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笔下的嘉义

当前位置:首页 > 文化 > 地域文化 > 作家笔下的嘉义

出版社:海峡文艺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0-6
ISBN:9787807195146
页数:143页

章节摘录

  鱼寮遗址话诸罗  夜绿  “鱼寮遗址”位于嘉义县太保市港尾里鱼寮聚落西侧,遗址东西长约500米,南北宽约400米,是属于4500—3500年前新石器晚期的“绳纹红陶文化”。  “中研院”考古专题中心执行长刘益昌教授强调,鱼寮遗址是他从事考古30多年所发现的最重要遗址之一。  遗址内容丰富而精彩,可以借着考古学研究了解当时居民的生活与文化,而且鱼寮遗址的遗物特征相当独特,与当时台湾省中部地区的营埔文化、南部地区的大湖文化都有相当的差异,可作为嘉义平原史前文化的代表性遗址。  鱼寮遗址之出土文物因当地一直都是甘蔗田,所以没有受到严重的破坏,状况保持良好。因此鱼寮遗址的出现,对台湾史研究,相当有帮助。依目前鱼寮遗址发现有2500年前和4000年前上下两层,就可以分析鱼寮在这两个年代,分别有人居住,两个年代相隔约1500年,人种、生活有何不同,说不定都可从遗址的研究来发现,而从2500年前往前推算,鱼寮的变迁又是如何,能够全部联结起来,就是四千年的历史。  本遗址发现起源约于1940年前后,首见于鹿野忠雄《东南亚细亚民族学先史学研究》中,并由其命名为“鱼寮型遗址”。该地有两层不同时代的史前文化堆积,下层为绳纹红陶文化牛稠子类型,上层的史前文化为大湖文化鱼寮类型。鱼寮遗址是嘉义平原地区最早发现的史前遗址之一,遗物内容非常丰富,文化特征亦相当独特,在考古学研究史上具有重要的意义;鱼寮遗址具有文化期相的代表性,能够代表嘉义平原地区新石器时代晚期的史前文化面貌。  本遗址范围相当广泛,且出土遗物相当丰富,同时包含有早晚期不同之文化层,其中上层之鱼寮类型,出土遗物尤其丰富,具有区域性代表性文化类型之意义。  多年来,鱼寮遗址一直深埋在甘蔗田下,再次受到注目,是因为高铁太保站至嘉义市联络道路工程,以及地方当局计划在遗址范围内兴建纳骨塔。经过考古学家的抢救发掘,还有当地居民的陈情请命,学术界对鱼寮遗址的认识增加了,当地居民对鱼寮遗址的愿景更具体了,地方当局也通过审议把鱼寮遗址列为“县定遗址”。但这些距离居民期盼的遗址园区或现地陈列馆,都还有点儿远。  被遗忘的道将圳  翠珊  “发源于山,使引入圳,流经了一城、多乡、数十村里,径使得一片平原丰饶……”  诗人李承翰写出道将圳,也说出台湾水圳形成的聚落人文。北回归线经过的岛屿,平原本为荒漠。先民凿渠灌溉终使荒野成为良田。  从“鱼寮遗址”上溯至道将圳源头——八掌溪,“汇纳西来的移民源流”从明郑以降一直影响区域的聚落发展,远及2000—4500年前的“鱼寮”、“白鸽厝”、“南新”、“柴头港”等遗址的平埔人与“诸罗山社”的出现,到近400年以来,这个区域移民莫不由西登陆,再延着水系形成聚落发展。  在嘉义有一条水圳叫做道将圳,普通的人不知道,以为它就是一条排水沟,其实这条水圳的历史,可以从清康熙年间开始说起,不但这样,嘉义有名的鱼寮考古遗址,也在水圳附近。2003年以来,持续探讨影响此区域最重要水圳——“道将圳”的聚落文明。  诸罗古圳开发距今321年,往东襟般绵延至玉山的自然林里,点缀着两颗生命蓝宝石——“兰潭”与“仁义潭”水库。左、右则有“八掌溪”与“牛稠溪”滋润养护着这片肥沃平原。  这个聚集20多万人口的城市,更因北回归线的影响,使人文、环境、生态、产业独具特色。然高铁通车后城乡的解构效应,反而使这个区块显现最具多层次的空间特质。  1923年,道将圳完工纪念碑就立在八掌溪畔的赤兰溪引水道那里。这个圳其实是包括两个水圳系统,一个是清康熙二十六年,由施琅将军开凿的将军圳,以及清康熙三十四年建造的道爷圳。日本侵占台湾期间,把两个水圳合起来叫做“道将圳”。  道将圳的水流进入嘉义市,过去它最重要的任务就是淹田,也是民众生活的一部分,现在像排水沟,道将圳沿岸用水泥筑起来,让人常常忘记它是一条水圳。  其实,顺着水圳来到水尾就是鱼寮遗址,上面还有四个考古遗址。道将圳沿线,有千年以上的考古遗址,有庙宇在纪念林爽文事件中阵亡的士兵,有地方捐钱盖的糯米桥,有日本侵占台湾时代重要的产业。道将圳的美,该如何让人们懂得去欣赏它,去珍惜它,是值得我们思考的。期待有一天,这颗珍珠能再现风华。  ……

前言

  唐国忠  “作家笔下的海峡二十七城”丛书即将付梓出版,并在海峡两岸同步发行。这是两岸出版业界携手合作的又一个重要成果,很有创意、新意、意义,可喜可贺。  由海峡文艺出版社、台湾图书出版事业协会和福建闽台图书有限公司共同策划推出的“作家笔下的海峡二十七城”丛书,对海峡西岸经济区20城市(福建的福州、厦门、漳州、泉州、三明、莆田、南平、龙岩、宁德;浙江的温州、衢州、丽水;广东的汕头、梅州、潮州、揭阳;江西的上饶、鹰潭、赣州、抚州)和台湾7个代表性城市(台北、台中、高雄、台南、新竹、嘉义、花莲)的历史文化,进行审视梳理和系统介绍,充分展示了两岸之间深厚的历史文化渊源,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丛书的出版,融合了两岸文化人的智慧,开创了两岸出版业界合作的新模式。具体来说,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是立足海峡、紧扣时代。丛书抓住海峡两岸27城市历史文化的精彩片段进行遴选还原,用历史的眼光加以辩证审视,用现代的情感进行勾画叩问,用精彩的文字和富有表现力的图片予以生动展示,使时代的主题得到了很好的诠释和表现。  二是选文精当、点面结合。丛书设置了“探寻历史遗存”、“拜访古代先贤”、“感悟绿色山水”、“品味地方风情”等章节,分别从物质文化遗产、历史著名人物、自然山水景观以及非物质文化遗产等层面,进行选文组合,将当地的历史文化、风土人情、民俗风情、城市面貌生动展示出来,让读者不仅感受到闽南文化、客家文化、妈祖信俗等两岸共同文化之根的深远影响,而且也感受了海峡城市群多姿的历史风貌和独特的现实魅力。  三是形式活泼、图文并茂。丛书以散文的手法探寻历史,注入现代人的情感,赋予较强的文学性和可读性;书中辅以大量精美的图片,图文并茂,具有很强的吸引力和感染力,既可作为散文佳作来品,也可作为乡土历史教材来读,还可成为外地读者了解一个城市的旅行读本。  四是两岸携手、创新合作。丛书从文化寻踪入手,由两岸业界携手,在图书的编写、出版、发行等各个环节建立紧密合作,在推动两岸合作上具有典范性意义。  海峡两岸各界对本丛书的出版都给予了高度关注。新闻出版总署署长柳斌杰为丛书题词。台湾知名人士连战、吴伯雄、宋楚瑜、王金平、江丙坤、蒋孝严、黄敏惠以及胡志强等也为丛书出版题词祝贺。  当前,两岸关系发生了重大积极变化,两岸和平发展处于进一步向前推进的重要机遇期。希望两岸出版业界抓住机遇,开拓进取,以文化为纽带,以发展为主题,以创新为动力,以项目为抓手,携手合作,共同努力,不断谱写两岸出版业交流合作的崭新篇章,建设两岸同胞共同的精神家园,推动两岸关系朝着和平稳定的方向发展。  (作者系中共福建省委常委、宣传部长)

书籍目录

探寻历史遗存鱼寮遗址话诸罗被遗忘的道将圳北门驿前忆往昔客属风情红毛埤弥陀晓钟音缭绕八掌溪畔义渡碑全台唯一由皇帝赐名的城市千秋书祖的振文书院家庙名墓太保府笨港义民庙灵祠冠阖台诸罗山下多义民万年香火的朝天宫拜访古代先贤颜思齐——文明带台第一人刘明善——开馆授徒开启习武风好官姚鸿先民景仰为族群融合捐躯的吴凤原始四姓建元长少年游书香传远近驰名的西螺七嵌感悟绿色山水诸罗八景观山水诸罗后花园阿里山游竹崎观音瀑钟声远逗弥陀古森林铁路钻洞忙亘古朝阳洒祝山屏晶水幅一天插兰潭泛月蓄光彩历经劫难草岭最迷人鲴鱼之乡达娜伊谷西螺大桥的故事壮丽长虹凭栏处——西螺桥上品味地方风情朴仔脚工女红泛防重镇飘书香北港点心铺老饕窝云林古迹在小巷布袋冲水路请客王阿里山有高山茶达邦邹人生命豆布袋猎影记咖啡的故乡——云林荷苞山北港上元天后绕境来去逛北港牛墟桃城石猴诸罗守护神编后记

编辑推荐

  《作家笔下的海峡二十七城丛书》抓住海峡两岸27城市历史文化的精彩片段进行遴选还原,用历史的眼光加以辩证审视,用现代的情感进行勾画叩问,用精彩的文字和富有表现力的图片予以生动展示,使时代的主题得到了很好的诠释和表现。  丛书设置了“探寻历史遗存”、“拜访古代先贤”、“感悟绿色山水”、“品味地方风情”等章节,分别从物质文化遗产、历史著名人物、自然山水景观以及非物质文化遗产等层面,进行选文组合,将当地的历史文化、风土人情、民俗风情、城市面貌生动展示出来,让读者不仅感受到闽南文化、客家文化、妈祖信俗等两岸共同文化之根的深远影响,而且也感受了海峡城市群多姿的历史风貌和独特的现实魅力。

作者简介

《作家笔下的海峡二十七城:作家笔下的嘉义》主要内容:《作家笔下的海峡二十七城丛书》抓住海峡两岸27城市历史文化的精彩片段进行遴选还原,用历史的眼光加以辩证审视,用现代的情感进行勾画叩问,用精彩的文字和富有表现力的图片予以生动展示,使时代的主题得到了很好的诠释和表现。
丛书设置了“探寻历史遗存”、“拜访古代先贤”、“感悟绿色山水”、“品味地方风情”等章节,分别从物质文化遗产、历史著名人物、自然山水景观以及非物质文化遗产等层面,进行选文组合,将当地的历史文化、风土人情、民俗风情、城市面貌生动展示出来,让读者不仅感受到闽南文化、客家文化、妈祖信俗等两岸共同文化之根的深远影响,而且也感受了海峡城市群多姿的历史风貌和独特的现实魅力。

图书封面


 作家笔下的嘉义下载



发布书评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