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艺民族形式论争研究

当前位置:首页 > 文学 > 文学理论 > 文艺民族形式论争研究

出版社:中华书局
出版日期:2008-02
ISBN:9787101059816
作者:石凤珍
页数:256页

章节摘录

  在此必须附带说明,陈伯达并不是保守的文化民族主义者。从对传统进行现代改造以及这种改造所最终诉诸的目的——为建立现代民族国家的政党政治服务来看,是具有鲜明的现代属性的。“诚然,民族主义依托着文化传统,但民族主义的立场在历史上却是民族国家的现代化,或者日现代化的民族国家”①。陈伯达对此亦有清醒的认识和说明:“我们认为对于过去中国最好的文化传统,应该接受而光大之。同时我们还要接受世界一切最好的文化传统和文化成果。我们还要在中国多方面地创造新文化。我们要为‘现代文化的中国’而奋斗。如果不是这样,那末,我们就只简单地走到‘整理国粹’的泥坑中去了。”②“在纠正过去文化运动的弱点和缺憾的时候,我们同时也须提防走向另一个极端:背着现代,面着古代,看不见新世界,忽视新知识,否认新道德,而往古书堆里去钻,对旧的做盲目的歌颂,这就会成为不可救药的错误。”③珍重传统,改造传统,是为现代政党及其所要建立的民族国家的文化发展提供合法性的历史依据,根本目的还是在于现代化。当然,这不仅仅是策略性的,它合乎历史发展的必然要求,具有历史的合理性。毕竟,谋求民族国家的独立与解放,是顺应历史潮流的选择。  我们在此对陈伯达的民族主义思想不惜笔墨的介绍,并不是要着重强调他个人的言论,也不认为他的思想能够完全代表党的思想方针。但是,陈伯达1938年在延安党的宣传部担任出版科长,作为党的理论家和宣传部门的领导,他以集体名义发出的“我们关于目前文化运动的意见”,应该说是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和体现着党组织的文化政策和发展方向的。更主要的,陈伯达是文艺“民族形式”运动的主要发起者,认识其运动前后的文化思想,无疑有助于我们更加深入把握文艺“民族形式”运动发生的历史文化背景。  ……

内容概要

石凤珍
1968年生于山西太原。2005年毕业于首都师范大学,获文艺学专业博士学位。2006年进入中国艺术研究院艺术学博士后流动站。现任山西大同大学文史学院副教授、副院长。研究方向为中国现当代文艺思潮、中国近现代学术与思想史。已在《文艺研究》《文学评论》等核心期刊发表专业论文20余篇。

书籍目录


绪论
一、国内外研究现状
二、学术价值和研究意义
三、研究方法
四、本书的主要观点和内容构架
第一章 文艺“民族形式”:民族主义的文化诉求与民族国家的文化建构
第一节 背景:民族主义政治转变影响下的文化上的民族主义诉求
一、政治上的民族主义策略转变
二、文化上的民族主义诉求
第二节 文艺“民族形式”运动的发起及任务
一、在新形势下新的文艺运动的酝酿、发起及任务
二、从“旧形式”到“民族形式”
三、“旧形式”与“民族形式”的符号意义
第三节 “民族形式”命题的理论来源与理解
一、斯大林的“民族文化”与“民族形式”理论
二、毛泽东对“民族形式”的理解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三、新民主主义文化理论与民族国家的文化认同与构建
第二章 论争焦点之一:对“五四”新文学的评价
第一节 对“五四”新文学评价的情况考察分析
一、运动发起者对“五四”新文艺的评价
二、“五四”新文学是否是“民族形式”
三、“洋八股必须废止”与民族性
第二节 “欧化”与语言民族主义
第三节 民族化与现代化的紧张与意识形态转变的需求
一、中国文学现代化与民族化的悖论冲突
二、文学所属意识形态转变的需求
第三章 论争焦点之二:“民族形式”的中心源泉论争
第一节 “民间形式中心源泉论”的论争概况
一、“民间形式中心源泉论”与“新的国粹主义”
二、“旧命题”、“新命题”与“五四”新文学的阐释
第二节 “现实主义中心源泉论”与胡风的“五四传统一现实主义”阐释框架
第三节 向林冰“民间形式中心源泉论”的内在理路及思考
一、大众形式=民间形式=民族形式的等式构建
二、大众—知识分子关系地位的“重新配置论”
三、评价与反思
第四章 文艺“民族形式”运动:中国文学现代化道路的转折点
第一节 从个人主义文艺到集体主义文艺的转变
一、从“左翼”文艺大众化讨论到延安文艺大众化运动
二、延安文艺大众化运动的历史突破
三、文艺“民族形式”运动的历史转折点意义
第二节 知识分子的阶层分化与地位转变
一、葛兰西的“领导权”与“有机知识分子”理论
二、毛泽东的文化领导权思想与中国共产党的知识分子政策
三、知识分子阶层分化、地位转变与思想改造
第三节 创立中国文化与文学现代性的新模式
一、新民主主义文化对“五四”新文化的马克思主义改造
二、延安文艺的现代化及文艺“民族形式运动的历史作用”
结语
相关历史资料索引
参考文献
后记

作者简介

该书针对1938年至1942年由延安兴起,并迅速扩展到桂林、重庆、香港、晋察冀等地区的文艺“民族形式”论争为主要论述对象,全面而系统地对文艺“民族形式”论争思潮及其当代影响和意义加以研究,给其历史应有的地位和评价;同时扩充了近百年文学现代性研究的成果,为中国文学现代化在21世纪进一步健康发展提供历史的借鉴作用。
该书是中国现当代文学学术界第一部以专题专论的形式对延安文艺“民族形式”论争思潮进行的系统研究,论著具有填补空白价值。同时,作者率先将“民族形式”命题与当代“中华性”、“本土化”命题想结合考察,对“民族形式”运动当代流变轨迹和影响做出清晰描述和把握。研究方法和切入问题视角富有时代和理论新意。

图书封面


 文艺民族形式论争研究下载



发布书评

 
 


精彩短评 (总计5条)

  •     还是没完全到点子上~
  •     记得不要被材料裹挟。
  •     很多闪光点。
  •     民族性和现代化之间的冲突,是这本书的基本线索。有简单化的倾向。
  •     哎 怎么就没看完呢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