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线号手》章节试读

当前位置:首页 > 文学 > 文学理论 > 内线号手章节试读

出版社:上海三联书店
出版日期:2010-12
ISBN:9787542632067
作者:[美]舒允中
页数:206页

《内线号手》的笔记-第111页

经过这种表述的“主观战斗精神”表现出下列重要特点:首先它强调了作家在处理社会现实的过程中表现出的个人主动性和积极性;其次它强调了实际的生活经验比现成的抽象理论更为重要;第三它承认了存在于作家与题材之间的具有张力的关系以及题材对作家的反作用,因此使作家获得了某种伸缩性。总而言之,“主观战斗精神”坚认,真理在时间上和认知方面具有发展性,对那种与人类活动及历史无关的单一化的“终极真理”提出了挑战。对采用不同创作途径和有不同倾向的作家来说,这一概念可能启发作家在创作中强调自己的主体性,也有可能使作家在创作中强调外部世界在寻求历史真理的过程中发挥的制约作用。
虽然从图书馆借来的这本书正文前空白页上写有“此书实在一般,无任何新意”的评语,不过对于一个现代文学门外汉而言,这段话阐述胡风的“主观战斗精神”还是比较清晰的,总比看许多茫无头绪的一手资料要高效得多。mark一下。

《内线号手》的笔记-第47页

在马克思主义社会分析方法和历史形势的影响下报告文学家们在三十年代初期开始将目光从个人经历转移到集体经历,结果产生了一种新的报告文学分支——“集体报告文学”。
夏衍、茅盾他们在三十年代大倡“集团主义艺术”,大概就是“集体报告文学”盛行之后的席卷而成的浪潮。这也是一种异形的流水线式文学生产,不会是七月派中坚作家们掺和的对象吧,

《内线号手》的笔记-第7页

(王德威总序)
王德威在丛书总序中批评20世纪中国文学研究,忽略了章太炎的史论、陈寅恪的符号隐喻体系、王国维的遗民诗学等等,仍然在不断重复反帝反殖民的强调。其实像章、陈、王等人,在我国的学术体系和框架中并不置于“文学”一类,而是在思想史、学术史的视角下观察研究,并且研究著作也不少(比如和章太炎相关的还有康梁等人以及“革命党”、陈寅恪背后的陈氏家族、王国维在清华的活动和他的学生们)。这个批评的源头,大概还是在于中西学科体系的不对应吧。

《内线号手》的笔记-第38页

胡风关于典型人物塑造的争论,以“通过具体性来表现普遍性”为中心论点,是很超前的理想。五十年代他被打倒,而“典型人物论”在十七年间逐渐发酵酝酿,在文革中达到巅峰,真是令人齿冷的命运玩笑啊。

《内线号手》的笔记-第5页

吃早餐的时候顺便看到了这一页。
感觉本书论坛里提的那个问题完全不成其为问题。作者的意思是说布尔迪厄的文化场域理论(而不是关于文学/艺术生产的理论,这一点作者表述不到位)可以部分解释七月派挑战主流左翼文学的动因,但这种观点从经济学-法国文学角度出发构建的理论,如果直接拿来解释七月派显得流于机械,所以后文又对这一理论加以中国化的解释。
而令我好奇的是,这本书构建的“七月派”形象以小说、报告文学(而非中国现代文学的“七月诗派”)为基础文本;仅就这一点来看,也有不小的独创性。虽然之前看到的周燕芬《七月派史论》那本也论述了路翎的小说,但主体部分还是诗歌专论。
然后,看来这位作者有着与他的太老师夏志清先生相近的政治立场?

《内线号手》的笔记-第二章 - 第二章


这一章论述了鲁迅提出的“民族革命战争的大众文学”应当包含当代中国一切事物的观点,在七月派早期报告文学作者如曹白、丘东平的作品中产生的影响。他们反对爱国主义的集体化倾向、批评一般报告文学中空洞的爱国英雄形象——那种被消除了个性特点的“崇高人物”(55页);试图书写日常生活细节、揭示战争的残酷,以此反击“革命浪漫主义”的倡导者们。战争吞噬、毁灭一切,而其中个人的日常化形象和强烈意志,却被作者们突出表现了出来。


 内线号手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