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疑古时代

当前位置:首页 > 文化 > 文化评述 > 走出疑古时代

出版社:长春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7-1
ISBN:9787544502702
作者:李学勤
页数:231页

内容概要

《走出疑古时代》是清华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先秦史学会理事长,“夏商周断代工程”首席科学家,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李学勤先生所著。主要涉及中国上古时期的历史文化、中原与边远地区的文化交流、早期的中外关系等主题。

书籍目录

出版说明
自序
导论 走出疑古时代
一 考古与思想文化研究
二 两种考古证据
三 学术史的再认识
四 古书新证(甲骨金文)
五 古书新证(简牍帛书)
六 结语:走出疑古时代
第一篇 论古代文明
一 中国古代文明的起源
二 古史、考古学与炎黄二帝
三 古本《竹书纪年》与夏代史
四 商代史和甲骨学研究展望
五 夏商周离我们有多远?
六 天下之中
七 关于《周易》的几个问题
八 西方中国古代研究的新趋向
第二篇 神秘的古玉
一 良渚文化玉器与饕餮纹的演变
二 论良渚文化玉器符号
三 吉斯拉玉琮的神秘
四 论含山凌家滩玉龟、玉版
五 论香港大湾新出牙璋及有关问题
六 太保玉戈与江汉的开发
第三篇 新近考古发现
一 西水坡“龙虎墓”与四象的起源
二 论二里头文化的饕餮纹铜饰
三 商末周初的多穿戈
四 克罍克盉的几个问题
五 再谈洪洞坊堆村有字卜骨
六 邢台新发现的西周甲骨文
七 史密簋铭所记西周重要史实
八 三门峡虢墓新发现和虢国史
九 益门村金、玉器纹饰研究
第四篇 中原以外的古文化
一 多彩的古代地区文化
二 非中原地区青铜器研究的几个问题
三 三星堆与蜀国古史传说
四 《帝系》传说与蜀文化
五 禹生石纽说的历史背景
六 商文化怎样传人四川
七 三星堆饕餮纹的分析
八 新干大洋洲商墓的若干问题
九 丰富多彩的吴文化
十 宜侯矢簋的人与地
十一 安徽南部的青铜文化
十二 论擂鼓墩尊盘的性质
第五篇 海外文物拾珍
一 针刻纹三角援戈及其他
二 鲜簋的初步研究
三 楚王■审盏及有关问题
四 古镜因缘
五 阿富汗席巴尔甘出土的一面汉镜
六 韩国金海出土的西汉铜鼎
七 力、耒和踏锄
八 日本胆泽城遗址出土《古文孝经》论介
第六篇 续见新知
一 良渚文化与文明界说
二 商周青铜器与文化圈
三 论洋县范坝铜牙璋等问题
四 重论夷方
五 秦封泥与秦印
六 商代夷方的名号和地望
七 城固两罍铭文的研究
八 关于鹿邑太清宫大墓墓主的推测
九 释楚帛书中的女娲
十 关于绵阳双包山汉墓墓主的推测
十一 谈“信古、疑古、释古”
十二 对《走出疑古时代》的几点说明
附录 本书所收论文出处
1994年版后记
1997年修订本跋
新版书后
后记

作者简介

《走出疑古时代》。作者李学勤先生,现为清华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先秦史学会理事长,“夏商周断代工程”首席科学家,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自1992年李先生提出“走出疑古时代”口号以来,走出疑古已成为一种思潮,对学术界发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
本书是作者探索中国古代文明的一部高质量学术著作。全书共分六篇,第一篇论古代文明,第二篇神秘的古玉,第三篇新近考古发现,第四篇中原以外的古文化,第五篇海外文物拾珍,第六篇续见新知。主要涉及中国上古时期的历史文化、中原与边远地区的文化交流、早期的中外关系等主题。
李学勤先生的名著《走出疑古时代》初版于1995年,1997年又出了修订本,均由辽宁大学出版社出版。最近该书又由长春出版社出了新版(2007年1月)。如李先生在初版《自序》中所说,该书是其“继续探索中国古代文明的结果”,而且所及范围是“中国古代文明的前段,即自文明起源到汉代初年”。后面两个版本与初版相比,只是增加了《续见新知》一编,收入初版之后李先生新作的十来篇相关的短文,并校正、修改了初版中的“一些错误之处”。
《走出疑古时代》是李先生1992年针对中国近代乃至古代“疑古”思潮提出的一个口号,十多年来“走出疑古”又形成一种新的思潮,“对学术界发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走出疑古时代》在这种背景下迅速成为“当代的学术名著”,而且“很多大学的历史、考古、哲学等系把它作为本科、研究生的教材,或列入必读书目”(新版《出版说明》)。
1992年,李学勤发表了《走出疑古时代》这篇号角性的著名演讲,可谓恰逢其时。该文“编者按”强调说,此文“痛感疑古思潮在当今学术研究中产生的负面作用,于是以大量例证指出,考古发现可以证明相当多古籍记载不可轻易否定,我们应从疑古思潮笼罩的阴影下走出来,真正进入释古时代”。1995年,李学勤将相关论文集为一书,《走出疑古时代》被作为导论置于书首,并即以此为全书题名。 本书1995年出版后,引起了广大读者的强烈反响,清华大学葛兆光教授、复旦大学钱文忠教授等撰有书评,很多大学的历史、考古、哲学等院系把它作为本科、研究生的教材,或列为必读书目。1999年荣获国家图书奖提名奖。
1997年,此书再出修订版,流传颇广。伴随作者频繁的学术和社会活动及其相关著述的广泛传播,“走出疑古时代”迅速成为一股强大的思想潮流席卷学术界和思想界。

图书封面


 走出疑古时代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2条)

  •     陈梦家与李学勤  在陈梦家先生诞生95周年、逝世40周年之际,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中华书局、北京国际汉字研究会主办的“纪念陈梦家先生学术座谈会”将于7月3日上午九点在陈梦家生前的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二楼会议室举行。地址:王府井大街27号东厂胡同东口。欢迎光临!   这种诸葛吊孝迟迟未能由官方举办,大概碍于一个被官方媒体捧为“德才兼备”模范的李学勤。从1996年国家史无前例地投入了数千万元的资金,启动夏商周断代工程, 到2001年被评为“九五”国家重点科技攻关重大科技成果,所有主流媒体颂扬“工程”超过了明朝的《永乐大典》、清朝的《四库全书》,摘取了哥德巴赫猜想的桂冠。作为工程负责人的中国社科院历史所所长李学勤,不仅被官方捧为“德才兼备”的偶像,还作为社科界的惟一代表,与袁隆平等发明家领取了几百万的奖金。   可是工程尚未结束,李学勤部下就有人举报他的经济问题,事件虽以举报人被开除而告终,但举报人至今仍没有放弃,希望通过党和国家正常的举报渠道揭发真相。李学勤匆匆调离社科院,资深人士认为就是为了逃脱“断代门”经济丑闻。   李学勤针对五四启蒙史学家提出的“走出疑古时代”口号,得到宋健等的支持,并且在这一口号下完成了官方定位的“凝聚力工程”――夏商周断代工程。可是随着大陆科学家在民间小心翼翼地议论和《纽约时报》的尖锐批评,“工程”的豆腐渣性质越来越包裹不住。2006年2月16日《光明日报》刊载山东大学王学典教授《〈古史辨〉第一册出版80周年感言》,坦言“作为‘走出疑古’主张结晶的‘夏商周断代工程’,也被学界敲击得遍体鳞伤”。这是官方媒体对夏商周断代工程批评解禁的信号。      也只有在这一形势下,学术界的人才敢于窃窃私语:在李学勤的辉煌背后,还有一个冤魂:陈梦家。      陈梦家作为考古所建所之初6名研究员之一,对甲骨文、金文、和传统国学都有极深的造诣。1952年,只在清华大学哲学系读了一年书的李学勤(大陆学者对他至今自称“毕业”表示愤怒),来到陈梦家手下当临时工。50年代初,研究员的工资和临时工的工资相差几十倍,加之当时给研究员配备单独的办公室,研究员有权指挥临时工为自己借书跑腿,且有指导年轻人之义务,有时难免喝斥,遂招致李学勤的嫉恨。时值陈梦家在考古所附近的美术馆买了一整个四合院,计18间,据传李学勤是借“三反”“五反”的余波,举报陈梦家有经济问题,实际上陈梦家是用1956年出版的稿费买的房,根本谈不上贪污。李学勤仍不罢休,刚好57年反右,陈梦家被打为右派,已经在《考古学报》上连载六期的《西周铜器断代》叫停,反而发表了李学勤的《评陈梦家殷墟卜辞综述》,全面丑化陈的贡献。比如陈认为甲骨文的人方在东,李学勤则断为陕西。虽然四十年后他不得不承认人方在东,可是拒不对当年置人于死地作任何忏悔,还自吹此文“从理论方法上揭开了甲骨分期研究新的一页”。据传李学勤又举报陈梦家作为解放前的新月派诗人,生活放荡,进入新社会拒不改造,与考古所某女有染,其实那人是陈梦家亲手教过的学生,到考古所后,是官方指定她协助陈梦家工作,所以单独在一起的时间多一点,清清白白。“文革”起来后,李学勤已到历史研究所当临时工,主要精力放在抄顾颉刚的家,从顾的日记里整黑材料。由于历史研究所和考古研究所都隶属于科学院,且当时常见跨单位整人,李学勤经常窜回考古所揭发陈梦家。随着文革由整人发展到把人整死,1966年8月24日,考古研究所墙外的东厂胡同,至少有六个居民被活活打死。这给社科院的打手提供了重要的启示:打死人可以不偿命。此时乃为铲除宿敌的天赐良机;而且按李学勤的揭发,陈梦家――     (一)有经济问题     (二)有作风问题     (三)有学术问题      这样的右派还有生存权吗?1966年9月3日,陈梦家被打死,被伪装成自杀。陈的夫人曾将陈梦家被打死的真相告诉过考古文物界的老人。陈梦家没有后代,他所谓自杀的冤魂无人声张。      即使按官方说的是自杀,也是凶手所逼,40年来却无人对此负责。有的侵华日军尚且知道来中国道歉,李学勤等人的铁石心肠比鬼子硬多了,而且还在享受“德才兼备”坐轿子的清福(李学勤多年同事、著名宋史学家王曾瑜语)。      陈梦家死后一切东西被考古所扣留,显然是当年的凶手害怕真相暴露。如果考古所真心纪念陈梦家,就应当公布陈梦家所有遗物,供人研究,把这么一个近在咫尺的大学者的死因搞清楚。由于考古所是断代工程及其后续的文明起源工程的受益者,与李学勤存在共同利益,考古所很可能将一切不利于李学勤的证据销毁。比如李学勤标榜他的甲骨文完全是自学的,与陈梦家的指导没关系,52年调到考古所是“由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约他参加《殷虚甲骨缀合》的工作”,真相是《殷虚甲骨缀合》是上海郭若愚的私人著作,与考古所没有任何关系,他把已经完成的书稿寄给郭沫若写序,郭沫若请陈梦家代笔,被李学勤尾随,李又拉扯曾毅公加入。书出版后,郭若愚大为不满,写信到考古所抗议,信中并有“李学勤何许人也”等语,很多人知道这封信的内容,希望考古所及早公布。      1949年以来几十年如一日的政治运动若没有歹毒心肠的个体是搞不起来的。正如网友感叹的那样:但是已经过去了多少年,那些迫害过他的人纷纷坐上高位,他们当然不会去挂念死在自己手底下的冤魂。他们只会嗤笑他太脆弱,如果坚强一点咬咬牙挺过来的话,现在不就好了吗?因为大家“都好了”,你陈梦家也可以搞个副所长干干嘛,可以混个政协委员,考古学会、古文字学会、先秦史学会副理事长,风风光光的去国外转转;你可以给这个那个后辈的新书做“序”,可以领头搞几个“工程”,当当“首席专家”;你可以收一堆学生,他们会在各种场合颂扬“业师”的学问人品,给你写“学述”,给你庆祝八十、九十大寿,出版厚厚的祝寿论文集;你的《全集》、《自传》、《回忆录》也会精装烫金的摆在各大书店里,说不定能掀起一个“陈梦家热”。可是问题是你死了,而且死的太早、太不体面,你除了几本旧著、一堆遗稿和一位遗孀以外什么都没留下来,你没有学生,没有部下,谁来给你整理遗稿、再版旧著、开纪念会议?还想出《全集》??别做梦了!!!      希望在陈梦家被害40周年之际,包括李学勤在内的当事人都出庭说个清楚。(当然也可以为自己辩护)考虑到李学勤已经七老八十,他如果开溜的话,陈梦家的死因真要石沉大海了。而且受断代工程狮子大张口启示搞起来的儒藏工程、清史工程,儒藏工程头目汤一介已对参加“梁校”班子忏悔(清史工程头目戴逸对其主编的豆腐渣《中国通史》还在硬撑)。现在大家都承认学术腐败到了极点,豆腐渣学术泛滥当然是因为人渣太多;返渣为人,实为当务之急。
  •     李学勤大举走出疑古大旗,以释古自居。我有几点疑问。其一,冯友兰先生说“疑古一派的人,所作的工夫即是审查史料。释古一派的人所作的工作,即是将史料融会贯通。就整个的史学说,一个历史的完成,必须经过审查史料及融会贯通两个阶段,而且必须到融会贯通的阶段,历史方能完成。”为什么李学勤先生认为他以为的“以古书论古书”是审查史料,而他所标榜的王国维先生的二重证据法就是将史料融会贯通了?以甲骨文金文等文字对比于传世的古书难道不是审查史料吗?窃以为冯先生说的释古应该与司马迁之“究天人之际 通古今之变”相仿,是建立在近真的历史材料上的史论,史论才是融会贯通之举,才是释古。其二,李学勤先生说“疑古一派,其根本缺点在于以古书论古书,不能跳出书本上学问的圈子”,这句话有几点错误,首先所谓的“不能跳出书本上学问的圈子”是不成立的,早在七册古史辨里就有《周易卦爻辞中的故事》,这篇论文是顾颉刚以王国维之甲骨学发现为基础而研究的论文,发展和完善了王氏的观点,不知李学勤说的读过古史辨是漏过此文还是如何了。即使放过这篇顾颉刚的论文,我所知的七册古史辨里也不乏王国维先生的《古史新证》等文章,到后来顾颉刚与顾延龙先生编的《尚书文字合编》,里面收集的魏石经、敦煌遗书等文物不知是否也是以古书论古书,顾颉刚先生所作《息壤考》,不知是看到了“息壤”的现象有所发现,还是皓首穷经之后的发现,其余以民俗学研究古史更不必说。李学勤先生一棒子打死从前的研究,一以贯之“不能跳出书本上学问的圈子”是否是为了心安理得得使用并未有甲骨文来作证的夏与五帝的系年?其三,伪书一词有歧义,李学勤先生所说的伪书有一棒子把伪古书打死的意味,顾颉刚先生说:“许多伪材料,置之于所伪的时代固不合,但置之于伪作的时代则仍是绝好的史料;我们得了这些史料,便可了解那个时代的思想和学术。……所以伪史的出现,即是真史的反映。我们破坏它,并不是要把它销毁,只是把它的时代移后,使它脱离了所托的时代而与出现的时代相应而已。实在,这与其说是破坏,不如称为‘移置’的适宜。”李学勤可以说从前的研究因为材料的不足而使一些古书的移置方位有错,却不可以弃移置而不用,比如《老子》一书,现在出土的楚简汉简自与通行本有别,而从前人考订了通行本老子的年代,李学勤现在却用和通行本有差异的古本来事,不是“白马非马”的混淆吗?李学勤先生的文章缺点在于把事情简单化了,把疑古简单化了,简化后的疑古,就像是建国初期妖魔化了的大陆对于蒋介石的描写,对于没有读过七册古史辨,没有细细考量过事情的人来说,自然不好。另外可以谈谈二重证据法,李学勤把二重证据法当做神药宣传,似乎此法可以研究一切之问题,可以打破上古史的真空,顾颉刚早有“不能以一部分之真证全部皆真”命题。如今的我们的确可以理直气壮得说“商的文物文字具在,这个时代不是古人臆测出来的”,但是对于商之前的问题,作为学者是否更应该严谨一些,而不是直接把各个文化机械得和上古史套在一起。做历史研究从来都是有一分证据说一分话,希望学者们切莫被政治所困,为了说明中华民族的源远流长而附会。诚然我们发现了河姆渡,发现了半坡,可以有底气得反对历史虚无,但是把神话中的人物附会于考古发现是不妥的。文章即兴,读书不多,见解不深,但当抛砖之笔也。

精彩短评 (总计22条)

  •     好书,还没细读
  •     差点忘了读过这书
  •     知识性与学术性集于一体,不可多得。在此建议当当发货前将书擦干净一点。
  •     这样大的一个题目,原来以为是作者呕心沥血之作,看过才知道不过是拼凑已发表文章或演讲.如果这代表了中国史学界的权威水平,那真令人悲哀. 当然,作者对于古文物的一段段分析,还是具有满好的知识性,但是要想成为改变历史研究方向的划时代之作,还差得太远. 难道作者当时就凭这忽悠了国家以千万计的课题投入? 真不敢想像! 以这本书中国来代表当今所谓学术权威的水平和作风,倒是恰当的!
  •     较为阻滞的阅读,毕竟进入考古的世界需要费一番力气。但里面涉及的大胆的想像,联想,还是很佩服。文字的考释,又是那么的详审。嗯,不少问题的存在,也让我们反思考古——考古究竟如何?
  •     好书
  •     走出疑古时代?靠什么?靠zf支持和扯淡么?
  •     一些文章的拼拼凑凑。。。
  •     较为艰涩
  •     疑古?信古?
  •     此书现在很难买到,幸运。
  •     李先生单纯对于考古材料的分析还是很精当的,但再与传世文献联系后,得出的结论就不怎么靠得住了。
  •     可能是作者最有名的一部了。至今争议不休。
  •     重要还是很重要的。
  •     还是比较开风气的一本书,李老学问不错,有时被黑的挺惨的。
  •     20.备课
  •     李先生是成大事的人。
  •     非常好的一本书,请不要忘记那个年代还有人这么执著的追求真是东西。
  •     需要一定的历史文化知识,要怀着大气的心态去读。
  •     有争议的口号与比较经典的书
  •     关于李学勤的书我就不多说了,非常满意。要说的是这本书送来的时候好脏,好一个擦...
  •     我们疑古是因为没有考古,而现代考古告诉我们祖先的故事,于是,走出疑古时代便成为走向自身来路的跋涉。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