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行车的日子

当前位置:首页 > 文学 > 散文/随笔/书信 > 自行车的日子

出版社:中国文联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4-04
ISBN:9787505945111
作者:王文澜
页数:253页

内容概要

“自行车在我眼里是有生命的,骑车的人有酸甜苦辣,自行车也有喜怒哀乐。”
由中国文联出版社2004年4月出版的《自行车的日子》一书记录了王文澜、倪萍夫妇与自行车的情缘故事。作者从20世纪70年代就开始从无心到有心地关注和拍摄了大量珍贵的纪实图片,用图片和文字讲述了世界各地独特的自行车文化,讲述了人与自行车的真实情感。中国人有着独特的自行车情结,多少理想和愿望都是在自行车上实现的。这本书让人们打开了记忆的闸门,多少回忆凝聚其中,自行车带来过痛苦,但同时带来了更多的欢乐,自行车将会永恒。……

书籍目录

第一章 光学常识第二章 透镜第三章 镜头第四章 照相机第五章 感光片第六章 曝光控制第七章 滤光镜第八章 电子闪光灯第九章 黑白胶片的冲洗处理第十章 彩色胶片的冲洗处理第十一章 黑白照片的制作第十二章 彩色照片的制作附录一:英汉对照摄影常用名词汇编附录二:国外照相机和摄

编辑推荐

  在那些被凝固在照片上的日子里,自行车给了人们难以忘怀的情感与自由,我们多少愿望和理想都是在自行车上实现的。自行车给我们带来过痛苦,但同时给我们带来了更多的欢乐。

作者简介

《自行车的日子》讲述了:小时候的梦想就是一辆自行车,突然间又学会了骑,真是一种说不出的滋味。骑车对每个中国人都是一个难忘的经历,跟头摔得越来越少,你也就驯服了这个行影不离的伙伴。尽管许多小孩子骑在车座上脚还够不到蹬子,但在摇摇晃晃之中使梦想变成了现实,像是在完成进入社会的洗礼,一下子就长大成人了。 
书中收录了几百幅关于自行车的老照片。让我们翻开《自行车的日子》体味自行车带给我们的欢乐。

图书封面


 自行车的日子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9条)

  •     有点象大杂烩的自行车照片;重复的堆砌总是能产生一些冲击;偏执一般的收集自行车的影响是人民日报摄影部主任王文澜的最重要的兴趣之一吧。照片都是很过硬的,看了也很过瘾。不过一下子那么多,总叫人有些审美疲劳了……倪萍的文字如同她本人讲话一样。那个很好的故事用了中文和英文讲了两遍,窃以为英文的一遍有些画蛇添足了。被王文澜的自行车冲击了一会,居然发现,很多那个时代的纪实照片,没有自行车这个元素,是少之又少的。另外,这部丛书里面,比起其中一本讲腕儿们开什么车的书,要好太多了,后者被香港狗仔队的报纸都不如!
  •     不能不承认,自行车对于中国人来说是极富深情、最难割舍的独特老物什,有多少梦想是从自行车上开始的,有多少愿望是在自行车上实现的。我始终记得父亲那辆风雨无阻的老凤凰,母亲那辆骑起来会吱呀作响的女式单车,以及第一次跨上簇新的永久牌山地车时的兴奋之情。对着说明书不断地比照和尝试,在当时局促的家庭经济条件下,还一直为后来修车师傅弄坏了变速器而耿耿于怀,然而镉镍那样的金属也无法杜绝锈蚀的来临,以及内胎破损漏气的命运。高中时有一次骑着后胎瘪气的车到半路,然后推行到学校后以至于迟到,次日不得已骑上那辆破旧的女式单车,一路上不像往日那般飒飒生风,反倒拘谨地左右顾盼,生怕熟人认出来。那番情景现在想起来依旧其味淳郁。对于这本书来说,来自王文澜、倪萍夫妇二人的合著,封面上“自行车的日子”五个稚拙的字体则是出自其子王倪的手笔。自行车是十分精致的一个载体或视角,融入了他们的个人史、恋爱史、家族史、婚姻史,并传神地折射出整个社会极为动人的一面。身为摄影师的王文澜,使用黑白的影像拍摄自行车坚持数十年,实属不易。各种背景和人物映衬下的主角充盈了血肉和灵魂,有着肢体的语言和丰富的表情,里面满是他的心血和热情;身为作者的倪萍,既是生活经历使然,也是爱屋及乌之深切,给予自行车以丰富立体的生命。急与缓,影像与文字,精神与物质,相濡以沫的辩证法通过自行车把二者紧密地融合在一起,彼此的依托、信赖与理解,也开始容忍对方的小不适,或刻板,或诙谐,或俏皮。她是这么说的,“自行车是记忆的链条,是缘分的见证……是父辈精神的化身”。所以,自行车背后的生活和记录,市井众生,阡陌百态,甚至边疆异域,风土人情,都是袅娜多姿的人生。每个人都能从中看到或者读到记忆之印,触动尘封已久的心灵,以至参悟关于生活的真相。尚虚崇玄的列子御风而行,“泠然善也”,他驶过的地方都枯木返春,生机重现。尽管庄子对此不以为意,以为“犹所待”,但此般的逍遥自得已非常人所及。比之气味熏天的汽车,躁动难捱的火车,轰鸣心悸的飞机,或许仍然是自行车更给予我们一番浅尝辄止的回味,一种类似趋行百里那样迎着风的自由。有这样一个机会去追寻魏晋遗风,哪怕无人送酒,亦可歆享片刻反璞归真的绝世旷达。
  •     老王喜欢骑单车,喜欢拍照,我也是。慢性子的老王,和急性子的倪萍,两个完全不同性子的人生活在一起,很可爱!那些令人怀念的自行车的日子,我们的城市什么时候可以让自行车回归交通的主流,就是我们好日子到来的时候了。

精彩短评 (总计33条)

  •     I thought they can!
  •     很有感觉的视觉体验,市图不经意遇到的
  •     受骗了
  •     认真听一次爷爷讲他年轻时的故事
  •     照片不错,文字很烂
  •     我是从6岁开始骑自行车,直到高中毕业考上大学,不得不说我和他们的感情无比深厚。我的童年和青春都是在车轮下划过的。
  •     想念高中时候的自行车
  •     自行车是一种精神。
  •     一段经历,一个时代的记忆,当人类学会了制造工具,并利用工具再制造工具的时候,工作就成了生活的主题,甚至是全部,同时人就永远失去了自由,成为工具的主人的时候,也成为了享受工具过程的奴隶! 在汽车比较普遍的今天,走路上班,却是一种时尚,可谁还能记起,曾经,没有车的日子里,路上只有我们自己!
  •     倪萍写东西还蛮平实的 黑白照片 年代感 或部分童年记忆. 拥有过三辆自行车.
  •     很多经典的自行车老照片,我们再也无法看到的景象。
  •     王文澜的“自行车”照片 + 倪萍的“日子”文字,这是两本并行的书,如果没有那些文字,单看那250多页的自行车照片,会晕。
  •     看到那满眼的自行车,中国在短短的30年中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真的要感叹这是一个神奇的国度。 我想到妈妈的自行车,以前妈妈经常给我讲她的第一辆自行车,现在她的自行车仍然能够让她去到她想去的地方,小时候的妈妈也很渴望能拥有一辆属于自己的自行车,直到她开始工作之后靠自己的力量买了一辆自行车。这辆自行车陪伴了她大半辈子了。我想现在这两自行车已经不只是一个代步工具而已了。 自行车在我们每个人心中都有不同的位置。 小时候我也朝着让爸妈给我买一辆自行车,后来买来之后,却弃之不顾。 现在的我很后悔那是自己的举动。
  •     看着玩的
  •     里面的图片蛮好的,都是黑白照,很有回忆感沧桑感。倪萍是山东人哈,嫁了北京人。。。给三星,是因为,书如其人,倪萍作为合著者,而她的政治觉悟又那么落后,所以只给三星吧。此书虽偏文化,但文化向来附庸政治。
  •     纯粹是为了书名才看的
  •     文字显得多余,但照片相当有感觉
  •     看了图片。
  •     一个题材坚持拍
  •     曾經中國是自行車王國.而廣州是單車小王國.可是現在踩單車卻處處遭受壓迫.萬人推單車過海珠橋的日子也久違了.
  •     王文澜的“自行车”和倪萍的“日子”。
  •     有趣
  •     在书架上随便抽了一本摄影集,回头一看封面上写着王文澜 倪萍,原来他们是夫妻,还有一个儿子王倪,这封面上稚嫩笨拙的几个字还是这个小朋友写的。行车车的黑白照片以及所配的文字很有温度,完完全全是纪实摄影。倪萍的文字令这本书增色不少,她写一个看书听音乐会的文艺男青年如何在七大姑八大姨的家庭生活,写四个摄影师儿子如何与他们老爹静默共处一室,写王文澜接电话灌开水时是如何慢性子到把人憋出尿来……读到几处还能噗嗤一笑,让本来洋溢着温度的摄影更增添烟火气息,毕竟《自行车的日子》和倪萍王文澜的日子总是接地气的。王文澜说:“照片要历史地看,一张普通的照片,今天拍了给你看和五十年后再给你看,那味道完全不同”。如今,距离这些照片最远的已有三四十年了,而我们早已不是那个自行车王国。因为如此,所以更要记录。
  •     最初接触的摄影加文学类型的书特别喜欢这本书的题材,挺早之前读的了记忆有些模糊,当时是借别人的书,真想自己拥有一本。
  •     看图就好……
  •     讀起來讓人覺得 生活幸福俏皮 文澜是那种心里面有风景的人 所以安静
  •     自行车30年
  •     咱们叫自行车,台湾人叫单车,都是挺落寞的叫法啊
  •     真的是倪萍。。。。
  •     有意思的一本书!
  •     原来苦苦寻觅,现在不期而遇,那个小开心。里面有几张拍得很不错
  •     倪萍写的字真他妈次
  •     测试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