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画记

当前位置:首页 > 文学 > 中国现当代随笔 > 读画记

出版社:福建教育出版社
出版日期:1970-1
ISBN:9787533453114
作者:钱红丽
页数:133页

章节摘录

  季节走到晚秋,正值木芙蓉花期——合肥的护城河畔,公园临水处,居家的老式庭院里,处处可觅芳踪,主旋律一律红白互间,翻卷着,又含蓄着,似乎合不得全部打开自己,宛如隐而不发的心事。  芙蓉花开的时候,又怎能不写写赵佶呢?  每看见他的《芙蓉锦鸡图》,都有温暖的回忆——乡下人家嫁女儿,抬过来一床床喜被花团锦簇,上面绣的正是赵佶这样的芙蓉锦鸡。小时候不大识得花鸟,一直把木芙蓉误认为牡丹,将锦鸡当作凤凰。错误的记忆不打折扣,一样温馨。在乡下,无论婚丧,都一样当喜事来办,无论新床上,抑或棺木上,覆盖的一律是团花的锦被缎面,荡漾着中正平和的古风,一如赵佶的画,都是一脉贯通的,这一脉也长,一径流淌了千年。十一假期回小城参加弟妹婚礼,顺便见着了从枞阳乡下赶来的叔伯姑婶们;饭桌上,二伯忽然轻声告知:你二娘不在了……我恸一下,不知如何安慰。听我妈妈说,患癌的二娘不顾晚期疼痛躺在病榻上,依然吩咐家人应该买回多少串小鞭炮在送她上山的路上放……我惊愕不已,不及花甲之岁,明知大限迫近,却仿佛与她无涉,竟有如此从容之心,像是吩咐别人的后事?到后来,终于明白,那是源于乡下的他们对于生死的一贯通达,把死亡看成了一场远行,也就是所谓的中正平和吧。  赵佶大号宋徽宗,若尚在,我算了一下,到今年,怕也有873岁了。其实他是短命的,比我二娘的年岁还短,仅活了53岁,在靖康二年,被金兵俘获,死于五国城。这个人虽治国无能,但对于书印字画倒见功力,历史上与他一样著名的文人帝相还有一个李煜,都没有什么好下场。  继续说赵佶的画,他是真的把厚朴粗拙与精工细丽紧密团结起来的好模范,一如昨夜余温,厚道有力,涸染着绵延的古意,恍如始终留存在我记忆中的喜被,古风犹存,最浓烈的披花着色,红也红得方正热闹,绿却绿得意境参差,同时又不失骨子里的中规中矩,是可以拿手指去触摸的可亲可怀,甚至是贴于脸上摩挲的百折柔然。锦鸡歇在芙蓉的花枝上回首斜望,晚秋的光摇摇欲坠,锦鸡美丽异常的长尾羽直曳到地上去,我们似乎看见了秋风轻轻吹过——春天的风一直是浩荡的,长驱千里万里,而秋风始终是有着情怀的,多姿摇曳,细碎,节制,又绵延不绝。画面右上方,两只花蝶翩跹,仿佛两支深秋的哀歌晚唱,其他的都成了蛹埋在地下,只有它俩犹如梦里生动的呓语划破静夜良辰——这么一直看过去,这幅画始终透着一股富贵华丽气,可是,不要灰心,再看右下角,竟塌着肩斜立了一丛菊。菊是白菊,乡野里最普通的族类——正因为有了这一丛菊,便破掉了原先的富贵气,一下变得平和简朴起来,所谓逻辑学上的不破不立。画右空白处有诗题:秋劲拒霜盛,峨冠锦羽鸡;已知全五德,安逸胜鬼管。引用别人的话说,就是“诗发画未尽之意,画因诗更显圆满”了。底色是黄的,这种黄,既不是璀璨的银杏黄,又非艳嫩的柠檬黄,倘要一定为它命名的话,那也只能是岁月之黄。  这一年观画,自宋元明清这么一路看下来,老画如枯藤昏鸦,其底色似乎普遍带有这样一种特殊的岁月之黄,都是时光的淬砺洗礼,所以古意凛然,看久了,人不免有些暮气,格外不想说话、动笔,于是,从冬写到春,再从春到夏,转眼又是深秋,依然没有收梢的意思。时间真是美人的脸,禁不起揉搓拿捏,便独自荒芜凄凉起来,更多的时间叠在一起,就成了岁月。每遇到“岁月”这个词,就想起吃石榴,享用着甘美的汁液在舌尖翻滚的短暂,转眼又见苍老干瘪的籽粒,尸一样躺在果碟碗盏里。  到了《腊梅山禽图》这里,赵佶顿时收起富贵华丽的笔融,明显寥落消瘦起来,文人画风显露无疑。大片留白过后,虬瘦的斜枝上略挂梅花四五六七朵,白得惊心耀眼,隔着八百多年的风烟雨尘,仿佛依然闻得到清洁的寒冽之气,宛若一种内在的精神在空气里回荡共鸣。  在赵佶的多幅花鸟中,情有独钟《芙蓉锦鸡图》和《腊梅山禽图》。可是,后来涉猎资料,偏偏谢稚柳先生将这两幅做了剔除,鉴为伪作,相当扫我的兴。史上一直盛传伪作之说,且各据一词——盖因赵佶在位时,广收古物书画、扩充翰林图画院、网罗画师之故。我这个外行一直少信多疑,且小人之心地认为,持伪作论的人大约是欺辱赵佶的“皇帝身份”罢了——赵佶治国无能,后为金兵所俘,跟李煜一样吃尽苦头。可是,一个人可以受苦,但不能受欺辱。历来最高行政掌官的民生总结报告皆出自身边高级文秘之手的现象昭然若揭,但个别如马英九之流的施政演说,相信应该出自他的亲笔,因为他曾经就是蒋经国多年的高级秘书。

前言

  看徐渭的印刷品,觉得放纵。有一次我见到他的《墨葡萄》真迹,徘徊良久,觉得他能收敛。上乘的艺术,都是能收敛的。或者说他画着画着,放纵起来,但猛一惊醒。这猛一惊醒就是收敛。  归在徐渭名下的赝品太多,八大山人的赝品或许更多。  徐渭的画一瞬间有将军态,八大山人的画即兴里有疯僧意。中国画是心迹画——它是一次完成的,甚至迅速。不像画油画的塞尚那样可以反复减弱或加强。徐渭和八大山人能在一瞬间与即兴里迅速地到达深度,这就是我说的“不慢之慢”。中国画的精神是“不似之似”,中国画的深度是“不慢之慢”。  虚谷的作品我看过一些,也去过他坟头祭拜,可惜他的赝品多如牛毛,所以我惘然得紧。  如果我们不去考究徐渭、八大山人和虚谷的真迹赝品,只作为一种徐渭艺术、八大山人艺术和虚谷艺术来加以观照。

内容概要

  钱红丽,又名钱红莉,七十年代出生,安徽枞阳人,九十年代初开始写作,出版有《华丽一杯凉》、《低眉》、《风吹浮世》、《诗经别意》等,现居合肥,供职于《安徽商报》。

书籍目录

序 不似之似车前子自序 与时代保持距离钱红丽上阕被误读的唐寅芙蓉独自芳纸上影,身外人笔底明珠无处卖——我看徐渭从朱耷到八大山人用情笔墨之中,放怀笔墨之外人生从61岁开始——我看郑燮虚谷的猫真肥哪见文字锅里煮回到本原——以《护生书画集》为例李苦禅的烟火日常仕女青与修女白——关于林风眠潘玉良的两级台阶一生半累烟云中——作为职业画家的陆小曼中国年画中国刺绣中国木雕下阕比亚兹莱的审美颠覆海子的瘦哥哥——凡·高列维坦的圆舞曲苹果绿的夏加尔邪与媚——关于浮世绘风的画家中岛洁珠蕴椟中,有宝光外熠东山魁夷的梦幻和虚无从柔软到巫气她的画在流泪——重读弗里达

编辑推荐

  梦幻有着一种摄人心魄的力量,它并非来源于灵魂的虚无,更多的则是不安。人在美面前,都会有隐隐的不安的。东山魁夷笔下的自然就是要让人不安的。人在自然面前,都有敬畏之心。到东山魁夷这里,我们终于明白自然何以让人产生敬畏之心——它太美了,像好日子,总叫人担心它的短命它的转瞬即逝——归根到底,是人的局限,和面对美的挽留之心。  ——钱红丽

作者简介

奇画共欣赏,疑义相与析。《读画记:钱红丽读画随笔》为女作家钱红丽的读画随笔集,评画论人,随性自然;谈中论外,才情尽显。出入古今令人叹其广博,飘然物外令人叹其超脱,有时华丽毕现,有时点到即止,笔底流露出来的那种人性的骄傲更使人折服。

图书封面


 读画记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2条)

  •     相比众多专家与糙汉写的晦涩乏味的艺术评论,我更愿意读些女性作家写的一些艺术随笔。女性终归要感情细腻些,因此更容易被触动,也更容易触动别人,况且女性的自觉意识更强一点,脸皮也薄,要是铁了心要写这类文章的时候,通常早就练就了一副好笔杆,然而钱红丽女士应该算是一个例外,所以这本书恐怕仅仅是艺术市场集体爆发的趋时之作。我想,若是这本书最近才截稿的话,里面恐怕还得添上一篇张大千,其巨幅绢画泼彩作品《爱痕湖》在今年春拍中排出了一个多亿,无论新闻性和市场卖点都已足够,不知钱红丽女士和其出版社是否有些后悔自己的操之过急了呢。整本书唯一的好处是不会耽误你太多的时间,因为文中的废话占据了相当大的篇幅,言之有物的段落乏善可陈,文笔也俗不可耐,一个字一个字地读绝对是对意志的考验,若你不是非要给精神上大刑的话,那么随手翻翻然后送人恐怕是最好的选择了。玩艺术和写文章(文学也是艺术)有相通之处,都有两怕,一怕顺了拐,二怕靠了色儿。你要是不明白什么意思的话,那么我教你个最简单的办法,你看我写的这篇评论,这就叫顺了拐,回头再读下钱红丽的这本书,那个叫靠了色儿。这里单说钱红丽女士,她的这个色儿靠哪了呢? 靠的是须兰(怎么像骂人)的那本《黄金牡丹》,基于我对《黄金牡丹》不下十遍的阅读,这个判断钱红丽女士应该能够接受并且承认。须兰的小说和随笔袭的是魏晋风骨,在当代作家中几近唯一,下笔险峻清冽,在我不算宽泛的阅读面里,尚未见到谁还有这等禀赋,男女作家都算。无法确定她是否有抄袭的嫌疑,因为书里有几句话十分之相似,我愿意相信她是实属无心, 就像他人之物寄存自家久了,通常在直觉上会视其为己有,这是常见的误会,而通过钱红丽女士的文章,可以肯定她是免不了这个俗的。中国传统文化中,不光书画这一枝儿,皆讲究韵和境,付诸文字,更不例外,首先这个韵就很难还原,把画上有啥描述一遍后再加点小评论小感慨,那是最初级的写作,不能叫艺术随笔,得叫说明书,说专业一点那叫图注。画中之远山近水,泼墨留白只是工具,为最后或最初的那个韵服务,而中国传统艺术所有的感染力皆是由这个韵所带来,没听谁夸中国水墨时说:画得可真像!那是写实主义,跟中国没关系。而境比韵还要高出一级别,大抵是物我两忘或天人合一那个程度,想象里该是另一番洞天,只容得下作者孤独的自喜,然而这自喜中又有万千气象,只是难为他人体察。像绝世高手,一花一木皆可为利器伤人,却又不动手,任凭月黑风高杀机四伏,也熟视无睹,从容得近乎奢侈。八大山人晚年的画作、弘一法师的书法,皆在各自的境中,纵是枯笔瘦墨,也难掩风神朗朗。得肯定钱红丽女士确有见识,然而更得肯定的是其见识之有限。她只知竹木牙角琴棋书画向来为文人雅士必修的八门功课,仿佛不如此便是俗流,殊不想这畸状的误会让历代名士受尽身后之累。本意想隐,结果却反时光的越隐越现,直至成了今人的话佐料,也未见罢休之势。可叹古人的风雅至今已成了工具,附庸者非但无视东施效颦之嫌,还沾沾自喜,视做常态。
  •     棉白色的书衣,随意点染的几只小蝌蚪,嬉戏在一袭红色的荷花影子周围,欢天喜地。——这是我对钱红丽的读画随笔集《读画记》的第一印象,心中忍不住地喜欢,没有片刻犹豫,便掏钱买下。后来才知道,她其实师出有名,取自李苦禅先生的《荷影图》。诗词书画,从来都是中国文人内心不曾放弃的精神皈依,可清心,可静心。从这个意义上讲,那一幅幅笔墨,其实也是笔者内心深处无法言说的隐喻。钱红丽显然明白这一点,所以,她说徐渭的画一瞬间有将军态,八大山人的画即兴里有疯僧意,唐伯虎山水人物里两只耳朵是支棱着的……这话意味深长,原来那些简单的笔墨线条里竟也隐藏着丰富多彩的内心世界。整本书里,作者以自己的人生体验,不仅为我们解读了郑燮、潘玉良、林风眠、丰子恺、石涛、齐白石、沈周、赵佶这些中国画家,还把比亚兹莱、凡高、列维坦、夏加尔、欧姬芙、东山魁夷、高更和弗里达这些非专业人士不易接触到的外国画家一一呈现在我们面前,除此之外,还有中国年画(包括中国刺绣和中国木雕),以及日本的浮世绘。本书的编辑还非常贴心的为读者准备了大量的画作配图,让读者可以在阅读中去一一印证作者的精妙解读。当然,让人略感遗憾的是,那些画作的印刷用纸稍显低档,抹杀了那些名作的神韵。但当下日渐萎顿的阅读市场,出版方得考虑成本,所以,读者不可能要求更多,不是吗?人们常说,艺术是相通的。钱红丽说本书是她40岁前的一个总结,她在本书的序言里感叹,如果说文学是传说中的上帝的话,那以她有限的人生体验去读他们的画,生命仿佛又打开了另一扇窗口,拨开明亮的光,似乎看见一条离上帝最近的路。在安徽散文圈,素有“二红”之说,才女钱红丽如风光霁月,卓尔不群。受囿于阅读习惯,钱红丽的文字我算是读得比较多的。能够明显感受到她文字的变化。车前子说她的写作又有进步,“不像过去那么姹紫,那么刻露,但激情并不损少。”确实,时光,有时候真的能改变很多东西,包括你的脾气,你的人生态度,甚至你的文字风格。年轻时的钱红丽(当然,现在她依然年轻)就像止庵评论胡兰成:仿佛不甘寂寞,着意要引得读者叫好。如今年岁大了,渐渐平静了些,反而更喜欢周作人那样平实冲淡的文字。我是在每天下午陪女儿弹琴的间隙,慢慢翻完这本《读画记》的。对我而言,读书不完全是为了学知识或习掌故,有时也为体味一种生命的从容,体验一种心境的澄澈。滤除了虚浮矫饰、沉淀了烟火之气,那一幅幅画仿佛有生命的风物,让人有一种澄明亲切之感。很久之前看过齐白石的一幅画,内容已经印象模糊,题画语却让人难忘:“细思往事,历历如在眼底。”这是一种老人特的淡定与从容。闲暇的时候,泡一杯茶,翻一翻画册,听一位小女子在哪里喃喃絮语,也是一种愉快的精神享受。(《读画记》,钱红丽,福建教育出版社2010年2月第一版,26元)

精彩短评 (总计19条)

  •     虽然是随笔也可以很好地让青少年艺术初学者掌握绘画背后的一些深意
  •     感性多于理性
  •     一如钱红丽所有的书,心思细密,丰富,临睡前读一篇很是享受。
  •     文笔不错,格局狭窄。
  •     钱红丽的书读起来如行云流水般很是清新爽眼,只是有些书断档,遗憾!
  •     最后的眼泪,留给弗里达。
  •     下大雪的夜里,心是很空很空的。只有知己好友的探访,围炉边嬉笑浅酌才能打退这寂寞。所以“孤山雪后坟”,我完全理解。
  •     读画一定要结合画者的身世吗?他的身世就一定是他的心吗?这类笔记看着都有些新鲜但又都很陈腐。
  •     从低眉就开始关注钱红丽,到这本读画记,还是喜欢
  •     这本由点不给力!
  •     最初读钱红丽的字是无意中在书店买了一本《低眉》,让人喜不释手,之后陆陆续续在《散文》看到她的字,那种冷静、峭峻,别出心意,却不勉让人心生共鸣,一个特立独行的女子。
  •     这是钱红丽迄今为止最好的一本随笔,已经逐渐看不到小我,观照着更广阔的世界——人心。她虽不是画家,但从她的慧眼看那些画、那些画背后的人和心情,真是——不似画家,更似画家。
  •     评价两极,借用车前子序文一句话寻个原因:不似之似。贬的以为不似,褒的以为似,其实就是不似之似。个人的眼,各自的笔。
  •     并非严肃的艺术评论,只是作者看画多年的一些感悟,有些是老生常谈,有些却非常有新意,联想翩翩。对我这样的初涉者还是颇有启发。
  •     对书画雕塑之类实在提不起兴趣,尤其是各种抽象后现代之类的神奇派别。幸好这本书不是读画而是读人。以及发现了作者身上颇有一种我不大喜欢的文人书生气,这个指的是一味崇古崇尚自然觉得科技发展让人没有灵魂,作为一只科学猫我不大喜欢这种不知道感恩(现代科技)的思维方式。
  •     这本书是我在一份报纸上看到有人推荐就买了,我是个不会欣赏书画作品的人,常常听人说好,自己却觉得不过如此,而却不知好在何处,但看了这本书之后有种豁然开通的感觉,原来书画如人,是人的内在的呈现。
  •     朋友很喜欢她的书
  •     书买了很久一直塞在那边的书架下面,想起来读,顺便浏览一下他人的感受,居然两极分化的那么厉害。其实,没那么糟糕,当然也没那么优秀。不是扬之水先生那般的“画中看物”,严谨扎实,丝丝入扣;只是于看画的时候顺便聊聊画家以及自己,也还可以的。
  •     第二次从当当买书了,这次很满意!第一次的书旧且破,所以很久都不敢从当当下单了。一直很喜欢钱红丽的文字,可惜其他的几本书都一直没货,如果有货会全买回来的!希望当当快点补货啊!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