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女性散文的主体建构/娜拉言说书系

当前位置:首页 > 文学 > 文学理论 >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女性散文的主体建构/娜拉言说书系

出版社:河南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9-04-01
ISBN:9787810918787
作者:杨珺

章节摘录

  叙述至此再次转入现实,儿子敲大门的“咚咚”声让“我”欣喜,“我”又“回到生存的惯性运动中”,但这种生存已多了一份自觉,一份明澈,一份明澈后的博大。  文本结尾转入对冥想的反思,这是一种总结性、提升性的反思。从外在形式来看,这是一种层递式结构:冥想带“我”走进生命的本质,同时又带“我”超越生命本质。在这一过程中,“我”对人的思考渐趋深入:生命,作为一种现实存在,与苍茫的宇宙和绵延的时间之流相比,必然是渺小的、短暂的,这是生命的痛苦和无奈,我们所能做的就是经由“冥想”完成由自在向自觉的转换,在对生命自然过程的切实把握中追求并获得心灵的自由,凸显自己作为个人的存在。  在这个洞悉生命的虚无本质到对抗虚无的思想历程中,居于文本中心位置的,是作家思想意识的流动。这种“意识流”结构与作者对人的精神自我内在可能性的探究密切相关。在斯好这里,人是一种精神性存在,是一种因时间的无情流逝而注定只能坠入虚无的有限性存在。面对必至的虚无,人除了沉人思考外别无选择,思索由是成了个体存在的标志,成了生命活力的标志。基于此,斯妤对于人的探究就落实于对于人的思想,意识的探究。尽管这种原生形态的思想,有时甚至是混乱无序的,但却展现了作为精神性存在者心灵的复杂与冲突,也就是斯好自己所概括的“心的形式”。这种“意识流”在外在结构形式上往往呈零散化状态。  人的心灵世界是一个无法用单一的理性去衡量把握的世界,因此,作者在进入这一世界时,往往会打破现实与梦幻的界限,大量运用梦境、幻觉、变形、象征等手法。《我因为什么而孤独》用对死后景象的幻想暗示生命的痛苦本质,《并非梦幻》用梦境中亲人的唾弃暗示人本质的孤独与绝望,《梦魇》以梦境中的人变猫的荒诞变形表达对人性堕落的痛心,《真实梦境》中梦见自己站在一辆连车头也囊括在长方形的车体里的车上,这辆卡车一度让“我”陶醉于虚幻的灿烂辉煌而抖擞昂扬,但其中装载的不过是万千黄沙,这辆看似高大无比实则脆弱空虚的大车由此成为虚幻集体的象征。这里仅以《梦魇》例作简要分析。  ……

内容概要

  杨珺,1974年生于河南唐河,文学博士,现任教于南阳师范学院中文系。发表论文多篇,曾收入刘思谦等著《文学研究:理论方法与实践》,出版有《女性生命潮汐--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女性散文研究》(河南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合著)。

书籍目录

“娜拉”出走前后怎样——“娜拉言说”书系总序引言:主体性理论与女性散文研究第一章 社会公共领域中的主体建构一 亲历历史疼痛:女性散文的历史表达二 敬畏生命:女性散文的自然意识三 行走方式与女性散文的文化意识四 女性散文中的城乡经验五 杨绛:大历史的小注释六 筱敏:一个理想主义者的成长第二章 个人生存领域中的主体建构一 男性偶像的崩塌与爱情神话的消解二 “无父文本”中女性的成长三 身体经验与性别认同四 女性日常人生的认同与超越五 女性散文中的生老病死六 迟子建:伤怀之美的温情书写七 周晓枫:女性成长的怕与痛八 杜丽:日常人生的诗意发现第三章 语言领域中的主体建构一 知性思维:生命体验的知性化二 叙述与描写:以女性的视角三 结构:生命的形式四 修辞:个人的语言标识五 女性散文的反讽与幽默六 斯妤:心的形式七 马莉:意象化散文的尝试结语:进入21世纪的女性散文参考文献女性散文作者简介后记

作者简介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女性散文的主体建构,ISBN:9787810918787,作者:杨珺 著 刘思谦 编

图书封面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女性散文的主体建构/娜拉言说书系下载



发布书评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