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哲学史大纲

出版社:中华书局
出版日期:2012-12
ISBN:9787101089158
作者:胡适
页数:331页

章节摘录

版权页:   插图:   但是“援例”的推论,有时也会有与“归纳法”同等的效能,也会由个体推知通则。例如见张三吃砒霜死了,便可知李大若吃砒霜也会死。这种推论,含有一个“凡吃砒霜的必死”的通则。这种由一个个体推知通则的“援例”,在《墨辩》另有一个名目,叫做“擢”。《经下》说: 擢虑不疑,说在有无。《说》曰:擢,疑无谓也。臧也今死,而春也得之又死也,可(之又两字旧作“文文”今以意改)。 《说文》:“擢,引也。”与“援”同义。此类的推论,有无易见,故不用疑。例如由臧之死可推知春的死。与上文吃砒霜的例相同(孙诒让读擢为榷,非也)。 (七)推也者,以其所不取之同于其所取者予之也。是犹谓“也者同也”,吾岂谓“也者,异也”。“也者,同也”,“也者,异也”,上两也字,都是“他”字。这个“推”便是“归纳法”,亦名“内籀法”。上文说过,“取”举例,“予”是断定。归纳法的通则,是“观察了一些个体的事物,知道他们是如此,遂以为凡和这些已观察了的例同样的事物,也必是如此”。那些已观察了的例,便是“其所取者”。那些没有观察了的物事,便是“其所未取”。说那些“所未取”和这些“所取者”相同。因此便下一个断语,这便是“推”。我们且把钱大昕发明“古无轻唇音只有重唇音”一条通则的方法引来作例(轻唇音如f、v等音,重唇音如b、p等音)。 一、举例(以类取)——“其所取者”: (1)《诗》“凡民有丧,匍匐救之”,《檀弓》引作“扶服”,《家语》引作“扶伏”。又“诞实匍匐”,《释文》本亦作“扶服”。

书籍目录

序蔡元培 再版自序 第一篇导言 第二篇中国哲学发生的时代(共两章) 第一章中国哲学结胎的时代 第二章那时代的思潮(诗人时代) 第三篇老子 第四篇孔子(共五章) 第一章孔子略传 第二章孔子的时代 第三章易 第四章正名主义 第五章一以贯之 第五篇孔门弟子 第六篇墨子(共四章) 第一章墨子略传 第二章墨子的哲学方法 第三章三表法 第四章墨子的宗教 第七篇杨朱 第八篇别墨(共六章) 第一章墨辩与别墨 第二章墨辩论知识 第三章论辩 第四章惠施 第五章公孙龙及其他辩者 第六章墨学结论 第九篇庄子(共两章) 第一章庄子时代的生物进化论 第二章庄子的名学与人生哲学 第十篇荀子以前的儒家(共两章) 第一章《大学》与《中庸》 第二章孟子 第十一篇荀子(共三章) 第一章荀子 第二章天与性 第三章心理学与名学 第十二篇古代哲学的终局(共三章) 第一章西历前3世纪之思潮 第二章所谓法家 第三章古代哲学之中绝 附录一诸子不出于王官论 附录二《墨子·小取篇》新诂

编辑推荐

《国民阅读经典:中国哲学史大纲》汇聚人类最重要的精神创造和知识积累的基础名著,都是人人应读、必读和常读的名著。

作者简介

《中国哲学史大纲》为胡适所作,是中国学者运用现代学术方法系统研究中国古代哲学史的第一部著作。它的出版被视为中国哲学史学科建立的标志。它所获得的赞誉无以复加,不但被视为一本划时代的著作,而且被誉为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一个积极成果,是中国思想史研究的开山之作,为胡适的学术地位奠定了一块不可撼动的基石。


 中国哲学史大纲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1条)

  •     最近,有另一个公共号推荐书目里出现了这本胡适的《中国哲学史大纲》,里面是这样评价的:“这本书实际只写了中国古代(先秦)的十数位大哲学家,起自老子,终于荀子,深入浅出,明白如话,非常好读。据齐思和先生说,在上世纪20年代,青年学生的书架上几乎人手一册此书。”适逢我也在读此书,通篇读完也颇愿意推荐一下本书。从特点上来说,为本书作序的蔡元培先生写的很清晰,“本书的几处特长:第一是证明的方法;第二是扼要的手段;第三是平等的眼光;第四是系统的研究。”对我来说,读完本书有以下几个体会:一、对原文内容融会贯通前面说的“明白如话,非常好读”一定不是我会同意的评价,本书对于文字理解,尤其是文言文阅读的能力有着不小的要求,在理解论点之前需要对原文内容有一定的认识和理解。读本书的难度,大致上与《庄子》《荀子解集》一类的书接近,在具体哲学流派、人物观点的论述上,作者穿针引线的介绍和分析起到了很好的推进作用,加快了理解的便利。但是作者本身,对于典籍非常熟悉,在论述中对原文信手拈来的应用,并习惯性加入对原文或常见注解的点评。在引述部分,内容比起带完整注释的原文——例如孙诒让版的《墨子间诂》,对原文熟悉和理解的要求更大。同时,作者还会经常提出,注解训诂不同的意见,对原文意思的理解有更好的推进作用。二、对史料的独特理解、分析对于史料的选用,在导言中就首先提出史料有真有假,对于史料的审定要从史事、文字。文体、思想、旁证五个方面予以分析。其中举例到:《韩非子》第一篇劝秦王攻韩,第二篇劝秦王存韩,这种矛盾背后说明一定有一篇应是伪作。对于有争议内容,也不是一棒子打死,有些思想反而可以从中发掘,诸如慎到、彭蒙、田骈,宋钘、尹文等诸子,可以从《庄子》天下篇中窥以端倪,今日散佚的有些观点,可能正散落其中。三、哲学观点的建设性本书的很多论述和观点,对我来说都非常新颖、有建设性。讲孔子的学说,落脚点选在《易经》,而一部《易经》则论说三个基本观念:(一)易,(二)象,(三)辞。将孔子哲学的根本观念与此联系起来,相比之下,肤浅的讨论什么学习简直不能再算作是哲学层面的讨论。讲各家哲学观念,都分析他们对“名”的态度,在最后谈尹文时,将“名”与应名的“形”(即评价)与妇女缠足联系起来,原文的“美”让人忍痛要做,等到了被定性为“野蛮”、“残忍非人道”便无论如何不愿意再缠,也不觉得美了。这让我想到刘瑜老师的《语言的贫困》。在本书的最后,胡适还多次反对刘歆、班固等人品定的六艺九流之类的区分,还颇为大胆的认为尹文子纯粹法治主义的观点,是中国法理学史的一大进步。胡适自己评价道:“我自信,治中国哲学史,我是开山的人,这一件事要算是中国一件大幸事。这一部书的功用能使中国哲学史变色。以后无论国内国外研究这一门学科的人都躲不了这一部书的影响,凡不能用这种方法和态度的,我可以断言,休想站得住。”读书会上学期重点读了中国先秦诸子中的几位,也选读了一些著作,胡适的《中国哲学史大纲》恰好可以在这一范围帮助更深入的理解,作者的名字本身是对这本书的强力推荐,当然尤其当你知道,这部书是他二十八岁写成的。

精彩短评 (总计26条)

  •     胡适的哲学史大纲把一部分精力放在了考据之上,考据孔、老、庄、墨的出生和其著作的真实性。之前读过林语堂论冯友兰和胡适二人哲学史著作的利弊,准备读冯友兰。
  •     16034(0624-0629)。
  •     说是开山之作,被冯友兰后来居上。作为门外汉,确也比较喜欢冯那本。胡适这本对读者底子要求较高,另外,他好下论断,未经过一定的训练就很难对他那些论断做判断。
  •     每个有修养的国民必读的经典。
  •     分析很透彻,有理有据。不过只看一遍是不行的。
  •     只想说胡适的考证功夫和自负真心融为一体。
  •     经典书籍值得学习和收藏,经典书籍值得学习和收藏
  •     很受益,了解到古代哲学的起源和演变。可惜古文底子不好,那些引自古时著作的章节看起来很费劲。
  •     作为最早研究哲学史的著作,从研究方法和内容质量来看,要比现今的哲学史要认真和完善。可惜的是,胡适只写了三分之一!
  •     27岁的胡适写的东西。。。简直了
  •     胡适的《中国哲学史大纲》将老子、孔子、墨子、荀子、杨朱、庄子等阴阳、儒、道、墨、法、名六家诸子的思想理论阐述的比较详尽,有的堪称透彻,入木三分。让人思索,个别思想甚至颠覆人们的常性思维。此书仅为大纲,还要配合诸子全文才可了解其基本思想。中华书局的《中华经典名著》系列可以参阅。
  •     终于对儒家、墨家、法家、老庄思想等有了一个较为清晰系统的了解了
  •     胡先生的人品极佳,,学识也是极佳的
  •     成名作还是不同凡响的
  •     导言非常值得一看。讲哲学史有三个目的:一是明变,使学者知道古今思想沿革变迁的线索;二是求因,要寻出这些沿革变迁的原因;三是评判,要使学者知道各家学说的价值效果。
  •     大师著作,国学经典。
  •     观点明晰,没有一句废话,最重要的是研究方法,治学当如此。
  •     考据派哲学史,看过两遍,不是很喜欢这种做哲学的风格。
  •     一个最低限度的国学书目——胡适自录。
  •     先知
  •     这部书是胡适二十七岁时写定的,凭着这书,胡适“爆”得大名,被誉为研究中国哲学史开山的人。年纪轻轻的竟然有如此的学识,真令人惊叹,想我在这个年纪,才开始真正接触文言文,佶屈聱牙,如今先秦诸子也大都看过,不过看懂已经是很奢侈的了,不要说欣赏。胡适自己得益于旧式的教育,文字的障碍不多,加上从西方学到的理念,研究古代哲学来如虎添翼,自己因此成名;他认识到文言文的不便,反过来提倡白话文,这功自然不可没,不过发展到现在,文言文早已成为一门艰深的学问,中国古代那些优秀的典籍因此更加少人欣赏,这也是值得叹息的。
  •     书的质量非常好,应该是正版图书。
  •     一遍,再一遍。
  •     扯出一段胡适冯友兰的恩怨,两本哲学史都蛮好
  •     8.10-8.21看的书。满书的子,看不懂,但还是坚持看到最后几页。看懂的内容不多,但也受用了,就怕看懂的那些不是那个意思了。
  •     中国的哲学思想博大精深,唯物唯心,都很牛逼,春秋战国,让人神往啊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