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池疏影落寒花

当前位置:首页 > 文学 > 中国现当代随笔 > 一池疏影落寒花

出版社: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出版日期:2012-9
ISBN:9787108041036
作者:张宗子
页数:265页

章节摘录

  从图册上看鸟,大名鼎鼎的云雀原来其貌不扬,如果不是尾羽较长,体形较大,和麻雀差不多。它也不像我们想象的凤凰之类,仙气十足,非梧桐不栖,非澧泉不饮,而是习惯生活在地面。但云雀得此嘉名,是因为它“歌声嘹亮而富音韵,常从地面直飞天空,渐鸣渐高飞,歌唱于云端,然后长鸣一声,急骤下降至地面,歌声随即停止”。  夜莺、云雀、知更鸟,过去以为都是外国才有的鸟。大学时候,有同学写爱情诗:月光下夜莺鸣啭,玫瑰盛开。老师嘲笑说:你在哪儿见过夜莺?黑的还是白的?后来听人说,新疆就有夜莺。不知是否如此。云雀呢,也成了莎士比亚和雪莱的专利。曾在一首以贝多芬为题的诗里,很矫情地写下“云雀,莎士比亚的云雀”的句子。那时不知云雀为何物,至今也没见过云雀,或听过它的叫声。  因陈胜嘲笑而名垂青史的燕雀,看照片是相当灵巧可爱的。羽毛二色,“黑色如乌绒,栗色如火”,是一种快乐而机敏的小鸟。“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这话说得多不讲理!燕雀为什么非要知道并且佩服鸿鹄的志向呢?各有自己的生活方式啊。按庄子的说法,只要顺应自然、快乐就好。何况飞得再高,飞得再远,比如大鹏,还是得依仗海风——犹有待也。  其实,燕雀是一种冬候鸟和旅鸟,迁徙时数百成群,在树上过夜。就迁徙而论,和鸿鹄并无不同。陈胜看不起它,或只是因为它体形太小?  古书上说,西王母的发型,很像戴胜鸟。看了戴胜,可以知道西王母头上是什么样子。高耸的羽冠给人威严的姿态,但黄中带黑纹又显示了一点幽默,表明世上一切最庄严的,都是仪式,也就是表演。西王母最初是部落首领,后来被神化,成了豹尾虎齿的凶神。再后来,由野蛮而文明,容颜秀丽,举止大度,成了天上的至尊女神。作为神祗,西王母在完成自身形象的宫廷化之前,发式繁复而古怪,是可以理解的。因为仪式的最大功用,就是借外在的力量加强自身。  美国诗人史蒂文斯写过一首题为《观察乌鸫的十三种方式》的诗。原来以为这是一种多么神奇的鸟,后来才知道,它就是草地上无处不在的那种黑乎乎的小鸟。图册上说,乌鸫在中国也叫百舌,因为它善于模仿其他鸟的呜叫。很多鸟都喜欢模仿,鹦鹉和八哥甚至模仿人的说话,包括讨好和骂人。我一直不明白,鸟类发展出这种本事,在生物学上究竟有什么意义。传说中的应声虫,人一说话就应声,骚扰无穷,自鸣得意,结果被人家用雷丸打掉了。乌鸫全身漆黑,为明白起见,不如直接叫黑鸟。事实上,英文就是这么叫的。这种鸟在中国南方常见。  ……

内容概要

  张宗子,河南光山人,1983年毕业于武汉大学中文系,1983-1988年在中央电视台工作。1988年秋自费赴美留学,入纽约市立大学城市学院英语系研究生院研读英美文学。长期居住纽约,在中文报纸工作,历任编译、编辑、编辑部主任、主编。业余写作,以散文、随笔、书评及影评为主,作品散见于国内、港台及海外报刊及多种海外作家选集,并有大量翻译作品发表,包括当代美国诗歌和散文。已经出版的作品有:《垂钓于时间之河》、《书时光》、《空杯》、《开花般的瞻望》。

书籍目录

序1
第一辑
葡萄3
水底的郁金香及其他10
观鸟记20
红色忍冬24
蒲公英30
第五大道33
美好的旅途最好不要到达40
旧岁新岁45
一池疏影落寒花50
第二辑
秋天·赵翼·全唐诗57
临睡前,读一篇侦探小说63
在鬼见愁上读《天龙八部》67
会做梦的城市72
回家的N种方式76
延伸80
古董摊上的佛像85
扑克脸89
看姜文的日子95
冈本绮堂、李白和两个梦100
狐狸和兔子关于蚂蚁和石头的对话106
第三辑
风容113
虚构的秋天121
名媛和小姐130
旧物134
中药铺137
往书记141
聚散146
身边书160
几本旧书166
贼鹊170
第四辑
慰情三帖183
对花能饮即君子195
诗不能使任何事发生204
韩国朋友老金220
炭碎230
鲁滨孙的格言236
被鲜花遮蔽的黑暗245

作者简介

本书是一部文化随笔集,主要关于诗词与音乐.诗词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古典音乐代表了西方文化的精髓,将古诗与古乐结合在一起,是作者浸淫在东西方古典文化相互贯通的结果,也是作者将自身的感受转化为文字的结果。诗与乐是相通的,正如东西方文化也能找到共鸣。

图书封面


 一池疏影落寒花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3条)

  •     忘了是因为找哪个作家的书然后顺带买了网页给推荐的张宗子,看完后对理想对人生的思考又穿越了一个维度。这个人学的是生物,但骨子里爱好文学诗词,后来去CCTV让做少儿编导,不喜欢,于是去了纽约,现在也在,好像在一个很大的报刊社当编译。性格内向,喜读庄子,所以散文中的一些见解我很认同。读时看到让心里一颤的话都画下来了,整理如下,与君共勉。“庄子说,人之一生,无论所为何事,行到多远,无论尊卑贵贱,寿命长短,看破生死固然难得,但更重要的,是保持精神的自由。”“我们从一件微小的事物出发,到达的是一个远远超出我们想象的广阔世界。”“鲁迅说,不说的时候,觉得充实;开口欲说,顿时空虚。”“庄子说,每个人都有自己幸福的方式,不要互相羡慕,不要互相轻视。”“不要固执,不要凡事刨根问底,不要得理不让人,不要企图改变他人,不要以自己认定的道德标准要求他人,学会理解最奇怪的事物,学会欣赏与自己距离最远的艺术风格,一句话,学会随便,随便才能宽容。”“生活中所有值得挂念的事都是如此:需要耐心,不能强求,时间会使被淹没的意义逐渐被发掘,时间会使不理解我们的人最终理解我们。”“认识一种花木,和读熟一首词,原本没有差别,比认识一个人简单,不会得到实利上的帮助,也没有约束,不劳神,无喜怒。”“我们此世不能得的,十百千万;我们能得的,一瓢一枝而已。几段文字,几本书,听过的曲子,经行过的疆域,邂逅和擦身而过的人,固然明确存在,其实多是敝帚自珍。他人看了,或不值一笑。阴影和温暖,相对而存在,此心若不能自明,一切便是乌有。”“没有过度的丧失,我们就永远是自己。不求获得,但求坚守。身份,本质,姿态,感觉,全都是与生俱来,何需外物来帮助我们肯定或确认?”
  •     《风容》里有一段谈康有为,“一个高中生自命不凡,以为翻了几本地摊上的读物便是通古达今,我们听了,不过一笑。一个四十多岁的人,还像孩子一样仰天吹嘘不怕唾沫掉下来砸在脸上吗?”(p114)这番话说得稍显过分吧。评人评物须审慎。论史中人,多用史观看。先谈年代。康有为处于十八世纪中期与十九世纪初期,对西方古典理论所知甚少。这是客观因素。但掌握现有知识与中国古典学术知识却并不是不可能的。再谈知识结构。康有为出生于“世以理学传家”(梁启超《南海康先生专》)的名门望族(“至于先生,凡为士人十二代矣”),师从著名学者朱久江(康有为《康南海自编年谱》),自幼饱读诗书,长期浸淫与传统学术,思想,生活当中。《二十四史》《十三经》通读已矣。后谈作为。康有为重要作品为《新学伪经考》《孔子改制考》《大同书》。建立强学会,保皇会。创办《万国公报》《强学报》。推进君主立宪。如上来看,虽然康有为没有突破历史的张力,但在其所身处的年代与历史中的地位,应不至于被作者如此耻笑。读来发现作者对康有为的《大同书》也有所鄙夷。其实康有为晚年对其《大同书》之论也深感自责。“追思戊戌时,鄙人创议立宪,实鄙人不察国情之巨谬也。程度未至而超越为之,犹小儿未能行而学窬墙飞瓦也”(《不忍》杂志汇编二集《国会叹》)作者如此论人论事,未免疏阔。
  •     书事里的心情顾文豪苏轼《和蔡景繁海州石室》一诗有句:芙蓉仙人旧游处,苍藤翠壁初无路。戏将桃核裹红泥,石间散掷如风雨。坐令空山出锦绣,倚天照海花无数。花间石室可容车,流苏宝盖窥灵宇。说的是宋诗人石曼卿任海州通判时,山岭高峻,人路不通,了无花卉点缀映照,曼卿遂遣人以泥裹桃核为蛋,抛掷于山岭之上。一二岁间,花发满山,烂若锦绣,花间足可容车,亦足可上窥天宇灵机。此事之美,全在无心有意之间。山岭高峻,道路难通,景色荒莽,遂思有所点缀,此为有意之举;而以泥裹桃核为蛋,抛掷荒岭,日后花发满山,烂若锦绣,则为无心之美。读书一道,亦如此清美隽永之故事,初始往往不知前路,当此则须有以泥裹桃核为蛋的一份游戏之心,不计结果,直抛掷下去便是,也不必苦思枯等,待其自然生发,或一二岁,或一二十寒暑,花发满山,烂若锦绣之景终到眼下。我相信石曼卿的故事,身为苏轼粉丝的旅美作家张宗子亦必喜爱。从《书时光》、《开花般的瞻望》、《空杯》到新近出版的《不存在的贝克特》、《一池疏影落寒花》,五本随笔集虽然闲话古今评骘中外,要之说的还是读书一事。倒不是说张宗子的读书随笔定有可容大车的体量抑或可窥灵宇的神明,而是说其笔下的写意与惬意,真有石曼卿的一份闲情,我辈读到的是虽是满纸锦绣,细想来全赖当初不避荒寒的守恒用心。不过张宗子的守恒仅在于读书这一爱好,这一习惯。至于所读何书,其自陈“读书驳杂,不能专精”,并归结为因不能“知止”。乐意顺着自己的爱好,如小船顺流而下,何时停何时行,“全在偶然或灵机一动”,愿“以水为榜样”。这是十足的传统文人读书法了,讲求耽玩吟咏,自适其适,不比学究式的淬厉于学却慧根短浅,孜孜矻矻少有所得。苟出其余蓄,发为文章,往往不袭人言,不拘拘于法程,不琐琐于套数,上佳处真可析烦而破寐。即以《寒花》开首一篇为例,说的是葡萄,然牵引甚广,以《酉阳杂俎》“子实逼测,星编珠聚”一语状写葡萄果实之密集,复以曹丕、庾信的葡萄、橘子优劣论申说至少在彼时,葡萄实为中原珍果,且论“津液胜奇”也好过橘子,后以《诗经·豳风·七月》“六月食郁及薁”为据,延及中国自古以来的野生葡萄,其间勾连起早年的童稚趣事,感慨“在那个万物匮乏的时代,在那个觅一本寻常的书难于探骊求珠的时代,它以有限的累累悬垂,带来无限的遐想,使它未成熟前的所有日子都被我们的期待充盈了”,而吐鲁番架下刚摘得的金黄的小葡萄“如此饱满,如此甘甜”,至于那唐诗中的葡萄酒与其说叙写的是葡萄的实况,毋宁说是“拿来美饰现世生活中可能有的超逸部分”,久存不败的葡萄酒品质,让古人不自禁地赋予其仙界的品质。而这品质,“不管是真实存在的,还是品尝者施加的”,都令其“超出了现实的平面”,张宗子至此方笔锋陡转,吐露真言,“我们从一件微小的事物出发,到达的是一个远远超出我们想象的广阔世界”。由葡萄之精微一路迢递至哲理之精微,单从文章作法而言,古人以小见大托物言志的套式,张宗子是极为熟稔的。至于牵连古今,并举中外故实,外加从容出入私人记忆,显然这是一篇思虑极为绵密周环的随笔,而笔下能做到情不与辞俱尽,真是不易。说来奇怪。此前读张宗子诸书,多赏其读书得间的明敏善悟,可《寒花》里的文字即便仍旧说书论文,却不比此前的明澈爽然,依稀包蕴着一层心事。读阿加莎·克里斯蒂的《蓝色快车上的谋杀案》,书中直到三十五岁才因继承遗产而踏入都市、得以让世人欣赏其美貌优雅和非同一般的高度理性的乡间女子凯瑟琳,是“人被外来的因素彻底改变生活,又不伤其固有的品质”的不多的一例,想及“人,没有几个是实现了的。要么天不假年,要么条件始终不具备。大多数人到死,也不是他自己”。多深的喟叹,口吻是崭然的,虽站在远处说话,我想内心深处怕也是同样的不沉静吧;读《鲁滨逊漂流记》,忆念少年时读书的专注单纯,而鲁滨逊的荒岛要义端在“隔绝”,隔绝我们自身的负担,以求剩下一个理想的纯净读书环境,慨叹“我变得很少,是世界变了,生活变了。我的变没能和它们合拍”,这里有一点无奈也有一点骄傲,是骄傲造就的无奈,还是无奈造就的骄傲呢;写“往书记”、“聚散”、“身边书”、“几本旧书”,检点的是当年书事情,捡视的则是从来心情,视书如命的人最难舍难受的自是书之聚散,读过的、藏过的书字字页页都是记忆都是年华,可书事一如人事,一时相聚一时星散,只有读过的,理解了的,从此记住的才能终生莫失莫忘,才是自己的书,与其说这是达观看开的话,不如说这是一句反话,一句充满对书的思念的反话;而故人楚铭的遭遇,让人猛然懵然省悟奥登“诗不能使任何事发生”不是一句修辞,而是一则事实,诗就是诗,诗不能承受的东西不是诗本身造成的,而是我们投注得太多,索取得太多。我至今不知张宗子的年岁。忖度他如今或许多了些斑驳的心事吧。萍踪海外,士生隐约,亦无心探取功名,只是专注自我地读书写作。在书里打点自己的心情,抑或以他人的悲喜为悲喜。写书话,有见识不难,难在这见识里见出自己的性情,所谓情不与辞俱尽,说的就是这个道理。见识初闻,或有惊听回视之感,听过也就听过了,唯见识后的性情,却足以令人含玩再三的,所谓借他人杯酒浇自己块垒。若是单纯说书,单纯抒情,前者不免逞才,后者终究浅露,此点张宗子亦深知,不过当初《空杯》以及本书中的一些抒情短章还是嫌用力了一点,一用力难免吃力,也就做不到一路如水,行于当行,止于当止了。

精彩短评 (总计101条)

  •     有一种散文叫张宗子
  •     在网上看到的一本书,看到过里面的一段话,很喜欢,就买来看了。推荐!
  •     当时在买另外一本书的时候,书里夹了一张小小的书签,里面给推荐了这本《一池疏影落寒花》。首先是这本书的书名吸引了我,因为不喜欢浮躁的东西,这个名字给人一种清幽的感觉,所以莫名就对这本收有了些许好感;另一方面,心想根据我的阅读习惯,当当给推荐的书应该差不了;再者读了一下内容推荐和目录,觉得里面的文章能对我的胃口,最终就买了下来。通篇读下来感觉还不错,等有机会再细读一遍。
  •     第一次认真的看散文,作者的文笔很美,儒雅又随意的感觉,但很多方面想的很深
  •     非常赞的一本随笔。作者爱贝多芬,爱鲁迅,爱唐诗,爱庄子,爱古玩钱币,爱植物……佩服作者的才华,更向往作者曲折丰富的人生际遇,人生这样足矣。 打算找作者的其他书读读。
  •     一般。
  •     书名挺好的,还没仔细看呢!
  •     得此书时,不但没有去过,甚至都不知道光山这个地方;读此书后,不知还能不能有机会再去光山。
  •     封面比文字更吸引我,但文字着实有游走于生活边界的问道
  •     年岁渐长,更愿意把有限的眼力和时间投入到闲情横溢文采飞扬的文字里。而作者笔下的写意与惬意,更让人找到自己的性情。会心之处,比比皆是。
  •     相當之有共鳴
  •     怡情。
  •     很久没看见这种古典文学随笔了,还挺喜欢的,不算辱没了张宗子这个名字
  •     写植物随笔——张好像有专业学习植物学的背景吧,在这本书里,讲自己和几种植物的故事,葡萄、忍冬、蒲公英……写植物就是写植物,认认真真介绍来历、品种、特点。顺着一花一叶,把与此植物相关的历史、文化,结合自己的经历,写到尽头写到微梢。写文学评论——这本书里,没有直接推出解析哪首诗词,而是依据着散文拟定的主题,看似随意地信手拈来相关联的好几首诗词。说自己的故事,到那诗词该出场的时候,信口吟来,也许是古诗,也许是现代诗,也许是翻译诗,而又并不流于说文解字,仅在自己经历的背景里,把这几首诗词的意境自然融入,从意上进行点拨。比如写《回家的N种方式》、《会做梦的城市》,围绕文章主题要旨,视散文内容的需要,自然牵连出相关的诗歌,回家的、关于家乡洛阳的。其实,如此将所引用的诗词化为自己所用,这种气血通畅的背后是对诗词的深度把握。写音乐——在读书感受之中,穿插有听乐曲的感受,作者借助更强的文字能力,对感受的描绘,超过马慧元。可惜这样的篇章不多。不管是说诗歌音乐,还是文化精神,通篇叫人喜欢的是文笔,闲散叙事里自然跳出的句子,具有诗意的点睛功效。散文会因为这些诗的句子,让人品味微笑。
  •     “海有狂心方聚水,人无妙癖不成贤。”还真是这样。这个张宗子与张岱重名,还有些相同点。一个学英美文学的哥大硕士,客居纽约二十余年仍坚持中文笔耕,仍然浸淫于中国古典文化,令人喟叹。
  •     人最终是在自己的想象中上路,并义无反顾地走下去的
  •     还不错,速度也快!货到付款!
  •     至少可以放松地呼吸,慢慢吞吐文字,丢掉烦扰,被阳光浸润。
  •     张宗子应该说是我们这代为数不多的散文家,特别是他现在人在纽约,写作没有任何功利性,能够潜得下心来,读书写作,实在难得。这本书都是作者在学术和思想上的体会,旁征博引,纵横捭阖,充满着人文的气质和深厚的功底,令人心旌神摇,美不胜收。非常喜欢作者垫底的一篇文章《被鲜花遮蔽的黑暗》,可以说是本书的点睛之文,值得留存细品。
  •     也许是因为所写的内容并不令我感兴趣,拖拖踏踏看了许久,感受不多也不知如何评价,最初被书名所吸引,内容比较散乱,也没能看出所谓的形散神不散,语句也并不吸引人,大概也就这样吧
  •     收到好些天了,确认晚了。还没看,看后追评。看上去很不错的。
  •     爱书之人的精神传记,活着平静精致。
  •     选出来的文章差距太大。序、一池疏影落寒花、秋天·赵翼·全唐诗都是神作,其中序还是分量很重的作品,诗不能使任何事发生、鲁滨孙的格言写得让人唏嘘。但是弱点也很明显,往书记、聚散、身边书、几本旧书太流水。这还不是最可气的地方,还有多篇文字中间有明显断层,一篇文章像是几篇拼合的。
  •     有庄子的淡 又兼具对细小物体的完美观察力 文字排列方式也动人 赞!
  •     适合慢慢翻看,静静品读。
  •     适合当枕边书!!!!!
  •     整体还可以,有些论断草率,但作者毕竟随性,文风清淡。
  •     可以好好拜读一下了!
  •     张宗子的又一本散文随笔集,多半内容还是离不开读书,无论正书闲书,笔下依然清雅风趣,另小部分的闲情花鸟小品读来也颇显不俗功底,是一个很有素养的人。
  •     帮朋友买的,不错,很好看
  •     看花诗在只堪悲,泪水中还有吸引人的
  •     不过不失 亦是可贵
  •     【不明觉厉】最好的注解
  •     张宗子行文温适秀雅,非常喜欢的散文作者之一。
  •     正版书籍,非常好,速度也快
  •     棒
  •     好看呢~文笔很细腻温和。我可以摘抄很多句子
  •     非常不错的书,很有见解的内容。
  •     很有文学内涵的一本书,挺好看的。
  •     太尴尬了,读到206页——整本书的五分之四,才知道作者是男的……我一直以为是中年女子的絮絮琐语= =
  •     人生是如此炽热的存在。却又拥有修篱种菊的心态。
  •     儒雅的文字,淡定的心态
  •     张宗子 的调调总是看完心里很舒服
  •     封面完好,还没看,总体还不错,好评!
  •     我们此世不能得的,十百千万;我们能得的,一瓢一枝而已。几段文字,几本书,听过的曲子,经行过的疆域,邂逅和擦身而过的人,固然明确存在,其实多是敝帚自珍。他人看了,或不值一笑。阴影和温暖,相对而存在,此心若不能自明,一切便是乌有。
  •     我喜欢的文风与笔调,适合晚上在床上阅读。
  •     散文,主要讲张宗子的读书生活
  •     包装完好,但还没有来得及读书,读完再评内容吧。
  •     没仔细看。
  •     通篇下来最爱这一句:学会随便,随便才能宽容。
  •     洛阳是一个会做梦的城市
  •     在情绪最容易波动的晚上看一两篇张宗子的文章,总觉得平静很多。
  •     有点忧伤,有点落寞,有点让人忍不住翻一翻。。。
  •     起初是因为在尾微博中看了这本书中的一段文字而喜欢上的,买下后看到实体书时就更加喜欢了,总之是不错的一本书值得下手哦
  •     小文人气
  •     他的文字爱了多年,从不失望。
  •     读书人的事,文字不错。
  •     多看限时畅读读完。张宗子的文字和想法都是我极喜欢的那一类,所以他的每本书,读来笔记都尤其多,恨不得整本都摘录下来,而后对着日日研读、细细揣摩。
  •     2015年第125本:三星半,不及《书时光》。于熟悉处洞见陌生,于细微处照见惊喜,张宗子笔下的这些文字,是劳瘁奔走、消磨于车尘马迹中的清静自持,它们赋予琐碎的日常以意义, “在尘劫纷纭中,仍有力量,以最初的姿态幸存”。
  •     买书时被名字吸引,看进去才知道是本值得收藏和学习的好书。作者的底蕴深厚,文字的含金量高。真好!
  •     宗子兄是我的博友。从他的《书时光》等书一路读来,具见他脑袋里装的知识真是有些惊人的广博。这本书里的内容好些已经在他的博客里面读过了,虽说电子时代,但像我这样的老古董,还是宁愿守着一册纸质书,炉边灯下,慢慢的啜着一盏清茶,慢慢的浸润这一缕书香。
  •     假如我承诺而无力恪守,我不如从不承诺。假如我获得而无力消受,我不如从不企求。锦绣的衣袍太重,我不如赤膊袒卧。黄金的冠冕太硬,我不如科头髡发。群兽步出幽深的丛林,是为了倾听。假如我不能感动于那乐声,或将陷于过深的感动而不能自拔,我不如仍旧在穴中,重温昨日的残梦。那施我以一切我所恳求、我所珍爱、我将因之而无往而不在心之狂喜中的人,我将背离你的影子而远逝,我恍若一步步趋近而实则白日惊飙一般毅然决然地远逝。假如我连记忆也觉得太多余,我不如从无记忆,更要从根本上剜去那记忆的因。 在多少个无眠的夜里 我一遍遍的默念这些句子 心里五味杂陈 我是个情绪太不稳定的人 会莫名大笑 也会突然大哭 我想我不是个好姑娘 在这一刻 我还是想一遍遍的朗读这些句子 仅此而已
  •     速度很快。很好。
  •     从书中序可以看到作者的文采 三联的书无论封面设计还是排版印刷都不错
  •     很适合休闲看
  •     特别好。。让我觉得心灵得到了宁静
  •     喜欢这种调调的文字~
  •     这部书还是很不错的哦
  •     确实是闲适的随笔,但多数篇幅个人不是很感兴趣。比较喜欢的是《鬼见愁上读天龙八部》那篇,关于早早地到机场里候机时读书最合适这一点,实在太妙1
  •     有那么一点东西
  •     喜欢张宗子的文笔,书不错!
  •     秋日有风午后
  •     文笔大好
  •     整本书看上去很精致,方便携带的阅读。
  •     是喜欢的那种,淡淡的思绪
  •     文笔还是很好的,一种生活态度
  •     内容好 包装好 纸质好
  •     安静读书的时间,你在哪儿呢?
  •     我的妈呀太对胃口了关键是这位先生也要把梦境记下来简直找到知音了! 后半部分感觉气力不足。
  •     很美,喜欢!
  •     这是一部文化随笔集,主要关于诗词与音乐.诗词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古典音乐代表了西方文化的精髓,将古诗与古乐结合在一起,是作者浸淫在东西方古典文化相互贯通的结果,也是作者将自身的感受转化为文字的结果。诗与乐是相通的,正如东西方文化也能找到共鸣。
  •     封面相当优美。希望文字也如此。
  •     很赞的散文集,看了介绍和序果断下单,内容也没让我失望
  •     感觉很学术,内容多。谈冈本绮堂那一篇很喜欢,尤其是说写开了街景风物的话简直就像一篇张岱一样,真是很好的联想,觉得贴心且有趣。【真羡慕在图书馆工作的人啊】字里行间有非常通透的情怀
  •     书的名字很有意境,还没来得及看
  •     有些写梦什么的实在喜欢不起来,云笼雾罩。其他文章都好
  •     因为一句话买下这本书,整体作者的思想还是备受推崇的,只是有些东西读起来还是晦涩难辨。带有理性主义色彩的文章往往很难得到我的真正认同感。
  •     感觉这本没有安徽教育的《不存在的贝克特》好。
  •     作者的文字读起来很舒服,喜欢
  •     “我们从一件微小的事物出发,到达的是一个远远超出我们想象的广阔世界”整本书都围绕这个核心要义,见微知著,到达庄子追求的“精神上绝对自由”之境界;知天命的气定神闲,洞察世事的悲观沉郁,笔调落落,典故穿插得不着痕迹,闲情偶记却很少见个人生活隐私,似乎在绝口不提间,有细密而繁复的无限心事,很有大家风范,很多文字也贴合我的心境,只是看着这些文字越发觉得人生的确在等死而已。
  •     慢慢品读,是好书一本
  •     当我们有意和过去拉开距离,和一件值得记忆的往事拉开距离时,它唯一意味的,就是我们自己的改变。我们从来就不能告别往事,我们只能告别自己。
  •     张宗子的文章很独特,有士大夫的流风余韵。
  •     最喜欢的大学老师的最喜欢的散文家。。唉我就是偶像崇拜==。还不错啦,内容很是雅致,反正我各种睡前看高铁看啊。。装帧神马也很喜欢,小小一本很是讨喜。。。。。其实我有点点介意这个书名==、总之是我俗了~~~~(>_
  •     于细微处探寻生活,街巷转弯处的花影,雨天咖啡馆带给心灵的安逸舒适的感觉,记录这些心绪波澜,丝毫不乏味,反而感动于与作者相似的心灵共振;对书不离身的“病态”,各个场合与作者内心也十分契合,写出我心;没有见过面,也没提过问,就已经给出不自知却已然存在的困惑的良方,洗了个通透澡的感觉,包括最后关于自我坚守的执着,再次重合,很有些忘年交的感觉;至于那些不时穿插其中的古代趣闻、故事,锦上添花,更添妙趣,增长见识;深夜挑灯夜读一二篇,心境疏朗;不忍卒读;话语俏皮,但总能看出其中的真挚,作者总给我一种老头的感觉;封面素净端庄,书名在书中有出处。小半年读完,决定继续读作者其他书。一放假,读书节奏就慢下来,就如书中所说,书少读得认真,自有其好处,在学校读书过于求数量了;最后一页启发看历史书。
  •     挺好,挺好,挺好,挺好,挺好,
  •     挺好的,写得不错。
  •     和《书时光》一脉相承。张宗子文章的好处就是晓畅流利且不造作。
  •     耗子有时候写的东西的感觉跟他很像
  •     对汉语爱到极致,落笔谨慎,韵味深长,此宗子不逊彼宗子。
  •     帮朋友买的,好不好我也不知道,名字都是挺文艺的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