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似当时,小楼冲雨,幽恨两人知

当前位置:首页 > 文学 > 中国古诗词 > 不似当时,小楼冲雨,幽恨两人知

出版社:辽宁教育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1-6
ISBN:9787538292749
作者:王玉洁
页数:286页

章节摘录

  一、思君令人老,岁月忽已晚  生生别离,乱世的烟尘里深埋着无尽的忧伤,路远迢遥,无望的怅立里多少憔悴的面颜。你还没有回来,所有的猜想忧伤却美丽,我努力地加餐,只是想,把等待的心卑微地呈上。  行行重行行  行行重行行,与君生别离。  相去万余里,各在天一涯。  道路阻且长,会面安可知。  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  相去日已远,衣带日已缓。  浮云蔽白日,游子不顾反。  思君令人老,岁月忽已晚。  弃捐勿复道,努力加餐饭。  末世里,离别是寻常的事,可往往一别,再也难见。  我常想,《东汉末年》文人们内心所承受的哀伤应该是前所未有的深重。末世的仓皇和离乱,是生命里躲不掉也逃不开的郁结,经历了千回百转的纠结和消解,他们的一声叹息,往往滤去了所有的浮华和伤痛,以最素朴的句子来诉说最深的哀伤。  这是《古诗十九首》的第一首,有一个乱世隐现在诗句的背后:汉桓帝、灵帝期间,卖官鬻爵,外戚宦官交替把握朝政,那些中下层文士们,求宦无门。选举征辟的制度,让知识分子背井离乡、抛妻别子,可仕途之路早已经被严严地堵塞了,他们处于极端的苦闷彷徨中。  游学?游宦?还是流落他乡?  要走的路很长很长,“行行重行行”,脚步无比沉重,身心也是无比疲惫,身后,是一个妻子无望的牵挂,她用了“生别离”三个字。这是说心里知道是永远的别离,可能此生相会无缘。  末世里,道路迢遥,风霜冷暖,又是羁旅异地,孤单失意,再加之饥寒困顿,疾病灾难,万里之外,只能让牵挂的人,作最坏的打算。  两个人分别有万余里,各自在天涯,道路险阻漫长,谁知道哪一天才能见到呢?谁知道哪一年才能见到?谁知道这一生,还能不能见到?  同样是乱世,晚唐的李益也有一首诗《喜见外弟又言别》:  十年离乱后,长大一相逢。  问姓惊初见,称名忆旧容。  别来沧海事,语罢暮天钟。  明日巴陵道,秋山又几重。  离乱之前,外弟还是小孩子,经历了十年的动荡,外弟长大后,两人在旅途中重逢,初见而惊,心下应该有所揣测,但不敢相认,毕竟隔了长长的十年,于是相互“请教台甫”,而当对方说出了自己的姓名时,不免心中感伤惊动,沧海桑田,又遇旧日亲颜,而对方已经由一个小孩子长成了大人,人世几度冷暖变迁。两人有说不完的话,可是,明天之后,又要独自走在巴陵道上,那时候,和外弟又隔了几座秋山啊?  似乎是普通的叙事,普通的相见和别离,但中间隔着离乱,隔着人世不可知的凶险,隔着迁徙流离的苦难,隔着人间沧海沉浮的世事,那一份还能够相见的悲悯和辛酸,让人忍不住唏嘘泪落。  然而,有多少乱世中的别离,隔着十年的时光还能够相见呢?生逢乱世,这是无可奈何的事,许多事无法预料,许多人无法挽留,男人们选择背井离乡,东飘西荡。凄伤如深秋的郊外,落了一地的枯叶,踩上去便是彻彻底底的一地碎响,无法收拾。  ……

前言

  听,来自末世的寂寞吟唱  拨不开的历史疑云  如果说《诗经》是一位荆钗布裙、不掩国色的乡野少女,那么《古诗十九首》就是一位不施脂粉、清丽明媚的没落贵族妇人。  汉末如同一幅放得旧了的霜绡,有着令人忧伤的暗黄色调,那是一个动荡不安、烽烟乍起、政治昏聩的末世,抑或说就是乱世。按照骆玉明主编的《中国文学史》:东汉初期,指的是汉和帝永元元年(公元89年)到汉质帝本初元年(公元146年);东汉后期,指的是汉桓帝建和元年(公元147年)到汉献帝兴平二年(公元195年),之后,虽然还是汉献帝时期,但是,汉献帝建安二十五年间的文学,被划入了魏晋文学的范畴。  《古诗十九首》产生于东汉末年,非一人一时之作。  但是《文心雕龙·明诗篇》说:“古诗佳丽,或称枚叔,其《孤竹》一篇,则傅毅之词,比采而推,两汉之作乎?”这句话是说十九首里的《冉冉孤生竹》乃傅毅之作,他是东汉明帝、章帝时候的人。而徐陵编的《玉台新咏》中,收了九首枚乘的诗,其中有八首在《古诗十九首》之内。无怪刘勰说是“两汉之作”,因为枚乘就是西汉景帝时的人。  可是,刘勰和徐陵虽然同为南北朝时期的人,刘勰写的《文心雕龙》在前,徐陵的《玉台新咏》在后,刘勰都说“或称枚叔”,他也是揣测的,后来的徐陵怎么反而确认就是枚叔呢?可见,不太靠谱。  还是南朝梁昭明太子萧统的《昭明文选》比较谨慎,他从传世的无名氏的《古诗》中选取十九篇编入《昭明文选》,称为《古诗十九首》。给《昭明文选》作注解的李善说得也比较谨慎。他说:“并云古诗,盖不知作者,或云枚乘,疑不能明也。诗云,'驱车上东门',又云'游戏宛与洛',此则辞兼东都,非尽是乘,明矣。昭明以失其姓氏,故编在李陵之上。”也就是说李善也认为说那些诗是枚乘所作并不明确,是有疑问的。  而钟嵘的《诗品》又提出了另外一种看法,说“陆机所拟十四首,文温以丽,意悲而远,惊心动魄,可谓几乎一字千金。其外'去者日以疏'四十五首,虽多哀怨,颇为总杂,旧疑是建安中曹王所制”。也即,钟嵘认为,《古诗十九首》的作者可能是建安时代的曹氏父子和王粲等人。尤其是,钟嵘说“陈思为建安之杰……五言之冠冕”,后人便疑曹植为十九首的主要作者。《涉江采芙蓉》便是“思甄之作”,与此类似的《庭中有奇树》也是,进而十九首中的女性题材,都疑似与曹植有关。奇怪的是,曹丕在一些文章中对王粲等建安七子的诗都有所评论,却从来没有提到过他们之中有哪一个人写过如此清丽的十九首诗。  于是,十九首便有了许多可能的作者,枚乘、傅毅、曹植和王粲。每一个可能的作者又都是疑云重重。历史就是这样,云烟渺茫,任你猜疑,它却拈花微笑,不露一丝玄机。  或许是读诗的我们太过执著,一定要揪出文字背后的隐秘,可是,揪不出也有揪不出的好--诗是一扇通向心灵世界的门,引领我们去看门内的风景。至于开门的那个人是谁,又何必非要知道呢?  风余,诗母  如果顺着诗歌的河流去溯源,最终总是会到达《诗经》这个源头。  《诗经》里的“十五国风”,是民歌的汇集,其中很多著名的篇章如《谷风》、《氓》等,都带着叙事的性质,但更多的诗歌都是抒情性很浓的,爱情的悲喜、相思的折磨、羁旅行役的辛劳艰苦、劳作生活的简单忧乐等。  中国文学史,是“风”、“骚”并行的,以《诗经》“十五国风”和《楚辞》的“离骚”为代表的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的诗歌源头,如山涧清流,一路穿行于青山秀谷中,不久就到了之后的“汉乐府”。  汉乐府是汉时乐府官署采制的诗歌,其中一部分是供执政者祭祀祖先和神明使用的郊庙歌辞,和《诗经》里面的“颂”是相同的;另一部分则是民间流传的无主名的俗乐,被称为“乐府民歌”。  乐府民歌,和“十五国风”在性质上是相同的,都是民歌,无疑有着传承和发展。它是继《诗经》之后又一次民歌的大会聚,《诗经》虽说是现实主义诗歌的源头,却用了许多浪漫主义的手法,汉乐府民歌则更接近于现实主义,或者说是开创了现实主义诗歌的新风。  乐府民歌语言通俗浅易、情感真挚、不事雕琢、自然本真。收录的作品贴近生活,其中,女性题材作品占了很重要的位置。并且采用了叙事的手法,刻画了许多细致入微、性格鲜明的人物,而且还有较为完整的故事情节,比如《陌上桑》、《东门行》、《孔雀东南飞》等。这些作品不但故事性强,更有其独特的思想内涵,形式上也由四言、杂言渐渐趋向五言。这不仅标志着叙事诗的成熟,而且也是五言诗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  虽然统治阶级很看重贵族乐府,但谁也无法阻挡民间乐府的魅力。《汉书·艺文志》载:“有代、赵之讴,秦、楚之风,皆感于哀乐,缘事而发,亦可以观风俗,知薄厚云。”这句话,不仅清楚地说明了民间乐府乃是汉乐府的精华,而且说出了汉乐府民歌最大的特色--感于哀乐,缘事而发。  “哀乐”就是广大老百姓最朴素最真实的感情,而“事”就是他们苦难的遭遇。这八个字的意思就是,汉乐府把他们的苦难遭遇和由此产生的朴实真挚的情感融合在一起,通过朴实无华的诗歌形象表现出来,使人情为之陷、心为之动,似乎有切肤之痛。它既是汉代老百姓现实生活的写照,也是诗人主观情感的真切流露。  《古诗十九首》就产生于汉乐府之后,从后来的六朝乃至唐、宋的记载来看,两者许多篇目有重叠的现象,如《孟冬寒气至》里有“客从远方来,遗我一书札。上言长相思,下言久离别”的句子,可是汉乐府《饮马长城窟行》里也有“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上言加餐饭,下言长相忆”。由此可见,这是套用了汉乐府民歌里的句子。  《古诗十九首》里的许多诗,都和汉乐府一样,“感于哀乐,缘事而发”,这便是从《诗经》的“十五国风”传承而来,经过汉乐府的培植、濡染,所以,说它是“风余”。  汉末,那些满腹经纶却怀才不遇的落魄文人备受压抑,需要有一种属于自己的倾诉方式,来抒发胸中的愤懑和抑郁。于是,他们丢弃了当时那种从形式上尊崇《诗经》、《楚辞》的回言、骚体,以及汉赋的痼疾,开始倾心于汉乐府五言诗的浅显真挚,大胆钟情于汉乐府民歌,从而开拓出属于他们自己的诗歌载体--五言古诗。  这些“五言古诗”,曾经被那些上层文人们称为“俳优倡乐多用之”的俗体诗,却将分离了三百多年的文人诗歌语言和民间诗歌语言融合在了一起,赋予了它们蓬勃旺盛的生命力。  这些五言古诗,既有民歌的痕迹,也有着文人的“用心”,它将民歌中的叙事和抒情很好地融合在了一起,侧重于抒情,以情融事,浑然天成。它的语言出自天然、富有感染力,“质而不鄙,浅而能深”。明代的谢榛形容它为“若秀才说家常话”,但意境却是深远浑厚的,钟嵘在《诗品》里说:“文温以丽,意悲而远,惊心动魄,可谓几乎一字千金!”  《古诗十九首》虽是“风余”,但与之传承的《诗经》、《汉乐府》却有着根本的不同,《诗经》、《汉乐府》是朴质浑厚的自然美,绝少雕琢和修饰,用唐代皎然和尚的话说,就是“天予真性,发言自高”,可是,十九首的诗句已经有炼字锻句、谋篇布局的痕迹,同样用皎然和尚的话说,就是“始见作用之功”,当然,这和汉赋的刻意铺排和雕琢是完全不同的。  实际上,它开创了中古诗歌“以情融事,才情并重”的风气。这种以气驭才,以才达气,讲求诗歌之“才”和“气”相契的传统,成了后世的楷模,也在前古和中古诗歌的重大转折中,处于枢纽位置。  难怪后来,陆机要拟之,刘勰要赞之,钟嵘要叹之,最后,昭明太子要集之。  用刘勰的话来说:“直而不野,婉转附物,怊怅切情,实五言之冠冕也。”  所以,十九首既是“五言之冠冕”,也堪称“诗母”。  兼有“风余”和“诗母”两个美称,也算是在诗歌的长廊中,集万千宠爱于一身了。  忧郁的“游子”  忧郁,是汉末这个时代赋予的。  曹操写:“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他想要表达的是对穿着青衿的士子们的渴求,是他作为“挟天子以令诸侯”的宰相那颗求贤若渴的心。  可是,汉末时,太多穿着青衿的士子,在洛阳城里辗转蹉跎,洛阳城“长衢罗夹巷,王侯多第宅。两宫遥相望,双阙百余尺”,是如此的巍峨繁华,达官显贵们“冠带自相索”,而青衿的士子们却“洛中何郁郁”,是如此的忧郁失意。  他们是漂泊洛阳的“游子”。  从东汉中后期开始,社会矛盾激化,外戚和宦官交替专权,统治阶级内部斗争异常激烈频繁,土地兼并严重,苛捐杂税繁冗,自然灾害频发。民不聊生,农民起义开始风起云涌,社会骚动,萧索动乱。加之两次党锢之祸,很多士子惨遭杀戮,幸存下来的也成了惊弓之鸟。  自从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开始,读经、习经成了社会风尚,也是下层的知识分子读书仕进的唯一大门,游学、游宦成了多数士子的生活状态,“游子”阶层也随之产生。到了东汉末年,“游子”们依然集聚在洛阳。盛世时,许多“游子”求宦无门;末世中,“游子”们更是举步维艰。  自东汉和帝始,外戚和宦官牢牢把持着朝政,“恩泽不被单门”,那些下层的文人根本没有仕进的机会,权贵和亲信们身居要职,整个社会滥举成风。桓帝、灵帝时,甚至流传着“举秀才,不知书,察孝廉,父别居”的歌谣。但是,当时的公私学校却广收学徒,就连朝廷的“太学生”也往往“结发入学,白首空归”,更别说其他学生,只能是飘零异乡,四处碰壁了。时代动荡,仕进无门,没有安定的生活,没有正当的职业,那些脱离了劳动的下层士子们只能陷于有家不能归的悲惨境地。  外部世界的动荡不安,“游子”们悲惨的现状,多少削减了他们对经学的热情,转而开始关注自己的内部世界。他们需要把外部世界的种种不平和郁愤,化为内心奔涌而出的岩浆,去更多地关注现实,关注自己的内心情感。  文学,任何时候,都是服务于人的思想和情感的。  儒家思想的统治地位虽然有了动摇,但长期的濡染和渗透是悄无声息的。所以,“游子”们内在积聚了大量的岩浆,喷涌时却依然是儒家的“蓄神奇于温厚,寓感怆于和平”,依然是“温柔敦厚”、“怨而不怒”的。  另外,当他们始终失意无法解脱时,老庄思想也成了他们的救命稻草,灵魂的皈依。让他们在苦闷彷徨时,依然有勇气去关注自我,抒发真情。  到了东汉末年,佛教也开始传入中国,各种思想的碰撞和融合,也必然在文学上有所反映,这时的诗歌呈现出更加复杂而真诚的思索。  也就是说,在东汉的扰攘之中,下层文士们却在自己的内部世界里沉静下来,这种内心安静执著的追寻,充满着真诚坦白的力量,具有至情至性的魔力。  无怪乎清代的陈祚明在《采菽堂古诗选》中说:“《十九首》所以为千古至文者,以能言人同有之情也。人情莫不思得志,而得志者有几?虽处富贵,慊慊犹有不足,况贫贱乎?志不可得而年命如流,谁不感慨?人情于所爱,莫不欲终身相守,然谁不有别离?以我之怀思,猜彼之见弃,亦其常也。夫终身相守者,不知有愁,亦复不知其乐,乍一别离,则此愁难已。逐臣弃妇与朋友阔绝,皆同此旨。故《十九首》虽此二意,而低回反复,人人读之皆若伤我心者,此诗所以为性情之物。而同有之情,人人各俱,则人人本自有诗也。但人人有情而不能言,即能言而言不能尽,故特推《十九首》以为至极。”  痛苦、彷徨和郁积,是肥沃的塘泥,让心灵的荷花挣脱了黑暗的羁绊,在清水之上,开出袭人的清香。  失意的诗行  生于末世,太多的漂泊无依、苦闷抑郁,都浓缩进失意的诗行里。  《古诗十九首》里的诗,大致有三类,表现离别相思的、漂泊之伤的和人世无常的。如陈祚明所说,都是“人同有之情也”,唯其真切,读来让人感同身受,才会有穿越历史的风烟,千年不减的魅力。  这是那些末世的文人为世事所伤,而发之于文的最真的心声,字字句句都是带着穿透力和直指人心的力量。在质朴浅显的诗行里,刻画了深重的个体生命挣扎、呼喊与彷徨。  十九首写离别相思,是摇曳多姿、丰富多变、婉转曲折的。文笔的摇落,宛若一根绣花针,在一匹素白的绢上,绣出了姿态各异的花蕾,绝不雷同,绝不重复。也许,这正是它与《诗经》里的“民风”和汉乐府里的民歌不同的地方:民歌是一派天然,不事雕饰,十九首却是小心雕饰,宛若天成。  同样是写思妇,《涉江采芙蓉》是两组镜头的重叠:他想象着她在江南的采莲舟上,手握莲花,蓦然想起远方求宦的他;而他在尘烟漫漫的洛阳,向着家乡的方向怅望,只觉得“长路漫浩浩”。而《青青河畔草》里,那个楼上盼归的少妇“娥娥红粉妆”,大胆地喊出了“空床难独守”,他写她的失意和游子不得归的怅惘,可这又何尝不是自己的失意和怅惘?她的失意,他的失意,交织出末世的无限迷茫。  《行行重行行》里,她一句“思君令人老,岁月忽已晚”,写尽了末世相思的沧桑和无助,她种种忧伤的猜想和牵挂,及至最后努力地加餐,不过是为了让等待不会成空。《冉冉孤生竹》里,一个已成婚约的思妇,是多么不愿世事蹉跎,不能最终偕守。《迢迢牵牛星》中,他与思妇之间,隔着的是人间的“银河”。  一样是守望游子的归来,《庭中有奇树》中的女子是伫立在春天一棵开花的树下,《孟冬寒气至》中的女子是在冬夜的星空下,《凛凛岁云暮》里的女子却是在冬夜做了一个短暂销魂的梦。  同样写漂泊之伤,《明月皎夜光》里,得意者和失意者因为沉浮异势,使得昔日以为磐石之固的友谊,徒具虚名:“昔我同门友,高举振六翮。不念携手好,弃我如遗迹。南箕北有斗,牵牛不负轭。良无磐石固,虚名复何益?” 长夜难眠,月光皎洁,游子被乡愁狠狠地灼痛了。而《东城高且长》里,失意的游子也只能在高高的城墙下寂寞地做了一场关于“燕赵多佳人”的美梦。  同样写人生的失意,世事的无常,《生年不满百》里,诗人嘲笑那些吝惜聚财的“惜费者”和“仰慕成仙者”,不如放下贪念,放下执著,放纵享乐,但这又何尝是士子们的真心?《青青陵上柏》里,诗人觉察到“人生天地间,忽如远行客”,那么,何不“斗酒相娱乐”、“极宴娱心意”?这和《驱车上东门》里的“不如饮美酒,被服纨与素”似乎是一样的纵乐,可前者是心灰意冷后的一种寂寞的沉沦,后者却是直面生死后的一种无助的豁达。  《今日良宴会》里,诗人津津乐道于“策高足”、“要路津”,不要去“守穷贱”、“长苦辛”,似乎文人在飘摇的世事面前已经失去了坚持和操守。可这就是残酷的现实,眼见道德沦丧,心里的寂寞便化为玩世不恭的嘲讽和自嘲,一场热闹的宴会,一颗寂寞的心。所以《回车驾言迈》里,就有了文人对自己的警策,“荣名以为宝”。  读《古诗十九首》是一场漫漫的跋涉,在诗与诗之间跋涉,甚至在句与句之间跋涉,便如《行行重行行》里,是对“相去万余里”的丈夫的思念,陪着她“衣带日已缓”,思念的痛还未卸下,却又多了“浮云蔽白日”的忧,唯恐自己被丈夫遗弃。但路途遥远,所有的猜测都还只能是猜测,最后只能是聊以自慰,还是“努力加餐饭”吧,等待他回来,如此幽微曲折的心路,如此细致深刻的洞察,一层一层地铺开,对读诗的我们,就是一次心灵的探寻。  末世是一曲悲歌,也许歌诗可以当哭吧,所以文人才这样淋漓尽致地宣泄着他们的悲忧,把末世的忧郁化为了浅吟低唱,把相思的煎熬、飘零的伤痛、人生的失意、世事的无常,都融进了整齐的五言诗行里,他们一袭青衿,满怀清寂。  忧郁,有时候,也是一种绝美。  那是灵魂的一次真诚的袒露,一个“真”字,见了性情,见了真情,虽然罩着一件忧伤的外衣,却是文人第一次郑重地直面自身的悲伤,并小心地用笔加以勾画,力图还原其本来面目。  读每一首诗,都如同和汉末士子们穿越岁月的风烟,在文句里重逢,真真切切地触摸到他们的寂寞和忧伤。  一个寂寞的时代,一群寂寞的士子,一声声寂寞的吟叹,且认真聆听他们寂寞的倾诉吧。

媒体关注与评论

  何为魏晋风骨,何为风余诗母?何为文笔细腻,何为情境悠远?本书都做到了。  ——豆瓣 马小跳

内容概要

王玉洁,古典解读类美文作者,生于江南小城芜湖,中文本科,70后,有文章见于各类报刊,发表数十万字。
主要著作有散文合集《有一种胸怀叫大气》,诗词鉴赏合集《张孝祥词鉴赏》,个人随笔《伊人如月水一方》、《临水照花人——才女往事》等。

书籍目录

一、思君令人老,岁月忽已晚
生生别离,乱世的烟尘里深埋着无尽的忧伤,路远迢遥,无望的怅立里多少憔悴的面颜。你还没有回来,所有的猜想忧伤却美丽,我努力地加餐,只是想,把等待的心卑微地呈上。
二、青青河畔草,郁郁园中柳
送你走时,河畔草青青,园中柳依依,你不回来,草色依旧,柳色依旧,我凄伤的伫望化为了窗前的一幅剪影,为谁匀上了红粉,为谁着尽了新妆?我的寂寞,是否会成千年的蹉跎?
三、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
你思念着我,我思念着你,隔着漫漫的长路。江雾起时,你采下一朵芙蓉,你怅然的面容,把我的心牵痛。心相同,两分离,地也会老,天也会荒,有哪一支尘世的篙能够将我们泅渡?
四、与君为新婚,菟丝附女萝
我是菟丝草,你是女萝枝,注定了一生的缠绕。在春光里,无数次眺望你的花轿,不是我害怕蹉跎,也不是你愿意蹉跎,怕只怕世事难料,真的会有蹉跎。
五、馨香盈怀袖,路远莫致之
花开满树,我珍重地采下枝头的花,远宦的人啊,你还记得庭院里的这棵花树吗?还记得年年春来,我都会在花树下等待吗?
六、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有没有一支尘世的篙,把我们彼此泅渡,结束这牛郎织女般的思念。末世的沧桑里,难道我们只能这样相互伫望吗?
七、相去万余里,故人心尚尔
你将思念托付丝丝缕缕的绮缎,千里万里,你的心在丝里;我将牵挂裁成合欢被,万里千里,我的情在被里。今生,还是不要这样丝丝缕缕地牵念吧,让我们如胶似漆,黏在一起,永不分离。
八、愿得常巧笑,携手同车归
我停不下流浪的脚步,没有家乡,没有目的,失去家园,失去方向,可是,我更愿意,能够常常地欢笑,和你,一起携手同归。
九、客从远方来,遗我一书札
冬夜如此漫长,你的信,我小心又小心地藏了三年,你的思念在我的耳畔,夜夜碾碎我的梦,等你归来,会是多久?
十、不惜歌者苦,但伤知音稀
刚好路过你时,你正抚琴忧伤,高楼下的我,衣襟早已经湿遍。不是我不懂你,只是知道,你我皆已等不来知音,忘了伤忘了痛,谁让你我生于这样的末世?
十一、明月皎夜光,促织鸣东壁
秋,如此凉,夜,如此静,月,如此皎洁,只是,失意是一种身不由己的陷落,好在,孤寂的月安慰着孤寂的我,你听,促织不也是我的知音吗?
十二、燕赵多佳人,美者颜如玉
秋风里,一地的凄凉无法清扫,那就任我放纵吧,放纵于一场白日梦里,佳人如玉,我心似水,是谁不小心倒映在我的波心?
十三、明月何皎皎,照我罗床纬
多少次,是月光惊醒了我的思念,我披衣徘徊。我知道,客行何乐?尘世里,最幸福的事,就是和你在一起。
十四、人生天地间,忽如远行客
有些话,说得太过苍凉,有些事,藏着太多无奈。冠盖满京华,斯人独憔悴,飞斛斗酒,策马游乐,人生苦短,原只想苟且纵乐,又为什么偏偏挣脱不了心底的忧伤?
十五、人生寄一世,奄忽若飙尘
世间多少爱,会辗转蹉跎,成他日的伤痕;世间多少事,会笙歌正浓,却已拂袖离去。最浓的快乐,最深的哀伤,我们只是一粒小小的飞尘,得到和失去都已经不重要。
十六、所遇无故物,焉得不速老
久客还乡,风吹百草,漫漫长道上,是一颗早已经老去的心。可以不可以,还有一种尘世的熙光,温暖我的余生?
十七、驱车上东门,遥望郭北墓
与死亡就这样面对面地对视,千百年的沉寂,朝露般的一生,那就纵酒高歌吧,不知道醉生梦死里,能不能找到些许安慰?
十八、去者日以疏,生者日已亲
死,让岁月迢遥经久地远逝;生,让时光奢侈短暂地停留。如果不能挽留住时日,那就挽留住亲情吧,骨肉天伦,是尘世里暖暖的火光。
十九、生年不满百,常怀千岁忧
不过是数十载的光阴,不过是白驹过隙的停栖,不过是白云苍狗的一瞥,谁来过,谁又走了?谁听到我寂寞的欢歌?
十四、人生天地间,忽如远行客
有些话,说得太过苍凉,有些事,藏着太多无奈。冠盖满京华,斯人独憔悴,飞斛斗酒,策马游乐,人生苦短,原只想苟且纵乐,又为什么偏偏挣脱不了心底的忧伤?
十五、人生寄一世,奄忽若飙尘
世间多少爱,会辗转蹉跎,成他日的伤痕;世间多少事,会笙歌正浓,却已拂袖离去。最浓的快乐,最深的哀伤,我们只是一粒小小的飞尘,得到和失去都已经不重要。
十六、所遇无故物,焉得不速老
久客还乡,风吹百草,漫漫长道上,是一颗早已经老去的心。可以不可以,还有一种尘世的熙光,温暖我的余生?
十七、驱车上东门,遥望郭北墓
与死亡就这样面对面地对视,千百年的沉寂,朝露般的一生,那就纵酒高歌吧,不知道醉生梦死里,能不能找到些许安慰?
十八、去者日以疏,生者日已亲
死,让岁月迢遥经久地远逝;生,让时光奢侈短暂地停留。如果不能挽留住时日,那就挽留住亲情吧,骨肉天伦,是尘世里暖暖的火光。
十九、生年不满百,常怀千岁忧
不过是数十载的光阴,不过是白驹过隙的停栖,不过是白云苍狗的一瞥,谁来过,谁又走了?谁听到我寂寞的欢歌?

编辑推荐

  如果你喜欢诗词歌赋,那你一定听说过安意如的《人生若只如初见》系列。诗词解读,用最通俗易懂的语言,最细腻动人的笔触,让我们读懂古诗,读懂古人。而本书,亦如此。  你喜欢《古诗十九首》吗?你喜欢《诗经》吗?你喜欢周邦彦吗?你喜欢嵇康吗?你喜欢白居易吗?……有人说,写女子心事的不一定是女子,阅读本书,你能遇见跟我们想象不一样的他们。他们的诗,他们的词,他们的情。  这是市面上第一本《古诗十九首》的诗词解读,前无古人。喜欢《古诗十九首》的你,一定不要错过。  作者王玉洁写有《伊人如月水一方》、《临水照花人--才女往事》,推荐给喜欢她的你。  《不似当时,小楼冲雨,幽恨两人知》文风优美,清新动人,意蕴唯美。且看我随意选取的这段文字:长风起落,荷裙飞舞,娇艳的荷花,在荷叶间若隐若现。江岸,草色迷离,依稀的兰蕙的馨香,在草间和她的发髻上,散发着淡淡的幽香,薄衫皓腕,红颜如梦。

作者简介

长风起落,荷裙飞舞,娇艳的荷花,在荷叶间若隐若现。
江岸,草色迷离,依稀的兰、蕙的馨香,
在草间和她的发髻上,散发着淡淡的幽香,
薄衫皓腕,红颜如梦。
本书是对诗词的唯美解读,文笔轻松灵气、底蕴悠长。
士子、游人、苦思、忧郁、仕进、归隐,这些是汉末的关键词,也是本书的主旋律。本书既是诗词类解读,也是文学爱好者对“诗情”、“诗魂”的铭心探寻。 是继安意如解读古诗后,又一解读妙文。

图书封面


 不似当时,小楼冲雨,幽恨两人知下载



发布书评

 
 


精彩短评 (总计88条)

  •     内容还没看,但是外观、纸张还满意
  •     新角度但有些啰嗦
  •     上次买了一本送朋友,这次又买了一本自己看
  •     看到第一篇“上言长相思,下言久别离”,真的很触动。喜欢古典的诗句,总是能贴切而含蓄的表达出人内心的情感。
  •     不似当时,小楼冲雨,幽恨两人知。正如书名,描写了古风十九首诗词,里面内容有详细的描述。有许多关于古代的诗词,感人肺腑的话语,值得读读。
  •     一本很有文学气息的书
  •     句子很美,很有意境
  •     很喜欢,不错的书,诗情画意,很美。
  •     不错,我喜欢,我以后还要在当当买书
  •     很不错! 内容很不错 文笔非常好
  •     很喜欢、文字很忧伤、优美
  •     完全是为了买一本古诗十九首啊
  •     很诗意的文字,文章非常优美,很好看!
  •     清幽的笔调,展现绝美的画卷。
  •     美轮美奂的语言,睡前读几句,睡梦都是香的。生活中离不开文学书香
  •     只是喜欢这里的介绍,就把它买下来了,慢慢品才够味
  •     感觉就像把古诗粘贴在上面,好多古诗都没有分析 70多实属太贵
  •     不似当时,小楼冲雨,幽恨两人知。
    书里和书外一样。
  •     不知道,给别人买的,应该还好的啦!
  •     我很喜欢看这种诗意的小散文,一个个小故事,一个个背景,凄美而生动
  •     很好看、就是书的封面不美观
  •     市面上讲古诗十九首的书不多,这本写得很精彩
  •     喜欢古诗十九首,真本书正好满足了我的需求
  •     个人挺喜欢,文章会发散讲解,普及了许多古诗词
  •     总体还行,可素为什么给我一种旧的书的感觉,书还破了一角
  •     还没看,不过个人非常喜欢古诗十九首。
  •     无与伦比。。。
  •     朋友买 我没看
  •     不似当时,小楼冲雨,幽恨两人知。。。
  •     不似当时,小楼冲雨,幽恨两人知 不似当时,小楼冲雨,幽恨两人知。
  •     淡淡的看了下,写的还不错吧 。
  •     人人都希望过上幸福美好的生活,这本无可厚非,但是在追求幸福的过程中,我们要考虑到给其他人,不仅是现在生活在这个地球上的人,还包括以后要生活在这个地球上的人,以及与我们共享这个世界的动物,留出足够的空间和可能性,去实现他们的幸福生活。
  •     我很喜欢,快递很快,很好哦
  •     灭看呢
  •     印刷和包装真心不怎么样,一点都不素雅,薄薄的一本,写得还好吧,放床头偶尔翻翻还是可以的~~
  •     古风十九首 接的挺好的 但是每首都扯上汉末乱世 有点新意不
  •     很有帮助,很喜欢,古诗十九首的韵味与内涵都在书中展现,让人回味,值得一读……
  •     此书的封面很有古风的感觉,选中的题材古诗十九首也很喜欢。只是作者的文风不是我喜欢的类型,我喜欢更加细腻的那种描写,例如安意如,白落梅那种。
  •     冲着书名去的,很有诗意的名字,也因为是赵玉洁的书,她的书现在差不多都有了,喜欢她优美的文字,诗一样的句子。
  •     如果你也爱古风,这是不二的选择
  •     有恨两人知
  •     喜欢文字的意境。。。。。
  •     最近正在看来这······························
  •     本来是在电子书上看到的,还认真的做笔记了。可是太麻烦了,最后在当当网找到了 这本书,书很好,内容很好,很喜欢
  •     还没细读,大致翻了一下,觉得是我最喜欢的一本吧,里面的词句都很美~~
  •     喜欢的书到手,总是开心~~
  •     古诗十九首,很美的一本书。
  •     女儿要求买的,她一直是喜欢古诗词的,这本应该不错。
  •     感觉外观很旧,最开始还以为是旧的,原来是封面设计就这样
  •     闲来翻阅很不错~
  •     不知道要有怎样的情怀,才能看懂那些词句。。。
  •     收藏的古诗十九首。。。真切感人的。。。
  •     身为中文系的学生,《古诗十九首》是必须要学的。刚好这学期学了其中的几篇,看到这本书就买回来了。很不错的内容,作者用自己独特的视角解答了这十九首诗,我还抄了很多优美的句子呢..
  •     封面旧旧的感觉。有点影响美观。但是能够接受,整体满意。
  •     看看还是不错的,喜欢此类清新唯美的古典诗词赏析,虽然拼凑的人物故事有点点杂,但是也能学到不少。
  •     本本很精致,包装很好,内容页喝预期的一样!很喜欢
  •     真的蛮唯美的
  •     这本书的折扣好少啊!这次为了凑单就买了。但是收到后大失所望,书没有封,很旧很脏,要退还要自己寄回去。书还没有看,但是内容应该是不错的
  •     如题,基本就是围绕古诗十九首展开的书,读了一半,觉得还不错。
  •     没有想象中那么好,不过看个人爱好了。质量挺不错的。
  •     一般般
  •     记得去年在微博上看到“长风起落,荷裙飞舞,娇艳的荷花,在荷叶间若隐若现。江岸,草色迷离,依稀的兰蕙的馨香,在草间和她的发髻上,散发着淡淡的幽香,薄衫皓腕,红颜如梦。”觉得挺有意思,想买却因各种健忘没有买到。现终于到手啦,慢慢品尝ing.....
  •     非常好的书,内容不错,有古典气息~大爱
  •     思君令人老,岁月忽已晚。我怀念当年的我们,那么局促的欢欣却笑得那么甜。如果可以,我愿用我余生换你一个回眸。
  •     真的很不怎样 有些枯燥 文笔感觉也不是很好
  •     安意如之流
  •     还没看,不过觉得买贵了
  •     文笔很好值得看
  •     漫步在唯美的古典芬芳中,领略淡淡的风采,在渐渐的品味中,让怀旧的思绪和唯美的韵味在似水年华中得到发酵,从中感受人世间的喜怒哀乐。
  •     没有想象中那么好,但是还不错。文字很细腻,没有一般诗词鉴赏的生搬硬套也要扯到爱情,很客观。
  •     不错 准备看呢
  •     没有原来看的别的写诗的书好看,很失望,有点看不下去,真心觉得远远不如《青花痣》《你可记得我倾国倾城》
  •     书的排版不错,内容很有新意,为数不多的讲古诗十九首的书籍,作者在这本书中旁征博引。文风并不绚丽,但是比较朴素,比较符合这本书的整体风格
  •     个人很喜欢,好评
  •     虽然文字优美,但是总觉得作者把很多个人的想法加到诗人身上,小情小性
  •     不错的一本书,建议大家关注作者的个人随笔,一样精彩
  •     文字唯美,引人入胜,非常喜爱
  •     相当好的书,看了很有用处。
  •     内容是故事十九首的 还可以 没有安意如写的好
  •     收纳的古诗十九首。。。很真切感人的。。。喜欢汉末魏晋南北朝文学。。。。
  •     一直都想有一本写 古诗十九首 的书,看到它 好高兴啊,刚看了一点点,挺好的,很喜欢,封面也很漂亮。
  •     更喜欢安意如的人生若只如初见系列
  •     一直都想拥有一本有关于古诗十九首的书,终于找到啦,内容、质量、装帧都非常棒,太感动了!
  •     我觉得,我看不到重点。跑题让人觉得严重
  •     很好看,不过还没开始看,感觉很好,期待
  •     喜欢古香古色的书,非常好看
  •     喜欢封面、但是还没看内容、我想应该不错
  •     好书不废话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