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觉时代的听觉细语

当前位置:首页 > 文学 > 文学理论 > 视觉时代的听觉细语

出版社:安徽教育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7-11
ISBN:9787533647063
作者:路文彬
页数:238页

章节摘录

  第一章 突越人性底限  第一节忧郁气质的时代逐弃  之所以要选择这样一个问题尝试加以深入探讨,是因为在长期的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中,我突然意识到文学惯有的忧郁气质在这一期间已有许久不见了,并且还极有可能会持续不见下去。而无论是在古代抑或现代,忧郁都曾作为一种十分重要的文学气质,或是出现于文本的叙事风格当中,或是流露于人物的情感性格之中。如果说婉约诗词、《红楼梦》等所释放的忧郁情绪,呈示出的主要是哀愁与凄凉的话,那么“五四”时期作家作品中普遍流行的忧郁情绪里,蕴含更多的则是苦闷和迷惘。在这些充盈着忧郁情调的叙述里,我们可以感受到一颗颗属于那个时代的最为敏感的心灵。事实上,也正是透过这些心灵的细微波动,我们才得以深刻窥知其所处时代的整体精神状况。忧郁气质在此不仅承担着写作者最内在、最彻底的自我心理宣泄,同时亦是作为一种极易引起共鸣效果的审美对象而存在的。  然而,在进人20世纪40年代以后,随着民族救亡使命的日益紧迫,忧郁作为一种审美情趣,开始遭临文学话语的放逐。尤其是新中国成立之后,文学中的忧郁气质几近销声匿迹。它不单是被视为某种病态的审美情趣,而且在意识形态层面也被认定成消极、颓废的,从而受到了合法化的否定。迄今为止,在文学中一直饱罹挤抑及压制的忧郁气质,从来就没能够成为一个问题招致人们的些许关注。这一问题意识的匮缺,表明的恰是人们对于忧郁气质的偏见或者无知。实际上,忧郁本身所具有的意义与价值,不管是在美学上还是哲学上,都亟待我们的正视和开掘。  就美学层面而言,忧郁情绪显然是同浪漫的悲剧感密切相关的。朱光潜说:“浪漫主义作家突出的特点之一是热衷于忧郁的情调,叔本华和尼采的悲观哲学可以说就是为这种倾向解说和辩护。”①他认为“忧郁是一般诗中占主要成份的情调”②,并着眼于主体的心理因素解释道:“……在忧郁情调当中有一种令人愉快的意味。这种意味使他们自觉高贵而且优越,并为他们显出生活的阴暗面中一种神秘的光彩。于是,他们得以化失败为胜利,把忧郁当成一种崇拜对象。”④朱光潜由悲剧心理的角度,恰切地诠释了忧郁情绪的美学意味,进而论证了忧郁情绪的合理性。而别尔嘉耶夫则从形而上学的高度,对忧郁情绪施以了更为深刻的剖析。在他看来,忧郁“所揭示的是人对日常世界的神圣的不满和对另一个更高世界的渴望”④,“与恐惧不同,忧郁是一种向上的倾向,向存在的高度的倾向,是因没有在高处而感到的一种痛苦”⑤。恐惧在他那里则“带有机会主义的特征,在强烈的恐惧状态中,人往往愿意献出一切。恐惧是一种降低人的状态,而不是提高人”①。很明显,别尔嘉耶夫以为忧郁是一种比恐惧具有更高精神境界的情绪状态。多年之后,他对此种情绪又进一步论述道:“忧郁是指向最高的世界,并伴随着地上世界的毫无价值、空虚、腐朽的感觉。忧郁面向超验的世界,但同时它又意味着不能和超验世界汇合,意味着在我和超验世界之间存在着鸿沟,为超验世界而忧郁,为与地上世界不同的另一个世界而忧郁,为超越地上世界的限制而忧郁。它也影响到在超验世界面前的孤独。这是我在这个世界的生活和超验世界之间达到最紧张程度的冲突。忧郁可能激起神的意识,但它同样也是被神抛弃的感受”②;“实质上,忧郁永远是根据永恒而产生的,它不可能和时间相调和”④。  设若说朱光潜从人的隐在心理昭示出了忧郁的美学魅力,别尔嘉耶夫则由人的灵魂深处指明了忧郁所担负的神圣使命。在某种意义上,人类亦正是借助于忧郁这样的情绪,才得以超越现世的庸俗与丑陋的;因为在这样的情绪里,人类不但能够获得心灵的安慰,并且还可以借此实践着个体的精神自由,这种自由便体现在其针对现世所采取的不合作立场。忧郁始终是一种主体在场的自觉意识,麻木永远与它无缘。相对快乐来说,忧郁永远是更深刻、更沉重的一种情绪。前者是对此岸世界的满足和对彼岸世界的无视,后者却是对此岸世界的焦虑以及对彼岸世界的关怀。快乐趋向于浮浅与遗忘,忧郁则趋向于高贵和救赎。忧郁选择的是承受,快乐则截然相反。可以说,忧郁较快乐更能显现出人的内在世界及其情感上的力度。而快乐属于向外张扬的情绪,远不像忧郁这种朝内收敛的情绪更具有艺术的况味。

内容概要

  路文彬,北京大学文学博士,北京语言大学中文系教授;致力于文化伦理批评、长篇小说创作以及英文翻译等;出版有理论著作《历史想象的现实诉求--中国当代小说历史观的承传与变革》、《阅读爱情》、长篇小说《流萤》、《天香》以及译著《迷失的男孩》、《我母亲的自传》、《安琪拉的灰烬》等,计250余万字。

书籍目录

引言 失重的伦理第一章 突越人性底限第一节 忧郁气质的时代逐弃第二节“无耻者无畏”第二章 感官的偏废第一节 凝视与倾听第二节 让小说走向听觉关怀第三节 《背叛》:视觉时代的听觉挽歌第四节 视觉生活与听觉生活第三章 善与恶的情感纠葛第一节 鲁迅:从怨恨到自贱第二节“恶意”冲动迷失下的写作情感依赖第四章 写作作为权力第一节 大众文化与文学写作第二节 国家的文学第三节 历史的命运化写作第四节 克隆世纪的文学遭遇第五章 小说病历第一节 小说之名:从历史到虚构到迷幻的合法想象第二节 悲剧精神的缺失第三节 20世纪90年代长篇小说症候分析第六章 学科伦理公正第一节 中国现当代文学学科合法性质疑第二节 中国当代文学史写作与教学中的伦理维度缺失第三节 《旧梦新知:“十七年”小说论稿》:怀旧与文学史写作主要参考书目后记

作者简介

《视觉时代的听觉细语:20世纪中国文学伦理问题研究》主要内容:当文学建构人际和谐关系的单纯意义横遭抹杀,进而被肢解的时候,更多琐碎的意义便就此产生。这种局面看上去也许足够的热闹,但其热闹不过是遮掩着混乱实质的一个假象。我们永远无可否认的是,健康仅有一种,而疾患却千差万别。我们的文学不是在力图表现时代的病症,它们本身就已病入膏肓,根本没有了诊疗病患的能力。文学往昔的可爱面目如今已是百孔千疮,它既为丑陋的现实所伤,亦在加害着丑陋的现实。有时我们觉得文学面目狰狞,但那很可能不单单是现实的问题所致,而只是文学自身在刻意制造着现实的问题。

图书封面


 视觉时代的听觉细语下载



发布书评

 
 


精彩短评 (总计4条)

  •     希望你不是要人“投其所好”的人。
  •     导师的书肯定是要读的,正在做读书笔记啊
  •     挺认真读过的。
  •     我就是不喜欢那大长句子。。。多少年以前看的书了都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