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的中国形象

当前位置:首页 > 文化 > 文化评述 > 非洲的中国形象

出版社:人民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0-6
ISBN:9787010086187
作者:胡锦山
页数:324页

章节摘录

上面所提到的珍贵阿拉伯文史料《中国印度见闻录》也记述了唐代东西海道情况。该书是根据旅居中国的阿拉伯商人(旅行家)苏莱曼等人的亲身见闻记录而成的,列举了由波斯湾海岸诸港口至中国广州的详尽的海上航路情况,是当时东西方海上繁忙交通的历史见证。《中国印度见闻录》记述道:“他们提到货物从巴士拉(Bassorah)、阿曼以及其他地方运到尸罗夫(Siraf),大部分中国船在此装货……货物装运上船以后……去阿曼北部一个叫做马斯喀特(贾耽称之为萨伊瞿和竭国)的地方,尸罗夫到马斯喀特大约有二百法尔萨赫……从马斯喀特抢路往印度,先开往故临(Koulam-Malaya,即奎隆,印度西南部),从马斯喀特到故临的航程,中等风力需时一月。……然后开船驶往海尔肯德海。越过海尔肯德海,便到达名叫朗迦婆鲁斯岛(尼科巴群岛,贾耽称之为婆国伽兰洲)的地方……船只抢路往筒罗国。……这是爪哇王国……然后商船向潮满岛前进……这段路程需要十天。接着,我们起航去奔陀浪山,又是十天的时间。……随后,船只航行了十天,到达一个叫占婆的地方……得到淡水以后,我们便向一个叫占不牢山(占婆岛)的地方前进……然后,穿过‘中国之门’,向着涨海(即南中国海)前进……便进入一个江口,在中国地方登岸取水,并在该地抛锚,此处即中国城市(广州)。”此外,《中国印度见闻录》还记载了到达大食辖下埃及地区的部分航路,“尸罗夫人的船到达印度海右侧的海面时,就要驶向吉达,在那里泊岸,把船上装运去埃及的货物,转由库勒祖姆的船运去。”

前言

笔者曾经提出过跨文化形象学有关中国形象研究的“三组问题”:一、西方的中国形象作为一种知识与想象体系在西方文化语境中生成、传播。以一种话语力量控制相关话题并参与西方现代性实践的问题;二、世界的中国形象与全球化的中国形象网络形成,与此相关的是西方的中国形象的跨文化霸权以及不同国家地区的中国形象中流露的“自我东方化”、“自我西方化”的问题;三、域外的中国形象,主要是西方的中国形象,影响或塑造现代中国的自我形象或自我想象,中国自我形象认同的“自我东方化”与“自我西方化”如何影响中国现代性文化自觉与文化重建的问题。三组问题相互关联,在理论上指向中国现代性自我认同与文化自觉问题;在实践上关注中国的文化软实力与地缘政治战略的文化背景问题。在国内学术界,第一组课题的研究已初具规摸;第二组课题的研究才刚刚开始,本丛书具有草创意义;第三组课题则有待开启,那将深入跨文化形象学的“中国问题”核心。

后记

1923年,在结束第一次非洲之行后,杜波依斯写道:“非洲的魔力深深迷住了我……这并不是一个国家,它是一个世界,一个其自己的也是适合其自身的世界(宇宙),一件不同的、威胁的、诱惑人的事情。它是一个伟大的黑人胸怀,精神渴望安息之所。一切一切都令人感动一一黑色闪亮的身体、完美的身体、圆润、神秘、均衡与美丽的身体。”(Crisis,XXVII,1923,pp.273.4.)对于非洲的魔力我虽所知不多,但非常着迷。2007年春周宁教授邀请我撰写《非洲的中国形象》时,我正在写一篇关于杜波依斯的文章,并因其泛非主义而对非洲发生兴趣,这是我接受这项研究任务的基本背景。长期以来我的研究方向是美国黑人史,研究非洲的中国形象,对我来说是个全新的课题,研究热情大于知识准备。我渴求更多地了解那个大陆上的古老的文明、近代以来血与火悲怆的历史和当代的变革与问题。同时我也希望能像杜波依斯一样尽可能地去探究非洲人民的精神世界,还有他们对有着源远流长友谊的中国的认识。我开始对相关知识进行恶补,从中那些使我受益匪浅的论著基本列在了“参考文献”里,在此感谢这些学者,正是他们的研究成果,使我能够在短时间内基本掌握了中非关系的发展脉络和非洲人民对中国的认识,促使我对一些值得探讨的问题进行反复思考,从而奠定了拙作的基础。快速发展的信息网络业也让我得益多多,使我能够足不出户收集到比较全面的资料,更可以得到一些权威官方网站上的信息与数据。

内容概要

胡锦山,女,1963年12月出生,浙江乐清人。1995年7月毕业于东北师范大学历史系,获历史学博士学位。1995年至今一直在厦门大学历史系从事世界现代史和美国史的教学与研究工作,现任厦门大学历史系副教授,主要研究领域为世界现代史、美国黑人史和美国族裔史,曾在《世界民族》、《史学月刊》、《美国研究》、《厦门大学学报》等刊物上发表相关论文三十余篇。

书籍目录

总序前言第一章  丝绸与瓷器的国家 第一节  丝绸之国——秦汉时期中非间接交流 第二节  瓷器之国——唐宋时期中非交流的巨大发展 第三节  伊本·白图游历的中国 第四节  郑和船队与非洲 第五节  青花碎瓷:留在非洲的记忆第二章  劳工与商贩的国度 第一节  华人移民与契约华工 第二节  适应能力极强的商人 第三节  勇于抗争的斗士 第四节  多面的华人形象第三章  当代中国形象之一:独立自主、平等友好的外交形象 第一节  “中国是你们的亲骨肉” 第二节  “周是我们的兄弟,坦桑尼亚是他的家” 第三节  “全天候的朋友” 第四节  “现在仍然是非洲人民的好朋友”第四章  当代中国形象之二:患难与共、无私援助的政治形象 第一节  “伟大的可信赖的战略后方” 第二节  “穷帮穷” 第三节  水井·银针·铁路——中国援非形象 第四节  负责任的大国第五章  当代中国形象之三:互利合作、共谋发展的经济形象 第一节  ”授人以鱼,更授人以渔 第二节  “中国制造” 第三节  “他们不会让我们失望” 第四节  “中国模式”与“中国奇迹”第六章  当代中国形象之四:和谐友善、包容开放的文化形象 第一节  因文化更美丽 第二节  “中国就是我的第二故乡” 第三节  当下非洲的中国形象:忧喜参半 第四节  优化中国形象:困难与挑战参考文献后记

编辑推荐

《非洲的中国形象》:世界的中国形象丛书。《非洲的中国形象》由人民出版社出版。

作者简介

《非洲的中国形象》内容简介:中非友谊源远流长,非洲国家和民众对中国有普遍良好的形象认识。在中国成长为世界大国的进程中,非洲大陆是中国树立自身负责任大国形象的重要舞台。越来越多的学者和相关机构开始关注非洲民众对中国形象的认识:历史上非洲人是如何认识中国的?今天的非洲人和非洲媒体又是如何看待中国的?当今的中国是一个怎样的形象?而中国又应如何有效提升国家形象对非洲的投射能力,进而提升中国在非洲的地位并增强中国的国际政治号召力?《非洲的中国形象》将对这些问题进行解答。

图书封面


 非洲的中国形象下载



发布书评

 
 


精彩短评 (总计3条)

  •     本书作者不是从事非洲研究的人,缺乏多年的积累与思考,写出了这样一本应时之作,从这个角度讲,确实难为他了。
    一来,书里的内容不深刻,对非洲的了解而已而已,读了不通透,不畅快,还是隔着点什么。恐怕作者写完全书也还是没了解非洲人的心态和对中国的真实看法吧。
    非洲人眼中的中国形象是多元的,有好有坏,百味杂陈,哪像这本书里写的那样,中国就那么好。这不利于我们政府认识当前的问题,产生的误导也不利于问题的解决。
    二来,书的框架完全是照应中国政府的政策,这种写作手法也无可厚非,毕竟当今浮躁的时代,大家为了名利,要出书评这样那样,但认真读这本书,不值得的。
    举个例子,书中几章的名字是“独立自主、平等友好的外交形象”、“患难与共、无私援助的政治形象”、“互利合作、共谋发展的经济形象”、“和谐友善、包容开放的文化形象”,大篇幅在唱赞歌,最后轻描淡写一点问题和挑战,给谁会信?这么对应工整的安排,作者怕是先有了框架再填充材料吧,真是不地道的写作方式。
    在政府层面这样说,我完全赞成,就要政治上、经济上、文化上都互利、共赢,这毫无疑问。作为一个学者,也讲这些,无条件的去附和政府的一些东西,就没意思了,寡淡,寒碜。
    而且,若如作者所写的,中非关系都如此的好了,现在的那么多问题都是假的不成?
    有本书译成中文了,叫《中国的非洲》,写了中非关系的好,也写了问题。总之很诚恳,很实在,读了会深思、会感慨,那才叫好书。
    总体感觉,作者没什么见识,书不能说差,中规中矩吧,读了会失望,建议大家别买。搞这一行的,非要用到的,就凑合去图书馆看,借了翻翻吧。
    借用纪伯伦的一句话来作结:树木是大地写上天空中的诗,人们砍了它做纸,记录我们的空洞与无知。

  •     奔着周宁买了这套书,但个人以为,其他作者的水准明显逊色于周宁。
  •     一本书从头到尾是资料的堆砌,好多错误,数据陈旧。提出的观点也都是老生常谈,最可怕的是全书都在唱赞歌,完全脱离现实。作者肯定没有去过非洲,非洲的中国形象怎么可能有那么好!!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