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诗的境界》书评

当前位置:首页 > 文学 > 外国诗歌 > 英诗的境界

出版社: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出版日期:2012-9
ISBN:9787108039910
作者:王佐良
页数:247页

王佐良之英诗点评VS英诗境界

《英诗的境界》是本不太厚的小书,王佐良先生著。王佐良、卞之琳、冯志、穆旦和袁可嘉等,同属20世纪三四十年代的西南联大师生群,接受过现代诗歌洗礼。      小书非常reader-friendly,适合阅读,携带。书从装帧到内容,总无端让人想起精致的英式下午茶:悠闲,散漫,滋养。      先生出此书的本意,在序里说得最为清楚:非是要出系统的教科书,也不是给本校英语系的学生们上课,只在于闲暇怡情,写写自己感兴趣的事物。所以,全书行文以小品文为主,风格一律是轻松恬淡平实的那种。那是一种令人无比怀念的风格,英语系师生们一贯的风格,仿佛从英伦三岛缓缓弥漫过来的一种雾岚,一种风清云淡,一种自由、自信、内敛的气息,一种低调坦诚不用装的气质。若干年过后的现在,回首,在这种淡淡的气息里我嗅出了前所未有的迷恋。(汗呐,有时候,怀旧,真是种病。)      都说了低调了嘛,所以先生不由分说,在书里剔除了中世纪高冷的乔叟、文艺复兴的大文豪莎士比亚、以及18世纪的彭斯等等。      令人意外的是,同是20世纪生人的北爱诗人希尼轻松入围, 诗如“霹雳”般震撼英国文坛的大诗人泰德休斯却意外落选,替他落寞。其实不仅本书如此,休斯基本被这个国家的墙壁所屏蔽,他的诗只活于一些小众心里。围绕“霹雳”诗人休斯的争议由此可见,颇为喧哗,三联小编和先生的行事风格,都慎重得紧。      就这样,先生撷取了他最倾心、最尊重、政治最稳妥的30位英国诗人的诗歌或片段,以亲切意味的随笔方式,逐渐在大家眼前展开英国诗坛那一小片一小片星空的华彩。平心而论,个人认为先生的英诗汉译水准,堪称时代一流。现如今大家远去,连背影也不见的怅惘。      写到这里,以criticial thinking 的腔调胡乱点评一下。单看书里每一篇独立的文章,我以为这本小书命名以《英诗选读赏析》更为贴切,因为先生的这些文章,基本浅显介绍了英国中古诗风及随后30位诗人的简况,引用了一些原著或片段,简明扼要地分析了诗意、诗律、和诗艺, 触及到了英诗汉译的一些主张及做法,比较贴合赏析的路子。      本书被小编拾级冠名为《英诗的境界》。“境界”一词,可以指事物所达到的程度或表现的情况,亦特指诗、文、画等传递的意境。王国维 《人间词话》一曰:“词以境界为最上,有境界,则自成高格。” 境界真的是一种很微妙的感觉。      读到题目《...境界》,你会真心变得期待。不过,书中内容并没有完全填充书名儿的空间,使书名儿显得更丰盈。英国诗歌群体的氛氲境界和意境,英诗所展示的丰富情感及精神世界,到底是怎样的,在读完本书后,依旧未曾识得庐山真面目,未曾有举头望见满月,让人刹那间有丰满、明朗和恍然大悟的一刻。当然,这跟小品文的短小篇幅以及本人浸淫英诗的程度不深绝对有关系。      31篇赏析小品文总体看下来后,感觉英诗史基本在脑海里有了一个大概的轮廓:上至中古民谣,17世纪的弥尔顿、蒲柏,浪漫主义的华兹华斯,雪莱,济慈到世纪之交维多利亚时代的哈代,叶芝,也包括艾略特、奥登等典型运用现代派手法写作的作家。      总体来说,这本小书满适合我,读了有点意犹未尽。是英诗入门的一个佳选,一个指路牌。      一列小书中最为本人激赏的12位诗人的诗:      1.斯宾塞(1552-1599)   第七十首      2.弥尔顿(1608-1674)   《失乐园》 抒情段落。甜蜜的弥尔顿      3. 蒲柏(1688-1744)   Essay on man      4. 安德鲁马伏尔(1621-1678)   《致他的娇羞的女友》   壮美,阔廖,磅礴,时代跨越感,细节直指人心。绝对要去找来更多他的诗读读      5. 托马斯格雷(1716-1771)   《墓铭》      6. 华兹华斯(1770-1850)   《我游荡似一片孤云》 轻灵 飘逸 浪漫,英国的李白就是他了      7. 雪莱(1792-1822)   《西风颂》   暴力、宏大、摧枯拉朽的革命感      8. W.S.Landor 兰陀( 1775-1864)   《七五生辰有感》 (个人喜欢杨绛的译文版)   老头很倔强      9. 济慈(1795-1821) 《夜莺颂》 为徐志摩所迷恋的诗人      10. 哈代(1840-1928)   在读《英诗的境界》前,只知他写的苔丝。 读了《英诗的境界》之后 ,始知有大诗人哈代出世。      11. 艾略特( 1888-1965)      12. William Empson 燕卜荪(1906-1984)   极想找来一读他的论文 Seven Types of Ambiguity (1930), 朱自清曾经译做《七类晦涩》,现在人们重新翻译做《朦胧的七种类型》。让我联想起70-80年代的朦胧诗,会不会跟Empson先生有很深的渊源呢。         

一本介绍英诗入门的好书

半翻地看完了。觉得本书有两种读法:第一种就是不怎么看诗的内容,就仔细看看王佐良老师评价。偶尔看看英文的翻译。原文的英语内容,没什么讲解和解释,大部分都只有简单的原文,在没有了解和讲解的情况下想品味出原文的境界和美好有点困难。这时候更多地就是读王老师的评论。王老师的评论和论文都很好,值得好好欣赏和理解。不过想要更好地、更深地理解,很多的内容是需要对原文和不少的英诗知识了解才够。第二种就是在读了王老师的论述后,好好欣赏英语原文。这需要不少的英语和英诗功底。王老师的讲解,在好好品味了英文的诗之后,能够让人豁然明朗,更好地帮助我们理解所谓的英诗的境界。总之,看完这本书,认识到了听说过很多遍的王佐良老师的博学与努力。文中的王佐良老师,就像坐在我们的身旁,跟我们唠着英诗的历史和精华,既我们谈哪些经典不能不读,又给我们说他昨天有突然读到某首好诗,分享给我们,娓娓道来,平易近人,精彩不断。对英诗的历史有了一定的把握。弄清了不少的概念。大部分人我还是推荐第一种读法,当然我基本上也采取的这种方式,偶尔好好品味下原文(因为这学期选了一个英国诗歌的课程)

如何判断一首诗的好?

对于王佐良的英语翻译成就,学界大致给出了确当的评价,但是,对于他的诗歌以及中西比较文学研究的评价,还有待进一步提高看完此书,对于英诗的境界,理应略有说词。在《序》中,著者如此写道:“所谓境界,是指作品所展示的情感和精神世界。英国诗所达到的境界,在这个集子所谈到的作品里是有多种表现的,但并非全貌。……”这一概念本来就很宽泛,著者还明确表示此书所涉及诗人和诗歌并不能概览英诗境界的全貌。作为读者,若能看完此书后对这一境界说上几句,也是不易。英国是贡献了莎士比亚的国度,文学蔚为大观,诗人更是层出不穷,且常领欧洲乃至世界之风骚。本书著者从英国中古民谣开始,一路写至当代诗人、1995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希尼。因为诗译诗的缘故,诗歌的变化在诗作当中并没有明显的体现。大致可以这么认为,时间越早的诗歌,越容易理解。中古民谣,当时全都是叙事的诗歌,有点可能在于传至于谣曲的美妙的音符和节奏以及先人相对朴质的想象力之上;及至文艺复兴后起以及启蒙时代的诗人,多了许多作为人的自信风度,蒲柏说理铿锵有力,马福尔说情有了豪放,布莱克的讽刺针针见血;再到拜伦和雪莱诸人,情感奔放,技巧高超,代表了浪漫主义诗歌的高峰,而济慈的唯美和颓废总有动人心魄的魔力,哈代的诗歌则如他的小说一般,形式整饬,兼具音乐和建筑的美;现代主义的先行者叶芝俨然是世界级的大诗人,其诗作达到的高度,已经为诺贝尔文学奖所肯定,随后的艾略特和奥登,则是现代主义文学的大师,其诗作和诗论比之叶芝有关之而无不及,到了拉金和希尼,整个诗歌界都面临资本主义和全球化的挑战,或者说盛极的物质主义的挑战,对于诗歌何为,希尼已经用他的诗歌和一系列的演讲给出了坚实的答案。可以这么说,英国诗歌始终在不断的完善和进步当中,诗歌的思想容量和技术技巧,都在提高。判断一首诗歌的好坏,大致可有以下几个标准:其一是引起最广大读者思想或者情感的共鸣;其二是高超的词汇、音乐和形式的技巧,这需要专业人员才能做出解答;其三是不会过时的可分析性。本书所选的诗歌,都达到了上述的标准。阅读的快乐一方面来自这些美丽的诗歌,另一方面来自王佐良先生恰当的分析和精深的用词,随便看看就能得到这样的体验。如写R.S.托马斯,“这些写几乎被人遗忘的农村小诗读起来一点都不单调,而是充满了激情和戏剧性,经得起多次咀嚼”。而评论拉金的几段文字,简直就是缩略版的英国现代诗歌史,他说:“这样的诗,还有读头么?华兹华斯的恬淡何在?雪莱的激情何在“济慈的乐歌何在?整个英国诗的优美的抒情的传统何在?拉金的成功正在于:在浪漫派的感情泛滥之后,在现代派的技巧和理论泛滥之后,在奥登一代的政治热情膨胀之后,特别是在狄兰托马斯的狂歌之后,他能头脑冷静地从写实入手,用一种硬朗的机智建立了一代新的英国诗风。”

王佐良之英诗点评VS英诗境界

《英诗的境界》是本不太厚的小书,王佐良先生著。王佐良、卞之琳、冯志、穆旦和袁可嘉等,同属20世纪三四十年代的西南联大师生群,接受过现代诗歌洗礼。小书非常reader-friendly,适合阅读,携带。书从装帧到内容,总无端让人想起精致的英式下午茶:悠闲,散漫,滋养。先生出此书的本意,在序里说得最为清楚:非是要出系统的教科书,也不是给本校英语系的学生们上课,只在于闲暇怡情,写写自己感兴趣的事物。所以,全书行文以小品文为主,风格一律是轻松恬淡平实的那种。那是一种令人无比怀念的风格,英语系师生们一贯的风格,仿佛从英伦三岛缓缓弥漫过来的一种雾岚,一种风清云淡,一种自由、自信、内敛的气息,一种低调坦诚不用装的气质。若干年过后的现在,回首,在这种淡淡的气息里我嗅出了前所未有的迷恋。(汗呐,有时候,怀旧,真是种病。)都说了低调了嘛,所以先生不由分说,在书里剔除了中世纪高冷的乔叟、文艺复兴的大文豪莎士比亚、以及18世纪的彭斯等等。令人意外的是,同是20世纪生人的北爱诗人希尼轻松入围, 诗如“霹雳”般震撼英国文坛的大诗人泰德休斯却意外落选,替他落寞。其实不仅本书如此,休斯基本被这个国家的墙壁所屏蔽,他的诗只活于一些小众心里。围绕“霹雳”诗人休斯的争议由此可见,颇为喧哗,三联小编和先生的行事风格,都慎重得紧。就这样,先生撷取了他最倾心、最尊重、政治最稳妥的30位英国诗人的诗歌或片段,以亲切意味的随笔方式,逐渐在大家眼前展开英国诗坛那一小片一小片星空的华彩。平心而论,个人认为先生的英诗汉译水准,堪称时代一流。现如今大家远去,连背影也不见的怅惘。写到这里,以criticial thinking 的腔调胡乱点评一下。单看书里每一篇独立的文章,我以为这本小书命名以《英诗选读赏析》更为贴切,因为先生的这些文章,基本浅显介绍了英国中古诗风及随后30位诗人的简况,引用了一些原著或片段,简明扼要地分析了诗意、诗律、和诗艺, 触及到了英诗汉译的一些主张及做法,比较贴合赏析的路子。本书被小编拾级冠名为《英诗的境界》。“境界”一词,可以指事物所达到的程度或表现的情况,亦特指诗、文、画等传递的意境。王国维 《人间词话》一曰:“词以境界为最上,有境界,则自成高格。” 境界真的是一种很微妙的感觉。读到题目《...境界》,你会真心变得期待。不过,书中内容并没有完全填充书名儿的空间,使书名儿显得更丰盈。英国诗歌群体的氛氲境界和意境,英诗所展示的丰富情感及精神世界,到底是怎样的,在读完本书后,依旧未曾识得庐山真面目,未曾有举头望见满月,让人刹那间有丰满、明朗和恍然大悟的一刻。当然,这跟小品文的短小篇幅以及本人浸淫英诗的程度不深绝对有关系。31篇赏析小品文总体看下来后,感觉英诗史基本在脑海里有了一个大概的轮廓:上至中古民谣,17世纪的弥尔顿、蒲柏,浪漫主义的华兹华斯,雪莱,济慈到世纪之交维多利亚时代的哈代,叶芝,也包括艾略特、奥登等典型运用现代派手法写作的作家。总体来说,这本小书满适合我,读了有点意犹未尽。是英诗入门的一个佳选,一个指路牌。一列小书中最为本人激赏的12位诗人的诗:1.斯宾塞(1552-1599)第七十首2.弥尔顿(1608-1674)《失乐园》 抒情段落。甜蜜的弥尔顿3. 蒲柏(1688-1744)Essay on man 4. 安德鲁马伏尔(1621-1678)《致他的娇羞的女友》 壮美,阔廖,磅礴,时代跨越感,细节直指人心。绝对要去找来更多他的诗读读5. 托马斯格雷(1716-1771) 《墓铭》6. 华兹华斯(1770-1850) 《我游荡似一片孤云》 轻灵 飘逸 浪漫,英国的李白就是他了7. 雪莱(1792-1822) 《西风颂》暴力、宏大、摧枯拉朽的革命感8. W.S.Landor 兰陀( 1775-1864) 《七五生辰有感》 (个人喜欢杨绛的译文版)老头很倔强9. 济慈(1795-1821) 《夜莺颂》 为徐志摩所迷恋的诗人10. 哈代(1840-1928)在读《英诗的境界》前,只知他写的苔丝。 读了《英诗的境界》之后 ,始知有大诗人哈代出世。11. 艾略特( 1888-1965) 12. William Empson 燕卜荪(1906-1984) 极想找来一读他的论文 Seven Types of Ambiguity (1930), 朱自清曾经译做《七类晦涩》,现在人们重新翻译做《朦胧的七种类型》。让我联想起70-80年代的朦胧诗,会不会跟Empson先生有很深的渊源呢。

读《英诗的境界》后

这书很好读,在公车上就能读完,写得不深奥——作者的写作目的是普及性的不是学术性的,围绕一个主题,以诗人出生的时间先后为一条清晰的线,侃侃而谈,十分亲切,语言简洁典雅,显见老学人的风范。我无法真正欣赏诗歌,因为我对韵律毫不敏感、一窍不通。我只在意诗歌文字提供的意境,诗人对文字的敏锐触觉。我非常喜欢阅读某一些类型的诗歌,例如王维,例如一些乐府诗,现代诗则是二十世纪后的,更早期的不喜欢,无论国内还是国外。而且我认为,现当代中国有不少出色的诗人,写出不少出色的作品。说真的,我不太敢去阅读现当代的中国小说,但中国现当代诗歌基本是我一个常规的阅读项目:好读,有意思。

诗人的天赋是爱

王小波说,他的文字所师承的是王道乾、查良铮这样一流的翻译家。“最好的,还是诗人们的译笔;是他们发现了现代汉语的韵律。没有这种韵律,就不会有文学。”我想,王佐良先生也是这样的一流翻译家和诗人。有诗为证。我爱灭掉电灯,看烛光下你脸上的平静和寂寞,还有你的手势。那样要强,却又异样地羞。这是你的真实。我曾在所有的图书里看见你。幻觉更纯净,加了你胸膛的热,在我冷冷的饥饿里,安慰了我在尘土里失去的一切。但是我们都不愿走进这车马,看那些粗脖子的母亲们,争吵在菜市,或者高兴于多偷的洋芋。我们想要唱歌,但是所有的老成和眼镜喝止了你,让我规矩,并且灰了心。你于是成了我的宗教。——王佐良《异体十四行诗八首》之三“作为境界,是指作品所展示的感情和精神世界”。这本小书中,王佐良先生选择了30个左右的英语诗人的作品,分析了这些诗的结构、句法、形象、韵律、气氛等,以及诗的内容所表达的思想。弥尔顿、蒲柏、华兹华斯、拜伦、雪莱、济慈、哈代、叶芝、艾略特......感受了原诗辞藻和韵律之美,又了解到隐藏在文本和背景之后更多的知识,回头再看一遍,感觉更进一层。提到英国诗人,有朋友脱口而出泰特休斯这个名字。我从未听说,因此也更好奇。但这本书并非面面俱到,没有专门讲休斯的诗,因为本来就不是一部系统的学术著作,而是一系列散文。莎士比亚、乔叟,都没有专门写。倒是休斯,虽然没有专门写,也提到了三次。除了序言之外,还有两处。写到当代诗人R.S.托马斯时,作者写到:“当代的英国诗坛虽然人才众多,但显得过分城市化,色调有点灰——要不然就是像泰特休斯那种猛禽似的黑色——只有R.S.托马斯像一块白石那样,经过了时间的冲刷而更加坚硬又更玲珑了。”不知道“猛禽似的黑色”的休斯的诗,到底是个什么样子?有空读一读。接着写拉金一篇,一开头作者就写到:“拉金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涌现出来的优秀诗人。许多评论者认为,五十年代以来英国出了两个大诗人,一个是泰特休斯,一个就是拉金。”以作者的口气来看,休斯应该是比拉金更优秀。因为是随笔,王佐良先生特意采用了“放松、亲切”的文字风格,“开门见山,有话则长,无话则短,尽量避免学院或文学家圈子里的名词、术语”,这样的文字非常适合我这种业余爱好者阅读。作者的偏爱和激情也不避讳,在各篇随笔中显露无疑。看起来,十九世纪到二战前的诗人们,甚至包括整个知识界,对自由资本主义不满,向往世界大同和社会主义理想者众多,以燕卜荪、麦克迪尔米德为甚,甚至包括奥登。这显然与作者的政治倾向比较契合。如果要吐槽本书的话,这是唯一的一点。不是说不能持有这样的观点,只是说,这使得书中爱情诗少了些。不,诗人的天赋主要不是用来爱他的祖国和人民的,是爱他的爱人!闻一多说过:诗人主要的天赋是爱。是啊,哪首诗不是因爱而生?!想一想,你为什么写诗?我又为什么读诗?这本书是在心情波澜起伏的过程中读完的,很多诗句与心境共振,直接撞击心灵,那种感觉难以描述。我不禁想摘抄几首。弥尔顿《失乐园》同你谈着话,我全忘了时间。 时序和时序的改变,一样叫我喜欢。 早晨的空气好甜,刚升的晨光好甜, 最初的鸟歌多好听!太阳带来愉快, 当它刚在这可爱的大地上洒下金光, 照亮了草、树、果子、花朵, 只见一片露水晶莹!萧萧细雨过后, 丰饶的大地喷着香气;甜蜜的黄昏 带着谢意来临,接着安静的夜晚 降下,这里鸟在低唱,那里月光似水, 天上闪着宝石,全是伴月的星星。 但是早晨的空气也好,鸟的欢歌 也好,可爱的大地上刚升的太阳 也好,带露的草、果、花朵也好, 雨后大地的芳香也好,温柔的黄昏 也好,安静的夜晚和低唱的鸟, 游行的月亮和闪亮的星光也好, 没有你,什么也不甜蜜。最后七行诗句一气呵成,急剧的转折,奇崛的立意,直到读到最后一个词。这是最好的诉说衷肠的诗句!尤其是在刚刚经历了类似情景,心思还在为之起伏动荡的时候,读到这样的诗,几乎不能自已。我要把它读一遍,录下来放在echo里。马韦尔《致他的娇羞女友》前半段史诗式宏大比喻,奇思夸大;我们可以坐下来,考虑向哪方    去散步,消磨这漫长的恋爱时光。    你可以在印度的恒河岸边    寻找红宝石,我可以在亨柏之畔    望潮哀叹。我可以在洪水    未到来之前十年,爱上了你,    你也可以拒绝,如果你高兴,    直到犹太人皈依基督正宗。    我的植物般的爱情可以发展,    发展得比那些帝国还辽阔,还缓慢。后来的情调却戏剧性地变得热烈甚至起来:让我们把我们全身的气力,把所有我们的甜蜜的爱情揉成一球这种热烈让人有些害怕。卞之琳所翻译格雷:世界上多少晶莹皎洁的珠宝埋在幽暗而深不可测的海底;世界上多少花吐艳而无人知晓,把芳香白白地散发给荒凉的空气。华兹华斯的这一句也于我心有戚戚焉:我游荡似一片孤云。I wandered lonely as a cloud.Helen Fisher 在一个题为the brain in love的TED 演讲中朗诵了一首诗(好像不是英诗):爱你之痛如熊熊烈焰穿透我的身体; 对你如火一般的热恋让疼痛贯穿我的身体。 痛楚如沸水,饱含我对你的爱, 爱的火焰将其蒸发殆尽。我仍记得你对我说的话, 我想着你对我的爱, 它将我的躯体撕裂。 疼痛,更多的疼痛, 你要把我的爱带至何处? 你对我说,你将从这里出发; 你对我说,你将在这儿把我遗弃。 我因此悲痛,因此失去知觉。 带上我的只言片语,我的爱人! 再见,吾爱,再见!

享受阅读——评《英诗的境界》

这是一本薄薄的小书,三联书店重新印刷出版,让它成为了“中学图书馆文库”的一部分。这是件挺好的事。所谓真正的阅读,应该是从脱离了纯粹天真的儿童读物,例如杨红樱的书,走进一个靠近或是纯属于文学的世界之中,除了为故事的波澜起伏而悲喜,还有品味其中珠玑的字句和作者注入其中的或缜密或浪漫或犀利的思绪及态度。阅读是一件庞大而驳杂的事情,读诗亦然,而读外国诗歌更为困难且充满不确定性。读者需要的,是一个文学素养高且英文极佳的译者和所译的好诗,文字翻译妥帖,注释明确。如果再讲求一下书籍 的装帧未尝不可,简洁干练于我看来就已很好。《英诗的境界》一书,碰巧都包含了上面的所有特点。作者王佐良先生,曾在1987年的《读书》杂志“读诗随笔”专栏发表了系列文章,此书便是在专栏文章的基础上重新编订而成的。书中谈诗文章共三十一篇,谈论英国诗人的作品及一些审美与赏析的初步探讨。内容范围上至中古时期的民谣,下至现代诗人艾略特、奥登。这不是一本理论性的书,里面也从未涉及艰深的文学理论,作者从最简单的角度出发,用平实简单的语言,介绍诗歌,谈读诗感受,顺带再介绍英国的历史文化,以及最初步的一些具体到可以进行诗歌文本细读的分析。任何一件事情,都可以把它设置成或高或低的难度和层次。从简与从繁,均是我们对待每一件事的两种选择。做文学理论的人,也许会将每一首诗从里到外,抽丝剥茧,甚至恨不得挑出一首诗歌的每一条肌理细细琢磨。这是可以的。同样,也可以向王佐良先生一般,简单说明,然后摆上一位诗人的代表作品,再从较为出彩的段落和词句进行详细的解析。这不失为给我们走进文学殿堂,面对繁多驳杂的文学作品之时可以考虑的阅读选择。让文学贴近每一个人,让文学走进每一个人的生活,实在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我们的民族面对过这么多的选择、激荡、诱惑……种种过去,混杂于历史中,影响在当下每个人的心灵及人生。人们多不愿或鲜有阅读的习惯,更何谈去做这些风花雪月的骚客之事?昨天在豆瓣上看到一个相册,名字好像是“纽约地下图书馆”,一个外国摄影师所拍摄的在地铁里阅读的众生相,并指明他们都在阅读什么书。要想让阅读这个习惯渗透到人们的生活,谈何容易。怎样选择适合的书,让人热爱上阅读和阅读的感受更是个难题。如果你有时间与心情,倒不妨也试试做些“务虚”的事情,做些看起来徒劳无功的事情,比如阅读。它不会给你带来现成的金山银山,只会让你心神愉悦。它不会给你带来什么功名利禄,只会把你拽出纷繁复杂的现实生活,体味一番无所顾忌无所忧虑的片刻欢愉。一个好的作者,定是一个好的文化传播者,传递来自远方的佳音,播撒文学的种子在读者的心间。人间乐事,即是一趟愉悦的阅读旅程。(王小刀)


 英诗的境界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