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恨水家事

当前位置:首页 > 文学 > 纪实文学 > 张恨水家事

出版社:中国华侨
出版日期:2009-1
ISBN:9787802226807
作者:徐迅
页数:276页

章节摘录

祖父为了让恨水从小锻炼胆量,玩得尽兴,还特地替家中的一只小山羊配制了鞍辔,用竹子削成刀,将芦苇砍成剑,差遣两名老兵带着恨水或做射击状,或在院子里奔跑。小恨水也被这种游戏弄得欢呼雀跃,坐在羊上,一双眼睛顾盼自如俨然成了一位小将军,可爱的模样格外地逗人。“你长大了愿意当英雄吗?”祖父高兴时问他。“我愿意学爹爹跨高马、佩长剑!”小恨水稚声稚气地答道。祖孙俩那爽朗和稚嫩的笑声,常常在院子里久久地回荡。2,无邪的“神童”人之出生对于社会、家庭、父母等等,是没有选择的余地的。恨水在祖父的参将衙署中出生,也便在这里开始了他人生的初年,用他那稚嫩的眼光人世——应该说,祖父的衙门非常排场。那衙外辕门的两边备有一个高高的亭子,左边是锣鼓,右边是喇叭,均有吹鼓手各司其职,每日早晚必定大声演奏。一旦祖父出门,那里更是锣鼓齐鸣,喇叭高奏,一年到头朝朝如此,风雨无阻。年幼的恨水据说为此就问过祖父,为什么早晚都要这样地折腾喧哗?祖父也照例实话卖说地告诉了他,这是给老百姓听的,是官衙排场的需要……说者无心,却在小小的恨水心灵上烙下了深深的烙印。或许他没能体会出个中的奥秘,但对“官场”的厌恶之情也许就在那时种下了。当然,这是祖孙俩当时都没有想到的。他们当时能够想到的就是要孩子读书。眼见着儿子一天天在长大,将儿子视为掌上明珠的张钰,心思也一天天多起来。他深感自己由于学剑不成,幼儿失学,缺少文化的痛苦,在恨水6岁的时候,就乘着父亲与儿子玩得高兴的当儿,央求父亲将恨水送进学校读书。父亲果然同意了。恨水进了附近的一家蒙馆,这样,他便开始读《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三百千”之类的启蒙读物了。半年下来,穿着长衫小马褂,夹着书包上学的小恨水竟能背诵十几本书。还念过《上下论》(《论语》上下册)。《孟子》之类。填鸭式地读完这些书后,恨水接着就读《四书五经》。由于识字多,他念得顺当,尽管对文章都不完全了解,却能背得滚瓜烂熟,倒背如流。慢慢地,聪明伶俐的他对古文就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一天,蒙师先生教年龄大的学生读《孟子·齐人章》。恨水在一旁偶然听见了,竟然听懂了一些故事,他在一旁连忙说了出来,私塾先生感到很奇怪,把他叫到面前,出了一个对联考他:“九棵韭菜。”“十个石榴。”小败絮其中水抓抓耳朵,歪抬着脑袋,沉吟片刻,便脱口而出。“十个石榴?”蒙师先生吃了一惊。他自己清楚,这副对联看似简单,实则不易,上联“九”与“韭”同音不同字,恨水这么小的年纪,能用“十”与“石”相对,且对仗工整,不是神童吗?“先生,我对得对吗?”恨水牵扯着他的衣襟,歪着头问。蒙师先生点了点头,亲热地将恨水抱了起来。傍晚,他送恨水回家时,就将这事告诉了恨水的父母,张钰乐不可支,拍拍恨水的头,就吩咐妻子戴氏:“去!炒碗虾仁鸡蛋饭,犒劳儿子!”戴氏喜不自禁地照办了。一年后,张恨水随着父亲工作的变动,在景德镇的一家私塾继续童年的读书时光。他读的这个私塾与别处不同的是招收女生。尽管只有两个,但当时这样男女同学的举动可谓惊世骇俗。这女学生中有一个叫秋凤的,和他同龄,也是8岁。两人天真无邪,一起读书,一起玩耍……青梅竹马,两小无猜。一年元宵节,恨水穿着一件枣红色的棉袍,外罩雪青缎子一字琵琶襟背心,头上带着青缎子瓜皮帽,腰间系着一条湖色纺绸腰带,脚踏白竹布袜和红缎起乌云头的棉鞋,跑去邀那位女同学看灯。到了同学家,只见她穿着蓝布印白花的褂子,齐平了膝盖,外罩一般长的青缎子大镶大滚、中嵌紫摹本缎的大花背心《手提一只螃蟹灯,正等着他的到来。女同学的母亲见到他,笑着吩咐:“早些回来啊!”两人手挽着手,循着后街的锣鼓声欢快地跑出去了。两人一边看路边商店竞相争放的“花盒子”、“花筒”,一边手挽手,跟着人们舞着的龙灯,走了一条街又一条街。街头巷口,相识的人不少,有人见到这一对愉悦无邪的小儿女,就互相发问:“这男孩子是谁家的?”有人答:”张家的少爷。”“这是他家小姐?”“不,是于家的姑娘,以后的少奶奶……”两人听了,不觉脸上一阵红,撒开牵着的手,一会儿却又自然而然牵在了一块儿……这是恨水儿时的一段无邪的感情与纯真的友谊,也是作家心灵珍藏的一个美妙的记忆。后来,他还写了一篇《青灯有味忆儿时》的散文,对此充满了忆念之情。

前言

我是见过张恨水的,当然是照片。一会儿是西装革履,风流倜傥;一会儿是中山装(那是毛泽东同志送给他的面料),熨熨帖帖,矜持庄重。但不知怎地,我的眼睛总每每定格在他那身着青布衫的照片上。脑海里抹不去黄昏里他那飘忽着的青布衫的影子。如果假以天年,他要是再活上一段时日.我想我们是能够见面的。但他还是匆匆离开了人世。那时我才4岁。4岁的孩童当然不会知道什么。况且,家乡那座巍峨挺拔的天柱山深深地挡住了他的身躯我的视线。当我知道他时,仅仅知道他是写过很多很多书的人.一位落魄的文人。乡亲们提到他,脸上常挂着一丝不可名状的神秘的苦涩——他从故乡的天柱山走出,天柱山又像一座屏障一般永远地拒绝了他,隔膜了他。他用“我亦潜山人”、“天柱山下人”做文章,但天柱山甚至没有让他上过一次。现在,我也从天柱山走出,并且走进了他一生开始和结束的大都市,一晃就是多年。我感到了山外面的世界真的很精彩。

内容概要

徐迅,安徽潜山县人,1963年11月生。著有散文集《半堵墙》、《大地芬芳》、《想象一株梅》及中、短篇小说若干。
  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张恨水研究会副秘书长,中国煤矿作家协会副主席兼秘书长。现供职于《阳光》杂志社。

书籍目录

我所认识的张恨水(代序)引子 1.他追求过冰心吗 2.和毛泽东细解名号第一章 1.双喜临门 2.无邪的“神童” 3.小说迷 4.少年才子梦 5.1909年第二章 1.突遭家变 2.张氏“八野”与程氏“十三马子” 3.青春的困顿 4.第一次投稿第三章 1.戏台相亲 2.逃婚花烛夜 3.初涉江湖 4.漂泊逢伯乐第四章 1.半途记 2.名蜚江城 5.爱国义举 4.“三张一郝”第五章 1.初到北平 2.“新闻工作的苦力” 3.梅开二度 4.落霞孤鹜 5.爱的变奏第六章 1.报坛初试 2.副刊圣手 3.春明说外史 4.梨云“风波”及其他 5.一诉衷肠第七章 1.黑云压城 2.中断连载 3.与成舍我分手 4.笑谈“因缘” 5.名扬京沪第八章第九章第十章第十一章第十二章第十三章第十四章第十五章尾声附录一附录二看张(代跋)

编辑推荐

《张恨水家事》由中国华侨出版社出版。

作者简介

《张恨水家事》讲述了张恨水的家事。当我知道他时,仅仅知道他是写过很多很多书的人,一位落魄的文人。乡亲们提到他,脸上常挂着一丝不可名状的神秘的苦涩——他从故乡的天柱山走出,天柱山又像一座屏障一般永远地拒绝了他,隔膜了他。他用“我亦潜山人”、“天柱山下人”做文章,但天柱山甚至没有让他上过一次。现在,我也从天柱山走出,并且走进了他一生开始和结束的大都市,一晃就是多年。我感到了山外面的世界真的很精彩。

图书封面


 张恨水家事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1条)

  •     一半兴趣来自重温了金粉世家,另一半来自对其诗情画意的名字的好奇。回想下大概零星记得些他的经历。总之除却对其丰富的感情经历印象深刻外,文章还勾魂摄魄地吊起了我看看春明外史和啼笑因缘的胃口。但是我看传记不太有耐心,以至于知道了他名字的来源后便有些马马虎虎。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胭脂泪,留人醉,几时重。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今天还背得下这首诗,再过两天一定忘了。估计最后就记得:张恨水啊,有个美丽的名字,诗意的故事。

精彩短评 (总计11条)

  •     张恨水是我除了林语堂外又一个喜欢的作家。我突然发现了一个问题:为什么要把张恨水归入“鸳鸯蝴蝶派”?除了《啼笑因缘》受点影响外,别的没有这方面的倾向啊!还是他的作品我读的太少了?!(每一个作家背后都有一段让人心酸的历史)
  •     比较一般化吧,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好
  •     渐行渐远的张恨水,如果再不及时介绍介绍的话,恐怕就没几个人能记得这位文学大家了!
  •     马马虎虎 还可以读一下,,,,
  •     写的生动易懂,比较通俗,不像一般的高深人物传记。适合不了解张恨水的人多了解一些掌故,缺点是理论型不强,如果做研究的话,这个书估计帮助不大,不过一般读者看应该不错。
  •     对于了解张恨水还是有一定贡献的...
  •     那一代人,今天看起来,和如今的文人不大一样。
  •     为了金粉世家看的。
  •     花这么多时间看这本书真是对不起自己……
  •     不喜欢这种写小说一样的笔法,看了两章觉得酸溜溜的。。。。
  •     人生长恨水长东 辗转各地 无处请缨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