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代小说流派史

当前位置:首页 > 文学 > 文学理论 > 中国现代小说流派史

出版社:长江文艺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9-8
ISBN:9787535438584
作者:严家炎
页数:383页

章节摘录

  这样,就很有必要从流派思潮的角度来研究小说史。流派是时代要求、文学风尚和作家美学追求的结晶;而且由于它不是只表现在个别作家身上,而是表现在一群作家身上,因此,这种文学现象也更令人注目。植物学家不能只重视研究单株树木,他们更重视考察各种自然形成的植物群落,从它们的分布、演化中找寻各类植物发展、变迁的规律。文学上也有自然形成的植物群落,那就是创作流派和思潮。研究小说流派,可以帮助我们掌握和分析纷纭复杂的文学现象,从中整理归纳出某些脉络,发现和总结小说发展的某些规律与经验,不仅能指出同一时期内横的分化,而且也能指出前后不同时期的纵的关联。再加上研究者对各个流派的文学价值的评价高低,组成了一个三维的坐标系,通过它,可以把现代小说发展的主要过程及其特点描述得更加准确,更加接近于事实,而且能做到提纲挈领,简明适度  譬如说,某个时期为什么会有某种小说现象?后来为什么又转瞬即逝?当代的某些小说现象与历史上的文学潮流有些什么关联?——这些都需要从思潮流派的角度加以揭示。譬如说,几年前,我们曾被当时出现的“伤痕文学”震动过,争论过,有些人还困惑过。如果我们研究一点五四时期的“问题小说”,研究一下历史上出现的文学现象和小说思潮,就不会感到困惑。我们会从历史上小说流派、思潮的发展中得到许多启示  又譬如说,目前文学主体性问题引起了热烈的反响和争论。如果从小说流派、思潮的角度作点历史的回顾,我们就会发现,这个问题其实并不是现在才出现的。诗人气质很重的一些创造社作家很早就提出要充分表现作者的主观。后来七月派的胡风、路翎等人,更是突出地强调了作者的主观战斗精神,把它看作是艺术的生命所在,不久却受到了批判,遭遇了厄运。

内容概要

严家炎,1933年生于上海。北京大学哲学社会科学资深教授。曾任北大中文系主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二、三届语言文学学科评议员,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会会长(1990-2002),北京市文联副主席(1988-2003)。著作有《知春集》《求实集》《论现代小说与文艺思潮》《中国现代小说流派史》《世纪的足音——二十世纪中国小说论集》《论中国现代文学及其它》《金庸小说论稿》《五四的误读》《论鲁迅的复调小说》《人生的驿站》《严家炎论小说》《考辨与析疑》《史余漫笔》以及与他人合著的三卷本《中国现代文学史》和增订版《中国现代文学史简编》。编纂有《新感觉派小说选》《二十世纪中国小说理论资料(1917-1927)》《穆时英全集》等二十余种。

书籍目录

绪论
一、为什么要从流派的角度研究现代小说史?
二、防止和克服两种倾向
三、中国现代小说史上有哪些流派?
四、形成小说流派的诸因素
五、怎样估计各流派小说的现代化程度?
小说现代化的主要标志有哪些?
第一章 鲁迅、文学研究会影响下的乡土小说
第一节 一个令人注目的文学现象——问题小说的兴起和繁荣
第二节 乡土文学的倡导、鲁迅创作的示范与乡土小说
流派的形成
第三节 鲁迅以外的乡土小说主要作家
许杰——鲁彦——彭家煌——台静农
第四节 初期乡土小说流派的贡献
第二章 创造社影响下的自我小说及其浪漫主义、现代主义特征
第一节 前期创造社小说的主导面
——浪漫主义辨析
第二节 弗洛伊德学说在中国的早期传播及其对创造社
小说的影响
第三节 表现主义对创造社的影响
第四节 创造社小说中的现代主义技巧
第三章 太阳社与后期创造社的“革命小说”
第一节 蒋光慈与“革命小说”的兴盛
第二节 “革命小说”派的功绩和特色
第三节 “革命小说”的弱点和不健康倾向
第四章 新感觉派与心理分析小说
第一节 中国新感觉派的形成
第二节 新感觉派主要作家
刘呐鸥——施蛰存——穆时英——叶灵凤
第三节 新感觉派小说的创作特色
在快速的节奏中表现半殖民地都市的病态生
活——主观感觉印象的刻意追求与小说形式
技巧的花样翻新——潜意识、隐意识的开掘
与心理分析小说的建立
第四节 新感觉派小说的某些倾向性问题
第五节 心理分析小说的发展和张爱玲的出现
第五章 社会剖析派小说
第一节 《子夜》的出现和社会剖析派的形成
《子夜》及其作者茅盾——吴组缃——沙汀
第二节 小说家的艺术,社会科学家的气质
第三节 横断面的结构,客观化的描述
第四节 复杂化的性格,悲剧性的命运
第六章 京派小说
第一节 从一场争论说起
第二节 京派小说的形成、发展与主要作家
废名——沈从文——凌叔华——萧乾——汪曾祺
第三节 京派小说的风貌和特征
赞颂纯朴、原始的人性美、人情美——扬抒情写意小说的长处,熔写实、记“梦”、象征于一炉——总体风格上的平和淡远隽永——简约、古朴、活泼、明净的语言
第四节 京派小说的思想性质
第五节 再析京派小说中的现代主义
第七章 七月派小说
第一节 胡风的文学活动、理论主张
与“七月”小说流派的形成
第二节 七月派小说主要作家
东平——彭柏山——路翎
第三节 七月派小说的风貌和特征
小说审美内容的异常复杂性——心理刻画的丰
富与独到的深度——热情的重体验的现实主义
色调——总体风格上的沉郁、浓重、激越、悲凉
第四节 关于七月派作品的争议与评价
第八章 后期浪漫派小说
第一节 徐讦及其小说创作
第二节 无名氏及其小说创作
第三节 后期浪漫派小说的艺术特色
结束语
初版后记
新版后记
人名索引
附录一
走出百慕大三角区
——谈二十世纪文艺批评的一点教训
附录二
近二十年国内外评论《中国现代小说流派史》和《新感觉
派小说选》的部分文章目录
现代小说“群落”的开拓性研究
关于“京派”小说的探讨
理论之光照亮了现象研究
严家炎的《中国现代小说流派史》

编辑推荐

  《中国现代小说流派史(增订本)》1992年获全国高校第二届优秀教材奖(一等奖)。2008年获改革开放三十年北京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百项精品成果奖”之精品奖。

作者简介

《中国现代小说流派史(增订本)》是学界第一部从流派史的角度研究中国现代小说的专著,作者从理论上廓清了中国现代小说之所以为“现代”小说的迷雾,在大量第一手研究资料的基础上钩沉和总结了现代文学史上的小说家“群落”,开创了新时期以来中国现代小说的流派史研究格局,书中首次发掘了新感觉派、社会剖析派、七月派和京派等小说流派,引发后来相关流派的研究热潮。《中国现代小说流派史(增订本)》初稿曾在北大讲堂多次开讲,其间作者数易其稿,几度增补,本版经作者重新审订、增补。

图书封面


 中国现代小说流派史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2条)

  •     黄曼君对《流派史》的评价非常高。他说:“以马克思主义文艺社会学为指导思想和主要研究方法,同时又极力从东方和西方的,传统的和现代的美学和文艺学、民俗学、心理学、文化人类乃至自然科学等交叉学科中汲取营养,并在马克思主义文艺社会学及历史的、美学的研究方法的基础上进行改造,实现创造性的转换,是他形成自己独特的小说史观、成功地进行小说流派史研究实践的一个基本原因。”更详细地来说,“一方面他坚持从政治经济的根本动因,中西交汇的文化氛围,以及不同文学思潮,创作方法对各小说流派的影响来论述小说流派产生的原因,特别重视中国的‘国情’,把‘文学与生活的距离’,‘小说和现实的人生结合’以及‘艺术地满足现实需要的程度’当作揭示小说流派兴衰变化,评价他们功过得失的最重要的价值标准”,“另一方面,又以运用文艺社会学和历史的美学的研究方法为主,把民俗学、精神分析学、社会心理学、人类文化学乃至自然科学的一些观点和方法都融合进去,使社会历史的批评具有更为丰富的内涵和更为新颖的视角”。更进一步的,“严著开阔的视野和正确的理论导向,不仅表现在以马克思主义文艺社会学为主,同时融合多种学说、观点以分析小说流派中某些思想艺术的具体问题,更重要的还表现在,严著以宏观的眼光,把社会学的、审美的研究同历史主义的态度结合起来,经由整体比较,以达到对个小说流派价值的科学的、准确的评定。严著对于中国现代各小说流派,总是放在对时代、对历史的现代性关系中去考察,总是把他们放在一定的历史范围内,考虑到具体时间、具体环境的历史过程的客观内容,同时又扩大历史视野,拉长时间的跨度,从小说史,文学史的总体发展中去对某一时期的历史过程做总体的宏观审视。”上述引文虽然略显重复,但仍以一种递进式的论述方式,高度肯定了《流派史》的研究工作。当然,黄曼君上述结论性陈述,都是在对《流派史》的研究性文本作了令人信服的分析和举证之后才做出的。在这里,必须指出的一点是,黄曼君所肯定的《流派史》在研究现代小说时的具体实践,如果用一个更具普遍性、更便于理解的方式来概括,实质上是严家炎所号召的“多元批评”在文学研究中的运用。整部《流派史》,著者都秉持了这个研究/批评的原则——大体上,著者总是用最能表现现代中国小说家贡献的方式来展开论述。比如,以单个文本为例,《流派史》在对老舍《微神》以及丁玲《在医院中》两文的细读中,就表现出了两种不同的策略。《微神》是一篇向内的个人化的小说,而《在医院中》显然有更大的社会和外部的追求。于是,《流派史》在分析前者时关注艺术性,分析后者时则主要关注思想性。如果从作品功能上,大致可将《微神》和《在医院中》看成现代小说中言志和载道的代表,可以发现在评价言志类文学创作时,《流派史》重艺术/审美层面的分析,关注技法、结构、语词的组织,而对于载道的文章,则更多的对人物的个性与成长环境、作品写作环境、次要角色等作宽广而全面的分析。本着这样的态度,《流派史》才能在《绪论》当中对现代中国小说给予较高的评价。《绪论》第五节的主题看似是“怎样估计各流派小说的现代化程度”和“小说现代化的主要标志有哪些”,其实质是肯定了现代中国小说所取得的巨大成就:从小说内容到小说形式,从创作方法到创造技巧,相对以往的小说,“五四”以来的的小说有了现代的思想主题和现代的存在形式,完成了全面的根本的变革——小说的“现代化”由此取得了与八十年代全民一致渴望的“四个现代化”一样的地位。
  •     文/朱九渊在很小的时候,我曾疯狂收集过金庸小说的评论集,如著名的多卷本《金庸茶馆》,陈平原的《千古文人侠客梦》,袁良骏的金庸评论,陈墨、冯其庸的文艺评点本,还有严家炎先生的《金庸小说论稿》。那时候,金庸的评论,还不像现在这么火热。说实话,因为年轻,这些书我并未细读,我只对倪匡如刘西渭一般印象主义式的评金庸还保留着难忘的印象,其他人等,无论在野,亦或庙堂,都未能深深打动我。而购买的理由,也不过是冲着我自己金庸资料的收集爱好。那时候,对金庸的热爱达到了无比的程度,只有要片言只语的话,我都会豪不犹豫地购买。到现在我还有印象,金庸在某处登了一篇短篇回忆体小说《月云》,我专门把这几页纸给裁剪下来,放在我的金庸小说书架上供奉着。我有正版的三联版《金庸小说集》36套全册,也有不少盗版本金庸集,而且盗版本都是我在买了正版之后买的。对金庸的热爱,让我对中国现代文学鄙视的同时,至少还保留着一种温情。毕竟,通俗到武侠,也依然是现当代文学啊。我听闻严家炎的名声,就是如此来的,有了个印象。严家炎,对年轻的我来讲,是一位研究金庸的学者。学者当中,有两本研究金庸的名著是必读的。陈平原《千古文人侠客梦》和严家炎《金庸小说论稿》。实际上,金庸研究的正规化,严家炎力排众议,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为此还遭到了王彬彬、袁良骏等众多的庙堂批评。我还听说,严家炎有一年专门去香港写作《金庸小说论稿》,结果发现夫人所租的房子是金庸的产业,为了避嫌,严家炎立刻退租换了住址。这份在旁人看来颇似辜名钓誉的严肃和认真,也许一直就是严家炎的性子,我读这本《流派史》对严先生一丝不苛的作风有了极深的印象。我第二次与严家炎相遇,是在广州天河书城。那天我收到了复旦大学的复试通知,我要寻找一本有关现代小说的书,好临时抱抱佛脚。多少年从未关注过现当代文学了(几乎有七八年吧。这些年我一直在看外国的东西和古代的东西,对现代文学非常排斥,认为没有价值),所以,我对于现代文学的了解,基本上已经被清零了。不过,也有例外,那段百无聊赖的日子,让我拼命寻找新的有价值的本土小说家阅读。我在阅读的过程中发现了徐訏这位作家,对他佩服得五体投地。徐其实也是一位通俗小说家—看来我的口味一直都是如此。于是,徐訏就成了我检验文学史的标竿。我翻了书架上的多本文学史,凡有论徐訏者,我都拿来观看,一个也不翻过,以此衡量论者水平。有好多本文学史甚至根本就没有提到这个人的。这样的书在当时的我看来,自然是烂书一本。而所有论述过徐訏的人,严家炎这本《中国现代小说流派史》流派的最后一章中,给我留下了最深的印象。严的感觉和我的感觉基本相同,相当一致,而且描写无名氏的那一节也颇对我的胃口。好一个老家伙!我本以为治文学史的老一辈者,都是腐朽不堪、坚持政治统率如游国恩之辈者那样,想不到严写得如此年轻!如此帅气!如此活泼!对这个叫严家炎的老家伙平生三分敬意。虽然这本书写得很不错,当时就有购买的欲望,我出于一些原因,还是没有买,就直奔上海去了。凭着一些小聪明和一些底子,最后我还是被录取了。但是严家炎还是给了我一个很好的印象。在有了以上的两个铺垫之后,我似乎是要开始解析这本《流派史》之所以特殊的地方了。但保持本博客一惯的风格,对正题向来长话短说(请大家原谅我的猪头蛇尾,因为我要睡觉去了):1.对现代文学之所以成为现代的现代性进行了深刻的论证;2.早在80年代初期,第一次提出了新感觉派、七月派、京派、社会剖析派,挖掘出了尘封的穆时英、施蜇存、刘呐鸥等人,编选了轰动一时的《新感觉派文选》;引发了海派文学研究的新热潮。3.第一次以流派的角度来论证现代文学史,引发了流派研究的热潮;4.对文学中的现代主义、心理小说进行了重新界定。这本书我要细读,且待将来,以弥补知识结构的不足。

精彩短评 (总计53条)

  •     严先生的作品对中国现代小说的发展进行梳理,清晰而有己见,喜欢现代文学应该看看
  •     严先生是解老师的老板,这本书就像补充讲义一样。
  •     切入角度很好,创新很多。论述严谨不过有些地方欠说明。
  •     我已经读过几次,这本书写得厚实、严谨,是同类著作中最好的一部。
  •     太教条,太书生
  •     书很好,还没看,看目录对现代文学的分析还是很细致的。待慢慢品读。
  •     角度独特 脉络清晰 考研必读
  •     脉络清晰,很多流派的名称确定就是源于此。
  •     本专业学人必看。
  •     老师在上课的时候推荐的,感觉不错。
  •     感觉一些东西需要继续深入研究,而不是轻描淡写,调理有些乱
  •     严家炎的大作 只是某些观点个人认为有点偏激
  •     喜欢中国小说的读者不妨一读
  •     集成之作,扎实严谨。
  •     流派的自觉性不一定很大
  •     很不错的中国现代小说史,研究的角度很独特,观点也很中肯,唯一的缺点是还不全面,比如老舍,巴金,都没有提到。
  •     可贵之处在于中规中矩,条理清晰,八十年代就发掘了诸多被遗忘的小说流派。但时而蹦出的阶级分析和歌功颂德的观点真是极煞风景,都修订过这么多次了还原封不动地保留,老先生真是信之极深。
  •     补标记
  •     还可以,比较有新意
  •     资料翔实,线索明晰,有助于将现代文学史的内在脉络理得更清楚。但具体论述部分,提纲挈领式地浏览一遍即可。
  •     就是封面破了,其他都很好
  •     专业必读的
  •     学现代文学的拿来翻翻很有好处。
  •     寻找研究的一个来源
  •     对“后期浪漫派”存疑。
  •     教材
  •     研究现当代文学的研究生和本科生都可以阅读,是一本开阔视野,奠基学术基础的好书。
  •     价格也适中。
  •     思路清爽。。
  •     这本书绝对可以算是严家炎老师的学术代表作了~
  •     好书,让我弄清了中国小说的来龙去脉。呵呵……
  •     印刷的不错,物流也给力!
  •     是一本开创性的著述,今天看来依然不减
  •     2016 5 17
  •     考辨源流,详析特色,对于现代文学诸流派的发掘和指认,意义不在夏志清之下,尽管个别划分的证据略单薄,这早在此书初版时就已经被指出。严家炎确是堪开风气的大学者。
  •     毫不卖弄,平板老派,作者的品格却呼之欲出。新时期之后开始搞文学的口味重点爱余华捧残雪都不奇怪,严家炎这种一路从五十年代摸爬滚打过来还能如此宽容平正地看待各路文学作品的人才令人敬佩。艾青丁玲姚雪垠,全都比不上他。
  •     严家炎先生的这本《中国现代小说流派史》是一本好书,对于现代文学专业方向的学子有益
  •     严老师的代表作,大学读过,认真做了笔记,还请老师签过名,严老师真是一代学人
  •     还是很不错的一本书,切入点不错
  •     2016-11-3
  •     百部经典
  •     还没有认真读,应该不错。大家的作品
  •     脉络明晰 适合复习
  •     这是研究现代文学史的必读书,值得收藏。
  •     嚴家炎先生是北大現代文學方面的泰斗,
    獨創的分流派介紹現代小說,
    至今仍然有很強地概括作用。
    然而,
    小說是不是真的能夠按照具體的標準進行細緻的分類,
    所以讀者在學習的時候要特別謹慎小心。
  •     流派史更有意思
  •     严先生的文章还具有一种“方而不割”“光而不耀”的浩然之气。若比之于酒,它不是二锅头般的刚辣猛烈,不是竹叶青般的绵雅幽深,更不是什么XO般的人不人鬼不鬼,而是好像茅台一般的温厚而纯正,饮之但觉神畅而不觉体软。若比之于棋,它不是武宫正树“宇宙流”式的天马行空,不是赵治勋“我的是我的,你的也是我的”那般英雄欺人,也不是桥本宇太郎“流水不争先”的一味好脾气,而是好像小林光一,着着朴素,步步无华,但着着没有漏洞,步步充满伟力,“开头的切中题旨,中段的严密充实,结尾的戛然有力,”构成一盘气韵沉雄的佳局。若比之于武功,它不是降龙十八掌般的威猛无俦,不是太极拳般的阴柔流转,更不屑使用五花八门的暗器,而只是一套再简明不过的少林长拳,不潇洒,不飘逸,不插科打诨玩花样,但却底气充沛,力道如长江大河,绵绵不绝,达到了学术与人格凝为一体的“刚健笃实辉光”的大儒境界。只有心中充满对真理的信仰,对历史的关切和对生活的热爱,才能做到这样的有傲骨而无傲气,举轻若重,处变不惊。所谓“豪华落尽见真淳”,正是这种朴实美与刚正美的统一。
  •     二刷。经典地位的奠定在其时有超前性,而后来者再难以望其项背,往往因循下去。
  •     作为一个清晰的梳理
  •     当时为了考试囫囵吞枣了,有机会细细读。
  •     很精良的!
  •     很清晰
  •     严氏从作家创作观念和文艺思潮入手论流派,厘清各派与现实主义、浪漫主义、现代主义的关联,各派间的牵连,煞有看头(如乡土小说分流到社会剖析派和京派,社会剖析派对革命小说的吸收,京派的现代主义等),但同时失去了主流文学史叙事的政治文学一体的论调,比如七月派小说理论与30年代和毛延安文艺座谈会的关联。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