伦敦文学地图

当前位置:首页 > 文学 > 文学理论 > 伦敦文学地图

出版社: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1-7
ISBN:9787313070975
作者:唐娜·戴利,约翰·汤米迪
页数:228页

章节摘录

都铎王朝    1485年亨利七世登基标志着都铎王朝的开始。同一年,威廉·卡克斯顿出版了马洛里的故事。马洛里的故事出版之后获得了读者的一致好评。10年前,克斯顿在威斯敏斯特教堂附近成立了英格兰第一家出版社。包括《坎特伯雷故事集》在内,他共印行了90多本,同时也是主要的欧洲书籍进口商。卡克斯顿死后,他的助手韦恩肯·德·沃德接管了他的出版社并把出版社迁到了舰队街。直到20世纪90年代,那里一直是伦敦的出版中心。    都铎王朝时代,能够读书识字的人迅速增加。尽管亨利八世禁止进口外国书籍以压制非正统思想,但是这反而刺激了国内出版业的发展。自卡克斯顿创立第一家出版社之后的100年间,伦敦共成立了50多家出版社。除了希腊典籍翻译,剧本以及诸如福克斯的《殉道士之书》之类的宗教畅销书之外,这些出版社还出版了数目众多、价格低廉的通俗读物,如宣传小册子、歌谣、历书以及耸人听闻的“一便士故事”。出版行业公会被王室授权负责监督(和审查)伦敦的图书出版和销售企业。当时的会馆如今尚存,就在圣保罗教堂附近。    因为娶了6位妻子,亨利八世无疑是知名度最高的英国国王。在他统治期间,教会的权势很大,掌握着大量的财富。到了12世纪,仅伦敦城区就有约100个教堂。伦敦市区和近郊的十几个教堂和修道院香火很盛,都拥有大片的土地。1532年,亨利八世要跟第一任妻子(来自西班牙阿拉贡的凯瑟琳)离婚,原因是凯瑟琳没能为他生下一个儿子来继承王位。这一举动遭到了罗马天主教会的反对,于是亨利八世宣布与其决裂。他宣布自己为英格兰教会的首脑,发布命令解散原来的教会并着手剥夺教会的土地和巨额财富。    伦敦的局势尤其动荡。教会失去了祭坛、雕像、绘画以及其他财产。主教们的大房子和宫殿被洗劫一空后,被赏赐给亨利八世的宠臣们。很多房子甚至被夷为平地或改作他用。教会的花园和土地也以低廉的价格卖给了开发商们。虽然宗教改革损毁了伦敦的很多中世纪珍宝,但同时也为城市扩张铺平了道路。    都铎王朝时代,伦敦是一个繁荣的城市。贸易持续不断地增长,伦敦主宰着成品布的市场,如今布匹仍是英国主要的出口商品。新兴产业如玻璃制造和丝织业也如雨后春笋般蓬勃发展起来了。尽管存在着贫富分化的社会现象,但是人们都能安居乐业。对伦敦居民来说,最大的威胁不是饥饿,而是瘟疫和火灾。沿着伦敦的主干道东西大街有四个大型食品市场。莱登霍尔肉类市场便是其中之一,如今仍在营业。    伦敦的工匠和商人组建同业公会来规范管理各自的行业。包括布商、杂货商和服装商在内的12家最大的行会在地方政治事务中居主导地位,伦敦市的大多数议员都是从这些行业中选举出来的。这些行会建造了宏伟的会议厅以供开会议事之用,其中很多如今尚存(尽管这些建筑是后来重建的)。    皇家交易所是伦敦繁荣昌盛的最有力的象征。皇家交易所是1570年由商人、金融家托马斯·格雷沙姆出资建造的,伊丽莎白女王出席了剪彩仪式。这个交易所为伦敦商人提供了会面商讨价格、进行商品交易的平台,也使得伦敦能够与欧洲大型贸易中心,如安特卫普交易所抗衡。尽管最初的建筑在伦敦大火中被烧毁,但是后来维多利亚时代又进行了重建。这些维多利亚时代的建筑如今仍然是伦敦的一大亮点。    16世纪初,与其他欧洲城市相比,伦敦仍是一个微不足道的小城市。人口还不到5万。但是到了都铎王朝时期,国内和国外的移民蜂拥而至,心中充满着对美好生活的憧憬。尽管成千上万的人死于接二连三爆发的瘟疫,但是伦敦的人口仍在迅速增长。仅在1550~1600年间,伦敦的人口就翻了一番,达到了20万左右。50年以后,伦敦的人口再度翻番,伦敦一跃成为了世界上最大的城市。    P15-17

前言

在莎士比亚的38部剧作中,只有《温莎的风流娘儿们》发生在他那个时代的伦敦。我最讨厌的就是这部剧,部分原因在于剧中那个叫约翰·福斯塔夫爵士的骗子在虐待似的戏谑当中沦为了牺牲品。他和《亨利四世》中永垂不朽的福斯塔夫相去甚远。但是从某种意义上讲,莎士比亚所创作的几乎所有戏剧的背景都是要么在伦敦,要么在沃里克郡的乡下。这位最伟大的文学家从来没有去过欧洲大陆,也许他甚至从来不曾到过他的家乡斯特拉特福镇北边很远的地方。他剧本的背景都设在意大利、法国、苏格兰或者希腊,但是实质上这些故事发生的地方就是莎士比亚所了解的狭小世界,即伦敦、斯特拉特福以及二者之间的地区。    莎土比亚的世界就是以环球剧院为中心的伦敦。他剧中所有的城市都是伦敦,所有的乡间景色离他成长的地方都不远。他的地理是虚幻的,他的历史往往具有传奇色彩,他的现实稀奇古怪。罗马悲剧并没有因为其普鲁塔克风格而就不是英国的。在埃尔西诺的丹麦宫廷里生老病死的哈姆雷特是威腾堡大学的学生,但是巡回演出的演员属于莎士比亚的剧团,所以那位王子显然就成了在环球剧院消磨时间的逃课的学生。    他的很多重要剧本都隐含着这样的意义。詹姆斯一世的腐朽王朝在《安东尼和克莉奥佩特拉》中的埃及朝廷中得以用反讽的手法再现,比在《亨利八世》中对宫廷生活的表现要生动多了。《仲夏夜之梦》中的波特姆、彼得·奎斯和他们的同类都是英国的乡下人,而几乎不像雅典人。既然世界是个大舞台,那么环球剧院的舞台就是整个世界。夏洛克和埃古都是伦敦人,而非威尼斯人,《一报还一报》中生活糜烂的维也纳其实是莎士比亚极其熟悉的伦敦妓院。我们永远也不会知道十四行诗中那位“黑美人”的身份,但是想象力丰富的我相信了安东尼·伯吉斯的说法。在《莎士比亚传》中,伯吉斯说这位“黑美人”叫路西·尼格罗,是伦敦一位东印度裔名妓。在《第十二夜》中,我发现马尔沃利就是讽刺版的本·琼森,《李尔王》中的埃德蒙就是莎士比亚心目中另一位对手——克里斯托弗·马洛的最终版。通过这些发现,我跟研究莎士比亚的学者们产生了分歧。    ’    自莎士比亚之后,伦敦涌现出了一大批诗人、剧作家和小说家,但是他们之中最伟大的仍然笼罩在莎士比亚的光辉里。伦敦的先知是威廉·布莱克,他是英国的以西结,曾试图“修正”约翰·弥尔顿,但是弥尔顿也是深受莎士比亚影响的作家。伦敦小说家查尔斯·狄更斯也没能例外,还有伦敦的文学批评家塞缪尔·约翰逊博士。除了莎士比亚和杰弗里·乔叟,狄更斯肯定是最强大、最有影响力的伦敦作家了。从《匹克威客外传》到《大卫·科波菲尔》,再到他的代表作《荒凉山庄》,一直到他未完成的《埃德温·裘德之谜》,如莎士比亚再现世界一样,狄更斯再现了伦敦。正如乔伊斯的《尤利西斯》中的都柏林不可避免地借鉴了《荒凉山庄》中的象征主义和自然主义创作手法一样,卡夫卡笔下虚幻的布拉格是狄更斯笔下变化不定的伦敦的孙子。伦敦的文学遗产如此丰富以至于任何简短的概括都会有胡言乱语的嫌疑,但是如果我们把伦敦文学史的辉煌归功于莎士比亚和狄更斯,这至少是个真实有益的起点。

后记

《伦敦文学地图》是根据美国作家唐娜·戴利、约翰·汤米迪合著的英文版译出。这是一本可读性极强的好书。它是《布鲁姆文学地图译丛》之一,由耶鲁大学斯特林人文学科讲座教授哈罗德·布鲁姆作序,融历史、地理和文学为一体,提供了伦敦这个历史悠久的城市中和文学有深厚渊源的地方的丰富信息,无论这些地方是客观存在还是想象之物。从莎士比亚的环球剧院和狄更斯最喜欢的小酒店到威斯敏斯特的诗人角和马丁·艾米斯笔下的波尔图贝罗街,这本书以历时的方式探索了英国文学大师们曾安家和汲取创作灵感的伦敦,是广大文学爱好者不可多得的一本集知识性与娱乐性于一体的读物。    2010年2月份,笔者接到河南大学外语学院郭尚兴教授的邀约后便马上开始了这次欢愉中夹杂着艰辛的译事之旅。本书前5章的初译工作是在寒假中完成的。放寒假了,街上一片繁忙,一片喧嚣,大家都在忙着准备年货,空气中弥漫着浓浓的节日气氛;昔日热闹的校园却显得异常的安静,甚至有些冷清。每天一大早我就会来到静谧的教研室,开始一天的翻译工作。在翻译的过程中,遇到了不少的困难,如数量众多的人名、地名的翻译问题。笔者充分利用权威人名、地名词典和网络资源,反复查证以求采用的译名是普遍为读者所接受的通用译法。每天工作结束的时候,虽然常常头晕眼花、腰酸背痛的,但是看到译出的文字在不断地增加,心里便洋溢着一种收获的喜悦。    本书其他部分的初译以及后来全稿的校译工作是笔者在繁忙的教学和科研工作之余完成的。为了确保译文的“达”,笔者还委托在读研究生李小凤通读了译稿。在此,对她的辛苦付出表示感谢。    翻译是一种看似简单实则复杂的高强度脑力劳动,容不得半点浮躁。在翻译本书的过程中,笔者深切体会到了“宁静致远”的真谛。翻译的过程是一个学习、探索的过程,也是一个创造的过程。    数月的心血和汗水凝结成了这十几万字的中译本。在译本即将出版之际,作为译者,心里甚感兴奋。在此,笔者谨向郭尚兴教授表达真诚的感激之情,感谢郭老师对我的信任,同时感谢上海交通出版社为我提供了一次展示自我、服务读者的机会,特向为译作出版付出辛勤劳动的编辑表示诚挚的谢意!

内容概要

哈罗德·布鲁姆(Haro1dBloom),美国当代著名文学批评家,耶鲁大学人文讲座教授,1973年出版《影响的焦虑》,“用一本小书敲了一下所有人的神经”,1994年出版《西方正典》,也引起巨大反响。

书籍目录

第一章 今日伦敦
阶级和文化
伦敦的布局
伦敦的地标
伦敦郊区
第二章 诺曼征服后的伦敦
杰弗里·乔叟
都铎王朝
第三章 伊丽莎白时期的伦敦
威廉·莎士比亚
南华克
环球剧院的复兴
环球剧院周围的景点
伊尼戈·琼斯
第四章 伦敦和王政复辟
查理国王
塞缪尔·佩皮斯
内战
塞缪尔·佩皮斯的日记
大瘟疫
大火
亨利王子的房间
第五章 乔治和摄政时期的伦敦
乔治时期的伦敦
伦敦的人口激增
犯罪和死刑
丹尼尔·笛福
亨利·菲尔丁
塞缪尔·约翰逊博士
伦敦的文学
第六章 维多利亚时期的伦敦
崛起中的英国
查尔斯·狄更斯的文学世界
南华克区
狄更斯与伦敦
威廉·麦克皮斯·萨克雷
维多利亚时期的小说和女性作家
第七章 20世纪初的伦敦
奥斯卡·王尔德
福尔摩斯和贝克街221B号
亨利·詹姆斯
H·G·威尔斯
J·M·巴里
第八章 两次世界大战期间的伦敦
萧伯纳
萧伯纳与伦敦:今与昔
英国和一战
伦敦和妇女参政权运动
T·S·艾略特
布鲁姆斯伯里小组
弗吉尼亚·伍尔夫
乔治·奥威尔
格雷厄姆·格林
伊夫林·沃
第九章 万有引力之虹下的伦敦
二战期间的伦敦
波尔图贝罗路
斯特兰德80号的谢尔屋
史密斯菲尔德市场
白厅
国王路
泰特美术馆
圣约翰树林
第十章 新千年的伦敦
萨尔曼·拉什迪
马丁·艾米斯和《伦敦场地》
文学圣地
大事纪
参考书目
进一步阅读书目
译后记

编辑推荐

伦敦,一座既古老又现代的国际大都市,几千年的历史积淀成就了其“文学名城”的美誉。自古罗马帝国以来,无数诗人、剧作家、小说家在这里安家落户。这里的大街小巷都留下了他们的足迹,这里的角角落落都散发出历久弥新的人文气息。从莎士比亚的环球剧院到狄更斯经常光顾的小酒馆,从威斯敏斯特的诗人角到肯辛顿区的彼得·潘雕像,由唐娜·戴利、约翰·汤米迪编著的这本《伦敦文学地图》沿着历史的隧道展示了伦敦光辉灿烂的文学遗产,让有心人足不出户亦可以走进心仪的文学大师的生活空间,尽情领略这座城市异彩纷呈的人文风光。

作者简介

由唐娜·戴利、约翰·汤米迪编著的《伦敦文学地图》为《布鲁姆文学地图译丛》之一。《伦敦文学地图》融历史、地理和文学为一体,提供了伦敦这个历史悠久的城市中和文学有深厚渊源的地方的丰富信息,无论这些地方是客观存在还是想象之物。从莎士比亚的环球剧院到狄更斯最喜欢的小酒馆,从威斯敏斯特教堂的诗人角到马丁·艾米斯笔下的波尔图贝罗街,《伦敦文学地图》以时间顺序探索了英国文学大师们曾安家和汲取创作灵感的伦敦,是广大文学爱好者不可多得的一本集知识性与娱乐性于一体的读物。

图书封面


 伦敦文学地图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发布书评

 
 


精彩短评 (总计45条)

  •     信息量太大
  •     有点小错误,大概是翻译错了?
  •     视角新颖,文史地结合,勾勒可感知与触摸的视觉地图。
  •     没超过一本导游手册的内容【。】
  •     略读,好多作家不认识啊,即使认识,作品也没读过啊...
  •     伦敦,留下了一代又一代大文豪,文学青年的足迹
  •     德普叔演的的《寻找梦幻岛》是我很喜欢的电影。看完书才知道叔演的小飞侠作者J M巴里是个同性恋,而他和小飞侠原型的那小男孩杰克的关系则加速了他婚姻的瓦解。如果这真的是一个同性恋+恋童癖的故事,我只能说电影负责做梦,现实负责毁三观。
  •     对我这种无知的人来说信息量太大了。。。略乱
  •     挺喜欢英伦风的,所以很喜欢这本书
  •     姆文学地图系列的书都还行
  •     蹩脚翻译彻底摧毁了我找原文来读的欲望
  •     还算不错的导游小册子,可惜里面有些缺乏背景知识就会感觉莫名其妙的表述,估计和翻译有关。
  •     空泛,没有亮点
  •     有生以来最想去的城市,想去求学,移民,颐养天年……
  •     “可爱的泰晤士,轻轻地流,等我唱完了歌。”
  •     确实集文学性和娱乐性于一体,弄得我好想去····
  •     还可以吧,把伦敦的历史也顺势简单梳理了一下。
  •     这本书可以是一本旅游指南,指引我们沿着莎士比亚、狄更斯或者伍尔夫的脚步徘徊在这座城市。它还可以是一本伦敦历史史,让我们从今日伦敦穿越到诺曼征服后的伦敦、乔治和摄政时期的伦敦、维多利亚时代伦敦,然后再回到新千年的伦敦,一起感受伦敦的兴衰轨迹。它还可以是一本人物传记,让我们一窥许多作家生平的趣事。它的语言不浮夸却颇有生机,不晦涩却颇有深度。每一个爱书、爱行走、爱历史的人都能从中找到自己想要的东西。
  •     可惜少了奥斯丁、勃朗特、司各特等作家。
  •     還是有點空泛
  •     很棒的旅游书~适合一点儿也不懂的人科普用~
  •     也许是因为伦敦的历史相较于纽约更厚重,因此这本书显得有些力不从心了。
  •     写的比较零散,肤浅,没有太多深度,也没有新意。与推荐差别比较大。
  •     只有当你去过伦敦。。看到这些书才会亲切。。。每一个地方都历历在目。。
  •     好无聊,还真是地图……
  •     有生之年绝逼要去一次伦敦!哈代毛姆萧伯纳这些人原来都是好基友啊!以睿智著称的布鲁姆斯伯里小组富有传奇色彩的约会以及成员之间的三角恋爱关系神马的…可口的八卦啊,我的gossip之魂燃起来了!
  •     因为手头正在读其他有关英国文化的书,突然想起这本于是顺手拿来一翻,5分钟不到就放下了,通篇都是资料堆积没有半点编者自己对英国文学地理的认知与解读,最后好奇瞄了眼讲布鲁斯伯里的那段,居然有“猛料”,“邓肯格兰特和斯特雷奇有多年的同性恋关系”,亮瞎我的狗眼,如果不是我孤陋寡闻,就是编者天下文章皆一抄而且对所抄内容完全不负核实校对之责。。脑残的我居然还买了这系列的巴黎、圣彼得堡。。只能当**扔了。

    ps,为毛打3星以下评论内容就不见了??此书只能得1星
  •     梦想有一天踏上这潮湿阴冷一步一个文豪一步一个故事的城市
  •     当时复习专八人文的时候偶然看到的一本书就从图书馆借来了,结果拖到现在才看完。Bloom真是很厉害啊,国内做文学评论的要是能做到这水平就行了。以后如果去伦敦的话出发之前肯定要再看一遍嗯嗯。
  •     如何快速了解英国作家之速食装逼利器
  •     后面的附录有点意思
  •     不同历史时期的名家名作与真实伦敦之地标。这种书最好能出图文对照本,如果能有详尽的地图则更佳
  •     关键是买了很多。没看只有从外表来评价
  •     最佳體驗英國文學名人Shakespeare、Dickens、Chaucer、Orwell、Eliot、 Woolf、Wilde以及文學形象Holmes、Peter Pan、Harry Potter,就是去倫敦尋找他們的痕跡,以及親自拜讀他們作品。壹陸讀#085
  •     去过伦敦 即使当时没参考这书 还是会深深感受到英国文化留下的痕迹 要是这书有具体的一幅幅地图而不是全文字叙述会比较好
  •     不错,就是纸质不是非常好
  •     应该读原版
  •     我果然对英文名字有抗拒
  •     伦敦文学地图伦敦文学地图伦敦文学地图
  •     英国历史复杂 作家众多 要好好花一番时间去研究
  •     地名实在翻译得太差。。。开心的是九月份回伦敦之后又有事可做了。暴走伦敦2.0版即将启动
  •     想法挺好的 文学爱好者的旅行手册 可是薄薄一册都只能泛泛而谈 不够深入 略失望了 而且翻译很平淡 没有耐心细读
  •     文学知识的匮乏让我在读的过程中常常会有不明觉厉的赶脚
  •     好混乱~要是有彩色配图会好一点~不然列满了地标太枯燥了~
  •     从莎士比亚的环球剧院和狄更斯最喜欢的小酒店到Westminster的诗人角和马丁•艾米斯的波尔图贝罗街,我就喜欢这种延展性强纵深度也强的读物。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