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间词话》章节试读

当前位置:首页 > 文学 > 文学评论与研究 > 人间词话章节试读

出版社:上海古籍出版社
出版日期:1998-12-01
ISBN:9787532524808
作者:王国维
页数:78页

《人间词话》的笔记-十七 - 十七

客观之诗人不可不多阅世,阅世愈深则材料愈丰富、愈变化,《水浒传》、《红楼梦》之作者是也。主观之诗人不必多阅世,阅世愈浅则性情愈真,李后主是也。

《人间词话》的笔记-第7页 - 境界

红杏枝头春意闹,一“闹”字境界全出。
云破月来华弄影,一“弄”字境界全出。

《人间词话》的笔记-第1页 - 既见君子,云胡不喜。

1
词以境界为最上。有境界则自成高格。
.
3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寒波澹澹起,白鸟悠悠下。无我之境也。
有我之境,以我观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也。
无我之境,以物观物,故不知何者为我,何者为物。
.
6
真景物,真感情
.
7
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
境界有大小,不以是而分优劣。
.
26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此第三境也。
.
36
美成,《苏幕遮》: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此真能得荷之神理者。
.
60
诗人对宇宙人生
入乎其内,故有生气。出乎其外,故有高致。
.
卷下
45
词人之忠实,不独对人事亦然,即对一草一木,亦须有忠实之意。否则所谓游词也。
.
46
纷吾既有内美兮,又重以修能。
诙谐而严重。

《人间词话》的笔记-第128页 - 10

沈伯时《乐府指迷》云:“说桃不可直说桃,须用’红雨‘、’刘郎‘等字,说柳不可直说破柳,须用’章台‘、’灞岸‘等事。”若唯恐人不用替代字者。果以是为工,则古今类书具在,又安用词为耶?宜其为《提要》所讥也。
不囿于规矩,可也别坏了规矩。

《人间词话》的笔记-第8页

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界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界也。"众里寻他千白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界也。

《人间词话》的笔记-第36页

难道是因为这个原因,以前读这几句词的时候常常觉得很有感觉,但是搞不清到底说啥?---白石写景之作,如“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数峰清苦、商略黄昏雨”、“高树晚蝉,说西风消息”。虽格韵高绝,然如雾里看花,终隔一层

《人间词话》的笔记-第193页 - 33

有有我之境,有无我之境。“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有我之境也。“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寒波澹澹起,白鸟悠悠下”,无我之境也。有我之境,物皆著我之色彩。无我之境,不知何者为我,何者为物。此即主观诗与客观诗之所由分也。古人为词,写有我之境者为多,然非不能写无我之境,此在豪杰之士能自树立耳。

《人间词话》的笔记-第10页 - 卷上

太白纯以气象胜。西风残照,汉家陵阙。寥寥八字,遂关千古登临只口。后世唯范文正之渔家傲,夏英公之喜迁莺,差足继武,然气象已不逮矣。
忆秦娥
李白
箫声咽,秦娥梦断秦楼月。秦楼月。年年柳色,霸陵伤别。
乐游原上清秋节,咸阳古道音尘绝。音尘绝。西风残照,汉家陵阙。
渔家傲·秋思
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喜迁莺
夏竦
霞散绮,月垂钩,帘卷未央楼。夜凉银汉截天流,宫阙锁清秋。
瑶台树,金茎露,凤髓香盘烟雾。三千珠翠拥宸游,水殿按凉州。

《人间词话》的笔记-第2页

自然中之物,互相关系,互相限制。然其写之于文学及美术中也,必遗其关系、限制之处。故虽写实家,亦理想家也。又虽如何虚构之境,其材料必求之于自然,而其构造,亦必从自然之法则。故虽理想家,亦写实家也。

《人间词话》的笔记-第150页 - 有我无我之境

有有我之境,有无我之境。“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有我之境也。“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寒波澹澹起,白鸟悠悠下”无我之境也。有我之境,以我观物,故物我皆著我色彩。无我之境,以物观物,故不知何者为我,何者为物。古人为词,写有我之境者为多,然未始不能写无我之境,此在豪杰之士自树立耳。无我之境,人惟于静中得之。有我之境,于由动之静时得之。故一优美,一宏壮也。境非独谓景物也。喜怒哀乐,亦为人心中之一境界。故能写真景物,真感情者,谓之有境界,否则谓之无境界。“红杏枝头春意闹” 著一闹字,而境界全出。“云破月来花弄影”,著一弄字,而境界全出矣。严沧浪《诗话》谓:“圣堂诸人,唯在兴趣。羚羊挂角,无迹可求。故其妙处,透彻玲珑,不可凑泊。如空中之音,相中之色,水中之月,镜中之像,言有尽而意无穷。”然沧浪所谓兴趣,阮亭所谓神韵,尤不过道其面目,不若鄙人拈出“境界“二字,为探其本也。

《人间词话》的笔记-第90页 - 山水之程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
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人间词话》的笔记-第29页

成就一切事,罔不历三种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西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众里寻他千百度,回头蓦见那人正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此等语均非大词人不能道。然邃以此意解诸词,恐为晏、欧诸公所不许也。传世金句。

《人间词话》的笔记-第1页 - 1

梅贻琦校长:大学是什么。大学不是有大楼,而是因为有大师。
清华大学国学研究院国学四大师:梁启超、王国维、陈寅恪、赵元任。
名,是长辈叫的。
字,是平辈、晚辈叫的。
1927年6月2日。陈寅恪先生给他的悼词里说,凡是一个人在一个文化里面,被一个文化化成长出来,受那个文化的教养极深极深的人,他一定对这个文化有很强烈的感触。所以当他看着这个文化消失败亡的时候,他必然有极大极大的痛苦。那种痛苦似的他到了最后他要追求一种精神上的解脱跟自由。无法跟随新时代的话,那不妨就去死了。
他是为文化而死的——中国文化。

《人间词话》的笔记-第12页 - 卷上

张皋文谓,飞卿之词,深美闳约。余谓,此四字唯冯正中足以当之。刘融斋谓:飞卿精妙绝人,差近之耳。
更漏子
温庭筠
柳丝长,春雨细,花外漏声迢递。惊塞雁,起城乌,画屏金鹧鸪。
香雾薄,透帘幕,惆怅谢家池阁。红烛背,绣帘垂,梦长君不知。
菩萨蛮
韦庄
红楼别夜堪惆怅,香灯半卷流苏帐。残月出门时,美人和泪辞。
琵琶金翠羽,弦上黄莺语。劝我早归家,绿窗人似花。
菩萨蛮
冯延巳
娇鬟堆枕钗横凤,溶溶春水杨花梦。红烛泪阑干,翠屏烟浪寒。
锦壶催画箭,玉佩天涯远。和泪试严妆,落梅飞夜霜。

《人间词话》的笔记-第1页

有造境,有写境,比理想与写实二派之所由分。然二者颇难分别。因大诗人所造之境,必合乎自然,所写之境,亦必邻于理想故也。

《人间词话》的笔记-第1页

《人间词话》 王国维
我对王国维先生的看法:
王国维先生一生致力于学术研究,用温情而细腻的情感,发现文字最淳朴的美。他的经历虽多有曲折,但却贵在那颗始终痴迷于学术的纯粹之心。随时世变迁,王国维先生的高格思想仍为我们展现了一个纯净的世界。也许让人最难以介怀的是王国维先生的死。对此,我很欣赏这样一段看法:“‘五十之年,只欠一死’何为五十年,只欠一死?难不成所有的彻悟要以死明生?还是太钟情于一件事,执着一种情感,偏执一片纯净,死对于这样的纯粹恰是殊荣与归宿?”
我个人偏爱这三个词:“钟情”、
“执着”、“偏执”。我觉得这三个词亦足以描绘王国维先生生平所求。王国维先生已得静而安,来于自然,故归从自然。
钟情的语句:
• 有我之境,以我观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无我之境,以物观物,故不知何者为我,何者为物。
• 自然中之物,互相限制。然其写之于文学及美术中也,必遗其关系、限制之处。故虽写实家,亦理想家也。又虽如何虚构之境,其材料必求之于自然,而其构造,亦必从自然之法则。故虽理想家,亦写实家也。

• 无我之境,人惟于静中得之。有我之境,于由动之静时得之。

读王国维所写之境有感

在《人间词话》中,王国维以他独特的视角向我们阐述了他对“境”的理解。
有境界是人生中的一种纯粹。境界在他看来是内心的独白。一个人拥有怎样的境界便拥有怎样的心。境所呈现的是人的精神,对万物的态度。所以他将境分为有我之境和无我之境,他崇尚无我之境,醉于物我两忘之情,因为在无我之境中才能不被太多的个人情感所干扰,拂去人间烟火的缭绕。对于境的描述,他将之分为写境与造境。亦可以将写境当作现实,而将造境当作浪漫,所写之境或许太过生硬,需要造境来烘托气氛;所造之境或者太过浮夸,需要写境加以沉淀。浪漫与现实相结合所表现的境,才是心灵的再现。
境,源于自然。在人们想要达到某种境界时,往往会被世俗中的一些事物所牵绊。这些东西限制着我们,它们以不同的方式向我们输送着杂念。这个时候,我们要用真情去洗涤杂念,将我们的思想回归自然。自然是干净的,是纯洁的,它引领我们找到最纯粹的自己,执着于最初的心,达到所想之境。
景随情动,情随境迁。虽有时同为一景,也因自身所动之情而所处不同之境。亦可反过来,心中所境牵动着我们的情感,故呈现着不同的景象。但境却不以大小而评之,大丈夫着情于豪迈之词,而小女子往往钟情于温婉之词。所以境并无优劣之分,只是依据个人所定之情。
境界为本质,贵在静中得。正如王国维所述“无我之境,人惟在静中得之。”我认为精华在于独一“惟”字。没有太多的花样,只能在静中思索着,探求着,才能得你所求之境。境得于静。

《人间词话》的笔记-第18页

四言敝而有楚辞,楚辞敝而有五言,五言敝而有七言,古诗敝而有律绝,律绝敝而有词。

《人间词话》的笔记-第1页 - 1

1. 东坡之词旷,稼轩之词豪。无二人之胸襟而学其词,犹东施之效捧心也。
《人间词话》(王国维) 我的标注 位置426-427 2014-02-10 18:46:33
2. 故最工之文学,非徒善创,亦且善因。(
《人间词话》(王国维) 我的标注 位置415-415 2014-02-10 18:44:44
3. 客观之诗人,不可不阅世。阅世愈深,则材料愈丰富,愈变化,《水浒传》《红楼梦》之作者是也。主观之诗人,不必多阅世。阅世愈浅,则性情愈真,李后主是也。
《人间词话》(王国维) 我的标注 位置408-410 2014-02-10 18:43:51
4. 词至李后主而眼界始大,感慨遂深,遂变伶工之词而为士大夫之词。周介存置诸温、韦之下,可谓颠倒黑白矣。“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金荃》、《浣花》能有此种气象耶?
《人间词话》(王国维) 我的标注 位置403-405 2014-02-10 18:43:01
5. 词人观物,须用诗人之眼,不可用政治家之眼。故感事、怀古等作,当与寿词同为词家所禁也。
《人间词话》(王国维) 我的标注 位置381-382 2014-02-10 07:37:40
6. “生年不满百,常怀千岁忧。昼短苦夜长,何不秉烛游?”“
《人间词话》(王国维) 我的标注 位置320-321 2014-02-09 15:32:56
8. 郁伊惝怳,令人不能为怀。
《人间词话》(王国维) 我的标注 位置293-294 2013-10-04 11:22:24
10. 落尽梨花春事了。满地斜阳,翠色和烟老”。兴化刘氏谓:少游一生似专学此种。余谓
《人间词话》(王国维) 我的标注 位置242-243 2013-09-27 13:18:29
11. 词家多以景寓情。其专作情语而绝妙者,如牛峤之“甘作一生拚,尽君今日欢。”顾夐之“换我心为你心,始知相忆深。”欧阳修之“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美成之“许多烦恼,只为当时,一饷留情。”此等词古今曾不多见。余《乙稿》中颇于此方面有开拓之功。
《人间词话》(王国维) 我的标注 位置238-241 2013-09-27 13:17:07
12. 昔人论诗词,有景语、情语之别。不知一切景语皆情语也。(按:此条原已删去)
《人间词话》(王国维) 我的标注 位置234-235 2013-09-27 13:15:29
13. 言气质,言格律(按:三字原已删去),言神韵,不如言境界。有境界,本也。气质、格律、神韵,末也。有境界而三者随之矣。
《人间词话》(王国维) 我的标注 位置226-228 2013-09-27 13:14:10
14. 词之为体,要眇宜修。能言诗之所不能言,而不能尽言诗之所能言。诗之境阔,词之言长。
《人间词话》(王国维) 我的标注 位置221-222 2013-09-27 13:12:21
15. 社会上之习惯,杀许多之善人。文学上之习惯,杀许多之天才。
《人间词话》(王国维) 我的标注 位置207-208 2013-09-20 23:54:29
16. 境非独谓景物也,感情亦人心中之一境界。故能写真景物、真感情者谓之有境界,否则谓之无境界。
《人间词话》(王国维) 我的标注 位置201-202 2013-09-20 23:53:14
17. 古诗云:“谁能思不歌?谁能饥不食?”诗词者,物之不得其平而鸣者也。故“欢愉之辞难工,愁苦之言易巧。”
《人间词话》(王国维) 我的标注 位置199-200 2013-09-20 23:52:42
18. 有有我之境,有无我之境。“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有我之境也。“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寒波澹澹起,白鸟悠悠下”,无我之境也。有我之境,物皆著我之色彩。无我之境,不知何者为我,,何者为物。此即主观诗与客观诗之所由分也。(按:此句原已删去)古人为词,写有我之境者为多,然非不能写无我之境,此在豪杰之士能自树立耳。
《人间词话》(王国维) 我的标注 位置195-198 2013-09-20 23:51:54
19. 叔本华曰:“抒情诗,少年之作也。叙事诗及戏曲,壮年之作也。”余谓:抒情诗,国民幼稚时代之作,叙事诗,国民盛壮时代之作也。故曲则古不如今,(元曲诚多天籁,然其思想之陋劣,布置之粗笨,千篇一律令人喷饭。至本朝之《桃花扇》《长生殿》诸传奇,则进矣。)词则今不如古。盖一则以布局为主,一则须伫兴而成
《人间词话》(王国维) 我的标注 位置183-186 2013-09-20 23:41:40
20. 叶上初阳乾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
《人间词话》(王国维) 我的标注 位置164-165 2013-09-19 12:22:53
21. 大家之作,其言情也必沁人心脾,其写景也必豁人耳目,其辞脱口而出无矫揉装束之态。以其所见者真,所知者深也。持此以衡古今之作者,百不失一。此余所以不免有北宋后无词之叹也。
《人间词话》(王国维) 我的标注 位置124-126 2013-09-18 08:37:05
22. 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罔不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界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欧阳永叔)此第二境界也。“众里寻他千百度,回头蓦见,那人正在灯火阑珊处。”(辛幼安)此第三境界也。此等语皆非大词人不能道。然遽以此意解释诸词,恐为晏、欧诸公所不许也。
《人间词话》(王国维) 我的标注 位置112-115 2013-09-14 07:09:47

《人间词话》的笔记-第424页 - 117

诗人对自然人生,须入乎其内,又须出乎其外。入乎其内,故能写之。出乎其外,故能观之。入乎其内,故有生气。出乎其外,固有高致。

《人间词话》的笔记-第37页 - 卷上

六十:
诗人对宇宙人生,须入乎其内,又须出乎其外。
入乎其内,故能写之。出乎其外,故能观之。
入乎其内,故有生气。出乎其外,故有高致。
诗人必有轻视外物之意,故能以奴仆命风月。又必有重视外物之意,故能与花鸟共忧乐。

《人间词话》的笔记-第193页

叔本华曰:“抒情诗,少年之作业。叙事诗及戏曲,壮年之作也。”

《人间词话》的笔记-第16页

"太白纯以气象胜",这个评点特别让我击节。就好象以前读李白的诗,觉得他有种好,可是自己却描绘不出来,但看到“以气象胜”这几个字,特别想找人握手。

《人间词话》的笔记-第1页 - 书摘

有我之境,以我观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无我之境,以物观物,故不知何者为我,何者为物。古人为词,写有我之境者为多,然未始不能写无我之境,此在豪杰之士8能自树立耳。
==========

《人间词话》的笔记-第114页 - 四九 梦窗佳语

水光云影,摇荡绿波,抚玩无极,追寻已远。
隔江人在雨声中,晚风菰叶生秋怨。

《人间词话》的笔记-第309页 - 80

生年不满百,常怀千岁忧。昼短苦夜长,何不秉烛游。

《人间词话》的笔记-第11页

有造境,有写境,此理想与写实二派之所由分。然二者颇难分别。因大诗人所造之境,必合乎自然,所写之境,亦必邻于理想故也。
NN:来源于生活,超然于生活~

《人间词话》的笔记-第6页 - 卷上

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西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界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界也。“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正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界也。

《人间词话》的笔记-第35页

诗人视一切外物,皆游戏之材料也。然其游戏,则以热心为之,故诙谐与严重二性质,亦不可缺一也。

《人间词话》的笔记-第228页 - 49

昔人论诗词,有景语、情语之别。不知一切景语皆情语也。

《人间词话》的笔记-第54321页 - ~

昼短苦夜长,何不秉烛游。

《人间词话》的笔记-第1页 - 有无之境

《人间词话》
海宁静安先生此篇,非论词,乃论艺术,论哲学。其境界之论,尤为高绝,中国人文的核心精神,即在于此,古今众人穷其一生,孜孜以求,欲达于此,然不自知,却被王氏一语道破矣。

《人间词话》的笔记-第1页

1.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罔不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 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界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 憔悴。”此第二境界也。“众里寻他千百度,回头蓦见,那人 正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界也。
2.诗词者,物之不得其平而鸣者也。故欢愉之词难工,愁苦之言易巧。
3.有我之境,以我观物,故物皆着我之色彩;无我之境,以物观物,故不知何者为我,何者为物。
4.昔人论诗词,有景语、情语之别。不知一切景语,皆情语也。
5.词最忌用替代字。美成《解语花》之“桂华流瓦”,境界极妙,惜以“桂 华”二字代“月”耳。梦窗以下则用代字更多。其所以然者,非意不足,则语不妙也。盖语妙则不必代,意足则不暇代。
6.问“隔”与“不隔”之别,曰:渊明之诗不隔,韦、柳则稍隔矣。东坡之诗不隔,山谷则稍隔矣。“池塘生春草”、“空梁落燕泥”等句,妙处唯在不隔。词亦如是。即以一人一词论,如欧阳公《少年游》咏春草上半阕:“阑干十二独凭春,晴碧远连云。二月三月,千里万里,行色苦愁人”,语语都在目前,便是不隔;至云“谢家池上,江淹浦畔”则隔矣。白石《翠楼吟》“此地。宜有词仙,拥素云黄鹤,与君游戏。玉梯凝望久,叹芳草、萋萋千里”便是不隔;至“酒祓清愁,花消英气”则隔矣。然南宋词虽不隔处, 比之前人自有深浅厚薄之别。
7.诗人对自然人生,须入乎其内,又须出乎其外。入乎其内,故能写之。出乎其外,故能观之。入乎其内,故有生气。出乎其外,故有高致。
8.境界有大小,然不以是而分高下。“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何遽不若“落日照大旗,马鸣风萧萧。”“宝帘闲挂小银钩”,何遽不若“雾失楼台,月迷津渡”也。

《人间词话》的笔记-第1页 - 1

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罔不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晏同叔)此第一境界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柳永)此第二境界也。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辛幼安)此第三境界也。
太白纯以气象胜。“西风残照,汉家陵阙”寥寥八字,遂关千古。

美成《青玉案》词“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此真能得荷之神理者。觉白石《念奴娇》《惜红衣》二词犹有隔雾看花之恨。
大诗人所造之境,必合乎自然,所写之境,必邻于理想故也。

《人间词话》的笔记-第28页 - 卷上

客观诗人不可不多阅世,主观之诗人不必多阅世。
这人间词话最好都背下来。笔记不写了。三种境界早有耳闻,希望能走遍。

《人间词话》的笔记-第1页 - 各种章节

收藏16. 词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故生于深宫之中,长于妇人之手,是后主为人君所短处,亦即为词人所长处。17. 客观之诗人,不可不多阅世。阅世愈深,则材料愈丰富,愈变化,<水浒>、<红楼梦>之作者是也。主观之诗人,不必多阅世。阅世愈浅,则性情愈真,李后主是也。23.……正中"细雨湿流光"五字,皆能摄春草之魂者也。52. 纳兰容若以自然之眼观物,以自然之舌言情。此由初入中原,未染汉人风气,故能真切如此。北宋以来,一人而已。54. 四言敝而有<楚辞>, <楚辞>敝而有五言,五言敝而有七言,古诗敝而有律绝,律绝敝而有词。盖文体通行既久,染指遂多,自成习套。豪杰之士,亦难于其中自出新意, 故遁而作他体, 以自解脱。一切文体所以始盛终衰者,皆由于此。故谓文学后不如前,余未敢信,但就一体论,则此说固无以易也。

《人间词话》的笔记-第228页 - 48

境界有大小,然不以是而分高下。“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何遽不若”落日照大旗,马鸣风萧萧。“”宝帘闲挂小银沟“,何遽不若”雾失楼台,月迷津渡“也。

《人间词话》的笔记-第1页 - 1

不知道为什么王国维完全没有提到李清照

《人间词话》的笔记-第1页

当独倚小楼,淅雨而下的时候

《人间词话》的笔记-第227页 - 其内其外

梅圣俞《苏幕遮》词:落尽梨花春又了。满地残阳,翠色和烟老。刘荣斋谓:少游一生似专学此种。余谓:冯正中《玉楼春》词:芳菲次第常相续 自是情多无处足,尊前百计得春归,莫为伤春眉黛蹙”。永叔一生似专学此种。《诗 蒹葭》一篇,最得风人深致。晏同叔之“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意颇仅之。但一洒落,一悲壮耳”。“我瞻四方,蹙蹙靡所聘”,诗人之忧生也。“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似之。“终日驰车走,不见所问津”,诗人之忧世也。“百草千花寒食路,香车系在谁家树”,似之。“明月照积雪”、“大江流日夜”、“中天悬明月”、“长河落日圆”,此种境界,可谓千古壮观。大家之作,其言情也必沁人心脾,其写景也必豁人耳目。其辞脱口而出,无矫揉造作之态。以其所见者真,所知者深也。诗人对宇宙人生,须入乎其内,又须出乎其外。入乎其内,故能写之。出乎其外,故能观之。入乎其内,故有生气。出乎其外,故有高致。潘四农曰:词滥觞于唐,畅于五代,而意格之闳深曲挚,则莫盛于北宋。词之有北宋,犹诗之如盛唐。至南宋则稍衰矣。刘荣斋曰:北宋词用密亦疏用隐亦亮、用沈亦快,用细亦阔,用精亦浑。南宋只是掉转过来。言气质、言神韵,不如言境界。有境界,本也。气质、神韵,末也。有境界而二者随之矣。

《人间词话》的笔记-第5页

客观之诗人,不可不多阅世。阅世愈深,则材料愈丰富,愈变化,「水浒传」,「红楼梦」之作者是也。主观之诗人,不必多阅世。阅世愈浅,则性情愈真,李后主是也。

《人间词话》的笔记-第36页

一、“人生过处唯存梅”——忧生忧世的人生历程
“余疲于哲学有日矣。哲学上之说,大都可爱者不可信,可信者不可爱。……知其可信而不能爱,觉其可爱不能信,此近二、三年中最大之烦闷,而近日之嗜好所以渐又哲学而移与文学,而欲于其中求直接之慰藉者也”(《文集续编 自序二》)
“感情上之疾病非以感情治之不可,于此则寄与彼,不寄于高尚之嗜好则卑劣之嗜好所不能免矣。而雕刻、绘画、音乐、文学等,彼等果有解之之能力,则所以慰藉彼这世固无以过之。…….而美术之慰藉中尤以文学为尤大”(《去毒篇》)
“神州之外更有九州,今世之后更有来世,其间偿亦有能读先生之书者乎?如果有之,则其人于先生之书钻味既深,神理相接,不但能想见先生之人,想见先生之世,或者更能心喻先生之奇哀遗恨与一时一地彼此是非之表欤!”(陈寅恪《王静安先生遗书序》)
二、“学无中西”——兼融中西的学术文化观
张之洞《筹定学堂规模第兴办折》明确宣布“不可讲泰西哲学”,认为中国圣经贤传无理不包,学堂中不可舍四千年之实理不学而去远 数万里外的西学空谈,否则“大患不可胜言”。在《厘定学堂章程折》中,张之洞确定“立学宗旨”是“以忠孝为本,以中国经史之学为基,俾学生心术以一归于纯正。而后以西学 其智识,练其艺能,务期他日成材,各适实用”这就是“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具体内涵。张之洞所谓之西学。指的是西方资本主义的技术知识、制造技艺、国际公法知识、商务知识等,不包括政治制度、政治思想、文化哲学。
“何以言学无中西也?世界学问,不出科学、史学、文学。故中国之学,西国类皆有之。西国之学,我国亦类皆有之。所异者,广狭疏密耳。……中国今日,实无学之患,而非中学西学偏重之患”,在王国维看来,中国的大门已经敞开,思想文化上的交锋相融是必然的趋势,中学和西学不是相互违背妨害的,而是“盛则俱盛,衰则俱衰,风气既开,互相推动”(《国学丛刊序》)
《人间词话》的词学理论的深层哲学根基是叔本华哲学美学,但它的理论内涵和表达方式又是渊源于中国传统文学理论的,达到兼容中西后的学理再创。这正是《人间词话》不同于当时文艺理论著作的最根本一点,也是读者在学习《人间词话》是首先要注意之处。
三、“文学者,游戏的事业也”——审美超功利的文艺观
“余谓一切学问皆能以利禄劝,独哲学与文学不然”(《文学小言》)
四、“词以境界为上”——以“境界”说为核心的词学理论
“洞观宇宙人生之本质,始知生活与痛苦之不能相离,由是求绝其生活之欲,而得解脱之道”(《红楼梦评论》)
五、“一代有一代之文学”——“始盛终衰”的文体演变观
“凡一代有一代之文学。楚之骚、汉志赋、六代之骈语、唐之诗、宋之词、元智曲,皆所谓‘一代之文学’,而后世莫能继焉者也。”(《宋元戏曲史自序》)
补充:
1、 浙西词派和常州词派
浙西词派是清初词派,以浙江秀水(今浙江嘉兴)人朱彝尊为代表。他推举南宋姜夔、张炎一类婉约词人之作,认为张炎所言“清空”为作词的最高标准。朱氏词风醇雅清丽,他的词论与词作受到浙西词家的认同,标举朱彝尊推崇的姜夔、张炎不楷模,影响波及康熙、雍正、乾隆三朝百年词坛。后来龚翔麟选朱彝尊、李良年、李符、沈皞日、沈崖登及他本人之词为《浙西六家词》,遂有“浙西词派”之称。浙派词比较重视词的音律和辞藻,但内容与抒情则相对薄弱。他们从形式的角度强调词的质实。
常州词派则是清中叶词派,以武进(今江苏常州)人张惠言为代表。他提倡“以国风、离骚之情趣,铸温、韦、周、辛之面目”,要求词要通过比兴手法表达“贤人君子幽约怨悱不能自言之情,低徊要眇以喻其致”,并讲求文辞之“深美闳约”的体式。但由于他所说的“比兴”,主要还是从个人生活和遭遇的曲折吐露,与诗骚传统迥然有别,所以他所提出的恢复风骚传统的愿望很难从根本上实现,只是由于张惠言的重大影响,才使这种理论在当时相当风行。属于常州词派的作家还有张琦、董士锡、周之琦、周济等人。其中影响较大的是周济。周济不仅强调词的社会功能,而且主张词“非寄托不入,专寄托不出”。这就在一定程度避免了词对寄托的过分粘连,体现出词体形式主义的超然一面。他只取周邦彦、辛弃疾、王沂孙、吴文英四家,较之张惠言的选择更为简明,使学词者的楷模更为明确。常州词派经过周济的发挥,在体系上更为完备和实用,在词坛上的影响一直延续到晚清。常州词派从内容质实的角度主张恢复风骚传统,强调寄托比兴。
2、 考据学
在中国学术史上,考据学同所谓汉学是密切联系的,是汉学家所使用的治学主要方法。汉学是对宋学的一种反动,滥觞于明末清初,大盛于乾嘉时代,考据学大体也是这样。详细论述,请参阅梁启超的《清代学术概论》及钱穆的《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考据学产生在明代中后期,“它与清代考据学不论从时间的前后衔接,还是从学术思想、治学方法及学术成果的继承和发扬上来说,都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该书第37页)。清代考证学得到了迅速发展,全盛时期的代表人物有惠栋、戴震、段玉裁、王引之,王念孙,等等,考证方法大同小异。到了章学诚,又提出了“六经皆史”的论点,有前进一步。研究理论及代表人物梁启超《清代学术概论》、梁启超《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钱穆《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季羡林《谈读书治学》 、惠栋、戴震、段玉裁、王引之,王念孙,章学诚

《人间词话》的笔记-第41页

没怎么读过词,不过小时候是真的喜欢过辛弃疾,觉得他写的词有的豪放,有的清新又有趣。看到王先生如此评价他,还蛮开心的“幼安之佳处,在有性情,有境界。即以气象论,亦有‘横素波、干青云’之概,宁后世龌龊小生所可拟耶。”;“东坡之词旷,稼轩之词豪放。无二人之胸襟而学其词,犹东施之效捧心也。”;“读东坡、稼轩词,需观其雅量高致,有伯夷、柳下惠之风。”;“苏、新,词中之狂。”

《人间词话》的笔记-第15页

东坡之词旷,稼轩之词豪。无二人之胸襟而学其词,犹东施之效捧心也。

《人间词话》的笔记-第406页 - 106、107

词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故生于深宫之中,长于妇人之手,是后主为人君所短处,亦即为词人所长处。故后主之词,天真之词也。他人,人工之词也。
客观之诗人,不可不阅世。阅世愈深,则材料愈丰富,愈变化。《水浒传》《红楼梦》之作者是也。主观之诗人,不必多阅世。阅世愈浅,则性情愈真,李后主是也。

《人间词话》的笔记-第4页 - 4

看来这本书,其实我更感兴趣的前面介绍王国维的内容,其思路历程、发展脉络,非常精彩。尤其谈到当时世人争论中学和西学,甚为激烈,最后以“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勉强延至今日,但争论常起。个人之见:学问或者知识,不管由谁发明或者发现,都是人类整体的进步成果,科学是没有国界的,你学习掌握了,就是变成你自己的知识,别管它是中学,还是西学。如果你认为,你是中国人,就一定非中学不学,那么你只好穿越回到1840年之前,哦,不对,最好是穿越回汉朝以前,因为汉朝时,西方的佛学已经进了中原大地。如今时代,你周边的一切,你已经不在乎它原先是属于西学的,还是中学的,你拿来就用,没觉得有啥阻隔。如果你现在起,碰到任何事物都用中学和西学去格一下,你就会发现很多东西都不能理所当然地称之为中学。广播、电视、电话、电脑、手机、网络、汽车、电力。。。还有那些名词:政治、经济、体制、干部。。。。你还认为非中学不用吗?

《人间词话》的笔记-第1页

相见欢南唐李煜: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胭脂泪,相留醉,几时重?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浪淘沙南唐李煜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罗衾不耐五更寒。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独自莫凭阑,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山花子(《摊破浣溪沙》)南唐·李璟菡萏香销翠叶残,西风愁起绿波间还与韶光共憔悴,不堪看:细雨梦回鸡塞远,小楼吹彻玉笙寒多少泪珠无限恨,倚阑干
天仙子北宋·张先《水调》数声持酒听,午醉醒来愁未醒送春春去几时回?临晚镜,伤流景,往事后期空记省沙上并禽池上暝,云破月来花弄影:重重帘幕密遮灯,风不定人初静,明日落红应满径

《人间词话》的笔记-第2页

境非独谓景物也。喜怒哀乐,亦人心中之一境界。故能写真景物,真感情者,谓之有境界。

《人间词话》的笔记-第433页 - 120

诗人必有轻视外物之意,故能以奴仆命风月。又必有重视外物之意,故能与花鸟同忧乐。

《人间词话》的笔记-第8页 - 卷上

境界有大小,不以是而分优劣。
宝帘闲挂小银钩,何遽不若雾失楼台,月迷津渡。
浣溪沙
秦观
漠漠轻寒上小楼,晓阴无赖似穷秋。澹烟流水画屏幽。
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宝帘闲挂小银钩。
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轻,何遽不若落日照大旗,马鸣风萧萧。

《人间词话》的笔记-第18页

大家之作,其言情必沁人心脾,其写景也必豁人耳目。其辞脱口而出,无娇柔妆束之态。以其所见者真,所知者深也。诗词皆然。


 人间词话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