到别人做的对或不对,是不是处在那个合适他的位置上,却永远看不清自己究竟是副什么样子。  于是我们大部分的时间都陷入“不自知”的困境里,就像《武林外传》中的姬无命,成功地逃了狱,却忘了自己为什么进了监狱。混噩之中,搞不清楚自己是谁,更不知道自己来自何方又将去往何处,于是故事中便出现了这样一段经典的对白:  吕:杀我可以,但你得告诉我,我死在谁手里?  姬:我呀!  吕:我是谁?  姬:我怎么知道你是谁.  吕:问题来了吧。  姬:什么问题?  吕:我是谁?  姬:我已经知道了呀。  吕:不,你不知道,姬无命吗?把这个代号拿走呢,你又是谁?  姬:这……这……,这个问题没什么意义嘛。  吕:那就问个有意义的,我从何来,死往何处?我为何要出现在这个世界上,我的出现对这个世界意味着什么?是世界选择了我,还是我选择了世界?  姬:够了。  吕:我和宇宙之间有必然的联系吗?宇宙是否有尽头,时间是否有长短。过去的时间在哪里消失,未来的时间又在哪里停止?我在这一刻提出的问题,还是你刚才听到的问题吗?  姬:我杀了你!  吕:是谁杀了我,而我又杀了谁?  姬:是我杀了我!  在上述对白中,去掉那些艰涩的哲学名词,再去掉那些扰乱了我们视线的哲理,我们不难发现,原来武功盖世、艰险狡猾的姬无命死在了一个永恒的哲学命题里——我是谁?  我是谁呢?是勇猛的狮子还是温顺的绵羊?大多数人看到这个问题都会充满自信的回答,我是……  但我们真的就是我们所想的那个样子吗?难道我们就不会是那只混迹羊群的狮子,或是生活在狮群里的羊吗?柏杨曾在文中提及:无论是羊群养大的狮子,还是狮子养大的绵羊,它们都是由于不清楚自己的真实身份,而“自认为是狮子”或“自认为是绵羊”。然而自认并不代表事实,“认为是”并不意味着就真的可以成为你认为是的那个人。摩西就曾经认为自己是个埃及人,却发现自己与他们有最本质的差别——血统。摩西以为自己拥有亲情,却发现他的父母是曾要置自己于死地的仇人。摩西曾坚信他所做的一切都是合理的,可换了位置,一切变得可笑,甚至愚不可及。唯一没有随位置而改变的,只有他受到的伤害。  午夜梦回,遥听风声,似乎远自约旦河畔夹着哭泣而来。那沙哑的低泣声是摩西伤心的倾诉,他说:“我是一只羊,只是一只羊……”  作为埃及贵族的养子,摩西享受着与贵族的子嗣们相同的待遇与爱。然而,他是以色列人,一个处在埃及社会最底层的族群。就像生态链中的食草族,被追杀、被变成食物就是他们的宿命,就像——羊。  当摩西知道了这一切,他不敢相信,更不愿意相信;他陷入了混乱之中,就像失忆的姬无命一样,不断地诘问自己——我是谁?  他坐在高崖之上,风卷着黄沙,吹得一阵猛过一阵,仿佛是赐予他血液的祖先愤怒的狂吼。他心乱如麻,脑中不断浮现他的族人在埃及的土地上挣扎过活的画面。看着远处极尽奢侈的埃及王宫,他作了决定——带着饱受苦难的族人们离开埃及的土地,离开狮口。到这里,他背叛了抚养他长大的,待他如亲生的父母兄长。埃及愤怒了,就像愤怒了的狮群一样,疯狂地追捕他们的叛逃者,那只混迹狮群的羊。约旦河畔,摩西用他充满魔力的神杖分开了河水,却将紧追其后的那些,他曾以为是同伴的埃及人淹没在约旦河的波涛之下……  自那之后,他的内心就像湍急的河水一样从未平静过。坐在夜色笼罩的西奈山上,他的耳边无时无刻不在回响那些埃及人临死时所发出的惊恐的尖叫。白日,看着辛勤劳作的族人,他平静安详的外表下,掩藏的却是内心疯狂的嘶嚎:“你们——,你们有谁知道我的痛苦。”  没人知道!他就是一个被放错了位置的倒霉蛋儿,所以苦乐也只有他自己去品尝了。  常听人们说,自讨苦吃”,不禁疑惑,明知是苦为什么还要吃呢?当然,没有人会主动吃那人生的苦,唯有不知是苦,人们才会误食了它。所以,在物质和精神文明都非常发达的今天,一种奇怪的现象产生了。人们再也不会削尖了脑袋的去想,“我是谁”。这个艰涩的问题。取而代之的是,“我以为自己是谁”在这种思潮的影响下,摩西不再成为人们可怜的对象,命运赐给他的苦酒变得抢手起来。人们开始争相去品尝它。  于是,我们的生活中出现了这样的一群人,他们认为自己是狮子,并且拒绝去河边看看自己的影子。他们甚至觉得自己是狮子中最优秀的,应该成为狮王;他们相信自己能够呼风唤雨、无所不能;他们每天高昂头颅、目不斜视,认为自己是可以担当天下大任、纵横山河的帝王;他们从未留意自己紧扣的第三粒西装衣扣早已将其出卖;他们尽情地在人生的舞台上做秀,却从来不曾看看观众的反应。或者,他们看了,看到了观众席上那些上弯三十度的宽厚笑容。这些笑容恰到好处地提升了他们的自信。接着,另一种不幸开始了,他们的眼睛长得太高了,没法发现眼皮底下的东西,他们伸长了手臂又够不到看见的东西。“高不成低不就”成了对他们最佳的诠释。夹缝便是他们独饮苦酒、自我陶醉的唯一空间。  ……

前言

  人生是一个很宽泛的话题。有人说人生是一种境界,也有人说人生就是人一路留下的脚印。人们将一个人一生中的所有的活动,叫做人生;也将一个人从生到死的漫长过程称为人生。但是人生究竟什么,什么又是为我们歌颂的人生?  带著这无尽的疑问,我们在坎坷的人生之路上一直探访,一直追寻。似乎总有一个声音在我们的耳边喃喃言道:懂得了人生,才会懂得幸福。于是我们将人生与幸福画上等号。于是我们在探讨人生时,更愿意去思考“幸福”。中国一位幸福学的研究者,关于人生关于幸福,给出了这样一个答案:人生是人们渴求幸福和享受幸福的过程。而之所以得到这样的结论,是因为人们的天性就叫做“不知足”。其实幸福只是一种发自内心的情绪感觉。当这种感觉很强烈的时候,人们才会生成一种名叫满足的情感。但是一旦当这种感觉变弱,甚至消失时,人类“不知足”的本性就会重新占据主导地位,促使人们继续不断地追寻,直到这种强烈的感觉再次袭来。在这样不断地循环下,也就产生了我们的人生。  谈到人生就不得不谈到人的本性,也就是人性。《三字经》中说“性相近,习相远”,虽然提到了人性,但是却没有明确指出什么是人性。孟子认为人性是善,荀子认为人性是恶,告子说食色性也……这些无非是先贤从社会伦理角度所阐述的关于人性的一个点,至多不过是一个面。而推翻封建制度的欧洲资产阶级,则是从人的本质存在和天然权利等角度来阐述人性,认为人性是感性、欲望、理性、自由、平等、博爱等等。

内容概要

柏杨,原名郭农洞。台湾著名作家。1920年出生于河南省开封市。东北大学毕业后,曾任东北《青年日报》社社长、沈阳辽东学院教授。1949年赴台湾,历任台湾《幼狮文艺》杂志总编辑、《自立晚报》副总编辑、平原出版社社长、台湾艺术专科学校教授。 柏杨一生著述丰厚,笔触痛快淋漓,文字刻薄尖锐,直指中国人种种的劣根性。和中国文化的弱质。他被列为台湾十大畅销作家之一。其创作的《柏杨版资治通鉴》在台湾被誉为最有价值和最畅销的一部书,《中国人史纲》被列为对社会影响力最大的十部书之,《丑陋的中国人》一书在当代华人世界中广泛流传。

书籍目录

前言
第一章 不知自的狮子和绵羊
镜中百态
人苦于不自知
做不做海归
走出回忆的酱缸
遥想当年的光彩
翻过光荣的一页
炫耀与文化交流
从张嘴到伸脚
现代丝绸之路
别扭的酱缸蛆
人生的发现
知耻近乎勇
第二章 不做擂胸嚎叫的猩猩
做个文明人
以音量为标准
从细微处做起
恶婆媳心态
婆婆的权力
一旦他当权
也说崇洋媚外
东西文化差异
崇洋不媚外
换种发泄方式
牢骚满腹
素质检测器
第三章 丑陋的中国人
泡在酱缸里的历史
是王非王
文化欺诈
故步自封还是改革变法
易碎的政权
改革与发展
真的不能说
文人相轻
不能批评
中国式团结
一盘散沙
政治友谊
第四章 要活得有尊严
吸收外来文明
绝顶聪明
变化奇大
富贵功名是“正路
钱与话语权
为名利忙
人性的骤变
古今孝道
男女情感
柏杨大事年表

作者简介

《听柏杨讲人生》内容为:人性是统一的,而人格则不然。有时圣人,有时禽兽;有时君子,有时小人。不夸张自己的喜怒哀乐,恐怕是中华民族要努力的功课。追根溯源,这是一个教育问题。我们是不是可以大胆地假设:说话的分贝,是文明人和野蛮人的分水岭!
中国入非常情绪化,主观理念很强,对事情认识总是以我们所看见的表象作为判断标准。我们要养成看事情全面的、整体的概念。很多事情从各个不同的角度发掘,就比从一个角度探讨要完全。
我们最大的困惑,就是我们不了解我们的对手。更深刻地说,我们的最大的困惑,应该是我们不了解自己。曹操先生曾经叹息:“人苦于不自知。”把一个不恰当的人,放在一个必须要恰当的人的位置上。既看不清自己的面目,也看不清国家的面目,怎不使人担忧。

图书封面


 听柏杨讲人生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发布书评

 
 


精彩短评 (总计2条)

  •     没看完。不喜欢。
  •     竟然不是柏杨写的!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