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名与中国文化

当前位置:首页 > 文化 > 世界各国文化 > 姓名与中国文化

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8-5
ISBN:9787300092317
作者:赵瑞民
页数:215页

章节摘录

  第一章  古文化孕育出的百家姓  宋朝时出现了一本《百家姓》,历代童蒙习诵,可以说是家喻户晓,成为人们最起码的文化知识,虽然现在已不是儿童读物,但它的普及程度仍然比得上任何一本流行小说,其在我国各个阶层人们的知识结构中都占据了一小块地盘。  蕴集在《百家姓》中的文化内涵时时影响着人们的言行,而又不易察觉。反观我国古老文化所孕育出的百家姓,解剖其中的文化内涵,或许会使我们在进行观念的改革时有所受益。  一、姓氏的起源及其与古代社会结构的关系  姓氏在今天已是一个统一的概念,我们最常见的用法是“以姓氏笔画为序”,姓与氏并无区别。但稍有古代史常识的人都知道,先秦时期姓与氏是严格区分的。这样一个善于姓氏知识最基本的问题,与溇时的社会结构有着姝联系,其他问题也是如此。

前言

  前不久,在一份小报上看到这样一则消息:  新加坡第二副总理王鼎昌提出一个疑问:“孔子姓孔,孔子的父亲却为何姓梁,中国曲阜还建有一梁公庙祭拜他?”1987年12月29日,来自中国国务委员兼中国孔子基金会名誉会长谷牧的一封信,解开了这个谜。原来,古代中国姓氏非常复杂,最早与图腾有关,夏、商、周三代以后,“以地望明贵贱”,姓氏常与地名相连,很不稳定。到了汉朝,汉人姓氏才趋向稳定。  至于孔子的父亲,通称梁叔纥,史书也简称纥、叔梁、梁纥。其实“叔”字是古人兄弟排行的次序,“梁”是地望,“纥”才是其名。所以如果除去排行、地望而加“孔”姓,即为孔纥。  《史记》也曾记载,孔子的先人,始称孔防叔,后简称防叔而省去孔姓。他的后代伯夏、叔梁纥,皆是省去孔姓的简称。可见叔梁纥,姓孔名纥,叔梁纥只是传统的习惯称谓。  由此可见,孔子的父亲,确是姓孔,而非姓梁。  (《报刊文摘》1988.1.12摘自新加坡《联合早报》)  这则消息的标题是《孔子之父姓梁姓孔?——谷牧答客问》,真够堂而皇之,古今名人罗列在一起,确实醒目,但它的可靠性却要大打折扣。稍有历史文化常识的人都知道,先秦时男子称氏不称姓,我们可以断然说,叔梁纥既不姓梁,也不姓孔,而且在那个时候还没有“孔”这个姓。孔子的祖上是宋国的贵族,源出殷商王族,为子姓,《世本》所载世系十分清楚。所以,我们对这则报道的可靠性要提出疑问,其内容极可能是出于传闻。  但是,这样一则报道又告诉我们,在中国文化影响所及的地区,姓氏及其背景知识是许多人感兴趣的问题。也就是说,姓氏与文化的关系十分密切。只有对社会历史文化的大背景有所了解,才能对姓氏有深切的理解;而以姓氏为起点,深入探讨,对于把握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则不无助益。在历史上,姓氏并不仅仅是血统的标志、家族的徽章,它曾经与社会的等级结构紧紧地缠缚在一起,又突出地表现门第思想、宗法观念,还激发人们的民族意识,并且是民族融合的表征。在华夏民族的大家庭里,姓氏是联系的纽带;在华夏文化的氛围中,姓氏又是认同的基因。循着历史发展的轨迹,探讨姓氏的文化底蕴,是本书第一部分的内容。  后面的几个部分,是有关名字的内容。  每个人都有名字,说来比较简单,各自的含义也都了然于胸,无须张扬。但对别人的名字呢?就不大好说,其中的深意很难知晓。就以我们的大文豪鲁迅为例吧:  鲁迅原名周樟寿,是他的祖父介孚公给他所取的,他生于前清光绪辛巳八月初三日。即公元一八八一年九月二十五日。那时介孚公在北京当“京官”,在接到家信的那一日,适值有什么客人来访,便拿那人的姓来做名字,大概取个吉利的兆头,因为那些来客反正是什么官员,即使是穷翰林也罢,总是有功名的。不知道那天的客人是“张”什么,总之鲁迅的小名定为阿张,随后再找同音异义的字取作“书名”,乃是樟寿二字,号日“豫山”,取义于豫章。后来鲁迅上书房去,同学们取笑他,叫他作“雨伞”,他听了不喜欢,请祖父改定,介孚公乃将“山”字去掉,改为“豫才”,有人加上木旁写作“豫材”,其实是不对的。  到了戊戌(一八九八)年,鲁迅是十八岁的时候,要往南京去进学堂,这时改名为周树人。(周启明《鲁迅的青年时代》)  鲁迅在改名周树人之前,他的名字还有这么多曲折,若不是他的胞弟(周启明即周作人)告诉我们,恐怕就无人得知了。他们的祖父介孚公(周福清)为孙辈取名,都是借当日来访客人的姓氏,这是他自己的一定之规。周作人原名槐寿,自述“阿魁则是我的小名,因为当日接到家信的时候,有一个姓魁的京官去访他,所以就拿来做了小名,这是他给孙子们起名字的一个定例”(《知堂回想录》)。  为什么介孚公会有这样的定例?取有功名的客人作吉利的兆头,只是比较明显的用意。这位介孚公曾经中过进士,点过翰林,对于儒家经典不消说是烂熟于胸了。《左传》中关于命名的五种格式,其中有“取于物为假”一类,就是无论什么人物、事物,都可采用“拿来主义”,假借为名;对“取于物为假”这种格式,历来都是用孔圣人家的故事做解释,说孔子的儿子降生时,适逢有人送来鲤鱼,孔子就借此为名,给儿子起名为鲤,字伯鱼。介孚公给孙子起名字的办法脱胎于此,至为清楚。  通过这样一个例子就不难看出,名字反映了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心理的,一是文化的。命名者的心理因素如好尚、愿望、期许等,总是特定社会价值取向的反映,说到底,还是一个文化的问题。  但是,像鲁迅名字这样详尽的资料,为数并不多,因此我们很难进行周密的个案研究,然后归纳出有说服力的结论。另外,人名所包含内容的庞杂,也就是说它的多样化程度,是一般文化现象中少有的,人们命名的自由度,古往今来都是相当大,最少限制。这无疑增加了探索人名文化内涵的难度,不过也有它有利的方面,这众多的人名恰似一份社会问卷的答案,来源之广,绝无仅有,没有程式的限定,而且都以认真负责的态度道出了自己的真实想法。我们从这份其大无比的答卷中,会看到一个个比较集中的意向群。分析这些群落的文化内涵,既可以不依赖单个名字的个体背景资料,又能够发现同时期的一般倾向和不同时期的共同倾向,这都是明白无误的价值取向,它表现的文化观虽然没有系统性,然而是真实的历史存在。  我们尝试利用人名的资料来充实文化史研究的内容,尽量吸收现有的人名学研究成果,以期较少失误;也从文化史的广阔视角来考察人名,希望比一般的人名学研究深入一步。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就让我们从“百家姓”说起。

内容概要

赵瑞民
早年就读于山西大学、西北大学,获历史学硕士、博士学位,现在山西大学文化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原从事历史文化研究,著有《姓名与中国文化》,与周苏平合著《中国地域文化.三晋文化卷》,参加编著《中华文化通志.晋文化志》等。后转入考古学研究,与韩炳华合著《晋系青铜器研究:类型学与文化因素分析》,合作编撰《黄河漕运遗迹(山西段)》等。

书籍目录

小引
第一章 古文化孕育出的百家姓
一、姓氏的起源及其与古代社会结构的关系
1.图腾崇拜的产物
2.同姓不婚的标志
3.氏的由来
4.姓氏一体过程
二、门阀士族兴盛时期的姓氏之辨
1.六朝门第
2.围绕姓氏等第的斗争
三、姓氏与民族认同心理
1.“本上民根生”的现象
2.认祖与联宗
3宗法关系的催化作用
四、姓氏与政治生活的关系
1.荣宠赐姓
2.嫌恶改姓
3.其他
五、姓氏在民族融合中的作用
1.少数民族改汉姓
2.汉族改少数民族姓
第二章 文化演进中的名字
一、上古名字溯源
二、先秦时期的命名特点
1.干支命名
2.名字互训
3.质朴无文的背景
三、名字的时代性特征
1.汉代命名的阔大气象
2.单名盛行的历史因缘
3.五斗米道的遗迹
4.唐代文人称呼排行的习俗
5.一代以彦命名的风气
6.宋代有关命名的禁令
7.宋代名字的老态
四、宋元以来下层社会的名字
(附三国孙吴时的下层人名)
1.数字名
2.“郎”、“秀”及其他
附:三国孙吴时的下层人名
第三章 名字的文化内涵
一、女性名字的特征
1.女性名字的使用局限
2.女性名字的用字局限
3.近于昵称的女性名字
4.专用“男”字的心理状态
5.多用“娘”字的现象
二、名字所反映的普遍心理状态
1.对于物质享受和高贵社会地位的向往
2.执著生命的祝愿
3.消灾免病和逢凶化吉的期望
三、名字中的伦理精神
1.以美德命名
2.对高尚人格的景慕
四、名字中的宗教气息
五、阴阳五行等理论模式在名字中的显现
1.名字与五行
2.名字与八卦
六、名字中的宗族观念
七、名字中与汉字的关系
1.姓名与字形
2.姓名与字音
3.姓名与字义
八、名字的用典
九、名字的文学
第四章  与姓名有关的文化现象
一、避讳
1.为帝王避讳
2.为亲国戚避讳
3.为家庭尊长避讳
4.为圣贤避讳
5.其他避讳
二、图谶
1.名字本身为谶
2.姓名应谶
3.谶言猜谜
后记
增订版后记

编辑推荐

  《姓名与中国文化》告诉您:何谓认祖归宗;中国主要姓氏的秘史;怎样给孩子起一个恰当的名字……那些隐秘在中国姓氏里的“大学问”。  名字反映了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心理的,一是文化的。命名者的心理因素如好尚、愿望、期许等等,总是特定社会价值取向的反映,到底,还是一个文化的问题。  今人迷信星命,为求五行盈虚调和,常取五行金、木、水、火、土加于名字,藉以补救“生辰八字”的欠缺。像名森的必其八字缺木,名鑫的必缺金,名焱的必缺火……  晋人潘岳字安仁,用《论语》“仁者乐山”之意,但以“岳”代“山”,“仁者”改为“安仁”,稍隐其事。战国时期孔子后裔名孔白,字子上。“上”与“尚”通,白为白色。

作者简介

《姓名与中国文化》从姓氏的起源角度梳理姓氏文化的传统,对姓氏的民族认同心理、姓名的中国学都做了详实的介绍,写得生动好读,在赵钱孙李的后面,使中国人取名的一部秘史。从《百家姓》以来中国的姓氏文化,一直是中国传统文化最切近的组成部分,从取名字的避讳、姓名与五行的相生相克、怎样的姓名主贵,在一个尘封的传统里面有着中国人的“日常小秘密”,百姓日用而不觉。

图书封面


 姓名与中国文化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发布书评

 
 


精彩短评 (总计2条)

  •     对姓名愈发感兴趣了
  •     科普了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