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与地坛

当前位置:首页 > 文学 > 散文/随笔/书信 > 我与地坛

出版社:人民文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8-9
ISBN:9787020084357
作者:史铁生
页数:234页

章节摘录

版权页:我在好几篇小说中都提到过一座废弃的古园,实际上就是地坛。许多年前旅游业还没有开展,园子荒芜冷落得如同一片野地,很少被人记起。地坛离我家很近。或者说我家离地坛很近。总之,只好认为这是缘分。地坛在我出生前四百多年就坐落在那儿了,而自从我的祖母年轻时带着我父亲来北京,就一直住在离它不远的地方——五十多年间搬过几次家,可搬来搬去总是在它周围,而且是越搬离它越近了。我常觉得这中间有着宿命的味道:仿佛这古园就是为了等我,而历尽沧桑在那儿等待了四百多年。它等待我出生,然后又等待我活到最狂妄的年龄上忽地残废了双腿。四百多年里,它一面剥蚀了古溅檐头浮夸的琉璃,淡褪了门壁上炫耀的朱红,坍圮了一段段高墙又散落了砌雕栏,祭坛四周的老柏树愈见苍幽,到处的野草荒藤也都茂盛得自在坦荡。这时候想必我是该来了。十五年前的一个下午,我摇着轮椅进入园中,它为一个失魂落魄的人把一切都准备好了。那时,太阳循着亘古不变的路途正越来越大,也越红。在满园弥漫的沉静光芒中,一个人更容易看到时问,并看见自己的身影。自从那个下午我无意中进了这园子,就再没长久地离开过它。我一下子就理解了它的意图。正如我在一篇小说中所说的:“在人口密聚的城市里,有这样一个宁静的去处,像是上帝的苦心安排。”两条腿残废后的最初几年,我找不到工作,找不到去路,忽然间几乎什么都找不到了,我就摇了轮椅总是到它那儿去,仅为了那儿是可以逃避一个世界的另一个世界。我在那篇小说中写道:“没处可去我便一天到晚耗在这园子里。跟上班下班一样,别人去上班我就摇了轮椅到这儿来。“园子无人看管,上下班时间有些抄近路的人们从园中穿过,园子里活跃一阵,过后便沉寂下来。”“园墙在金晃晃的空气中斜切下一溜阴凉,我把轮椅开进去,把椅背放倒,坐着或是躺着,看书或者想事,撅一杈树枝左右拍打,驱赶那些和我一样不明白为什么要来这世上的小昆虫。”“蜂儿如一朵小雾稳稳地停在半空;蚂蚁摇头晃脑捋着触须,猛然问想透了什么,转身疾行而去;瓢虫爬得不耐烦了,累了,祈祷一回便支开翅膀,忽悠一下升空了;树干上留着一只蝉蜕,寂寞如一问空屋;露水在草叶上滚动,聚集,压弯了草叶轰然坠地摔开万道金光。”“满园子都是草木竞相生长弄出的响动,窸窸窣窣窸窸窣窣片刻不息。”这都是真实的记录,园子荒芜但并不衰败。

书籍目录

7/我与地坛十五年前的一个下午,我摇着轮椅进入园中,它为一个失魂落魄的人把一切都准备好了。23/我二十一岁那年晚上朋友们走了,在小台灯幽寂而又喧嚣的光线里,我开始想写点儿什么,那便是我创作欲望最初的萌生。我一时忘记了死。还因为什么?还因为爱情的影子在隐约地晃动。37/合欢树有一天那个孩子长大了,会想起童年的事,会想起那些晃动的树影儿,会想起他自己的妈妈。他会跑去看看那棵树。但他不会知道那棵树是谁种的,是怎么种的。47/秋天的怀念母亲喜欢花,可自从我的腿瘫痪后,她侍弄的那些花都死了。43/墙下短记在我的印象里,她是走进那面墙里去了。没有门,但是母亲走进去了,在那些高高的树上蝉鸣浩大,在那些高高的树下母亲的身影很小,在我的恐惧里那儿即是远方。53/黄土地情歌“白脖子鸭儿朝南飞,你是哥哥的勾命鬼。半夜里想起干妹妹,狼吃了哥哥不后悔。”“墙头上跑马还嫌低,面对面睡觉还想你。把住哥哥亲了个嘴,肚子里的疙瘩化成水。”“我把哥哥藏在我家,毒死我男人不要害怕。迟来早去是你的人,叠到一起再结婚。”62/我的梦想我希望既有一个健美的躯体又有一个了悟人生意义的灵魂,前者可以祈望上帝的恩赐,后者却必须在千难万苦中靠自己去获取。千万不要说:倘若二者不可兼得你要哪一个?因为人活着必要有一个最美的梦想。66/好运设计背了运的时候只是想走运有多么好,要是能走运有多好。到底会有多好呢?想想吧,干吗不想一想呢?我就常常这样去想,我常常浪。费很多时间去做这样的蠢事。88/记忆与印象1(轻轻地走与轻轻地来·消逝的钟声·我的幼儿园·二姥姥·一个人形空白·叛逆者·老家·庙的回忆·九层大楼)关于往日,我能写的,只是我的记忆和印象。我无意追踪史实。我不知道追踪到哪儿才能终于追踪到史实;追踪所及,无不是记忆和印象。有位大物理学家说过:“物理学不告诉我们世界是什么,而是告诉我们关于世界我们能够谈论什么。”这话给了我胆量。744/记忆与印象2(重病之时·八子·看电影·珊珊·小恒。老海棠树·孙姨和梅娘·M的故事·B老师·庄子·比如摇滚与写作)历史的每一瞬间,都有无数的历史蔓展,都有无限的时间延伸。我们生来孤单,无数的历史和无限的时间因破碎而成片断。互相埋没的心流,在孤单中祈祷,在破碎处眺望,或可指望在梦中团圆。记忆,所以是一个牢笼。印象是牢笼以外的天空。227/想念地坛有人跟我说,曾去地坛找我,或看了那一篇《我与地坛》去那儿寻找安静。可一来呢,我搬家搬得离地坛远了,不常去了。二来我偶尔请朋友开车送我去看它,发现它早已面目全非。我想,那就不必再去地坛寻找安静,莫如在安静中寻找地坛。227/扶轮问路(代跋)有个回答突然跳来眼前:扶轮问路。是呀,这五十七年我都干了些什么?——扶轮问路,扶轮问路呀!……此一处陌生的地方,不过是心魂之旅中的一处景观、一次际遇,未来的路途一样还是无限之间。

编辑推荐

《我与地坛(纪念版)》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

作者简介

《我与地坛(纪念版)》是史铁生文学作品中,充满哲思又极为人性化的代表作之一。其前两段被纳入人民教育出版社的高一教材中。前两部分注重讲地坛和他与母亲的后悔,对中学生来说,这是一篇令人反思的优秀文章。

图书封面


 我与地坛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23条)

  •     每次看史铁生的文字总是不能自已地泪如雨下。也许是他对生命和生活的淡然处之打动了我,也许是他在撕心裂肺的绝望后燃起生生不息的希望感染了我,也许是他朴实无华的文字深深地震撼了我…… 史铁生,他的存在,总有一处渲染到我的生命。 看他的文章,就像是面对面地在听他在倾诉,很平淡无奇的语气,像是在讲述一个与自己无关的很久远的老故事。看着眼前的文字,似乎就像是看到他那张从容淡然的脸一样,内心平静却又无法平静地汹涌澎湃。他用平淡无奇的语气把我带进他的回忆里,又用戏谑动情轻松的把人从他的故事里牵引出来。然而,我却一次又一次地陷进他的过往里,难以走出。在他身上,我总是容易想到这样一句话“当我在抱怨我的鞋子不够漂亮的时候,我突然发现街角的小女孩没有脚。”看吧,这样是不是觉得自己还是备受上帝宠爱的。可是这样愚昧的自我安慰往往不能满足我贪婪的内心。我也想像他那样成功闪耀;我也想像他那样内心平和波澜不惊;我也想像他那样能用文字打动人,激励人……然,这些我都做不到,是不是太失败太不幸。这样的问题在他身上我看到了答案。因为我还有爱我的母亲,她还能看着我闹,听着我笑。不管我有多糟糕,她依然不会否认我半句。她也一直是希望我能安然过生活,仅此而已。就像史铁生的母亲从来不指望他有多成功一样,只要他好好活着,所有的苦难她来承担。我常常想,比起他的病痛,他最大的遗憾,悔恨,悲痛,便是他母亲的突然离开。他在很多文章里提到他的母亲。《我与地坛》、《合欢树》、《秋天的怀念》......那么多的文字里,除了描述他那不安分的内心,暴躁的脾气,虔诚的祈祷,安然地接受或不甘地挣扎,更多的就是对母亲的追悔。生病初期,他把对人生无望的茫然;对生命无常的绝望;对上帝不公的控诉变本加厉地把气撒在母亲身上。以至于母亲的突然离开让他更悲伤无措。他肯定恨极了他的母亲。因为她走得太早;因为他还没来得及淡然对母亲说话对她笑;还没来得及骄傲地对她说一句:看,我虽然没有了双腿,可我依然为自己碰撞出来一条路。他肯定也恨极了自己,为什么觉悟那么迟。为什么没有好好对她。为什么不能早一些让她看到自己可以好好活着。尽管有那么多的悔恨,那么多的不甘,那么多的祈祷,他却不会再宣泄不满了。他学会了在被命运玩弄这一出戏里,反转演出,跟命运玩闹得很好。在他的《好运设计》里,他用诙谐的语句把人生设计得一帆风顺。健康的体魄,聪明的头脑,姣好的容貌,学业事业风生水起。这是不是我们所有人想要的美好人生。这样的幸福会不会使自己心灵安定。不能吧。因为不能,他又设计了种种小痛苦或小困难,克服之后,才有了苦尽甜来的踏实的幸福感。生活里是不是顺顺利利得到自己想要的才会有幸福感呢。很显然,并不是。在他能淡然接受这样的困顿之后,还能以这种积极乐观的诙谐来引导我们好好生活,好好看待挫败,不公,生活,生命。“他用残缺的身体,说出了最为健全而丰满的思想;他体验到的是生命的苦难,表达出的却是存在的明朗和欢乐;他睿智的言辞,照亮的反而是我们日益幽暗的心……”像是在他的文字里得到了重生一样,我又在绝望的内心里生燃起了新的力量。我想这也是自己为什么那么留恋他的原因。
  •     十多万字的小书,我怀着崇敬的心情读得极仔细,几乎扣每一个字眼,情绪随每一个字眼起伏,动情便流泪,难过便掩面,看到好玩儿的事便大笑,读出美来便放声朗读。《我与地坛》,中学时学过节选,因为好像是自学篇章,所以老师没有用心教,而我也没有用心学,更没有去仔细了解史铁生的生平,以致在读这本书之前都对他有深深误解,以为他是自杀的。可从这书中,看到了他与自己、与残疾、与命运的不屈的斗争并完美的和解,乐观,昂扬,向上。他骨子里依然是我印象里那种很逗的北京爷们儿,甚至还是个大男孩儿,所以在暮年书写青春依然激情澎湃。他同时也是个爱贫的北京人,部分篇章实在是有点儿啰嗦,在诗一样的文字里总夹杂许多口语白话。谁让他生在北京长在北京呢,他的每一个字都在书写自己的历史。最喜欢《记忆与印象》里的人物小传,刚好与刚读过的《皮囊》形成对比。在他的记述中,无论是苦难的家族历史,还是命运大多坎坷的邻居、玩伴、朋友,都很可爱,甚至乐观。这是一个在穷乡僻壤长大的即使功成名就依然散发穷酸气的蔡崇达绝无法做到的。虽然我也曾被蔡的家族历史感动得痛哭流涕。如此对比,刚好可以印证史铁生在《好运设计》中对于出身、命运的看法。说回史铁生,他的很多关于命运的哲思我并不能完全理解。也许因为我哲学修养还不够,也许因为我毕竟没有亲历那样的苦难。他是信上帝的,我好像不信上帝,却常在背运的时候对着但凡我知道的不管东方的西方的那些天上的神发出一通儿祈祷。这很矛盾。也许就是因为本并不信,所以那些天上的神好像也都通通忽略我的祈愿。我妈表面信奉基督耶稣,可其实她骨子里甚至很多行为也没有表现出在信上帝的样子。所以她的祷告也通常没用。哎呀,我这都说的啥呀。不该把我妈牵扯进来。如史铁生所说,尼采说“要爱命运”。无论我信不信,我要试着去爱这坎坷的命运,爱这困苦丛生的过程。最后干嘛要落脚到正能量上来。我本并没有这么正能量。刚读完全书的时候,想写点儿什么却写不出。现在却啰嗦了一堆没用的。果然还是什么都写不出。其实评论史铁生我实在没有资格,一丁点儿都没有。对于他,唯有景仰。
  •     准确地说,这并不是所谓评论,不过是读完后的一些零碎感触。………………………………………………………………………………“13年6月10日”。郑重地在扉页写下名字与日期,字迹看着却仍很幼稚。(现在也好不到哪去……)真正翻动这本书却已记不得是什么时候,第一次接触铁生的文章更早在拥有这本书之前了——小学课本里的《秋天的怀念》。只是那时完全没什么感触,反而因为厌恶老师的课,很长时间见“史铁生”这个名字便避而远之。  后来再次买他的书又是出于什么动因呢?记得买时对这个作家已有一种模糊的敬重,但那敬重——某种程度上——来自他身体的残疾所令人联想到的“励志”因素。在最开始会有这种看法,现在的我能够理解,但仍感到很抱歉。  一.  高三的时候,有天翻着《五年高考三年模拟》时看到一篇“满分作文”,是对铁生逝去的追念。然后默默将其中那句“宇宙以其不息的欲望将一个歌舞炼为永恒。这欲望有怎样一个人间的姓名,大可忽略不计。”抄在纸条上,用水杯压在桌角,最后不见踪影。  几个月后,初读《我与地坛》,读首章同名文章,敬畏于那回荡于地坛亘古不散般的唢呐,无比渺小地画着波浪线,做着死亡与轮回的思考:    “但是太阳,它每时每刻都是夕阳也都是旭日。当它熄灭着走下山去收尽苍凉残照之际,正是它在另一面燃烧着爬上山巅布散烈烈朝晖之时。那一天,我也将沉静着走下山去,扶着我的拐杖。有一天,在某一处的山洼里,势必会跑上来一个欢蹦的孩子,抱着他的玩具。  当然,那不是我。  但是,那不是我吗?”    看完这最后一句,感觉一口气已经憋了很久,慢慢吐出来。合上书页,然后又突然想到什么,再翻开下一页——  “宇宙以其不息的欲望将一个歌舞炼为永恒。这欲望有怎样一个人间的姓名,大可忽略不计。”  余下整面的留白。    如今再翻书页,留白已被自己彼时的感想填满——  “第一次看到此篇,是在翻‘五三’备战高考时,深为感动。如今再看,已非关什么所谓身残志坚,只是触动于铁生作为一个人对生命、世界的思考与体悟。无所谓利益,只是单纯的意义求索。这种清明的状态,对我而言,本身便充满美感。  我们每个人都有或多或少的愚昧。这一辈子,大概不外乎保持、深化、出离三种变化。这让人想到那句玩笑话:‘究竟是做一只快乐的猪,还是痛苦的苏格拉底。’苏格拉底或许还不至于痛苦,但自己时常想到一些制度、现象,想到某些事物的深面或意义问题,便会感到迷茫,甚至危险,仿佛一脚临于深渊。会隐约感到一些为大众所熟识、尊重的道德、价值,在某些层面或时刻,不堪一击。若真如此,长久来引以为信仰的东西倾塌,确实让人惊恐无措。这恐怕也是我们对一些哪怕不那么合理,甚至荒唐的‘规则’顺从、漠视,以使其成为社会常态的原因——出于对利益的执着、对变化的厌烦与恐惧、对安全感的诉求。  什么是真相?柴静说:‘真相就是无底洞的那个底。’柯南说:‘真相只有一个。’没错,但要得到那个真相有时却是千难万难。如同《所罗门》,对同一个事件,不同的当事人出于对自身利益的考量,会做出千差万别的叙述。哪一个才是真实?抑或所有的都是真实?历史上又有多少人、事如此?是安稳地生活在一拨拨未必都含恶意的谎言中,还是试着去找正确答案?我相信自己会始终选择后者,但不知它是不是一个适于生活的选择。  心里有太多的疑问,‘有用’的,‘没用’的。暂且就没啥逻辑地记到这里吧。或许某年再翻开这本书,看到这些句段,有些问题,已在心中有了答案。  2013.9.1”    二.  本想高考结束的暑假将这本书慢慢读完。发生了太多事,再翻开书页,已是在非我所理想的大学的思修课堂上。  感谢思修老师。虽然本来就冠冕的课被您上得完全没有营养,每次课还要花近半小时展现家庭、学位优越;半小时数落睡觉、看杂志、玩手机的同学……但您对我在课上完全不听课,毫不遮掩地写材料、看其他书真是极其宽容,使得思修成了我每星期最期待的课。大概是因为学期初的那次《我心目中的大学》的演讲给您的印象还不错吧。==  也是一次思修课,读到《墙下短记》。“有人的地方一定有墙。……但未必就能逃脱。墙永久地在你心里,构筑恐惧,也牵动思念。”  墙,到底指的是什么?  “哲学家先说是劳动创造了人,现在又说是语言创造了人。墙是否创造了人呢?语言和墙有着根本的相似:开不尽的门前是撞不尽的墙壁。结构呀、结构呀、后什么什么主义呀……啦啦啦,啦啦啦……游戏的热情永不可少,但我们仍在四壁的围阻中。”  思修老师刚好在说后现代主义对现代主义的解构云云。紧接着读到此段,有意思。  对理论、对架构的研究,我们不能完全否定其意义。但与之相对的,我们对于人性、对于重要内心世界的忽视,真是让人感到讽刺。    三.  很多事情,确实不是我们所想的简单二元对立。太多的因素混杂,太多的视角纠缠。抽丝剥茧,你又要去哪里找那能贯穿始终的丝线?  记得以前读过关于一位历史学家的段子。已记不清他叫什么名字,是哪国,什么时期的人。他长久以来一直不断的搜集史料,唯从实情地编撰史诗巨著。然而有一天,他去见一位在监狱工作的朋友,在等朋友时恰巧观察到了狱内两位囚犯发生冲突的全过程。不久,朋友与他会和,边走边抱怨着刚刚两位棘手的囚犯又在闹事。对象是同一件事,朋友的叙述却与历史学家的观察大相径庭。这件事极大地动摇了历史学家对自己工作意义的看法,最后将手稿付之一炬。    在极长的《记忆与印象Ⅰ》里,读到这样一段文字:  “一路上我想,那么文学所求的真实是什么呢?历史难免是一部御制经典,文学要弥补它,所以看重的是那些沉默的心魂。历史惯以时间为序,勾画空间中的真实,艺术不满足这样的简化,所以去看这人间戏剧深处的复杂,在被普遍所遗漏的地方去询问独具的心流。我于是想起西川的诗:  我打开一本书,/一个灵魂就苏醒……/我阅读一个家族的预言/我看到的痛苦并不比痛苦更多/历史仅记录少数人的丰功伟绩/其他人说话汇合为沉默”  这段话某种程度上回应了我长存于心的“终极问题”之一。历史的恢宏巨流非经少数人的虔诚、理性分析即可逆转,那么当大潮已色变,我们对本真的忠诚与不断探求究竟起自何处,意义何在?  提了出来,却不知如何作答,甚至是何处寻答——意义是个多么宏观的词,该何从谈起?  又或者,我早已找到了自己的意义。他们存在于我的思想、我的所为,不过难言明而已。  如此想来,安稳、坚定不少。    四.  去过北京两次,一次跟团,体会了一回人挤人;一次自己策划,跟着朋友蹭住,玩了些很有意思的地方。只是两次都未到地坛。有时会想,那个曾经有铁生轮迹的地坛,究竟是什么样子。想想罢了,倒也没有去的冲动,怕去了以后发现被改造了的地坛已不再有铁生笔下的那种气度。那“当年的地坛”。  “有人跟我说,曾去地坛找我,或看了那一篇<我与地坛>去那儿寻找安静。……我想,那就不必再去地坛寻找安静,莫如在安静中寻找地坛。恰如庄生梦蝶,当年我在地坛里挥霍光阴,曾屡屡地有过怀疑:我在地坛吗?还是地坛在我?现在我看虚空中也有一条界线,靠想念去迈过它,只要一迈过它便有清纯之气扑面而来。我已不在地坛,地坛在我。”  去地坛寻找安静,莫如在安静中寻找地坛。其间主张与马克斯.奥勒留《沉思录》内“凝神一顾”之语异曲同工。环境的空寂无声无法抚平因蒙昧、因欲望而起的躁动不安。真正的宁静,自在人心。  五.  午后,如果阳光静寂  你是否能听出  往日已归去哪里?  在光的前端,或思之极处  在时间被忽略的存在之中  生死同一    六.“13年12月16日”留在封底的时间。如今距看完这本书也有些时日了。     2014.1.9.

精彩短评 (总计72条)

  •     内容不错,封面纸质比想象中要差些。
  •     史铁生的启蒙来自于中学课本,总觉得并非大悲大喜,但总透露着淡淡的忧伤。日后看完这本书的时候,才觉得他的人生经历过春夏秋冬,虽然他行动不便,但他比我们所有人都走得沉稳而又坚定!
  •     要是有些事我没说,地坛,你别以为是我忘了,我什么也没忘,没有忘记春天的张扬与秋天的萧瑟,没有忘记心灵的怦动与生命的残缺。但这些只适合收藏。我已不在地坛。
  •     爱与被爱
  •     很值得读,疾病的确会激发人对生命的思索。
  •     愿你我一同笑看著
  •     受爸爸的影响多一点。他不止一次跟我提起这本书。
  •     愿。树静风恰止,子养亲尤在。暮归家尚存,身亡魂仍还。中国文学作品果然有翻译作品远企及不了的文字感。
  •     无比感动,读来甚是平静
  •      相信你读的时候心里会有所感触
  •     静静的看。看一个人与命运关系一点点改变。从怨恨不解慢慢到勉强接受,到和解。一点点堆砌,成就人生的大智慧。
  •     书的装帧都不错,但没有前言或后记,总觉得欠缺了什么。所谓的纪念版,也就是印数较少,只有6000本。希望这些书卖完后,出版社再出更好一点的版本
  •     越来越不会表达自己。活着就好好活
  •     我常以为是丑女造就了美女。我常以为是愚氓举出了智者。我常以为是懦夫衬照了英雄。我常以为是众生度化了佛祖。
  •     “不过你要记得,春天的美丽也正在如此。在于纯真和勇敢,在于未通世故。” 摘记《我与地坛》p213.
  •     书的内容是没话说的 收到后发现折了一个角。。。不是很完美 也希望卓越能够把图书保存的好一点
  •     记得一句话,史铁生敢于向荒凉的地带进军。
  •     高中时期读的,读过好几遍
  •     看完以后拿着书去了地坛。
  •     学生时代“被认识”的所有作品里,如今唯一记得的似乎也就只有那篇《我与地坛》,当初喜欢仅仅是因为文字里那份绝望孤独很符合沉寂的少年心性,如今终于下定决心去接触史铁生的整部人生,才明白那年的自己实在想得简单了些……一直知道文字是种很看天赋的东西,但天赋再好,也不可能替代经历的重要,史铁生从来是一个用经历在写作的人,《我与地坛》亘古般的厚重更像是偶然为之,大部分时间,他的文字不华丽,换成任何其他人却都不可能写得出——被人生抛弃,进而抛弃人生,终于懂得珍惜时身边的一切又都已弃自己而去,要有怎样的心境才能在那样的人生里闯荡出一片天地啊!对文革的记忆点到为止甚至有些过于小心翼翼(毕竟是体制内的作家),而且那篇完美人生的畅想也让人很有“什么玩意儿!”之感,但这样一个人,这样一本书,总是值得骄傲的读下去吧!
  •     学到了东西,很喜欢,赞~
  •     “我已不在地坛 地坛在我”
  •     史铁生是用生命来写作的,很喜欢他的文章.也很喜欢这个绿色封面的书的排版
  •     史铁生写的太好了~~~尤其写他母亲的文章跟是感人~~~~很好~~
  •     写地坛、人和轮椅都写得太好了
  •     字字珠玑,感人至深。
  •     渐入佳境,后面写的更好,最喜欢比如摇滚与写作
  •     一个坚毅的灵魂的重塑。
  •     我与地坛
  •     很值得看的一本书 很好
  •     灵魂作家史铁生,好喜欢。
  •     书的包装和纸质都特别好,内容更不用说,赞一个
  •     心思真的很细腻。文字里透露出来的坚韧和睿智还有豁达让人钦佩。
  •     喜欢地坛,每次都要去北京地坛坐一坐,银杏道和光影,想起09年的往事。
  •     高si的时候经常做语文卷子的阅读题。那个时候 刚好史铁生老师去世,节选了一些纪念他(他写的?)文章来做题。哈哈哈哈 我还记得我好像看哭了
  •     我想,往后的每个人生阶段我都会重复读着他。
  •     《我与地坛》《我二十一岁那年》《合欢树》《秋天的怀念》《墙下短记》《黄土地情歌》《我的梦想》《好运设计》《记忆与印象⒈⒉》《想念地坛》《扶轮问路》
  •     帮别人买的,大概看了一下,很有深意。
  •     书边上有点撞到了,纸质不错,楼上都是黑子
  •     “春天的美丽在于纯真和勇敢,在于未通世故,春风强劲也是一座牢笼。夏日将尽。”
  •     一部关于生命的书。史铁生没有告诉我们应该怎样面对生活中的残酷,他只是通过文字传递出一种生活态度,或悲观、或乐观、或平庸,我们总能从其中某一处找到共通点。其实我们追求的一切艺术,不都是渴望在其中找到认同自我的点滴吗?
  •     他是一位过早看懂生命的智者,以及灵魂的巨人。 纵使一切皆为无奈。
  •     不必再去地坛寻找安静,莫如在安静中寻找地坛。我已不在地坛,地坛在我。
  •     每次读这本书我都会感到异常的平静,那种淡淡的忧伤像那熨帖的夕阳。
  •     推荐书就看一下
  •     当一个人生病了失意了难受了,当他以一种败态作为看人看事看祸福的立足点,褪去浮华,摒弃浮躁,在错综复杂的表象里,体会为人处世的实质和意义,至少在那一瞬,他便拥有了智者的眼神,审视自我及周遭。
  •     荡气回肠!人生的疑难,存在的愁苦,以爱去面对就好。爱自己的破碎,残缺,爱生命的无常,爱世事的变迁,爱命运!
  •     封面美观,纸张质量好,还有类似书签的细红绳,而且物流也超给力,好评,好评!
  •     不错的书,人生体会很充实
  •     就是一本人物传记,很朴实的叙事故事。
  •     这本书真适合回忆童年,再近点,少年。如他所说,盼望着站到死中去看生。想来,那时的快乐,缺憾,幸运与不幸,不管是自我开导还是真诚反省,都不过如此。本着自身利益最大化去设想一个重来,也只能说:上帝爱我!
  •     我下订单时很清楚的显示是有货的.过了一周后订单里的其它东西已经发货只剩下这本书,我打开这本书的界面还是现实有货,但是到了这周我看时还是没发送!并且已经没货了!给我解释!
  •     写了很多有关母亲的……
  •     很有深度,阅读课上,我的老师说,这是本很好的书。我读的时候也知道,大概是因为自身的阅历并不足够,所以很难更深入地去理解,希望以后会读懂。
  •     高中读过
  •     前两篇不错~
  •     发现自己的心绪越来越不宁静了,浮躁得很,看书有点儿“急功近利”的感觉。以后再看应该是另一种心绪了吧!
  •     从中学开始到现在工作,很多年过去了,依然是最敬重最喜欢的作家。
  •     为纪念史铁生先生而发,虽然内容不及老版全面吧,但是还是很有收藏价值的。纸张、封面都完美无缺,捧在手里很有感觉!!不过,这个快递我实在不敢恭维……太慢了!
  •     细膩准确。对死亡执着的思考好心水
  •     以前学过的文章 不过整本书看会更好理解 挺好的
  •     读的时候中间停了一大段时间,相当于读了两次。一开始是带着疑问,后来则是前去躲藏。
  •     从初三到现在,记不得读过多少遍。那些情感与思考的归属只有两个方向:心与坟墓。史铁生是中国当代难得的大师。
  •     史铁生的文不在辞藻华丽文采风流,重在情真意切,尤其与我,对曾经儿时自由快乐的追忆,对生命和人生的探究,病痛中的苦楚和无望,感同身受。的确在我人生很低谷的时候给了我一些不一样的人生观和想法,让我不至于去钻牛角尖……
  •     我为什么会评价三颗心呢?是因为,看过了许多史铁生的散文,就会觉得这本书实在是无趣,这也只是我的个人意见罢了。
  •     高中时候读的,记得当时该挺有感触。
  •     我向来不擅长批评,就算是批评,也能找到一些值得欣慰的地方,这次也一样。上次在卓越订了8本书,收到书的时候发现包装不是通常的那种塑料袋了,而是卓越专用的包装盒,看到完好崭新书就觉得挺温暖的。爱书之人最痛心的事情莫过于好端端的一本书被糟践了,这次下单就订了这本《我与地坛》,算是纪念远去的史铁生老师。收到书的时候发现书的封面上有一道很明显的裂痕,第一想法是退书,后来想想大冷天的送书也不容易,何况一本书到自己手上也是有缘分的,自己也有动手修补东西的习惯,以前总会自己修补一些旧书,修补新书还是第一次,虽然很难完全复原,也不会太显眼,可惜不能上传图片,本来可以发点我修书的照片。除了封面的裂痕,其它还是很不错的,又找回了高中时的那种感动。给个好评吧,希望卓越在包装书时能有所改进。
  •     如果手里有务虚笔记,合欢树,病隙碎笔等书籍,不推荐再买这本,但是如果没有史铁生的书,大力推荐
  •     没有风雨躲得过,没有坎坷不必走,身处困苦还能谈笑,方为大者
  •     201701.回忆往事,人和事写的都还挺好的,只是太多形而上的哲学思辨离我太远。
  •     难得通透还温暖
  •     看过 感动过 哭过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