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的艺术

当前位置:首页 > 文学 > 文学理论 > 小说的艺术

出版社:上海译文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0年10月
ISBN:9787532750481
作者:[英]戴维·洛奇
页数:304页

内容概要

戴维·洛奇(1935- ),一九三五年在伦敦出生,早年就读于伦敦大学,伯明翰大学博士,英国皇家文学院院士,以文学贡献获得不列颠帝国勋章和法国文艺骑士勋章。从一九六〇年起,执教于伯明翰大学英语系,一九八七年退职从事创作,兼伯明翰大学现代英国文学荣誉教授。
洛奇已出版十二部长篇小说,包括“卢密奇学院三部曲”《换位》(Changing Places,一九七五年,获霍桑登奖和约克郡邮报小说大奖)、《小世界》(Small World,一九八四年,获布克奖提名)和《好工作》(Nice Work,一九八八年,获星期日快报年度最佳图书奖和布克奖提名)以及《作者,作者》(Author, Author,二〇〇四年)等,其中以“卢密奇学院三部曲”最为著名。他还著有《小说的艺术》(The Art of Fiction,一九九二年)和《意识与小说》(Consciousness and the Novel,二〇〇二年)等文学批评理论文集。洛奇的作品已用二十五种语言翻译出版。文学批评史家安东尼·伯吉斯认为,洛奇是“同代作家中最优秀的小说家之一”。
《小世界》在一九八八年改编为电视连续剧;洛奇本人担任编剧、英国广播公司(BBC)制作的《好工作》,获得一九八九年皇家电视学会最佳电视连续剧奖。

书籍目录

前言
一 开始(简·奥斯丁,福特·马多克斯·福特)
二 著者介入(乔治·艾略特,爱·摩·福斯特)
三 悬念(托马斯·哈代)
四 青少年死侃(杰·戴·塞林格)
五 书信体小说(迈克尔·弗雷恩)
六 视角(亨利·詹姆斯)
七 谜(鲁德亚德·吉卜林)
八 名字(戴维·洛奇,保罗·奥斯特)
九 意识流(弗吉尼亚·伍尔夫)
一○ 内心独白(詹姆斯·乔伊斯)
一一 陌生化(夏洛蒂·勃朗特)
一二 地方氛围(马丁·艾米斯)
一三 明细表(弗·司各特·菲茨杰拉德)
一四 人物介绍(克里斯托弗·伊舍伍德)
一五 惊讶诧异(威廉·梅克皮斯·萨克雷)
一六 时间变化(缪丽尔·斯帕克)
一七 文本中的读者(劳伦斯·斯特恩)
一八 天气(简·奥斯丁,查尔斯·狄更斯)
一九 重复(欧内斯特·海明威)
二○ 华丽的散文(弗拉基米尔·纳博科夫)
二一 互文性(约瑟夫·康拉德)
二二 实验小说(亨利·格林)
二三 喜趣小说(金斯利·艾米斯)
二四 魔幻现实主义(米兰·昆德拉)
二五 止于表面(马尔科姆·布雷德伯里)
二六 展示与讲述(亨利·菲尔丁)
二七 以不同口吻讲述(菲·韦尔登)
二八 历史氛围(约翰·福尔斯)
二九 想象未来(乔治·奥威尔)
三○ 象征(戴·赫·劳伦斯)
三一 譬喻寓言(塞缪尔·巴特勒)
三二 心灵顿悟(约翰·厄普代克)
三三 巧合(亨利·詹姆斯)
三四 不可靠的叙述者(石黑一雄)
三五 异域风情(格雷厄姆·格林)
三六 章节及其他(托比亚斯·斯摩莱特,劳伦斯·斯特恩,瓦尔特·司各特,乔治·艾略特,詹姆斯·乔伊斯)
三七 电话(伊夫林·沃)
三八 超现实主义(莉欧诺拉·卡林顿)
三九 反讽(阿诺德·贝内特)
四○ 动机(乔治·艾略特)
四一 时间跨度(唐纳德·巴塞尔姆)
四二 暗示(威廉·库珀)
四三 书名(乔治·吉辛)
四四 概念(安东尼·伯吉斯)
四五 非虚构小说(托马斯·卡莱尔)
四六 元小说(约翰·巴斯)
四七 怪诞神秘(埃德加·爱伦·坡)
四八 叙述结构(里奥纳德·迈克斯)
四九 犯难迷惘(塞缪尔·贝克特)
五○ 结尾(简·奥斯丁,威廉·戈尔丁)
参考书目
人名索引
译后记

作者简介

本书是英国小说家、文艺理论家戴维·洛奇所著的小说艺术赏析,为一般读者提供了欣赏小说这门艺术的方法,也可以作为学术理论的入门书,和写作技巧的指南。
本书分为五十个篇章,从五十个方面,对小说艺术做了深入浅出的阐释。每篇引用一到两个小说片断,在对文本作细读分析的基础上,展示了小说技巧的方方面面,既有传统小说中的开场白,细腻的人物刻画手法,也有现代派和后现代派小说特有的意识流、元小说等理论。书中的大多章节曾在《星期日独立报》、《华盛顿邮报》作为专栏文章登载,内容涉及范围极广,几乎包括了英语小说史上古典和现当代的每一位大作家,如菲尔丁、萨克雷、奥斯丁、亨利・詹姆斯、乔伊斯、海明威、贝克特、米兰·昆德拉等等。行文既浅显易懂,又专业准确,可以作为小说学习和写作的教科书、参考书;作者风趣幽默、兴味盎然的文笔,又使之也适合于大众读者的口味。
《小说的艺术》九十年代出版时,曾上榜英国非小说类畅销书。《金融时报》评论说:“它是福斯特的《小说面面观》以来最出色的、面向大众的小说研究著作。”

图书封面


 小说的艺术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11条)

  •     刊于《南方都市报》2010-12-12 文/陈嫣婧1950年,纳博科夫开始在康奈尔大学讲授文学课程。因为是以一个作家的身份担当大学老师,于是也就为日后同样以作家的身份撰写小说评论集《文学讲稿》埋下了伏笔。原本,作家就某些文学作品谈一些自己看法并不稀奇,但如《文学讲稿》那般成规模成系统的评论文章,纳博科夫可谓是开了先河。据说纳博科夫的讲稿字字斟酌,光用铅笔写成的初稿就有一千多页,相当于半部《追忆似水年华》。纳氏之后,既搞创作,又搞理论的人似乎越来越多,这与他们往往同时是某大学的教授有很大关系,这其中,英国作家兼评论家戴维•洛奇虽算不上是最突出的一位,却可说是最认真的一位。洛奇一生著作颇丰,创作年限极长,千禧年之后,七十多高龄的他尚有新作问世,作品几次获得“布克奖”提名。比起纳博科夫在《文学讲稿》中的大刀阔斧,霸气十足,洛奇的这本《小说的艺术》就要显得“亲民”很多。自上世纪六十年代起,洛奇就在英国伯明翰大学教授英国文学,长达三十余载,退休后却放弃学界研究,转而为周报专栏供稿。诚如他所言:“虽提不起劲继续只为学术界读者撰写文学评论;但自己却还有很多关于小说艺术和小说发展源流的心得想与一般读者大众分享,这也就是为什么我觉得周报专栏的形式可能是个理想的平台。”专栏详细介绍了构成小说的各个类型,如书信体小说、意识流、非虚构小说,以及小说中惹人注意的各种特别的叙述手段,象是内心独白、陌生化、暗示、象征等等。因为面对的是普通读者而非中文系学生,作者着重介绍,顶多引导,却很少作评判。与纳氏的爱憎分明形成鲜明对比。所以,书名虽然取作《小说的艺术》,实则却不会给读者任何的压力,看来洛奇当初选择以报纸专栏的形式,显然是达到了他的目的。然而,如果你真要阅读一本小说,《小说的艺术》能在多大程度上帮上你的忙?显然,带上它预备着随时作指引比对概念才是犯大傻的可笑举动。这决不是一本工具书,也不会成为一本违背作者意愿的理论书,更不可能是一个如纳氏一般“张扬跋扈”的作家写出来的颠覆性作品解读。它处在个性与共性之间,介于感性与理性之间,隐约暗示着英国人典型的“温吞水”性格,貌似英国作家,像福斯特、曼斯菲尔德,都有类似的气质。可这样的书往往也会有恰到好处的魅力,仿佛是英国人特有的克制力赋予了书中文字一种内在的平衡感。洛奇非常出色地完成了文本、解读及介绍的三方协调,且就文本一处而言,便足可大大吸引人。洛奇对选文的处理出乎意料的出彩,按贯例,在每一篇文章的伊始处,作者要先引一段英美经典文学作品,作开题之用。写到意识流一节时,洛奇用了伍尔夫的《达罗卫夫人》的片断,为什么他不选择乔伊斯《尤利西斯》中更著名的桥段?显然,洛奇认为伍尔夫的作品位于意识流小说的成长期,所以尚未将此派小说的风格发扬到极致。这样解读起文本来,对于那些还不明白意识流是怎么回事的读者而言,可能会接收得更快一些。同样的,身为普通中国读者,了解起英美文学本就会有些许隔阂感,视野也常受限。洛奇这样的处理,不也正合乎我们的口味?一能有幸领略英美文学作中的翘楚,虽说只是片断,但一口气能读那么多原文,也未尝不大快人心。二能精心聆听洛奇娓娓道来小说的种种讲究,即便不至于亲身尝试,作为一种必要的知识储备,却也十分有益。窃以为,如能达到以上两个目的,无论对于作者还是读者,都可说是尽了兴了。
  •     一次长途火车可以解决几本豆瓣在读里积欠的书目,这本书里提到的许多书多年前我都读过,如今却基本上只记的书名和梗概而已,而戴维.洛奇对于其中风格特征的剖析,当年阅读时也从不曾考虑过,年轻时读书,图的只是个爽而已。就如同我一直不知道电影学院里关于电影的专业课程是如何教授的一样,想来也是这么逐帧分析探究的吧。如果把这本小说的艺术当作纯粹的读物来看,还是很有乐趣的,起码让我对当年看过的不少书又燃起了兴趣,想重新找来读读。不过若有热爱创作的文艺同学想从中学到些写小说的奥秘,恐怕也是白饶,看完本书最大的收获,还是乐趣与谈资而已。若是有人写本中国小说的艺术,怕是会很有意思,张大春的小说稗类略有此意,但学究气十足,好看但不够有趣,唐人传奇、宋人异传、明清笔记、鬼怪奇谈,若有人把其中传承和历史风格再加上时代背景一一评论,再分析相类故事之异同,甚至书中人物之名姓等等,也用专栏文章的形式载出,应该很有趣,若是江湖兄用他那鬼气森森的淫笔来写的话,我会第一个订阅。
  •     对于小说,我最初的诠释就是一个故事,非常吸引人目光的故事,扣人心弦的故事,是现实与梦想,想象的结合体.但是这本书在部分领域上颠覆了我对小说的看法,小说是一门艺术,在语言修辞方面的专门运用,不再是单纯的阐述一个故事,而是用精准的,巧妙的,斟酌过的语言来书写一个世界.虽然文中涉及了很多国外的作品,由于这本书是译作,所以,部分文化以及语言文字,没有能够很好的领悟到.P.S.多学些语言文字,了解他国文化,对扩宽自身的视野都是有好处的=0=这本书就是小说在不同国度的解读.中国小说,谁来解读下?

精彩短评 (总计50条)

  •     分类论述很有新意,虽然有一些偏颇的地方,不过因为很“细”,而且从文本出发,所以填补了很多其他的文学论述假大空的缺~
  •     更像一本通俗浅白的小说写作入门指南,看写小说的人分析小说总是会有一些有趣的地方。翻译流畅,不过人名和书名跟普遍的译法有点儿出入。
  •     通俗化的肢解,更像是修辞学研究。在诠释和过度解读中游离,虽然现代主义的确需要解读
  •     跳着看了一部分。
  •     本来不痒痒,挠两下你倒接着挠啊!呵!你挠别处去了!
  •     深入浅出,着重介绍了名家作品中常用的小说创作技巧 语言风格也是幽默有趣 很好吃的快餐。 如果是专门深入研究的话,就不够用了。
  •     浅。
  •     比较浮光掠影,内容简单罗列,像语文考阅读理解,这个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那个是什么主义,越看越产生逆反心理,还有诸如“安东尼·博尔赫斯的《装发条的桔子》”之类的翻译,非常影响观感。
  •     kindle看了个开头先四星,想知道大家都在哪买的纸质版…
  •     翻译差评
  •     入门书,我要好好学习。
  •     文本分析的科普式读物
  •     理论是旧了点儿,但是对作品的评析可见功力。
  •     看不下去。。
  •     上海市图书馆(绝版)
  •     小说细读指南
  •     每一章的都可以扩写成几本大部头了,点到为止。不过作为入门书,闲来翻几页到还可以。
  •     好
  •     琐碎又细致 昆德拉的有创见一些 很同意关于重读的观点
  •     有点失望,不枯燥也不有趣。感觉就是一个又写小说又教小说的文人,为了减少生活的无趣,写点随笔调侃下同行,顺便为自己的作品打广告。读完后脑中留下的东西不多,只记得以麻袋称重的作家姓名。这真的是通俗读物嘛?
  •     名为《小说的艺术》的,有五六本,其它基本还没看,戴维·洛奇这本,以“开头”为第首章,以“结尾”为末章,深入浅出介绍了小说的各个要素,可作入门读物。
  •     简约且易懂
  •     面向大众的专栏文集,50tips蜻蜓点水终觉浅。
  •     文本细读的路数,要从小说史中才可以看清不同时代的技艺与目的,如“用作者的口气叙述故事这一方法特别适合融入一些百科知识以及一些充满智慧的谚语”,现代小说趋于压低或取消作者的声音,其手段通过人物的意识展示情节发展,或把叙述人物直接交给人物,偶尔使用作者的叙述口气,通常带有某种嘲弄性的自我意识。书名和人名的翻译惨不忍睹,如Brighton Rock译成“布莱顿·诺克”等等不提,石黑一雄还被译成“石黒和夫”……
  •     将众位作家的小说按照语言风格分为四十多类,逐一举例并加以鉴赏。是很好的文学理论入门读物。值得我一读再读。
  •     2016年已读055:不好看,基本涵盖了从现实主义到现代、后现代小说艺术的方方面面,有些切入点还算新奇,但囿于篇幅的限制,有些太过流于表面,谈不上是“对文本的细读分析”。以及,不少人名、书名都没采用通译。
  •     从操作性很强的技术角度做的分析,可以给小说写作提供不少思路,讲解细腻,深入浅出,语言明白晓畅,可读性很强。
  •     洛奇用极其精微的分析告诉我们杰出的小说写作每一处都能用典,每时每刻都能落梗。修电脑第二本。
  •     的确既可略读也可细读。以前就听说戴维洛奇是学院派,于是对他的作品有点恐惧,没想到先读的居然是理论而不是小说三部曲。可能是报纸专栏的原因,比较通俗易懂,嫌不够“深刻”的那些为什么不直接找热奈特布鲁姆来读呢。每种文本都有它存在的适用条件,在通俗文学理论普及方面,这本做得不错了。
  •     在读
  •     “自福斯特的《小说面面观》以来最出色的面向大众的小说研究作品。”得之别致,失之轻浅。
  •     太尴尬了,我看的是米兰昆德拉的。。
  •     充斥着形式主义的浪漫风情
  •     最最喜欢的一本书了。
  •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     或许因为篇幅限制,没有深入的机会。 适合给初学者当书单。
  •     解铃还须系铃人啊
  •     170325-28,3.1小时,504/分钟。
  •     小说理论入门,没看过其他理论所以可能会有所偏颇,说的挺面面俱到但是没什么系统性,通俗易懂但印象不深,下次看本别的对比再评
  •     2016.6.22第一遍。通读下来,结合看过的国内现代小说,可以发现很多手法上的痕迹。是否国内的现代小说受西方影响巨大?毕竟以前是文言文。
  •     David Lodge、Milan Kundera、 Henry James、Percy Lubbock都写过《小说的艺术》2015-11-24
  •     小说写作入门参考书目。
  •     确实流于肤浅,把更多能潜下去的珍宝,扭转为种种浅薄的技法。主要给作家看的,且是急功近利的作家。不急于探索生命的幽暗,而急于收获写作果实的作家,这一本技巧无疑是递上门的诱惑。
  •     后面几段好玩
  •     谁告诉我莉欧诺拉·卡林顿的《助听器》在哪儿能读到?这里查不到这个作家的任何信息。
  •     非系统性地对小说艺术的关键词进行了细致的实例解析
  •     棒
  •     印象中翻译的有些艰涩
  •     比较简单,应付交差。没说到重点。
  •     看了几篇看不下去了,讨论文学本身的东西目前不喜欢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