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须弯腰拔草到午后

当前位置:首页 > 文学 > 中国现当代诗歌 > 必须弯腰拔草到午后

出版社:河北教育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3-8
ISBN:9787543451018
作者:小海
页数:296 页页

内容概要

小海,出生于1965年5月,江苏海安人。南京大学中文系毕业。现居苏州。1979年开始写作。在海内外发表诗歌千余首。诗选入过百余种选集,被译成多国文字。

书籍目录

自序
村子
拖鞋
狗在街上跑
咖啡馆
李堡小镇
有或许无
楼兰
给小微微
岁月的花朵
屈从
我的生活
必须弯腰拔草到午后
田园
天光
北凌河
父亲的宣言
自我的现身
发现
父性之夜
场记
精神病院访客
像春江
伙伴
在江阴
一去不返
失传的,沦

作者简介

一段从男孩到男人的心路历程,一本关于成长的记忆的碎片。打开书卷,校园之气氛迎面扑来,说不完的清净,道不尽的纯真。本书收入了诗人小海的代表作,其中《村庄》、《田园》和《北凌河》等系列组诗曾在诗坛引起广泛的影响。

图书封面


 必须弯腰拔草到午后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3条)

  •     必须弯腰拔草到午后,儿时的记忆依稀浮现:男孩,女孩,田野,阔空,那个暖洋洋的夏季,时间在欢声笑语中流逝,在默默弯腰中转身,在长长地垄中蜿蜒。一片片田园,一篇篇诗篇,思绪总在流转,情感总在流淌。小海的言语中,诗歌在进行!
  •     附: 小海《读诗》 在一个早晨我读到你的诗我想你现在正走回家走过一片木栅栏推开花丛你宁静的家里没有外人你妻子一个人坐在窗前她此刻已放下手上的活计是听到你的脚步声还是在回想那爱恋的日子那扇门早已让风吹开窗户一尘不染诗人站在门外这情景让我热泪盈眶我想看清诗人的面容可诗人此刻已经进门可诗人此刻已经把门关上1986年见于诗集《必须弯腰拔草到午后》,小海著,河北教育出版社,2003年8月第1版,第208页从各个角度而言,这首《读诗》,更像是一篇诗化的读后感,像李森所提倡的那种“诗性的批评”。《读诗》所批评的对象是一首可能是虚构的诗,其主要部分则完全是作者的体验与想象,这种批评方式所起到的效果甚至比死板的、逻辑的术语堆砌还要富有生命力,更能明晰地传达一种别致的审美效果,这比一些用单纯而枯燥的词语来形容一首诗的所谓艺术特点要生动、透彻很多。谢有顺在《批评与什么相关》一文中指出“我发现,最伟大的批评,都不只是文学现象的描述或某种知识背景的推演。”在列举了本雅明评波德莱尔,海德格尔评荷尔德林等例子之后,他又提到“可这类文字(上述例子)的最大特质是饱含了探查存在的热情,批评家更多的是与批评对象之间进行精神上对话,借此阐释自己内心的精神图像,对美的发现,以及对未来的全部想象。”回观《读诗》这首小诗,我们似乎也可以有类似的感觉,在这个意义上讲,《读诗》是一篇诗性批评作品。前文曾提到《读诗》是一个具有双重结构的艺术模型,其实《读诗》的双重结构不仅体现于诗歌内部,而且还映生在诗里与诗外。因为当《读诗》的读者读到这首诗时,又何尝不会想到诗中的“我”就是读者自己,诗人“你”就是《读诗》的作者小海呢?所以诗中“你”、“我”的复指性与多义性构成了《读诗》诗内与诗外的双重结构。它使人难以断定究竟是谁在读诗,究竟是谁拥有这样一份温馨的感觉。诗内的双重结构与诗歌内外交融的双重结构使读者直接感觉到自己就如身临其境一般,体味着两首诗(很可能只是一首),并为那种温馨的景象感动地热泪盈眶,最后虽似是不得其主旨,但已有绕梁三日般的值得长久回味的美感,而要知道:美,就意味着一切。那么,到底是谁在读诗?在读谁的诗?看来这种种疑问的答案并不是某个明晰的个体,可能是小海,是我,也可能是你,总而言之,是我们每个拥有那份温馨感觉的人。如果回到本文开篇的那个话题,这个双关的问题似乎可以这么回答:请不要问到底是谁在读诗,只要还有人在读……是啊!面对如此疯狂迷乱的巨大的世界机器,面对那冰冷的钢铁工业和残酷的商业经济,面对贫血的大地和与大地一样赤贫的人民,面对即将崩溃的价值体系,只要有人在读诗,只要那首诗能重新唤起我们尘封已久的人性,能带来令我们“热泪盈眶”的温馨与诗意,那么,我们可以流着幸福的泪水向无情的时间宣告:阳光之下,一切都是新的。这个世界如此美好,活在其中,我无比自豪。《读诗》给我带来的体悟不仅仅是上述这些,当我为那木栅栏、花丛、风和窗户感动的时候,这幸福的感觉让我想起1980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波兰诗人米沃什的一首诗,我也非常愿意用这首诗来作为本文的收尾,因为我相信:在这个世界上,一定还有人在读诗,一定有那么一种温馨的感觉长久地停留在你我心中。诗是这样写的:如此幸福的一天。雾一早就散了,我在花园里干活。蜂鸟停在忍冬花上。这世上没有一样东西我想占有。我知道没有一个人值得我羡慕。任何我曾遭受的不幸,我都已忘记。想到故我今我同为一人并不使我难为情。在我身上没有痛苦。直起腰来,我望见蓝色的大海和帆影。小石2005年3月18日~3月22日注意:本评摘自本人(小石leoster)评论小海先生《读诗》一诗的习作《到底是谁在读诗》,转引请注明出处与作者,谢谢合作。
  •     没有华丽的语言,朴实但灵动,就像朱自清的《背影》,场景描写细腻,就好像温润翡翠,没有呐感型感情的夸张表露,诗人的想象配合着场景的选取,极具震憾力。“皂角树,在咸涩的低地生长仿佛从我的胸口裂开北凌河,还能将我带去多远从溺死孩子的新坟上……皂角树”。细细品味下,有些感动,有些领悟。

精彩短评 (总计12条)

  •     小海的诗值得慢慢品味。
  •     爱不起来
  •     喜欢从文本出发的细读,,
  •     经常会读读,有熟悉的田园与村庄。
  •     温暖的诗歌,朴实的诗作。
  •     “早起而孤小的雾,忍受悲哀”“浪子啊 你前世的罪孽今生不再重犯 像那涉河的白象永不会退转”“她们都一样大,但不会同一天死去”“她是乐观、完整而平静的母亲 从不是陷入未明和漩涡之中”“失去的仅仅的一些白昼、黑夜 永远不变那条流动的大河”“就让我做只小皮球吧 让我的女儿越拍越高 或者做只小鞋 穿在她脚上满世界走”“男孩和女孩 必须弯腰拔草到午后”“野鬼伎俩千般有尽,兀自不闻不睹无事”“我问他们分工是否有别,他说都是修行 此生若不了道 将披毛戴角作兽牲重回一遭”
  •     必须弯腰拔草到午后,儿时的记忆依稀浮现:男孩,女孩,田野,阔空,那个暖洋洋的夏季,时间在欢声笑语中流逝,在默默弯腰中转身,在长长地垄中蜿蜒。一片片田园,一篇篇诗篇,思绪总在流转,情感总在流淌。小海的言语中,诗歌在进行!
  •       附: 小海《读诗》
      
      在一个早晨
      我读到你的诗
      我想你现在正走回家
      走过一片木栅栏
      推开花丛
      
      你宁静的家里没有外人
      你妻子一个人坐在窗前
      她此刻已放下手上的活计
      是听到你的脚步声
      还是在回想那爱恋的日子
      
      那扇门早已让风吹开
      窗户一尘不染
      诗人站在门外
      
      这情景让我热泪盈眶
      我想看清诗人的面容
      可诗人此刻已经进门
      可诗人此刻已经把门关上
      
      1986年
      
       见于诗集《必须弯腰拔草到午后》,小海著,河北教育出版社,2003年8月第1版,第208页
      
       从各个角度而言,这首《读诗》,更像是一篇诗化的读后感,像李森所提倡的那种“诗性的批评”。《读诗》所批评的对象是一首可能是虚构的诗,其主要部分则完全是作者的体验与想象,这种批评方式所起到的效果甚至比死板的、逻辑的术语堆砌还要富有生命力,更能明晰地传达一种别致的审美效果,这比一些用单纯而枯燥的词语来形容一首诗的所谓艺术特点要生动、透彻很多。谢有顺在《批评与什么相关》一文中指出“我发现,最伟大的批评,都不只是文学现象的描述或某种知识背景的推演。”在列举了本雅明评波德莱尔,海德格尔评荷尔德林等例子之后,他又提到“可这类文字(上述例子)的最大特质是饱含了探查存在的热情,批评家更多的是与批评对象之间进行精神上对话,借此阐释自己内心的精神图像,对美的发现,以及对未来的全部想象。”回观《读诗》这首小诗,我们似乎也可以有类似的感觉,在这个意义上讲,《读诗》是一篇诗性批评作品。
      
       前文曾提到《读诗》是一个具有双重结构的艺术模型,其实《读诗》的双重结构不仅体现于诗歌内部,而且还映生在诗里与诗外。因为当《读诗》的读者读到这首诗时,又何尝不会想到诗中的“我”就是读者自己,诗人“你”就是《读诗》的作者小海呢?所以诗中“你”、“我”的复指性与多义性构成了《读诗》诗内与诗外的双重结构。它使人难以断定究竟是谁在读诗,究竟是谁拥有这样一份温馨的感觉。诗内的双重结构与诗歌内外交融的双重结构使读者直接感觉到自己就如身临其境一般,体味着两首诗(很可能只是一首),并为那种温馨的景象感动地热泪盈眶,最后虽似是不得其主旨,但已有绕梁三日般的值得长久回味的美感,而要知道:美,就意味着一切。
      
       那么,到底是谁在读诗?在读谁的诗?看来这种种疑问的答案并不是某个明晰的个体,可能是小海,是我,也可能是你,总而言之,是我们每个拥有那份温馨感觉的人。如果回到本文开篇的那个话题,这个双关的问题似乎可以这么回答:请不要问到底是谁在读诗,只要还有人在读……
      
       是啊!面对如此疯狂迷乱的巨大的世界机器,面对那冰冷的钢铁工业和残酷的商业经济,面对贫血的大地和与大地一样赤贫的人民,面对即将崩溃的价值体系,只要有人在读诗,只要那首诗能重新唤起我们尘封已久的人性,能带来令我们“热泪盈眶”的温馨与诗意,那么,我们可以流着幸福的泪水向无情的时间宣告:阳光之下,一切都是新的。这个世界如此美好,活在其中,我无比自豪。
      
       《读诗》给我带来的体悟不仅仅是上述这些,当我为那木栅栏、花丛、风和窗户感动的时候,这幸福的感觉让我想起1980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波兰诗人米沃什的一首诗,我也非常愿意用这首诗来作为本文的收尾,因为我相信:在这个世界上,一定还有人在读诗,一定有那么一种温馨的感觉长久地停留在你我心中。诗是这样写的:
      
      如此幸福的一天。
      雾一早就散了,我在花园里干活。
      蜂鸟停在忍冬花上。
      这世上没有一样东西我想占有。
      我知道没有一个人值得我羡慕。
      任何我曾遭受的不幸,我都已忘记。
      想到故我今我同为一人并不使我难为情。
      在我身上没有痛苦。
      直起腰来,我望见蓝色的大海和帆影。
      
       小石
       2005年3月18日~3月22日
      
      注意:本评摘自本人(小石leoster)评论小海先生《读诗》一诗的习作《到底是谁在读诗》,转引请注明出处与作者,谢谢合作。
  •     没啥才气
  •     ……
  •     小海是比较有天分的
  •     很亲切的发现!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