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思想史论集续篇

当前位置:首页 > 文化 > 文化评述 > 中国思想史论集续篇

出版社:上海书店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4-06
ISBN:9787806781470
作者:徐复观
页数:417页

章节摘录

  中国思想史工作中的考据问题——《两汉思想史》卷三代序  兹当《两汉思想史》卷三刊行之际,对自己年来在思想史中所下的考据工夫,应作一解说,因为有朋友曾向我提到此一问题。  我以迟暮之年,开始学术工作,主要是为了抗拒这一时代中许多知识分子过分为了一己名利之私,不惜对中国数千年文化,实质上采取自暴自弃的态度,因而感愤兴起的。我既无实际权势,也无学术地位,只有站在学术的坚强立足点上说出我的意见,才能支持我良心上的要求,接受历史时间的考验。考据不是以态度对态度,而是以证据对证据。这是取得坚强立足点的第一步,也是脱出“此亦一是非,彼亦一是非”的混乱之局的第一步。  一谈到考据,大家会立刻联想到乾嘉学派。以考据为专门之学,的确是出自乾嘉学派,但他们在以汉学打来学的自设陷阱中,不仅不了解宋学,且亦不了解汉学。更糟的是,他们因反宋学太过,结果反对了学术中的思想,既失掉考据应有的指归,也失掉考据历程中重要的凭借,使考据成为发挥主观意气的工具。这在本书附录上的《清代汉学衡论》中已有较翔实的陈述。其中在训沽校勘上卓有成就的,又都短灯零碎,距离思想的层次很远。此种风气,为现代学人所传承,更向古典真伪问题上发展,应当是好现象。但发生影响最大的“古史辨”派,卤莽灭裂,更从文献上增加了中国传统学问的困扰。要从这种困扰中解脱出来,重新奠定学术工作起步的基础,只能出之以更谨慎更精密的考据,破除他们肤浅粗疏甚至是虚伪的考据。否则他们会斥抱有不同意见的人是“游谈无根”,因而加以抹煞、讪笑。  乾嘉学派,一直到今天还是一股有力的风气。我留心到,治中国哲学的人,因为不曾在考据上用过一番工夫,遇到考据上已经提出的问题,必然会顺随时风众势,作自己立说的缘饰。例如熊师十力,以推倒一时豪杰的气概,在中国学问上自辟新境。但他瞧不起乾嘉学派,而在骨子里又佩服乾嘉学派,所以他从来不从正面撄此派之锋,而在历史上文献上常提出悬空的想像以作自己立论的根据,成为他著作中最显著的病累。其他因乘风借势而颠倒中国思想发展之绪的,何可胜数。所以我从《中国人性论史》先秦篇起,考据工作首先指向古典真伪问题之上。  关于两汉思想,现时一般的说法:陆贾的《新语》、贾谊的《新书》、董仲舒的《春秋繁露》,都是不可信赖的文献,《说苑》则系成书于刘向之前,并非刘向所著。诸如此类,我若不自己下一番考据工夫,要便是把这些著作,从两汉思想中武断地加以剔除,要便是不考虑异同之见,我行我素地加以阐述。这都不是真正负责的态度。自己下过一番工夫后,凡是他人在证据上可以成立的便心安理得地接受,用不着立异;凡是他人在证据上不能成立的,便心安理得地抛弃,无所谓权威。我每一篇文章中,几乎都作了这种不同程度的努力。对较有关键性的一词一语、一事一物,亦必探索其来源、较量其时代。未曾无批判地接受过传统的说法,也未曾无批判地否定过时人的说法。在证据的打擂台上所得出的结论,这才是可资信赖的结论。若由后起的坚强证据将已得出的结论推翻,这是学术上的进步,我由衷地期待这种进步。  在治思想史中言考据,必然地向另外三个层面扩展。一是知人论世的层面,思想史的工作,是把古人的思想,向今人、后人作一种解释的工作。我深深体悟到,解释和解释者的人格常密切相关,这在当前的中国表现得最为突出,不必—一举例。由此可以断言,古人的思想,必然与古人的品格、个性、家世、遭遇等有密切关系,我更深深体悟到,在二十余年的工作中,证明了克罗齐(Cro’ce,1866——1952)“只有现代史”的说法。没有五十年代台湾反中国文化的压力,我可能便找不到了解古人思想的钥匙,甚至我不会作这种艰辛的尝试。由此可以断言,古人思想的形式,必然与古人所遭遇的时代,有密切关系。上面两种关系总是纠缠在一起。把这种关系考据清楚,是解释工作的第一步。我每篇文章中,都走了这样的第一步,却走得并不够。  其次,是在历史中探求思想发展演变之迹的层面。不仅思想的内容,都由发展演变而来,内容表现的方式,有时也有发展演变之迹可考。只有能把握到这种发展演变,才能尽到思想史之所谓“史”的责任,才能为每种思想作出公平正确的“定位”。我每篇文章中,在这方面的努力是非常显然的。这是一种考据,也是考据中的一种重要方法。  第三是以归纳方法从全书中抽出结论的层面。在此一层面中,首先须细读全书,这便把训诂、校勘、版本等问题概括在里面。我不信任没有细读全书所作的抽样工作,更痛恨断章取义、信口雌黄的时代风气。仔细读完一部书,加以条理,加以分析,加以摘抄,加以前后贯通、左右比较,尚且不一定能把握得周到、真切,则随便抽几句话来作演绎的前提,尽量演绎下去,这只能表现个人思辨之功,大概不能算是为学术做了奠基工作。我最多的工夫,常常是花费在这一层面上,这是古人所易,却为今人所难的。虽然如此,我的著作,便可全资信赖吗?决不敢这样讲。所以我总是希望读者能由我的文章引起亲读原典的兴趣。但要得到可信赖的结论,我所提出的考据工作总是值得参考的。  一九七九年七月于九龙寓所

书籍目录

《中国人性论史》先秦篇序
中国思想史工作中的考据问题
――《两汉思想史》卷三代序
阴阳五行及其有关文献的研究
一、从文字学上看“阴阳”二字之原始意义
二、《诗经》中的阴阳观念
三、春秋时代阴阳观念之演变
四、春秋时代的五行观念
五、我对今文《尚书》在文献上的一般看法
六、《甘誓》的成立时代及其中的五行问题
七、《洪范》的成立时代及其中的五行问题
八、战国时代阴阳观念的演变与在《易传》中的发展
九、《易传》与道家的关系
十、战国时代五行观念的演变与邹衍
十一、阴阳五行的融合――从《吕氏春秋》到董仲舒
由《尚书・甘誓》、《洪范》诸篇的考证看有关治学的方法和态度问题
――敬答屈万里先生
一、治学的态度比方法更重要
二、历史问题应让历史自身有优先发言权
三、批评应从对方立论的根据下手
四、由铁及疆域推断《禹贡》成立的年代
五、有根据的判断不能称为“意必”之辞
六、我并没有误会屈先生的说法
七、应实事求是,多作反省的例证
与陈梦家、屈万里两先生商讨周公旦曾否践阼称王的问题
一、现代中国史学的反省
二、周公问题在历史中的演变及其重新提出
三、武王、成王的年龄问题
四、《康诰》的问题
五、《尚书》中《康诰》以外的有关文献
六、《尚书》以外的两点讨论
有关周公践阼称王问题的申复
有关周初若干史实之考证
引言
一、西安半坡文化的启发
二、两个文化层的混乱
三、周太王接不上客省庄第二期文化
四、因抄材料的错误而迷失了周文化是殷文化的一支
五、因缺乏文献史料的了解而误解了后稷
六、后稷到文王的世次问题
七、公刘问题
八、太王迁豳的有关问题
九、姜、羌及周祖先居地问题
十、周与夏的关系问题
十一、上帝与祖宗神的问题及对傅斯年的评价
十二、武王伐纣的年代、兵力及八族的问题
十三、学术风气的问题
释“版本”的“本”及士礼居本《国语》辨名
有关老子其人其书的再检讨
一、有关本问题材料批判上的若干基本观点问题
二、重新检讨先秦有关资料
三、检讨《史记・老子列传》
四、就现行《老子》一书以考查其作者及其传承
帛书《老子》所反映出的若干问题
先秦名学与名家
一、名的起源问题
二、名的特别意义及孔子的“正名”思想
三、辩者与名家
四、公孙龙及《公孙龙子》
五、公孙龙的批判者
六、先秦“正名”思想的完成
七、名家的价值
释《公孙龙子・指物论》之“指”
一、各家解释略评
二、“指”字的一般用法
三、《指物论》的“指”字意义
四、庄子与公孙龙的纠葛
释《论语》的“仁”
――孔学新论
有关中国思想史中一个基题的考察
――释《论语》“五十而知天命”
一、二千年无确解
二、哥白尼的回转
三、思想史中的夹杂与“心即天”
中国自由社会的创发
释《论语》“民无信不立”
――儒家政治思想之一考察
儒家在修已与治人上的区别及其意义
向孔子的思想性格回归
――为纪念一九七九年孔子诞辰而作
荀子政治思想的解析
一、荀子政治思想中的儒家通义
二、荀子政治思想的特征
三、荀子政治思想对儒家精神之曲折
中国的治道
――读陆宣公传集书后
王阳明思想补论
“清代汉学”衡论
一、“清代汉学”在时间上及精神上的界定
二、清代汉学家的治学方向
三、汉代学术与清代汉学间之大疆界
四、清代汉学家在完全不了解宋学中排斥宋学
五、对宋学及清代汉学作“近代的”再评价
程朱异同
――平铺的人文世界与贯通的人文世界
一、宋代理学的特征
二、朱元晦对程伊川思想的传承
三、二程的平铺的人文世界
四、朱元晦的贯通的人文世界
五、程伊川的一重世界与朱元晦的二重世界
六、朱元晦由实践与穷理,对形而上性的消解
答陈胜长先生“《周官》非古丈质疑”

作者简介

本书是台湾新儒家代表人物徐复观的重要著作——《中国思想史论集》的续编。它与《中国思想史论集》一起,完整地反映了徐复观一生的思想历程和主要学术观点。在书中,徐复观以自己的政治经验和政治眼光,对于中国文化中的政治思想、意识形态、知识分子问题等,作出了独具慧眼敏锐深刻的阐释。同时,还继承了《中国思想史论集》考证严密、思想深邃、立论卓特、文风雄健等特点。徐复观是20世纪的中国人文学术史上具有传奇色彩的人物,他曾为蒋介石的高级幕僚,最终从政界转向学术界,成为新儒学的重要人物。独有的政治军事生涯,使他的学术渗透着强烈的现实关怀。最近几年,徐复观越来越受到学界关注,本书的出版将对深入了解徐复观思想起到重要的作用。

图书封面


 中国思想史论集续篇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1条)

  •     徐复观撰。复观(1903~1982)名秉常,字佛观(后改为复观),湖北浠水人。师从熊十力,在先秦两汉思想史研究方面颇有建树。本书由六十年代后作者的单篇论文汇编而成,同时收录有儒学论文数篇,涉及的重要问题如下:——阴阳五行及其有关文献的研究 先从文字上考证阴阳二字原与日光有关,后通过考据诗经、左传等先秦典籍得出了阴阳五行观念由具体渐变为抽象的结论,又探究了易与道家的关系,以及阴阳五行观念融合的过程。——周公旦是否践祚称王的问题——周初若干史实之考证——老子其人其书的再检讨 作者驳斥冯友兰关于老子作者的观点,指出老聃应与孔子同时且年稍长,老子成书应在庄子前。针对史记•老子列传含混不清的问题,作者认为这是司马有意模仿孔子著春秋,“疑则相疑”。他还假定老子乃其直系门徒所著,书中圣人即著者对老聃称呼。(复观先生学术上坚持独立思考,善于综合分析,岂是一些人云亦云、不学无术之腐儒可比!)——帛书老子所反映出的若干问题 ——先秦名学与名家 名与礼不可分,名器不假以人,维护政治权力秩序以求政治的安定;荀子•正名提出制名之枢要是先秦正名思想的完成。——释公孙龙子•指物论之指 (此篇较难,涉及庄子诸篇,还未通,暂略去,录以备考。)——释论语的仁 孔学即仁学。(此篇少有新意,没看出什么新名堂出来。)——中国自由社会创发 孔子奠定了儒学基础,也创发了中国的自由社会。(作者解释未免有点牵强,自由社会乃历史发展之趋势,且门阀制度至唐尚未完全瓦解,岂能言自由社会?不过作者可能意在阐释中华传统人文之精神。此处留意!)——荀子政治思想的解析 知人论世,荀子生逢战国末年,天下一统,未免忧心忡忡,欲以礼为手段建立“各尽所能,各取所值”的理想人群生活。(作者对于荀子与孔孟关于礼的作用异同的分析很有见地。)——中国的治道:读陆宣公传集后 陆贽是中唐一大儒臣,我辈浅陋,今日方知自己忽略了这样一位大政治家、文学家!——清代汉学补论 提起宋明理学,习惯和清儒们一起骂朱熹,但自己对理学又真正了解多少呢?无知吧。——程朱异同 看不大懂这篇。读此书重在学习复观先生治学的方法,先生对五四以来标新立异、哗众取宠的浮躁学风深恶痛绝,直斥一些学者虚伪世故、寡廉鲜耻,言辞之犀利、态度之急切,让人震撼。读书做事,都要存一个良心,踏踏实实!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