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效应

当前位置:首页 > 文化 > 文化评述 > 故事效应

出版社:辽宁教育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1-6
ISBN:9787538291650
作者:杨照
页数:176页

章节摘录

  “那是十几年前、快二十年前的事了,早在“小强”成为蟑螂的普遍代名词之前。我们几个人在和平东路上的“芳邻餐厅”喝咖啡聊天,突然一道黑影从脚边闪过,眼睛最尖的张大春马上抬臂招了旁边女服务生,故意用一种不动声色的口气说:“刚刚有一只老鼠跑过去……”那个女孩竟然也就轻描淡写地回了一句:“你是说小强啊!”  一座绝倒,连反应超快的大春都一时哑然失笑,不晓得该接什么话,当然本来在一家餐厅看见老鼠横行的不可思议心情,以及兴师问罪的怒气,也都在那瞬间消失了。  “你是说小强啊!”这么简单的一句回话,为什么会有偌大的力量?  因为简单一句话,却彻底改变了那只老鼠的意义,它不再是随便一只因为厨房不干净而闯进来的老鼠,不是清洁品管失败的证据,这只老鼠有了一个名字,有了一个身份,也就似乎有了在这个空间跑来跑去的道理。  不是真正的道理,毋宁是故事,或故事的暗示。女孩的话语显示,这只叫做“小强”的老鼠是有来历的,它有特殊的本事或特殊的经验,所以才有了专属的辨识称呼。  对于身份,对于名字,对于突显身身份与名字的故事,我们有着天生的好奇弱点。我们的直觉欲望,会从原本习惯的反应——过街老鼠必除之而后快——转变成想要知道:为什么它会叫“小强”?它在这个厨房这个餐厅有过怎样的奇特表现吗?  上世纪九十年代,尤其是共和党控制众议院,金格利契担任众议院院长时,对公共电视展开了猛力的攻击。金格利契公开痛批公共电视是一小群菁英分子用国家的钱搞满足自己的小众价值,与美国社会主流脱节。其他共和党议员语带讽刺举例:麦当劳靠满足每个人的味觉才赚了那么多钱,偏执的公共电视只能靠政府预算支撑。金格利契带头,许多共和党议员呼应,要将公共电视系统“民营化”切割卖掉。  这样的声浪,一度让公共电视看来岌岌可危。然而,1996年之后,共和党对公共电视的总攻击快速退潮了。理由很简单,几位最积极想要拆掉公共电视的议员,纷纷落马败选,没有机会回到议会,执行“民营化”公共电视的计划!  一位落选议员分析自己选情逆转的关键:“我们对公共电视发动正面攻击,开始确实取得了许多选民认同,可是一旦这个议题炒热了,“芝麻街”的那只鲜黄色大鸟就跑出来,无辜、可怜兮兮地问:‘为什么他们一定要杀了我呢?’我们就完蛋了。”  公共电视的资源分配与节目的价值偏向,这是多么复杂的东西,而且必定引来不同立场的不同评价,一般观众没办法有清楚、坚定的想法。然而,太多人认识“芝麻街”里每个可爱的角色,这些角色都有他们的个性,有他们每集每集不断延续的故事,观众们清楚、坚定地拒绝让这些陪一代代小孩学习长大的角色、故事消失。故事赋予“大鸟”生命,那想像中的生命,对观众而言,跟现实的生命一样可贵,甚至比现实的生命更可贵。怎么能杀了“大鸟”呢?当然宁可用选票干掉威胁“大鸟”生命的议员了!  ……

前言

  一本“关于故事的故事书”(自序)  因为相信几件事,所以写了这样一本书。  我相信的第一件事:人具有被故事吸引的本能,不只喜欢听故事,而且喜欢转述故事,而且喜欢参与在故事里。  故事,本雅明(Walter Beniamin)说得最透彻、明白,是“来自远方的亲身经历”,点出了故事的两项特质——故事不是切身、天天可以遭遇的经验,还有,故事具备有让人信以为真的能耐,这两项特质,定义了故事。  我相信的第二件事:故事没落了,不是因为没有好的故事,也不是因为没有好的说故事的人,而是因为听故事的人消失了。更精确一点说,我们失去了听故事的态度,没有这种态度,再精彩的故事我们也无法从中得到乐趣。能听故事的人,首先要对日常生活以外的事物,抱持高度兴趣。他不能看见每样东西每件事,都先问:“这跟我有什么关系?”“这对我有什么用?”抱歉,故事迷人之处,正就来自其陌生稀奇,不是随便会有用,会和我们发生切身关系的。  听故事的人,还得愿意相信陌生稀奇的事真的发生过、真的会发生。他也不能先抱持了“哪有可能!”“别唬弄了!”的怀疑,去面对所有不在他经验范围的事。  故事没落,其实是一个社会的警讯,表示这个社会大部分的人,习惯于日复一日重复熟悉的经验,以为那就是天经地义,不相信在此之外有别种生活,有非常传奇。这样的社会,一直在自己有限的经验中打转,怎么可以有什么创意呢?  这就是我相信的第三件事——不爱听故事、不会听故事的人群、社会,封闭、自我、功利,也就不可能太有创意。  不过既然人的天性中有被故事吸引的本能,因此我们也就有机会、有可能复活故事,让“故事意识”沉睡了的人,醒来重新领会故事的绝妙好处,享受故事单纯、干净的乐趣。从睡到醒,关键在于:让大家比对理解,相较于故事中展现的广幅人生可能性,我们的现实生活多么狭窄;相较于故事中的传奇转折,我们能够亲身遭遇的生命戏剧何其平淡。换句话说,让大家转个大弯,对现实不耐,对故事既羡幕又忌妒。  “故事意识”有可能被唤醒,可以召唤一批新的“听故事的人”,这是我相信的第四件事。我还相信第五件事:故事的好处,只能靠故事来彰显,不可能用说教说理来进行,说理就不是故事,人无法被“说服”去享受故事,人只会在享受故事之中想望更多的故事。所以只能用故事来引领故事,用故事来示范故事的迷人特性。  因而,这是一本“关于故事的故事书”。用一个接一个故事来说明:喜爱故事是天生的,然而生活的规律反复磨损了我们对于故事的敏感,同时也就弱化了说故事的本事,如果重新培养了说故事的能力,那就能够在故事贫乏的时代,刺激创意并创造价值。  关于故事的道理,三两句话就可以说完,但是故事本身,各种人间戏剧传奇,即可以一直说一直说。  杨照  2010年7月

媒体关注与评论

  杨照是台湾中生代最有影响力、优秀的评论家,写作最出色最勤快的评论家。  他是最活跃的公共知识分子。  ——梁文道  杨照就像一个在民间晃荡的吟游诗人,又像一个上古时代荒原部落的预言者,他说故事的技巧及语调却足以使听众明了那句古训:单是故事,便已包含一切。  杨照以生动而全面的文本观察提醒我们:不止是知识和想象力在召唤故事;故事也在丰盈着我们的知识和想象力,这个循环不息的过程既是文学教养,也是文明内容。  ——张大春  杨照始终是一个勤劳且负有使命感的评论者;二十年来,我在他的文字中学习到如何透过写作去试图让我们所学的学院知识更公共化,让我们的书写作为武器去对抗时代的衰微。  ——张铁志

内容概要

杨照,台湾文学才子 ,本名李明骏,一九六三年生,台湾大学历史系毕业,美国哈佛大学博士候选人。
曾任民进党国际事务部主任、《明日报》总主笔、远流出版公司编辑部制作总监、台北艺术大学兼《新新闻》周报总编辑、东森ETFM联播网“周末大人物”主持人等职,现为《新新闻》周报副社长。
杨照悠游于不同身份,以利落又不失幽默的笔触与谈吐,准确刺中问题核心,然而他对文学、历史、音乐与美食的爱好,又让人在他的言谈中得以感受诗意与浪漫的光彩。
学历史的杨照,总尝试着由更宏观、广泛的角度来理解问题:从时事或现象中反应“文化”与“人”的问题;从字里行间中寻找经常被忽略的细节,及其所反映出的文化线索与特质。
杨照喜欢小说,"不管发生什么事,我每天一定写小说"。政治新闻看起来很热闹,这些热闹的事情是重复的,牵涉到一个漫长的、像学徒一样的过程,牵涉到你对整个生命、世界的看法,你需要不断地去琢磨你的记忆。

书籍目录

第一章 深藏在人类经验中的故事冲动
1.故事比现实、比真实更多样更丰富。
2.故事是假的,带给读者的众多感应,永远都是真的。
3.故事是联络己知与未知的奇妙桥梁。
4.每一个故事最核心讲的,其实都还是人与世界的关系。
5.故事也是人类理解周遭世界最初的手段。
6.我们需要比反复生活规律丰富的传奇故事,来让规律生活变得可以忍受。
7.对于突显身份与名字的故事,我们有着天生的好奇弱点。
8.那想像中的生命,对观众而言,跟现实的生命一样可贵。
9.任问东西被摆进故事里,就吸引我们不同的眼光,让我们看到不同的事物重要性。
10.故事找出一条让我们更容易与音乐共处的途径。
第二章 故事的功能
1.精彩的故事让人可以快速掌握关键重点。
2.要有特色才能被记得,而故事正是找出特色、突显特色最有效的工具。

编辑推荐

  杨照之于台湾,就像梁文道之于香港,陈丹青之于大陆。  台湾小说家兼文化评论家杨照,呛时政、拗历史、拼创意,用故事本能 重塑世界 !  故事虚假,古怪,奇特,不常见,违背道理,却能给人真实感应,可贵的生命、消失的变化。任何东西摆进故事,就吸引不同的眼光,任何人参与故事,就有了共同的感受。  《故事效应:创意与创价》是本小到用2个小时就看得完的小书,又大到你必须再三重读镇日思量。读完后,你一定会对现实不耐,对故事羡慕又嫉妒。

作者简介

呛时政、拗历史、拼创意
用故事本能 重塑世界
“即使是像番茄酱那样不起眼的微物,也都有其漫长的故事,
不只是起源,还有跟人互动的细密道理。”
“故事起源于与哲学相反的假设——
如果有一匹马,刚好不会跑呢?
如果有一条鱼,刚好不想活在水里呢? 如果有一个人,刚好偏偏不会死呢?”
这是一本关于故事的故事书。
故事虚假,古怪,奇特,不常见,违背道理,却能给人真实感应,可贵的生命、消失的变化。任何东西摆进故事,就吸引不同的眼光,任何人参与故事,就有了共同的感受。
杨照相信故事蕴含启示的永恒灵光,也忧心听故事的人消失了,故事没落了,因此为世人敲响警钟。他用了五十个故事代替精密的论述,庖丁解牛拆解故事的本质,分类为“对故事的冲动”、“故事的功能”、“说故事的方法”以及“重新认识故事”四个部分,每篇文章一千字左右,用故事包裹阐述,彼此灌注,轻巧迷人。
梁文道说:“杨照就像一个在民间晃荡的吟游诗人,又像一个上古时代荒原部落的预言者,他说故事的技巧及语调却足以使听众明了那句古训:单是故事,便已包含一切。”
张大春说:“杨照以生动而全面的文本观察提醒我们:不止是知识和想象力在召唤故事;故事也在丰盈着我们的知识和想象力,这个循环不息的过程既是文学教养,也是文明内容。”

图书封面


 故事效应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17条)

  •     头一次看关于说故事的故事书,准确的说,应该是“故事效应”。我们从别人的口中把故事听来,然后又传递出去,这样故事就成了一个连接人们关系的一个点,有的人讲的精彩绝伦、引人入胜,有的人讲的生涩枯燥,让人不愿继续再听。这本书呢,我觉得还不赖,关键是你怎么去读这些小故事,还有小故事背后的故事。杨照,是个会讲故事的人。你看这本书,会知道这些故事的作用,他把道理摆清楚,就像交给你做点心的技巧,怎么做的好看,怎么做的好吃,选什么样的材料,用料放多少,做成之后,你能看到你做成了一个什么样的东西出来,是色香味俱全的?还是一个丑陋又难吃的东西。听故事谁不会呀,说故事就有难度,你的故事能被别人传诵出去,流传下来,这就是本事了。
  •     这不是计划内要读的一本书,是网上购书时满多少元送的,有时候人与书也是要讲缘分的,总之这本书就这样到了我的眼前,薄薄的一本,随便翻了几页,就没再放下。书名叫故事效应,讲的也就是与故事相关的事情,什么是故事,书中引用本雅明的话,故事就是“来自远方的亲身经历”。我更喜欢书中在说明故事的特性时写的几句话:如果有一匹马,刚好不会跑呢?如果有一条鱼,刚好不想活在水里呢?如果有一个人,刚好偏偏不会死呢?于是便有了故事。故事是古怪,奇特,不常见,违背道理的。一本书吸引我可以有很多种原因,优美的文笔,奇特的话题,深邃的思想。但更重要的是为我有过的疑惑提供某种可能的解释,或是说出了我曾想过但无法付诸语言的意念。故事效应正是如此,他为我们所生活的世界以及其间发生的一些事情给出了解释,我不能说这就是答案,但我相信这是原因之一。这是一个故事没落的年代,不是因为没有好的故事,而是我们失去了听故事的心态,电影,电视,小说,新闻,这一切取代了故事曾有的地位,对于与自己无关的或超出生活体验的事情,我们失去了兴趣,而故事的妙处正在这里,它不是我的生活,它甚至不是任何人的生活,它无法给你指引,无法直接应用于现实,奥特曼打小怪兽,孟姜女哭长城,故事就是故事。但人渴望与故事产生交集,渴望逃离这平淡而平庸的生活,虽然我们不再聚在茶馆里听人说书,但说故事与听故事仍然在每个人身边,所以一件事在口耳相传后与原初会大相径庭,流传开的版本已经是众人的创作,所以我们在转述一件事情时,不小心别人的经历就变成了自己的。有了这样的角度去看待问题,我突然想到了之前日本大地震后国内的抢盐风波,所有参与其中的老百姓真的都是因为相信谣言吗?会不会有些人只是为了凑个热闹,在一成不变的日子里加入一些小小的起伏。就像大鱼这部电影一样,少了说故事的人,生活就太平淡无奇了。
  •     444444444444444444tttttttttttttttttttttttttttttttttttttttttttttttttttttttttttttttttttttttttttttttttttttttttttttttttttttttttttttttttttttttttttttttt444444444444444444444444444444444444444444444444444444444444444444444444444444444444444

精彩短评 (总计101条)

  •     杨照很会讲故事,娓娓道来,文字干净,意蕴悠长。
  •     很好,很有意思,故事性很强。
  •     带有启智性的小轻松。
  •     作者的话,除了前言部分,都蛮无聊的。当然挑来讲的故事,还是很好地检验出了我身上的读故事品质的。要写出这样一本书根本不困难吧。嗯,难道本意是写给中学生看的?= =、、、那就是我的不是了。目录里有错别字,编排似乎也有点问题……但是,重要的是,作者没有把书拉杂得很长啊!
  •     题材感兴趣就买了,讲得蛮简单的。未知的,好奇的,都可以用故事来说。可以消遣时间的书。
  •     純粹的謀生編著
  •     没有期待的那样,比较枯燥一些。
  •     让人感受到故事的魔力,他就像一座蓝色的桥——链接着理性和感性。
  •     一本很有意思的故事书。
  •     《故事效应》去年冬天被这么一本灰灰的毫不起眼的书名吸引了眼球,或许,比起现实我更愿意相信故事…书中信息量较大,但不累赘!“重拾故事好奇,养成对故事的兴趣习惯,别轻易接受别人准备好的简单结论”
  •     很好的小书,读到“宫本武藏的风车”,被细致的描写惊艳到了。
  •     什么鬼。。毫无气质的掉书袋
  •     作者杨照用了一个很奇特的角度给我们做了解读。“故事是我们理解世界的缩写”、“ 故事突显生命共通的细节,借由单一生命戏剧性的变化对照,将巨大缩小,同时让巨大能够被我们看到、听到”等等——这些论点看着也许有些抽象,但配上那些鲜活的故事,瞬间让俺对小说这个熟悉的不能再熟悉的事物有了新的认识。存在即合理,杨照为我们讲出了我们为什么需要故事、喜爱故事、流传故事。
  •     这是一本关于故事的故事书。  杨照相信故事蕴含启示的永恒灵光,也忧心听故事的人消失了,故事没落了,因此敲响警钟。  他用了五十个故事代替精密的论述,庖丁解牛拆解故事的本质,分类为“对故事的冲动”、“故事的功能”、“说故事的方法”以及“重新认识故事”四个部分,每篇文章一千字左右,用故事包裹阐述,彼此灌注,轻巧迷人。  肖邦、乔治桑与《雨滴前奏曲》的“鬼”典故;南非“三个朋友”保险套对抗艾滋病的成功案例;披头士与美国总统的愚贤,示范了故事的巨大能量。
  •     轻轻松松的故事,还是挺丰富的眼球的,再加上书本身又不厚很适合消遣着看
  •     小书翻翻尚可。媒体故事痕迹太浓,了无学人气质。
  •     豆瓣上推荐的,这次光棍节因为搞活动买了很多书,还没来得及看
  •     会讲故事的人,他抛出根绳子,你会去找出背后那头牛来
  •     看序的时候,非常震撼到我的一个点:    我们失去了听故事的态度,没有这种态度,再精彩的故事我们也无法从中得到乐趣。    首先要对“日常生活”以外的事物,抱持高度兴趣,还得愿意相信陌生稀奇的事真的发生过,真的会发生。    ——其实这里有一个隐藏的前提逻辑。  没有一个“熟悉”,哪里来的以外的“陌生”?世界本来是世界,却被自己分出了已知未知,熟悉陌生。自己圈住了自己。    读故事也像旅游,而旅游与故事同样的点,对我来说,是去一个“陌生”的地方,经由这些“不同”来照见自己熟视无睹的模式与惯性。    不然,自己是没有办法去任何地方,看到任何新鲜的。    前一阵去西藏,当看到当地的云和色彩的时候,第一反应的确会很惊讶,冒出诸如“神奇”“不可思议”“震撼”等等的感慨。但再一念想,这其实是很自然的现象,而“震撼”到的是神马?  过去的经验,过去的记忆。  照见了的则是如此多局限的假相,被自己如此真实地当做了“现实”。这恐怕是最大的“不现实”。    把本来如此的事情,变得不可思议。真是自作聪明的下场。    对于杨照,听朋友介绍了很多,觉得是一个很有意思的人,一个公共知识分子,想要不惧当局压迫地发言,结果忽然发现,当自己发言的时候,并没有遭到压迫,只是已经没人听了......    想起有一种书,是藏之深山的,而有一种文章叫做时评,意义在于需要尽快失去存在的必要性。    这一本书,说得好。道理在序中已经谈尽,而整本书,只是在尽情演绎。
  •     怪不得不再版了
  •     书在朋友那,还没得看
  •     太浅了,内容很少。不过杨照真的是一个知道很多故事的有趣的人,把这本书作为教材开一门课应该会很多学生去听吧,听听关于故事的故事也好 :)
  •     故事、小说,从来都不是教出来的
  •     #2013030#
  •     很好。喜欢上杨照先生
  •     活动价囤实惠好书 一直当当和亚。。。马。。。逊买书 习惯性每个月都要买点活动价格的书囤起来 反正书买着只会越放越有价值越来越有意义 几块钱一本 划算 好多书买好后恢复原价几十块甚至是活动价的十几倍!
  •     到最后才点明作者心中的故事和小说的区别 这一点应该一开始就说的
  •     從前有一個懶人,
    雖然聰明,
    卻很怕看書,
    經過不少工作和生活上的挫折之後,
    終於, 有一天,
    在偶然的機會下,
    他讀了一本講述狼群智慧的商管書,
    狼的故事於是把他從迷惘與失落中拯救回來…

    故事的效力,
    不但可以救人,
    有些還可以救國,
    魯迅的阿Q正傳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

    後記:
    我們都是讀故事長大的,
    人與故事存在不可分割的關係,
    除非嚴重智障,
    因為就算文盲都可以聽和說故事.
  •     这是一本关于故事的故事书。
      杨照相信故事蕴含启示的永恒灵光,也忧心听故事的人消失了,故事没落了,因此敲响警钟。
  •     还没收到货呢.哈哈
  •     讲故事不是哄孩子不是拍电影不是写小说,而是在人与人之间的一种交往方式,学会讲故事学会面试技巧,大有启发
  •     [地铁时间网易阅读节选]貌似也没什么故事
  •     有些空泛,看的快睡着了
  •     很好玩的书 我以后都要注意讲故事
  •     简单的文字,丰富的故事,很独特的品味。
  •     都是喜欢故事的人,所以理解扬照为故事写书。但这的确不是像他说的「一本关于故事的故事书」,因为它不是像「虚拟书评」那样真算得上故事,而是一本讲故事分析故事说故事方法的书。
  •     书虽然很薄,但是内容是我一直想要看的,有观点,有资料,真的不错。是研究叙事和文案写作的好书。
  •     一折买入,超值。台湾作家评论家的随笔及评论。
  •     提供了更多论述的思路和角度,挺好看的。
  •     故事本身,就是人间戏剧的传奇
  •     这本书老早就知道,小故事,大智慧。
  •     不错,活动时买的,先囤着,慢慢看~
  •     书的质量和印刷不错,就是有点薄,很轻。买的时候是特价,现在变成赠品书了,不能再购买了。书和我想像中的不一样,以为会是一本很正统的教你如何和大家来讲故事,如何讲解故事的创意,很规规矩矩的一本书。看到书后,感觉作者的知识面很广,会很多东西,书的内容很有知识性和趣味性,看着作者娓娓道来,每章节后面还能学到一个小知识点小案例,有历史,有时政,有经济,有文学,还会有一些些小创意,看了会增加点眼界。缺点是看书的时候好像都明白了,跟着作者都懂了,可是合上书后,又不知道学到了些什么。自己看的还不够深,没有领悟透吧。
  •     我的书好像太多了,这样我会很累吧
  •     故事很重要,但是作者的故事讲的略散……
  •     感觉很好,实惠
  •     印象最深的一段:老臣安慰他“将来还怕没有许多机会让你发挥吗?”,德川赖吼叫“说什么蠢话!难道我的十四岁还可以重来吗?”
  •     应该不错吧,也没听同学回馈
  •     看过此书后怀疑秘密就是另一种版本的因纽特人的创始论。
  •     几万字薄薄的一本书,勉强看了一半之后死活不想再看下去!没有干货,每篇文章都像高考作文,反正不合我的胃口。
  •     优质作品,可以学习写故事,也可以了解文化,更可以审视人心。
  •     叙事的世界
  •     人类是最喜欢故事的生物,因为人类有智慧,人类爱生活,人类需要精神消遣,所以我们就这样需要这故事并且创造着故事。这里很有趣,所以我想买回来看一下有什么可以吸取的东西
  •     很有意思的一本书,晚上翻完了,感叹作者能以轻松流畅的文笔书写故事的种种,适合闲暇阅读。故事比说理、辩论更有魅力,保持对故事的热情哈。印象最深的是《灰姑娘》的故事与唐代《酉阳杂俎》中的故事居然非常相似
  •     于我而言,不深不浅,有趣亦有启发。
  •     策划呀策划~
  •     自序中的每一个字都正中怀,毕竟,大多数人的世界还是实用主义和功利主义主导,一个好的故事是需要时间和好奇去创造并化为无形的。而我们都失去了听故事的兴趣,只对一项项可能与自身相关的清单打勾,因为那些是快捷的,便利的,并且毫不费力。
  •     很不错
  •     鸡肋鸡肋
  •     书虽然薄,但是真正浓缩的就是精华;高广告电视的一定要读一读。高质量的书,现在很难得。
  •     一下子就翻完了,挺有趣的。当时听讲座的时候听到教授推荐,特地买的。还可以。后来才发现作者杨照就是写 1963对照记 中的一位,嘿嘿
  •     优秀的文学作品超越了讲故事本身。所以,关于阅读优秀文学作品怎么就变成了讲故事的效应呢
  •     观点新颖,视野广阔,开拓了眼界和视点
  •     是本好书呢,里面的故事都挺有意思 就是纸张质量一般
  •     很好的一本书,细细品读。
  •     这本书应该 故事道理 去创意发展作用
  •     近几年,两岸交流频繁,越来越多的台湾香港文化人涌现出来,而且读者发现,他们的视角明显和大陆学者不同。中国的文化已经没落了很久了,希望否极泰来,无论是大陆还是对岸,大家都能同工同酬,把中华文化发扬光大。
  •     这书不错,比较少为自己买书,看完后觉得不错哦,介绍老公看了
  •     不错哦
  •     读罢,有点诧异,故事真的有这么高的效应和价值吗?于是,在一次活动结束后,我把照片整理好,写成十则故事,当然是有连贯性的,然后发给大家观赏。事实上照片是没有几张能称得上是上乘之作,反而,照片加上简单的文字,编成故事后,哇,结果不一样。通过别人的反馈,才知道故事的价值,现代人太忙碌了,缺少一些东西。
  •     书本不厚不大,但是内真的很吸引人,几乎每个小文章都有个小故事,涉及文学,历史,政治,经济,科学,文化命题,浓缩了不少知识,看了很受启发,是一本打开思维,努力思考的好书呀,趁着打折,买来当作精神食量,很高兴,很愉悦
  •     的确如封面所说,一本讲故事的故事书,故事么总没办法深刻的
  •     干货少,当消遣。
  •     凑单的,还没看过
  •     讲故事的重要性,如何讲故事
  •     2017年23:浅到几乎什么都没说
  •     看上去内容还不错哦,值得推荐
  •     有趣的睡前小品文,颠覆之前的一些认知,可考虑再看下。
  •     本书主旨:故事就是要扩大读者脑洞,让读者惊叹;现代社会的井然有序限制人的好奇心,有损故事,小说也是损害故事的元凶之一。我不认为小说损害了故事,我认为小说本该带有故事性,只是现代小说追求的那种惊叹太精密太小众。
  •     从一个个故事中,感受智慧。
  •     不错。 物流很给力
  •     不错不错,质量还行,很喜欢
  •     杨照的,必须读
  •     故事结束了就是结束了,其余的交给小说去说吧。
  •     故事书,有趣。。。
  •     亚马逊买99送的,购买不推荐。
  •     反倒是很多台湾的小品让人眼前一亮。
  •     买这本书的目的不是为了看故事 当然里边的故事也都不错 只是太简短 毕竟不是故事书也能了解 我只是为了找到一些启发 于是 我觉得我找到了 于是 目的也就达到了 既然目的达到了 那么这本书当然还不错 对我而言
  •     故事效应创意与创价( 一本书说故事的故事书。 呛时政、拗历史、拼创意,用故事本能重塑世界 )——段子,可读。
  •     有些故事很有意思。谈得不够深入。
  •     这本书很有意思,用故事讲述故事,有很多不知道的知识
  •     在那么多文化的表现形式中,我们发现人们对故事情有独钟,无论是华尔街新闻的倡导,还是品牌文案的选择,然而生活的规律反复磨损了我们对于故事的敏感,同时也就弱化了说故事的本事,如果重新培养了说故事的能力,那就能够在故事贫乏的时代,刺激创意并创造价值。这本书从“找故事冲动”、“辨故事功能”、“说故事方法”和“拾故事好奇心”四个板块共五十个知识点展开,每个知识点都对应一个小故事,非常容易读。但我会觉得比读故事更好的方法是把它当成一本工具书来读。这本工具书告诉你的绝不仅仅是方法的运用,更多的是教你如何去培养故事的思维模式,从而去创造故事。不到六万字的书里,给予了文化一个非常好的输出方式,要知道——即使是像番茄酱那样不起眼的微物,也都有其漫长的故事,不止是起源,还有跟人互动的细密道理。
  •     很好的书,喜欢杨照的文章。
  •     大约一个下午就一口气看完了,都是一个个小故事,也很像笑话,每个故事都有一定的启迪,然后作者在每个故事之后都有一些点评,读起来挺轻松的,给孩子看也可以
  •     “任何东西摆进故事,就吸引不同的眼光,任何人参与故事,就有了共同的感受。”深入解构故事,单是故事,便已包含一切。
  •     这本书还不错,还没来得及看。
  •     用故事來說故事十分成功
    拜服於作者的博學多聞
    運筆讓人想到艾科
  •     通篇都在翻来覆去讲一件事,除了知道了注释中的几个人物没有什么收获,整本书味同嚼蜡,抱着不要浪费的心态在飞机上看完了
  •     故事是来自远方的亲身经历
  •     故事挑战定义,搜集故事真实或想象中的“例外”,整体来看,故事就是人类经验中“例外”的集大成。故事成立的最根本理由,其实无他,古怪、奇特、不常见、违背道理,这些就是故事的基本精神。
  •     老师推荐的,还好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