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少数民族图库

当前位置:首页 > 文化 > 民族文化 > 云南少数民族图库

出版社:云南美术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1-5
ISBN:9787805868011
作者:《云南少数民族图库 会 周文林
页数:89页

前言

  怒族,是我国少数民族中人口较少的民族,约2.7万人。主要分布在怒江州的泸水县、福贡县、贡山县和兰坪县,迪庆的维西县也有少量分布。自称、他称有十余种,分怒苏、阿龙、阿怒、扰柔四个支系。  怒族有语言,无文字。怒语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福贡与贡山两地的语言差异极大,故语支归属尚未确定。从搜集到的新石器遗物表明,怒族是最早进入怒江两岸,并在那里居住的民族,怒江因怒族而得名。这条源于唐古拉山的江流,在怒语中称为“怒米挂”(竞为黑水),故被称为“怒江”。怒族中的“阿龙”、“阿怒”支系与独龙族有着密切的血缘亲族关系。由于他们长期与白族、傈僳族、藏族杂居、通婚、交往、故能兼通多种民族语言。  怒江峡谷,东面是海拔4000多米的碧罗雪山,西边是海拔5000多米的高黎贡山,怒江河床低陷,高差达4000余米,江水所过之处山势峻险、沟壑纵深,水流湍急,江面不能通航,过江的交通多为溜索和吊桥。贡山北部有一段江面,水势平缓、清波荡漾,两岸的怒族以独木舟过江。气候呈立体垂直分布,江边为十热河谷,冬季霜期短;半山为温和气候、夏无酷暑、冬无严寒;山巅为寒冷地带,约有半年冰雪封山。从高山植物到热区作物应有尽有,还有极其丰富的药材和动植物。  怒族村寨。70%分布在怒江两岸海拔1500~2000米左右的山腰台地上,少数散居在江边一带和大山之巅。每个村寨就是一个村落公社,由两个以上的氏族组成,多数按家族血缘关系形成,大者50多户,小者10余户,一股以20’30户的居多。另一类村落,由怒族和傈僳族、藏族杂居于同一村寨。住房形式,最早以岩洞草棚、茅草房居多。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民族文化的交流,陡峭的山巅和坡地出现了“干脚落地”的建筑形式,属干栏式建筑类型的一种;贡山县丙中洛的“石片土墙房”,则是利用当地的风化岩和汲取藏族木楞房的特点而形成的一种形式;木柱房,又称“竖房”,结构分上中下三层,屋檐下为走廊,是一种省工省料,适用方便的房屋类型;石头房,是江边一带采用的房屋形式,取丰富的石块垒墙,上铺草顶,一般二至三间,人畜分离。80年代以后,各类房屋的建材增添了许多新材料,规模也不断扩大,但主体形式仍保留着怒族房屋的古朴风格。  农业生产,是怒族的主要生产形式,采集和狩猎是获取生活资料的补充手段。种植地分水田、梯地、牛犁地、手挖地、轮歇地、火山地。作物以一季大春为主,水田种植一季水稻后便闲置。现在,耕作形式已有了新的发展变化,多数已改为一年两熟,粮食作物有玉米、水稻、养子、小麦、薯类等,经济作物有油菜、油桐、核桃、漆树、茶叶、水果和药材。畜牧业是以后出现的新产业,一般以猪为主,牛、羊次之,养蜂是一项重要的家庭副业,几乎家家养蜂,户户储蜜。  婚姻以一夫一妻制为主,多在同一家族内,偶有多妻现象,但无妻妾之别。在阿龙支系中有“讨男子”习俗,与汉族的“入赘”不同,男子无须改姓,不受歧视,所生子女也不以家族命名,婚礼与娶妻相同。  怒族男子多穿蓝色条纹的麻布大褂,携长刀、弓弩和兽皮箭包。泸水、福贡一带的妇女喜穿大襟麻布上衣和有花边的长裙,头上和胸前饰以珊瑚、料珠等。贡山妇女则更注重胸饰。  宗教,怒族信奉万物有灵的自然崇拜,同时也崇拜祖先。信奉的鬼灵有13种,凡遇灾祸疾病,认为是鬼魂摄取了人的灵魂,必请巫师占卜驱鬼。同时,还有少数人信奉藏传佛教和基督教。  历史上怒族盛行火葬,不扫墓,火葬场遗址至今仍可辨认。后来改为土葬,并有了扫墓和修墓的习俗。  怒族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诗歌、曲调、传说等均靠口传代代相继,诗歌有猎人调、收玉米调、求婚调、哀叹调等,乐器有琵琶、口弦、笛子等,舞蹈有鸟王舞、狩猎舞、洗衣舞、摇篮舞、婚礼舞等。怒江沿岸的匹河乡同平村和果科村的崖壁上还保留有古老的岩画。

书籍目录

傣族佤族白族哈尼族傈僳族怒族独龙

编辑推荐

  怒族现有人口2.7万人,云南有2.6万,包括4个支系:怒苏、阿龙、阿怒、和扰柔。主要分布在怒江傈僳族自治州的福贡、贡山及兰坪县的兔峨乡。此外,迪庆州的继西县也有少量分布。由于长期与傈僳族相处,怒族人普遍会说傈僳语。贡山、福贡两县的怒族,是当地最早的土著居民,自称“阿龙”和“阿怒”,在古代就与独龙族有亲属关系。原碧江县的怒族自称“怒苏”,被认为是唐代“庐鹿蛮”的生裔。这两部分来源不同的怒族先民,长期居住在怒江两岸海拔1500-2000米的山腰台地上,互相交往通婚,逐渐形成为一个民族。怒族有自已的语言,怒族语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怒族人无自已的文字,解放后使用汉语。怒族过去崇拜图腾,信万物有灵。部分怒族信仰喇嘛教或天主教,凡事喜好请巫师占卜。  怒族非常讲究礼貌,团结互相。在路上无论遇到熟人或生人,都会主动让路并致问候。有客人来访,全家起立鞠躬相迎,临别要再三挽留后送到寨边的大路上。一家碰到因难则全寨相帮。  怒族善于演奏乐器,瑟琶和口弦较普及。青年男女谈恋爱,不是用语言来交谈,而是靠“达变”和“拟力”两种怒族乐器来“弹”。这两种乐器音域广,表现力强,怒族青年自小就要学习,如果大了还不会,就会被认为是笨,他有可能连对象也找不到。当怒族小伙向姑娘求爱时,首先拟向她弹响怀中的“达变”,“叮咚”地向她倾诉心中的秘密。女青年听到求爱,会吹起“力”以作答。双方可以提问、讨论,相互交换意见。从思想到生产、生活等各种问题都都可以“弹”,他们都能够从对方的曲调和音色中理解其中的含义。据说有的青年从认识到结婚都不说过一句话,完全靠音乐来沟通,从中可以反映出他们对音乐的独到之处。这种独特的恋爱方式,也许在全世界都是绝无仅有的。

作者简介

语言属南亚语系孟高棉语族佤崩语支,有四种方言。佤族无本民族文字,人们用数豆数、刻木和结绳记数、记事和通讯。以物传情,如村寨间发生纠纷或经调解后,即送甘火炭表示要烧对方寨子;送子弹或火药表示要与对方打仗等等。 
  佤族传统的宗教信仰是万物有灵的自然崇拜。他们认为各种灵魂和鬼神有大小之分。他们最崇拜的和最大的鬼神,是木依吉和阿依娥。
  佤族男子善于雕刻。在佤族村寨,无论是屋脊上,还是祭祀用品,或是公用大房子的墙壁上,都雕刻有人物或动物的图案。
  佤族妇女多留长发,饰以银质发箍,有些地区用藤蔑或麻线编织发箍。披肩的长发上常用马尾制作的发网网住,发网上饰有银珠。女子着黑衣、红裙,上衣十分短小,盖胸露腹,无领,对襟,短袖。裙子过膝,常以红色为底,间有黑白绿黄条纹。耳悬银质大耳环,银环一至三个不等,项带二、三个银质项圈和若干彩色珠料,再佩上两三串鸟骨或贝壳制砀项链,五光十色,十分耀眼。裸露的腰腹部缠绕若干竹圈藤圈,染成红或黑色,有的还雕饰有许多花纹。手臂戴两三个竹圈银圈,手腕佩银镯二只,小腿缠竹藤圈数围。
  佤族热情好客,客至以水酒相敬。佤族男女普遍皆纹身,男子多在颈下、胸前、脊背和四肢绘刺花鸟、牛虎图案,妇女则在颈下、胳臂和腿上绘刺各种形状的花草。
  佤族男女都欢饮酒、吸烟和嚼槟榔。佤族民间文学丰富而优美,沧源岩画十分有名,是佤族艺术的珍品。

图书封面


 云南少数民族图库下载



发布书评

 
 


精彩短评 (总计2条)

  •     图片很漂亮
  •     只有怒族.独龙、白族两本,云桂黔的少数民族还是很淳朴的。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