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四史论赞研究

当前位置:首页 > 文学 > 文学理论 > 前四史论赞研究

出版社:赵彩花 中山大学出版社 (2008-06出版)
出版日期:2008-6
ISBN:9787306030832
作者:赵彩花
页数:330页

章节摘录

第一章 前四史论赞文体及其文化内涵第二节 历代对“论赞”的文体学归类自司马迁创“太史公日”,班彪评为“论议浅而不笃”,把“太史公日”归入议论一类;范晔论班彪、班固父子:“彪、固讥迁,以为是非颇谬于圣人。然其论议常排死节,否正直,而不叙杀身成仁之为美,则轻仁义,贱守节愈矣。”也认为班固标目“赞日”属于议论一类。这是史家对“论赞”较早的文体学归类。就文体学本身的发展言,文体分类,古已有之。《诗经》、《尚书》就是按文体来结集,《诗经》是古诗歌总集,《尚书》是古公文总集,且《诗经》内部又以“风”、“雅”、“颂”进行文体分类,《尚书》也根据文章的功能、体制使用典、诰、训、命、谟、誓等命名,显示古人早已具有文体意识。随着对各类文体的创作实践增多,文体分类日渐繁多,各体之间的区别也日益明显,从史书中可以看到东汉时候人们已经在自觉追求各类文体的创作,《后汉书》这类记载很多。如《贾逵列传》记贾逵著作:“逵所著经传义诂及论难百余万言,又作诗、颂、诔、书、连珠、酒令凡九篇,学者宗之。”《班彪列传》记班彪著作:“所著赋、论、书、记、奏事合九篇。”班固“所著《典引》、《宾戏》、《应讥》、诗、赋、铭、诔、颂、书、文、记、论、议、六言,在者凡四十一篇”,《朱穆列传》记载朱穆“所著论、策、奏、教、书、诗、记、嘲,凡二十篇”,《崔驷列传》载崔瑗“高于文辞,尤善为书、记、箴、铭,所著赋、碑、铭、箴、颂、《七苏》、《南阳文学官志》、《叹辞》、《移社文》、《悔祈》、《草书势》、七言,凡五十七篇”,崔塞“所著碑、论、箴、铭、苔、七言、祠、文、表、记、书凡十五篇”。

内容概要

赵彩花,女,1967年生,湖南邵阳人。复旦大学中文系中国古代文学博士,西南大学心理学院在站博士后,韶关学院文学院中国古代文学专业副教授。主要从事唐前文学、史学及文化心理研究,承担中国古代文学教学工作,先后讲授先秦两汉文学、先秦两汉散文专题、中国文学批评史、老庄研究等课程。在《文史知识》、《语文研究》、《湖南师范大学学报》、《西南大学学报》等刊物发表学术论文二十多篇,参加《周易与人生》、《古典诗词鉴赏》等书的编写。

书籍目录

引言第一章 前四史论赞文体及其文化内涵第一节 “史”的职责与史书论赞的缘起第二节 历代对“论赞”的文体学归类第三节 前四史论赞文体演变的时代文化内涵第二章 前四史论赞中的天官意识第一节 司马迁之前“天道”的内涵及史官的思维方式一、司马迁之前的“天道”内涵二、司马迁之前的史官思维方式第二节 《史记》论赞表现的天道意识一、《史记》论赞中“天”的内涵二、司马迁对天人关系的认识三、“究天人之际”与《史记》写作目的第三节 《汉书》、《后汉书》、《三国志》论赞表现的天道意识一、班固的天道观二、陈寿的天道观三、范晔的天道观第四节 前四史论赞天官意识变迁的文化内涵第三章 前四史论赞思想研究第一节 《史记》论赞凸显的思想立场及价值取向一、司马迁视域中的孔子二、司马迁视域中的六经三、《史记》论赞显示的价值取向第二节 《汉书》论赞与儒家思想第三节 《三国志》论赞思想一、《三国志》论赞蕴涵的儒家思想二、《三国志》论赞价值取向的丰富性三、兼容儒家和其它价值取向的原因第四节 《后汉书》论赞思想一、《后汉书》论赞蕴涵的儒家思想二、《后汉书》论赞多元的价值取向三、《后汉书》论赞多元价值取向的成因结语第四章 前四史论赞文学艺术研究(上)——以对“《春秋》笔法”的传承变迁为视角第一节 《春秋》“微言大义”的艺术表现第二节 《史记》对“《春秋》笔法”的渊承与创新一、传承方式的改变与发展二、对《春秋》三种表达方式的发展三、变换叙述口吻以传达“微意”四、以丰富的修辞手段传达“徽章 ”第三节 《汉书》、《三国志》、《后汉书》论赞对“《春秋》笔法”的继承与发展一、《汉书》论赞对“《春秋》笔法”的继承与发展二、《三国志》论赞对“《春秋》笔法”的继承与发展三、《后汉书》论赞对“《春秋》笔法”的继承与发展结语第五章 前四史论赞文学艺术研究(下)——以艺术个性的体现为视角第一节 古代及当代文学影响下的前四史论赞及其表现一、史与文的关系二、古代及当代文学影响下的《史记》论赞及其表现三、古代及当代文学影响下的《汉书》论赞及其表现四、古代及当代文学影响下的《三国志》论赞及其表现五、古代及当代文学影响下的《后汉书》论赞及其表现第二节 前四史作者艺术个性比较一、以刘勰的分类标准看前四史作者的艺术个性二、从作品呈现的主客观色彩视其艺术个性三、从前四史论赞对古今文学的继承、发展察其艺术个性余论 前四史论赞对古代诸文体的影响一、后来史书论赞的影响二、对有韵之文的影响三、对古代小说的影响四、对散文的影响参考文献后记

编辑推荐

《前四史论赞研究(第1版)》试图作一探讨。论赞是作史者用以议论史事、表达思想的文体,故本研究从客体与主体两大方面着手分析。当前把前四史论赞作一整体比较研究,探求其文体演变、文学艺术表现及思想文化内涵,还没有这方面的著作。

作者简介

《前四史论赞研究(第1版)》共六部分,前言部分对选题意义作一简述;余论部分概述论赞在其它史书的表现,以及它对诗歌、小说乃至散文的影响。正文分四部分阐述。论赞是作史者用以议论史事、表达思想的文体,故本研究从客体与主体两大方面着手分析。从客体:论赞本身着眼,一探讨论赞文体在前四史中发生、发展的变化及其社会文化内涵,二考察其文学艺术的具体表现;从主体:作史者分析,一考察史官古老的职业意识在其中的变化,二探析作史者的思想立场在文中的体现。
文体及其文化内涵章。论赞作为文体早已为人接受。考察《史记》论赞的渊源,它远绍史官创制文体、议论政治的传统,直接借鉴《左传》“君子日”的形式,融合祭歌最后一章为总结唱词的做法,参考屈原作品和《诗经》序言的写法,经过司马迁天才创造力镕铸而成。自西汉至于南朝,议论之风长久传习,或讲论经书义理,或品评人物,或高谈玄理,这是前四史论赞各呈面貌而又生气勃郁的文化根源。
文学艺术研究章。主要从两个方面着手分析:一是“《春秋》笔法”的传承变迁及其表现;二是考察作为散文的前四史论赞与古代及当代文学的关系,由此比较前四史作者不同的艺术个性。
天官意识章。探求史官职业的天道意识在论赞中的表现及其变迁,并分析其变迁的文化原因。前四史作者对天道的不同态度与史官职责变迁有关系,也与时代思考热点的转移、理性认识提高相关联。
前四史论赞思想研究章。分析前四史作者于论赞中显示的思想立场,揭橥其深层的价值取向。司马迁以先秦深通王道与学道的史官立场来对待儒家与诸子百家之学,故其价值取向重“理”重“道”,也因个人遭际,使其对人生、人伦的评价具有浓厚的个人特色。班固以儒家思想为评价事物的尺度,也有与统治者思想不甚一致处。儒家思想是《三国志》论赞衡评人物的标准之一,此外,陈寿还以谋略、器度评价君王,以才、性论评臣下。范晔《后汉书》论赞不但以儒家思想来定量人事,也以“诚”、“理”、“通达”为衡评标准。其成因与时代思潮、家学渊源密不可分。

图书封面


 前四史论赞研究下载



发布书评

 
 


精彩短评 (总计1条)

  •     简体横排,330页,08年6月1版1印,作者的博士论文。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