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福

当前位置:首页 > 文学 > 散文/随笔/书信 > 祝福

出版社:山东画报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7年5月
ISBN:9787807134787
作者:鲁迅,丰子恺
页数:194页

书籍目录

《绘画鲁迅小说》序言祝福阿Q正传孔乙己药明天白光风波故乡社戏

作者简介

本书收入鲁迅的《祝福》、《阿Q正传》、《孔乙已》、《药》、《明天》、《白光》、《风波》、《故乡》、《社戏》等九篇小说及丰子恺为这九篇小说所作的全部漫画插图。这些插图准确生动地描绘了鲁迅小说中的情景,便于读者对鲁迅小说更好地理解与把握,同时这些插图又因其独特的艺术表现手法,成为一幅幅不可超越的艺术杰作。本书是一代文学大师与一代艺术大师杰作的经典结合,是一部极具思想内涵和艺术欣赏价值的绝世珍品。

图书封面


 祝福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2条)

  •     一《祝福——丰子恺绘鲁迅小说九篇》,实为两本书拼凑而成。其一为丰子恺于广西宜山的荒村之中,为鲁迅先生的《阿Q正传》译作绘画,后寄交上海开明书店刊印,英文题名“The True Story of Ah Q”;其二为十年后,丰子恺翻阅鲁迅全集,精选出八篇,逐篇绘图一百四十幅,题为《绘画鲁迅小说》。此版本由山东画报出版社编辑、发行,将以上两个版本结合为一集,便收录了丰子恺先生的全部鲁迅插画。九篇文章,大多为人熟知:《祝福》、《阿Q正传》、《孔乙已》、《药》、《明天》、《白光》、《风波》、《故乡》、《社戏》。丰子恺的画,深刻而不动声色,朴素中透露悲悯,准确生动地再现鲁迅小说场景,艺术手法独特,风格独树一帜。一代文学大师,与一代艺术大师,杰作荟萃,实为经典。拜读过弘一法师与丰子恺合著的《护生画集》,深感丰子恺先生造诣深厚。但如今买这本书,并不全因对他的尊崇。而是心中埋藏多年的鲁迅情结。二早先对鲁迅的印象,全在于其革命性。自初中起,课本中收录他的文章。如今忆起,大概是《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故乡》、《社戏》、《孔乙己》。读了高中,则习过《祝福》、《阿Q正传》、《药》及《狂人日记》。当然,缺不得那一篇篇令我头大的杂文,譬如《纪念刘和珍君》。“革命”的印象也多源于斯。豆蔻时期的我,爱读小说。要么是行云流水的朦胧美文,要么是跌宕起伏的史诗长卷。厌恶杂文。老师在讲台上,分析阶级性,分析斗争性,批判万恶的封建主义,呼唤德先生、赛先生,同情劳苦大众。国人需要觉醒,而鲁迅指出了悔改的明路。滔滔不绝,口沫横飞。我懂,虽不全懂。故,谈不上云里雾里,却品之嚼蜡。鲁迅先生的理性批判,以少年的我之见,无非是共产主义者的洗脑工具。现在,长大些。认识深化,听见许多不同声音。有女士讲,编课本者或许想往青少年处大量灌输鲁迅各类文章,造成其所谓“审美”疲劳,而忽略深入探讨研究,汲取文章背后闪亮的真理。鲁迅在当年,原本就是个造反的,其实根本算不得什么毛泽东嘴里的“共产主义者”。若现下老百姓都学了他又如何?毛泽东早说明了他的出路:要么闭嘴,要么蹲监狱。如今想来,不爱读鲁迅杂文的一重大原因,是因为其语法格式的西化——读复旦大学教授陈思和《中国现代文学名篇十五讲》,陈先生说,鲁迅那哪叫白话文。分明就是照搬西方国家语法格式。古白话都比他那句式看着清楚。——语言晦涩,说理拐弯抹角,看得人大呼过瘾,却又急在心里。此等矛盾,非事后反思,恐怕不得理会。而上了大学,现代文学史年轻男老师冷幽默。尤爱谈论鲁迅,谈论话题则是千篇一律的八卦,内容之深度广度只能以“博大精深”来形容,倒也模拟了鲁迅一篇篇杂文背后的处境与“心境”。鲁迅先生给我的印象,不光革命,也增添了几分有趣;弯弯绕的杂乱文字,倒也变的妙趣横生了。三题外话说了太多,像是不太尊重鲁迅在文学史上难以撼动的地位。其实,早在因周树人先生那段段杂文而头大的初中时代,我已深深迷上鲁迅。——迷的是他描绘的风土人情、世俗风物画卷。母亲欣赏他,时常提到他笔下的“洁白的街道”。路自然是灰的,而不是“洁白”的。而以“洁白”形容街道,生动、贴切,极言街道之整洁。那种荡然无存的干净之视觉感,于纸面油然而生。而我喜爱鲁迅的小说,历经周折购买这本《丰子恺绘鲁迅小说九篇》,亦都出于对鲁迅小说、散文中形象塑造与环境描写功底的钦佩。鲁迅的字,画面感极强。他的小说得人心,我以为很大原因在于其“神”。不光是文章的“精气神”,更是各种表达方式修辞手法并用时的“下笔如有神”。诸如“洁白街道”式的种种描写,在鲁迅的小说中比比皆是。祥林嫂、阿Q、孔乙己、闰土……人物形象鲜活,仿佛看得见木刻的眼珠滴溜溜转动,仿佛听得到那低沉而卑微的一声“老爷”,仿佛闻得着人血馒头的浓烈腥气,仿佛感受得了多年单身汉愿寻个女人的渴望与“执著”……丰子恺先生在前言里写:“我作这些画,有一点是便当的。便是:这些小说所描写的,大都是清末的社会状况。男人都拖着辫子,女人都裹小脚,而且服装也和现今大不相同。这种状况,我是亲眼见过的。辛亥革命时,我十五岁。我曾做过十四五年的清朝人,现在闭了眼睛,颇能回想起清末的社会形相来。所以我作这些话,比四十岁以下的画夹便当得多。”其实,鲁迅先生本身便“话里有画”。无须插图,也能使读者理解透彻。或许画图译作的目的,便正如丰子恺所说,“便于广大群众的阅读”,……“就好比在鲁迅先生的讲话上装一个麦克风,使他的声音扩大”。——扩大鲁迅讲话的,不如说是人教社出的课本。从初中起,鲁迅的段落,就成为背诵重点——当然,更是背诵难点。虽然再回首,那是多么精妙无双的文字呵。“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椹;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翻开断砖来,有时会遇见蜈蚣;还有斑蝥,倘若用手指按住它的脊梁,便会拍的一声,从后窍喷出一阵烟雾。何首乌藤和木莲藤缠络着,木莲有莲房一般的果实,何首乌有拥肿的根。有人说,何首乌根是有象人形的,吃了便可以成仙,我于是常常拔它起来,牵连不断地拔起来,也曾因此弄坏了泥墙,却从来没有见过有一块根象人样。如果不怕刺,还可以摘到覆盆子,象小珊瑚珠攒成的小球,又酸又甜,色味都比桑椹要好得远。”——这出自散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当年的背诵段落。鲁迅的文章,极难背。当初每名同学,无一不苦不堪言。今天读来,却颇感几分童稚气;仿佛自己,也进了那大园子,嬉戏玩乐。“天色愈阴暗了,下午竟下起雪来,雪花大的有梅花那么大,满天飞舞,夹着烟霭和忙碌的气色……我回到四叔的书房里时,瓦楞上已经雪白,房里也映得较光明,极分明的显出壁上挂着的朱拓的大“寿”字,陈抟老祖写的,一边的对联已经脱落,松松的卷了放在长桌上,一边的还在,道是“事理通达心气和平”。”“冬季日短,又是雪天,夜色早已笼罩了全市镇。人们都在灯下匆忙,但窗外很寂静。雪花落在积得厚厚的雪褥上面,听去似乎瑟瑟有声,使人更加感得沉寂。我独坐在发出黄光的莱油灯下……静听着窗外似乎瑟瑟作响的雪花声,一面想,反而渐渐的舒畅起来。”“我给那些因为在近旁而极响的爆竹声惊醒,看见豆一般大的黄色的灯火光,接着又听得毕毕剥剥的鞭炮,是四叔家正在“祝福”了;知道已是五更将近时候。我在蒙胧中,又隐约听到远处的爆竹声联绵不断,似乎合成一天音响的浓云,夹着团团飞舞的雪花,拥抱了全市镇。我在这繁响的拥抱中,也懒散而且舒适,从白天以至初夜的疑虑,全给祝福的空气一扫而空了,只觉得天地圣众歆享了牲醴和香烟,都醉醺醺的在空中蹒跚,豫备给鲁镇的人们以无限的幸福。”——《祝福》中,写雪与过年的段落。我天生爱雪。觉得雪花与年的搭配,是最美而韵味十足的。那梅花大的雪片,那“事理通达心气和平”的对联。雪花瑟瑟作响。景象清朗,疏离有致。而全文最后一段,天地圣众,歆享牲醴。雪花团团飞舞,蹒跚着拥抱市镇。世间熙攘,团圆和悦。一切和平安好,却容不得一个祥林嫂。或许只有这样的景,才衬得出读者心中最脆弱的那份怜悯。四《祝福》里的雪,闲来便会翻开书页。读一读,内心轻灵。而最舍不下的,却也是初中时背得咬牙切齿的。《社戏》。“我的很重的心忽而轻松了,身体也似乎舒展到说不出的大。一出门,便望见月下的平桥内泊着一只白篷的航船,大家跳下船,双喜拔前篙,阿发拔后篙,年幼的都陪我坐在舱中,较大的聚在船尾。母亲送出来吩咐“要小心”的时候,我们已经点开船,在桥石上一磕,退后几尺,即又上前出了桥。于是架起两支橹,一支两人,一里一换,有说笑的,有嚷的,夹着潺潺的船头激水的声音,在左右都是碧绿的豆麦田地的河流中,飞一般径向赵庄前进了。 “两岸的豆麦和河底的水草所发散出来的清香,夹杂在水气中扑面的吹来;月色便朦胧在这水气里。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的向船尾跑去了,但我却还以为船慢。他们换了四回手,渐望见依稀的赵庄,而且似乎听到歌吹了,还有几点火,料想便是戏台,但或者也许是渔火。 “那声音大概是横笛,宛转,悠扬,使我的心也沉静,然而又自失起来,觉得要和他弥散在含着豆麦蕴藻之香的夜气里。 “那火接近了,果然是渔火;我才记得先前望见的也不是赵庄。那是正对船头的一丛松柏林,我去年也曾经去游玩过,还看见破的石马倒在地下,一个石羊蹲在草里呢。过了那林,船便弯进了叉港,于是赵庄便真在眼前了。 “最惹眼的是屹立在庄外临河的空地上的一座戏台,模胡在远处的月夜中,和空间几乎分不出界限,我疑心画上见过的仙境,就在这里出现了。这时船走得更快,不多时,在台上显出人物来,红红绿绿的动,近台的河里一望乌黑的是看戏的人家的船篷。” ……“月还没有落,仿佛看戏也并不很久似的,而一离赵庄,月光又显得格外的皎洁。回望戏台在灯火光中,却又如初来未到时候一般,又漂渺得像一座仙山楼阁,满被红霞罩着了。吹到耳边来的又是横笛,很悠扬;……“不多久,松柏林早在船后了,船行也并不慢,但周围的黑暗只是浓,可知已经到了深夜。他们一面议论着戏子,或骂,或笑,一面加紧的摇船。这一次船头的激水声更其响亮了,那航船,就像一条大白鱼背着一群孩子在浪花里蹿,连夜渔的几个老渔父,也停了艇子看着喝采起来。”……走到十几岁的尾巴上,已至承担责任的年龄。然而,孩童们那种“年来尘世都忘却”的无忧无虑,又多么令人钦羡与留恋。数个孩子,摇船出游。于今日都市的少年相比,倒成了种遥不可及的奢侈。沉重的心,忽而轻松;身体舒展,至说不出的大。摇船动作,轻灵谙熟。激水潺潺,巧笑无邪。两岸,是碧绿的豆麦田地。“两岸的豆麦和河底的水草所发散出来的清香,夹杂在水气中扑面的吹来。”数年过去,这句话依然牢记心头,从不曾忘却。至今不知豆麦为何物,却感谢鲁迅先生,助我嗅得豆麦与水草香气。掺着水与泥土的腥,独特而迷人。从此也渴望一次夜游。犹如毫无准备的华丽冒险。应是邀几名好友,或是添上心心相印的爱人。如同一场盛大的私奔,而偕同的却不只一人。心微微醉了。紧张不安,是由兴奋所致。划船出去。自然无鲁迅那帮伙伴的灵巧,却笨拙拙地终于前行。水汽氤氲,月色因迷雾而朦胧。漆黑的远山,色泽也暗淡下来。淡黑起伏。手工匠人,巧夺天工。铁制兽脊,沿山势走向而踊跃。这一切,都被远远抛到船尾了。而船走得,为何还那么慢。等待,谈不上肝肠寸断。却也足以令幼小稚嫩的心,牵肠挂肚。不懂终点永远都是次要。而过程,值得永世难忘。有渔火,星星点点。前路依然恍惚。横笛声婉转响起,悠扬。萦绕耳旁,挥之不去。沉静自失。像是快被溶解,弥漫在“含着豆麦蕴藻之香的夜气”中。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只剩下一颗满足的心,缄默地存在。缄默地忘却。月色皎洁。戏台笼罩在灯火光中,缥缈得如同仙山楼阁。上了返程的路。是否又在责怪船行得太快呢。回望这自始至终的所谓目的地,才知道旅程中最美时光,恰恰是前行时候的那段渴望与期待吧。五张爱玲敏感。她对胡兰成说,看她静安寺公寓两个洋人的男孩放学,电梯升至楼顶,太阳荒芜。互道再见,分头关门进家。她说,这样的冷,我看着寒心。是了。石头森林里,有亲情,有爱情。友情,却变了味道。很少有夜行偕游的伙伴了。人情稀薄的今日,或许只有读到《社戏》这般文字,才能体会到内心深处,最童真、最本质的渴求。划船走,看戏去,分豆吃。这均不是快乐的缘由。那时的幸福,简简单单。三个字,在一起。回不到那个时代。在乡野间奔跑。大人笑着责怪说,淘气。后来,同爱人一起苍老。儿女绕膝。提到童年,沧桑淡定的心,没准会油然生起骄傲。对孩子们说那豆麦,说那水草。于是,不仅自己,还有晚辈们。都难忘那豆麦香气。
  •     都是中学时代读过的文章了,不少段落还朗朗上口。这次配上丰子恺的漫画重读一遍,忆起当初阅读的情景,真是十分美好。

精彩短评 (总计16条)

  •     难得的是写法这么成熟,举重若轻还重。
  •     来自同个时代的演绎方才传神
  •     再看小说,喜欢小画!
  •     还是比较喜欢福教老的那一版本!
  •     爱丰子恺不需要理由
  •     幼时不懂的在现在读来豁然开朗了。
  •     鲁迅经典的9篇短小说,丰子恺配图。看了第二遍,笔锋之尖锐,令我回忆良久...
  •     过了这么多年,哪里又有变化呢?
  •     还是先生的阿Q正传好看,丰子恺的插画将场景还原的也很到位。《药》的结尾是什么意思,我上学的时候在干嘛!!!
  •     两位大先生!
  •     祝福的场景,每个人却都可能是刽子手
  •     丰子恺的画,配风波、社戏、故乡中的少年闰土部分尚可,配药、祝福、阿Q、故乡中的壮年部分就太“软”了,非赵延年木刻不可
  •     画儿真好
  •     丰子恺的画,深刻而不动声色。朴素中透着悲悯。
  •     听说以后的中学教科书上取消鲁迅先生的文章了,太可惜了。先生的文章真值得读读的。
  •     喜欢丰子恺的画,恰好也跟鲁迅的文很搭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