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格兰的落叶

当前位置:首页 > 文学 > 散文/随笔/书信 > 英格兰的落叶

出版社:三联书店
出版日期:2004-07
ISBN:9787108020871
作者:吴蓓
页数:314页

内容概要

吴蓓,吉林大学理学学士,上海交通大学理学硕士。担任过中学物理教师2年,大学物理教师13年。民间环保组织“自然之友”会员。2001年8月赴英国爱默生学院学习华德福教育,2004年4月回国。

书籍目录

开启心门
我很自豪是中国人
有时我希望是一条鱼!整天呆在池塘里
这神秘的歌在哪里?
如果上帝还活着,他会在天堂哭泣
黑暗中它是光
翩翩起舞
赤脚走在田野上

作者简介

读书书系。
作者从教多年,业余从事环保工作,对现代社会的发展模式有许多独到见解。赴英国学习为特殊人服务的华德福教育期间,她将自己多年的思考,结合每天的劳动和学习经历,写下了这部日记,展示了一个高级知识分子的精神追求和对现代社会的忧虑。

图书封面


 英格兰的落叶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8条)

  •     这是一本留学日记。作者是一位40多岁的大学物理老师。在英国留学三年学的是华德福教育。华德福教育体系的创始人鲁道夫·斯坦纳(Rudolf Steiner 1861-1925)认为:人在0-7岁追求善,7-14岁追求美,14-21岁追求真(63页),这个教育体系的目的在于引导孩子成为一个身、心、灵完全自由的人。大家对这个教育体系感兴趣的话可以搜索了解更多的信息。以作者这个年纪,以及其从小所受到的僵化教育,来英国学习这样的教育系统,文化和思想上的巨大差异所带来的冲突是非常大的。经过了这三年,作者有了很大的变化,无论是看待事物的方式还是观点。虽然仍然还有很多难以改变的地方。从她的不少观点和视角仍然看到一些局限,以及我个人不认同的地方。然而最难得的是:作者的真诚。她可以坦诚的把自己日记里记录的很多东西都公布于众,无论是体会感受还是现在看来不太全面的观点和做法。这是我深深敬佩的。阅读这本书,你可以得到什么?从作者所经历的文化冲突和心路,你不仅仅可以看到不同文化,还有这个教育体系给作者带来的艺术的感知,对人与自然、社会的思考。如果你对这些关键字感兴趣,这是一本值得一读的书。以下是我摘录的部分读书笔记,只是只言片语,没有连贯性,括号里是我的注释:虽然这人是基督徒,但他从不讲基督教道理,而是用行动去做。(我喜欢这个人)在菜园干活,我常看看四周的风景和天上的白云,昨天我突然感悟到,在田野劳动使人心胸开阔,周围的空间无边无际,向我们的心灵常开,也召唤我们向大自然敞开心灵,我可以把烦恼和焦虑扔到远远的地方,消失得无影无踪。(农活是这个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我想如果人们吃的蔬菜是自己亲手种出来的,他们就不会随便乱扔剩饭菜。。。他们对食物没有感情。。在他的传记里,没有英雄气概,没有战胜、征服、等词,有的只是服务、服从、献身、祈祷。有的只是给予、赤贫、朴素、谦卑。(还记得风和太阳比赛看谁能让路人脱掉棉袄的故事吗?)“黑暗不能驱赶我们的黑暗,只有光才行,仇恨不能驱散仇恨,只有爱能够做到。”——马丁路德·金我问关伦尚什么是武士道精神?他想了一会说:物质主义什么也不是。体力劳动有助于人的谦卑、沉静,回归本质。现代社会不断挑逗、刺激人的某些欲望,人被激发出的欲望控制,兴奋、快乐、激动,一旦他从刺激中暂时摆脱出来,他找不到他自己。他已经丧失了纯然天性的”我“,于是他仍要去寻找刺激,以感觉他的存在。100年前习武的人,老师对他们的一举一动,日常饮食都有许多规范要求。。。。我理解所有的规范要求,都是通过外在的形式来防范内心的松懈。佛陀认为欲望是人痛苦的原因,欲望暂时满足后,往往激起下一个欲望,若不能满足也痛苦。。。对于普罗大众,灭绝欲望不可能,放纵欲望又在毁灭自己。我想第三条路可能是艺术,把人体中的欲望转化为艺术表现,通过唱歌、舞蹈、绘画、雕塑、陶艺、故事、园艺、手工等艺术形式,人的精神能得到某种程度的净化和升华,不至于过分追求感官享乐。(以上的艺术形式都是华福德教育所采用的方式)“我是穷人,一无所有,我献上我的一颗心。”——圣·方济镇江金山寺后面有个码头,皇帝访问时,问一位和尚,”每天来来往往多少船只?“和尚答:”两条!“皇帝困惑不解,和尚说:“一为名,二为利。”印度安部落的一位巫师拒绝把他的故事印成书,除了不愿把故事变成商品外,还希望通过口述的形式保持故事的鲜活性。故事不是用来读的,听者与讲者之间有一种现场的交流,有一种特殊的氛围。不发展给人的印象是落后,愚昧、迷信,但却是可持续的生存方式;不断发展的现代文明,似乎进步、繁荣、强盛,但却易毁灭人类的生存环境。“努力保持警觉,让事物顺其自然。你的心灵会在周围环境中变得平静,象林中的一汪清泉,各种奇妙的事情将会发生,珍稀动物来到池中饮水,你会看到所有事物的自然天性。你会看到许多奇异美妙的事物来来往往,但你始终安宁。这就是佛陀的幸福。”——Ajahn Chah (泰国佛教导师)2006年1月12日 于广州14楼http://huiyu.folo.cn/blogview.asp?logID=300
  •     打折时顺便买到了作者早期的这本书。看过《请让我慢慢长大》,对于作者的思想观点基本有了大概的了解,而这本书是讲作者去英国学习华德福教育的情况。上本书我隐隐看到了作者曾经对中国文化和制度的轻视与厌恶的态度,在这本书,这个观点表现得一览无遗。我能理解,有很多她这样的年纪与经历的人对中国的文化,制度不是很满意,特别是我们的上一代。对中国文化严重缺乏自信,更因为不知道如何下手改造而处于绝望的状态,于是只能越来越厌恶,并把希望寄托在国外。我不想说是盲目崇外,只能说,当我们对自己的环境不满意而又无能有为力时,我们的目光自然会投向远方。可是当作者到了西方,才蓦然发现,原来彼岸的人也把希望寄托在此岸:他们也很厌倦抨击西方的制度与文化,而向往东方的哲学和制度。却没料到东方人也正在抨击厌恶东方的制度和文化。我们都在把希望寄托在幻想的另一方。可是当我们与彼此发生真实的遭遇时,才发现自己都成了对方的尴尬。这本书作者通过这种尴尬的遭遇,找到双方问题的共同点与不同点并进行思考,不再盲目批评与向往,而是沉下心来认真冷静而又客观地进行思想。我喜欢这样的遭遇: 两种文化碰撞后,我们才能更好去了解对于同一事物,对方的观点是什么。而有了这种碰撞而带来的交流,我们才能更好地反思自己和对方。我对于学佛的一个观点就是:彼岸就是此岸,此岸就是彼岸。不要把希望与美好寄托在远方。此时此地,你所拥有的就是你的全部,包括你的幸福与梦想。
  •     这是我读的第一本关于华德福的书。本来以为华德福的教育理念会有多么高深、多么难以操作,想不到实际情况竟然是这么简单。一切事情从头做起,用手、用脚、用鼻子等全身的感觉器官去感受世界。用我们祖先认识这个世界的原始方式重新去认识它。而现在的很多人与自然的问题就是由人缺少了解自然,与自然沟通所导致的。而作者的许多对此类问题的论断,对读过一定学术书籍的我而言,实在是不严谨,同时幼稚肤浅。哪有问题只经过粗略分析,然后“应该是——吧”就可以下结论的?而让我收获最大的反而是作者关于佛教智慧的解释。这种在共产主义征服全中国的时候被迫淡出历史舞台的智慧想不到竟是这么的强大。试举两例:在佛教中有些事是绝对禁止的,不是由于法律,而是“佛法”,心中的道德律令。在佛教中不能就是不能,没有任何借口。而我们现代人在以上两点上做得是多么肮脏和龌龊啊!!

精彩短评 (总计24条)

  •     华德福教育最初的探秘。
  •     到底应该怎么,迷茫了。。。
  •     另一扇窗户
  •     我在读小学的妹妹翻了翻这本书,说,为什么他们跳舞会流泪,为什么他们要观察一朵花. 感此言,我更有一种想要出去的冲动.在中国,接受到的不是为了自己能获得生活幸福的教育,而是建立在拥护共产党的旗帜下的.
  •     
  •     有一颗植物从心中慢慢生出来
  •     作者吴蓓对生活的热爱与对社会的责任心令我肃然起敬;她的精神追求让我产生强烈的共鸣感..
  •     我要让我的小孩得到这样的教育。贴近自然,发自内心地感受这个世界
  •     作为在英格兰爱默生学院研习的一本日记来说,平实朴素地记下所见所感,以及所得,是这本书的闪光之处。
  •     如果在孩子三岁时,我知道华德福,我会把孩子送到那儿去吗?时光无法倒流,没有答案。
  •     此人极度向往原始社会 可惜我不喜欢整天吃草搞粪肥
  •     这是我进入环保领域读的第一本书.感谢这本书,我至今还没有把他还给牛
  •     羡慕吧
  •     读这本书是因为之前读了她的请让我慢慢长大,这一步是日记形式,更象随笔,记录了作者形成其观念的过程。经管作者有一些理想主义,但总的来说,回归自然和本真的想法还是很值得推崇的
  •     正好最近要去做义工
  •     高中时让我安静的书
  •     盗版,看不下去。。。就当看过了吧。。。唉。。。
  •     流水账簿,观点没意思
  •     对自己开始写日记是个鼓励
  •     偶遇
  •     在我很烦躁的时候,图书馆无意的遇到,让我安下心来。买不到还影印了本。今欧子竟在北京三联书店给我买到本,真爱她。嗯,抽时间要再读几遍。
  •     娓娓道来,耐着性子看吧,如果吴老师再跟麦肯锡的老太太学学写作方法就更好了
  •     部分内容不同意。但总的来说还可以。
  •     大一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