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龙地理

当前位置:首页 > 文化 > 世界文化 > 房龙地理

出版社: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9-6
ISBN:9787564021931
作者:房龙
页数:299页

章节摘录

  第一章 生活在地球上的人  假设地球上所有的人都是6英尺高、1.5英尺宽、1英尺厚(这要比实际上的人大一些),那么这些人(按最新统计资料,目前地球上大约有20亿人)可以装满一个长、宽、高各半英里的大箱子。这确实令人难以置信,如果你怀疑这种说法,可以自己算一算,你就会发现这一计算是正确的。  假设这个箱子放在美国亚利桑那州的科罗拉多大峡谷一处低矮的岩壁上,而后让一条被称作小精灵的德国种小猎犬轻轻碰一下这个箱子,箱子滚下石壁,一路上撞击着岩石、低矮的灌木和高大的乔木,不断传来轰隆声和开裂声,大木箱掉在河堤上,随后落入水中。  于是,一切声音都平静下来。渐渐地,人类被遗忘在死亡之箱中。  而大峡谷和以往的岁月一样,沐浴着风霜雨雪。  地球则在深邃的太空中,循着原来的轨道运行。  毗邻星球上的天文学家,竟不曾发现地球上这一事件。  一个世纪过去了,大木箱被茂密的草木覆盖上,成了一个小土丘。  这就是整个故事。  有一些读者也许不太爱听这个故事,他们不愿接受人类会有如此可悲的下场,对此我完全能够理解。但是,如果从另外一个角度审视这个问题,我们就可以发现人类的数量是多么微不足道,人类的躯体是多么孤单无助。于是,这个故事就有了深远的意义。  在地球上,我们只不过是一群软弱且少有防卫能力的哺乳动物,从我们诞生在这个漫游在茫茫宇宙的行星上的那一天开始,我们就注定用我们脆弱的身体去斗争,为生存而斗争,直到消失在冷漠宇宙的黑暗中,为了生存,我们只有坚持下去。  我们静静地旁观我们的祖先用后肢走路,尽管十分笨拙,却不再依赖树枝或手杖。  经过了几千世纪,人类成为每一块土地至高无上的统治者,而且现在又有可能把大气层和大海划人自己的财产。而地球上曾有的统治者中,有的以展品形式出现在自然历史博物馆里;有的以皮毛、蛋和身上的肉来换取人类的欢心,或者为人类劳动;还有的在荒野中四处游荡,因为人类还不想占有它们的那块土地,至少现在还没有这种必要。所有的这一切竟然都是由数亿人实现的。看来,除了理智,人类还拥有比其他生灵更大、更多的优势。  也许我在此有些言过其实,因为严格意义上的高级形式的理智和独立思考的能力只掌握在一部分人手中,他们便成了领袖,无论其他人怎样不满,也只能服从。无论人们做出怎样的努力,在每个时代,真正的领袖只能有一个。  人类前进的道路将通向何处?依过去4000年的经验,我们今后将获得不可限量的成就——除非我们自身的残忍将我们引离正常的发展道路。事实上,这种本性使我们残酷地对待同类,而我们从不曾用这样的方式对待过一头牛、一条狗甚至一棵树。  人支配着地球和地球上的一切,一旦发现任何未被控制的地方,人就会用他机灵的大脑去谋划它,用先进的武器去占有它。  人类的家园是美好的。它赐予我们丰富的食物;岩石、泥土和森林向人类提供了建筑材料;牧场上的羊群、亚麻和中国桑蚕等,为人类提供了遮蔽身体的原料,挡住了冬季的寒冷和夏日的曝晒。地球就是人类美好的家园,它如此慷慨,每个人只需稍作投入就可获得丰富的回报。  地球给予我们恩惠,从不吝啬。它只要求我们适应它的规律,这些规律既是公正的,又是不讲情面的。  在只能承受10万人的地方生活100万人,就会造成拥挤、贫困和痛苦——这只是我们所犯的错误之一。在其他方面,我们对地球母亲的伤害更加严重。  地球上现有生物中,只有人类才会同类相残;作好充分准备,随时防备邻国的入侵,成为每个国家的头等大事。这种行为会将我们引向灭亡的绝境。如果人类不能或不愿表明自己是所获得的一切的主人,那么我们的敌人——个由猫、狗、大象或一些有严密组织及严格纪律的昆虫控制的世界,就会比拥有大量军舰和加农炮的星球更具优势。  人类该如何摆脱这种可悲可耻的状态?有没有一条使我们走出迷宫的道路?  本书就是作者寻找人类走出迷宫,找到出路的一种尝试。  我们需要花千百年的时间来接受教育,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找到一条获救之路。这条路让我们知道所有人都是这个星球上的伙伴。我们必须了解并认清这个事实:无论怎样,地球都是人类共有的家园,是我们世代繁衍生息的地方,我们必须彼此尊重和相互关怀,这样我们就迈出了解决这个可怕问题的第一步,而且是最关键的一步。这个问题是人类所处困境的根源。  作为同一星球上的伙伴,我们祸福与共、休戚相关!  请记住我的话,这是人类生存下去的唯一希望:  我们大家共同生活在这个星球上,我们就要共同承担责任,维护人类赖以生存的世界的福祉。  第二章 地理学的含义  在这一章里,我将对“地理学”的含义作一番解释。  1931年版的《简明牛津辞典》第479页有这样一段文字:“地理学:研究地球表层形态、自然特征及政治区域、气候、物产和人口等的学科。”  在我的地理学中,我会强调和突出其中的某些内容,简化另外一些方面的内容。本书将把人作为重点,不仅仅是讨论地球的表面形态、自然特征及自然区域等,更是研究人的生存和生活活动,寻找适合的并不断改善的自然环境,来获得人的舒适、健康和幸福。  在我们的星球上有一些不寻常的古怪同伴,他们中的大部分人表现出令人厌恶的习惯。20亿人,即使这个数字不再增加,也是可观的。在这么多人当中,有形形色色的经济、社会和文化方面的试验,我认为,这些试验应该得到优先重视。在人看到或登上一座山峰前,在它的山坡和山谷被一辈辈饥饿居民占有、开垦之前,毕竟只能称作一座山。  13世纪初的大西洋,同今天一样宽、一样深、一样潮湿,含盐量也没有变化。但是人类使它成了连接新旧世界的桥梁和沟通东西方贸易的通道。  几千年来,俄罗斯平原一直向斯拉夫人奉献着食粮,但如果是日耳曼或法兰克人的居住地,俄罗斯决不会是今天的面貌;如果现在让已湮灭的塔斯马尼亚人居住在日本列岛,他们根本养活不了6000万的本土人;如果英伦诸岛不是被北欧那群永不满足的斗±所征服,那么,它们永远无法成为一个帝国的中心——这个帝国的面积是它母国的150倍,人口占世界人口的四分之一。  总而言之,我的地理学侧重于“人类”方面。  这本地理学中最先体现的是人。  而后是生存条件和生存背景。  如果篇幅允许,再谈一些其他内容。  第三章 我们生存的这个星球的特点、风俗和习惯  有这样一个古老的定义:“地球是苍茫宇宙空间中的一个小小的黑色的圆形体。”  实际上,地球是一个“椭圆体”,它的两极稍扁,其北极位于深海正中,南极则处在满是崇山峻岭的高原上。  极地是扁平的,地球两极之间的地轴长度只比从赤道处测量的地球直径短三百分之一。这个事实对于那些想去极地探险或想深入研究地理学的人来说是十分有价值的。就本书而言,这些内容也已经足够了。  众所周知,地球是一颗行星。行星这个词是从希腊语流传下来的。他们将观察到(或以为观察到)的在天空中不停运动的星称为“行星”或“流动星”,而将静止不动的星称为“恒星”(由于没有发明望远镜,他们当时无法观察到“恒星”的运动)。“星”这个词,似乎与梵语中转变为动词“撒”的词根有关,星星就是“撒”在天空中的朵朵小火花。  地球以太阳为中心运转,吸收太阳的光和热。太阳有700个地球大,表面温度接近6000℃,不停地向外发射光和热。  地球只得到了其中微不足道的一部分。  在古老的年代里,人们相信,地球是宇宙的中心,是一块小而平的圆盘形陆地,四周全是海水,悬浮在空中。一些有智慧的希腊天文学家和数学家(首批没有神父批准就进行自我思考的人)认为这个理论错了。经过数百年的执着思考,他们得知:地球不是平的,而是圆形的;既没有平静地悬浮在空中,也不是宇宙的中心,而是在天空中以较快速度绕着一个叫太阳的物体运行。  他们还认为,那些被称为“恒星”的闪光小天体,和地球一样是太阳的孩子,遵循和我们一样的日常行为法则。  在罗马帝国最后的200年中,那些有思想的理智之人承认了这个假说,并把它作为真理。然而,刚进入4世纪,教会成了世界的主宰,这种思想,尤其认为地球是圆的,与教会教义相背,因此被禁,持有这种思想的人也成为危险人物。最早屈从的人,大多属于那些几乎不接触新知识的社会阶层。他们坚定地认为,地球的末日即将来临,耶稣将再次现身,在万众瞩目的荣光中重返人世,如果地球是圆的,耶稣就必须出现两次——为东西半球的人各出现一次,这当然是绝对不可能的。  在近千年的时间里,教会不断强调,地球是一个平坦的圆盘状物体,是宇宙的中心。虽然,在知识界从不曾彻底抛弃古希腊的思想,但是却从不敢公开讨论它。随着时间的推进,几乎所有教会的人都被迫接受地球是圆的这一事实,在15世纪末,这种思想得到了大多数人的认同。这种思想以这些观察为基础:  第一,当我们从远处接近一座大山或一艘船时,我们最先看到的一定是山峰或船帆的最顶端,然后渐渐看到其他部分。  第二,无论我们在什么地方,所看到的四周景物似乎都形成一个圆圈。  第三,发生月偏食时,映在月球上的地球阴影是圆形的,而只有圆球才会形成圆形阴影。  第四,其他行星和恒星都是圆形的,我们的地球怎么会是亿万星球中仅有的一个例外呢?  第五,麦哲伦的船队一直向西航行,最终又回到了出发点。  最后,如果我们一直向北极点行走,一些熟知的星座就会越来越低,最终没入地平线;当我们返回时,它们又升了起来。

内容概要

亨德里克·威廉·房龙(1882-1944),荷裔美国著名作家和历史学家。他善于用轻巧俏皮的文字撰写历史、文化、文明和科学等方面的通俗著作,一生出版了三十多种著作,单枪匹马将人类各方面的历史几乎全都复述一遍。其代表作《宽容》、《人类的故事》、《圣经的故事》、《房龙地理》、《发明的故事》、《太平洋的故事》、《人类的艺术》、《伦勃朗的人生苦旅》等,几乎本本畅销,影响了几代人。 
房龙的作品基本围绕人类生存发展的最本质问题,向人类的无知和偏见挑战,将知识和真理普及为人所共知的常识。
郁达夫曾说,房龙的笔有一种魅力,干燥无味的科学常识经他那么一写,无论大人小孩,读他书的人都觉得娓娓忘倦了。

书籍目录

第一章  生活在地球上的人第二章  地理学的含义第三章  我们生存的这个星球的特点、风俗和习惯第四章  地图第五章  四季的形成第六章  陆地第七章  欧洲和生活在欧洲的民族第八章  希腊第九章  意大利第十章  西班牙第十一章  法国第十二章  瑞士第十三章  德国一第十四章  奥地利第十五章  丹麦第十六章  斯堪的纳维亚半岛第十七章  荷兰第十八章  英国第十九章  俄国第二十章  南斯拉夫第二十一章  亚洲的发现第二十二章  亚洲与世界第二十三章  亚洲中部高原第二十四章  亚洲的西部大高原第二十五章  阿拉伯半岛第二十六章  印度第二十七章  亚洲东南半岛第二十八章  中国第二十九章  朝鲜与蒙古第三十章  日本第三十一章  荷属东印度群岛第三十二章  澳大利亚第三十三章  新西兰第三十四章  太平洋群岛第三十五章  非洲第三十六章  幸运的美洲大陆第三十七章  新的家园致读者

编辑推荐

  美国著名人文主义大师房龙代表作。  他用文学手法,赋予知识以灵性,把自然地理的规律和人文地理的千姿百态民现在你的面前。  这是一部以通俗的手法描写以人的行动与发展为中心的世界地理巨著。它是由荷兰裔美国著名历史学家、作家房龙编著而成。在简要介绍基本地理知识之后,作者按国别或特征地理地区分别讲述了其地理环境,侧重于分析地理对国家或地区的历史演变、国家或地区性格的形成、民族特性等影响,因此这是一本关于“人的”地理书。

作者简介

《房龙地理》主要讲述了:房龙对于世界地理的解读,不仅限于讨论地球的自然特征,他没有罗列枯燥的数字,没有堆砌深奥的名词,而是把人作为重点,来探究人的生存命运,试图寻找到人类幸福的共通之路。房龙用文学手法赋予知识以灵性,把自然地理的规律和人文地理的千姿百态展现在读者面前。

图书封面


 房龙地理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1条)

  •     实际上来说,这本书你完全可以翻着目录阅读,跳过你不感兴趣的一些国家,或者说你要去之前再看看,因为很多是历史,没耐心的人大概看不下去。一本上世纪三十年代的读物,毕竟和现在在时间差了不少,内容上来说也不是很新,但是还是可以从字里行间看到作者的态度。尽量认真,尽量压缩精华,就算从一个西方人的角度来看内容,也是值得一读的。

精彩短评 (总计24条)

  •     大赞,好爱,值得收藏,慢慢看。好书
  •     限于年代和翻译,与现有信息相比存在不少纰漏,但这并不重要。关键是,这本书的写作理念领先于时代。灵感。
  •     给孩子课外读物
  •     写的十分有趣,几十年前的著作,一点也不过时。
  •     给孩子买的,不太大的字,但也适合孩子读了。他用了几天时间读完。感觉像是世界地理教科书。
  •     “如果不去旅游,地理又有什么意义呢。”
  •     可以大致的理解各地的风土人情
  •     自打高考过后就没怎么碰过地理了,复习的过程中,我发现我废了~~~
  •     房龙的书。。本不是很喜欢。。只是想看。由地理带出的历史
  •     翻译你在想什么
  •     没有配图惆怅
  •     书还成,就是书中有些错误
  •     很好,很喜欢,书的质量不错,一点都不输于书店里的。其实书店里的封面不是这样的,内容好像不是这样的。
  •     世界。。
  •     译的太差。
  •     “如果不去旅游,地理又有什么意义呢?”
  •     翻译太烂。而且,房龙画的图都上哪去啦?
  •     还是比较早的书呀
  •     虽然30年代的书内容已经有些过时,但是这样的梳理叙事还是深得人心的。
  •     很好的书,空闲时随便翻翻
  •     这本书超级推荐,可以学到很多历史变迁的问题。
  •     当时买这本书花了我不少银子 但是抵挡不住我对它的热爱
  •     一本关于地理知识的书籍
  •     还没看过英文版原著,暂时看了翻译的《房龙地理》第十页,里面有一句话:被我们比喻成火炉的太阳,在夏天比冬天烧得更旺,因此夏天比冬天热。这句话不知道是英文原著意思就是如此,还是翻译错误,这我还没考据。总之,这算是一个低级错误。夏天比冬天热,不是因为太阳在夏天比冬天温度高,而是,地球绕太阳公转的时候,自身是倾斜的,其方向是南北极连线的延长线与北极星在一直线上。根据地球公转的位置不同,太阳光照射到地面的角度就不同。因为我们在北半球,每年夏天的时候角度就大,冬天就小,同样能量的太阳光大角度照射在地表上,地表吸收的能量就比小角度吸收的大,所以呈现夏天热,冬天冷。而相反南半球就是和我们相反的,我们是冬天的时候,他们是夏天。或者另外种解释,夏天昼长夜短,白天时间长,就是太阳光照射的时间长,而太阳光是有热量的,就是说,夏天吸收热量的时间相对于冬天要长很多。因为这本书蛮著名的,所以才看,没想到看到第十页就出现这么一句郁闷的说法,对于继续往后看有点担心,担心被误人子弟~【因此,这本书不能给五星评分,顶多四星】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