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所思,乃在大海南

当前位置:首页 > 文学 > 散文/随笔/书信 > 有所思,乃在大海南

出版社:上海译文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0-4
ISBN:9787532749959
作者:朱天文
页数:282页

章节摘录

  记得当时年纪小  就是一个极灰心的星期六下午,一人来到淡水,背包里一本《红楼梦》上卷,沿克难坡、水源路爬上来,一切是这样熟悉到我不愿见它。胡乱走了一通,坐在溜冰场等校车回台北,膝上摊着书也不看,觉得自己似那天边的黄昏一寸一寸地死去了。真是这世界没有我可去的地方呀……  说起来惭愧,大学四年,图书馆的书我是一本没有借过,起先因为没有办借书证,一日拖过一日,拖到三四年级岁数一大把,逐渐心虚起来,更把这念头打消掉了。  系里的功课本来是无可无不可,还要依我的兴致。一次是美国文学史交报告,陈元音老师的课,我爱他的薄嘴唇和正大仙容几分像国父,就决心把报告来做好。我知道这份报告纯粹是训练,根本不需要创见,如何找资料,如何做卡片,如何整理分类,准确的立论,明晰的推理,当然还要有一流的打字和装订。我差不多是倒过来做,在寝室把各位同学借来的参考书往桌上一堆,即刻抄写起来,很快就编纂完成,然后系上愈多愈壮观的注一注二等等,然后才做卡片,为着报告必须附交卡片。结果时间花得最多的是打字。我边做时得意极了,像小时候劳作课的认真。还记得这篇报告的题目: Transcendentalism in Emerson?s Poetry——真可怕!报告发回来,我看着手中沉甸甸的一沓,八十磅雪白道林纸,鲜洁的黑字,亮红的批评,喜欢呀!想着这是我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的学术报告了。  当时十九世纪英国文学是系主任费威廉担任,年纪轻轻三十几,才从美国来,带着太太和一个娃娃,长得高头大马,一把络腮胡。他的招牌是比较文学,国语甚佳,还会写中国字。我每觉对他不忍,想他千里迢迢慕中国文化而来,又是一股年轻老师的教书热情,偏偏碰上我们一群英文程度颇菜,而又素乏文学修养的大孩子,他失望也罢,嗟叹也罢,莫要小看中国学生,其中亦大有人在的呢。基于这点,头一回交报告我便不依常规,用一种挑拨但充满学术研究诚恳的态度,从泱泱的中国文化的大江大河里舀了一浅水星星,来质询西方文学发展中的以反动和反反动为求变求新,其实是他们的浅薄不足。这篇文章写得辞不达意,却是他的眉批像一圈砖墙似的把空白处都密密砌满了,他建议我去翻阅《文心雕龙》的《明诗篇》和郑振铎的论文,指明唐代古文运动未尝不是六朝骈体文的反动,最后称赞我的问题好,正是他所关心并感到有趣的,虽然很明显地在这样一篇短文里,我不能真正地加以阐述。他给了这份报告九十高分。  才叫我撩起了兴头,我这厢却顿时意味索然,就此洗手不干啦。他宿舍跟我们自强馆只隔一条柏油马路,太太和我们年纪相仿,常常推着娃娃车来去经过,娃娃唤做爱咪,金黄头发蓝眼睛,女孩们都喜欢,轮流抱来抱去,我只远远地冷望她,也不知是什么居心。  二年级导师颜银渊,是那种研究所才出来的顶顶老实的大男生。我爱他的最最吝啬于夸赞学生,专讲臭话泄大家的气,原来根本是他初出茅庐的生手生脚无所措,而且后来被我识破了,分明是他的对生活、对人生的一种撒娇嘛。他对我的期望很大,指定每星期交一篇作文,逐字逐句替我改,关心我的起居生活,还向母亲告我一餐只吃五块钱。三四年级他虽不再教我,却成了我办《三三集刊》的长期订户了,每次书出带给他,照例不会有一句好话,我只当做情话来听,岔东岔西地放机锋,总总他也拿我没办法。  还有杨铭涂老师,苏伟贞说的: 男人的落落若失最是让女子着迷。偏我几次和他说说话就一股无名火起,气他这样一张饱满纯稚的娃娃脸何苦白担了。男人种种乖戾坏习性都可以容忍,唯有像他那样终日的忽忽不乐,我只好狠下心,宣布弃防。他一直当我是女孩儿的天真烂漫未经世事艰辛,我就装呆到底,屡屡引得他好笑起来。  前年暑假小徐出国,邀我陪去杨老师家辞行,家中的他更是一派淡淡,我无端又来气,一口气吃掉了一碗芋头冰,把小徐吃不下的百香果冰也拿来吃光了,还嚷口渴,便又开了汽水喝掉半瓶。后来杨老师送我们去车站,过午的大太阳底下,路面花花的照得人睁不开眼,他走路那一步拖一步的落拓样直叫我荒荒得人空掉了,就笑吟吟地朝他望,他转脸问什么好笑,我触触他的领子,好像说: 那,领子这样斜斜地翻着,这里一颗小扣子,很别致。他大笑起来。天哪我这是演戏哄他不是?杨老师可知你笑起来时弯弯的眼角多好看的啊。车上小徐问我要什么东西他可以从美国寄来,我变得非常涣散,燠热的空气里快盹着了,只要他枫红时不忘寄给我两片。蒙眬中模糊想道,这位小徐先生,难道就是演出大获好评的Oedipus the King?跟我有什么相干。  大四选修中文系的杜甫诗,不为杜甫,为教杜甫的张之淦老师我喜欢。他一口浓浓的湖南乡音,下午的课,G教室草坪上的杜鹃花都盛开了,过堂风一吹,实在催人入梦。张老师每在五点下课的十分钟里垫饥,007提箱打开,或者一袋芝麻片儿,或者一盒桃酥、绿豆酥、雪片糕,他朝堂上招招手,看谁一块也去隔壁教师休息室坐坐吃东西,我几乎凡招必应。经常打盹中醒来,猜他的箱里今天又会变出采芝斋的什么玩意儿呢。  去年秋初王明雄老师和凌晨的婚礼在圆山饭店举行,两人都是沧桑过来的,仪式的场面格外有一番成人的敬慎、安定和珍重。我初次见王老师像个男孩的生涩不惯,心皆为之折,倒是凌晨从从容容似做姐姐的张罗他。我心想大学四年,英文系教育到底给了我些什么呢?绝不是亚里士多德,不是莎士比亚,不是狄更斯、乔伊斯、D?H?劳伦斯,是一年下学期王老师任教大一英文开始,我立刻看通了今天学院教育的极致是怎样的,当下弃别。仅仅他知、我知。每个星期礼拜六下午王老师的课,我好像赴一场花季,那千千万万中绝对不会错过的一个眼神。啊,我都晓得自己是漂亮得叫人嫉妒了。  大学四年的我写了一本《淡江记》。每回车过信义路义美分店,店旁小巷进去,第三层楼房王老师的家,有时漆黑的,有时一窗橙黄,是他的人在了。也像那样一个坐在秋日黄昏的溜冰场,大操场边的学生宿舍,后走廊亮起第一盏灯光,有人出来开热水器,烟霭沉沉里我仿佛听见煤气燃烧的轰轰作响。  一九八一年三月

内容概要

朱天文(1956-),作家朱西宁与翻译家刘慕沙之女,当代台湾作家、电影编剧。祖籍山东临朐,一九五六年生于台湾高雄凤山,先后就读于中山女高,淡江大学英文系。一九七二年于高中时代即发表小说处女作。小说作品曾获《联合报》第一届小说奖第三名、第五届时报文学奖甄选短篇小说优等奖,一九九四年更以《荒人手记》获得首届时报文学百万小说奖。二零零八年在台湾出版最新长篇小说《巫言》,引起很大反响。亦从事电影编剧工作,多与台湾著名导演侯孝贤合作,有多部电影文学文本出版。曾与朱天心等共同主编《三三集刊》、《三三杂志》并任三三书坊发行人。

书籍目录

辑一 前三三与后三三
烫手的热山芋
无事
华冈的夜
折杨柳
记得当时年纪小
寻春问腊到蓬莱
碧螺春
我梦且不言
采薇·采风
月人歌扇·花承节鼓
衣香
夏钓
提笔
伯利恒的星
戏外戏

有所思
竹崎一日
想做
七楼的天空
辑二 如是我闻
一杯看剑气
玲珑塔来塔玲珑
凤凰花发海南天
如是我闻
人身难得
有信·有仁
女孩
同修同行,同福同慧
与石头相遇
弱点的张大春
《学飞的盟盟》新版序
辑三 蜚长流短
赖声川的戏
我也成了观光客
从《人间》想起
马尼拉的落日
陈先生和他的书店
抓住字
关于“台北的银座”
一个舞台两出戏
《武恶》的魅力
辑四 单身不贵族
说明一下
女人与衣服
关于吃醋
旅途中的男人
第二代探亲
从来不是上班族
发型与心情
日本
做家事
特殊朋友
文学的童年
小说奖
租屋今昔
单身不贵族
辑五 站在左边
上言加餐饭
秭归
走吃千里
陆沉之都
来自远方的眼光
废墟里的新天使
站在左边
附录
舞鹤对谈朱天文
文字与影像——白睿文访谈朱天文与侯孝贤

编辑推荐

  本书是台湾实力派作家朱天文的一部散文集,收录其自1983到2003年陆续所写的60篇文章,分为“前三三与后三三”、“如是我闻”等五辑,并附录两篇访谈。文章从她视野范围内的文学、戏剧、艺术变迁来体察人生的哀乐、社会的沉浮,也娓娓道出她的文学和人生养分的来源;附录的长篇访谈,深入丰富,读者可从中多侧面地了解朱天文的创作脉络。朱天文早期文字清秀可人,壮怀激烈,视野广阔,读者从中亦可了解八九十年代台湾的社会文化状况。

作者简介

本书是台湾实力派作家朱天文的一部散文集,收录其自1983到2003年陆续所写的60篇文章,分为“前三三与后三三”“如是我闻”等五辑,并附录两篇访谈。文章从她视野范围内的文学、戏剧、艺术变迁来体察人生的哀乐、社会的沉浮,也娓娓道出她的文学和人生养分的来源;附录的长篇访谈,深入丰富,读者可从中多侧面地了解朱天文的创作脉络。朱天文早期文字清秀可人,壮怀激烈,视野广阔,读者从中亦可了解八九十年代台湾的社会文化状况。

图书封面


 有所思,乃在大海南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14条)

  •     辜鸿铭曾在《中国人的精神》中强调中国人的与众不同,其中一点便是灵敏。这种灵敏是看到”砌下落梅如雪乱”,就“触目愁肠断”的敏感;是听到“夜深风竹敲秋韵”,便“万叶千声皆是恨”的敏感。因对人世的爱恋很深很深,便一枝一叶总关情了,朱天文的文章给我的感觉就是如此。 她的细腻的笔连通了失落的古中国的气象,告诉我们夏朝的质朴,殷商的明艳。。。。。。她的好处还不只在此,还在于她的一颗极灵慧的小女子的心的灵光一闪,不比历史学家的宏大,她反而领者我们到了一个清新芳香的所在。这是极任性的,推翻了所有历史结论,有的只是一个小女子的情思,只是喜欢历史上动人的美的瞬间,其余就都不管不顾了。就像黛玉说的:“我只是为了我的心。”愿世上多一些随心任性之人。
  •       十八岁以前读书面太窄,所以最早知道朱天文已经是大学的时候。那一段时间豆瓣网火热,文艺青年们当然不可能讨论巴金矛盾,甚至连世纪初炙手可热的安妮宝贝也成了交口嗤笑的对象。最受欢迎的大概就是卡佛,毛姆,乔治奥威尔这种,华文的就是苏童,李碧华,林白,黄碧云,亦舒……其中就有朱天文姐妹。当然首先吸引我的,还是因为她们的名字实在是美,当时就想,怎样具有诗心的家长才会给爱女起这样的名字。中文名字,起得好的就可以当成一首诗或者一篇小说。比如束皙束广微,比如祁彪佳祁虎子。比如朱天文,朱天心,朱天衣。后来买了她的书,第一本就是《有所思乃在大海南》,因为我对随笔散文之类一向抱有最大的兴趣。这一看,就让我有一种钦佩感。所谓文学,不过是作者分享自己的生活以及态度,以让读者对艰辛的人生有更透彻和深入的认识而已。所以理智显得很重要。我觉得好的作者,一定要有一种“偶开天眼觑红尘”的智慧,才能对一切有冷静的认识;当然,也要有“可怜身是眼中人”的感情,不然拿什么来感动人?朱天文在两者中间有极好的平衡。她写自己的经历,写朋友,亲人,行文间却每每有对整个人生的正视。一个人要冷静的活着已是难事,更何况在不断地和七情六欲三途八苦比拼较量之后,能坐下来娓娓谈起。
  •     可能自己真的已经和葱茏闲情的岁月告别了,所以发觉《有所思,乃在大海南》比《淡江记》更适合我现在的口味 无论是关于政论,电影访谈,乃至演讲,我都看得别有兴味。而且看到侯孝贤说汪曾祺的短篇小说他看了很感动,心里不禁一触,可是为什么文中所提到的白先勇《游园惊梦》《沈从文自传》,明明都看过,现在却一点点印象都没有了呢,不是浮光掠影,可能彼时闲情常怅,无所思量。 有所思,乃在大海南,我所喜欢的只是最末两句,“从今以往,勿复相思”。

精彩短评 (总计56条)

  •     天文的必读
  •     我对朱天文的喜爱多过朱天心的啊啊啊啊啊
  •     记得当时年纪小
  •     日子和思想都冲淡了……稀释了
  •     有一阵子,邓安庆迷上了朱天文,心心念念都是她,貌似后来还追去见了人家的面。不外是说这个人写得怎么怎么好。于是那天图书馆里偶然碰到,便借了出来。我读了几篇,哎呀,真是好看,惊艳。再读几篇,怎么还是这个调调。读不到一半,就实在是看不下去了。可见我是个没有耐心的人,活着说是个不能深入的外行人。向来看书图热闹,入得眼的,日看夜看一气看完。不对口的,翻个三五页就扔到一边儿去。朱天文,我想她写得东西是好的,只是我看不下去。给我感觉,她是一个看书很多思索很多生活精致有闲情有品位的女子,是才气型不是天才型,是一种培养的成果,而不是天然的果实。她是离我很遥远的人,所以她的文字在我这里没有引起共鸣。可能我更适合读一些生活的现实的乡土的东西吧。养育她的是城市,是美丽整齐物质丰饶的城镇和都市。
  •     不是我的菜
  •     = = 看了一半,没看下去。
  •     上言加餐饭那一篇写吃红苋,伴着白白的米饭,贾宝玉吃胭脂。
  •     年轻时候的文字更有灵气些。
  •     描写传统文化的部分很吸引人 想看侯孝贤电影了
  •     所谓collection,就是洋洋洒洒,纷纷杂杂,随便写到哪里,读到哪里。
  •     散文集让人惊艳!
  •     當時很喜歡她
  •     不知道为什么,觉得他们那个年代除了三毛的作品,其他的总有着淡淡的装逼气息?
  •     一杯看剑气 太美好
  •     有所思,乃在大海南
  •     哎呀,课上坐在最后一排偷偷看完咯。
  •     在海边读的这本书,吹着闲适的海风,那份惬意,美好在心底
  •     略读
  •     朱天文小姐对于传统文化的把握让人不佩服也不行
  •     咕噜 嗯
  •     一定很喜欢
  •     赤子之心,不忧,不惧
  •     记录的都是80年代左右的故事,相对久远,未细细品完,但久仰大名
  •     有着浓郁的台湾风味,在淡淡的语言中,透出生活的滋味
  •     当时的文字真年轻啊~就像秋冬的新橙,明亮,美好。他说:“很不客气地跟你说,你喜欢的几个作家我一个都不喜欢的。”没有关系,我也知道会是如此,必然是如此。不过,她毫无疑问地成了我最爱的女作家之一。
  •     高一时看的两本比较深刻的书 其中一本就是《有所思 乃在大海南》 其中最爱所有描写“吃”的片段和关于三毛的章节。
  •     朱天文的散文集
  •     文字比天心好,但也有矫揉造作、无病呻吟的嫌疑
  •     想多知道她的故事,看这本
  •     我觉得写的最好的是关于三毛的那篇,也是唯一有深刻印象的,因为读到了别的作家眼中的三毛
  •     人到情多情转薄;字里行间 也透出台湾社会的世态炎凉~
  •     相对我更爱天心
  •     高中看的。
  •     读不下去。
  •     随笔,参差不齐。
  •     “年老并不使我们变得更好或更坏,我们只是变得更像自己。”
  •     浙图
  •     随笔也饶有趣味
  •     好吧,我确实是不喜欢这本书。虽然阅读体验不至于到“被玩弄”的地步,但……确实觉得字里行间没有真情。
  •     幫朋友買的, 朋友很喜歡
  •     更像是胡氏笔风
  •     散文篇篇精妙
  •     第一次读感觉时代很久远 时隔一年再读 很喜欢
  •     喜欢的文字.一看到就心里开出一朵花.
  •     我关于南京传统小食知识的欠缺竟被这本书弥补了…附录中Michsel Berry访侯、朱二人「聂隐娘」来得略晚
  •     好!也许是因为认同并向往她的生活方式。
  •     一般喏
  •     湾湾的这种散文随笔我不怎么喜欢,和一姐交流过,她总结为民国范。。。HOH
  •     找了好久终于找到你拉!
  •     有参差
  •     对我来说已经是高难度的散文和文艺评论了。拜读过朱天心的22岁前,文笔俏皮张扬,透漏着聪慧与忐忑,朱家三姐妹在得天独厚的文学家庭土壤中开花结果。记住了一句话,一杯看剑气,两杯生离别,三杯上马去。
  •     喜欢 我总是想呢个时候谈着恋爱的女孩子 未必想到自己日后会不婚罢 还有和三毛见面的点点滴滴 都看得人欢喜又伤心 现在已是欲采蘋花不自由了
  •     转让全套4本,另外还有荒人手记巫言等
  •     她所走过的那些校园之路,有很多也是我所熟悉的,自然小有一份亲切感在。
  •     文字有嚼劲。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