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的艺术》章节试读

当前位置:首页 > 文学 > 文学理论 > 小说的艺术章节试读

出版社:上海译文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0年10月
ISBN:9787532750481
作者:[英]戴维·洛奇
页数:304页

《小说的艺术》的笔记-第266页 - 犯难迷惘

贝克特比德里达还超前地构想到,话语中不可避免地会有“延异”这一观点:说话的那个“我”永远不同于被述及的“我”,语言要精确无误地贴合真实,这个意图总是会被无尽地延迟下去。

《小说的艺术》的笔记-第16页 - 悬念

小说是一种叙述体;叙述体,不论利用哪种媒介——文学、影片、连环漫画——都依靠在读者心中激起疑问,并延迟给予答案,来纠缠着读者的心思。这些疑问大致可分两类:一类跟因果关系有关(比如,谁干的),一类跟时间顺序有关(比如,下一步会发生什么),这又分别以经典侦探故事和冒险故事最能作为代表。

《小说的艺术》的笔记-整篇 - 整篇

毕竟,我们不是只为了故事才读小说,我们读小说还为了扩大知识面、理解这世界,因此著者式介入的叙述方法格外适合包纳这种百科全书式的知识和睿智。
一板一眼地模仿口语叙述风格必定是惨不忍睹,无法辨识;就像日常对话的录音文稿一样。但是这个幻想却能创造出强大的逼真、诚恳的效果,仿佛所说的一切都是事实。
自传式的故事里,叙述者一开始便对故事的来龙去脉了若指掌;书信体叙述则是依循时间先后顺序来记录正在进行的事件。
书信体小说有另外两个优点。第一,你可以有不止一个通信者,这样可以让你从不同角度来呈现同一事件,得到天南地北的诠释。第二,信件不同于日记之处在于它必定是写给某个特定收信人的,那位收信人的预期反应必定会影响信件里的思绪话语,必定会使得信件里的思绪话语更为复杂、有趣,更能拐弯抹角地透露出信息。
小说主要以两种方式来呈现人物的意识:一种是内心独白,在这种结构里话语的主语是”我“。第二种方法,称为”自由间接文体“。这种方法以报导叙述(第三人称、过去式)来呈现人物的思想,但是它严格地只用适合这个角色的词汇,并把一些正是叙述文体通常会有的附加语——“她想”“她疑惑”“她自问”给省略掉。
才刚消逝的时光一直是小说家喜爱的主题之一。要谈刻画十九世纪的男男女女的话,二十世纪后期的小说家怎么能比得过狄更斯或是哈代?当代作家能做的是以二十世纪的视野来关注十九世纪的行为,或许这样可以揭示出一些维多利亚时期的人不了解、宁可压抑或干脆理所当然地接受的事。
阅读这类小说的乐趣,部分就在于通过破解寓言,我们的聪明才智不但得到测试,也得到褒赏。
那么我们阅读小说,是想获得什么知识呢?这个问题自古以来就有一个答案:我们读小说是因为想要获得关于人心、人性的知识。
小说,尤其是传统写实的经典小说,仍深受读者敬重,就是因为它昭示了芸芸众生的生存动机。

《小说的艺术》的笔记-第八章 意识流 - 第八章 意识流

小说描绘人物意识的技巧主要有两个:一是内心独白,其中,话语的语法主语是“我”,我们似乎是碰巧听到了人物随口说出的心里话。另一种技巧又称自由间接手法,起码要追溯到简·奥斯丁,但越来越广泛地被现代作家所运用,其艺术性已日趋精湛。它把人物的思想以转述的口气说出(第三人称,过去时),但用词贴合人物身份,而且略去一些正式语体所必需的尾语,如“她以为”、“她自忖”、“她问自己”,等等。这种手法给人一种幻觉,好像与人物的心理贴的很近,但又不完全放弃作者的参与。

《小说的艺术》的笔记-第152页 - 以不同口吻叙述


小说的语言不是单一的语言,而是不同的文体、声音的杂烩集成;正是这种杂烩集成才让小说成为最民主、最反对极权的文学形式;在这个形式里,任何意识形态或道德立场都不能避免受到挑战和反驳。

《小说的艺术》的笔记-视角 - 视角

叙事视角不一致是小说家慵懒或缺乏经验的标志之一。。。。当然没有任何规则或惯例禁止小说家转变故事的叙述视角;但是,如果不按照某种美学原则或策略就转变叙述视角的话,读者的投入、对文本意义的参与”生产“就会受到干扰。
把叙述视角限定在单一视角,就像詹姆斯所认为的那样,肯定可以增进叙述的强度以及密切直接感。
美即是真实---济慈这么说。”美即是信息“伟大的俄罗斯符号学家尤里.戈特曼则如这么说;这说法显然更符合现代的想法。亨利詹姆斯,以英语创作的第一位现代小说家,并不相信人类经验的最终真是被捕捉再现,然而,他却发展了一套小说写作技巧,巧妙的在所有话语缝隙里塞进信息矿藏。

《小说的艺术》的笔记-第52页 - 意识流


这种方法以报导叙述(第三人称、过去式)来呈现人物的思想,但严格地筛用只适合这个角色的词汇,并把一些正式叙述文体通常会有的附加语——“她想”“她疑惑”“她自问”等——给省略掉。让读者觉得直接进入了角色心里,但又不会全然抹杀掉著者在话语叙述中的参与。

《小说的艺术》的笔记-第三章 悬念 - 第三章 悬念

小说就是讲故事,讲故事无论使用什么手段——言语、电影、连环漫画——总是通过提出问题、延缓提供答案来吸引住观众(读者)的兴趣。问题不外乎两类:一类涉及因果关系(如:谁干的?);一类涉及时间(如:后来会怎样?)。

《小说的艺术》的笔记-第136页

昆德拉最令人着迷的特点之一是,他从不为自己刻画出英雄般的殉难者形象,却也没有低估普通人作为一个异议分子所必须做出的牺牲。

《小说的艺术》的笔记-第59页

习惯吞没物体、服饰、器具、任务的妻子和对战争的恐惧.......艺术存在的意义就是帮助人们重新获得生活的感觉;艺术存在的意义就是人对事物有感觉、把冷冰冰的东西变成冷冰冰的。艺术旨在把对事物的感觉依照感受而不是依照众所周知的事实传授给人们。

《小说的艺术》的笔记-动机 - 动机

既然我们都知道,小说里的故事不是”真的“,那我们阅读小说,是想获得什么知识呢?这个问题自古以来就有一个答案:我们读小说是因为想要获得获得关于人心、人性的知识。小说家对故事人物的私密想法了如指掌---这些是历史学家、传记作家甚至心理分析师都无法了如指掌的。基于这个原因,小说可以八九不离十地为我们提供人物分析人物处世动机、步骤的范本。
尽管后现代主义和后结构主义已然把基督教或自由人文主义关于自我的理念给解构了,它们却无法绝对消弭这些观念,所谓独一无二、独立自主的个体必须为自身行为负责这个观点仍然无法撼动。
小说,尤其是传统写实的经典小说,仍深受读者敬重,就是因为它昭示了芸芸众生的生存动机。

《小说的艺术》的笔记-第62页

惯性吞噬着工作、服饰、家具、配偶、对战争的畏惧……而艺术之所以存在,就是要让人们重新找回生命的感触;它存在的目的是为了让人们产生感受,让人们感受冷硬无情的事物之冷硬无情。艺术的目的是要把人们对事物的感官体悟——而不是理性认识——给揭示出来。
——维克托·什克洛夫斯基
TEST

《小说的艺术》的笔记-概念 - 概念

”概念小说“通常指的是比较不注重叙述故事的作品;这类小说里,异常伶牙俐齿的人物角色们彼此滔滔不绝、你来我往地探讨哲学问题,而插科打诨、饮食男女之类的琐事只不过占有微博的过渡作用。虽说这个可敬的传统可追溯到柏拉图的对话,但是的确已经日薄西山,正在消亡之中。
概念小说不管有没有特定的主题而言,还是仅仅宽泛的思索、辩证,一直以来都比较契合欧陆----而不是英国的----文学土壤。这一点或许与英国社会想来缺乏一个由自我界定的知识分子阶层有关。这个事实有时候归因于英国自从17世纪以来便没有经历过任何形式的革命;也因此,英国得以不受现代欧洲历史上种种震撼的惊扰。不管基于何种理由,现代英国文学里都无法找到可堪比拟陀思妥耶夫斯基、托马斯曼、罗比特穆启尔、让保罗萨特等人的作家。劳伦斯或以其《恋爱中的女人》还勉强谈得上近似这个传统,然而他笔下所探讨、争论的论点都十分私密,甚至甚为古怪,因此显得与现代欧陆思潮的主流格格不入。

《小说的艺术》的笔记-第33页 - 视角


当然,并没有任何规则或惯例禁止小说家转变故事的叙述视角;但是,如果不按照某种美学策略或原则就转变叙述视角的话,读者的投入、对文本意义的参与“生产”就会受到干扰。
... ...
直到那一刻,母亲一直存在于约翰的感知意识里,怎么突然她就变成了一个独立的——但缺乏全面刻画的——主体?还有,如果我们被告知母亲的意识,怎么就不给我们父亲的观点呢?
... ...
把叙述视角限定在单一视角,可以增进叙述的强度以及密切直接感。

《小说的艺术》的笔记-第六章 神秘 - 第六章 神秘

我把“悬念”(后来会怎样?)转变成了谜或神秘(她是怎么做的?)。这两个问题是构成小说趣味性的主要因素,其历史跟小说本身一样古老。
传统传奇小说的一个主要组成部分就是神秘,这种神秘主要涉及人物的出生和父母的情况,结局总是对主人公有利。十九世纪的小说情节基本上都是围绕这一主题展开的。这种方法在今天的通俗小说中仍然很常见。
维多利亚时代的小说家,则把这种神秘与犯罪和不端行为联系起来,最终导致分化出一个独立的亚流派,即柯南道尔及其追随者的古典侦探小说。

《小说的艺术》的笔记-第235页 - 概念

概念小说,不管有没有特定的主题可言,还是仅仅宽泛地思索、辩证,一直以来都是比较契合欧陆——而不是英国的——文学土壤。这一点或许与英国社会向来缺乏一个有自我界定的知识阶层有关。这个事实有时候归因于英国自从十七世纪以来便没有经历过任何形式的革命;也因此,英国得以不受现代欧洲历史上种种震撼的惊扰。

《小说的艺术》的笔记-死侃-skaz - 死侃-skaz

与其说在读故事,不如说在听故事。
霍尔顿也企图逃离成人世界里的虚伪、唯利是图以及(用他喜欢的话)虚情假意。最让霍尔顿感到厌烦的是他的同龄人偏偏想要效仿大人腐败行径的那股热切急迫。
语言看似浅白,实则深刻。

《小说的艺术》的笔记-第7页 - 前言

我向来认为小说的本质是修辞艺术;也就是说,小说家或短片故事作家劝诱读者通过阅读过程来分享某种世界观;如果顺利的话,还让读者沉醉在那个想象的世界里……就连某些为了特殊目的而刻意要消解小说的魔力的小说家,也必须先营造出那种令人欲罢不能的蛊惑才行。

《小说的艺术》的笔记-第152页 - 以不同口吻讲述

巴赫金对小说叙述中不同层面的话语分类十分复杂,但是,基本的理念却很简单,那就是:小说的语言不是单一种语言,而是不同文体、声音的杂烩而成;正是这种杂烩集成才让小说成为最民主、最反对极权的文学形式;在这个形式里,任何意识形态或道德立场都不能避免受到挑战和反驳。

《小说的艺术》的笔记-第62页 - 陌生化

维克托·什克洛夫斯基强调,艺术的基本目的在于利用人们熟悉的事物呈现出人们不熟悉的面貌,以此克服习惯造成的令人窒息的麻木感:惯性吞噬着工作、服饰、家具、配偶、对战争的畏惧……而艺术之所以存在,就是要让人们重新找回生命的感触;它存在的目的是为了让人们产生感受,让人们感受冷硬无情的事物之冷硬无情。艺术的目的是要把人对事物的感官体悟——而不是理性认识——给揭示出来。

《小说的艺术》的笔记-陌生化 - 陌生化

维克托’什克洛夫斯基强调,艺术的基本目的在于利用人们熟悉的事物呈现出人们不熟悉的面貌,以此克服习惯造成的令人窒息的麻木感。

《小说的艺术》的笔记-第4页

艺术靠讨论,靠实验,靠好奇心,靠尝试的多样化,靠意见的交流和观点比较而得以存在。
小说必须认真对待自己,然后才能期待公众才会认真地对待它。

《小说的艺术》的笔记-第7页

奥斯丁的风格本身常避免使用比喻以获得权威感

《小说的艺术》的笔记-第2页

《小说的艺术》的笔记-第166页 - 象征

自然与文化对立的象征是以修辞学上所谓转喻和提喻显现出来的。转喻以原因代替结果,或是反过来(火车发动机指代工业文明,因为它是工业革命的产物);提喻则是以局部代替整体,或是反过来(马匹代表的是自然,因为它是自然界的一部分)。

《小说的艺术》的笔记-前言-小说的本质是修辞艺术 - 前言-小说的本质是修辞艺术

小说的本质是修辞艺术;小说家劝诱读者通过阅读过程来分享某种世界观。如果顺利,还能让读者沉迷于那个想象的世界里。。。。。。就算有的小说要消解小说的魔力,也要营造那种欲罢不能的蛊惑氛围。

《小说的艺术》的笔记-第164页 - 象征

如果说,一个暗喻或明喻是由把A比喻为B构成的话,一个文学象征就是暗示着A的B,或是说暗示着许多A的B。起源于十九世纪末期法国,尤其以波德莱尔、魏尔伦、马拉美的作品为代表,被称为“象征主义”的诗歌流派,对二十世纪的英语文学创作有着深刻的影响,其特征在于,它的象征意义就像荡漾在水面的浮光一样,没有一个明确的核心。

《小说的艺术》的笔记-第27页 - 书信体小说

严格来说,写作只能忠诚地模仿其他的写作风格。写作对话语的再现,对非话语事件的呈现,都是人为造就的。但是,一封虚构的信跟一封真实的信没什么两样。在行文时提到小说的创作过程,通常会把读者的注意力转移到藏在文字背后的、“真正的”作者本身,这样就会打破小说所虚构出来的“真实”。但是在书信体小说里,反复指涉写信的作者却只会加强这股“真实感”。

《小说的艺术》的笔记-第159页 - 想象未来

在叙述体里,过去时态显得自然而然;现在时态就有点矛盾,因为,依照推理,所有写下来的事情都早就发生过了。

《小说的艺术》的笔记-第十三章 惊讶 - 第十三章 惊讶

大多数叙事小说中都包含有惊讶这一成分,如果我们对情节中的每一曲折变化都能预料得到,那我们就不会为故事所吸引。因而情节中的每一曲折变化必须既令人难以预料,又令人信服。亚里士多德称之为“情节之冲突”,或颠倒,即把事态从一个方向突然转向另一个方向,常常伴随着“真情的发现”,让人从不知到知。

《小说的艺术》的笔记-重复、体裁 - 重复、体裁

以英语写作时,不重复使用虚词是不可能的;虚词太常见了,以至于我们往往对其视而不见。
就传统的散文范例来说,好的散文必须”雅致多变“:如果你必须重复提及某事物,你得试着以不同的方式来描述它;你的句子结构也必须要有变化。
然而,基于文学或是哲学的考量让海明威放弃传统的修辞法。
小说要写得好有个不二法门,那就是每个作家得为自己量身定制,寻求最适合的体裁。
文学里的”实验“,就像其他艺术类别里的一样,更常常被理解为”陌生化“技法的极端展现。


 小说的艺术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