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光下的民科

当前位置:首页 > 文化 > 文化评述 > 阳光下的民科

出版社:华东师大
出版日期:2008-1
ISBN:9787561757888
作者:江晓原,刘兵 主编
页数:314页

章节摘录

  杰出的科学哲学家罗伯特·科恩与中国  一、罗伯特,科恩(Robert S.Cohen,1923-)是一位杰出的科学哲学家,人道主义的马克思主义者,与中国学术界有着深厚的友谊。  首先,科恩是一个物理学家。他在纽约念中学时就对物理学感兴趣。l6岁时进入卫斯理大学,1943年1月毕业后立即到耶鲁大学攻读物理学硕士学位,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时做了几年军事研究,主要研究干扰雷达的磁控管。1 946年他回到耶鲁,开始攻读博士学位,随天体物理学家施皮策(Lyman Spitzer)研究等离子体物理。1947年完成博士论文《完全离子化气体的电传导率》。l957年到波士顿大学任教后一度担任物理系主任,在此期间,他曾开设过电动力学、热力学、经典力学等课程。他还推动研究生研究量子力学和相对论的哲学基础。他对物理学教育十分有兴趣,有着多年的物理学教学经验,为文科学生写过一本很好的物理学教科书。  科恩是一位杰出的科学哲学家,一位了不起的编辑和组织家。他早在念硕士时就在耶鲁神学院旁听过有关怀特海的课程,随新康德主义者卡西尔(Ernst Cassirer)教授学过形而上学和康德哲学。1 947年他获得一年博士后研究补助金,从事哲学研究。在这一年中,他成为怀特海的学生外斯(Paul Weiss)的朋友,外斯开设的有关黑格尔的课程对科恩的影响特别大。同时,他也结交了亨佩尔、布兰夏德(Blanshard)、马根脑、诺斯劳普(Northrop)等学者。他还旁听了蒂利希(Tillich)关于存在主义的课。从l950年开始,科恩在耶鲁大学哲学系任助理教授,讲授科学哲学等课程。后又到卫斯理大学任教。l955年科恩因受麦卡锡主义的迫害离开了卫斯理大学,来到伦敦和剑桥大学从事研究工作。在此期间,他写了一篇有关卡尔纳普的科学哲学的重要论文。1957年科恩在波士顿大学哲学系任教授(曾任哲学系主任、文学院代理院长),直到1993年退休。他曾开设过的哲学课程和讨论班有.有关休谟、斯宾诺莎、莱布尼茨、黑格尔、马赫、罗素、维也纳学派的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以及有关科学哲学和科学史的多种课题,也讲过科学的社会根源等问题。  ……

书籍目录

特稿 范岱年:杰出的科学哲学家罗伯特·科恩与中国 邱仁宗:中医与伪科学学术研究 董丽丽,刘兵:科研立项中的利益冲突——对美国超导超级对撞机的案例研究 张祥龙:儒家文化特区中的传统技术和绿色技术 王淇:正当程序视角下的科技立法 田松:人这种动物为什么要喝牛这种动物的奶专题:“民科” 刘华杰、刘先志:“老刘”的快乐民科生活 宋正海:评科学文化派对民科“老刘”的调查 田松:对华杰之老刘访谈的评论 刘兵:民科是一种生活方式“三思"纵横 江晓原,刘兵:蝴蝶翅膀煽动的魅力 蒋劲松:科学是如何编织的?——《科学及其织造》译后记 田松、刘华杰:阿米什与纳西族 肖显静:不要以科学主义的态度反伪科学 李侠:科学共同体的缘起与边界约束——基于经济学视角的阐释 科学与幻想 韩松:中国科幻的境况与取向 吴燕:穿越时空爱上你 韩连庆:“科幻电影”和“非科幻电影”中的科学技术 章梅芳:是“美女”害死了“野兽”?——《金刚》影评 阿西莫夫:蜜蜂在乎吗?(钮卫星译) 历史资料 帕格沃什会议:科学家的责任:维也纳宣言 吴国盛:科学传播与科学文化再思考科学文化书籍信息 江晓原:科学文化书籍信息(二)  吴燕:原版书介绍学位论文摘要 卢卫红:科学史研究中人类学进路的编史学考察 韩建民:晚清科学图书出版研究 李静静:科学实践哲学视野中的风水研究下上:“绿色和平中国”(Greenpeace China)应对转基因生物事务中的科学传播 刘亚静:伊夫琳·福克斯·凯勒女性主义科学批判思想研究 方晓庆:晚清科学小说中的“科学”误区《我们的科学文化》约稿

作者简介

一批科学史、科学哲学、科学社会学、科学传播等等领域的研究者,因为有共同的价值理念、思想倾向和关注的问题,而成为多年的朋友。诸同仁志同道合,气味相投,本“君子和而不同”之旨,在《851M:我们的科学文化》中各抒己见,贡献出自己最新的思想和最具创意的文章。
本书是《我们的科学文化》系列之一《阳光下的民科》分册,书中收录了一批科学史、科学哲学、科学社会学、科学传播等等领域的研究者对社会文化、民间文化的研究文章,具体包括了:《杰出的科学哲学家罗伯特·科恩与中国》、《评科学文化派对民科“老刘”的调查》、《中国科幻的境况与取向》等。

图书封面


 阳光下的民科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4条)

  •     目前一共出了三本,《科学败给迷信?》《阳光下的民科》《科学的异域》。编者的名单里,有江晓原、刘兵、钮卫星……一大票搞科技史与科学哲学的,聚集在这个叫做《851M:我们的科学文化》的名号下,各种好玩的文章。不过说到这里想到的却是别的东西,现在网上的很多小圈子,比如科学松鼠会(http://songshuhui.net/),基于这样的多人博客或者论坛进行一种圈子化的创作,可能可以说是web2.0时代的特征或者趋势,并且颇有些类似民国年间繁盛的杂志业,各种各样的小团体刊物,前仆后继,还有日本所谓同人志,都是这个感觉,只不过由于国内严格的平面媒体管理,就把这种类东西压缩到网上了。当然制作成本也是一个问题,总不能再整一个油印机,刻蜡纸板吧,都没地儿买去~~同样的情况还有各种诗歌民刊,更加小圈子化,而网络则极大地成全了他们,我们以后会不会也有类似的东西呢,不知道。以上是闲话,回来说书的内容,体裁与生产过程已经决定了内容注定是杂烩,但编辑的思路相当清晰。比较喜欢科幻的部分,这当然是一种纯粹的个人偏好。自1983年科幻被“错划右派”以来,科幻人一直在追求一种“去边缘化”,或者,至少有别于儿童文学和科普文学。不过争取了很多年,成效甚微,唯一的进展是受众面的扩大,感谢《科幻世界》、美国大片和日本动漫,但依然是圈子化的,尽管圈子大了很多倍,对于者背后的原因,分析了很多,都归结为一个观念问题,因此一直想打通圈内圈外,其实是一个政治逻辑问题,以乌托邦为逻辑起点的意识形态,就只能允许一个未来,即存在着乌托邦的未来,而科幻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种关于未来以及当下的可能性的艺术,在科幻艺术中最常见的表现结果即“如果……那么……”但未来如果有着如此复杂的可能性,乌托邦作为逻辑起点就被解构掉了,直接一点说,就如同书中一篇文章引用的一位老干部的话:你们写的那些东西,外星人都统治地球了,我们党咋办。这正是一种朴素而有效的智慧。除去科幻,最显著的应当是在序言中打出的“科学文化派”的旗号,之所以说其编辑思路清晰,也是因为很多文章与这一旗号间的密切联系,比如对于“科学主义”与“伪科学”的论争所给予的关注。这场论争我本科时候即抱以极大关注,对方舟子抱以极大同情——至今仍是如此。方舟子自觉地使用“科学主义”这一概念是相当晚的事情,而且我想作为一名生化工程专家,他也没有必要去了解科学主义的流变,包括现在流行的“科学社会学”这类劳什子。方舟子的主要问题是性格上的,而非理念上的。但站在他对面的一些文章与人却有时候要让人摇头的。怒江建坝是个有待商榷的问题,但在反坝问题本身,方、何、水博与环保者们争论的其实根本不是同一个问题;而所谓敬畏自然的争论,最大的收益者只能是媒体;关于中医的争论,没错,自福柯以来,医学已经不是一个简单的技术和科学问题,也正因此双方差不多是在不同的平台争论,这还不算上一批传统意义上的中医支持者——并且双方似乎没有兴趣了解对方的话语体系。所以我有时候禁不住想对方舟子说:读点后现代吧。同时分外还念哈贝马斯。因此回顾这几年来的所谓论战,江晓原所祈望的“科学与人文的融合”似乎还是希望渺茫,而在这个问题背后,使这个分工如此精细的时代,学术共同体将会怎样?这可能是这套丛书的意旨所在:“我们的科学文化”。
  •     学者认为中医是世界上仅有的,平行于和独立于西医的医学体系。中医是治疗理论和治疗技术的系统。科研项目的利益涉及到在科研项目与其他项目之间的资金分配、资深各个不同分支之间的资金分配问题(例如几十亿美元的投资意味着几百个基础物理学家的工作岗位和设备更新和资金补充)。‘国家利益’、‘科研价值’、‘公众利益’只是各方用来表达自己立场的一种修辞,并非实质原因,这些大的框架后面,是各个利益集团,比如科学共同体、政治集团、工程公司之间的利益分配和争夺。西方的吸引力是建立在对其他文化主题的破坏之上,首先表现在军事强力,再就表现在金融与贸易强力。为了抵御它,非西方文化不得不学习西方的科技和追赶西方文化及配套体制,以便生存,被迫进入一场无尽头的丢弃自家文化和追赶西方文化的全球一体化运动。在这里,古老的中国式法律(法制是工具,不关心个体权利和利益的分配和保障)是我们绕不过去的文化背景。以科学主义的态度反伪科学将导致反伪科学扩大化。科幻的工业文明的产物,发源于英国,发展在法国,兴盛在美国,是西方资本主义精神与新教伦理的结合。优秀的科幻电影,关注的不仅仅是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对人类的影响,而是对整个人类思想的颠覆。有学者建议建立儒家文化特区,走传统技术和绿色技术结合的道路。幸福是多样化的,生活是多样化的,阿米什、纳西族以及在现代化大都是生活的人们,各有其幸福,不可比的。教育的目的和方针:学会如何与大自然打交道;学会如何与人、与社会打交道。阿米什对技术和教育有其独特看法,而纳西族主动抵制现代化的力量却越来越小,文化保护缺乏建制化的力量。地方政府以建设、发展、进步名义成了拆毁民间屏障的强大力量。对于传统文化的破坏:公路、电、制度化的中小学学校教育。阿米什人掌握了以自己的方式教育下一代的权利,才能延续自己作为阿米什的传统,并在其中获得属于阿米什的幸福。现代化表达的是时间或时代的概念,传统文化并非在时间进程凝滞,而是相应慢一些。阿米什也无法逃脱现代化,只是可以控制节奏。书中还提及一元与多元之科学观的差别,人类有无定要喝牛奶的必要,民科本身对于其工作之标准和价值的认识问题。
  •     ■特稿01范岱年:杰出的科学家—哲学家罗伯特•科恩与中国02邱仁宗:中医与伪科学■学术研究03董丽丽、刘 兵:科研立项中的利益冲突——对美国超导超级对撞机的案例研究04张祥龙:儒家文化特区中的传统技术和绿色技术05段伟文:作为人类有限知行体系的科学06王 淇:正当程序视角下的科技立法07田 松:人这种动物为什么要喝牛这种动物的奶■专题:“民科”08刘华杰、刘先志,“老刘”的快乐民科生活09宋正海:评科学文化派对民科“老刘”的调查10田 松:对华杰之老刘访谈的评论11刘 兵:民科是一种生活方式■“三思”纵横12江晓原、刘 兵:蝴蝶翅膀煽动的魅力13蒋劲松:科学是如何编织的?14田 松、刘华杰:阿米什与纳西族15肖显静:不要以科学主义的态度反伪科学16 李 侠:科学共同体的缘起与边界约束——基于经济学视角的阐释■科学与幻想17韩 松:中国科幻的境况与取向18吴 燕:穿越时空爱上你19韩连庆:“科幻电影”和“非科幻电影”中的科学技术20章梅芳:是“美女”害死了“野兽”?——《金刚》影评20-2阿西莫夫:蜜蜂在乎吗?(钮卫星译)■历史资料21帕格沃什会议:科学家的责任:维也纳宣言22吴国盛:科学传播与科学文化再思考■科学文化书籍信息23江晓原:科学文化书籍信息(二)24吴 燕:原版书介绍■学位论文摘要25卢卫红:科学史研究中人类学进路的编史学考察26韩建民:晚清科学图书出版研究27李静静:科学实践哲学视野中的风水研究28下 上:“绿色和平中国”(Greenpeace China)应对转基因生物事务中的科学传播29刘亚静:伊夫琳•福克斯•凯勒女性主义科学批判思想研究30方晓庆:晚清科学小说中的“科学”误区

精彩短评 (总计6条)

  •     昨天在图书馆看到的……内容非常之奇葩……
  •     可以当做测试用书,信这个的女生坚决不能交往
  •     内容不够多,评论部分不够多。既然已经是讲民科了,就不要方舟子式的判断了,要的是舆论上的立足。
  •     因为这书开始了解科学共同体,那篇《人这种动物为什么要喝牛的奶》至今印象深刻
  •     编者绝对是民科群体的高级黑,或者说民科自己的言行完全就是在自黑……至于某民科研究者的牛奶檄文,恰好是某种连科学都谈不上的小清新“巫术”的最佳示范。
  •     到底是民科...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