尔乔留给世界的

当前位置:首页 > 文学 > 中国现当代诗歌 > 尔乔留给世界的

出版社:江苏文艺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9-4
ISBN:9787539931715
作者:王玉北 编选,尔乔 著
页数:368页

章节摘录

插图:文字我和我的画一九六四年的冬天,我出生在哈尔滨。六岁那年,全家迁往四川。在那里住了四年。我在北碚的一所小学念了四年书。那是一段好日子。我时常会回忆起,有时,也讲给别人听。可是,人们都不大相信我说的话。理由是,我那时不过六七岁,不会记住太多的事情。既然他们不相信,我也没有办法,只好一个人慢慢享用这份温暖的情致。我知道,那段时光,不会再来。虽说,那时也没少哭过。十岁时,一家人又莫名其妙地返回了哈尔滨。我的好日子也就慢慢结束。从此,再见不到漫山的竹子和漂着红油的担担面。我在哈尔滨读完中学。十八岁,去佳木斯医学院念了五年书。毕业后,就在哈尔滨工业大学医院上班。不知不觉,六年过去了。二十八岁时,当上了主治医师。知道哈工大的人不少,知道哈工大医院的人,怕是不多。人们多半称它为“卫生所”。每天,我就在这个卫生所上班,工作虽然够不上勤勉,但起码也是敬业的。校内有不少人知道哈工大医院有我这么一个大夫,可几乎没有人知道,这个大夫还愿意偷偷摸摸地画上两笔。这样,也好。我母亲是个医生。从小,我就不喜欢医院,就像我不喜欢她下班时,带回家的那股“来苏水”气味儿。后来,我却当真干上了这一行,这个玩笑,开得可有些过火。不过,既然干上了这一行,总应该干得像样些。能够在这个卫生所里老老实实当一辈子大夫,不出什么大差池,也算老天爷很给我面子了。我一直是这么想的。我从小就喜欢随手在纸上面画点什么。慢慢地,被我糟蹋掉的纸张也就越来越多。后来,这些信笔涂鸦的玩意儿被一些画画的朋友看到,觉得挺好玩,还把它拿到一家美术刊物上发表。这使得那个平时胆子很小的医生,着实出了回风头。打那以后,我开始很可笑地把那些“废纸”保存起来,而不是像以往那样,画过后便随手扔掉。当时是怎样想的,也说不大清楚。直到有一天,好心的朋友打算把那些废纸上的画结集出版。我才知道,祸已惹大。我没学过画。这一点,明眼人一看便知。我不知道进美术学院念书,该是怎么一番情形。我的哥哥是美院毕业的。在那高高的院墙里面苦熬了七年,很少听他说起墙里面的事情。不过,我想他心里一定是有数的。我不想进美院念书,也猜不出“学成”之后,会是怎么一副样子。我画画,只为了好玩,仅此而已。在此,我真该谢谢我的哥哥。当初。他看到我那一大堆画在处方和废纸上的东西,只说了一句:“行。就这样画。”“这样”画,在许多人看来,就是胡画、乱画。可是,除了“这样”画,我还会哪样画呢?他说的也是句实话。谢天谢地,他没有让我回过头来,再来画“鸡蛋”“茶杯”什么的——像他以前那样。我就“这样”一直画下去。可是,画画毕竟不是描图。日复一日地画,“这样”也就渐渐演变成“那样”。画面上的变化,有人说好,有人说不好。这真让我感到无所适从。因为发表议论的这些人,可不是等闲之辈,他们的名字,你很可能是听说过的。曾经有好一阵子,我搁下笔,不再画了。我几乎成了哲学家笔下的那头不知该吃哪一垛干草的驴子。耳朵里灌满了“这样”或“那样”的声音。最后,我把别人的忠告,礼貌地放在一边,卸下肩头沉重的包裹,脚步轻盈地上路。如今,我还是“这样”一直画下去。只是,这里的“这样”,已不再是某个人的声音。这似乎应该是顺理成章的事情,可要想真正做到这点,该有多么不易。我也感谢那些曾经给予我忠告的朋友们,我不但从他们身上学到了有益的东西,同时我也认识到,在其为我设计的道路中,有哪条路,是根本行不通的。我想说说这本书里的文字。出版社的朋友,要我为画附上文字,使得那些画“容易接受些”。要求是:既要对画面做出“阐释”,又不要写成说明文。这确是一件不好办的事。一来,有些画不过是信手勾勒的,实在说不出有什么“意义”;而另有一些画。内容又过于晦涩,好像三言两语也道不明白。没有办法,我只好杜撰出一个叫“老孙”的读书人,试图通过老孙的故事,使文字与画面达到某种契合——意趣上,情境上,氛围上。我是本着这个想法,写这些文字的。这种做法是否合适?能不能达到预期的目的?我并无把握。另一些段落,则摘自与友人的通信,也是基于同样想法。再说一说书名。也许是由于我性格上的某种原因,我的朋友不多。或者说,愿意和我交朋友的人很少。平日里总是显得落落寡合的样子。常常一个人,想些不着边际的事情,在脑子里营造出另一个世界——一个属于自己的小小天地,每日便优游于这心造的封闭的世界中,浑然无察。这般情景,颇有类于梦游。而收录在本书中的画,也就是一个叫韦尔乔的医生“梦游”时的所遇、所思、所感。于是,书名就起做《梦游手记》。记得有这样一则寓言:蝙蝠在鸟类面前,说自己是鸟;在兽类面前,又称自己是兽。结果,双方谁也不买蝙蝠的账。你们大概猜得出,我引用这个寓言是什么意思。我不想做蝙蝠,也不想做个梦游者。今后的日子会怎样?现在也还猜不出。走走看吧。一九九二年七月关于《西方哲理漫画》1995年的春天。一个画画的朋友,从北京捎给我一封信,说南京有一个搞哲学的朋友,花了十年的时间。从大量古代典籍里面,翻译、整理出千余则哲学家的轶闻及格言,其中很多都是鲜为人知的。他想找人为文字配上插图,问我是否“有这个兴趣”。看过随信带来的几页文字稿,我马上就应了下来,一则不忍拂朋友的美意,二则那些文字也确是很好,况且,我感觉我的画配那文字也蛮合适。我这里很快答应了,利用一个夜班的时间,画了30多幅。记得那是关于昔勒尼学派阿里斯提卜(ARISTIPPUS)的一些非常有趣的轶闻。我们的合作就这样开始了。后来,由于我的原因,这项工作给耽搁了一年多。从1996年4月份到10月的半年时间里,我共画了十本千余幅画。每画完一本,我把画寄到南京,交给他“过目”。我的这个合作者在评点这些配画时,绝对是把自己放在第一流的美术批评家的位置上,他丝毫不会顾忌自己的意见是否会给对方造成什么伤害。那会儿,我们尚无一面之雅。天晓得一向颇为自负的我,何以会那样接受一个陌生人的“轻慢”。说心里话,当时我对这个“王博士”并无好感,好在这个苛刻的合作者倒是个心地厚道的人。当然,这是我后来去了南京才知道的。我的朋友告诉我。王玉北所做的是一项“大的工程”。他的这一套“画说”系列,上溯到古希腊,下至近、现代,共计30余本书,从泰勒斯、巴门尼德到康德、尼采,大大小小百余名哲学家都在书中露了面。这是一本很别致的书,它并没有像前人编撰哲学史时,按照严格的编年顺序,使书中充斥着数不清的时间、地点、事件。那样做的人太多了,那样的书也太多了。王玉北有足够的聪明。他选择了另外一条路,他让哲学家自己讲话,并试图通过哲学家的言论及轶闻、折射出其哲学及演进的过程。翻开书,那些蓄着长髯,穿着长袍的古代哲学家便笑盈盈地走到你眼前,随手拉过一把椅子,坐下来,跟你聊天。这样的书,就是看上一整天。也不会觉得累。这就是王玉北的聪明。看起来,同是一块肉,交给不同的厨子做,味道可是大不一样。其所谓“运用之妙,存乎一心”。这一则则轶闻、格言,看起来轻松,可王玉北为整理这些轶闻所做的披沙拣金的工作,可绝不轻松。这十年中,他无数次去北京,在首都图书馆查阅了大量的外文资料,包括许多希腊文。至于如何使那些“蟹行文字”一一变成我们都能读得懂的方块字。看起来还要蕴藉、雅驯,一如古希腊、古罗马时期的散文,这些,还是让他自己说好了。我想他也一定乐意跟你道来的。古人曾说过,文之余赋诗、诗之余填词,对于王玉北这个搞纯哲学的博士而言,这套“画说”系列,比起他那些发表在国内外重要哲学刊物上的有关“元哲学”(metaphIosophy)及论述维特根斯坦、罗蒂、卡尔纳普尔等学术思想的纯学术文章来,不过是一首首“小令”罢了,不过,写得煌煌大文章的,未必填得小令。不管怎么讲,这也算得上是“十年磨一剑”吧!如今,那柄剑已经磨成(虽说锋利与否尚不可知),需要我做的事情,只是在那剑体上镂刻些许花纹罢了,这是一件费力气的活儿,弄不好倒成了狗尾续貂。糟蹋了剑。我倒后悔当初轻易就应允了这件事。给那些文字配画,我基本上遵循这样的原则:既不拘泥于文字,又不太游离于文字。二者的关系并不像毛与皮那样,附丽得那么紧凑。它们应该像飘浮在山峰上的烟岚,氤氤氲氲,若即若离。对于书中的画。我想作几点说明。

前言

尔乔侧身向右卧躺了很久。宿命地应和了他生前画的那些总是向右侧卧着的男人。他的左肺上长满了肿瘤。无论多累他也只能向右躺着。他太疼了。这一天,2007年8月29日,他终于可以平躺下来,因为他已不再疼了。尔乔,1964年生于哈尔滨,在这里上小学和中学。后去外地念了5年医科大学,毕业后,分配在哈工大医院。从小;尔乔就喜欢随手在纸上画点什么。参加工作后,这些信笔涂鸦的玩意儿偶然被一些朋友看到,个个惊讶不已。这使得他这个平时胆子很小的大夫,着实添了几分胆量。他就这样一直画下去。从钢笔到马克笔。再到毛笔。就这么一点儿业余爱好。竟创作出了近万幅作品,成了闻名遐迩的大画家。刚工作后的尔乔,常常一个人,想些不着边际的事情,在脑子里营造出另一个世界——一个属于自己的小天地。每日优游于这心造的封闭的世界中,浑然无察。有时他好像跟魔鬼签了约,不知疲倦地,不带任何目的地画。几个月下来。能攒出千余张画。仿佛他就是——像海德格尔所说——“一条为了作品的产生而在创作中自我消亡的通道”。尔乔最早成型的作品大都画在小小的处方单和火柴盒大小的卡片上。画这些小画的时候.他感觉自己是大的。他就像上帝一样看着他的造物。这种高高在上的感觉。使画面跟现实拉开了距离,有了一种俯视的高度。儿时的梦幻。若隐若现的性。突兀的肢体。闲适的人物,似有若无的情节,莫须有的场景。不可能的空间,过往时光,都是尔乔那时喜欢的主题。那个坐在寂寞大地上的人。呆呆望着天边的流云;江边的荒草滩上一个人张皇地伸开臂膀;一群心无所系的年轻人在桥上狂喊;一个失重状态的人在瓦蓝瓦蓝的天空下面飞翔:一个游移不定的青年。

内容概要

韦尔乔,1964年生于哈尔滨,现任哈尔滨工业大学医院医生。已出版作品60余种,主要包括:《梦游手记》、《古希腊智慧》丛书、《西方哲理漫画》系列、《尔乔漫画》丛书、《沉重的睡眠》、《燃烧时间的烟斗》、《圣爱》、《思想的芦苇》等,插图近7000帧。

书籍目录

永远的怀念(代序)
文字
绘画
钢笔线描:梦游手记
钢笔线描:哲理漫画
钢笔线描:少女与死神
钢笔水墨
马克笔
毛笔
摄影
索尼828
关于尔乔(跋一)/皮皮
有尔乔的日子(跋二)/松梅

编辑推荐

《尔乔留给世界的》是由韦尔乔和王玉北共同编著,江苏文艺出版社出版发行的。《尔乔留给世界的》收录了其诗歌、漫画作品。

作者简介

《尔乔留给世界的》是由韦尔乔和王玉北共同编著,江苏文艺出版社出版发行的。《尔乔留给世界的》收录了其诗歌、漫画作品。

图书封面


 尔乔留给世界的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4条)

  •     九十年代中后期,我在哈工大求学,听人说校医院里有个出过书的能人,当时很文艺的我却一直不识庐山真面目,直到一次体检...一、韦大夫小小的校医院里挤满了面黄肌瘦的小伙子和各色的柴火妞,我已经记不得当时韦大夫对我们干了什么*,只记得他在那里狂盖章,也许当时我说着些摇滚乐或者我们乐队--终极理想的事,于是就和他搭上了话,神聊的很久...后来我跟文友A君说,又带着作家B君来拜老大,因为在我们眼中他是圈里的人,希望他能给我们一些指点,这条文艺的路该怎么走啊?;l二、赁斤卖了一次去道外老韩那买碟的时候遇到了他,一起挑了一些古典CD,他说他画上的那些异国文字,灵感就来自这些唱片的文案,然后望着买的那堆东西不无感概的说,”将来我的这些东西,我儿子都得赁斤卖了...” **三、狗肉和诗人和韦尔乔最亲近的一次是他请我吃狗肉, 在道里的馆子里,成天食堂的我大快朵颐,吃得好不开心,然后他带我到一个画家家里参加小圈子里的聚会,我这个小朋友也跟着这些诗人画家天南海北的瞎聊,我记得一个漂亮的姐姐把沙发让给我坐,言谈中得知他们的生活艰辛,要靠姐姐卖报纸过日子,而且她的心脏也不好…当年他们的境遇直到多年后在<立春>中才得以回味, 那里就有他们, 还有韦尔乔...不想近日得知斯人已去,谨以此文缅怀韦尔乔和那段逝去的时光...*他是内科大夫**这两天看尔乔艺术馆(weierqiao.com), 好像他的遗稿和收集都保存的还好, 没被儿子或者孙子伍的赁斤卖了 (如有知情人请明示)附记:A君: 大概是一起听关于红楼梦的文学讲座碰见的, 此君家父也是哈工大校友, 就逼得他负笈工大管理学院, 错过了他心怡的北大, 却带来了许多文艺好书, 我忍不住借了约翰.克里斯多夫, 看得上瘾又忍不住在上面写了好多批注, 不想后来这厮把书又借给一个女生, 她在我的批注边又写了好多, 时至今日我不知是否还有幸重温一下, 看看那时的青春痕迹.再后来这厮考上北大比较文学系研究生,我有一次路过北京,到他那借宿,他还带我去北大小灶打牙祭,晚上他没睡,把自己铺让给我睡,尽管下铺的兄弟失恋,不知道去哪痛苦了,我谢谢他;0B君: 此君曾看过我长发拖鞋过校园,就说我“颓废”,直指我心。学锅炉(好听点叫热力工程)的他,家里穷困,且长得丑陋(字也丑:(),却一直在坚持写小说,记得他跟我讲小时候的事,他有次去他那个穷村子后面的野草丛玩,却看见了无数被遗弃的女婴(当地穷,想生男却生了女,养不起),我想他从此受了刺激,疯了似的要写字, 后来我还把他介绍给A君, 他也拿出那青涩的初稿给A君指正过...最走火入魔的一次是他为了写好小说的一个情节,竟然去校图书馆偷书,然后被抓被馆长训斥,院里处分等等等等,但他只高兴他写得出偷书人的心理了;(后来这厮考上北大中文系研究生,可谓如鱼得水,一直以来的梦想终于有了希望;(..monsean 2010.1.8 于德国巴伐利亚
  •     只有画画的人才了解画画的人,这样说固然也有些武断,但是有时得到了印证,自然能够信服,这正是“心领神会”。陆智昌给《闲情偶拾》做装帧设计时,坚持把每一张画的背面也印出来。我看到这则消息,觉得很舒心,尽管消息的末尾述说的是此书不为人所识得的悲哀。之前就写过尔乔的画必须看背面,若没有陆智昌的苦心,恐怕是不会理解到这点的。他不一定是懂得尔乔,就好像我也不懂得尔乔,因为尔乔是另一个人;但是他懂得画画的尔乔,懂得尔乔的画,这份庄重和敬意是尔乔的友人们所不能体会的。所以,新书《尔乔留给世界的》中,那些画不是重点,他们只想说尔乔这个人;而《闲情偶拾》只有尔乔的画,它更为纯粹的表达了作为画者的尔乔。
  •     读他的信     读他的画     觉得他有一颗古老、深静、丰富、敏感而孤独的老灵魂      

精彩短评 (总计78条)

  •     很喜欢韦尔乔,这位平民阶层的天才画家。
  •     他竟然是医生!
  •     大师绝唱
  •     毕业前在人文馆的最后一本书
  •     文字和画都有意思
  •     这本书,没看完。。。有点自言自语的书,我总是很难往下读。
  •     无二的特别风格
  •     美死了!“主啊!请不要让我就走,好吗?”
  •     被低调的经典。
  •     忘了
  •     2011-08-24 想读,2014-12-31 在读
  •     尔乔去世近两年时,《尔乔留给世界的》一书出版。这本书只是尔乔作品的精藏本,对于喜爱尔乔的作品,并拥有他以前专辑读者来说,这本书是重复的。不过我还是买下了这本书——只是为了把这本书给更多的朋友看,让更多的人知道,在这个浮华的世界上还有这样一个人,远离尘世的喧嚣,活在自己的世界里。这个人,就是韦尔乔。韦尔乔是名医生,却因画成名。事实上,尔乔没有受过绘画训练,他的画,只是信笔涂鸦,后来被一些朋友看到,在一些刊物上发表,并结集成书。尔乔在自己的世界里,沉醉但不沉溺;寂寞但不孤清。
  •     怎么说呢,有些事情就是有一些意味,比如让医生来画画,而最后又因为病,自己治不了的病,失去继续画画的能力~
  •     灌注着生命所以动人,信和画都是。
  •     这本书里有他的一些文字,和大部分画作。值得收藏。尔乔是一位真正的大师,他的画,简单勾勒就无比出神,有自己的风格,浑然天成。看他的画,真有那种“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的感觉。另外,此书纸质不错,印刷也可,喜欢他的话就买下来吧。
  •     可以从此忽然想到王小波,梦一般的人生,又短暂又漫长~~~~~~~~~
  •     当时是在老师那儿了解到尔乔的,老师给看的那本书没有找到,看到这个就果断的买了回来。翻看很不错,大爱他的画风。前边有简单的介绍,从50页就开始都是图了,每一幅都会给我带来不同的视觉角度、思考方式。
  •     从小就喜欢他的插图
  •     认识你太晚了。太晚了。
  •     颇有丰子恺的遗韵。能画出这样画的医生,宅心仁厚是必然的吧。
  •     钢笔水墨简直神了
  •     信写得好可爱
  •     画很好。书是胶装的,要是线订的就更好了。
  •     “人,谁又能陪谁多久呢?老韦藏了起来,他不再陪我们玩了。”憋闷、怆然。
  •     打开这本书 便是打开一个世界 一个精神丰盈的世界
    思考的形象化 情感的形象化 让人总是玩味不足
    每一幅画映入眼帘 就像一颗石子落池中
    真的很感谢尔乔
  •     不错的书,不错的作品,建议大家买来看看!
  •     钢笔(水墨)>马克笔>毛笔
  •     由于很难体会到它的意境
  •     画画只是让自己的情绪流露出来的方式,就像音乐一样。生命的重量不仅仅是活着,而是不断的思考。
  •     从这本书可以看出尔乔是一个人缘很好的人。他的自创钢笔水墨确实很美
  •     愿韦尔乔先生天堂安好
  •     纸张不错。前部分文字的排版和糟。另外,书中居然看见错别字,出版社太不严谨,很不应该!
  •     韦尔乔的插画是给内心纯洁的人看的。
  •     钢笔画最精彩,有我一直羡慕的线条。先生幻想之奇妙、笔力之丰润与效率之高绝实在令人拜服。艺术家应当了解自己的才具和局限,应当对生命和死亡高度敏感,应当有出色的技艺,应当是个最有趣的人。(ps 这位先生也是肺癌哦
  •     尔乔留下来的是一连串的问号
  •     既有生活礼记,友人悼文,又有大范围的作品收录,透过此书可以感受到一个真实的艺术家,挺值得收藏。
  •     乍一看好似有丰子恺的风格,看久了便发现二桥的画更加阴郁,缺少丰氏的童趣。
  •     非常喜欢的画师。书不错。
  •     尔乔绝对是个天才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
  •     喜欢他的画
  •     一個能看到彼岸的人
  •     一纸之隔是最好的距离
  •     即使是死神与女孩那张,也是这种感觉
    第一次知道他的画是在《读者》上,立刻就被吸引了
  •     书很好,本来只是想看画的,然而却发现文字也很值得一睹,韦尔乔关于生命的思索,关于艺术的探索,关于生活的态度皆可见一斑
  •     真是天妒英才
  •     猪啊,你为什么让他就走?
  •     他的信也写的这样好
  •     关于韦尔乔的一个比较综合的集子。最初是从《读者》的文章插图了解到,总觉得有种神秘的风格,后来才慢慢了解,喜欢,买了下来。
  •     韦尔乔是一个天才。即使对于我这个外行人来说,他的画也是极其有美感和见功力的。大道至简,真佛只说家常话。寥寥数笔就能勾勒出一个内心,一个世界。他眼里的世界应当是哲理性的,安静的,孤独的甚至是冷漠的,然而他的内心也许应该也是浪漫的和渴望的。在今夜这个孤独的夜晚,我觉得我和他很像。也许每一个读者都能从天才的作品里找到共鸣吧。【2014/7/8】(2/50) 这个晚上大概一辈子不会忘记
  •     很好的一部书,大量的尔乔的画和文字。感谢王玉北博士!还买了王博士和韦尔乔的《西方哲理漫画》,都是值得用心读,值得收藏的好书。
  •     期待更多的他的其他作品
  •     最爱的书呐。。。花了好多钱。。。。
  •     大概翻了下。插画不错,心底简单的尔桥怎么就不能给人点希望,活的久些。
  •     喜欢这本书 文字 图画都好
  •     纸质很差,前后颜色不一,更糟糕的是内容也不一样,完全盗版,连尔乔的画都是盗版滴!!!!
  •     尔乔侧躺着沉思 一定觉得天才二字很无趣吧
  •     喜欢简简单单的尔乔
  •     唯一遗憾纸质差点
  •     纪念尔乔
  •     他的文字跟画给人感觉很不一样,看得出他很有天资,好学,还有些骚情。(¬‿¬ )
  •     简洁超然
  •     被画和松梅的结尾的跋感动了。
  •     没想到就在身边,有这样的人。应该早点认识他,喝两杯。那些画,也很有点意思。
  •     我十来岁的时候开始在各种书刊上看到尔乔的画,一直很喜欢。这本书很厚实,收录了三百多幅画,性价比还可以。我也喜欢它简洁的装帧设计。但是纸比较薄,反面的图会清楚地透过来。
  •     天才画家,太喜欢了!值得收藏的好书!
  •     天才是如此不羁
  •     大家之所以觉得他画的好,是因为他是医生。如果他是画家,感觉就差多了。医生当的估计很一般,真正让心里一动的画不多。
  •     一个人的价值不在于活了多久,而在于活着的时候做了些什么。像乔布斯一样,提醒自己将要死去,便能将个人价值在有限的时间内最大化。
  •     屏气
  •     医生韦尔乔的绘画作品集
  •     很喜欢尔乔的画,没想到他写的文字也不错,看他写给朋友的书信,真挚、幽默,看得出来的博学,以及对朋友的关怀,过早的离开这个他本可以做更多,也有很多没做的世界,对于与他自己与亲近的朋友,是多大的憾恨啊,好在如他朋友所言,尔乔留给我们很多,不只是他的画,不只是他的文字,不只是他的才华,还有他面对疾病的坚强,面对生命的豁达……他留给我们的还有精神与感动。
  •     五星给画,难得的灵气
  •     这本书中多数是尔乔绘画中的精品,如果想快速了解尔乔的话,不妨买此书。但是如果想系统的研究尔乔的画,则不如买之前的不同绘画专辑
  •     处方上的小画体现出的却是大境界。仿佛上帝在俯瞰人类、生命。
  •     发现了每一幅画背后的故事。那么丰富的人生,却存留得那么短暂。
  •     非常非常非常非常喜欢的一个人。R.I.P. 画里行间的悲悯、孤独、戏谑和点点温存。最钟意少女与死神系列。
  •     排版实在够垃圾。刊误多,编辑校对好不仔细。尔乔的画还是配着文字好看。
  •     我站在图书馆的书架前读完。药房的背面也可以是梦的彼方。你是医生,你是画家,你是诗人。粗人,我不懂艺术。我只知道这画真好看。好看。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