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回忆录(全2册)

当前位置:首页 > 文学 > 文学评论与研究 > 文学回忆录(全2册)

出版社: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3-1-10
ISBN:9787549530816
作者:木心 口述,陈丹青 笔录
页数:1102页

章节摘录

版权页:   这是安身立命、成功成就的依托。每个人的来龙去脉是不一样的,血统也不一样。在你一生中,尤其是年轻时,要在世界上多少大人物中,找亲属。精神源流上的精神血统:有所依据,知道自己的来历。找不到,一生茫然。找到后,用之不尽,“为有源头活水来”。西方也把《圣经》叫做“活水”。 我们讲课长达四年。为什么要学世界文学史?就是刚才说的,文化的第一要义,是广义的整体性。加一个“广义的”。如何在这个整体性中取得一个我们自己的制高点。 《地粮》中,纪德忽然说:“担当人性中最大的可能,这是一个好公式,我来推荐给你。”五十年来,我的体会:人性中最大的可能,是艺术。 “文学是可爱的”——不要讲文学是崇高伟大的。文学可爱。大家课后不要放弃文学。文学是人学。至少,每天要看书。 世上有许多大人物,文学、思想、艺术,等等家。在那么多人物中间,要找你们自己的亲人,找精神上的血统。这是安身立命、成功成就的依托。每个人的来龙去脉是不一样的,血统也不一样。在你一生中,尤其是年轻时,要在世界上多少大人物中,找亲属。精神源流上的精神血统:有所依据,知道自己的来历。找不到,一生茫然。找到后,用之不尽,“为有源头活水来”。西方也把《圣经》叫做“活水”。 我们要有耐心读古人的东西,要体谅他们的好奇心,如鬼怪之类。现代人喜欢真实——在陀思妥耶夫斯基以前,以为已写得很真实了,到陀氏一出,啊!文学能那么真实!到普鲁斯特,更真实。 西方就有这好处:有这样健康的爱情教科书。中国要么道德教训,要么淫书;要么帝王将相画,要么春宫图。 福克纳领诺贝尔奖时说:说到底,艺术的力量是道德力量。大鼓掌。可他平时从来不说这些大道理。他书中不宣扬道德的。道德在土中,滋养花果——艺术品是土面上的花果。道德力量愈隐愈好。一点点透出来。哈代,陀思妥耶夫斯基,耐性多好!哪里宣扬什么道德。 现代文学,我以为好的作品将道德隐得更深,更不做是非黑白的评断。 中国近百年没有文学杰作。所谓继承本国传统,吸收外国经验,都是空话。什么“典型环境典型人物”,还是不知“人性”为何物,只会向怪癖的人性角落钻,饥饿呀,性压抑呀,好像“人性”就只一只胃,一部生殖器。 自己不会写通俗小说,但我非常尊重通俗小说。这是文学上的水、空气,一定要有。最好在三十岁以前读,而且一口气读完。

前言

这份课程的缘起与过程,说来话长,我在((后记))中做了交代。现就这份笔记的问题,补充如下数端:    一,此书大量引文和史料,年来经出版社曹凌志、罗丹妮、雷韵三位编辑做了繁复细致的核查校对,又承南开中文系博士马宇辉女士襄助,逐一审阅了中国古典文学部分的史料,谨此一并致谢。    二,当年每一讲课场地,辗转不同听课人寓所,我有时记录,有时失记,现据笔录原样付印。就我的记忆,听课者均有笔录,之后星散,今我已无能逐一联络并予征集。本书面世后,当年的同学若是见到了,而手边存有更为详确的笔录,并愿贡献者,盼望能与出版社联络。    三,《后记》所述往事,全凭记忆。听课人的名姓、数目、身份,虽大致不错,仍恐有所遗漏或不详者。近期试与一二听课旧友多次联系,俾便完整缀连这份珍贵的记忆,惜未获回应。是故,《后记》中提及而不确,或未经提及的听课人,请予鉴谅。    最后,出于大家熟知的缘故,本书各处,奉命删除,谨此告白。    2012年12月1日

内容概要

木心(1927—2011),原籍浙江,上海美术专科学校毕业。在“文革”囚禁期间,用白纸画了钢琴的琴键,无声弹奏莫扎特与巴赫。陈丹青说,“他挚爱文学到了罪孽的地步,一如他罪孽般与世隔绝”。著有《哥伦比亚的倒影》、《素履之往》、《即兴判断》、《琼美卡随想录》、《温莎墓园日记》、《我纷纷的情欲》、《西班牙三棵树》、《鱼丽之宴》、《巴珑》、《伪所罗门书》、《诗经演》、《爱默生家的恶客》、《云雀叫了一整天》等书。
木心说:“贝(聿铭)先生一生的各个阶段,都是对的;我一生的各个阶段,全是错的。”这不是反讽,而是实话,因为实话,尤甚于反讽——五十年代末,他躲在家偷学意识流写作;六十年代“文革”前夕,他与人彻夜谈论叶慈、艾略特、斯宾格勒、普鲁斯特、阿赫玛托娃;七十年代他被单独囚禁时,偷偷书写文学手稿,令人惊怵不已;八十年代末,他年逾花甲,生存焦虑远甚于流落异国的壮年人,可他讲了五年文学课……这本书,布满木心始终不渝的名姓,而他如数家珍的文学圣家族,完全不知道怎样持久地影响了这个人。木心说,“我讲世界文学史,其实是我的文学的回忆”。
陈丹青,1953年生,原籍上海,中央美术学院毕业。最完整记录1989—1994年纽约“世界文学史讲座”(暨木心《文学回忆录》)的听课学生,以木心为“师尊”。木心说,“最好的学生,是激起老师灵感的学生。丹青是激起我灵感的朋友”,又说,“霍拉旭答应了,天才死了,天才的朋友为天才作证,甚至可以说,艺术家是通过朋友的手才把礼物赠给世界的”。绘画之外,著有《多余的素材》、《退步集》、《退步集续编》、《荒废集》、《纽约琐记》、《外国音乐在外国》、《笑谈大先生》等书。

书籍目录

【小引】
世界文学史讲座(1989—1994)听课笔记小引/陈丹青
【代序】
文学,局外人的回忆 / 梁文道
【上册】
1989年 开课引言 001
……
第一讲 希腊罗马神话(一) 005
第二讲 希腊罗马神话(二) 021
第三讲 希腊史诗 037
第四讲 希腊悲剧及其他 053
第五讲 新旧约的故事和涵义 067
第六讲 新旧约再谈 079
第七讲 福音 091
第八讲 新旧约续谈 99
第九讲 东方的圣经 107
第十讲 印度的史诗、中国的诗经 119
第十一讲 诗经续谈 137
第十二讲 楚辞与屈原 149
第十三讲 中国古代的历史学家 157
第十四讲 先秦诸子:老子 167
第十五讲 先秦诸子:孔子、墨子 187
第十六讲 先秦诸子:孟子、庄子、荀子及其他 201
第十七讲 魏晋文学 211
第十八讲 谈音乐(未记) 219
第十九讲 陶渊明及其他 221
第二十讲 中世纪欧洲文学 241
第二十一讲 唐诗(一) 251
第二十二讲 唐诗(二) 267
第二十三讲 唐诗(三) 275
第二十四讲 宋词(一) 283
第二十五讲 宋词(二) 299
第二十六讲 中世纪波斯文学 311
第二十七讲 阿拉伯文学 323
第二十八讲 中国古代戏曲(一) 339
第二十九讲 中国古代小说(一) 357
第三十讲 中世纪日本文学 367
第三十一讲 文艺复兴与莎士比亚 381
第三十二讲 十七世纪英国文学、法国文学 397
第三十三讲 中国古代戏曲(二) 411
第三十四讲 中国古代小说(二) 425
第三十五讲 十八世纪英国文学 443
第三十六讲 十八世纪法国文学、德国文学 459
第三十七讲 歌德、席勒及十八世纪欧洲文学 473
第三十八讲 十八世纪中国文学与曹雪芹 487
【下册】
第三十九讲 十九世纪英国文学(一) 507
第四十讲 十九世纪英国文学(二) 521
第四十一讲 十九世纪英国文学(三) 537
第四十二讲 十九世纪英国文学(四) 551
第四十三讲 十九世纪法国文学(一) 559
第四十四讲 十九世纪法国文学(二) 569
第四十五讲 十九世纪法国文学(三) 579
第四十六讲 十九世纪法国文学(四) 589
第四十七讲 十九世纪法国文学(五) 597
第四十八讲 十九世纪德国文学 611
第四十九讲 十九世纪德国文学、俄国文学 621
第五十讲 十九世纪俄国文学再谈 635
第五十一讲 十九世纪俄国文学续谈 653
第五十二讲 十九世纪波兰文学、丹麦文学 665
第五十三讲 十九世纪挪威文学、瑞典文学 677
第五十四讲 十九世纪爱尔兰文学 689
第五十五讲 十九世纪美国文学 703
第五十六讲 十九世纪中国文学 719
第五十七讲 十九世纪日本文学 731
第五十八讲 二十世纪初期世界文学 741
第五十九讲 二十世纪现代派文学 755
第六十讲 影响二十世纪文学的哲学家(一) 769
第六十一讲 影响二十世纪文学的哲学家(二) 783
第六十二讲 象征主义 795
第六十三讲 意识流 807
第六十四讲 未来主义 819
第六十五讲 未来主义,表现主义及其他 833
第六十六讲 卡夫卡及其他 847
第六十七讲 表现主义、达达主义、超现实主义(缺课) 861
第六十八讲 意象主义(一) 863
第六十九讲 意象主义(二) 875
第七十讲 存在主义(一) 887
第七十一讲 存在主义(二) 901
第七十二讲 萨特再谈 913
第七十三讲 萨特续谈 925
第七十四讲 加缪及其他 937
第七十五讲 新小说(一) 949
第七十六讲 新小说(二) 965
第七十七讲 新小说(三) 977
第七十八讲 原样派、荒诞剧、垮掉的一代 989
第七十九讲 垮掉的一代再谈 1003
第八十讲 垮掉的一代续谈 1017
第八十一讲 黑色幽默 1029
第八十二讲 魔幻现实主义(一) 1043
第八十三讲 魔幻现实主义(二) 1051
……
1994年 最后一课
【后记】
1989—1994:听木心谈文学 / 陈丹青

编辑推荐

《文学回忆录(套装上下册)》编辑推荐:木心的文学回忆,陈丹青五年听课笔录——1989年至1994年,木心在纽约为一小群中国艺术家开讲“世界文学史”,赫然五年“文学的远征”,后来他却只字不提出版。如今座谈流行录音、摄像,那时既无设备,木心也不让做。只要木心在讲话,当年听课的陈丹青就记录,听课五年,累积笔记共五本。艺术家通过朋友的手,将礼物赠给世界。木心大量精彩的文学识见,连同率尔离题的妙语趣谈,都在笔录中悉数呈现。读过之后,必在世界文学门内,不在门外——木心挚爱艺术,他讲世界文学,随之带出自己的精神家谱和写作脉络。这是目前我们所能看到的,对于世界文学最别出机杼、最精彩的讲述。人说难得糊涂。我以为人类一直糊涂。希腊神话是一笔美丽得发昏的糊涂账。因为糊涂,因为发昏,才如此美丽。

作者简介

文学是可爱的。生活是好玩的。艺术是要有所牺牲的。
八十年代末,木心客居纽约时期,亦自他恢复写作、持续出书以来,纽约地面的大陆和台湾同行在异国谋饭之中,居然促成木心开讲“世界文学史”,忽忽长达五年的一场“文学的远征”——从1989年1月15日开课,到1994年1月9日最后一课,每位听课人轮流提供自家客厅,在座者有画家、舞蹈家、史家、雕刻家等等。
听课学生陈丹青说,“我们当年这样地胡闹一场,回想起来,近于荒谬的境界:没有注册,没有教室,没有课本,没有考试与证书,更没有赞助与课题费,不过是在纽约市皇后区、曼哈顿区、布鲁克林区的不同寓所中,团团坐拢来,听木心神聊。”
菜单开出来,大家选。从古希腊神话、新旧约,到诗经、楚辞,从中世纪欧洲文学,到二十世纪文学世界,东方西方通讲,知识灵感并作。其中听的听,讲的讲,“金句”纷披,兀自燃烧。“讲完后,一部文学史,重要的是我的观点。”木心说。古代,中世纪,近代,每个时代都能找到精神血统,艺术亲人。
他爱先秦典籍,只为诸子的文学才华;他以为今日所有伪君子身上,仍然活着孔丘;他想对他爱敬的尼采说:从哲学跑出来吧;他激赏拜伦、雪莱、海涅,却说他们其实不太会作诗;他说托尔斯泰可惜“头脑不行”,但讲到托翁坟头不设十字架,不设墓碑,忽而语音低弱了,颤声说:“伟大!”而谈及萨特的葬礼,木心脸色一正,引尼采的话:唯有戏子才能唤起群众巨大的兴奋。
木心开讲时六十二岁。多少民国书籍与读者,湮灭了。他的一生,密集伴随愈演愈烈的文化断层。他不肯断,而居然不曾断,这就是纽约世界文学史讲座潜藏的背景:在累累断层之间、之外、之后,木心始终将自己尽可能置于世界性的文学景观,倘若不是出走,这顽强而持久的挣扎,几乎濒于徒劳。
如今,听课学生陈丹青整理那五年那五册听课笔记,共八十五讲,逾四十万字,结集这本大书时,已不再将之仅仅看做“世界文学史讲座”。诚如木心所最早时设想的那样,这是他自己的“文学回忆录”,是一部“荒诞小说”,“在自己的身上,克服这个时代”。
这也是木心留给世界的礼物,文学的福音书。
本书首次披露的木心先生及其亲属的珍贵照片,由陈丹青先生和木心的外甥王韦先生提供。附印民国版本的世界文学书影,是一部民国出版史的私人旁证。

图书封面


 文学回忆录(全2册)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264条)

  •     (这是写的老师的一篇命题作文,算二十岁的小孩对先生的一点虔敬。)正文之前:这几个字实在令我权衡了许久,写序或引未免太过正式,而这充其量只是几句牢骚,然不添上又于心不甘,故而索性以此名之。初闻此题目,我很想无视那一行——携一种去孤岛的精神物品,觉得其太俗套太平庸。还曾笃定写木心先生,而他自称,当然亦有专文称他为“文学上的鲁滨逊”,窃以为合题。但真想动笔时,又不知以何体例写他。评论?岂敢!先生有话的——要去评论一个伟大人物,你自己是个什么人物?怀人?荒谬!素未谋面且哪来的恬不知耻妄想谋面。故每待下笔时便浑然无措,后退而求次,对孤岛解构了一番:可寻象征义,若某人生性自闭,与人无交,便可称其为孤岛,可以此题材写篇故事,却又觉得不好把握;又退,所谓“每个人心中都有一座孤岛”,索性挖些记忆,随意弄一篇文章敷衍了事。奈何后来老师又特意明确了要求,如此便只有写木心先生。我早想写他,可一直没能没敢,然如今终是要写,否则惶恐年月既久,忘了这场人事。新买的《文学回忆录补遗》,腰封内页有作者介绍,爱其简单。木心,原名孙璞,1927年生,浙江桐乡人,1948年毕业于上海美专,1982年定居纽约,2011年冬病逝于桐乡,享年84岁。木心,一生孤寂,垂暮之年稍有薄名。陈丹青曾语“我秘密的目的,就是有一天,我要在美术界之外有那么一点点知名度和说话的能力,希望有一天能够介绍木心先生。”木心晚年在大陆稍有名气,也的确幸赖于这位门生亦朋友的大力推介。我要写的主要是《文学回忆录》,就是能让我生活在孤岛的一本书。陈丹青五年的笔录皆为木心讲世界文学史的笔记,即1989-1994年那场历时五年的“文学长征”。出版时所以未直接命名为“世界文学史”,是木心早先便自道所讲课程仅是自己的文学回忆。正应了梁文道序言所称的“文学,局外人的回忆”。这是一本能让我时不时怔住的大厚书。怔于木心所言,怔于陈丹青所记;怔至我不知何从下笔。《文学回忆录》后记中,记述了世界文学史的结课聚餐。木心开口引瓦来里的诗:“你终于闪耀着了吗?我旅途的终点。”这句话我在木心的许多书里都见他用过,唯此处,看至我浑身战栗,那时我正躺在火车上,拼命瞪眼、呼吸,终究没能忍住泪水。木心,笔名取自佛语“木铎之心”,用陈丹青的评价,“他对文学的挚爱到了一种罪孽的程度”。文革期间数十本书稿付之一炬,自己也被囚禁于满是脏水的废弃防空洞,十八个月不见天日,但却用写“坦白书”的纸笔写下了65万言“狱中笔记”,(陈丹青提及时曾道,薄薄的纸正反两面密密麻麻,字如米粒。)手绘黑白琴键无声的弹奏肖邦与莫扎特。1977—1979年再次被软禁,1982年终于逃离故乡,定居纽约。木心曾写到“从中国出发,向世界流亡,千山万水,天涯海角。”乔伊斯说过,流亡,是我的美学。木心说自己不如乔伊斯阔气,只敢说“美学,是我的流亡”。木心早年饱受煎熬,半百之年开始流亡。一生无闻,与人寡交,满腹见识无人论谈。文革后复出的艺术家,即便大如曹禺,聂绀弩者,莫不精神佝偻,神貌中满是风霜。但你去看木心的照片,竟然翩翩风度,精神矍铄,目光炯炯如炬。木心在《即兴判断》里有一小段,为《我在餐厅中开了一枪》,讲述二青年争论为何讲究穿着。其一说:“无非两个目的,一是要漂亮,二是表示自己有钱。”木心已食毕,取餐巾抹了抹嘴,道:“再有第三个——自尊。”言毕缓缓而出,留二人发愣。我看着木心的照片,心想:就应该是这个样子。尼采有句话:“在自己的身上,克服这个时代。”我很赞同陈丹青拿它来形容木心。所谓民国是中华文化的断层,“而木心不肯断,居然也不曾断。”陈丹青在《南方周末》的专栏中写的恰如其分。陈丹青在回忆文章中谈到自己去看木心的画,过马路时随口对身旁的木心说了一句:“木心,你这是学的达芬奇嘛!”而木心就在车水马龙的路上怔住,颤巍巍的道:“你……你看出来了呀!”又写:“不止十次,我记得,他在某句话时戛然停顿,凝着老人的表情,好几秒钟。这时,我知道,他动了感情,竭力克制着,等自己平息。”我实在不敢体会那份情感,花甲之年方才有人听自己谈论自己热爱的事物,而且是一二十之数。陈丹青说,课中所及各国作家与作品,十之六七都是他们不知道的,但木心完全不在乎这些,依旧忘我地讲。其状貌,像谈论美味的菜肴。木心当然不会天真的以为周遭的数十位年轻且是画家的程度与之相当,但他似乎相信每个人都像他那样挚爱文学。他的确这样,又怎能不这样:他在看了房东把院子里的爬山虎连根拔起时都会慌恐,“这是强暴啊!我当时就想从那个房子里搬出去。”身处异乡的木心,如一个时代的孤立者。《晚来欲雪》里他讲到梭罗湖畔隐居时,轻笑:“梭罗呀,有(邻居,梭罗文中写自己距邻居一英里)便请来玩玩,我住的是五英里外才有邻居的小木屋哪。”我仔细查了“孤岛”这个词,意为“远离陆地的孤立岛屿”,在此象征的用下,木心自身便是座孤岛,早年孤独于大陆,而后孤独于异乡。1994年冬,木心偷偷溜回故乡乌镇,见故居已变成一个翻砂厂,仅剩进去的一个破门,写下——从此不再回乌镇。自2001年始,由乌镇旅游业出面,联合陈丹青共同努力,历时五年的沟通,并迁走工厂,重建木心的宅院,于2006年邀木心回乡定居,木心终于归根故里。同年,木心的著作开始在大陆出版。此后,在他自名的“晚晴小筑”里度过晚年,结束了他一生的孤岛之程。2011年平安夜,数百位读者从全国各地医院赶至乌镇参加木心追思会。我总觉着,此时适合引瓦来里诗——你终于闪耀着了吗?我旅途的终点。以上诸言是我在偷换概念,因为没在写书,而在写人。我将努力克制以下所写内容限制于书。《文学回忆录》,是在木心的送别会上,数百位年轻读者恳求霞,陈丹青自己整理的五年的听课笔记,凡八十五讲,逾四十万字。木心生前陈丹青便一直想着出版当年那场“文学远征”的教案,但木心始终不许。《文学回忆录补遗(木心谈自己的写作)》里,陈丹青才道出缘由:木心郑重其事的说:“当没人理解你时,你自己不要出来讲。”他说,当年整个文学史的课程都是私房话,不应该拿出来说的。在《文学回忆录补遗》书的最后两段,陈丹青写:“我知道,以上意思,不该我来说,但我也憋着私房话。那年常与木心临窗对坐,听他笑叹“不懂啊,不懂啊”。我好几次急了,冲着他叫道:“怕什么啊,你就站出来自己讲!”这时,他总会移开视线,哑着喉咙,喃喃地说:“不行的,那怎么可以。”所以整个《文学回忆录》里都只是木心的私房话,木心的回忆,所以它是《文学回忆录》。这书里木心平视古往今来所有名士大家,不谄媚讨好也不贬低讨伐。他讲托尔斯泰时,称他心肠才能尚佳,但头脑不行,可说到他的无名墓碑时,举双手赞叹其伟大;他说《存在与虚无》是部大著作,却对萨特的死后哀荣引尼采的话“唯有戏子才能唤起群众的巨大兴奋”;他对敬爱的尼采说,从哲学里跑出来吧;他欣赏拜伦雪莱,却说他们其实不太会作诗;……虽然是木心讲世界文学史,但这本书无论如何无法当做学文学史的书来读,只当做一本随笔,因为书里史料甚少,多的是木心鲜活的观点。然精致的就是这些观点,不解释但却无法辩驳。时不时蹦出的金句,使木心成了个金句纷披的人。说《红楼梦》中的诗,他说:《红楼梦》中的诗,如水草。在水中,好,取出,不好;讲希腊神话,他说,人类难得糊涂,我以为人类一直糊涂。希腊神话是一笔美丽得发昏的糊涂账,因为糊涂,所以发昏,才如此美丽。他讲释迦摩尼时,用伊卡洛斯引喻,称释迦摩尼是王子,发觉王城为迷楼,故飞出;又觉国家是迷楼,又飞出;又觉世界本身亦是迷楼,再飞出。即所谓“三藐三菩提”,观点新鲜精致的令人发聩。1989年已过花甲之年的木心为陈丹青等一帮60后画家开讲世界文学史,讲“唐诗”时木心为听课之人皆作了一首七绝,末句分别用上其人之名。我记得木心为自己作了一首“东来紫气已迟迟,群公有师我无师。一夕绛帐风飘去,木铎含心终不知。”木心在众人前即自谓“领头羊”,索性有一句“我自得恶果,所以不必悲伤,我不抱希望,所以不绝望,我自寻路,一个人走,所以不反激。”叹自己无人领路之哀。领路态度,亦书中常见。“人生多少事,只能‘虽不能至,心向往之’,人的幸福,其实就到心向往之的地步。整个音乐就是心向往之的境界,拿不到的。”“我认为悲观主义,就是透观主义,不要着眼于‘悲’,而要着眼于‘观’。万事万物都会过去,人总是要死的,欲望永远不能满足,太阳底下无新事,这就是悲观。悲观是一种态度,一种勇敢者的态度。得不到快乐,很快乐,这就是悲观主义,如此有自知之明,知人之明,知物之明,知世之明。一切都无可奈何,难过的,但透彻。”……这都是能让我怔住的,就如我每次看到陈丹青所述与木心的片段都会怔住。暮年的木心,还是会对陈丹青一遍遍喃喃:“可怜呀!你们读书太少。”那时木心已耳背,陈丹青写:“我大叫:‘都听你讲过了呀’。他一愣,怔怔看着我。”所谓跨春夏而就春秋,忽忽经年,文学史讲课如是,课堂笔记到这本书的过程亦如是。如今陈丹青已到了木心开讲文学史的年纪,纵然木心已不在。前些日子我在看陈丹青讲《局部》时,还是会听到他时不时的便提起木心先生。《文学回忆录》这本大书,我看看停停,停停看看,拖拉了近一年,而今才终于看完。但远未完成,正如木心在《鱼丽之宴》中所说,都只是行过,无所谓完成。但如果是要去趟孤岛,离岛之日我会会想象出文学史结课时的场面。木心信口引出瓦来里:“你终于闪耀着了吗?我旅途的终点。”
  •     实际上,书还没有看,刚拿到后,翻了一下,感觉不错。现在心里憋了一肚子气,上来发泄一下,不知道能通过不。在京东买了一套,购物时间是元月27日,今天刚拿到货,够慢吧?哦,是通过邮局寄的。书的包装很不认真,就是用蛇皮袋那种材料简单包了一下,拆开的时候,两本书的几个角全都破了,卷回去了,书里面也有很多页是这样了,书里面还有一页是没裁剪好的,乱拆在一起,边角也不齐,自己拿剪刀剪了一下,勉强能看。我是一个爱书的人,买这本书也是想珍藏的,可是,现在弄成这样。寄回去又太麻烦,还要花钱。我只能说,京东,是不是老板光顾着找小三了,这验货的标准,这配送的速度,这包装的粗糙,这对顾客的极端不负责,反正,我是再也不会去那里购物了,有生之年。
  •     【一书一言】文学是脑的艺术,无声无色,和感官没有关系,却感动你,魔术性最大就是文学,你感动了——就是几个字呀!(《文学回忆录》木心 讲述,陈丹青 笔录)http://t.cn/zj3Y90t另谈:而最伟大的诗人是瞎子。上帝的作品:将最伟大的诗人弄瞎,使最伟大的音乐家耳聋。

精彩短评 (总计72条)

  •     木心这个名字我想在两年前可能对绝大多数国人来说是完全陌生的。但近来随着他的去世,反倒是让人们逐渐对他产生了兴趣。虽然陈丹青在里面肯定起到了极大的作用,但是如果有人仅仅因为如此就断定这是出版社的推销噱头,就过于武断了。 诚然,如今确实有太多的书籍本来内容乏乏,却硬是借着几个名人的推荐甚至勉强到不行的几句话来吸引眼球。这种做法虽然历史上也有,但目前出版界这种现象之频繁,估计集古人几百年之合还不见得能与今日一年所出的相比哪。那么这本书属于哪种?我个人以为绝对不会是滥竽。 整本书出自丹青先生当年的上课笔记,全是口语化(甚至很多俗语的口气)的记录。以我个人浅薄的阅读量来说,以这种形式讲文学史虽然不少,但能记录出版的,估计这是数一数二。内容自然是按照中西历史发展,一路讲到当代。虽然如此,木心先生却绝非如大学老师的例行公事,只是传授知识而已。其中充满了太多的智慧与情感,无论其表现形式是赞赏、质疑、吟咏、痛骂,或者大笑、哀恸,总是让读者在了结知识本身之外,激起巨大的兴趣与爱心,对文学,对艺术,甚至人性与生命的。 有些读者对木心先生大量的自我表述与爱恨分别有些不适应,甚至不理解。诚然,这并不是一部教科书式的文学史讲义,我们不太可能丛中得到什么系统性的知识内容和结构。如果抱着这种目的而读,一定会失望,不仅仅是读者,更多是木心...。因为他绝对没想过让我们仅仅去了解一些书本知识。在我看来,整本书充满了对自由与真理的赞美,同时也遍布了对专制与愚昧的讽刺。当然,木心先生绝非那些喊口号的愤青,他以一种极佳的却相当私人的方式把这些赞美与批判埋藏于字里行间。至于能解得几分,则全看读者的能耐了。“开始就不要想着去构造什么体系,而只是发自内心的去做,生死毋论。这也许还有些希望。”木心先生自己如是说。 全书处处都有那些看的直戳人背脊的言语,无论它们揭示的什么,每每读之总感痛快淋漓! 另:草草看了下这里的评论,感觉很多人都不太明白什么是书评,是review。任何与文本无关的评论根本不该放在这里,而应直接去和客服部门联系。书评,是关于内容的评论与感想,不是对于amazon服务的吐槽! 阅读更多 ›
  •     书是好书,但是读不下去。。。
  •     跟文学史没多大关系,基本就是语录集。理想国出品总是名不副实。
  •     看着评论的人都有那么明确的观点,一个没读过多少书,还把这套书读完了的人觉得很混乱。
  •     转系的时候虔诚地买来读,断断续续终于读完了。然而跟没读的区别并不是很大。木心本人很妙,但提到的书籍浩繁,如果没读过被提及的书那感受就会很浅。木心的阅读量又很难企及。这样一想,觉得平常上课的时候自己老师讲的那些可以百度到的枯语就更不值一提了。
  •     因为是听课笔记,难免会有些零散碎片,但是依然可见木心的质朴和精辟。
  •     太难得,太难得。
  •     我要能看那么多书 我也能写个关于读过的书的大纲和一些自己的见解 而问题就在于 我读不了那么多书 谢谢木心先生 让我知道我不是一个读书人 良心推荐
  •     怎么说呢,如果你有极高的文学底蕴,丰富的阅读积累的话可以看看,如果不是,就没什么看的必要了。类似随笔兴致的,受作者自身观念影响很大,有些想法不太赞同。
  •     后半册写的真好
  •     去往热带之前几个小时候的偶遇,炸裂。
  •     读木心的《文学回忆录》。木心的讲述,陈丹青的笔记。文学艺术上下两千年,没有腔调,浑如聊天,线条一如简笔勾勒,色彩不过黑白,文字语言极其简约。疑似陈丹青的文字,但又有木心的味道在里面。开始有些不习惯和嘀咕,但再读下去就好了。因为陈丹青的文字本来就好,好和好揉在一起,只能更好。这本50万字的《文学回忆录》,究其实,是一个发生在海外的奇迹。这么一个文学艺术老人,在一群漂泊海外的青年画家、艺术家们的簇拥下,自设讲坛,自由言说,长达5年之久。这是1989年,世界大动荡之际开始,结束于1994年,世界格局又复归平静。木心的文学讲座,5年里,躲在纽约市杰克逊高地八十二街区四周的小楼里,自成一统,为49年后的那群青年艺术家补课。木心是陈丹青之师,亦是友。可以说是木心启迪陈丹青的文学的一面,也可以说是陈丹青发掘了木心那口老井。因此,这本由木心讲述,陈丹青笔记的《文学回忆录》,讲述的口气,文字的意味,都有二人的心智和气息,分不清了。这样反倒更好。木心述而不作,弟子丹青笔记5本而不言一语,才有这么一部文学奇书问世。木心的所有作品里,几乎没有说过这段文学奇缘,惟有一首《杰克逊高地》的诗里,他这样写道:不知原谅什么诚觉世事皆可原谅那天,五月将尽,连日里强光普照,一路一路都是树荫,老人的心情,可能特别的好。新年伊始,就有这么好的书读,心情更是特别的好。
  •     从希腊史诗讲到魔幻现实主义,读完会对文学史有个系统的了解,木心先生可以说是对中西方文学已经融会贯通了,受益匪浅。
  •     读于2016年。很有味道,增长感悟。
  •     就像和诸位学者一起上了一学期的课
  •     如此精装的书,送货时竟然是简易包装,书的四个角及边缘全都挤压变形,心疼得厉害。亚马逊必须改善自己的服务。
  •     不能说读完了这本书,因为关于西方文学的评论都跳了过去,但在对中国文学的评论中,还是夹杂着对西学的描述,可看出木心对西方文学系统、哲学系统的羡慕,整体上,木心爱西方文学甚于中国文学,爱古典文学甚于现代文学,爱老庄甚于孔孟,有些旧文人的秉性。书虽然是讲文学的,但讲道理融会贯通,嬉笑怒骂皆成经典,金句频出,于工作、生活都有启发意义。丹青摊上了一个好老师。
  •     空话大话太多
  •     受益匪浅。
  •     有个性的评价~
  •     快递太迅速了
  •     述而不作,两个妙人。
  •     916,917,936,937,944,945,都是空白页,亚马逊可否给个交代?
  •     今天终于收到了《文学回忆录(木心留给世界的礼物 陈丹青五年听课笔录)》。厚厚的两本,素雅的精装。翻到版权页,是2013年1月第一版第一次印刷。元旦前便在卓越上预订了,静候半月之久。吸引我的是木心的大名;是“文学”、“回忆录”的字眼;是陈丹青厚达5本的听课笔记;是席地而坐通宵达旦的聊课形式;是自发组织长达五年的文学长征路;是当年听课的一众艺术家。 这本书不是文学史纲,不是文学理论,是木心吉光片羽般的妙言妙语,对人的,对己的,对时代的,对虚空的,无法截然分开。这是作家的文学史与文学史家的文学史之不同处,不避主观,不避偏见,不避旁逸斜出,不避遗漏增补,不要恒定的真理,要的是追求真理的勇气;我所看重的,完全不是严密的逻辑框架与客观的论述(以前所见的还不够多么),恰是作家自我的投射,他的所爱径直关联着其创作,尤其偏见的提出,更是其文学和人生审美的由来。 这本书呈现了另一个木心。 因我的读后感,已经三位朋友购买了。值得珍藏。
  •     读这本书不是在读文学史,而是读一个人的灵魂,深深被一个伟大的灵魂吸引,又能满足对崇高的灵魂的窥探欲,一种复杂的感动。人类发展中的哲学,艺术甚至是人生像被放置在手术台上在重复的甚至可以说是个体的武断中被解剖成零散的器官,我相信这是一种前无古人 后无来者的魄力与勇气,除了木心,我就想问古今谁还有这种魄力,他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在百家的观点了孕育,却又得到大大的升华。为这样自信或者说是傲慢的灵魂所着迷。
  •     前两年读的时候认为这老头可牛逼,现在回过头来续读,读不下去…评论里大家说的很中肯了,不多评论好坏。弃之。
  •     翻起来还是蛮快的。木心老头子的评论蛮有趣,看似打趣的一句话,深思起来,有种“就是这样”的感觉。
  •      陆陆续续读了半年,也算是跟着木心先生巡礼一圈世界文学史。才发现自己离初窥文学门径还差很远,也发现自己更加热爱文学。
  •     语录观点
  •     很好,发货很快,书的纸张也不错
  •     转兜了三年多,终于把回忆录看完了 但和没看感觉没有多少差别,因为 我什么都不知道,关于木心先生,似乎说的太多了,就这样 愿我们在各自的世界里安好
  •     你们就不会好好包装一下吗~~~不会小心轻放吗~~~这么好的书书脊都折了,肝都是疼的~~~~
  •     不喜欢,好仓促,也不知道那么赶,是要去哪儿?高考吗? 都不好好读书呢,也不好好讲话。
  •     就好比一直身处文学的枯井 走上木心先生搭好的长梯才得以一窥井外的广阔天地与风云变换 与我 这梯子是要一遍又一遍地走上去的 或许终有一日能抚摸着木质的纹理发出同样的惊叹:你终于闪耀着了么?我旅途的终点!
  •     看到书评区有人评论哥伦比亚的倒影是一个贵族文人的顾影自怜,但看完文学回忆录中屈原那一段后,对这书评有了不同的见解。木心与其说是贵族文人,不如说是一个文人贵族,因为文人本身就是贵族,精神上的,而他,则有些尼采的气质,屹立在浮躁的文学圈中,不是顾影自怜,是真正的孤独。
  •     真•文学回忆录!从古至今,从国外到国内!我之前还以为是小散文,没想到是大讲文学史!
  •     读完,感觉木心是个有精神洁癖的隐逸之士。
  •     中国已经太少这样的作家和书了。
  •     没点知识储备,看着真是吃力!
  •     好书,多余的点评都是多余
  •     攻读大学院时期、在图书馆的院生个室陪伴度过了一个又一个难熬的午后、一夜又一夜不眠的光阴。无须多言、值得一翻再翻。
  •     前后看了二十来天,不求甚解,对文学的发现脉络有了一个初步的认知。看过后,记得多少呢,我的问题。
  •     很好奇这本书适合什么样的人读,对我不太合适。
  •     还在上半册
  •     木心讲述(1989-1994)
  •     倘若这一套书也是盗版,那我肯定再也不会网购了。
  •     宏大的世界文学。
  •     还没看完,不过是一种全新的角度去介绍文学之路,不错
  •     书角都折了,真是白瞎了,不知是出库时就这样还是快递途中遭受蹂躏而导致,无语。
  •     还没看 别人推荐 !!!!!!!!!!
  •     私货太多
  •     去年就预订了。看看目录就很吸引。书表里极简,自有一种古朴、宁静、温馨之感。慢慢品读中
  •     浮光掠影 但胜在眼界
  •     夹杂个人态度的文学史
  •     先生字字珠玑
  •     忍到先秦诸子忍不下去了。骗骗不读书的人。
  •     大师。无法用语言形容
  •     非常喜欢,书的纸质很不错
  •     这书好看,是的,好看,有的书好,但却不好看,不易读,木心说话很有他自己的味道,有趣大胆又用词讲究,当然,木心先生说的时候不一定觉得自己在讲究,又因我们平时说话太不讲究才有此感。而且书也好看,一本粉色一本鹅黄,简简单单,但是放到一起又那么好看,想来陈丹青先生当是出了主意的吧?里面的配图,看到了木心先生年轻时候的样子,那个青年,看了就觉得和他年纪大了后的长相不太像... 阅读更多
  •     还行,只能说还行。不得不说,名人效应还真是强大,就这样的书竟然能到9.2分,哈哈哈。
  •     木心先生看似简单却犀利、透彻,是需要积累和反复玩味的。好书
  •     世界观审美观构筑物 肠胃还是薄了
  •     木心心中的文学,娓娓道来。
  •     只读了古代之卷——不知原谅什么,诚觉世事尽可原谅。
  •     不是文学史讲义,而是木心本人对文学以及文学史的见解,可以看出很强的个人色彩。虽此,真正吸引我的木心先生的世界观。倒不一定处处认同,但是这个世界观(或者“宇宙观”?)很独到、很自成一体,值得去了解,值得作为审观世界的一个侧面。警句太多,有趣。
  •     年轻人别乱读
  •     其实就是两本上课笔记。很多时候,简洁是因为要迅速记录,并不是一种文风。读来还是有收获的,尤其对于文学史中不了解的部分。但是对于熟悉的那些部分,还是觉得这种浮光掠影的记录是不完整的,不深入的,甚至是不准确的。说到底是个人对文学史的看法,更多地读出了讲述者的那种傲岸个性及睥睨一切的心态。遥想木心当时的风采,应是及其迷人的。所以读来读去,对文学史仍不甚了了,但却看到了这样一个自负的、幽默的、傲岸的,才华横溢的形象。这是读本书的最大收获。
  •     质量挺好的,是一本值得细细品味的书,也是一杯沁人心脾的香茗~
  •     木心先生的见解很独到,许多金句,细思极恐。高中语文老师说他是小众作家,只是大陆还未意识到他的价值罢了。读罢,觉得自己从未看懂过任何一部书。
  •     很震撼 或是惊叹 讲述的不仅仅是那些文学的事 也是人生
  •     等待
  •     他写作,并且劫数难逃。全家人被日夜监视,姐姐被批斗身亡,姐夫被关在学校的牛棚里,一个侄子在学校被五花大绑批斗。没有人知道那些日子里他是怎么度过的,即使日后成名,他也很少写到这段故事。他会写小时候,会写各路先贤,写上海,但对那一段最黑暗的往事,他用纷纷雪花,轻盈的覆盖了。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