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冲突视野下的陶行知

当前位置:首页 > 文化 > 文化理论 > 文化冲突视野下的陶行知

出版社:时代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安徽教育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1-10
ISBN:9787533662288
页数:292页

章节摘录

  在“致良知”中,判断“良知”和“私欲”的标准是“私”与“公”的范畴,“良知”是与“私”相对立的“公”,是“大道”,“良知”必须是符合天下苍生的利益。因此,“知行合一”规定了“良知”的一个方面,即其必须在现实生活中展现“行”的力量;“为善去恶”规定了良知的另一个方面,即不能是私欲。因此,凡能成大事业、并被后人所深深怀念的伟大人物,都是符合“知行合一”与“致良知”的标准的。  另一方面,王阳明认为,朱熹曲解儒学,用天理为“礼”去强压“人欲”,既道貌岸然,又使社会风气流于假大空。王阳明的“知行合一”强调善恶是以人心论,道德也是以人心为准则,而不是抽象的天理。“致良知”所要求的不是教条主义地坚持“死理”,而是以人为本,还原人内心善恶的“活理”,并有策略有智慧地去实践这个活理。活理就在我们所做的具体的事情里,需要个人在“做事”上下工夫①。王阳明摧毁了朱熹以来僵化的教条天理--三纲五常,开始了明代中后期如同近代西方文明一样的“人文和人道的关怀”。  王阳明对陶行知的影响是深远而广大的,这在陶行知的很多文字中都有所体现,如《金陵光》中的很多文章。拿陶行知1930年所写的《生活即教育》一文为例,就能看出王阳明对他的影响。陶行知认为,中国遗留下来的旧文化与生活教育是有冲突的,因为中国以前的旧文化“是上了脚镣手铐的”。而这些脚镣手铐就是“以天理压迫人欲”,做什么事情“总要以天理为第一要件”②。陶行知认为“以天理压迫人欲”的原因在于把天理看成一件事,人欲看成另一件事。在生活即教育的原则下,人欲是有地位的,不能用天理来压迫人欲。因为“理不是欲外之理,不是高高的挂在天空的;欲并不是很坏的东西,而是要有条有理的”③。“生活即教育,就是要用教育的力量,来达民之情,顺民之意,把天理与人欲打成一片”④。  ……

书籍目录

第一章 陶行知研究的一种尝试——文化冲突作为一种分析视角第一节 国内外陶行知研究现象的初步描述第二节 文化冲突作为一种分析视角第三节 本文在解释历史时所遵循的原则第二章 陶行知现象与陶行知形象的政治性建构——在私人言说与公共叙事之间第一节 政治化对“自我”的胜利第二节 陶行知的各种形象第三节 陶行知形象的政治性建构第三章 从精英向平民的转换——陶行知思想和行动的结构第一节 20世纪上半期中国社会的文化冲突第二节 陶行知的思想历程第三节 陶行知的心路历程第四章 陶行知与晓庄学校——“知行合一”的儒学实践第一节 五四前后中国教育场域中权力关系的变化第二节 晓庄试验的思想渊源第三节 晓庄的生活教育第五章 在公共写作与私人话语之间——对陶行知文本的一种解释第一节 作为公共知识分子的陶行知与写作第二节 陶行知的私人话语:家书第三节 作为大众诗人的陶行知结语从“知行合一”到“无为而教附录参考文献后记

作者简介

《文化冲突视野下的陶行知》内容简介:在伟大的人民教育家、思想家、伟大的民主主义与共产主义战士陶行知先生诞辰120周年即将到来之际,安徽教育出版社编辑出版了来自海峡两岸和香港的五位学者潜心研究陶行知思想的作品。我作为一个教育学者,一个学陶、研陶的理论工作者,为五位作者高质量的研究感到十分欣喜,为出版社完成这项有意义的工作感到由衷地欣慰;同时,也请允许我代表中国陶行知研究会向他们表示诚挚的敬意和感谢。

图书封面


 文化冲突视野下的陶行知下载



发布书评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